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射线照相(CR)特征曲线的研究

计算机射线照相(CR)特征曲线的研究

一、计算机X线摄影(CR)特性曲线的研讨(论文文献综述)

周莹[1](2020)在《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新闻标题是人们接触新闻的第一窗口。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网络新闻愈发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最便捷快速的渠道。其中,“今日头条”作为当代在线用户数量最多的门户网站,在传播新闻方面的作用尤为突出。本文利用爬虫技术抓取了2019年3月至2019年5月的今日头条客户端新闻标题作为研究语料。分别从词汇、语法、修辞、语用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在词汇方面,统计了今日头条新闻标题中的高频词,分类分析后我们发现标题中名词、动词使用最为广泛。在语法方面,新闻标题主要有单句式、组合式、成分缺省式这三类句型结构,在句类的选择上,以陈述句和疑问句为主。在修辞方面,从标题的词语层面的修辞、辞格层面的修辞这两个部分对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进行探讨。最后,从语用角度结合关联理论具体分析语料,我们发现标题创作是制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一种交际,关键在于激发读者结合语境取得最佳关联。

曹月[2](2019)在《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乳腺肿瘤成像装置研究》文中认为乳腺癌是女性群体容易罹患的一种癌症,事业繁忙、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导致未哺乳率、肥胖率提高,从而使乳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目前,一级预防措施有减少肥胖、减少超重及营养干预。此外,人群筛查也可以将乳腺癌致死的几率降低,提早发现与治疗。目前主要通过钼靶X线摄影、超声及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测方法来对乳腺癌进行筛查,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近红外光谱成像技术具有许多的优点,如对人体无损伤、易于操作、测量速度快、时间分辨率高等,所以近红外光谱成像越来越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研究。本课题主要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在修正的朗伯—比尔定律(MLBL)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方阵式光源—探测器的乳腺肿瘤成像系统,可以对乳腺肿瘤分层成像,对深度和形态初步定位,为乳腺癌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研究了一种基于反射式测量的DOT图像重建算法,实现了仿体模型吸收系数的二维图像重建。本文的研究内容可分为以下几部分。(1)分析近红外光应用于肿瘤检测的基本原理和背景,介绍了近红外光学成像技术的经典拓扑成像法及近红外扩散光层析成像算法,并具体说明基于修正后的朗伯-比尔定律计算人体组织血氧浓度的方法;(2)以STM32F103作为控制核心,设计了光学结构和主控系统,光学结构由三波长发光二极管和光电传感器组成,主控制单元作为整个系统的核心,点亮发光二极管,对数据进行滤波、放大等预处理,再通过AD转换,实现信号的采集、处理及实时传输;(3)设计了硬件的嵌入式程序和数据接收成像的前端程序,嵌入式程序配合硬件设备完成数据的采集和传输。上位机软件由Matlab编写完成,实现数据的进一步处理及实时成像,并设计了友好的用户界面,极大的方便了用户的使用;对扩散光层析成像的算法进行研究,采用一种双网格半三维断层图像重建算法来实现组织体吸收系数的重构;(4)在验证系统稳定性、可靠性的基础上,制作了乳腺肿瘤仿体模型,分别利用基于修正朗伯-比尔定律的二维拓扑成像法和DOT图像重建法进行成像实验,成像结果表明,基于MLBL的成像方法能够实现组织体的断层成像,并且可以粗略得到目标“肿瘤”的尺寸和深度信息;利用DOT图像重建算法对组织体吸收系数进行二维成像时,可以达到90%的量化度,重建误差小于11%,证明了该系统可以实现恶性乳腺肿瘤的初步检测。本装置具有便携性、成本低、无创式等优势,适用于恶性乳腺肿瘤的初步筛查,既可用于医院体检,又能外出对恶性肿瘤易发年龄段的妇女进行早期乳腺癌的大面积普查,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和科研意义。

