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康653对多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农康653对多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一、农抗653对几种真菌的抗菌活性和田间防效(论文文献综述)

张园[1](2021)在《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病虫害对人类生活和生存存在着极大影响,在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危害中,植物病害始终占据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据统计,由病原真菌侵染导致的植物病害占比约为75%左右。同样的,对于人类自身生存而言,也一直饱受包括锥虫病在内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折磨。锥虫病是指锥虫侵染并寄生于人和动物血液或者组织中而引起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其中被关注最多的是一种易被忽视的热带寄生虫病—非洲锥虫病,一直以来严重威胁着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近六千万人民的健康和生命。针对二者,科学家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各种解决措施,并从微生物中具备显着抗真菌活性和锥虫抑制活性的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杀黑星菌素。然而,到目前为止,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基因簇并未被鉴定,限制了人们从分子遗传水平上操纵相应产生菌的代谢途径,构建适于发酵的高产菌株;也制约着科研人员采用组合生物合成技术改造其生物合成途径,以求得到相匹配的结构类似物用于大范围的活性筛选和其化学结构与生理活性之间的关系研究。本研究以链霉菌NO1W98为研究对象,利用放大规模的有机溶剂萃取方法对其中放大规模的发酵后产物进行了提取;各种化合物的分离和纯化用正向、反向的色谱柱层析为基础进行;各种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波谱学的手段来鉴定与分析;采用Illumina Hiseq技术对基因组序列进行了测定,对其中所得到的基因组序列数据进行了生物信息学的剖析、注释并确定了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利用基于PCR-targeting的遗传操作系统构建vtd内相关基因的阻断突变株,同时利用p SET152AKE进行基因回补,并分析与野生菌株的发酵产物差异。结果,经过对Streptomyces sp.NO1W98发酵产物的粗提取和纯化,从中初步分离并鉴定了两个大环内酯类化合物杀黑星菌素A(1)和B(2);基因组序列测定结果显示Streptomyces sp.NO1W98的基因组大小约为11.6 Mb,蕴涵49个次级代谢产物生物合成基因簇,其中scaffold 3上的Region 3.3可能负责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最后通过基因阻断和回补实验初步鉴定了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包含6个骨架基因,5个转运基因,2个调控基因以及9个后修饰基因。总之,本研究通过“经典”的生物合成研究思路,从一株链霉菌Streptomyces sp.NO1W98中分离得到了杀黑星菌素,并鉴定了其生物合成基因簇。研究结果扩充了I型PKS途径的家族成员,为杀黑星菌素基因簇内其他基因的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后续可通过分子遗传学手段对杀黑星菌素进行结构修饰、改造以及产量优化,以扩充该家族化合物成员,为系统的活性筛选和构效关系研究提供支撑。

刘连盟[2](2020)在《稻用生物与化学组合增效杀菌剂的研发和相关机制研究》文中提出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以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为代表的各种病害每年都会给水稻生产造成巨大损失。化学防治是目前生产上最主要和最有效的水稻病害防控措施,但也存在环境污染、抗药性和残留等问题。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对化学防治的重新认识和有机农业的发展,生物杀菌剂因其环境友好、安全和开发成本低的优点在水稻病害防控上表现出光明的前景。本研究评估了两株不同类型的生防潜力菌芽孢杆菌H158和链霉菌HSA312对水稻主要病害的生防效能,并解析了其生防机制。在生防菌和化学杀菌剂互补性的基础上,以生防菌和化学杀菌剂混用(菌-剂混用)增效为指导思想,筛选得到两个生防菌株与化学杀菌剂的三种增效组合,并对相关的增效机制进行了探讨。得到以下研究结果:1. 利用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脂肪酸组成、16S r DNA及gyr B序列等信息将H158菌株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H158对多种病原菌尤其是稻瘟病菌和稻曲病菌表现出强烈的拮抗效果,可达83.3%和75.6%,能在MSGG、PDA(B)和PSA(B)等多种培养基上形成稳定成熟的生物膜,并表现出一定的溶菌能力。H158可以调节水稻防御相关酶活和基因表达,通过诱导系统抗性(ISR)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H158的对峙培养可引起稻瘟病菌大量基因差异表达,尤其表现在脂类代谢等通路上。H158在田间对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稻曲病等水稻主要病害都表现出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效在38.4-50.1%之间。H158与化学杀菌剂混用性能良好,增效作用最明显的是其与嘧菌酯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和与戊唑醇混用对稻曲病防治,增效系数分别为1.9和0.36。H158发酵液处理水稻植株对稻米品质和加工性能无明显不利影响,在垩白度、蛋白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等性状上还有所提升。2. 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条件下,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等三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Qo I)与H158混用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都表现出强烈的增效作用,以嘧菌酯+H158组合防效最好,最高达88.8%;肟菌酯+H158组合增效作用最强,增效系数最高达3.7。三种Qo I类杀菌剂对H158毒性很低,在低于200 mg L-1的浓度下还能促进其生长,其中嘧菌酯对H158的亲和作用最强。Qo I类杀菌剂对H158在植株定殖性能未见明显的抑制作用,肟菌酯表现出一定的促定殖作用。在培养前期(0-48h),肟菌酯可促进H158生物膜结构的生长和成熟;肟菌酯对H158引起的水稻ISR的影响不明显,其增效机制主要表现为促进H158生长、定殖和提高抗逆性。3. 戊唑醇+H158混用组合仅在戊唑醇64.5 g a.i.ha-1的低用量下才表现出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2.5,而在更高用量水平下表现出拮抗作用。戊唑醇对H158具有一定的毒性,50 mg L-1的浓度即可抑制其生长,且能明显抑制H158生物膜的形成,在超过25 mg L-1的浓度下无法形成生物膜结构。该混用组合对水稻防御相关酶活和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都具有明显的诱导和调控作用,增强水稻ISR是两者混用的主要增效机制。4. 利用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细胞壁脂肪酸组成分析和分子生物学等方法,将一株分离自西藏那曲地区的放线菌(HSA312),鉴定为阿洛杰链霉菌(Streptomyces araujoniae)。该菌株仅对稻曲病菌和稻瘟病菌表现出强烈的拮抗作用,抑制率在56.7-51.1%,对其他病原菌抑制效果不佳,抑制率在22%以下。HSA312具有一定的溶菌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紫外辐射抗性和植株定殖能力,可以调节水稻防御相关酶活和基因表达,通过ISR提高水稻对病害的抗性。转录组分析表明,HSA312可引起病原菌大量基因下调表达。田间试验结果表明,HSA312对稻瘟病防效较高,最高达52.2%,但对其他病害防效不明显。其发酵液对稻瘟病菌的菌丝生长、孢子萌发和附着胞形成的抑制作用强烈,其中附着胞最为敏感,浓度为107 cfu m L-1时已能完全抑制附着胞的形成。在人工接种和自然发病情况下,HSA312对稻瘟病尤其是叶瘟表现出优异的防效,防效最高达83.9%。HSA312与多种化学药剂的混用性能不佳,但与三环唑混用对叶瘟防治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系数为1.5。品质和加工性能的研究表明,HSA312发酵液处理后对稻米品质和稻谷加工性能无明显不利影响,在垩白度、粘性和精米率等一些性状上还有所提升。5. HSA312+三环唑组合对叶瘟的防治表现出一定增效作用,但不够稳定,而在穗颈瘟的防治上增效作用稳定,两年的增效系数分别为1.0和1.2。三环唑对HSA312孢子萌发和菌体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6天后仅超过160 mg L-1的浓度才能对菌落大小造成影响。三环唑对HSA312对稻瘟病菌的抑菌能力没有明显影响,对峙下HSA312对稻瘟病菌菌丝转录组影响也比较有限。HSA312+三环唑组合对水稻防御相关酶活和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都具有明显的诱导和调控作用,预示水稻ISR是该组合的主要增效机制。本研究的完成不仅为基于H158和HSA312及其与化学杀菌剂增效组合的相关药剂研发奠定基础,也为生物杀菌剂和化学杀菌剂增效机制的研究提供参考。

