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

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

一、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论文文献综述)

肖泽恩[1](2021)在《单独C4降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病,该病的其中一种致病机制就是自身抗体与自身抗原结合后形成免疫复合物,进而激活补体系统,导致补体的消耗。因此该病患者常存在低补体血症,而临床上低补体血症可以表现为单独的补体C3降低、单独的补体C4降低、或者补体C3和C4均降低,这三种的补体变化情况可能代表着不同的临床状况。一项日本的研究证实SLE患者合并单独的C3降低其浆膜炎、关节炎及狼疮肾炎的发生率相对较低,但是从目前来看,单独C4降低患者的临床特征尚不明确,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单独C4降低患者的临床特征。目的:探索单独C4降低的SLE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及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的SLE患者临床信息,纳入补体C4降低的患者160例,分为低C4组(补体C4水平降低而C3水平正常,31例),均低组(补体C3和C4水平均降低,129例),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疾病活动度、肾活检结果的差异。结果:1.临床表现中,同均低组相比,低C4组中浆膜炎(22.6%vs 42.6%)、血液系统受损(54.8%vs 77.7%)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过敏、关节炎、口腔溃疡、神经病变、肾脏病变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系统受损中,低C4组较均低组溶血性贫血(41.9%vs 66.7%)、白细胞减少(19.4%vs 38.8%)、淋巴细胞减少(12.9%vs 34.1%)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肾脏病变中,低C4组较均低组蛋白尿发生率(41.9%vs 72.1%)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室检查中,ANA阳性率在两组间均为100%,抗ds 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g G、Ig A、Ig M水平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C4组肌酐水平低于均低组(63.4±16.0 vs 101.7±98.6,umol/L),低C4组白蛋白水平高于均低组(36.2±7.2 vs 28.7±7.5,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C4组红细胞(4.11±0.69 vs 3.45±0.73,×1012/L)、血红蛋白(115.69±19.52vs 95.02±21.13,g/L)、白细胞(6.84±3.08 vs 5.15±2.89,×109/L)、嗜酸性粒细胞(0.071±0.111vs 0.035±0.065,×109/L)、淋巴细胞(1.36±0.85 vs 0.93±0.51,×109/L)、血小板(226.2±101.9 vs 181.6±92.0,×109/L)水平明显高于均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疾病活动度方面,低C4组SLEDAI为9.45±6.29,均低组为16.82±7.4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C4组最常见疾病活动度为轻度活动,占32.3%,均低组最常见疾病活动度为重度活动,占62.0%。相比均低组,低C4组疾病活动程度为无活动(25.8%vs 6.2%)和轻度活动(32.3%vs 8.5%)比例相对较高,重度活动(19.4%vs 62.0%)的比例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疾病活动度为中度活动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在低C4组,12例患者行肾活检,其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III型狼疮肾炎,占33.33%;在均低组,76例患者行肾组织活检病理检查,其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为IV+V型狼疮肾炎,占38.16%。低C4组中增殖性狼疮肾炎有9例(75.0%),均低组有71例(93.4%),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单独补体C4降低的SLE患者中浆膜炎及血液系统受累相对少见,当单独补体C4降低的患者存在血液系统及肾脏病变时,其受累程度也相对较轻。2.SLE患者合并单独补体C4降低时疾病活动度相对较低。

