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雄性不育研究与应用进展

蔬菜雄性不育研究与应用进展

一、蔬菜雄性不育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黄静静[1](2021)在《Ogura CMS青花菜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及其遗传背景解析》文中指出Ogura CMS雄性不育是青花菜制种中应用最广泛的不育系类型,但是该应用也严重限制了对优良材料的再利用,突破Ogura CMS技术限制,获得优良育性恢复材料对提升我国青花菜育种水平和资源收集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以含有育性恢复基因Rfo的芥蓝中间材料14Y12(甘蓝BC1代育性恢复单株)为亲本,通过回交转育途径将Rfo基因导入6份优良Ogura CMS青花菜中,同时利用小孢子培养和遗传转化技术获得育性恢复DH系和Rfo阳性单株。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回交转育途径获得Rfo阳性单株及其遗传背景分析。由芥蓝中间材料14Y12与青花菜17B1253、18QB693杂交获得育性恢复株系18B592和19B711;18B592-1与18-NH(耐寒优秀)、18-YX(炎秀)、18BS-1、18BS36、18T2B2、18B1023杂交获得F1代;19B711-1与19Q雅翠91、19Q喜迎门、19Q国王1号杂交获得F1-2代;18B592-1与F1代Rfo阳性株回交获得BC1代。经细胞学观察,F1代Rfo阳性株花粉活力存在显着差异,变异范围为50%~70%;减数分裂后期有染色体不均等分裂和染色体丢失的异常现象;倍性鉴定表明,F1代Rfo阳性株中11份为二倍体,占总体比例78.57%,3份为介于三倍体和四倍体间倍性,占总体比例21.43%。遗传背景分析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50处,芥蓝中间材料14Y12、青花菜17B1253及F1代转育株可分为两大类,F1代转育株与芥蓝中间材料14Y12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24~0.88。其中19B809-8与青花菜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76,可作为Ogura CMS青花菜育性恢复的转育亲本材料。BC1代Rfo阳性单株花器官正常,花粉活力较高(大于70%),Rfo基因传递效率为14.29%~55.56%,农艺性状偏向青花菜且遗传分离明显。综合农艺性状、细胞学和遗传背景,在遗传相似系数0.60出,Rfo回交转育后代48个Rfo阳性株可分为五大类,其中20B826-2与18B592-1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与青花菜B6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52,株型近青花菜,为Ogura CMS青花菜后代利用提供了直接恢复材料。2.小孢子培养途径创制育性恢复材料及其遗传背景分析。对青花菜18QB693、育性恢复株系19B711和F1代Rfo阳性株进行小孢子培养。小孢子Rfo阳性单株在叶型、花蕾大小、花柱性状遗传分离显着,有二倍体和四倍性,获得了B693-2、B693-3、B711-1-5重要育性恢复系材料,构建了小孢子Ogura CMS育性恢复技术体系。遗传背景分析表明,小孢子单株B693-2、B693-3与青花菜20B724-1遗传相似系数为0.73,与青花菜遗传背景最近;小孢子单株B711-1-5-1与芥蓝遗传相似系数为0.63,与芥蓝遗传背景最近,可进行优良Ogura CMS青花菜资源创新与利用。3.转基因技术途径获得Rfo阳性单株。对Ogura CMS青花菜优良资源18-NH、18-YX进行转化研究,将萝卜Rfo基因插入p BWA(V)BII载体骨架构建p BWA(V)BII-Rfo表达载体,采用冻融法将重组质粒转入根癌农杆菌菌株EHA105中,使用农杆菌介导法获得转基因植株。经鉴定获得46株Rfo阳性株,定植后目前有33株表现出无花粉,为假阳性株,其余转基因阳性株有待进一步观察和鉴定。

任文静[2](2021)在《甘蓝高代回交Ogura CMS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及其利用》文中指出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Cytoplasmic male sterile,CMS)花粉败育彻底、在十字花科作物中应用十分广泛。但Ogura CMS是母性遗传,所有后代均为不育,无法进行资源的创新再利用,迫切需要创制甘蓝Ogura CMS恢复系。前期研究利用芥蓝与甘蓝型油菜远缘杂交,胚挽救后不断回交获得了BC3代甘蓝育性恢复系,但该材料仍存在甘蓝型油菜异源染色体片段比例较大、育性恢复基因Rfo传递效率不稳定、Rfo侧翼异源片段遗传组成不明确、创制的恢复系是否可应用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完成了Rfo基因初定位及甘蓝型油菜异源片段构成分析;对前期获得的甘蓝育性恢复系进一步回交,获得了高代回交恢复系;利用育性恢复系成功恢复含有根肿病抗性基因CRb的Ogura CMS材料的育性,进而获得了甘蓝抗根肿病材料。研究结果对打破甘蓝Ogura雄性不育资源壁垒、提高遗传多样性、促进根肿病抗性育种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开发了一对适用于HRM高通量分型平台的Rfo基因特异In Del分子标记Rfo-11F/Rfo-11R,成功应用于高代回交恢复材料的高通量分子鉴定。利用该分子标记对8036株BC4、15408株BC5代单株进行筛选,分别获得41株BC4、117株BC5代Rfo阳性单株,这些单株田间表现可育,与分子标记鉴定结果完全一致。BC4代中Rfo基因传递率最高为4.37%(2147×18QR17-216),通过育性、倍性、表型鉴定等进一步筛选获得了18QR17-216等5棵BC4代、5GH15-169等7棵BC5代高代回交重点育性恢复单株。回交五代后甘蓝Rfo育性恢复系倍性均已回复为二倍体,其中BC5代单株5GH15-169表型接近亲本甘蓝,整个花期育性表现好,作为重点单株用于进一步回交。2.将Ogura CMS育性恢复系中的Rfo基因初定位在C09染色体的起始端,明确了育性恢复系中C09染色体甘蓝型油菜杂合区段为0~21 Mb,占比38%。利用芥蓝BC5代高代回交分离群体发现Rfo基因与C09染色体0~28 Mb区间连锁。根据双亲重测序数据设计15对C09染色体In Del标记,检测发现BC6代芥蓝、BC5代甘蓝高代育性恢复系中C09染色体杂合区段比例都为38%(0~21 Mb),油菜高密度基因芯片C09染色体检测结果证实育性恢复系中C09染色体9~21 Mb为杂合片段,多代回交后与BC1代育性恢复系15CMSF-Y1(0~35 Mb)相比C09染色体杂合区段减少25%。3.利用创制的甘蓝Rfo育性恢复系,通过育性恢复-胞质替换两步法,国内外首次恢复了Ogura CMS抗根肿病材料的育性,获得了含有根肿病抗性基因CRb的甘蓝正常胞质根肿病抗性材料。利用育性恢复系16Q2-11成功恢复含有CRb基因的甘蓝不育材料的育性,获得Rfo、CRb基因聚合材料,进一步杂交将Ogura不育胞质替换为正常可育胞质,自交后结合标记辅助筛选获得93株CRb基因纯合的抗病单株。利用重庆武隆的4号生理小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结合田间表型调查,获得优良抗病株系Z1-6、Z8-2。利用抗病株系与骨干自交系CMS3075-82配制杂交组合YD1、YD2,在重庆武隆高山病圃进行抗性鉴定,结果均表现抗病(病指为0),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吻合。