李小霞[3](2020)在《冬凌草提取物抑菌杀虫活性及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冬凌草为唇形科植物碎米桠Isodon rubescens(Hemsl.)Hara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苦、甘,性微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炎止痛及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咽喉肿痛、扁桃体炎、蛇虫咬伤及食道癌等疾病。目前,全国三甲医院中药房调配品种1 000~1 200种,其中常用品种300种左右主要来自于人工栽培。随着中药材的大面积种植,药材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较为严重。即将实施的2020版药典四部“0212药材和饮片检定通则”项下拟增加针对植物性药材和饮片中重金属及有害元素残留量的一致性标准。对于农药残留限量,2015版《中国药典》仅仅对人参、西洋参、甘草、黄芪、人参茎叶总皂苷和人参总皂苷制定了限量标准。农药残留的法律要求与药材中实际存在的超标问题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现有的病虫害防治主要以化学农药为主,出现了较为明显且持久农药残留,生物农药或者植物源农药有较好的发展前景。目的:对冬凌草提取物的抑菌和杀虫活性和抑菌机理进行初步研究,为开发冬凌草作为植物源农药提供实验支持。方法:(1)用乙醇为溶剂对冬凌草进行回流梯度提取,获得不同部位提取物。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及其他植物源真菌的抑制作用,采用叶片法研究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的防效作用;采用喷雾法研究提取物对金银花白粉病的防效作用。(2)采用浸叶法测定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毒杀作用,并对金银花蚜虫进行田间防效研究;采用浸虫法研究提取物对棉铃虫、蛴螬的触杀作用。(3)以菌丝形态、蛋白质含量、总多糖含量、DNA含量等指标测定对抑菌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1)室内离体研究表明,冬凌草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正丁醇部位抑菌活性最好,抑菌率高达94.61%,EC50值为0.67 mg/mL,是抑菌活性跟踪的重点;对玉米弯孢病菌、小麦赤霉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轮纹病菌也有较好的抑菌作用,其EC50值分别为0.261 mg/mL、0.689 mg/mL、0.487 mg/mL、0.419 mg/mL;通过叶片法研究冬凌草对地黄轮纹病的防效,结果表明,正丁醇部位的防治效果最好,防效达75.52%;冬凌草乙酸乙酯部位对金银花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效作用,且作用时间持久。(2)冬凌草对金银花蚜虫有很好的毒杀作用,其中乙酸乙酯部位杀虫活性最好,在浓度为20 mg/mL时,室内和田间试验其防效分别为72.73%、97.67%,是杀虫活性跟踪的重点;冬凌草提取物对棉铃虫有较好的触杀作用,处理5d后,其中冬凌草总浸膏部位对棉铃虫的死亡率达83.33%;冬凌草不同部位提取物对蛴螬触杀活性较低,不宜用于对蛴螬的杀虫作用。(3)抑菌实验机理初探显示,与空白对照相比,处理组菌液的电导率、总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PI着色率显着增加,另外,处理组菌丝中的总多糖含量、蛋白质含量、DNA含量、麦角甾醇含量显着低于对照组,表明该提取物可能是通过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同时导致细胞代谢紊乱,使菌体生长受到抑制。结论:本文首次研究了冬凌草的不同极性部位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金银花白粉病及其他7种植物源真菌的抑制作用及对金银花蚜虫、棉铃虫、蛴螬的杀虫作用,并简要阐明其抗菌的机理,提示冬凌草提取物在农业病虫害防治方面有较大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为冬凌草资源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和理论支撑。

翟世玉[4](2019)在《枯草芽孢杆菌LF17鉴定及对苹果树腐烂病生防作用效果研究》文中指出苹果树腐烂病(apple Valsa canker)由黑腐皮壳属真菌(Valsa spp.)引起,是一种毁灭性病害。生产中通过化学药剂防治腐烂病有其局限性,生物防治是现阶段研究的焦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已经显示出作为腐烂病生防菌的巨大潜力,然而目前研究关于提高枯草芽孢杆菌对腐烂病的抑菌防病机理稳定性的研究较少。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对来源于苹果树上的细菌进行了鉴定,得到1株对苹果树腐烂病病原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的枯草芽孢杆菌,编号为LF17。重点对菌株LF17的抑菌机理、所含脂肽类抗生素相关基因、与钾联用的抑菌防病效果、促生作用、根施盆栽防效、在苹果砧木的定殖以及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群落多样性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主要结论为:(1)经形态学观察结合16S rDNA与gyr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LF17为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菌株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菌有明显抑制作用,抑菌率高达93.80%,效果优于化学药剂;(2)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有效成分的挥发性气体较少,可降低在田间施用过程中可能造成的损失,有利于田间施用;(3)菌株LF17的发酵液经过越冬,地表及地下20 cm的活菌数相比对照,其差异不显着,表明在田间地表施用时温度对活菌的影响较小;(4)菌株LF17基因组中含有srfAB、yndJ、fenD、ituD及bamC共5种基因类型,不含ituC和sboA这2种基因类型。(2)通过对腐烂病的防病试验发现:(1)菌株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有较好抑制作用,且可促进病疤伤口的愈合,腐烂病复发率得到有效降低,田间防病效果高于化学药剂。且在施用枯草芽孢杆菌后,腐烂病伤口愈合面积的范围达到9.379.79 cm2,病疤复发率为3.82%4.56%;(2)经菌株LF17发酵液灌根处理后的苹果树,其腐烂病的扩展长度相比对照短减少了14.38%10.03%,对腐烂病的发生及病疤扩张有防治效果。其中经250mL发酵液处理的效果最佳。表明苹果树经发酵液根施后增强了树体的抗病性及对伤口的愈合能力。(3)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与钾联用后可有效增加发酵液中活菌数,提高抑菌率和抑菌的稳定性,表现为协同增效。其中发酵液与KH2PO4联用的抑菌效果最好,达到96.33%,高于KCl和K2SO4。(4)菌株LF17发酵液根施苹果砧木(八棱海棠)后,对植株生长有较好的促生作用,茎长增长率达到了12.35%15.59%,根长的增长率达到81.11%192.21%,且干重、湿重均显着高于对照;通过透射电镜检测发现,生防菌定殖在植株根、茎的表皮细胞和厚壁细胞的细胞间隙内以及维管束和薄壁细胞。表明枯草芽孢杆菌LF17可在植株体内定殖并对植株起到生长促进作用。(5)施用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后会增加苹果树根部土壤中有益细菌群落及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对根系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影响较高。能明显改善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养分分解,提高整体土壤质量及栽培环境。

丛子文[5](2018)在《两株拮抗山药炭疽病菌活性放线菌的代谢产物研究》文中指出山药炭疽病是危害山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全国各地大规模爆发,给山药产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本实验室前期筛选到两株对山药炭疽病菌表现出显着拮抗作用的放线菌HNM30702和HNM0452,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凝胶柱Sephades LH-20层析、反相硅胶柱层析和薄层层析等一系列分离技术对这两株放线菌的活性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分析和旋光测定等波谱技术对两者产生的抗菌活性物质进行结构鉴定,并进行了生物活性的评价,结果如下:(1)从放线菌HNM30702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到3个活性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 1 为带有 N-N 键的哌嗪酸(Piperazicacidgroups,Pip)基团(SoliseptideA)的环状六肽,化合物2和3分别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扎霉素F4a(Azalomycin F4a)和阿扎霉素Fsa(AzalomycinF5a)。研究发现化合物1对人肠病毒71(EV71)具有抑制作用,IC50为23.0 μ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无乳链球菌也表现出抑制作用,MIC均为8 μg/ml;化合物2和3对山药炭疽病菌、芒果炭疽病菌、橡胶炭疽病菌、香蕉枯萎病菌和水稻稻瘟病菌五种植物病原真菌表现出显着的抗菌作用,MIC分别为 1.25、1.25、1.25、2.5、2.5 μg/ml 和 2.5、5、2.5、5、5 μg/ml,在农用抗生素的开发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2)从放线菌HNM0452次级代谢产物中分离到6个活性单体化合物。其中化合物4和5为聚酮类抗生素替达霉素A(Tirandamycins A)和替达霉素B(TirandamycinsB),化合物6为光色素,化合物7为核苷类化合物腺嘌呤核苷(Adenosine),化合物8为生物碱类化合物咖啡碱(Caffeine),化合物9为4-羟苯甲酯。研究发现化合物4~9均表现出明显的抗无乳链球菌活性,MIC分别为2.5、5、2.5、20、20、80μg/ml;化合物7、8和9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一定的抗菌活性,MIC 分别为 40、20、80 μg/ml。(3)采用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合多位点序列分析(MLSA)技术,将菌株HNM30702鉴定为紫黑链霉菌16S rRNA基因进化分枝(Streptomyces violaceusniger 16S rRNAgene clade)中的Streptomyces solisilvae,将菌株 HNM0452鉴定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的放线菌。

李玲[6](2017)在《枯草芽孢杆菌BH-8对番茄灰霉病防病机理及其促生作用研究》文中认为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引起的灰霉病是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长期依赖化学防治造成农药残留、环境污染和抗药性等问题,开发对环境友好的生防制剂是缓解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实验室前期以番茄灰霉病菌为靶标菌,从根际土壤中筛选到1株拮抗效果良好的枯草芽孢杆菌BH-8,本论文以BH-8为对象,研究其对于番茄灰霉病菌抑菌以及对灰霉病防治机理和番茄植株的促生效果等。主要结果如下:1.BH-8发酵滤液可延迟番茄灰霉病菌孢子萌发,抑制菌丝生长,使菌丝缩短变粗,颜色变深;另外,BH-8发酵滤液对黄瓜炭疽病菌、苹果霉心病菌、烟草赤星病菌、白菜黑斑病菌等12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其中对黄瓜炭疽病菌和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53%以上。2.BH-8发酵滤液含蛋白等抑菌活性物质,可在20%90%的硫酸铵饱和度下析出,且在30%硫酸铵饱和度下析出的蛋白沉淀抑菌活性最好,这些物质具有强极性,易溶于水,微溶于有机溶剂。3.BH-8菌株在皿内可产生纤维素酶、蛋白酶、淀粉酶和几丁质酶,同时可分泌铁载体和IAA,具有溶磷作用。4.BH-8发酵液(1×108 cfu/mL)可诱导增强番茄防御相关酶活性,处理后叶片中的SOD、CAT、POD及PAL等防御酶活性显着上升,12 h24 h达最大值。5.BH-8发酵液可诱导番茄防卫反应,处理后叶片中的PR1、PR3、PDF、EIN2、CAT和PAL等抗病相关基因显着上调,在12 h或24 h达峰值。6.BH-8发酵液可有效防治设施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达到82.25%,与80%腐霉利1000倍稀释液防效(87.14%)相当,稀释50倍后防效仍有58.17%。7.BH-8发酵液可促进番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处理后,种子萌发率提高7.21%;盆栽幼苗株高增幅达22.15%,茎粗增幅达26.19%;田间幼苗株高增幅达19.35%,茎粗增幅达23.19%。8.化学杀菌剂50%啶酰菌胺与BH-8相容性最好,50%咯菌腈与80%腐霉利次之,40%嘧霉胺较差。