艾娇[2](2020)在《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SADs)患者外周血清抗磷脂抗体(aPLs)与缺血性脑卒中(IS)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合并IS的SADs患者42例作为病例组(IS组),未合并IS的SADs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non-I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外周血aPLs表达水平;定性比较IS组与non-IS组aPLs阳性率,定量比较两组aPLs表达水平的差异,并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评估SADs患者罹患IS的危险因素。结果:IS组患者aPLs阳性率明显高于non-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vs.40.3%,χ2=4.667,P=0.031)。IS 组 aCL-IgM(22.82±27.27 vs.13.34±8.43,t=-2.183,P=0.034)和 aβ2GPI-IgM(18.70±23.95 vs.7.61±5.80,t=-2.766,P=0.00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non-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aPLs低浓度组相比,aPLs高浓度组IS阳性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0.2%vs.64.7%,χ2=6.472,P=0.011)。多发性脑梗组 aPLs 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脑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8%vs.40.3%,χ2=4.161,P=0.0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Ls是I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SADs患者aPLs阳性时,IS发生的风险将增加,尤其在出现高血清浓度aPLs时。2.aCL-IgM和aβ2GPI-IgM表达水平与IS的发生密切相关。3.aPLs阳性的SADs并发IS的患者,以多发性脑梗塞病灶多见,aPLs可作为评估SADs患者IS病变程度的预估指标。4.aPLs与SADs患者IS发生具有密切联系,是SADs患者发生IS的独立危险因素。

吴炜[3](2020)在《皮肤镜在红斑狼疮、皮肌炎鉴别诊断中的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皮肤镜结合计算机数据处理作为皮肤科医师诊断的一种辅助手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应用。红斑狼疮和皮肌炎作为自身免疫皮肤中最具代表性的疾病,目前未见皮肤镜对红斑狼疮及皮肌炎皮损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报道。为此,本课题应用皮肤镜观察确诊的红斑狼疮及皮肌炎患者的皮疹,分析归纳相关皮损在皮肤镜下的特点,为二者在早期诊断中提供一定辅助诊断依据。[方法]对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的皮损应用北京德麦特捷康科技公司的DERMOSCOPU-Ⅱ(×20倍)皮肤镜进行检查,采集图片并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及统计处理。根据资料类型及目的,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本研究共纳入临床和(或)病理确诊的红斑狼疮患者35例,皮肌炎患者10例。红斑狼疮患者皮肤镜结果:1.面部皮损主要为色素沉着(97%)、血管结构(91%)及毛囊角栓(76%)、毛囊周围白晕(58%);2.耳廓的皮疹多见色素沉着(90%)、鳞屑(90%)及毛细血管扩张(90%),白色无结构区及毛囊角栓分别占(40%);3.双手指皮肤镜下以红色背景下点状、球状出血点,甲皱襞的线状血管多见。皮肌炎患者皮肤镜结果:1.面部以网状血管(89%)、非典型血管(78%)、鳞屑(67%)及网状色素(67%)常见。2.四肢主要皮损主要为碎瓷纹理样结构(60%)、点状血管(40%)、甲皱襞鳞屑(40%)。肘关节及肩背部常见溃疡/糜烂(50%)为主的皮疹。[结论]皮肤镜作为一项无创的辅助检查工具,通过观察红斑狼疮及皮肌炎皮损色素、毛囊及血管结构特点对其诊断及相关炎症性疾病的鉴别诊断提供辅助依据。

任成茵[4](2020)在《230例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谱聚类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红斑狼疮患者的自身抗体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被大量文献描述并证实,本文旨在通过聚类分析探究红斑狼疮患者不同自身抗体簇之间的临床表现差异。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确诊为红斑狼疮的患者230例,分为首诊组(70例)、复诊组(160例),分别通过对21个自身抗体进行聚类分析,使两组患者各分为3簇,然后分别比较每组每个自身抗体簇之间各种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的差异。结果:首诊、复诊组分别进行系统聚类法,1首诊组分类为三簇:1.1分组1(11例),以抗nRNP/Sm抗体、抗Ro-52抗体、抗SS-A抗体、抗SS-B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抗Sm抗体的高阳性率为特征。1.2分组2(18例),以抗组蛋白抗体的高阳性率为特征。1.3分组3(41例),以不属于前2组的患者组成。2复诊组分类为三簇:2.1分组1(23例),以抗nRNP/Sm抗体、抗SS-A抗体、抗Sm抗体的高阳性率为特征。2.2分组2(36例),以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高阳性率为特征。2.3分组3(101例),以不属于前2组的患者组成。3首诊组:3.1分组1中尿蛋白水平、IgG水平高于其他两组,血红蛋白水平、C3、C4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分组3中AST、ALP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复诊组:4.1分组1中ESR、DBIL、IgG水平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分组2中C3、C4水平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支持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具有独特临床特征的自身抗体簇存在,并表明根据自身抗体簇形成临床亚群可能对疾病的预测及治疗评估有作用。