王焕强[3](2014)在《DR技术及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DR技术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研究目的:评价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 DR)胸片的硬片(胶片打印)与传统胶片-增感屏X线摄影(film-screen radiography, FSR)胸片诊断尘肺病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研究DR硬片诊断尘肺的质量控制关键技术。方法:通过文献综述、专家咨询和预试验,设计DR硬片诊断尘肺的质量控制研究方案。以四个职业病体检诊断机构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接尘工人和不同期别的各类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知情同意。对每个研究对象同期拍摄后前位高千伏FSR胸片和DR胸片。根据尘肺病诊断标准,各体检机构对研究对象的FSR胸片进行尘肺病诊断,结果作为诊断参考。共372名研究对象的DR胸片和FSR胸片质量符合课题要求,被纳入研究,其中矽肺87例、煤工尘肺145例、石棉肺41例、铸工尘肺1例,正常对照98例。由6名具有丰富尘肺病诊断经验且具有诊断资质的医师,分A、B两组,每组各3人,采取随机、双盲的原则,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在观片灯上分别对DR硬片和FSR胸片读片诊断。诊断资料用Epidata3.02录入,用Spss20.0逻辑检错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筛查试验准确性评价分析、Logistic分析、ROC分析、加权Kappa一致性分析等。结果:以参考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R胸片和FSR胸片筛查诊断尘肺病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似然比等评价指标数值相近,ROC曲线下的面积Az分别为0.816(95%CI,0.781-0.852)和0.866(95%Cl,0.834-0.897),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z=-1.82,P>0.05)。DR硬片诊断尘肺准确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诊断医师组、体检中心(DR的参数和胸片打印效果)、胸片质量、DR硬片膈下光密度是否<0.4、摄制电压、胸片打印大小、是否为石棉肺、是否以p小阴影或s小阴影为主、总体密集度以及金标准等。以质量一级的FSR胸片诊断结果为金标准时,DR诊断尘肺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分别为95.0%、84.6%和6.18,Az为0.935(95%Cl,0.896-0.973)。当DR胸片质量一级或二级,FSR胸片质量一级时,DR和FSR诊断尘肺五分类(正常、观察对象、壹期尘肺、贰期尘肺、叁期尘肺)的线性加权Kappa值kw=0.759(95%CI,0.671~0.847),两种胸片诊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55,P>0.05)。结论:DR胸片诊断尘肺与FSR胸片诊断尘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建议用DR诊断尘肺时,若以FSR胸片为标准片,用DR硬片在观片灯上读片,应在拍摄前对DR设备的参数进行调整,采用120kV以上高千伏摄片,DR胸片膈下光密度<0.4,使DR胸片影像表现与FSR胸片影像表现尽量趋于一致;建议研制DR胸片标准片,开展DR摄片技术和DR读片诊断培训。第二部分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辅助诊断接尘工人结核病目的:研制接尘工人X线胸片阅读读记录系统,提高职业病医生诊断结核病的准确性。方法:结合我国《肺结核诊断标准》(WS288-2008)中结核病的分类和《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9)中半定量记录诊断尘肺病的方法,研制接尘工人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先用51例典型结核病病例和27例对照者的胸片验证该系统的适用性。8名职业病诊断医师和2名结核病医师平衡分两组,按随机、双盲的原则,先后两次阅片诊断。第一次用常规诊断方法,第二次用X线阅读记录表辅助诊断,两次间隔1个月,评估后修改记录表。在多个职业健康体检机构,先后以2278例既往职业健康体检中胸片异常者、10524例定期参加职业健康体检的接尘工人为研究对象,根据知情同意原则,对研究对象用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进行辅助诊断验证。诊断资料用Epidata3.02录入,用Spss20.0逻辑检错和统计分析,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筛查试验准确性评价分析、Logistic分析、ROC分析、Kappa一致性分析等。结果:使用接尘工人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辅助诊断后,两组医师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从47.1%和29.6%提高到90.2%和85.2%,Kappa值从0.452(95%Cl,0.295-0.609)提高到0.567(95%Cl,0.459-0.575)。回顾性调查和现况调查的验证结果表明,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能辅助医师有效鉴别结核病与尘肺病及尘肺合并结核,辅助医师对结核病分类,提高结核病诊断的准确性,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951(95%Cl,0.938-0.964)和0.955(95%Cl,0.916-0.994)。结论:接尘工人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辅助职业病诊断医师诊断结核病,能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通过规范化记录医师对结核病患者胸片影像特征的分析、诊断过程,保证诊断结果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刘铁,魏世栋,王宗成[4](2010)在《计算机X线摄影(CR)后处理技术在颈椎常规摄影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计算机X线摄影(CR)后处理技术在颈椎常规摄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50例颈椎正、侧位CR片,并经密度仪测得标准测试点的密度值,观察其是否分布在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结果:所测得的标准测试点的密度值均投影在胶片特性曲线的直线部分。结论:经过CR系统处理的颈椎正、侧位片完全符合诊断要求,并可满足不同的临床诊断需求。