谢梓语[7](2017)在《4种植物真菌病害生防菌的筛选》文中认为为了获得对番茄早疫病、辣椒疫霉病、黄瓜枯萎病和苹果轮纹病等几种重要的植物病害具有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本研究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活体组织法和盆栽法对454株放线菌和30株细菌进行了系统筛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株具有较好抑菌活性的生防细菌B1409的防病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以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为供试病原菌,采用平板对峙法对484株生防菌进行初筛。结果表明,共得到20株具抑菌活性生防菌,其中,有16株生防菌对番茄早疫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带宽度范围为12.0-34.0mm;有12株生防菌对苹果轮纹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抑菌带宽度范围为:18.0-38.0mm;有3株生防菌对辣椒疫霉病菌有一定的抑制活性,放线菌YC-15、YC-18和细菌B1409的抑菌带宽度分别为15.6、15.0和26.0 mm;细菌B1409对黄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带宽度为27.0 mm。以番茄早疫病菌、辣椒疫霉病菌、黄瓜枯萎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为供试病原菌,利用生长速率法对上述19株放线菌和1株细菌的发酵液上清液进行复筛。结果显示:7株放线菌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活性均达到70.0%以上,其中YC-15、YC-18和HN-5菌株的抑制率超过80.0%;菌株YC-15、YC-18、YC-36、EC-13、EC-24和HN-5菌株对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活性超过70.0%;菌株YC-15和YC-18菌株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活性超过60.0%。细菌B1409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达到80.0%以上。2.组织法测定了7株放线菌YC-15、YC-18、YC-28、YC-36、EC-13、EC-24、HN-5和1株细菌B1409发酵液原液对番茄早疫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显示:6株生防菌的发酵液原液对番茄早疫病有一定的药效,其中YC-18和EC-24菌株的药效超过50%,HN-5菌株的药效超过60%,EC-13的药效接近对照药剂,达到71.7%;5株放线菌的发酵液对苹果轮纹病有一定的药效,其中YC-18和EC-24菌株的药效超过60%,HN-5菌株的药效高于对照药剂,达到82.5%。细菌B1409对2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超过80.0%。3.盆栽试验表明,细菌B1409发酵液原液对番茄早疫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7.8%和41.2%;对辣椒疫霉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61.2%和56.4%;对黄瓜枯萎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分别为47.0%和22.5%。4.进一步探讨了细菌B1409的防病机制。电镜观察发现,平板对峙试验中B1409能分泌某种物质直接抑制病菌菌丝生长,同时导致菌丝发生畸变。盆栽试验发现,不同浓度B1409发酵液灌根处理番茄植株和辣椒植株后,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植株的生长,同时增强植株体内SOD、POD和CAT活性,且浓度越大促进效果越明显;综上可知,菌株B1409通过抑制病菌生长、加强植株生长势以及诱导植株体内防御相关酶活性等方式来防治病害。

梁春浩[8](2016)在《葡萄霜霉病生防放线菌PY-1鉴定及抑菌活性物质结构解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葡萄霜霉病是由葡萄生单轴霉Plasmopara viticola (Berk. & Curtis) Berl.& de Toni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分布广泛且危害严重,是造成葡萄生产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化学药剂仍是防治葡萄霜霉病的主要措施,但大量、持续、单一品种化学药剂的使用导致3R问题日益突出。生物防治因其对环境友好、人畜安全及防治可持续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本研究目的是筛选对葡萄霜霉病具有防控效果的生防菌,并探究其生防机制,为葡萄霜霉病生防制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有效菌株和技术指导。1.生防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对采自辽宁、云南和西藏等地葡萄园区的53份土壤样品样进行分离,共获得151株放线菌。采用平板筛选法以辣椒疫霉Plasmopara capsici为指示菌进行初筛,采用离体叶片法以葡萄霜霉病菌Plasmopara viticola为指示菌进行复筛,共获得28株对两种卵菌门真菌均有显着拮抗作用的放线菌,其中菌株PY-1的拮抗作用最强,其发酵液对葡萄霜霉病的抑菌率为91.11%。采用传统分类、化学分类与分子分类相结合的方法,鉴定PY-1菌株为暗黑链霉菌(Streptomyces atratus Higashide et al.), GenBank序列登录号为KJ627770.1。抑菌谱试验表明,菌株PY-1对葡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番茄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辣椒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番茄红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rn、茄子茎基腐病菌Rhizoctonia solani、高粱弯孢菌Curvularia caryopsida、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PY-1菌株发酵条件优化。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生防放线菌PY-1液体发酵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发酵条件。确定最适培养基成分为玉米粉5%,葡萄糖0.5%,蛋白胨0.5%,氯化铵0.5%,氯化钠0.05%;最适发酵条件为在250mL三角瓶的装液量为90mL,接种量为5%,摇床转速为180r/min,培养温度28℃,初始培养液的酸碱度为pH7.0,发酵培养时间为5d。对比优化前后的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优化后的发酵液对葡萄霜霉病的抑菌率提高了8.35%。3.PY-1菌株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分析。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活性物质为胞外次级代谢产物。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温度低于65℃时抑菌活性稳定;对40W日光灯稳定,在太阳光下照射72h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pH6-10环境下稳定,强酸或强碱均影响其发酵滤液的抑菌活性;4℃下保存6个月抑菌活性无明显变化,常温下保存4个月后,抑菌活性开始下降;蛋白酶溶液对其抑菌活性无明显影响;金属离子导致抑菌活性下降。4.PY-1菌株抑菌机理及田间防效评价。生防放线菌PY-1发酵滤液能够导致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和孢子囊梗出现褶皱、破裂和畸形,进而丧失侵染功能。放线菌PY-1代谢产物中包含几丁质酶、蛋白酶、嗜铁素、ACC脱氨酶、HCN、IAA,不含纤维素酶。田间防效试验表明,生防放线菌PY-1发酵原液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中期防效可达到90%以上,末期防效达86%以上,比52.5%抑快净2000倍液略低,但明显高于58%甲霜锰锌1000倍液;PY-1菌株发酵液稀释700倍液对葡萄霜霉病的末期防效与甲霜锰锌1000倍液防效相当。5.PY-1菌株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PY-1发酵虑液经二氯甲烷萃取、薄层层析、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HPLC进行分离纯化,获得两种对葡萄霜霉病菌具有很强抑制活性的化合物纯品PY1-7-1和PY1-7-2。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不同稀释浓度的PY1-7-1和PY1-7-2 (10-2mg·mL-1、10-4mg·mL-1、10-6mg·mL-1)对葡萄霜霉病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2.59%、86.30%、64.81%和97.04%、91.85%、84.07%。采用ESI-MS、1HNMR、13CNMR波谱分析技术对活性组分进行结构解析,确定PY1-7-1化合物分子量为339,分子式为C17H25NO6,化学名称为5-Acetoxycycloheximide; PY1-7-2化合物分子量为281,分子式为C15H23NO4,化学名称为Cycloheximide。