梁函[5](2019)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信息登记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文中指出目的1.基于构建SLE患者临床数据库的现实需求,设计和开发SLE患者信息登记系统,从而为SLE临床医学研究的提供数据平台。2.应用信息登记系统收集SLE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一个单中心的回顾性队列并开展队列随访。3.通过对SLE住院患者的临床特点、住院情况以及疾病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以期为指导SLE临床实践、改善SLE患者预后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1.本研究运用文献复习法、案例分析法、专家会议法、结构化方法以及快速原型法,编制了临床资料调查表和系统需求说明书,并以浏览器/服务器(B/S)架构为基础,C#作为编程开发语言,Visual Studio 2008作为应用开发平台,SQL Server2008作为系统数据库,进行SLE患者信息登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2.我们通过安徽省立医院的病历检索系统,以SLE的疾病编码(M32.9)作为主要关键词,并限制入院时间在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之间,检索所有SLE住院患者的病历信息记录。然后,我们按照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逐一对比并除去重复,形成了最终纳入队列的SLE住院患者名单。最后,我们应用已有的SLE信息登记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从而建立SLE住院患者回顾性队列。3.本研究基线以及随访资料的组间比较中,数值型变量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多组之间的比较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 H检验。类别型变量的组间比较则选择卡方(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概率检验。4.本研究采用无监督的系统聚类分析方法,选择离差平方和法,使用平方Euclidean距离算法,对SLE住院患者队列的九种自身抗体指标开展聚类分析。5.本研究以百分位数P25和P75作为截点,将SLE住院患者首诊住院天数分为三组,即小于P25、P25-P75以及大于P75,并采用Ordinal回归模型探索SLE住院患者队列首诊长期住院的影响因素。此外,我们还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分析SLE住院患者队列伴发PAH以及SS的影响因素。6.本研究的随访观察终点设为2018年12月31日,我们通过电话随访获取SLE患者的结局资料,并将有明确结局的SLE患者纳入随访资料的统计描述及分析。7.本研究应用Possion回归模型探索SLE住院患者队列累计多次住院的影响因素;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SLE住院患者队列死亡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本研究制订了临床资料调查表和系统需求说明书,确定SLE临床资料收集的主要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既往资料、诊断确认、入院出院、实验室指标、伴发疾病、活动评分、损伤指数和临床治疗共计9个资料收集模块,系统需求功能包括角色创建、权限分配、患者登记、病历录入、核查复核以及数据导出共计6大系统功能模块,最终完成SLE患者信息登记系统的设计和开发。2.本研究共计纳入620名SLE住院患者,患者的年龄范围是10-84岁,诊断年龄与发病年龄的分布整体一致并稍有延迟。其中,男性48人(7.7%),女性572人(92.3%),男女之比约为1:12。早发型、成年型以及晚发型SLE患者的人数分别为72人(11.6%)、464人(74.8%)以及84人(13.6%)。男性患者有较高的可能性出现血肌酐升高、狼疮肾炎,有较低的可能性出现HGB减少、ESR升高、肺动脉高压。早发型患者的文化程度较低,出现抗SSA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低,但是现补体C3降低的可能性较高,SLEDAI-2K活动评分也较高。晚发型患者的文化程度也较低,较高可能出现浆膜炎和eGFR降低,但出现抗RNP抗体阳性以及抗SSA抗体阳性的可能性较低。此外,晚发型患者较高可能合并糖尿病、脑卒中以及高SLICC/ACR损伤指数。然而,晚发型患者的SLEDAI-2K活动评分较低。3.SLE住院患者自身抗体的聚类分析中,抗Sm和抗RNP抗体为一类,抗SSA和抗SSB抗体为一类,抗dsDNA、抗核小体和抗C1q抗体为一类,抗rRNP和抗磷脂抗体为一类。抗Sm抗体、抗RNP抗体与SLE患者的皮肤粘膜损害呈显着性正向关联。抗SSA抗体、抗dsDNA抗体、抗核小体抗体与SLE患者的肌肉骨骼损害呈显着性正向关联,而抗SSA抗体与SLE患者的胃肠损害呈显着性负向关联。此外,抗dsDNA抗体、抗C1q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血液损害呈显着性正向关联,而与眼部损害呈显着性负向关联。抗磷脂抗体与SLE患者的肾脏损害呈显着性负向关联。4.