李叶刚[5](2010)在《浅谈影像摄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文中研究指明

孙涛[6](2010)在《基于DR骨密度分析系统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放射吸收法骨密度分析技术的若干关键问题进行了深入地系统研究,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开发出了基于数字化摄影的骨密度分析系统。围绕该骨密度分析的研究与实现,本文主要围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进行书写:(1)综述了骨质疏松的目前的流行病情况,及现有对骨密度进行分析技术,并简介其优缺点。(2)简单介绍X线摄影学、数字化摄影、手指骨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为认识本系统打下基础。(3)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基于放射吸收法骨密度分析系统的共性,建立系统响应方程并分别建立简化能谱条件下的理想模型与实际能谱条件下的光谱理论模型,以此为基础对骨密度分析系统进行数值仿真分析,建立了定量研究的理论基础。(4)提出了一种基于标准参照物校准的实用放射吸收法骨密度分析算法理论,并用公式推导其原理和解释铝楔参照物的作用。(5)在分析确定外周骨密度测量的最佳部位基础上,充分考虑其解剖学特点,并结合分析精度、系统稳定性、运算速度等多方面因素,创造性地应用最新图像分割理论,指骨中节与铝楔参照物的准确分割为骨密度分析计算提供充足的数据。(6)采用Matlab、C++Builder、Visual C++等多种开发手段相结合的混合编程方式,综合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曲线回归分析方法以及网络通讯技术,开发编制了基于数字化摄影的骨密度分析测量系统软件。(7)通过标本检测及对比研究等多种方法对所建立的骨密度分析系统的准确性、精确性和敏感性等指标进行综合检验评价。实验验证表明,本系统不仅成本低廉、应用方便,而且在测量精度及图像质量等方面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准,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露[7](2009)在《基于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肺癌的死亡率位居最常见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病率在我国亦逐年升高,通过CT的肺癌影像学检查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目前提高患者生存率的主要手段。大量的影像学诊断临床实践表明,依据医学征象得出的影像学定性诊断结果存在较高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由于肺癌疾病种类的多样性和病理变化的复杂性,有效提高肺癌CT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是对现有知识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巨大挑战。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对于提高肺癌诊断水平和检查普及率,减轻医生劳动强度,减少漏诊起到积极的作用。以CT为代表的影像学诊断是以病灶的大小、位置、边缘形态等直观影像特征来推断其组织学病理性质,目前有关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病灶定位算法、定量计算以及基于直观视觉信息的分类与诊断模型等方面。这些研究注重影像形态特征分析,完全模仿医生诊断,片面追求算法的局部有效性,对提高肺癌定性诊断的准确率贡献有限。本文以多排螺旋CT扫描图像为研究对象,以肺癌CT图像的密度空间变化信息为研究切入点,在基于CT图像的肺癌早期定性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分期方面深入研究了几个关键问题。主要工作如下:首先从计算机体层成像技术的原理出发,揭示了CT图像中区域CT值(密度)变化反应了人体组织的物理密度变化规律,提出了CT图像中密度空间变化信息与组织类型的对应关系假说,为寻求与肺癌病理组织类型直接相关的CT图像特征提供了组织学依据。针对目前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采用形态学特征的局限性,提出基于CT图像空间密度变化特征的肺癌病变计算机辅助定性识别方法。该方法构造了一种适用于肺癌CT图像的密度空间信息变化特征提取、分析的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向量,克服通过量化医学征象进行模仿医生诊断的不足,突破医学图像形态学信息的限制,为医学图像信息获取提出了新思路。为避免以往研究中片面追求算法的局部有效性而进行的特征过度筛选,提出了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的CT图像高维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向量的系统化构造方法。该方法充分利用SVM对高维数据集处理能力强的优势,可以同时对不同类型病变进行识别分类,而不必分别选择不同的特征集。该方法符合通过临床经验积累寻找更多有效特征的影像学诊断原则,有更强的泛化能力。针对胸部CT图像中孤立性肺结节(SPN)定性诊断问题,提出利用高维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表示并结合SVM分类算法,实现CT图像中SPN良恶性分类的方法。经240个SPN图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高维图像密度变化信息特征能够有效表示SPN病理特性,在没有考虑医学征象的情况下进行SPN定性诊断的准确度就达到了71.67%,可用于恶性SPN细分类,为医学影像学提高SPN定性诊断的准确率提供了便捷、客观的辅助手段。为解决影像学肺癌N分期中胸部CT难于判断纵隔和肺门肿大淋巴结是否癌转移的问题,本文提取能够有效表示淋巴结病理特性的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实现对肿大淋巴结癌转移快速准确地判别。经100个淋巴结图像实验结果表明,图像多分辨率直方图能够有效表示淋巴结特性,为提高肺癌术前N分期的准确性提供了有效的新手段。最后针对中央型肺癌与肺门肿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问题,分别比对了肺门肿块20维共生矩阵纹理特征、100维简单直方图特征及100维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实验结果表明:高维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表示肿大淋巴结和肺癌肿块组织差异特性更好,同时分类速度更高,基本满足了医学影像学对中央型肺癌与肺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的要求。