蒋春号[9](2016)在《蜡质芽胞杆菌AR156诱导植物对丁香假单胞菌及南方根结线虫抗性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蜡质芽胞杆菌AR156(缩写为Bc AR156)是本实验室前期从森林树木根围土壤中分离的一株植物根围促生细菌(PGPR),可广谱性防治茄劳尔氏菌引起的蔬菜青枯病、辣椒疫霉引起的疫病、尖孢镰刀菌引起的枯萎病和南方根结线虫引起的根结线虫病。目前该菌株已经获得相关专利,完成全基因组解析,获得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害的生物农药正式登记证。前期研究发现Bc AR156能够诱导拟南芥产生对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syringae pv.tomato,以下简称Pst)DC3000系统抗性;机理研究表明,Bc AR156诱导拟南芥产生的系统抗性是通过同时激活水杨酸以及茉莉酸/乙烯两条信号通路,同时具有NPR1依赖性。为什么Bc AR156能同时激活拟南芥体内这两条信号通路,而其他生防因子如荧光假单胞菌、部分芽胞杆菌只能激活其中的某一条信号途径?Bc AR156如何被植物体识别,从而激活植物体的系统抗性?在Bc AR156诱导抗性过程中植物内源small RNA的调控作用是什么?除了上述广谱抗病机理外,既然根结线虫与其他病原物的致病机理完全不同,Bc AR156又是如何高效特异性地防治蔬菜根结线虫病害的?这些关于Bc AR156的生防机理问题的解决,将能更有效地推广使用生物农药活菌制剂,推动微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本研究以Bc AR156为生防菌,以拟南芥、番茄为模式植物,以Pst DC3000、南方根结线虫为模式病原,进行三者互作研究,探究生防菌防病机理。本研究首先从转录因子角度出发,清楚地解析了 Bc AR156诱导抗病性机理,最终筛选发现Bc AR156分泌的胞外多糖(EPS)能够作为一种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AMPs),被植物体表面模式识别受体识别,进而激活植物体自身防卫反应;同时发现植物内源miRNA:miR472和miR825/825*也参与调控Bc AR156诱导系统抗性过程。针对根结线虫的特异性生防机理研究发现,Bc AR156一方面能够改变番茄根系结构,促进番茄根系的快速成熟,从而降低根结线虫对番茄根系的侵染概率;另一方面Bc AR156还能抑制根结线虫某些效应因子编码基因的表达,降低其对番茄的致病力,最终达到高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的效果。1.转录因子WRKY70和WRKY11在调控蜡质芽胞杆菌AR156诱导系统抗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以拟南芥为模式植物探寻转录因子WRKY70和WRKY11在Bc AR156诱导系统抗性过程中所起作用。结果表明,Bc AR156处理拟南芥后,能够显着提升植物体内转录因子WRKY70的表达量,同时显着抑制WRKY11的表达。研究还发现转录因子WRKY70和WRKY11为Bc AR156诱导细胞防卫反应以及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所必须。过量表达转录因子WRKY70和WRKY11能够影响Bc AR156诱导拟南芥产生对Pst DC3000的抗性。突变体验证结果显示:Bc AR156诱导抗性的能力在转录因子WRKY70和WRKY11单突变体拟南芥植株中能够保留,但抗性能力略微下降,然而在WRKY70和WRKY11双突变体植株中则完全丧失。以上结果表明,转录因子WRKY70和WRKY11是通过两条不同途径调控Bc AR156诱导系统抗性的,并且这两条途径之间具有协调作用。转录因子WRKY70和WRKY11靶标分析结果表明:WRKY70通过水杨酸信号通路,WRKY11通过茉莉酸信号通路来调控Bc AR156诱导的系统抗性,而且这两条调控通路之间具有NPR1的依赖性。综合上述结果,发现转录因子WRKY70和WRKY11在调控Bc AR156诱导系统抗性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也是首次从转录因子角度出发,阐明根围有益微生物如何同时激活水杨酸、茉莉酸/乙烯两条信号通路,来诱导寄主植物对病原菌的抗性。2.蜡质芽胞杆菌AR156胞外多糖作为一类MAMPs激活植物系统免疫在诱导系统抗性过程中,植物体对Bc AR156的早期识别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结果表明,Bc AR156分泌的胞外多糖能够诱导拟南芥产生对Pst DC3000的系统抗性;在此过程中,能够提升防卫相关基因PR1、PR2、PR5以及MAPK激酶MPK6的上调表达;另外,也能够激活植物体细胞防卫反应如活性氧爆发、胼胝质沉积以及防卫相关酶活性的提升。基因上位性分析结果显示,Bc AR156胞外多糖仍能够在信号通路突变体jar1、etr1中诱导对Pst DC3000的系统抗性,与野生型Col-0相比,其在突变体jar1、etr1中诱导抗性能力略有降低;在NahG转基因植物以及npr1突变体中,Bc AR156胞外多糖的诱导抗性能力丧失。以上结果表明,Bc AR156胞外多糖诱导的系统抗性依赖MAMPs信号识别和水杨酸信号通路转导,并且具有NPR1依赖性。综上所述,Bc AR156胞外多糖在Bc AR156诱导系统抗性过程中,作为一类MAMPs,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Sma11 RNAs在生防菌诱导植物抗病中的调节作用为研究植物内源small RNA在调控植物诱导抗性的机理,本研究利用deep sequencing以及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获得一些参与调控植物诱导抗性的miRNA。Northern Blot验证试验结果显示,在Bc AR156诱导拟南芥产生对Pst DC3000的抗性过程中,miR472,miR825和miR825*三种miRNA在Bc AR156处理的拟南芥叶片内被显着下调。对上述miRNA靶标预测结果显示,miR472,miR825和miR825*的靶标主要参与植物基础免疫,其中miR825靶标主要一些泛素蛋白连接酶;miR472和miR825*的靶标主要是一些参与ETI途径的R基因。研究发现上述预测的靶基因的表达受到miRNA负向调控。另外,miRNA缺失突变体表现出对病原细菌Pst DC3000的抗性。与此相反,miRNA过表达转基因植株对病原菌更敏感。综上所述,BcAR156通过抑制miR472、miR825和miR825*三种miRNA的表达,引起其靶标基因的上调,从而激活植物体自身的防卫反应,诱使植物产生系统抗性。4.蜡质芽胞杆菌AR156调控植物根系发育防治根结线虫病害的机理研究本研究发现,Bc AR156处理番茄根系能够诱导其结构变化;加速根系的成熟化(如根毛增多,根毛区比例显着增加),从而降低根结线虫进入植物体内的概率;减少植物根系内根结线虫的虫口数,从而获得防治根结线虫的效果。为探究Bc AR156防治根结线虫的机理,我们从植物根系结构发育角度出发,利用转录组学分析技术,探究Bc AR156改变植物根系结构防治根结线虫的分子机理。转录组结果显示,Bc AR156能够引起植物体内一系列与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其中最为显着的是与脱落酸、乙烯、热激蛋白相关的基因,定量PCR验证结果与预测结果相同。综上所述,Bc AR156能够调控一些与脱落酸、乙烯、热激蛋白相关的基因,来调控植物根系的发育;加速根系的成熟化,进而诱导植物抵抗根结线虫的侵染。5.蜡质芽胞杆菌AR156调控根结线虫效应因子表达防治病害的机理研究研究发现利用Bc AR156预处理植物后接种根结线虫,能够显着降低线虫的侵染,为深入探究其生防机理,本研究利用转录组学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结果显示,Bc AR156处理能够抑制根结线虫效应因子编码基因的下调表达;Q-RT-PCR验证发现有11个效应因子的表达受到Bc AR156的抑制。本研究首次发现,生防菌能够通过抑制根结线虫效应因子的表达而降低根结线虫的致病力,以达到防治目的。

陈海芬[10](2016)在《枯草芽孢杆菌BH-8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番茄灰霉病由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 Pers.)侵染引起,该病除侵染番茄,还为害多种植物,造成严重损失。目前生产上主要依赖化学防治,但化学药剂的长期使用带来残留和抗药性等问题。本文通过平板分离法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对番茄灰霉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BH-8,并对BH-8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发酵滤液稳定性进行测定,室内离体叶片和温室盆栽试验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初步鉴定BH-8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2.对BH-8的发酵条件和发酵液体培养基组分进行优化,结果表明,BH-8最佳摇床发酵条件为:种子液接种量为3%、初始pH=7.0、摇瓶发酵装液量为50-75 mL、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温度28℃,发酵时间5 d;最佳发酵液体培养基组分为:2%玉米粉、1.5%牛肉膏和0.15%KH2PO4。3.生防菌BH-8发酵滤液pH适应范围为3.0-10.0;此外,发酵滤液对紫外光和温度较稳定。4.离体叶片试验结果表明,BH-8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81.01%;盆栽试验结果表明,BH-8发酵原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达到90.01%,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89.84%,两者的防治效果与化学药剂相当。且盆栽试验中,菌悬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为64.49%,说明BH-8的菌体与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均有防治效果。

二、农抗653对几种真菌的抗菌活性和田间防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抗653对几种真菌的抗菌活性和田间防效(论文提纲范文)

(1)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病虫害对人类生活和生存的影响
        1.1.2 大环内酯类药物研究进展
    1.2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生物合成研究进展
        1.2.1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生物合成和组合生物合成
        1.2.2 生物合成基因簇分析与鉴定方法研究进展
    1.3 杀黑星菌素已有研究进展
    1.4 本文研究意义与思路
第二章 Streptomyces sp.NO1W98 中杀黑星菌素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2.1 实验材料
        2.1.1 菌株和主要试剂
        2.1.2 主要仪器
        2.1.3 培养基和培养条件
    2.2 实验方法
        2.2.1 Streptomyces sp.NO1W98 菌株的发酵
        2.2.2 Streptomyces sp.NO1W98 发酵产物的提取
        2.2.3 结构鉴定
    2.3 结果与分析
        2.3.1 Streptomyces sp.NO1W98 发酵提取物的HPLC检测
        2.3.2 化合物1和2 的分离和结构鉴定
    2.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Streptomyces sp.NO1W98 基因组文库的构建
    3.1 实验材料
        3.1.1 菌株与质粒
        3.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3.1.3 实验所用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Supercos1 质粒载体的提取(碱裂解法)
        3.2.2 Streptomyces sp.NO1W98 基因组DNA的提取
        3.2.3 基因组DNA Sau3 AI部分酶切
        3.2.4 SuperCos1质粒载体的Xba I酶切
        3.2.5 酶切后的基因组DNA及质粒载体去磷酸化
        3.2.6 SuperCos1质粒载体BamHI酶切
        3.2.7 酶切后的基因组DNA和载体的连接反应
        3.2.8 包装蛋白,包装反应
    3.3 结果与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Streptomyces sp.NO1W98 中杀黑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鉴定
    4.1 实验设备
    4.2 试剂和菌株
    4.3 实验方法
        4.3.1 Streptomyces sp.NO1W98的测序及蕴含基因簇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4.3.2 Streptomyces sp.NO1W98 基因组文库的筛选
        4.3.3 Streptomyces sp.NO1W98 抗生素敏感性实验及基因阻断突变株构建
        4.3.4 接合转移及PCR验证
        4.3.5 vtdA1基因阻断突变株(vtdA1)的回补
        4.3.6 Streptomyces sp.NO1W98 相关突变株的HPLC检测
    4.4 结果与分析
        4.4.1 Streptomyces sp.NO1W98 菌株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和杀黑星菌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初步定位
        4.4.2 Streptomyces sp.NO1W98 中杀黑星菌素基因簇和边界基因的初步鉴定
        4.4.3 杀黑星菌素生物合成途径的推导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出版或发表的论着、论文
致谢