袁超[3](2021)在《功能雄性不育茄子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SmARF基因的功能鉴定》文中认为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起源于热带,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在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在中国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居世界首位。茄子具有很明显的杂种优势,而目前其杂交种的生产仍需人工去雄和授粉。利用雄性不育系作为母本生产杂交种可以简化制种过程,降低成本,提高种子纯度,一直以来备受育种家的重视。然而,与其他蔬菜作物相比,茄子雄性不育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功能雄性不育是植物雄性不育的一种类型,表现为花药不开裂,花粉具有活力。目前,花药不开裂导致茄子败育的分子机理尚不清楚。因此,挖掘优质茄子雄性不育资源并阐明其败育机理可以促进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从而为茄子的杂种优势利用和分子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茄子功能雄性不育系S12(花药不开裂)和可育系F142为试材,选取开花前8天、开花前5天和开花当天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解析功能雄性不育系差异表达基因的主要调控途径,挖掘其花药不开裂相关候选基因。已有研究表明,植物生长素可以通过介导茉莉酸(JA)的合成来调控雄蕊的发育,因此以生长素响应基因SmARF5、SmARF6和SmARF8为研究重点,通过分析ARF基因在生长素信号转导中的作用,探索生长素对茄子花药开裂的调控作用。取得如下主要结果:1.通过对茄子花蕾全长转录组分析,获得circular consensus read 797,945条,其中652,921条全长非嵌合序列。通过对全长非嵌合序列进行聚类得到204,100个一致序列,对一致序列进行polish得到高质量一致序列共198,594个,进一步用二代转录组数据对低质量一致序列进行校正,校正后与高质量一致序列合并进行去冗余分析得到85,211个转录本序列。在这些去冗余后的转录本序列中,共有78,936个序列得到注释;并且共预测得到32,187个SSR、66,135个完整CDS区和6,838个lnc RNA。2.通过对可育系F142和功能雄性不育系S12花蕾发育三个时期(开花前8天、开花前5天和开花当天)的转录本进行比较分析,得到了8,493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其中,有1,300个基因为两种材料的3个花蕾发育阶段共同的DEGs,分别为557个差异表达上调基因和743个差异表达下调基因。DEGs主要被富集到“内质网中的蛋白质加工”、“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碳代谢”、“嘌呤代谢”,“剪接体”、“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和“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筛选到7个DEGs与花药发育相关;59个DEGs参与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对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的DEGs分析发现4个DEGs在雄性不育系花蕾发育中上调表达,3个DEGs在雄性不育系花蕾发育中下调表达;263个转录因子编码基因在功能雄性不育花蕾和可育花蕾中差异表达,其中有56个转录因子是在三个时期共同差异表达。3.克隆得到了生长素响应基因SmARF5、SmARF6和SmARF8。3个ARF蛋白都含有高度保守的结构域。SmARF5只在功能雄性不育茄子花蕾中表达,SmARF6和SmARF8在三个花蕾发育时期的可育系和不育系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在开花当天的花药中,SmARF6和SmARF8在S12中表达量下调。亚细胞定位发现SmARF5、SmARF6和SmARF8蛋白都定位在细胞核中。自激活检测发现SmARF5、SmARF6和SmARF8都具有转录激活能力,即使截取III、IV结构域的SmARF5-674、SmARF6-674和SmARF8-674依然具有激活活性。4.通过酵母双杂交系统研究发现:SmARF5、SmARF6和SmARF8均可与IAA16和IAA26发生蛋白互作,形成SmARF-Aux/IAA蛋白复合物。对SmARF蛋白功能结构域分析表明,C-端的二聚体结构是ARF-Aux/IAA蛋白复合物形成必需的。同时,发现生长素受体蛋白SmTIR1与SmIAA16和SmIAA26发生相互作用依赖于生长素。并且SmTIR1中的F-box结构域是SmTIR1/AFBs-Aux/IAA蛋白复合物形成所必需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外加生长素(IAA)的条件下,生长素受体蛋白SmTIR1能够与茉莉酸负调控因子SmTi FY4发生相互作用。5.酵母单杂交实验和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表明SmARF6和SmARF8可以结合到SmDAD1启动子,而SmARF5不能与SmDAD1启动子结合。推测SmARF6和SmARF8可以通过激活SmDAD1的表达来促进JA的生物合成。6.构建SmARF5基因的过表达载体pCAMBIA-2301G-SmARF5并转化烟草,共获得16株转基因烟草植株。与野生型烟草相比,转基因烟草出现明显的分枝,茎直径增大,叶片提前老化。而转基因烟草的花器官没有发生改变,花药正常开裂并释放有活力的花粉。7.使用由烟草脆裂病毒诱导的TRV-VIGS体系,构建VIGS表达载体,采用注射法侵染茄子F142子叶来沉默SmARF6和SmARF8。侵染植株出现明显病毒斑,且靶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降低。无论单独注射侵染还是同时注射侵染沉默SmARF6和SmARF8的植株,茄子花药依然开裂。而注射侵染茄子幼小花蕾沉默SmARF6和SmARF8时,单独沉默SmARF6或SmARF8的植株,茄子花药依然正常开裂,而同时沉默SmARF6和SmARF8的植株,茄子花药出现延迟开裂或不开裂。

程翔,汤冰倩,刘峰,马艳青[4](2020)在《辣椒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本文简要综述了辣椒雄性不育、分子标记技术以及国内外辣椒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研究进展,并对今后雄性不育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利用分子标记选育雄性不育系研究提供参考。

张锐,尚伟,许旭明[5](2020)在《辣椒雄性不育的选育及利用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雄性不育是辣椒育种中的重要表型性状,在试验研究和商业杂交种生产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利用雄性不育制种可简化制种工序、降低制种成本、提高杂交种子纯度,增强杂交种市场竞争力,是辣椒育种发展的主要趋势。本研究概括了中国辣椒雄性不育的研究现状,从已被利用的雄性不育遗传类型及在杂种优势上的应用、小孢子败育机理、育性与生理生化、育性连锁标记的开发、基因克隆与表达等方面分析了雄性不育的败育机制,提出了当前辣椒雄性不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旨在为相关辣椒育种研究者提供参考。