神经精神损害(OR=3.177,95%CI:1.540-6.554)、胃肠损害(OR=2.168,95%CI:1.217-3.865)、CRP升高(OR=1.770,95%CI:1.201-2.607)、使用免疫抑制剂(OR=2.234,95%CI:1.523-3.277)以及高SLEDAI-2K活动评分(OR=1.068,95%CI:1.030-1.109)是SLE住院患者首诊长期住院的危险因素,而拥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OR=0.503,95%CI:0.283-0.894)、抗RNP抗体阳性(OR=0.683,95%CI:0.490-0.953)以及使用羟氯喹(OR=0.500,95%CI:0.251-0.984)是可能的保护因素。5.SLE住院患者中,PAH伴发者以女性多见,更高可能出现浆膜炎、免疫球蛋白IgG升高和高SLICC/ACR损伤指数,而更低可能出现口腔溃疡。SS伴发者的年龄一般较大,更高可能出现关节炎、免疫球蛋白IgM升高、抗SSA抗体阳性以及抗SSB抗体阳性,而更低可能出现抗C1q抗体阳性,SLEDAI-2K活动评分也较低。6.本研究共计获得526名住院患者的结局资料,有效随访率为84.9%。此外,还检索到242名SLE住院患者的449条入院记录,年均入院率为18%。感染、狼疮损害和狼疮活动是SLE患者主要的入院原因。男性患者更高可能由于感染而入院,早发型患者更高可能由于狼疮损害、狼疮活动而入院,晚发型患者也更高可能由于狼疮损害而入院,并且由于其他伴发疾病入院的比例也更高。拥有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RR=2.307,95%CI:1.579-3.374)、抗核小体抗体阳性(RR=1.370,95%CI:1.087-1.726)以及高SLICC/ACR损伤指数(RR=1.137,95%CI:1.027-1.259)是SLE住院患者队列累计多次住院的危险因素,而抗SSA抗体阳性(RR=0.784,95%CI:0.647-0.950)以及使用羟氯喹(RR=0.593,95%CI:0.440-0.801)是可能的保护因素。7.随访研究显示,526名SLE住院患者中,存活497人(95.5%),死亡29人(5.5%)。感染(37.9%)和狼疮脑病(27.6%)是SLE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LE住院患者队列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4%、95.5%和94.6%。男性与女性SLE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显着差异(P=0.714),早发型与成人型SLE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也无显着差异(P=0.394),而晚发型SLE患者的累积生存率较低(P=0.003)。诊断年龄较大(HR=1.020,95%CI:1.001-1.041)、神经精神损害(HR=4.291,95%CI:1.920-9.593)、心脏呼吸损害(HR=2.680,95%CI:1.182-6.072)、血小板减少(HR=4.240,95%CI:1.912-9.404)、eGFR降低(HR=4.240,95%CI:1.644-10.932)以及高SLICC/ACR损伤指数(HR=1.804,95%CI:1.331-2.446)是SLE住院患者队列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1.SLE信息登记系统的构建,满足建立SLE临床数据库的现实需求,使得本研究初始阶段的目标基本实现。此外,SLE信息登记系统仍需进一步的模块扩展和升级。2.SLE住院患者的基线特征在性别、发病年龄别上存在差异。男性患者更易出现肾脏损害,而女性患者更易出现贫血和肺动脉高压。早发型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较高,而晚发型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较低,但更易伴发浆膜炎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系统损害也较重。3.SLE住院患者的自身抗体与系统损害之间存在关联性,自身抗体指标之间也存在聚集性,可为辅助疾病诊断、预测系统损害提供有益线索。4.SLE住院患者首诊住院天数以及累计住院次数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进一步证实羟氯喹在SLE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此外,积极治疗系统损害、预防继发感染也是SLE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潜在目标。5.SLE住院患者中,PAH、SS伴发者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血清学特征,对于提高疾病早期诊断、预防疾病继发损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SLE住院患者队列的年均入院率为18%。感染、狼疮损害和狼疮活动是SLE住院患者主要的入院原因,入院原因在SLE住院患者性别、发病年龄别上存在显着性差异。7.感染和狼疮脑病是SLE住院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SLE住院患者队列的1、3、5年累积生存率均超过90%,男性与女性患者、早发型与成人型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无显着差异,而晚发型患者的累积生存率较低。诊断年龄较大、神经精神损害、心脏呼吸损害、血小板减少、eGFR降低以及高SLICC/ACR损伤指数是SLE住院患者队列死亡预后的危险因素。8.SLE信息登记系统能够为临床研究提供标准化、多样化的数据资料,继续开展多中心的回顾性或前瞻性队列研究,可能获得更有价值的研究结论。