(2)稻用生物与化学组合增效杀菌剂的研发和相关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微生物与植物健康
    1.2 水稻病害
        1.2.1 水稻上的主要病害及其危害
        1.2.2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危害
        1.2.3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1.2.4 水稻稻曲病发生与危害
    1.3 生物杀菌剂及其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
    1.4 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研究与应用
        1.4.1 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1.4.2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
    1.5 链霉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上的研究与应用
        1.5.1 链霉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上的应用
        1.5.2 链霉菌对植物病害的生防机制
    1.6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缺陷与应对
        1.6.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缺陷
        1.6.2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缺陷的应对
    1.7 水稻病害的化学防治
        1.7.1 水稻稻瘟病的化学防治
        1.7.2 水稻纹枯病的化学防治
        1.7.3 水稻稻曲病的化学防治
        1.7.4 水稻病害化学防治存在的问题
    1.8 论文研究目的与思路
第二章 芽孢杆菌H158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病害的生防作用和相关机理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供试菌株、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2.2.2 菌株H158的鉴定
        2.2.3 H158生物膜的形成
        2.2.4 H158与不同病原菌对峙培养
        2.2.5 H158产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
        2.2.6 H158对水稻系统抗性的影响
        2.2.7 与H158对峙培养过程中稻瘟病菌转录组分析
        2.2.8 H158对水稻真菌病害防效试验
        2.2.9 H158与不同杀菌剂混用对水稻主要真菌病害的田间药效试验
        2.2.10 H158处理后稻谷加工性能和米质的检测
        2.2.11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H158的鉴定
        2.3.2 H158对水稻常见病原菌的拮抗能力
        2.3.3 H158在不同培养基上产生的生物膜结构
        2.3.4 真菌细胞壁裂解酶活性
        2.3.5 H158对水稻系统抗性的影响
        2.3.6 与H158对峙培养过程中稻瘟病菌转录组分析
        2.3.7 H158对水稻主要病害的田间防治效果
        2.3.8 H158和杀菌剂混用对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2.3.9 H158处理对稻谷加工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2.4 讨论
第三章 H158与QoI类杀菌剂混用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3.1 前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供试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3.2.2 品种和杀菌剂
        3.2.3 QoI类杀菌剂与H158混用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试验
        3.2.4 QoI类杀菌剂对H158的培养状况的影响
        3.2.5 QoI类杀菌剂对H158在植株定殖性能的影响
        3.2.6 肟菌酯对H158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2.7 与肟菌酯混用对H158水稻ISR的影响
        3.2.8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H158和QoI类杀菌剂混用在水稻纹枯病防控上的增效作用
        3.3.2 QoI类杀菌剂对H158培养状况的影响
        3.3.3 QoI类杀菌剂对H158在植株定殖性能的影响
        3.3.4 肟菌酯对H158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3.3.5 肟菌酯对H158水稻ISR的影响
    3.4 讨论
第四章 H158与戊唑醇混用在稻曲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供试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4.2.2 品种和杀菌剂
        4.2.3 戊唑醇与H158混用对水稻曲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4.2.4 戊唑醇对H158的培养状况的影响
        4.2.5 戊唑醇对H158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2.6 与戊唑醇混用对H158水稻ISR的影响
        4.2.7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H158与戊唑醇在稻曲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
        4.3.2 戊唑醇对H158培养性状的影响
        4.3.3 戊唑醇对H158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4.3.4 戊唑醇对H158水稻ISR的影响
    4.4 讨论
第五章 链霉菌HSA312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病害生防作用和相关机理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供试菌株、培养基与培养条件
        5.2.2 菌株HSA312的鉴定
        5.2.3 HSA312与不同病原菌对峙培养
        5.2.4 平板计数法检测HSA312的紫外线抗性
        5.2.5 平板计数法检测HSA312在植株表面的定殖
        5.2.6 HSA312 对水稻ISR
        5.2.7 三环唑和HSA312混用对水稻稻瘟病菌转录组的影响
        5.2.8 HSA312对水稻真菌病害防效田间试验
        5.2.9 HSA312对水稻稻瘟病的生防作用
        5.2.10 HSA312与不同杀菌剂混用对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5.2.11 HSA312处理水稻后稻谷加工性能和米质的检测
        5.2.1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HSA312的鉴定
        5.3.2 HSA312对水稻常见病原菌的拮抗能力
        5.3.3 真菌细胞壁裂解酶活性
        5.3.4 HSA312对紫外线抗性
        5.3.5 HSA312在水稻植株上留存动态分析
        5.3.6 HSA312对水稻系统抗性的影响
        5.3.7 与HSA312对峙培养过程中稻瘟病菌转录组分析
        5.3.8 HSA312对水稻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
        5.3.9 HSA312对水稻稻瘟病的生防作用
        5.3.10 HSA312和不同药剂混用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5.3.11 HSA312对稻谷加工性能和品质的影响
    5.4 讨论
第六章 HSA312与三环唑混用在稻瘟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2.1 供试菌株、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6.2.2 品种和杀菌剂
        6.2.3 三环唑与HSA312混用对水稻稻瘟病的田间防治试验
        6.2.4 三环唑对HSA312的培养状况的影响
        6.2.5 三环唑对HSA312拮抗能力的影响
        6.2.6 与三环唑混用对HSA312 引发水稻ISR的影响
        6.2.7 三环唑和HSA312混用对水稻稻瘟病菌转录组的影响
        6.2.8 稻瘟菌受生防菌和三环唑影响的WGCNA分析
        6.2.9 数据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HSA312和三环唑混用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6.3.2 三环唑对HSA312的培养状况的影响
        6.3.3 三环唑对HSA312拮抗能力的影响
        6.3.4 三环唑对HSA312 水稻ISR的影响
        6.3.5 三环唑和HSA312混用对水稻稻瘟病菌基因转录组的影响
        6.3.6 水稻稻瘟病菌受生防菌和三环唑影响的WGCNA分析
    6.4 讨论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芽孢杆菌H158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病害的生防与相关机理
        7.1.2 H158与QoI类杀菌剂混用在水稻纹枯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7.1.3 H158与戊唑醇混用在稻曲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7.1.4 链霉菌HSA312的鉴定及其对水稻病害生防作用与相关机理
        7.1.5 HSA312与三环唑混用在稻瘟病防治上的增效作用及相关机制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专利
致谢