王永琦[6](2020)在《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不育特性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文中提出西瓜[Citrullus lanatus(Thunb.)Matsum.&Nakai]是异花授粉植物,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利用雄性不育系配制杂交种是西瓜杂种优势利用的重要途径。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是本课题组发现的核基因雄性不育材料,其不育性状十分稳定。本研究以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为材料,对其花药败育时期的细胞学特征进行观察比较;并通过比较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花蕾发育过程中抗氧化酶活性、氧化物质代谢、内源激素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以探明雄性不育发生过程中生理生化特性;同时,结合BSA(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和RNA-Seq技术对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系统分析DEGs的生物学功能,以及初步预测雄性不育基因的候选区域,并对候选区域内的基因进行功能注释,为探究西瓜雄性不育发生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西瓜不育和可育花药的发育过程,发现不育花药败育时期发生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末期。败育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绒毡层细胞发育异常,引起小孢子母细胞只进行核分裂,而未进行细胞质分裂,不能形成四分体,导致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最终引发雄性不育。2.通过对西瓜不育和可育雄花蕾不同发育时期抗氧化酶活性、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活性氧含量的测定,发现不育雄花蕾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在单—双核小孢子期和花粉粒成熟期均显着高于相应时期可育雄花蕾;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在各时期均显着高于相应时期可育雄花蕾;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也一直高于可育雄花蕾。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变化与可育雄花蕾的变化趋势相比呈下降趋势。以上结果表明抗氧化酶活性的改变和抗氧化物质含量的降低以及活性氧含量升高可能与花药败育有关。3.通过对西瓜不育和可育雄花蕾不同发育时期物质含量的测定,发现不育雄花蕾在各发育时期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明显低于可育雄花蕾。随着花蕾的生长发育,不育雄花蕾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变化呈下降趋势,而可育雄花蕾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则迅速积累,含量显着高于不育雄花蕾。表明可溶性蛋白的缺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减少可能与花药败育有关。4.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西瓜植株叶片和不同发育时期花蕾中生长素(IAA)、脱落酸(ABA)、赤霉素(GA3)、玉米素核苷(ZR)、茉莉酸(JA)、油菜素内酯(BR)及异戊烯基腺嘌呤核苷(IPA)的动态变化,发现在花蕾不同发育时期,不育株和可育株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趋势不同,且含量高低差异明显。在不育株系中不论是叶片还是花蕾,其IAA、ZR和BR含量都表现缺乏,而ABA和JA含量却高于可育株;同时,各激素间的平衡关系也被打破。表明内源激素含量的异常及各激素间比例的失衡可能与花药败育有关。5.采用Illumina HiSeqTM 2500平台对不育株与可育株雄花蕾进行转录组测序,共得到43.27Gb的高质量数据。有2507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593个为上调表达,1914个为下调表达。在差异表达基因中有2443个基因获得注释。GO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到了信号传递、生物调节、生殖生育、物质代谢、转录因子和蛋白合成等过程。在KEGG分析中,451个差异表达基因映射到95个不同的通路中,分析结果显示氮代谢、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等代谢途径被显着富集。该研究结果为阐明西瓜核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和调控基因鉴定提供了参考。6.通过BSR-Seq(Bulked segregant RNA-Seq)方法,选取不育与可育雄花蕾分别构建混池,利用ED算法和关联分析,初步将不育基因定位在Chr5和Chr9染色体上的2个区域内,总长度10.71Mb,差异表达的基因112个,其中20个基因上调表达,92个基因下调表达。GO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区域内的基因涉及到了信号传递、物质代谢、转录因子和蛋白合成等过程。在KEGG分析中,候选区域内的14个基因映射到19个不同的通路中,分析结果显示二萜类生物合成、光合生物的固碳作用、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以及丙酮酸代谢等代谢途径被显着富集。在COG分析中,有36个基因映射到16个功能类别中,分析结果显示候选区域内的基因涉及到了信号传导机制、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功能。以上研究结果为下一步西瓜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张雪崧[7](2020)在《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定向转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丰富菜心柳叶和圆叶品种的雄性不育系,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奇2’为不育源,利用回交方法,向菜心优异自交系‘荷心’和‘四季油青绿’中转育核不育基因,选育出‘荷心’和‘四季油青绿’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以复等位基因遗传的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19’为不育源,向菜心品系‘油绿702晚’和‘金辉611’中转育核不育基因,选育出‘油绿702晚’和‘金辉611’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以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奇2’为不育源,菜心自交系‘荷心’和‘四季油青绿’为转育目标品系,采用定向转育方法,经过3代连续回交,转育出与轮回亲本园艺学性状相近的两用系材料和保持系材料,配制出具有100%不育株率和100%不育度的‘荷心’和‘四季油青绿’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19XS-2’、‘GMS19SJ-4’。2.以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019’为不育源,菜心优异自交系‘油绿702晚’和‘金辉611’为转育目标品系,采用定向转育方法,经过3代连续回交,转育出具有与与目标品系‘油绿702晚’和‘金辉611’园艺学性状相近的两用系材料和保持系材料,配制出具有100%不育株率和100%不育度的‘油绿702晚’和‘金辉611’雄性不育系‘GMS19JW-4’、‘GMS19JH-2’。3.利用新配制的‘荷心’和‘四季油青绿’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与10个优良的菜心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以圆叶菜心商品种‘四季’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优势杂交组合。4.利用配制的‘油绿702晚’和‘金辉611’雄性不育系核基因雄性不育系,与10个优良的菜心自交系配制杂交组合,以柳叶菜心商品种‘油绿702’为对照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出优势杂交组合。

申琪[8](2020)在《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胡萝卜(Daucus carota L.)是全球十大蔬菜作物之一,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效益。目前在国内高端规模化种植市场使用的胡萝卜品种多为杂交品种。胡萝卜杂交选育途径主要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分为“瓣化型”和“褐药型”,其中“瓣化型”雄性不育系较为稳定,且表型易鉴定,是目前杂交育种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瓣化型雄性不育在很多作物中都有发现,但由于其育性遗传不稳定以及难以获得较好的恢复系,在实际育种中少有利用。胡萝卜瓣化型雄性不育系不仅遗传稳定,而且已经广泛应用于杂交育种生产中,但是对其育性恢复的机制研究相当薄弱。本研究分别以不育系P2S、P25A和自交系17166C为亲本构建2个F2群体,采用QTL-seq和传统遗传定位相结合进行初定位,并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挖掘候选基因。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国内外引进的65个品种以及课题组选育的11个组合进行育性调查,发现不同遗传背景的F1材料育性恢复度从0–100%不等;通过对2个F2群体育性调查,发现H1604群体中育性恢复株与不育株分离规律符合3:1,H1601群体则不符合,而且部分单株出现半不育情况,说明胡萝卜育性恢复过程中可能存在单个主效基因或多个微效基因共同调控。2.以H1604群体为材料,分别选取完全不育和完全可育的单株各23株组建可育池和不育池,对可育池和不育池以及亲本进行全基因组测序。通过QTL-seq分析,在H1604群体9号染色体上找到一个与育性恢复关联的区域,该区间为0–5.1 Mb。3.基于胡萝卜全基因组测序,在9号染色体的0–5.1 Mb区间内开发了66对Indel标记和68对CAPS标记,对可育池和不育池以及亲本进行筛选,仅得到了16对多态性Indel标记和9个多态性CAPS标记,并且这些标记在H1601群体中也具有多态性。利用两个F2群体分别构建遗传图谱,进行定位分析,在H1604群体中Rf1(fertility restoration gene)位于两侧翼标记InD9_2328988和InD9_3352891之间,两个InDel标记对应的物理位置是9号染色体的2.33 Mb–3.35 Mb,该区间共有88个注释基因。在H1601群体中Rf2位于两侧翼标记CAP9_1857204和CAP9_2177501之间,对应的物理位置是9号染色体的1.86 Mb–2.18 Mb,物理距离为320 kb,该区间共有36个基因。根据标记连锁分析,Rf1和Rf2在9号染色体上位置是相邻的。4.基于参考基因组注释文件,我们通过ANNOVAR软件分析了两群体可育池和不育池中SNP和InDel的变异类型以及蛋白注释,去除在亲本中杂合的位点,在Rf1区间内得到6个基因在外显子上导致非同义突变的SNP位点,其中5个编码PPR蛋白。通过筛选已有发表的其它植物中的PPR基因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上述5个基因与其它6个植物中克隆的11个恢复基因聚到一个枝上,且其中4个基因LOC108201825、LOC108201828、LOC108201831、LOC108202465之间的一致性高达81.5%,与矮牵牛的Rf-PPR592一致性高达72.8%,与拟南芥的RPF1一致性高达72.3%。

