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配音”到“音像”——《中国京剧音像集》发布

从“配音”到“音像”——《中国京剧音像集》发布

一、从“音配像”到“像音像”——《中国京剧音像集萃》面世(论文文献综述)

马树春[1](2022)在《灯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对策研究——以广西区级“非遗”乐业唱灯戏为例》文中提出灯戏是一种民间戏曲,属国家级"非遗",具有历史、文化、教育、审美等多重价值,如今面临困境,只有加大保护力度,才能促其传承发展,档案式保护就是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中,一要抓好"抢救"工作,通过开展普查和运用科技手段,全面收集实物、文献、技艺等相关资料;二要抓好"保管"工作,通过鉴定、分类、载体建设等环节,建立相关档案;三要抓好"利用"工作,包括开展研究、出版、创作和宣传,使之现实作用最大化。

尚丹[2](2022)在《期颐恰是风华正茂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记迟金声百岁寿辰》文中认为迟金声先生作为当今京剧界元老级人物,一生饱览梨园沧桑,腹笥宽绰,被业内誉为京剧的"活辞典",对京剧马派艺术在北京京剧院的传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迟金声迎来百岁寿辰之时,北京京剧院党委书记杨洪义、院长刘侗、党委副书记王桂生及剧院有关领导同志看望了迟金声先生,并为他送上了生日祝福。

刘源隆[3](2021)在《百岁迟金声:京剧艺术“活辞典”》文中认为京剧名家迟金声1922年生于梨园世家,自幼学戏,数十年追随马连良研习问艺,成为马派艺术传承的执鞭人。曾担任中国京剧“音配像”几百出剧目的总导演,并执导现代京剧《沙家浜》《红岩》、新编京剧《三打陶三春》等,2011年获得中国戏曲表演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11月24?

代柳梅[4](2021)在《以京剧“像音像”传承中华戏曲文化根脉》文中研究指明为认真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的"实施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计划"以及《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在中宣部指导下,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像音像"工程,从剧目申报、征集、选取到推进动员做了许多工作,为各基地摄制任务的开展提供了协调保障。文化和旅游部李群副部长多次指示批示,中国京剧像音像工程是一项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各项工作落实做好;并专程赴"像音像"录制场地人民剧场调研,了解中国数字文化集团的摄制情况。此外,

王清池[5](2021)在《打造精品文艺节目的实践和思考——纵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文艺节目创作》文中研究指明为实现文艺节目艺术水准和群众满意度"两个有所提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以下简称总台)贯彻"勇于创新、突出重点、打造精品"的发展战略,2020年推出一批文艺精品节目,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站在"两个一百年"历史的交汇点上,既为更多的文艺节目引领了方向,也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现了总台的担当。本文对总台2020年精品文艺节目创作进行梳理分析,力求展现出其中的创作思路、亮点以及带来的启示。

杨秀玲[6](2020)在《回眸与展望:京剧“音配像”和“像音像”的价值》文中提出35年前,一项史无前例的文化工程"中国京剧音配像精粹"(简称"音配像")在天津酝酿并策划实施。24年后,又一项前无古人的"中国京剧像音像集萃"(简称"像音像")工程在天津率先开始,较前者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更为浩大。"像音像"工程可以说是"音配像"工程的延续和拓展,与当初李瑞环同志提出的"先继承后发展,在继承的基础上求发展"的理念相吻合。发展的基础是继承,而继承的前提是先要把前人创造的宝贵遗产保住,

韩悦[7](2020)在《京剧艺术当代传播媒介研究 ——以京剧与新媒体手段结合为视角》文中研究指明在人类传播历程上,媒介经历了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新媒体传播和融媒体传播六个阶段。与此对应,京剧的传播同样经历了这些传播阶段,伴随媒介的发展一起长大。现阶段,以互联网和移动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介为京剧的传播与传承插上了翅膀,京剧艺术呈现的超时空性、多维性、多样性和互动性在与新媒体结合后得到更为充分的表达。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绪论、京剧与各类媒介结合的历程、京剧与新媒体结合的现状分析以及京剧与新媒体结合的未来发展。第一章绪论主要阐释了关于新媒体的界定,京剧在当代社会的传播现状,京剧与新媒介二者结合的研究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第二章详细梳理和研究京剧与各类媒介结合的历程,总结不同时代媒体传播的优势特色和不足之处,有利于更好地为京剧的有效传播提供参考和经验。第三章结合新媒体的优势特色,具体分析新媒体在京剧内容和形式转化中的应用,并提出新媒体带来的泛娱乐化信息会导致京剧传播中价值偏差等实际问题。第四章探讨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推动京剧的当代传播,提出京剧与新媒体结合的未来发展路径,给出京剧与新媒体结合发展的切实可行的现实意见,让大众产生走进剧场了解京剧的强烈欲望,也能孕育出走出剧场后对京剧持续保持粘性的受众群体。