(3)冬凌草提取物抑菌杀虫活性及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综述
    1.1 中药材病虫害防治现状
        1.1.1 中药材病虫害发生特点
        1.1.2 中药材病虫害农药防治存在的问题
    1.2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1.2.1 植物源农药概述
        1.2.2 植物源农药的发现及现状
        1.2.3 植物源农药的种类
        1.2.4 植物农药的开发形式
        1.2.5 主要植物源农药品种
        1.2.6 植物源农药的发展前景
    1.3 冬凌草的研究进展
        1.3.1 冬凌草介绍
        1.3.2 冬凌草化学组成
        1.3.3 冬凌草药理活性
    1.4 金银花主要病虫害
        1.4.1 蚜虫
        1.4.2 棉铃虫
        1.4.3 蛴螬
        1.4.4 白粉病
        1.4.5 枝枯病
        1.4.6 叶斑病
    1.5 地黄主要病虫害
        1.5.1 地下害虫
        1.5.2 轮纹病
        1.5.3 枯萎病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提取方法对冬凌草各部位产率的研究
    2.1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仪器设备
        2.1.3 主要实验试剂
    2.2 总浸膏的提取及不同极性部位的制备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第三章 冬凌草提取物抑菌活性的测定
    3.1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
        3.1.1 材料
        3.1.2 供试菌株
        3.1.3 主要仪器设备
        3.1.4 主要实验试剂
    3.2 实验方法
        3.2.1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的活性测定
        3.2.2 正丁醇萃取物对地黄轮纹病菌的毒力作用测定
        3.2.3 冬凌草提取液对地黄轮纹病菌的防治作用
        3.2.4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白粉病的田间防治作用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冬凌草提取物杀虫活性的测定
    4.1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
        4.1.1 材料
        4.1.2 供试靶标
        4.1.3 主要仪器设备
        4.1.4 主要实验试剂
    4.2 实验方法
        4.2.1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室内毒力作用
        4.2.2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田间防效实验
        4.2.3 冬凌草提取物对棉铃虫触杀活性测定
        4.2.4 冬凌草提取物对蛴螬的杀虫实验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3.1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室内毒杀作用
        4.3.2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蚜虫的田间防效作用
        4.3.3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棉铃虫的触杀作用
        4.3.4 冬凌草提取物对金银花蛴螬的触杀作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冬凌草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
    5.1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
        5.1.1 材料
        5.1.2 主要仪器设备
        5.1.3 主要实验试剂
    5.2 实验方法
        5.2.1 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5.2.2 电导率的测定方法
        5.2.3 总多糖的测定
        5.2.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5.2.5 麦角甾醇含量的测定
        5.2.6 冬凌草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5.2.7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5.2.8 总多糖的测定
        5.2.9 DNA含量的测定
    5.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1 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5.3.2 对菌丝溶液电导率的影响
        5.3.3 对菌丝溶液总多糖的影响
        5.3.4 对菌丝溶液蛋白质的影响
        5.3.5 对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
        5.3.6 冬凌草提取物对地黄轮纹病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5.3.7 对菌丝蛋白质合成的影响
        5.3.8 对菌丝总多糖合成的影响
        5.3.9 对DNA含量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冬凌草对其他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6.1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和材料
        6.1.1 材料
        6.1.2 供试病原菌
    6.2 实验方法
        6.2.1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7种植物源真菌的活性测定
        6.2.2 冬凌草萃取物对7种植物源真菌的毒力作用测定
    6.3 结果与讨论
        6.3.1 不同溶剂萃取物对几种植物源真菌的活性的比较
        6.3.2 冬凌草萃取物对几种植物源真菌的毒力作用测定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4)枯草芽孢杆菌LF17鉴定及对苹果树腐烂病生防作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前言
    1.1 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进展
        1.1.1 钾含量的作用
        1.1.2 土壤水分条件的作用
        1.1.3 生物防治手段的作用
    1.2 生防菌的研究概况
        1.2.1 生防菌的定义
        1.2.2 植物病害生防菌的主要类群及作用机理
        1.2.3 果树内生生防菌
        1.2.4 生防菌与化学药剂联用
    1.3 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1.3.1 芽孢杆菌的研究概况
        1.3.2 芽孢杆菌的生防机理
    1.4 枯草芽孢杆菌的研究进展
        1.4.1 枯草芽孢杆菌生防制剂
        1.4.2 枯草芽孢杆菌的生防作用机制
        1.4.2.1 竞争机制
        1.4.2.2 拮抗机制
        1.4.2.3 溶菌机制
        1.4.2.4 促生机制
        1.4.2.5 诱导植物抗性机制
    1.5 枯草芽孢杆菌的应用开发前景及问题
        1.5.1 应用开发前景
        1.5.1.1 枯草芽孢杆菌在生物农药中的应用
        1.5.1.2 枯草芽孢杆菌在医药方面的应用
        1.5.1.3 枯草芽孢杆菌在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1.5.2 存在的问题
    1.6 研究目的及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植物材料
        2.1.2 供试菌株
        2.1.3 供试培养基、发酵液及化学药剂
        2.1.4 供试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拮抗菌的分离、鉴定及染色
        2.2.1.1 拮抗菌的活化
        2.2.1.2 生防菌LF17的分类地位
        2.2.2 枯草芽孢杆菌LF17抑菌机理测定
        2.2.2.1 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丝的影响测定
        2.2.2.2 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与4 种化学药剂对腐烂病菌的抑制作用
        2.2.2.3 枯草芽孢杆菌LF17抑菌基因测定
        2.2.2.4 枯草芽孢杆菌LF17挥发性物质测定
        2.2.2.5 枯草芽孢杆菌LF17在不同土层深度的越冬
        2.2.3 枯草芽孢杆菌LF17抑菌防病机理测定
        2.2.3.1 离体枝条抑菌活性测定
        2.2.3.2 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2.2.3.3 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对苹果树腐烂病菌的盆栽防效测定
        2.2.4 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钾联用的抑菌及促生作用测定
        2.2.4.1 钾对枯草芽孢杆菌LF17菌体生长量的影响测定
        2.2.4.2 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与钾联用抑制腐烂病菌的协同作用测定
        2.2.4.3 枯草芽孢杆菌LF17在苹果砧木(八棱海棠)中的定殖测定
        2.2.4.4 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与钾联用对苹果砧木的促生测定
        2.2.5 枯草芽孢杆菌LF17对苹果园土壤生物总DNA提取及高通量测序
        2.2.5.1 苹果园土壤样品的处理
        2.2.5.2 高通量微生物测序
        2.2.5.3 土壤样品中菌群丰富度及多样性分析
        2.2.5.4 多样本共有OTU分析
        2.2.5.5 群落组成分析
        2.2.5.6 不同土壤样本差异平板涂布
3.结果与分析
    3.1 菌株LF17的鉴定
        3.1.1 枯草芽孢杆菌LF17的形态特征
        3.1.2 16S rDNA和gyrA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3.2 枯草芽孢杆菌LF17的抑菌机理
        3.2.1 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菌丝形态的影响
        3.2.2 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与4 种化学药剂对腐烂病的抑菌效果
        3.2.3 枯草芽孢杆菌LF17中所含基因类型
        3.2.4 枯草芽孢杆菌LF17挥发性物质
        3.2.6 枯草芽孢杆菌LF17越冬情况
    3.3 枯草芽孢杆菌LF17对腐烂病的抑菌防病效果
        3.3.1 离体枝条防效结果
        3.3.2 枯草芽孢杆菌LF17田间防治效果
        3.3.3 盆栽防效结果
    3.4 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钾联用的抑菌及促生效果
        3.4.1 钾对枯草芽孢杆菌LF17活菌数的影响
        3.4.2 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与钾联用对苹果腐烂病菌的抑菌效果
        3.4.2.1 含KH2PO4 的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对腐烂病菌的抑菌效果
        3.4.2.2 含KCl对腐烂病菌的抑菌效果
        3.4.3 枯草芽孢杆菌LF17在苹果砧木中的定殖结果
        3.4.4 含钾枯草芽孢杆菌LF17发酵液对苹果砧木的防病作用
    3.5 枯草芽孢杆菌LF17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5.1 土壤菌群测序结果分析
        3.5.2 枯草芽孢杆菌发酵液对土壤细菌及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3.5.3 土壤细菌和真菌类群分析(多样本共有OTU分析)
        3.5.4 Rank-Abundance丰度等级曲线分析
        3.5.5 土壤中细菌及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3.5.6 Heatmap聚类分析
        3.5.7 微生物群落在平板上测定
4.结论与讨论
    4.1 菌株LF17的抑菌机理研究
    4.2 枯草芽孢杆菌LF17对腐烂病的抑菌防病研究
    4.3 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钾联用的抑菌防病研究
    4.4 枯草芽孢杆菌LF17与砧木互作的研究
    4.5 枯草芽孢杆菌LF17对苹果园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Abstract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成果
致谢

(5)两株拮抗山药炭疽病菌活性放线菌的代谢产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放线菌简介
    1.2 放线菌产抗植物病原真菌代谢产物研究概况
        1.2.1 大环内酯类
        1.2.2 聚酮类
        1.2.3 生物碱类
        1.2.4 多肽类
        1.2.5 其他种类
    1.3 放线菌在农用抗生素方面研究进展
    1.4 山药炭疽病害防治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6 技术路线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供试菌株
        2.1.2 培养基
        2.1.3 试剂
        2.1.4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方法
        2.2.1 放线菌拮抗炭疽菌对峙实验
        2.2.2 液体发酵培养基筛选
        2.2.3 两株放线菌的液体发酵培养
        2.2.4 两株放线菌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与分离纯化
        2.2.5 次级代谢产物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2.6 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检测
        2.2.7 放线菌基因组DNA提取
        2.2.8 两株放线菌16SrRNA基因扩增及克隆
        2.2.9 多位点序列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拮抗炭疽菌对峙实验
    3.2 发酵培养基筛选
        3.2.1 HNM30702发酵培养基筛选
        3.2.2 放线菌HNM0452发酵培养基筛选
    3.3 放线菌的发酵粗提物分析
    3.4 放线菌次级代谢物的分离纯化
        3.4.1 放线菌HNM30702次级代谢物分离纯化
        3.4.2 放线菌HNM0452次级代谢物分离纯化
    3.5 放线菌HNM30702单体化合物结构鉴定
        3.5.1 化合物1的结构鉴定
        3.5.2 化合物2和3的结构鉴定
    3.6 放线菌HNM0452单体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3.6.1 化合物4和5的结构鉴定
        3.6.2 化合物6的结构鉴定
        3.6.3 化合物7的结构鉴定
        3.6.4 化合物8的结构鉴定
        3.6.5 化合物9的结构鉴定
    3.7 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3.7.1 放线菌HNM30702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3.7.2 放线菌HNM0452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
    3.8 两株放线菌的菌种鉴定
        3.8.1 放线菌HNM30702菌种鉴定
        3.8.2 放线菌HNM0452的菌种鉴定
4 讨论
    4.1 放线菌HNM30702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评价
    4.2 放线菌HNM0452单体化合物生物活性评价
    4.3 两株放线菌的菌种鉴定
5 结论
参考文献
常用缩略语表
附录
已发表文献
致谢