张少伟[9](2020)在《功能性雄性不育茄子不育相关基因的筛选及互作分析》文中研究说明植物雄性不育性(Male sterility)在杂交育种中具有较为显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茄子杂交育种过程中,雄性不育系可以有效的解决杂交制种中繁重的人工授粉、人工去雄等问题,从而提高种子质量、降低种子成本。功能性雄性不育是植物雄性不育的一种类型:它的特点为花药无法正常开裂,但是可产生正常有活力的花粉,因为不能散粉,因此造成不育。花药不开裂的机制在功能性雄性不育植物中尚未有明确定论。在许多学者对茉莉酸(Jasmonic acid,JA)的研究中发现,JA在调控花药开裂、花丝伸长和花粉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以茄子S12(功能性雄性不育)和F142(可育)为材料,通过转录组测序,对茄子S12和F142花药中的差异表达基因(DEG)进行了分析。转录组分析和内源激素测定结果都表明JA在茄子花药开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进一步通过酵母双杂交和酵母单杂交方法分析了JA代谢途径中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就JA代谢途径在茄子功能性雄性不育中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揭示功能性雄性不育的分子调控网络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筛选通过对花药正常开裂茄子(F142)与花药不开裂茄子(S12)的花药进行转录组分析,共筛选出2670条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显着下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742条,显着上调的差异表达基因有1928条。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在氨基糖和核苷酸糖代谢通路(Metabolic pathways)、植物激素信号转导途径、肌醇磷酸代谢途径(Amoebiasis)、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ECM-receptor interaction)和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富集程度最高。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发现植物激素转导途径与花药开裂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较多,因此对茉莉酸(JA)、生长素(IAA)、赤霉素(GA)、脱落酸(ABA)、细胞分裂素(CTK)、乙烯(ETH)和油菜素内酯(BR)信号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在JA代谢通路中,鉴定出5个关键基因,包括DAD1、LOX、COI1、JAZ1和JAR1基因,其中2个显着上调,3个下调;鉴定出CTK信号通路中的1个关键基因和脱落酸信号通路中的2个基因;在IAA信号通路鉴定出4个关键基因,3个上调和1个下调;在ETH信号通路鉴定出4个关键基因,都显着上调;BR途径中有4个基因均显着上调。另外,还有9个基因在其他激素信号通路中富集,其中2个基因显着下调。2.JA途径中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对转录组分析奠定出的JA代谢途径的SmLOX、SmDAD1、SmJAR1、SmCOI1和SmJAZ1五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同源克隆,全长分别为2508 bp、744 bp、1191bp、1653 bp和756 bp,分别编码836、248、397、551和252个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94.52、26.89、43.74、62.18、28.00,等电点分别为5.3、8.23、7.71、6.24、9.22。RT-PCR分析表明,SmJAZ1和SmJAR1在S12中的表达量显着上调,而SmLOX、SmDAD1和SmCOI1的表达水平却显着下调。3.茄子SmCOI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通过农杆菌LBA4404介导将载体转化至烟草叶片的表皮细胞内,观察发现pCAMBIA1300-GFP-COI1载体转化的烟草叶片表皮细胞中绿色荧光只分布在细胞核中,表明茄子SmCOI1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4.Sm LOX、SmDAD1、SmJAR1、SmCOI1和SmJAZ1蛋白互作分析酵母双杂交研究发现:LOX(AD)+COI1(BK)、LOX(AD)+JAZ1(BK)、DAD1(AD)+JAR1(BK)、DAD1(AD)+COI1(BK)、DAD1(AD)+JAZ1(BK)、JAR1(AD)+JAZ1(BK)、LOX(BK)+COI1(AD)、LOX(BK)+JAZ1(AD)、DAD1(BK)+JAR1(AD)、DAD1(BK)+COI1(AD)、DAD1(BK)+JAZ1(AD)、JAR1(BK)+JAZ1(AD)组合均无蓝斑长出,但LOX(AD)+DAD1(BK)、LOX(BK)+DAD1(AD)、COI1(BK)+JAZ1(AD)、JAZ1(BK)+COI1(AD)有蓝斑出现,表明SmDAD1蛋白与SmLOX、SmCOI1蛋白与SmJAZ1蛋白均有相互作用。进一步通过原核表达试验验证,结果与酵母双杂交的一致。5.茄子SmDAD1启动子克隆和表达分析通过染色体步移法扩增获得SmDAD1启动子,全长746 bp,运用在线软件分析发现SmDAD1启动子上含有多个TATA-Box和CAAT-Box关键顺式作用元件,同时含有一系列光响应元件A-Box、G-Box、Box III、GATA-motif,激素调节相关的元件ABRE、GARE-motif,分生组织表达元件CAT-box、MYB结合位点等。GUS染色分析发现,SmDAD1在拟南芥茎中没有表达,在根、叶片和花药中都有表达。用不同植物激素喷施转基因幼苗发现MeJA、ABA、GA、SA、IAA和ACC均可以不同程度诱导GUS的表达。其中,MeJA和ABA诱导GUS的表达极显着,GA、SA、IAA和ACC诱导GUS的表达显着。6.LOX、JAR1、COI1、JAZ1蛋白与SmDAD1启动子互作分析酵母单杂交鉴定发现,Y1H(prDAD1+LOX)、Y1H(prDAD1+JAR1)、Y1H(prDAD1+COI1)和Y1H(prDAD1+JAZ1)不能在SD∕-Leu∕AbA400上长出白色菌斑,表明LOX、JAR1、COI1、JAZ1蛋白与SmDAD1启动子无法发生相互作用。双萤光素酶系统试验得到的结果与酵母单杂交试验相一致。