葛玲智[6](2016)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Sweet综合征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Sweet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提高对两种疾病及其相关性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Sweet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两病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相关性。结果患者,女,62岁,反复出现面颈、背部疼痛性红色丘疹结节;双颊部水肿性红斑,伴有轻度脱屑;脱发,发质干枯、粗糙;多发口腔痛性溃疡;四肢关节肿胀,疼痛;辅助检查结果示:WBC2.81*10^9/L;血沉40mm/h(正常:0-20mm/h),补体C3<0.18(正常0.9-1.8g/L),补体C4<0.064g/L(正常:0.1-0.4g/L);抗核抗体1:100(+),抗dsDNA测定125.10IU/mL(正常:0-100IU/mL);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915.0mg/24h;谷丙转氨酶207.9U/L(正常:7-40U/L),谷草转氨酶198.1U/L(正常:13-35U/L)。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表皮未见明显异常,真皮层散在较多嗜中性粒细胞浸润。诊断:1.系统性红斑狼疮2.Sweet综合征。结论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相关的嗜中性皮病并不少见,而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Sweet综合征鲜有分析报道,伴发时临床鉴别诊断困难,发病机制复杂。我们报道了一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的Sweet综合征,该患者Sweet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紊乱或日光暴露有关。综合分析我们认为Sweet综合征可能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非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不能完全排除独立发病的可能。诊断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较好。希望更多的皮肤科医师关注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相关的Sweet综合征。嗜中性皮病与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之间的关系及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观察研究。