詹司佳[8](2009)在《塑料薄膜疵点实时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说明表面疵点是影响塑料薄膜品质的主要因素。传统的塑料制品生产流程中,疵点检测由人工完成,这种方法存在着检测速度有限、检测精度不高、损害工人视力等较大弊端。构建基于工控机的疵点图像自动检测系统,将为塑料薄膜生产行业提供更高的科技依托。目前大多数疵点检测系统仅是单纯地使用软件方式,即利用纹理匹配等算法实现对带有花纹图案的待检物的检测,而这种完全依靠软件技术的检测手段并不适用于透明无纹理的薄膜制品。对于塑料薄膜这一类透明、无规律花纹特征的产品,图像采集与检测处理过程需要结合生产线的运动控制技术,才能保证检测图像的实时性。特别是在采用线阵CCD作为图像采集器件的系统中,运动模块与采集模块的协调性更为重要。另一方面,塑料薄膜具有待检幅面宽、疵点小的特点,因此,系统构建中需解决高分辨率和宽视场、大数据量和实时检测之间的双重矛盾,这对图像采集方式和检测处理方法提出了挑战。针对待检幅面宽、疵点检测精度要求高的塑料薄膜生产线,本文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PC的多线阵CCD疵点实时检测系统:首先,针对应用背景构建了基于PC的多线阵CCD塑料薄膜疵点实时检测系统,并将系统细分为5个模块,详细论述了系统工作原理及各模块的硬软件组成。其次,为了解决图像检测的实时性、同步性等关键问题,重点研究了运动控制模块和采集控制模块的协调工作方式。在运动控制模块中,采用柔性较大的基于PC的运动控制方法,提出了一种“步进电机+双编码器”的闭环控制方案,对于该模块软件实现中涉及的运动控制卡函数,提出了以VC为中介的、基于LabVIEW平台的对运动控制卡动态链接库的双重调用方法。通过在LabVIEW平台上对运动过程的控制,得到的步进电机的实测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案较好地解决了失步所带来的实时精度问题,实现了高精度脉冲输出。在采集控制模块中,根据线阵CCD行扫描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运动模块提供的触发脉冲的多线阵CCD同步触发方法,实现了多个线阵CCD纵向等比例采集;同时针对图像数据传输量大的问题,在LabVIEW平台上对一种基于多缓冲区的Ring采集方案进行了研究和实现。最后,允绍了主要的疵点检测方法,设计了基于LabVIEW平台和NI VisionModule的塑料薄膜疵点检测软件及界面;并针对工厂网络化环境,设计了基于B/S构架和LabVIEW WEB SERVER的工业网络监测模块,实现了服务器端一套测试硬件平台的多点共享和网络化监测。本文构建的塑料薄膜疵点实时检测系统对薄膜一类透明/半透明、带状、宽幅待检物的高精度高速度质量检测具有普遍意义。然而课题还处在初步研究阶段,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在本文的最后,对该视觉系统的扩展方向进行了探讨,主要是算法的优化和系统功能的进一步加强。