刘保利[10](2020)在《CRISPR/Cas9系统在甘蓝中的应用及单碱基编辑器VQR-BE3在烟草中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是十字花科芸薹属的二年生蔬菜作物,是我国重要的秋冬季蔬菜作物之一。目前,在甘蓝类蔬菜雄性不育杂交育种中,几乎完全使用单一的ogura CMS细胞质不育资源,该现状形成了甘蓝类蔬菜胞质成分的遗传脆弱性,存在较大的遗传风险。另外,针对甘蓝类蔬菜ogura CMS细胞质不育利用基因工程或远缘杂交方式已获得恢复系,导致基于ogura CMS细胞质不育的种质资源技术保护被打破,优异种质资源流失的可能性加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挖掘或创制新的甘蓝类蔬菜CMS细胞质雄性不育资源投入甘蓝杂种优势育种。另外,在甘蓝类蔬菜生产中,霜霉病、软腐病、菌核病、灰霉病等病害时有发生。加上植株叶片的衰老使上述病害的发生以及危害程度被进一步加剧。因此,针对甘蓝抗病防御系统以及衰老相关基因进行协同改良,有望实现甘蓝对多种病害的水平抗性。自然存在的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大多是由于线粒体基因组异常造成的。MSH1基因是维持线粒体基因组稳定性的重要基因,在拟南芥、烟草和番茄中均报道了该基因的缺失使植物线粒体基因组紊乱而出现雄性不育现象。DMR6(霜霉病抗性6)基因属于病原体易感性相关基因,其编码的蛋白参与了病原体-植物相容机制,对植物的病原体防御起负作用,在拟南芥和番茄中报道了DMR6的缺失赋予植物对多种病原体的水平抗性。SGR/HG基因作为调控叶绿素降解过程的相关基因,其编码的脱镁螯合酶可从游离叶绿素和叶绿素复合物中提取镁,参与叶绿素降解过程。水稻和白菜中发现SGR基因的缺陷,使得植物叶绿素分解途径受阻,导致植物出现滞绿、耐衰老表型。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通过sgRNA引导Cas9蛋白对基因组的靶位点进行准确切割并激活NHEJ修复途径,造成靶位点碱基的缺失、替换和插入,成为目前创制农作物突变体的理想工具,但是该系统无法实现目标基因的精确编辑。在CRISPR/Cas9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单碱基编辑技术,利用脱氨酶活性可在基因组的指定位置上进行精确的单个碱基的替换。VQR-BE3是在BE3的基础上用VQR代替原SpCas9形成的单碱基编辑系统,PAM识别序列为NGA,可以将编辑窗口中的碱基C替换为碱基T。该系统对于拓宽植物基因编辑的范围,实现多性状的堆叠具有重要的价值。本实验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与线粒体基因稳定性相关的基因BoMSH1和自交不亲和关键基因BoSRK;建立基于表型辅助筛选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针对甘蓝抗病相关基因BoDMR6以及叶片滞绿基因BoHG进行敲除,获得相应的甘蓝突变材料。另外,同时直接将一个在人类细胞中成功实现碱基编辑的VQR-BE3碱基编辑器应用于模式植物烟草,检测其在缺少植物密码子优化的情况下的单碱基编辑效率,为能否将该单碱基编辑器直接应用于后续的甘蓝基因突变奠定基础。本实验结果如下:1.构建甘蓝BoMSH1、Bo SRK基因的CRISPR/Cas9双敲除载体pCas-tBoMSH1-ABCD/tBoSRK-ABCD,通过农杆菌介导的侵染法转化甘蓝自交不亲和系F416,获得转基因植株34株。经突变分析发现,BoMSH1基因的突变频率是2.94%,而BoSRK基因的突变频率为81.82%,双基因的突变频率为2.41%。本试验仅获得1株msh/srk双突变体,通过单克隆测序发现该植株的BoMSH1基因和BoSRK基因均为杂合突变,而仅有srk突变体中有4株为纯合突变。与野生型F416对照株相比,msh1/srk突变植株的叶边缘呈锯齿状。花粉活力检测结果显示,msh1/srk突变植株的花粉活力与野生型基本相同。msh1/srk突变植株蕾期和花期自交形成的种荚在初期可以正常的伸长生长,但后期干瘪不膨大,内部胚胎不发育,无法获得后代种子,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2.构建BoDMR6、BoHG基因的甘蓝敲除载体pCas-MC-tBoDMR6-ABC/tBoHG-ABCD,MYB和mCherry基因为表型辅助筛选基因。通过农杆菌介导的侵染法转化自交不亲和的甘蓝F416,获得12株具有紫红色表型的甘蓝转基因幼苗。经突变分析发现,BoDMR6基因的突变频率是0%,而BoHG基因的突变频率为25%。仅获得3株甘hg突变体,其中1株为纯合突变,其余为杂合突变。3.构建烟草NtPDS基因的VQR-BE3单碱基编辑载体pCA-VQR-BE3-tNtPDS-ABCD,经农杆菌转化法获得41株转基因烟草。通过测序发现所有转基因烟草的NtPDS基因各靶位点均未发生单碱基C-T替换,碱基替换效率为0%。为简便转基因阳性植株的筛选,检测是否靶向位点影响VQR-BE3的碱基替换率,选取3个新的NtPDS基因靶向位点,构建了基于MYB色素基因辅助筛选的VQR-BE3单碱基编辑载体pCA-VQR-BE3-MYB-tNtPDS-EFG,经农杆菌侵染转化和标记基因辅助筛选获得23株呈紫红色的转基因烟草植株。经测序检测发现,23株转基因烟草中NtPDS基因各靶位点均未检测到相应的C-T替换,碱基替换效率仍为0%。推测本研究中所采用的VQR-BE3单碱基编辑系统未能成功实现烟草C-T碱基替换的原因可能与缺少植物密码子偏好性优化、在5’端缺少核定位信息等有关,详细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蔬菜雄性不育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蔬菜雄性不育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Ogura CMS青花菜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及其遗传背景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青花菜起源与引进
    1.2 青花菜育种技术研究
        1.2.1 自交不亲和研究
        1.2.2 雄性不育研究与利用
        1.2.3 小孢子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
        1.2.4 转基因技术研究
    1.3 十字花科Ogura胞质雄性不育类型与应用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Rfo育性恢复基因在Ogura CMS青花菜杂交转育后代中的响应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育性恢复株系、杂交后代(F_1代)的获得
        2.2.2 Rfo阳性单株分子鉴定
        2.2.3 Rfo阳性单株农艺性状观察
        2.2.4 Ogura CMS青花菜Rfo转育后代花粉活力和染色体表现
        2.2.5 Ogura CMS青花菜Rfo转育后代倍性分析
        2.2.6 Ogura CMS青花菜Rfo转育后代遗传背景分析
    2.3 讨论
        2.3.1 远缘杂交创制Ogura CMS恢复材料
        2.3.2 Ogura CMS恢复材料的遗传背景解析
第三章 F_(1-2)和BC_1阳性后代阳性株的获得及其遗传背景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青花菜各世代恢复材料的获得
        3.2.2 各世代Rfo阳性株分子鉴定
        3.2.3 各世代Rfo阳性株农艺性状观察
        3.2.4 Rfo阳性株自交、杂交后花粉管生长观察
        3.2.5 19B711与18B592-1恢复后代优良单株农艺性状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
        3.2.6 19B711与18B592-1恢复后代Rfo阳性株倍性分析
        3.2.7 19B711与18B592-1恢复后代Rfo阳性株遗传背景分析
    3.3 讨论
        3.3.1 杂交转育技术在十字花科作物育种中的应用
        3.3.2 Ogura CMS在十字花科芸薹属蔬菜作物中的应用
第四章 小孢子培养途径获得育性恢复材料DH系及其遗传背景分析
    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
        4.2.1 DH单株的获得
        4.2.2 DH单株育性分析
        4.2.3 DH单株农艺性状观察
        4.2.4 DH单株形态观察和花粉活力测定
        4.2.5 DH单株倍性分析
        4.2.6 DH单株遗传背景分析
    4.3 讨论
        4.3.1 小孢子培养在甘蓝类蔬菜材料创新中的应用
        4.3.2 DH材料在分子遗传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五章 转基因途径获得Ogura CMS青花菜Rfo阳性株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
        5.2.1 Rfo表达载体启动子PCR扩增与序列分析
        5.2.2 转基因材料的获得和阳性株PCR检测
        5.2.3 Rfo阳性株农艺性状观察
        5.2.4 Rfo阳性株倍性分析
    5.3 讨论
        5.3.1 转基因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与研究
第六章 结论
    6.1 回交转育途径创制Ogura CMS青花菜恢复材料及其遗传背景分析
    6.2 小孢子培养途径创制Ogura CMS青花菜恢复材料及其遗传背景分析
    6.3 遗传转化途径创制Ogura CMS青花菜恢复材料
参考文献
附录A 胚挽救、花粉活力划分、样品制备及电泳检测等
附录B pBWA(V)BII-Rfo表达载体的启动子序列和Rfo基因序列
致谢
作者简历

(2)甘蓝高代回交Ogura CMS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及其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甘蓝雄性不育类型及应用
        1.1.1 甘蓝雄性不育类型
        1.1.2 雄性不育系的应用
    1.2 Ogura CMS恢复系研究进展
        1.2.1 Ogura CMS恢复系的创制
        1.2.2 Ogura CMS恢复基因的定位
    1.3 BSA-seq技术
        1.3.1 BSA-seq技术的原理
        1.3.2 BSA-seq技术的应用
    1.4 根肿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1.4.1 白菜根肿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1.4.2 甘蓝根肿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1.5 目的意义
第二章 高代回交甘蓝Ogura CMS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基于HRM技术开发高通量In Del标记
        2.1.3 回交后代的获得及Rfo阳性株的高通量分型
        2.1.4 Rfo阳性单株形态学性状调查
        2.1.5 Rfo阳性单株倍性调查
        2.1.6 回交后代Rfo阳性单株花粉活力评估
    2.2 结果与分析
        2.2.1 Rfo基因特异In Del标记的开发、验证及筛选
        2.2.2 BC_4代甘蓝育性恢复系的获得
        2.2.3 BC_4 代甘蓝育性恢复单株的形态、育性、倍性及细胞学行为观察
        2.2.4 BC_4代重点单株18QR17-216 的确定
        2.2.5 BC_5代甘蓝育性恢复系的获得
        2.2.6 BC_5 代甘蓝育性恢复单株的形态、育性、倍性及细胞学行为观察
        2.2.7 BC_5代重点单株5GH
    2.3 讨论
第三章 Ogura CMS育性恢复基因Rfo的遗传重组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DNA提取及质量检测
        3.1.3 Rfo育性恢复基因遗传规律分析
        3.1.4 利用BSA-seq初定位Rfo基因
        3.1.5 双亲差异In Del标记开发筛选
        3.1.6 利用高密度基因芯片检测芥蓝育性恢复系C09 染色体背景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育性调查及Rfo基因遗传规律分析
        3.2.2 BSA-seq分析Rfo基因连锁区段
        3.2.3 C09 染色体In Del标记的开发筛选
        3.2.4 芥蓝、甘蓝育性恢复系不同世代回交群体C09 染色体背景分析
        3.2.5 利用甘蓝型油菜高密度基因芯片检测芥蓝育性恢复系C09 染色体背景
    3.3 讨论
第四章 利用育性恢复系创制甘蓝抗根肿病材料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表型性状、倍性及育性调查
        4.1.3 人工接种根肿病抗性鉴定
        4.1.4 DNA提取及CRb(CRa)基因的鉴定
    4.2 结果与分析
        4.2.1 重点Rfo& CRb基因聚合单株的确定
        4.2.2 正常胞质根肿病抗性甘蓝的获得及CRb基因传递率分析
        4.2.3 正常胞质CRb阳性甘蓝材料根肿病抗性鉴定
        4.2.4 杂交组合组配及纯合CRb基因抗病株系的获得
    4.3 讨论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DNA提取及倍性检测方法
附录B
致谢
作者简历