杨静[7](2015)在《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脏远期预后及病理分型对其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多系统受累为主要临床特点,常引起多个器官系统的不可逆性损害,影响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LN)是SLE的常见临床并发症,是SLE的主要死因之一。随着LN的早期诊断、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诊疗水平的提高,LN患者的肾脏生存率明显改善,然而不同种族LN患者的肾脏生存率不同,有关中国LN患者肾脏远期生存率的研究不多,且样本量较小。许多研究试图寻找影响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多数研究表明肾活检时的血压、尿蛋白、肾功能、血红蛋白是不良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此外,随访期间的尿蛋白和血压也和肾脏预后相关。多项研究表明肾小球硬化、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管萎缩、肾间质纤维化等病理指标和不良肾脏预后相关。狼疮性肾炎患者的组织学表现多样,和免疫复合物沉积的部位、数量以及致炎性相关。因此需根据LN患者的肾脏组织学形态进行分型,以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目前广泛应用 ISN/RPS(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Nephrology/Renal Pathology Society)2003分型方案,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的肾脏生存率明显不同。以往研究表明增殖型LN患者的肾脏预后差,Ⅱ型和Ⅴ型LN患者的肾脏预后较好,Ⅳ-S亚型与Ⅳ-G亚型患者的肾脏预后是否有差别存在争议,Ⅲ型与Ⅲ+Ⅴ型、Ⅳ型与Ⅳ+Ⅴ型患者之间肾脏预后的比较未见报道。本研究是迄今为止样本量最大的LN患者远期预后研究,观察不同病理类型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肾脏远期预后,重点比较了 Ⅲ型与Ⅲ+Ⅴ型、Ⅳ型与Ⅳ+Ⅴ型、Ⅳ-S亚型与Ⅳ-G亚型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肾脏远期预后,并对影响肾脏远期预后的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评估。研究一: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脏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目的:分析各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肾脏远期预后,并对影响肾脏预后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方法:收集本中心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LN,随访期≥1年的汉族患者初次肾活检时的临床病理资料以及随访期间的尿蛋白和血压。病理分型参照ISN/RPS 2003病理分型方案,对各项病理指标进行定义和半定量评分,观察终点为进入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814例,其中男性253例(13.9%),女性1561例(86.1%);肾脏病理表现为Ⅱ型的患者127例(7.0%),Ⅲ型244例(13.5%),Ⅲ+Ⅴ 型 202 例(11.1%),Ⅳ 型 711 例(39.2%),Ⅳ+Ⅴ 型 284 例(15.7%),V型246例(13.6%);LN患者5年、10年、15年、20年肾脏生存率分别为93.1%、87.9%、81.0%和68.3%;Ⅳ型和Ⅳ+Ⅴ型患者病情最重、肾脏预后最差,Ⅱ型和V型患者病情最轻,V型患者肾脏预后最好,Ⅱ型患者肾脏预后并不理想;重复肾活检的Ⅱ型患者中仅60.6%在初次肾活检后用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治疗;患者的性别、LN病程、平均动脉压、尿蛋白、血清肌酐、血红蛋白和血清补体水平是ESRD的独立临床危险因素;肾小球球性硬化、细胞性新月体、肾小管急性损伤、肾间质浸润细胞、TMA为ESRD的独立病理危险因素。随访指标时间平均蛋白尿(time-average proteinuria,TA-Pro)和时间平均平均动脉压(time-average mean arterial pressure,TA-MAP)均为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预测价值分别高于基线尿蛋白和平均动脉压。结论:Ⅱ型LN患者的预后不理想可能和治疗不足有关,需加以重视;LN患者病程中需要积极控制尿蛋白和血压,尿蛋白需控制在<1.0g/24h,最好<0.5g/24h,平均动脉压需控制在96.5mmHg以下;除了肾小球病变以外,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血管病变也和肾脏不良预后相关。研究二:狼疮性肾炎患者病理分型及其亚型对预后的影响目的:分别比较Ⅲ型与Ⅲ+Ⅴ型、Ⅳ型与Ⅳ+Ⅴ型以及Ⅳ-S亚型与Ⅳ-G亚型狼疮性肾炎(LN)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肾脏远期预后,并对各型中影响肾脏预后的病理指标进行评估。方法:收集本中心经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增殖型LN(Ⅲ型、Ⅲ+Ⅴ型、Ⅳ型及Ⅳ+Ⅴ型),随访期≥1年的汉族成年患者肾活检时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病理分型参照ISN/RPS 2003病理分型方案,对各项病理指标进行定义和半定量评分,观察终点为进入终末期肾病(ESRD)。结果:Ⅲ+Ⅴ型和Ⅳ+Ⅴ型患者尿蛋白分别重于Ⅲ型和Ⅳ型患者;病理上慢性化病变分别重于Ⅲ型和Ⅳ型患者;急性病变分别轻于Ⅲ型和Ⅳ型患者。Ⅳ-S亚型患者ANCA阳性率高于Ⅳ-G亚型患者;高血压、蛋白尿、低补体血症轻于Ⅳ-G亚型患者;病理上节段性袢坏死和新月体重于Ⅳ-G亚型患者;白金耳、毛细血管内增殖轻于Ⅳ-G亚型患者。Ⅲ型与Ⅲ+Ⅴ型、Ⅳ型与Ⅳ+Ⅴ型、Ⅳ-S亚型与Ⅳ-G亚型LN患者之间的肾脏预后均无差异。在Ⅲ型中未发现和ESRD相关的病理指标;Ⅲ+Ⅴ型中,肾间质浸润细胞是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Ⅳ型中,肾小球球性硬化、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殖、肾小管急性病变是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Ⅳ+Ⅴ型中,肾小管急性病变、肾间质浸润细胞、TMA是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Ⅳ-S亚型中,肾小球球性硬化是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Ⅳ-G亚型中,肾小球球性硬化、细胞性新月体、纤维性新月体、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增殖、肾间质浸润细胞、TMA是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Ⅲ型与Ⅲ+Ⅴ型、Ⅲ型与Ⅳ+Ⅴ型、Ⅳ-S亚型与Ⅳ-G亚型患者之间虽然临床病理特征不同,影响肾脏预后的病理指标有差异,但肾脏预后均无明显差异。