王焰[8](2019)在《论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动因与路径》文中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戏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经典剧目,深受广大观众喜爱,但在风云激荡的社会巨变中遭遇了冷遇和低迷,在其危机四伏之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为传统戏曲的重新勃兴注入了活力。在戏曲数字化发展实践中,逐渐形成政府主导、市场发展、名家带动、粉丝自发等多种模式,初步构建了良好的戏曲发展生态圈;为促进戏曲数字化进一步发展,需要发挥政府、戏曲工作者、新媒体传播平台的作用,形成各主体互相配合、协同发展的合力,开创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新格局。

杨玉[9](2019)在《彰显艺术时代气象 推进传统创新发展——2018年电视戏曲年度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8年电视戏曲发展平稳。央视戏曲频道将"三台融合"的理念深入到戏曲节目中,4K超高清频道的开播使得戏曲节目的视觉呈现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地方电视平台的戏曲节目更侧重于将戏曲与地域文化结合打造文化名片。"时代性"要求成为戏曲节目的重要课题,在内容选择、主题方向以及形式变革等方面都有体现;"融媒体"理念进一步深化,既体现在广播与电视的强强联手,同时也体现在网络平台与优质电视资源的融合;"情景化"设计是2018年电视戏曲的一个新亮点,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的同时也彰显了电视戏曲人的匠心精神。

邵振奇[10](2018)在《戏曲剧场型电视栏目的现状与出路》文中研究指明戏曲剧场型栏目指的是有相对固定的名称、播出周期、播出时长,以展现剧场或舞台上的戏曲表演(一般为专业演员的演出)为内容的电视栏目类型。与其他类型的戏曲电视栏目相比,戏曲剧场型栏目对戏曲艺术的改造程度最低,更多地保留了戏曲艺术的原汁原味,以欣赏性和记录性为主要功能。本文对戏曲电视剧场分布情况进行了考察,揭示其当前存在的局限和问题,探究其未来发展的出路。一、戏曲剧场型栏目的分布情况现有的戏曲剧场型栏目全部集中在专业化的戏曲频

二、从“音配像”到“像音像”——《中国京剧音像集萃》面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从“音配像”到“像音像”——《中国京剧音像集萃》面世(论文提纲范文)

(1)灯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对策研究——以广西区级“非遗”乐业唱灯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抓好抢救工作
    1. 从抢救的措施来看,首先是要开展普查,摸清“家底”。
    2.
二、抓好保管工作
    1. 鉴定。
    2. 分类。
    3. 载体。
三、抓好利用工作
    1. 开展研究。
    2. 出版着述。
    3. 创作新作。
    4. 宣传展示。
四、结语

(2)期颐恰是风华正茂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记迟金声百岁寿辰(论文提纲范文)

言传身教示范典型
艺苑佳作深入人心
初心如磐历久弥新

(4)以京剧“像音像”传承中华戏曲文化根脉(论文提纲范文)

一、提升传统戏曲的魅力,保障传统戏曲高艺术品质的还原
    (一)高度重视,资源保障
    (二)精益求精,打造精品
    (三)严格流程,高质高效
二、增加戏曲剧目的保存价值、传播和使用效益,留下代代相传的鉴赏精品和范本教材

(5)打造精品文艺节目的实践和思考——纵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文艺节目创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政治家办台”的责任担当,及时推出引领舆论导向的精品文艺节目
    1. 重大突发事件挺立潮头,引领舆论
    2. 重大历史事件勇于发声,引领导向
    3. 重大活动主动配合,营造舆论氛围
二、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深入基层推出人民需要的精品文艺节目
    1. 深入贫困地区送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2. 创造性推出具有农村农民气息的“村晚”
    3. 不断推出人民群众喜欢的老品牌新形态精品节目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一以贯之推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品文艺节目
    1. 精心谋划弘扬传统文化的文艺精品创新节目
    2. 推出传统节日“播出季”,形成精品节目群
    3. 注重社会效益,传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四、运用最新科技成果,融合传播推出青年人喜爱的精品文艺节目
五、以精彩纷呈的精品文艺节目为“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1. 围绕建党100周年重大时间节点,用文艺的形式展现中国共产党100年来的光辉历程
    2. 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奋力打造一批融媒体精品文艺节目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基层送文化

(6)回眸与展望:京剧“音配像”和“像音像”的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一、回眸“音配像”工程
    (一)为什么要启动“音配像”工程
    (二)“音配像”工程的两个阶段
    (三)“音配像”工程对京剧艺术的影响
二、展望“像音像”工程
    (一)“像音像”与“音配像”的异同
    (二)“像音像”工程遴选标准和机制要求
    (三)“像音像”工程的三点把关
        1. 筛选制。
        2. 审核制。
        3. 随播制。
三、“音配像”与“像音像”工程对京剧艺术的价值
    (一)抢救保留了一大批濒临失传的经典剧目
    (二)立体形象地展示了京剧传承的历史脉络
    (三)对京剧艺术起到广泛深入的教学和普及作用
    (四)促使古老艺术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
    (五)承载京剧艺术丰富内涵