(3)功能雄性不育茄子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SmARF基因的功能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杂种优势利用和植物雄性不育
        1.1.1 杂种优势
        1.1.2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类
        1.1.3 功能雄性不育茄子
    1.2 植物花药开裂的研究进展
        1.2.1 花药与花粉发育
        1.2.2 花药开裂过程
        1.2.3 花药开裂相关机理
        1.2.4 植物激素参与花药开裂
    1.3 植物体内生长素代谢的相关研究
        1.3.1 生长素的生物合成
        1.3.2 生长素的信号转导
    1.4 植物ARF基因研究进展
        1.4.1 ARF蛋白家族的结构
        1.4.2 ARF基因的表达调控
        1.4.3 ARF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功能雄性不育茄子转录组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转录组测序材料
        3.1.2 RNA提取
        3.1.3 转录组测序
        3.1.4 测序数据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3.1.5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表型分析
        3.2.2 测序数据与质控
        3.2.3 功能注释
        3.2.4 转录组SSRs分析
        3.2.5 Lnc RNA预测
        3.2.6 差异表达基因统计
        3.2.7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和 KEGG分析
        3.2.8 花药发育相关的DEG分析
        3.2.9 激素信号转导通路的DEG分析
        3.2.10 淀粉和蔗糖代谢通路的DEG分析
        3.2.11 转录因子分析
        3.2.12 qRT-PCR验证
    3.3 讨论
        3.3.1 雄性不育的发生具有相似的代谢途径
        3.3.2 激素信号相关基因在雄性不育中差异表达
        3.3.3 淀粉和蔗糖代谢参与雄性不育发生
        3.3.4 转录因子参与雄性不育发生
第4章 SmARF基因的功能鉴定
    4.1 实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实验所用菌株及载体
        4.1.3 试剂和培养基配制
        4.1.4 实验仪器设备
    4.2 实验方法
        4.2.1 茄子花蕾总RNA的提取
        4.2.2 总RNA的浓度、纯度和完整性检测
        4.2.3 茄子第一链c DNA的合成
        4.2.4 SmARF基因的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4.2.5 SmARF蛋白亚细胞定位
        4.2.6 酵母双杂交分析
        4.2.7 Y1H试验
        4.2.8 双荧光素酶试验
        4.2.9 SmARF5 基因转化烟草
        4.2.10 利用VIGS沉默SmARF6和SmARF8
    4.3 结果与分析
        4.3.1 SmARF5、SmARF6和SmARF8 基因的克隆
        4.3.2 SmARF5、SmARF6和SmARF8 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3.3 SmARF基因的表达特征分析
        4.3.4 茄子SmARF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4.3.5 蛋白互作基因的克隆及酵母表达载体的构建
        4.3.6 诱饵载体毒性及自激活活性
        4.3.7 茄子SmARF与 Aux/IAA蛋白互作分析
        4.3.8 SmTIR1与SmIAA16和SmIAA26 蛋白互作分析
        4.3.9 SmTIR1与SmJAZ1、SmJAZ3和SmTi FY4 蛋白互作分析
        4.3.10 SmARF5、SmARF6和SmARF8 结合SmDAD1 启动子分析
        4.3.11 转SmARF5 烟草植株的获得及鉴定
        4.3.12 VIGS沉默SmARF6和SmARF8
    4.4 讨论
        4.4.1 SmARF5、SmARF6 和 SmARF8 均可与IAA16和 IAA26 蛋白互作
        4.4.2 SmTIR1与SmIAA16和SmIAA26 蛋白互作依赖于生长素
        4.4.3 生长素和茉莉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4.4.4 SmARF5 促进烟草的分枝和茎秆的增粗
        4.4.5 SmARF6和SmARF8 参与调控花药开裂过程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4)辣椒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雄性不育
2 分子标记技术
3 辣椒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3.1 辣椒核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3.1.1 国内辣椒核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3.1.2 国外辣椒核雄性不育基因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3.2 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3.2.1 国内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3.2.2 国外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的研究进展
4 展望

(5)辣椒雄性不育的选育及利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辣椒雄性不育选育及在杂种优势上的应用
    1.1 核不育型(GMS)选育及在杂种优势上的应用
    1.2 质核互作型(CMS)选育及在杂种优势上的应用
        1.2.1 不育系和保持系的选育
        1.2.2 恢复系的选育
        1.2.3 质核互作不育型在杂种优势的应用
2 小孢子发育的细胞学
3 辣椒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
4 辣椒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
5 辣椒雄性不育的分子生物学
    5.1 不育基因(片段)与保持基因(片段)定位及连锁标记的开发
        5.1.1 核不育基因的定位与连锁标记的开发
        5.1.2 胞质不育基因(片段)连锁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5.2 恢复基因定位及连锁标记的开发
    5.3 基因克隆及表达
6 展望

(6)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不育特性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概况
        1.1.1 植物雄性不育的起源
        1.1.2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
        1.1.3 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1.1.4 花粉发育与雄性不育形成机制
    1.2 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进展
        1.2.1 雄性不育与物质代谢
        1.2.2 雄性不育与能量代谢
        1.2.3 雄性不育与活性氧代谢
        1.2.4 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
    1.3 植物雄性不育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1.3.1 植物细胞核雄性不育相关基因
        1.3.2 拟南芥花药和花粉发育相关基因
    1.4 植物雄性不育的转录组分析
        1.4.1 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发展
        1.4.2 RNA-seq技术测序流程
        1.4.3 RNA-seq技术在植物雄性不育研究中的应用
    1.5 西瓜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1.5.1 西瓜雄性不育的类型及遗传研究
        1.5.2 西瓜雄性不育的研究与利用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系的细胞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育株与可育株花的形态特征
        2.2.2 可育株花药发育过程
        2.2.3 不育株花药发育过程
    2.3 讨论与结论
第三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与膜脂过氧化的关系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取样
        3.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花蕾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
        3.2.2 花蕾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变化
        3.2.3 花蕾活性氧含量的变化
    3.3 讨论与结论
        3.3.1 雄性不育与抗氧化酶活性的关系
        3.3.2 雄性不育与抗氧化物质含量的关系
        3.3.3 雄性不育与活性氧含量的关系
第四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与物质代谢的关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取样
        4.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花蕾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4.2.2 花蕾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
    4.3 讨论与结论
        4.3.1 雄性不育与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关系
        4.3.2 雄性不育与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关系
第五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取样
        5.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花蕾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5.2.2 叶片内源激素含量的变化
        5.2.3 花蕾中内源激素之间的平衡关系
    5.3 讨论与结论
        5.3.1 雄性不育与内源激素含量的关系
        5.3.2 雄性不育与激素比值的关系
第六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花蕾转录组分析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取样
        6.1.3 文库建立和RNA-Seq分析
        6.1.4 数据处理和分析
        6.1.5 qRT-PCR分析
    6.2 结果与分析
        6.2.1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6.2.2 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注释和分类
        6.2.3 植物内源激素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6.2.4 花发育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
        6.2.5 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相关基因
        6.2.6 差异表达基因的qRT-PCR验证
    6.3 讨论
        6.3.1 转录组测序数据和花药发育相关的DEGs
        6.3.2 内源激素相关的DEGs
        6.3.3 转录因子相关的DEGs
    6.4 结论
第七章 西瓜细胞核雄性不育候选基因区段的预测与分析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取样
        7.1.3 文库建立和RNA-Seq分析
        7.1.4 SNP标记检测
        7.1.5 关联分析
        7.1.6 候选区域基因的功能注释
    7.2 结果与分析
        7.2.1 SNP检测
        7.2.2 BSR关联分析
        7.2.3 候选区域内基因功能注释
    7.3 讨论与结论
第八章 结论与创新点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
致谢
作者简介