杨斌,白顺,薛耀华,覃晓琳,吕萍,曾维英,郑和平[8](2015)在《219例抗核抗体阳性红斑狼疮患者TRUST试验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红斑狼疮患者TRUST试验阳性与抗核抗体ANA阳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19例ANA阳性的红斑狼疮患者,采用TRUST试验对患者血清进行检测,分析TRUST阳性患者中ANA滴度与型别分布状况。结果:红斑狼疮患者中TRUST阳性8例,阳性率为3.7%,其中ANA为均质型的患者阳性率显着多于其他类型(P<0.05),不同ANA滴度患者TRUST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值均>0.05)。结论:红斑狼疮患者TRUST检测阳性可能与ANA密切相关。

郭哲,高哲,马丽娟,刘佳,陈洪铎[9](2014)在《银屑病与皮肌炎患者血清中3种抗磷脂抗体的检测》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检测银屑病和皮肌炎患者血清中3种抗磷脂抗体的水平。方法应用ELISA检测银屑病和皮肌炎患者血清中的抗磷脂抗体,并分析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与正常人相比,银屑病和皮肌炎患者3种IgG型抗磷脂抗体的吸光度(A值)均显着升高;而银屑病的3种IgM型抗磷脂抗体的A值均显着降低,皮肌炎患者的3种IgM型抗磷脂抗体的A值均显着升高。结论红斑鳞屑性疾病银屑病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皮肌炎在IgG型抗磷脂抗体表达上趋势相同,推测二者在发病机制上可能存在共同之处。

易着文[10](2012)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整体诊疗思维建立》文中研究说明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可同时累及皮肤和多个内脏器官,其特征为患儿血中出现大量的抗核抗原的自身抗体,并表现为多系统损害。该病多见于8岁以上的儿童,国外报道儿童SLE发病率为(0.36~0.60)/10万[1],其中90%为女性[2]。亚洲地区女孩发病率最高,有报道白种女孩为(1.27~4.4)/10万,而亚洲女孩则为(6.16~31.14)/10万。我国2001—2005年8所医院共432例儿童SLE发病情况的调查显示,平均年龄9~13岁,4岁以前幼儿发病者少见,男女比例约为1∶5[3]。