李忠红[9](2006)在《便携式数字X线诊断仪医学图像工作站软件设计》文中认为为了能够给那些因地理环境、灾区环境以及战争情况下受限不便就诊的人员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健康服务。我们设计开发了一套便携式数字X线诊断仪和医学图像工作站系统。本文主要就医学图像工作站软件的开发做一详细讨论。 DICOM3.0是一个详细规定医学图像及其相关信息的交换方法和交换格式的数字图像通讯标准,它可以使医学影像设备的制造厂商和用户在标准网络上实现设备互连与信息共享。该标准涵盖了医学数字图像的采集、归档、通信、显示及查询等几乎所有方面。但是,本医学图像工作站作为整个系统的图像后处理系统从X线诊断仪上获取的是BMP格式的图像,不符合DICOM标准,通过分析BMP与DICOM图像文件的特点,在基于VC++6.0编程环境下实现了BMP医学图像向DICOM标准图像的转换,为不同设备之间的互联以及PACS系统的扩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章首先简要介绍了DICOM3.0标准及相关概念,并且具体分析了DICOM文件格式,给出了DICOM文件读取和显示的实现方法和步骤。在DICOM3.0的基础上,本文用了较大的篇幅来讨论系统终端软件的详细设计,并且按照功能模块的划分,依次详细介绍了各模块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包括显示和处理图像、归档和查询患者信息和图像信息、设计标准的诊断报告模板以及诊断报告的打印预览和打印。

王骏[10](2005)在《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最新发展》文中认为随着医学数码影像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已经大量引进各种现代化的先进医学数码影像装备和相关的技术,并且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最近召开的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会议就着重研究这一方面的课题,尤其是计算机X线摄影CR和影像存档和通讯系统PACS等,本文对大会上发表的论文进行综述。

二、计算机X线摄影(CR)特性曲线的研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X线摄影(CR)特性曲线的研讨(论文提纲范文)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对象
    1.3 研究现状与意义
        1.3.1 研究现状
        1.3.2 研究意义
    1.4 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
        1.4.1 理论基础
        1.4.2 研究方法
    1.5 语料来源
        1.5.1 建立小型语料库
        1.5.2 依据爬虫程序,滚动抓取标题
        1.5.3 标题信息处理
第二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汇语法特点
    2.1 网络新闻标题的词频特点
        2.1.1 词频统计
        2.1.2 词频分布分析
    2.2 标题词汇的语义特点
第三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法特点
    3.1 句法结构形式
        3.1.1 单句式结构
        3.1.2 组合式结构
        3.1.3 成分缺省结构
    3.2 句类特点
        3.2.1 陈述句标题
        3.2.2 疑问句标题
        3.2.3 感叹句标题
        3.2.4 祈使句标题
第四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
    4.1 引言
    4.2 网络新闻标题的修辞策略
        4.2.1 词语修辞
        4.2.2 辞格修辞
第五章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用特点
    5.1 关联理论与网络新闻标题
    5.2 网络新闻标题的“明示—推理”交际
        5.2.1 明示行为
        5.2.2 推理过程
    5.3 网络新闻标题的语境效应
        5.3.1 认知语境假设
        5.3.2 语境效果
    5.4 网络新闻标题的最佳关联
第六章 结语
    6.1 主要研究过程和结论
    6.2 创新之处与不足
    6.3 后续研究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