(7)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定向转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1 菜心栽培与育种情况
    1.2 十字花科蔬菜杂种优势利用情况
        1.2.1 杂种优势利用情况
        1.2.2 细胞质雄性不育
        1.2.3 细胞核雄性不育
    1.3 十字花科蔬菜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利用
    1.4 本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2.2.1 不育系的创制
        2.2.2 数据计算
        2.2.3 田间操作
结果与分析
    3.1 定向转育遗传模型设计
    3.2 待转育品系基因型鉴定
    3.3 转育结果
        3.3.1 ‘荷心’不育系转育
        3.3.2 ‘油绿702 晚’不育系转育
        3.3.3 ‘金辉611’不育系转育
        3.3.4 ‘四季油青绿’不育系转育
菜心新不育系评价与利用
    4.1 菜心不育系园艺学性状鉴定
        4.1.1 植株园艺学性状调查项目
        4.1.2 不育系园艺学性状鉴定
    4.2 菜心不育系产量配合力分析
        4.2.1 品比试验结果分析
        4.2.2 不育系杂交组合园艺学性状调查
        4.2.3 不育系产量配合力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8)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雄性不育研究
        1.1.1 植物雄性不育分子鉴定
        1.1.2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机制
        1.1.3 胡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
    1.2 植物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研究
        1.2.1 植物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
        1.2.2 PPR类基因
        1.2.3 植物恢复基因调控机理
        1.2.4 胡萝卜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研究进展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胡萝卜瓣化型CMS育性恢复基因定位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育性恢复性状遗传规律分析
        2.2.2 BSA法全基因组重测序
        2.2.3 基因组测序数据生物信息学分析
        2.2.4 分子标记的开发
        2.2.5 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Rf的精细定位
        2.2.6 构建不同物种PPR类基因的系统发育树
        2.2.7 候选基因蛋白序列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胡萝卜杂交种及组合育性调查
        2.3.2 H1604和H1601F-_-2群体育性调查
        2.3.3 基因组测序数据比对
        2.3.4 瓣化型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QTL-seq分析
        2.3.5 瓣化型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定位
        2.3.6 候选基因的预测
        2.3.7 不同物种PPR类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
        2.3.8 候选基因的基因结构分析
        2.3.9 候选基因的蛋白序列分析
        2.3.10 扩大群体筛选重组单株
    2.4 讨论
        2.4.1 胡萝卜瓣化型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性状的遗传规律
        2.4.2 胡萝卜瓣化型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
第三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致谢
作者简历