(6)枯草芽孢杆菌BH-8对番茄灰霉病防病机理及其促生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番茄灰霉病
        1.1.1 发生情况
        1.1.2 症状特征
        1.1.3 病原菌
        1.1.4 发生规律
    1.2 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现状
        1.2.1 农业防治
        1.2.2 化学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3 枯草芽孢杆菌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3.1 生防作用机理
        1.3.2 应用现状
        1.3.3 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种与番茄品种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培养基
        2.1.4 主要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BH-8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影响
        2.2.2 BH-8发酵滤液抑菌谱测定
        2.2.3 BH-8抑菌活性物质分析
        2.2.4 BH-8发酵液对番茄植株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的影响
        2.2.5 BH-8发酵液诱导抗性相关基因在番茄植株中表达量的变化
        2.2.6 BH-8发酵液对设施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的测定
        2.2.7 BH-8发酵液对番茄的促生效果测定
        2.2.8 四种化学杀菌剂对BH-8的影响
        2.2.9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BH-8发酵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影响
        3.1.1 对孢子萌发的影响
        3.1.2 对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3.1.3 对菌丝形态的影响
    3.2 BH-8发酵滤液抑菌谱测定
    3.3 BH-8抑菌活性物质分析
        3.3.1 发酵滤液粗蛋白抑菌活性测定
        3.3.2 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物质溶解性测定
        3.3.3 分泌物检测
    3.4 BH-8发酵液对番茄植株防御酶系活性变化的影响
        3.4.1 SOD活性的变化
        3.4.2 CAT活性的变化
        3.4.3 POD活性的变化
        3.4.4 PAL活性的变化
    3.5 BH-8发酵液诱导番茄抗病性基因表达特征分析
        3.5.1 RNA浓度及完整性检测
        3.5.2 cDNA 第一链合成及检测
        3.5.3 引物验证及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优化
        3.5.4 基因特征表达分析
    3.6 BH-8发酵液对设施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的测定
    3.7 BH-8发酵液对番茄促生效果的测定
        3.7.1 对番茄种子萌发的影响
        3.7.2 对盆栽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3.7.3 对设施番茄幼苗生长的影响
    3.8 四种化学杀菌剂对BH-8的影响
        3.8.1 对BH-8菌体生长的影响
        3.8.2 对BH-8芽孢生成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4种植物真菌病害生防菌的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生防菌的研究概况与应用
        1.1.1 生防放线菌的研究概况与应用
        1.1.2 生防细菌的研究概况与应用
        1.1.3 生防真菌的研究概况与应用
    1.2 三种植物病害的发生与防治现状
        1.2.1 番茄早疫病
        1.2.2 辣椒疫霉病
        1.2.3 黄瓜枯萎病
    1.3 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菌源
        2.1.2 供试培养基
        2.1.3 对照药剂
        2.1.4 供试植物及种子
        2.1.5 测定酶活用试剂
        2.1.6 供试主要仪器
    2.2 试验方法
        2.2.1 放线菌发酵液的制备
        2.2.2 细菌发酵液的制备
        2.2.3 离体抑菌试验
        2.2.4 活体组织试验
        2.2.5 盆栽试验
        2.2.6 防病机制研究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对峙法测定生防菌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2 生长速率法测定生防菌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3 活体组织法测定生防菌对2种病原菌的抑制作用
    3.4 盆栽法测定生防菌对3种病害的药效
        3.4.1 放线菌对2种病害的药效
        3.4.2 B1409对3种病害的药效
    3.5 生防细菌B1409的防病机制
        3.5.1 生防菌B1409对3种病菌菌丝的影响
        3.5.2 生防菌B1409对番茄植株和辣椒植株的促生作用
        3.5.3 生防菌B1409对植株防御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第四章 讨论
    4.1 生防细菌B1409的防病机制
    4.2 生防细菌B1409具有开发成产品的价值
    4.3 7株放线菌值得进一步研究
    4.4 生防菌的活性筛选方法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介

(8)葡萄霜霉病生防放线菌PY-1鉴定及抑菌活性物质结构解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葡萄霜霉病及生防放线菌研究进展
    1.1 葡萄霜霉病概述
        1.1.1 葡萄霜霉病病原
        1.1.2 葡萄霜霉病症状及危害
        1.1.3 葡萄霜霉病发生及流行
        1.1.4 葡萄霜霉病的防治现状
        1.1.5 葡萄霜霉病生物防治的研究进展
    1.2 生防放线菌研究进展
        1.2.1 放线菌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
        1.2.2 生防放线菌作用机制
        1.2.3 生防放线菌代谢产物研究进展
        1.2.4 放线菌代谢产物分离及纯化技术研究现状
        1.2.5 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
        1.2.6 生物防治研究的前景展望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葡萄霜霉病拮抗放线菌的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纯化
        2.2.2 生防放线菌的初筛
        2.2.3 生防放线菌的复筛
        2.2.4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谱测定
    2.3 小结
第三章 生防放线菌PY-1的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放线菌PY-1形态观察
        3.2.2 放线菌PY-1培养特征
        3.2.3 放线菌PY-1生理生化特征
        3.2.4 放线菌PY-1 16S rDNA序列分析
    3.3 小结
第四章 生防放线菌PY-1发酵条件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基础培养基筛选
        4.2.2 不同碳源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
        4.2.3 不同氮源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
        4.2.4 无机盐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
        4.2.5 培养时间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
        4.2.6 温度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
        4.2.7 初始pH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
        4.2.8 转速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
        4.2.9 接菌量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
        4.2.10 装液量对PY-1菌株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
        4.2.11 正交试验
        4.2.12 优化培养基对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
    4.3 小结
第五章 生防放线菌PY-1发酵产物稳定性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放线菌PY-1抑菌活性物质的分布
        5.2.2 温度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
        5.2.3 光照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
        5.2.4 pH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
        5.2.5 储藏时间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
        5.2.6 蛋白酶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
        5.2.7 金属离子对PY-1抑菌活性物质稳定性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机理研究及田间防效评价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生防菌PY-1发酵滤液对病原菌孢子囊及孢子囊梗的影响
        6.2.2 生防菌PY-1主要拮抗代谢物初步分析
        6.2.3 生防放线菌PY-1的田间防效评价
    6.3 小结
第七章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
    7.1 材料与方法
        7.1.1 试验材料
        7.1.2 试验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溶媒萃取分离结果
        7.2.2 薄层层析检测结果
        7.2.3 硅胶柱层析结果
        7.2.4 Sephadex LH-20柱层析结果
        7.2.5 HPLC制备PY-1菌株抑菌活性物质
    7.3 小结
第八章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活性物质的结构解析
    8.1 材料与方法
        8.1.1 试验材料
        8.1.2 试验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2.1 PY1-7-1结构解析
        8.2.2 PY1-7-2结构解析
    8.3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
    9.1 葡萄霜霉病生防放线菌的筛选
    9.2 生防放线菌PY-1的鉴定
    9.3 生防放线菌PY-1发酵条件优化
    9.4 生防放线菌PY-1发酵滤液稳定性研究
    9.5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机理及田间防效评价
    9.6 生防放线菌PY-1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解析
    9.7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9)蜡质芽胞杆菌AR156诱导植物对丁香假单胞菌及南方根结线虫抗性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上篇 文献综述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微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机理研究进展
        第一节
        1 国内外芽胞杆菌的研究及其应用现状
        1.1 国内芽胞杆菌的生防研究概况
        1.2 国外芽胞杆菌的生防研究进展
        2 芽胞杆菌生防机理研究
        2.1 抗菌作用
        2.2 溶菌作用
        2.3 竞争作用
        2.4 诱导系统抗病性
        3 芽胞杆菌在农业生产应用中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3.1 芽胞杆菌生物农药面临的问题
        3.2 针对芽胞杆菌生物农药问题的解决方法
        3.3 芽胞杆菌生物农药未来发展展望
        第二节 蜡质芽胞杆菌生防机理研究进展
        1 国内外芽胞杆菌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2 蜡质芽胞杆菌生防机理研究
        2.1 竞争作用
        2.2 拮抗作用
        2.3 诱导系统抗病性
        3 问题与展望
        第二章 植物防卫系统与诱导抗性
        第一节 植物防卫系统与诱导抗性概述
        1 根围免疫信号
        2 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SAR)
        3 诱导系统抗病性(ISR)
        4 关键调控因子
        4.1 NPR1调节因子
        4.2 WRKY转录因子
        4.3 植物诱导抗病过程中的Priming
        第二节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功能研究概述
        1 多糖的种类
        1.1 按照多糖的来源
        1.2 按照微生物分泌的多糖部位
        2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生物活性
        2.1 保护作用
        2.2 识别作用
        2.3 储存能量
        2.4 粘合作用
        2.5 提升机体免疫力
        2.6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
        3 微生物胞外多糖的应用
        3.1 微生物胞外多糖在农业领域内的应用
        4 总结
        第三节 Small RNAs在植物内源免疫中的调控作用
        1. 参与small RNAs合成的基本成分及作用
        1.1 Dicer酶
        1.2 AGO蛋白
        1.3 RNA依赖性RNA聚合酶
        2 Small RNAs的种类及生物合成
        2.1 microRNAs的生物合成
        2.2 siRNAs的生物合成
        3. Small RNAs的作用机制
        4. Small RNAs在植物内源免疫中的抗病作用
        5. 总结
        第三章 蔬菜根结线虫病害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1 根结线虫的分类学地位
        2 根结线虫的发生规律
        3 根结线虫的寄主范围和传播途径
        4 根结线虫的为害特点及症状
        5 根结线虫病害的防治策略
        5.1 农业防治措施
        5.2 物理防治措施
        5.3 化学防治措施
        5.4 生物防治措施
        6 目前根结线虫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第四章 根结线虫病害的生防机理研究进展
        1 根结线虫病害的生防机理
        1.1 寄生作用
        1.2 捕食作用
        1.3 毒杀作用
        1.4 诱导植物产生系统抗病性
        2 问题和展望
        第五章 植物线虫效应因子在调控病害防治过程中的作用研究
        1 线虫效应因子注入寄主植物细胞的调控
        2 线虫效应因子作为植物细胞生物学的探针
        2.1 细胞周期与骨架
        2.2 细胞壁结构
        2.3 新陈代谢
        3 效应因子的功能性研究
        3.1 基因沉默
        3.2 寄主靶标识别
        4 线虫效应因子分类
        5. 线虫效应因子的识别研究
        6 线虫效应因子在全球范围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下篇 研究内容
    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
        第一章 转录因子WRKY70和WRKY11在调控蜡质芽胞杆菌AR156诱导系统抗性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
        1.2 供试菌株
        1.3 培养基
        1.4 转录因子WRKY11与WRKY70基因克隆及过表达载体构建过程
        1.5 转录因子WRKY11与WRKY70基因过表达拟南芥以及转录因子WRKY11,WRKY70双突变体植株的构建
        1.6 植物内源水杨酸、茉莉酸含量检测
        1.7 引物信息
        1.8 转录因子WRKY11与WRKY70亚细胞定位
        1.9 Bc AR156对拟南芥促生作用表型测定
        1.10 Bc AR156诱导拟南芥对Pst DC3000抗病性表型测定
        1.11 Bc AR156诱导拟南芥对Pst DC3000抗病性的分子水平检测
        1.12 Bc AR156诱导拟南芥对Pst DC3000抗病性的细胞水平检测
        1.13 Western blot
        1.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录因子WRKY11和WRKY70参与调控Bc AR156诱导系统抗性
        2.2 转录因子WRKY11和WRKY70都定位于细胞核
        2.3 转录因子WRKY11和WRKY70参与调控Bc AR156诱导拟南芥产生的系统抗性
        2.4 转录因子WRKY11和WRKY70参与调控Bc AR156诱导拟南芥内细胞防卫反应
        2.5 转录因子WRKY11和WRKY70是Bc AR156诱导拟南芥内防卫相关基因的上调表达所必需的
        2.6 转录因子WRKY11和WRKY70靶标基因在Bc AR156诱导拟南芥产生的系统抗性过程中的表达情况
        2.7 水杨酸、茉莉酸/乙烯信号通路,以及NPR1参与转录因子WRKY11和WRKY70调控Bc AR156诱导的系统抗性
        2.8 Bc AR156诱导拟南芥产生的系统抗性并非通过影响植物内源激素的合成
        3 讨论
        第二章 蜡质芽胞杆菌AR156胞外多糖作为一类MAMPS激活植物系统免疫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
        1.2 供试菌株
        1.3 培养基
        1.4 Bc AR156胞外多糖的提取与纯化
        1.5 过敏性反应(HR)分析
        1.6 Bc AR156各组分对Pst DC3000的平板拮抗试验
        1.7 蜡质芽胞杆菌胞外多糖诱导抗性表型验证试验
        1.8 Pst DC3000在拟南芥上的定殖量测定
        1.9 Bc AR156胞外多糖诱导拟南芥对Pst DC3000抗病性的细胞水平的检测
        1.10 拟南芥总RNA提取与Q-RT-PCR分析
        1.11 拟南芥叶片总蛋白的提取与Western blotting分析
        1.12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Bc AR156胞外多糖能够诱导植物产生过敏性反应
        2.2 Bc AR156胞外多糖诱导拟南芥产生对Pst DC3000的系统抗性
        2.3 Bc AR156胞外多糖诱导拟南芥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
        2.4 Bc AR156胞外多糖激活植物体免疫诱导活性氧的积累、胼胝质的沉积以及防卫相关酶活性增加
        2.5 AR156胞外多糖在拟南芥中诱导的系统抗性通过SA信号途径,并依赖NPR1
        2.6 Bc AR156胞外多糖在拟南芥中诱使的系统抗性通过MAPK信号途径。
        2.7 Bc AR156胞外多糖的化学分析及结构鉴定
        3 讨论
        第三章 SMALL RNAS在生防菌诱导植物抗病中的调节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
        1.2 供试菌株
        1.3 培养基
        1.4 转基因植物的构建
        1.5 Bc AR156诱导拟南芥对Pst DC3000抗病性表型测定
        1.6 miRNA靶基因的预测
        1.7 拟南芥总RNA提取与Q-RT-PCR分析
        1.8 Northern Blot
        1.9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miRNA参与调控Bc AR156诱导拟南芥产生对Pst DC3000系统抗性
        2.2 miR472,miR825/825*参与调控Bc AR156激活的ISR
        2.3 miR472、miR825/825*过表达或者缺失能够影响植物基础免疫
        2.4 miR472、miR825/825* target植物内源R基因,调控植物基础免疫
        3 讨论
        第四章 蜡质芽胞杆菌AR156调控植物根系发育防治根结线虫病害的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
        1.2 供试菌株
        1.3 培养基
        1.4 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悬浮液的制备
        1.5 蜡质芽胞杆菌引起番茄根系变化观察
        1.6 线虫对番茄根系侵染率检测
        1.7 温室防效实验
        1.8 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1.9 番茄根组织总RNA提取与Q-RT-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Bc AR156高效防治番茄根结线虫病
        2.2 Bc AR156诱导番茄根系结构变化,加速番茄根系得成熟化
        2.3 Bc AR156诱导番茄根系结构变化,降低根结线虫侵染
        2.4 Bc AR156调控番茄根系相关基因的表达
        2.5 转录组学预测相关调控基因Q-RT-PCR验证
        3 讨论
        第五章 蜡质芽胞杆菌AR156调控根结线虫效应因子表达防治病害的机理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植物
        1.2 供试菌株
        1.3 培养基
        1.4 根结线虫二龄幼虫(J2)悬浮液的制备
        1.5 转录组测序与分析
        1.6 效应因子分析和预测
        1.7 番茄根组织总RNA提取与Q-RT-PCR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转录组测序结果分析
        2.2 Q-RT-PCR结果验证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及展望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专利
致谢