(2)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乳腺肿瘤成像装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乳腺肿瘤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乳腺癌影像学诊断技术
        1.2.2 近红外光谱肿瘤成像技术
        1.2.3 研究现状分析总结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近红外光谱肿瘤成像原理
    2.1 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分析
        2.1.1 乳腺组织的生物学特征
        2.1.2 常见乳腺肿块及乳腺癌
        2.1.3 主要光学特性参数简介
    2.2 近红外乳腺肿瘤成像算法
        2.2.1 拓扑成像法
        2.2.2 DOT图像重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近红外光谱肿瘤成像装置的设计
    3.1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3.2 传感器探头设计
        3.2.1 近红外光源选型
        3.2.2 光电检测电路设计
        3.2.3 探头结构设计
    3.3 主控系统电路设计
        3.3.1 中央处理模块
        3.3.2 光源驱动模块设计
        3.3.3 信号调理和A/D转换模块设计
        3.3.4 通信模块设计
        3.3.5 下载调试电路设计
    3.4 软件设计
        3.4.1 基于STM32F103 的下位机软件设计
        3.4.2 上位机数据处理及成像软件设计
        3.4.3 Matlab软件交互界面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近红外光断层图像重建算法研究
    4.1 光在生物组织中传输模型
        4.1.1 边界条件
        4.1.2 扩散方程求解方法
    4.2 近红外光图像重建过程
    4.3 双网格半三维断层图像重建算法研究
        4.3.1 图像重建方法
        4.3.2 算法实现
        4.3.3 重建结果对比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性能测试及乳腺肿瘤仿体成像实验
    5.1 系统性能测试结果与分析
        5.1.1 暗噪声检测
        5.1.2 系统重复性实验
    5.2 肿瘤仿体成像实验
        5.2.1 仿体模型制作
        5.2.2 数据采集实验步骤
    5.3 近红外光谱肿瘤仿体成像结果与分析
        5.3.1 二维拓扑成像
        5.3.2 DOT图像重建
    5.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DR技术及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第一部分 DR技术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评估
    一、研究背景
        (一) FSR和DR的介绍和比较
        (二) DR和CR诊断尘肺病的研究
        (三) DR用于尘肺病诊断的法规和标准
        (四) 流行病学诊断试验准确性的评价技术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式
        (二) 合作中心
        (三) 研究对象及样本量估计
        (四) 仪器设备及测量
        (五) 医师读片诊断
        (六) 资料录入和统计分析
        (七) 评价指标和方法
        (八) 伦理学审查
    五、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一) 验证试行
        (二) 技术路线
    六、质量控制措施
    七、结果
        (一)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和尘肺参考诊断
        (二) DR胸片诊断尘肺的评价
        (三) DR胸片和FSR胸片诊断尘肺一致性评价
        (四) 诊断一致性的单因素分析
        (五) 诊断一致性Logistic回归分析
    八、讨论
    九、结论
    十、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DR和FSR胸片光密度值比较
    附录二 医师对胸片质量的评价比较
    附录三 诊断结果一致性分析详细结果
    附录四
        记录表1 胶片密度测量记录表
        记录表2 DR课题研究胸片读片记录表
    附录五 系统综述--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技术用于尘肺病筛查和诊断研究的系统
        综述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辅助诊断接尘工人结核病
    一、研究背景
        (一) 接尘工人结核病诊断的重要性和误诊情
        (二) 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 研究方式
        (二) 研究对象
        (三) 样本量估计
        (四) 接尘工人结核病诊断流程
        (五) 资料录入和统计分析
        (六) 评价指标和方法
        (七) 伦理学审查
    五、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一) 技术难点和解决方案
        (二) 技术路线
    六、质量控制措施
    七、结果
        (一) 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的研制和初步评价
        (二) 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用于既往结核病诊断的质量控制
        (三) 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用于接尘工人职业健康体检中结核病筛检
        (四) X线胸片阅读记录指南的研制
    八、讨论
    九、结论
    十、创新和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一 接尘工人回顾性调查基本信息登记表
    附录二 接尘工人回顾调查X线胸片读片记录表
    附录三 接尘工人回顾调查X线胸片读片记录表填写说明
致谢
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参编书籍和重要报告
在读期间参加学术交流
在读期间进修