(9)功能性雄性不育茄子不育相关基因的筛选及互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雄性不育的研究进展
        1.1.1 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及特征
        1.1.2 植物雄性不育的细胞生物学特征
        1.1.3 植物雄性不育的分子机制研究
    1.2 茄子雄性不育研究概况
        1.2.1 茄子雄性不育的遗传特性研究
        1.2.2 茄子雄性不育的生理生化研究
        1.2.3 功能型雄性不育茄子的研究
    1.3 花药开裂的研究进展
        1.3.1 水通道蛋白参与花药开裂
        1.3.2 激素参与并调节植物花药开裂
    1.4 转录组学简介
    1.5 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1.5.1 酵母双杂交系统
        1.5.2 GST pull-down
    1.6 DNA-蛋白互作的研究方法
        1.6.1 酵母单杂交系统
        1.6.2 Dual-Glo?荧光素酶检测系统
    1.7 实时荧光定量PCR应用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
    2.2 技术路线
第3章 功能性雄性不育茄子转录组分析
    3.1 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试验试剂
        3.1.3 主要试验仪器
    3.2 方法
        3.2.1 茄子花药总RNA的提取
        3.2.2 茄子花药总RNA的浓度、纯度和完整性检测
        3.2.3 转录组测序文库制备
        3.2.4 转录组测序
        3.2.5 测序数据处理及分析
        3.2.6 茄子转录组功能注释及代谢通路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F142和S12茄子花药形态学分析
        3.3.2 转录组测序产量统计、质量评价及组装结果
        3.3.3 GO功能分类
        3.3.4 KEGG通路分类分析
    3.4 差异基因表达分析
        3.4.1 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筛选
        3.4.2 差异表达基因KEGG Pathway富集分析
第4章 SmLOX、SmDAD1、SmJAR1、SmCOI1、SmJAZ1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4.1 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试验试剂
        4.1.3 主要试验仪器
    4.2 方法
        4.2.1 试验试剂的配置
        4.2.2 茄子花药总RNA的提取
        4.2.3 茄子花药总RNA的浓度、纯度和完整性检测
        4.2.4 茄子花药第一链cDNA的合成
        4.2.5 引物设计
        4.2.6 茄子SmLOX、SmDAD1、SmJAR1、SmCOI1和SmJAZ1基因的克隆
        4.2.7 目的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2.8 qRT-PCR分析
        4.2.9 SmLOX、SmDAD1、SmJAR1、SmCOI1和SmJAZ1基因在不同材料花药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SmLOX、SmDAD1、SmJAR1、SmCOI1和SmJAZ1生物信息学分析
        4.3.2 SmLOX、SmDAD1、SmJAR1、SmCOI1和SmJAZ1的表达模式分析
第5章 茄子SmCOI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5.1 实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载体和菌株
        5.1.3 实验仪器
        5.1.4 实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引物设计
        5.2.2 构建重组质粒
        5.2.3 农杆菌感受态LBA4404的制备
        5.2.4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感受态LBA4404
        5.2.5 农杆菌介导烟草叶片瞬时表达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亚细胞定位重组载体的构建
        5.3.2 烟草叶片中的定位分析
第6章 SmLOX、SmDAD1、SmJAR1、SmCOI1、SmJAZ1蛋白互作检测
    6.1 材料
        6.1.1 植物材料
        6.1.2 菌种及载体
        6.1.3 试验试剂
    6.2 方法
        6.2.1 试剂配制
        6.2.2 引物设计
        6.2.3 酵母双杂交鉴定蛋白互作
    6.3 结果与分析
        6.3.1 酵母双杂交鉴定SmLOX、SmDAD1、SmJAR1、SmCOI1、SmJAZ1蛋白之间相互作用
        6.3.2 Pull-down鉴定SmLOX、SmDAD1、SmJAR1、SmCOI1、SmJAZ1蛋白之间的互作
第7章 SmDAD1启动子的克隆及活性分析
    7.1 材料
        7.1.1 植物材料
        7.1.2 菌株及载体质粒
        7.1.3 试验试剂
        7.1.4 主要试验仪器
    7.2 方法
        7.2.1 茄子花药gDNA的提取
        7.2.2 茄子SmDAD1启动子克隆的引物设计
        7.2.3 SmDAD1启动子的克隆
        7.2.4 目的序列的片段回收
        7.2.5 目的序列的连接与转化
        7.2.6 目的序列的检测
        7.2.7 SmDAD1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的分析
        7.2.8 prSm DAD1::GUS融合表达载体的构建
        7.2.9 prSm DAD1::GUS融合表达载体转化拟南芥及其阳性植株的鉴定
        7.2.10 阳性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
        7.2.11 不同外源激素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GUS基因的表达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SmDAD1启动子的克隆及表达载体构建、鉴定
        7.3.2 SmDAD1启动子片段顺式作用元件分析
        7.3.3 转prSm DAD1::GUS拟南芥的筛选及获得
        7.3.4 转基因植株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
        7.3.5 转Sm DAD1启动子拟南芥中GUS基因在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
第8章 SmLOX、SmJAR1、SmCOI1、SmJAZ1蛋白与Sm DAD1 启动子互作分析
    8.1 材料
        8.1.1 植物材料
        8.1.2 菌种及载体
        8.1.3 试验试剂
        8.1.4 主要仪器
    8.2 方法
        8.2.1 试验试剂的配制
        8.2.2 引物设计
        8.2.3 酵母单杂交检测SmLOX、SmJAR1、SmCOI1、SmJAZ1 蛋白与SmDAD1启动子相互作用
        8.2.4 双萤光素酶系统鉴定SmLOX、SmJAR1、SmCOI1、SmJAZ1蛋白与SmDAD1启动子相互作用
    8.3 结果与分析
        8.3.1 酵母单杂交系统鉴定SmLOX、SmJAR1、SmCOI1、SmJAZ1蛋白与SmDAD1启动子相互作用
        8.3.2 双萤光素酶系统鉴定SmLOX、SmJAR1、SmCOI1、SmJAZ1蛋白与SmDAD1启动子相互作用
第9章 讨论
第10章 结论
    10.1 差异表达基因的初步筛选
    10.2 茄子JA途径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10.3 茄子SmCOI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
    10.4 SmLOX、SmDAD1、SmJAR1、SmCOI1和SmJAZ1蛋白互作分析
    10.5 茄子SmDAD1启动子克隆和活性分析
    10.6 SmLOX、SmJAR1、SmCOI1、SmJAZ1 蛋白与SmDAD1启动子互作分析80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在校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10)CRISPR/Cas9系统在甘蓝中的应用及单碱基编辑器VQR-BE3在烟草中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CRISPR/Cas9 基因编辑技术
        1.1.1 CRISPR/Cas9 的技术原理与作用机制
        1.1.2 CRISPR/Cas9 系统的优化
        1.1.3 CRISPR/Cas9 在植物中的应用
    1.2 单碱基编辑技术
        1.2.1 单碱基编辑技术的发展历程
        1.2.2 单碱基编辑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1.2.3 CBE碱基编辑技术的发展及优化
        1.2.4 CBE碱基编辑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1.2.5 VQR在 CRISPR/Cas9 及单碱基编辑系统中的应用
    1.3 植物雄性不育育种
        1.3.1 雄性不育概述
        1.3.2 雄性不育类型及遗传机制
        1.3.3 甘蓝类蔬菜雄性不育
        1.3.4 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MSH1的相关研究
    1.4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
    1.5 植物感病相关基因的研究
    1.6 植物滞绿相关基因的研究
    1.7 转基因植物可视标记基因的应用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2.2 研究内容
        2.2.1 甘蓝msh1/srk突变材料的创制
        2.2.2 甘蓝dmr6/hg突变材料的创制
        2.2.3 VQR-BE3单碱基编辑系统编辑烟草基因的初步研究
    2.3 技术路线
第3章 msh1/srk甘蓝突变体的创制
    3.1 试验材料与仪器
        3.1.1 植物材料
        3.1.2 载体与菌株
        3.1.3 试验试剂
        3.1.4 细菌和植物培养基
        3.1.5 试验溶液
        3.1.6 试验仪器
    3.2 试验方法
        3.2.1 CRISPR/Cas9 敲除载体的构建
        3.2.2 转基因甘蓝植株的获得
        3.2.3 转基因甘蓝植株的突变检测
        3.2.4 甘蓝msh1突变体的形态学观察
        3.2.5 甘蓝msh1突变体的花粉活力鉴定
        3.2.6 甘蓝msh1突变体的自交结籽情况调查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 Cas-t Bo SRK-ABCD/t Bo MSH1-ABCD载体构建与验证
        3.3.2 p Cas-t Bo SRK-ABCD/t Bo MSH1-ABCD转基因甘蓝的获得
        3.3.3 p Cas-t Bo SRK-ABCD/t Bo MSH1-ABCD转基因甘蓝PCR鉴定
        3.3.4 p Cas-t Bo SRK-ABCD/t Bo MSH1-ABCD转基因甘蓝突变分析
        3.3.5 甘蓝msh1突变体植株的形态学观察
        3.3.6 甘蓝msh1突变体植株的花粉活力测试
        3.3.7 甘蓝msh1突变体植株的蕾期和花期自交
    3.4 讨论
第4章 dmr6/hg抗病及耐衰老甘蓝突变体的创制
    4.1 试验材料与仪器
        4.1.1 植物材料
        4.1.2 载体与菌株
        4.1.3 试验试剂
        4.1.4 培养基
        4.1.5 试验溶液
        4.1.6 试验仪器
    4.2 试验方法
        4.2.1 Cas9敲除载体构建
        4.2.2 转基因甘蓝植株的获得
        4.2.3 转基因甘蓝的突变检测
    4.3 结果与分析
        4.3.1 p Cas-MC-t Bo DMR6-ABC/t Bo HG-ABCD载体构建与验证
        4.3.2 p Cas-MC-t Bo DMR6-ABC/t Bo HG-ABCD转基因甘蓝获得
        4.3.3 p Cas-MC-t Bo DMR6-ABC/t Bo HG-ABCD转基因甘蓝PCR鉴定
        4.3.4 p Cas-MC-t Bo DMR6-ABC/t Bo HG-ABCD转基因甘蓝突变分析
    4.4 讨论
第5章 VQR-BE3系统编辑烟草基因的初步研究
    5.1 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菌株与载体
        5.1.3 试验试剂
        5.1.4 培养基
        5.1.5 试验溶液
        5.1.6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VQR-BE3碱基编辑载体构建
        5.2.2 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获得
        5.2.3 突变检测
    5.3 结果与分析
        5.3.1 p CA-VQR-BE3-t Nt PDS-ABCD单碱基编辑载体的构建与验证
        5.3.2 p CA-VQR-BE3-t Nt PDS-ABCD介导的转基因烟草植株的获得
        5.3.3 p CA-VQR-BE3-t Nt PDS-ABCD转基因烟草植株的PCR鉴定
        5.3.4 p CA-VQR-BE3-t Nt PDS-ABCD转基因烟草植株的突变分析
        5.3.5 p CA-VQR-BE3-MYB-t Nt PDS-EFG单碱基编辑载体构建与验证
        5.3.6 p CA-VQR-BE3-MYB-t Nt PDS-EFG介导的转基因烟草的获得
        5.3.7 p CA-VQR-BE3-MYB-t Nt PDS-EFG转基因烟草的PCR鉴定
        5.3.8 p CA-VQR-BE3-MYB-t Nt PDS-EFG转基因烟草的突变分析
    5.4 讨论
第6章 结论及后续研究
    6.1 总结
        6.1.1 获得甘蓝msh1/srk突变材料
        6.1.2 获得甘蓝hg突变材料
        6.1.3 VQR-BE3系统编辑烟草基因的初步研究
    6.2 后续研究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各引物序列
    附录2 烟草NtPDS基因的基因组序列
    附录3 BoDMR6基因组序列
    附录4 Bo MSH1、Bo SRK及 Bo HG各基因突变详情
    附录5 VQR-BE3核酸序列
致谢

四、蔬菜雄性不育研究与应用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Ogura CMS青花菜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及其遗传背景解析[D]. 黄静静.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2]甘蓝高代回交Ogura CMS育性恢复材料的创制及其利用[D]. 任文静.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1(09)
  • [3]功能雄性不育茄子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及SmARF基因的功能鉴定[D]. 袁超. 西南大学, 2021(01)
  • [4]辣椒雄性不育分子标记研究进展[J]. 程翔,汤冰倩,刘峰,马艳青. 辣椒杂志, 2020(04)
  • [5]辣椒雄性不育的选育及利用研究进展[J]. 张锐,尚伟,许旭明.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8)
  • [6]西瓜核雄性不育两用系Se18不育特性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制研究[D]. 王永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7]菜心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定向转育研究[D]. 张雪崧.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8]胡萝卜瓣化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的遗传定位[D]. 申琪.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9]功能性雄性不育茄子不育相关基因的筛选及互作分析[D]. 张少伟. 西南大学, 2020(01)
  • [10]CRISPR/Cas9系统在甘蓝中的应用及单碱基编辑器VQR-BE3在烟草中的初步研究[D]. 刘保利. 西南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蔬菜雄性不育研究与应用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