(10)枯草芽孢杆菌BH-8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为害和病原物特征
        1.1.1 番茄灰霉病的发生情况概述
        1.1.2 番茄灰霉病为害特征、病菌的生物学特性与侵染循环
    1.2 番茄灰霉病防治现状
        1.2.1 农业防治
        1.2.2 化学防治
        1.2.3 生物防治
    1.3 枯草芽孢杆菌在植物病害防治中的应用
        1.3.1 枯草芽孢杆菌对植物病害防治
        1.3.2 枯草芽孢杆菌对病原菌的防治机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试剂、材料与仪器
        2.1.1 实验菌株
        2.1.2 主要培养基
        2.1.3 主要仪器
        2.1.4 实验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试验流程图
        2.2.2 生防菌的分离纯化与筛选
        2.2.3 生防菌的鉴定
        2.2.4 生防菌BH-8 发酵条件优化
        2.2.5 生防菌BH-8 培养基组分优化
        2.2.6 生防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测定
        2.2.7 发酵滤液稳定性测定
        2.2.8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生防菌的分离、纯化与筛选
        3.1.1 生防菌的初筛和复筛
    3.2 生防菌鉴定
        3.2.1 生防菌 16S rDNA序列的PCR扩增及测序
        3.2.2 拮抗菌 16S rDNA序列进化树建立
    3.3 生防菌BH-8 发酵条件优化
        3.3.1 种子液不同接种量对BH-8 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3.2 摇床转速对BH-8 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3.3 摇床温度对BH-8 发酵滤液活性影响
        3.3.4 不同装液量对BH-8 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3.5 发酵初始pH对BH-8 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3.6 发酵时间对BH-8 发酵滤液活性的影响
    3.4 生防菌BH-8 培养基组分优化
        3.4.1 碳源物质对BH-8 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4.2 氮源物质对BH-8 发酵滤液抑菌活性影响
        3.4.3 无机盐对BH-8 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的影响
        3.4.4 正交优化结果
    3.5 生防菌发酵滤液对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3.5.1 生防菌BH-8 发酵滤液对离体叶片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3.5.2 生防菌BH-8 发酵原液、发酵滤液和菌悬液对盆栽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3.6 生防菌发酵滤液对酸碱、紫外光和温度的稳定性
        3.6.1 生防菌发酵滤液对紫外光的稳定性测定
        3.6.2 生防菌发酵滤液对温度的稳定性测定
        3.6.3 生防菌发酵滤液对酸碱稳定性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介

四、农抗653对几种真菌的抗菌活性和田间防效(论文参考文献)

  • [1]杀黑星菌素的生物合成研究[D]. 张园. 淮北师范大学, 2021(12)
  • [2]稻用生物与化学组合增效杀菌剂的研发和相关机制研究[D]. 刘连盟. 华中农业大学, 2020
  • [3]冬凌草提取物抑菌杀虫活性及抑菌机理的初步研究[D]. 李小霞. 郑州大学, 2020(02)
  • [4]枯草芽孢杆菌LF17鉴定及对苹果树腐烂病生防作用效果研究[D]. 翟世玉. 山西农业大学, 2019(07)
  • [5]两株拮抗山药炭疽病菌活性放线菌的代谢产物研究[D]. 丛子文. 海南大学, 2018(08)
  • [6]枯草芽孢杆菌BH-8对番茄灰霉病防病机理及其促生作用研究[D]. 李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12)
  • [7]4种植物真菌病害生防菌的筛选[D]. 谢梓语.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 [8]葡萄霜霉病生防放线菌PY-1鉴定及抑菌活性物质结构解析[D]. 梁春浩. 沈阳农业大学, 2016(04)
  • [9]蜡质芽胞杆菌AR156诱导植物对丁香假单胞菌及南方根结线虫抗性机理研究[D]. 蒋春号. 南京农业大学, 2016(05)
  • [10]枯草芽孢杆菌BH-8发酵条件的优化及对番茄灰霉病防治效果的研究[D]. 陈海芬.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9)

标签:;  ;  ;  ;  ;  

农康653对多种真菌的抑菌活性及田间防治效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