(4)计算机X线摄影(CR)后处理技术在颈椎常规摄影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2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6)基于DR骨密度分析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对照及缩略语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骨的结构特点与骨密度
    1.3 骨质疏松的实质及其诊断标准
    1.4 骨密度测量的不同方法及发展现状
    1.5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基于DR骨密度分析测定理论分析
    2.1.X 线骨密度测定物理基础
    2.2 DR 系统简介
    2.3 中节指骨的解剖特点
    2.4 RA 法定量测定部位选择
    2.5 RA 法原理分析及铝楔灰度-厚度特性曲线的建立
第三章 感兴趣区图像分割理论
    3.1 引言
    3.2 感兴趣区图像分割
第四章 实验结果
    4.1 准确度与精确度
    4.2 准确度实验
    4.3 实验二、在体精确度实验
    4.4 实验三、离体精确度实验
    4.5 实验四、RA 法与 DEXA 相关性分析实验
第五章 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7)基于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医学中CT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与局限
        1.2.1 CT在肺癌诊断中的作用
        1.2.2 CT在肺癌诊断中的局限
    1.3 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在肺癌CT诊断中的应用
        1.3.1 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发展历史
        1.3.2 肺癌CT图像计算机辅助诊断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1.4 肺癌CT诊断关键问题与当前研究的不足
        1.4.1 肺癌CT诊断的关键问题
        1.4.2 当前肺癌CT计算机辅助诊断研究的不足
    1.5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CT图像密度空间信息变化与组织类型的关系
    2.1 引言
    2.2 计算机体层扫描成像(CT)技术
        2.2.1 CT成像的基本原理
        2.2.2 CT值
        2.2.3 CT图像
    2.3 CT图像密度的空间信息变化与组织类型对应关系假说
        2.3.1 肿瘤病理检查组织学依据
        2.3.2 基于CT值的病变性质鉴别诊断
        2.3.3 CT图像密度的空间信息变化与组织类型对应关系假说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CT图像密度空间信息变化特征向量的构造
    3.1 引言
    3.2 纹理在医学图像中的应用
        3.2.1 医学图像的纹理研究现状
        3.2.2 纹理特征的灰度共生矩阵提取算法
    3.3 基于多分辨率直方图的密度空间信息变化表示
        3.3.1 多分辨率直方图的特点
        3.3.2 多分辨率直方图的理论依据
        3.3.3 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向量的构造过程
    3.4 CT图像密度空间信息变化特征向量的构造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CT图像的孤立性肺结节定性诊断
    4.1 引言
    4.2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肺癌CT诊断分类模型
        4.2.1 支持向量机(SVM)
        4.2.2 SVM模型参数选择
        4.2.3 接收器工作特性(ROC)分析
    4.3 基于密度变化特征的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分类
        4.3.1 SPN图像的分割
        4.3.2 SPN高维密度空间变化信息特征的提取
        4.3.3 SPN良恶性分类器的构建
        4.3.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4 基于多类SVM的恶性SPN病理分型
        4.4.1 恶性SPN多类SVM分类器的构建
        4.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肺癌CT分期中肿大淋巴癌结转移的识别
    5.1 引言
    5.2 肿大淋巴结的特征提取与计算
        5.2.1 纹理特征
        5.2.2 简单直方图特征
        5.2.3 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
    5.3 肿大淋巴结癌转移的定性判别
        5.3.1 样本预处理
        5.3.2 构建SVM分类器
        5.3.3 选择SVM模型参数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央型肺癌与肺门肿大淋巴结的鉴别研究
    6.1 引言
    6.2 肺门肿块CT图像采集
    6.3 肿块与淋巴结的特征提取与计算
        6.3.1 纹理特征的提取
        6.3.2 简单直方图特征
        6.3.3 多分辨率直方图特征
    6.4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鉴别分类
        6.4.1 样本预处理
        6.4.2 构建SVM分类器
        6.4.3 选择SVM模型参数
    6.5 实验结果分析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肺癌病例诊断指标采集表及指标说明
附录二 肺癌CT及病理检查采集实例
附录三 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分类实验典型数据
附录四 肿大淋巴结癌转移的定性判别实验典型数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8)塑料薄膜疵点实时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课题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研究的主要现状
        1.2.2 研究的发展趋势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4 论文结构安排
第2章 系统分析及整体方案设计
    2.1 引言
    2.2 工业视觉检测系统一般结构
        2.2.1 工业视觉检测系统的硬件特点与结构
        2.2.2 工业视觉检测系统的软件特点与功能
    2.3 塑料薄膜疵点视觉检测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2.3.1 系统特点与功能需求
        2.3.2 系统工作原理
        2.3.3 系统硬件组成
        2.3.4 系统软件组成
    2.4 小结
第3章 步进电机双编码器闭环运动控制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3.1 引言
    3.2 运动控制方案的选择
    3.3 基于步进电机和运动卡的控制系统原理和主要问题
        3.3.1 步进电机的工作原理
        3.3.2 运动控制卡的控制原理
        3.3.3 控制系统的主要问题
    3.4 基于PC的步进电机双编码器闭环控制方案设计
        3.4.1 硬件连接方案设计
        3.4.2 步进电机高精度控制方案设计
        3.4.3 运动模块与采集模块的协同工作设计
        3.4.4 基于运动卡动态链接库的双重调用控制方法
    3.5 实验研究及结果
        3.5.1 S型曲线升降速控制实验
        3.5.2 反馈脉冲逐点补偿实验
    3.6 小结
第4章 多线阵CCD同步图像采集的研究与设计
    4.1 引言
    4.2 基于线阵CCD和采集卡的图像采集原理
        4.2.1 线阵CCD采集原理
        4.2.2 PCI图像采集卡原理
    4.3 多线阵CCD同步等比例图像采集方案设计
        4.3.1 多线阵CCD纵向等比例采集的设计
        4.3.2 基于RTSI总线的NI板卡同步采集的研究
        4.3.3 大数据量图像的采集方法设计
    4.4 小结
第5章 检测处理模块的设计与实现
    5.1 引言
    5.2 疵点检测技术简介
        5.2.1 塑料薄膜疵点检测的任务与性能指标
        5.2.2 塑料薄膜疵点检测方法
    5.3 基于LABVIEW平台的检测软件设计
        5.3.1 检测算法描述
        5.3.2 基于NI Vision的实验研究及结果
        5.3.3 人机界面的设计
    5.4 小结
第6章 工控网络监测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6.1 引言
    6.2 工控网络结构模式
        6.2.1 C/S体系结构
        6.2.2 B/S体系结构
    6.3 基于LABVIEW的网络监测实现
        6.3.1 LabVIEW中的网络通信方式
        6.3.2 基于LabVIEW Web Server的监测实验研究
    6.4 小结
第7章 总结和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项目及发表的论文