(7)京剧艺术当代传播媒介研究 ——以京剧与新媒体手段结合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关于新媒体的界定
    第二节 京剧在当代社会的传播现状
    第三节 京剧与新媒体传播手段结合的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第二章 京剧与各类媒介结合的历程
    第一节 口语传播时代的京剧传播
        一、京剧最主要的传播方式——舞台演出
        二、舞台下观戏赏戏后的评论
    第二节 印刷传播时代的京剧传播
        一、报刊媒介对京剧的传播
        二、邮票和连环画等平面媒介对京剧的传播
    第三节 电子传播时代的京剧传播
        一、广播电台对京剧的传播
        二、电视节目对京剧的传播
        三、影视作品对京剧的传播
        四、电子传播时代下京剧传播发展的其他形式
    第四节 网络新时代的京剧传播
        一、社交媒体对京剧传播
        二、人机交互技术对京剧传播
第三章 京剧与新媒体结合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京剧艺术通过新媒体广泛传播
    第二节 新媒体在京剧内容转化中的应用
        一、京剧与动画
        二、京剧与数字电影
        三、京剧与移动互联网
    第三节 新媒体在京剧形式转化中的应用
        一、新媒体直接运用于京剧演出舞台
        二、新媒体为京剧开辟多元化传播方式
    第四节 泛娱乐下的新媒体给京剧传播带来的价值偏差等问题
第四章 京剧与新媒体结合的未来发展
    第一节 新媒体时代下强化京剧文化特色和挖掘新时代元素并重
    第二节 新媒体时代下立足剧场文化打造现代化舞台
    第三节 新媒体时代下京剧结合VR等新技术的探索和尝试
    第四节 新媒体时代下整合媒介细分京剧受众市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论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动因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基本方式
    1. 戏曲的数字化制作
    2. 戏曲的数字化传播
二、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动因分析
    1. 年轻观众日益增多
    2. 戏曲数字化的国家扶持
    3.“数字化+戏曲”优势明显
三、戏曲数字化的发展模式
    1. 政府推动型
    2. 市场发展型
    3. 名家带动型
    4. 粉丝自发型
四、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优化路径
    1. 国家予以政策支持
    2. 戏曲工作者主动投入
    3. 平台提升传播能力
    4. 互联网企业加大创新驱动

(9)彰显艺术时代气象 推进传统创新发展——2018年电视戏曲年度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一、“时代性”成为重要课题
二、“融媒体”进一步推进
三、“情景化”彰显电视匠心
四、余论

(10)戏曲剧场型电视栏目的现状与出路(论文提纲范文)

一、戏曲剧场型栏目的分布情况
二、戏曲剧场型栏目的局限与问题
    1. 剧目重复, 剧种单一
    2. 选题狭隘, 资源匮乏
    3. 脱离生活, 曲高和寡
三、戏曲剧场型栏目的发展出路
    1. 剧情:凸显戏剧悬念, 增强矛盾冲突
    2. 选材:明确通俗定位, 贴近百姓生活
    3. 制作:妙用视听语言, 彰显艺术特色

四、从“音配像”到“像音像”——《中国京剧音像集萃》面世(论文参考文献)

  • [1]灯戏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对策研究——以广西区级“非遗”乐业唱灯戏为例[J]. 马树春. 兰台世界, 2022
  • [2]期颐恰是风华正茂 桑榆未晚为霞满天——记迟金声百岁寿辰[J]. 尚丹. 中国京剧, 2022(01)
  • [3]百岁迟金声:京剧艺术“活辞典”[N]. 刘源隆. 中国文化报, 2021
  • [4]以京剧“像音像”传承中华戏曲文化根脉[J]. 代柳梅. 艺术教育, 2021(11)
  • [5]打造精品文艺节目的实践和思考——纵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文艺节目创作[J]. 王清池. 中国广播, 2021(02)
  • [6]回眸与展望:京剧“音配像”和“像音像”的价值[J]. 杨秀玲. 中国京剧, 2020(10)
  • [7]京剧艺术当代传播媒介研究 ——以京剧与新媒体手段结合为视角[D]. 韩悦. 中国戏曲学院, 2020(01)
  • [8]论传统戏曲数字化发展的动因与路径[J]. 王焰. 艺海, 2019(09)
  • [9]彰显艺术时代气象 推进传统创新发展——2018年电视戏曲年度观察[J]. 杨玉.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9(02)
  • [10]戏曲剧场型电视栏目的现状与出路[J]. 邵振奇. 当代电视, 2018(09)

标签:;  ;  ;  ;  ;  

从“配音”到“音像”——《中国京剧音像集》发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