二、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单独C4降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对照与缩写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和分组
    2.2 信息收集
    2.3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基本信息
    3.2 临床表现的比较
    3.3 实验室检查的比较
    3.4 疾病活动情况的比较
    3.5 肾活检病理类型的比较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研究的局限性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补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中的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皮肤镜在红斑狼疮、皮肌炎鉴别诊断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研究局限性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红斑狼疮皮损皮肤镜下特点概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4)230例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谱聚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内容与方法
    1.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数据采集
    3.统计方法
    4.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5)系统性红斑狼疮信息登记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SLE信息登记系统设计开发——基于B/S结构模式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部分 SLE信息登记系统临床应用——单中心的队列研究
    1 引言
    2 对象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件一 1997年ACR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附件二 2012年SLICC制订的SLE诊断标准
附件三 SLE活动指数(SLEDAI-2K)评分表
附件四 SLICC/ACR损伤指数(SDI)评分表
附件五 不列颠群岛狼疮评估小组(BILAG)修订版评估表

(6)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Sweet综合征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1.我院病例报道
    1.1 临床资料
2.病例讨论
    2.1 鉴别诊断
3.文献分析
    3.1 狼疮的皮肤表现
    3.2 狼疮相关的 Sweet 综合征
    3.3 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相关的嗜中性皮肤病
    3.4 发病机制
    3.5 治疗
4.总结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脏远期预后及病理分型对其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标准
    狼疮性肾炎的病理分型
    狼疮性肾炎的肾活检
    狼疮性肾炎的治疗
    小结
第二章 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脏远期预后及影响因素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第三章 狼疮性肾炎患者病理分型及其亚型对预后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9)银屑病与皮肌炎患者血清中3种抗磷脂抗体的检测(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整体诊疗思维建立(论文提纲范文)

1 诊断思维的建立
    1.1 采集病史
    1.2 辅助检查
        1.2.1 一般检查
        1.2.2 特殊检查
        1.2.3 其他
    1.3 诊断思维程序
    1.4 参照的诊断标准
    1.5 鉴别诊断
    1.6 SLE活动性评估
    1.7 狼疮危象的诊断
2 治疗方案制定的思路
    2.1 一般治疗
    2.2 药物治疗
    2.3 SLE治疗新进展
        2.3.1 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
        2.3.2 血浆置换和特异性免疫吸附
        2.3.3 造血干细胞移植
        2.3.4 生物制剂

四、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论文参考文献)

  • [1]单独C4降低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特征[D]. 肖泽恩. 汕头大学, 2021(02)
  • [2]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D]. 艾娇. 川北医学院, 2020(04)
  • [3]皮肤镜在红斑狼疮、皮肌炎鉴别诊断中的初步研究[D]. 吴炜.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4]230例红斑狼疮患者自身抗体谱聚类分析[D]. 任成茵. 新疆医科大学, 2020(07)
  • [5]系统性红斑狼疮信息登记系统设计、开发及应用[D]. 梁函. 安徽医科大学, 2019(08)
  • [6]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的Sweet综合征病例报道及文献复习[D]. 葛玲智. 泰山医学院, 2016(06)
  • [7]狼疮性肾炎患者的肾脏远期预后及病理分型对其影响[D]. 杨静. 南京大学, 2015(01)
  • [8]219例抗核抗体阳性红斑狼疮患者TRUST试验结果分析[J]. 杨斌,白顺,薛耀华,覃晓琳,吕萍,曾维英,郑和平.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15(03)
  • [9]银屑病与皮肌炎患者血清中3种抗磷脂抗体的检测[J]. 郭哲,高哲,马丽娟,刘佳,陈洪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2014(04)
  • [10]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整体诊疗思维建立[J]. 易着文.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12(09)

标签:;  ;  ;  ;  ;  

梅毒、红斑狼疮和皮肌炎患者抗磷脂抗体检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