(9)便携式数字X线诊断仪医学图像工作站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便携式数字 X线诊断仪
        1.1.1 系统介绍
        1.1.2 系统应用前景
    1.2 医学图像工作站
        1.2.1 工作站系统简介
        1.2.2 工作站系统应用分析
    1.3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DICOM3.0标准及应用
    2.1 DICOM3.0标准概述
        2.1.1 DICOM标准的发展过程
        2.1.2 DICOM3.0标准的组成
        2.1.3 DICOM3.0标准中的概念术语
    2.2 DICOM信息模型
        2.2.1 图像信息模型结构
        2.2.2 信息对象定义IOD
        2.2.3 服务/对象对SOP
        2.2.4 服务类
    2.3 DICOM文件结构和数据编码及压缩方法
        2.3.1 DICOM文件结构
        2.3.2 DICOM数据编码规则
        2.3.2.1 DICOM数据流的结构和字节顺序
        2.3.2.2 DICOM数据编码
        2.3.2.3 DICOM唯一标识符
        2.3.2.4 DICOM传输语法
        2.3.3 DICOM压缩方法简介
第三章 系统需求及应用软件功能设计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应用软件模块功能分析
        3.2.1 应用软件功能模块设计
        3.2.2 应用软件功能分析
第四章 系统应用软件详细设计
    4.1 图像文件的获取
        4.1.1 FTP协议分析
        4.1.2 在 VC中利用 FTP方式上传、下载文件
    4.2 信息数据归档
        4.2.1 数据库的建立
        4.2.2 信息的录入
        4.2.2.1 病人病历信息和检查信息的录入
        4.2.2.2 病人图像信息的录入
    4.3 数据库查询
        4.3.1 数据库查询对话框的设计
        4.3.2 信息查询
        4.3.2.1 病人病历信息和检查信息的查询
        4.3.2.2 病人图像信息的查询
    4.4 图像格式的转换
        4.4.1 DICOM和 BMP格式分析
        4.4.2 BMP文件转换为DICOM格式
    4.5 图像显示和处理
        4.5.1 图像显示
        4.5.2 图像处理和变换
        4.5.2.1 窗宽窗位的调整
        4.5.2.2 图像的缩放
        4.5.2.3 图像的旋转
        4.5.2.4 图像的镜像
        4.5.2.5 图像的灰度反转
        4.5.2.6 图像的直方图均衡
    4.6 图文报告
    4.7 打印预览和打印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四、计算机X线摄影(CR)特性曲线的研讨(论文参考文献)

  • [1]网络新闻标题的多角度研究 ——以“今日头条”为例[D]. 周莹.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2]基于近红外光谱的乳腺肿瘤成像装置研究[D]. 曹月.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3]DR技术及X线胸片阅读记录系统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研究[D]. 王焕强.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4(04)
  • [4]计算机X线摄影(CR)后处理技术在颈椎常规摄影中的应用[J]. 刘铁,魏世栋,王宗成. 影像技术, 2010(03)
  • [5]浅谈影像摄片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 李叶刚. 淮海医药, 2010(02)
  • [6]基于DR骨密度分析系统的研究[D]. 孙涛. 南京医科大学, 2010(02)
  • [7]基于CT图像肺癌定性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 刘露.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9(05)
  • [8]塑料薄膜疵点实时检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詹司佳. 东华大学, 2009(10)
  • [9]便携式数字X线诊断仪医学图像工作站软件设计[D]. 李忠红. 浙江大学, 2006(09)
  • [10]我国医学影像技术的最新发展[J]. 王骏. 影像技术, 2005(01)

标签:;  ;  ;  

计算机射线照相(CR)特征曲线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