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平原石榴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鲁西平原石榴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一、鲁西平原区石榴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本刊编辑部[1](2018)在《《果农之友》2018年1~12期总目次》文中研究说明

余述[2](2013)在《闽侯橄榄园低产原因分析及改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闽侯县是“中国橄榄之乡”,现有橄榄种植面积0.44万hm2,年产量达2.67万t。橄榄已成为闽侯县最具特色和最具竞争力的水果,也是当地橄榄产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农业项目之一。然而,近年来,由于果农盲目种植,管理粗放、施肥用药不当等原因导致橄榄品种参差不齐、品质低劣不一、良种缺乏规模化,且单产低下,平均不到6t·hm-2,严重挫伤了果农种植积极性,阻碍了闽侯橄榄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本文通过查找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分析闽侯橄榄生产现状及低产原因,探讨影响闽侯橄榄产量的相关因素。借鉴国内成功的管理经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实施品种改良、果园套种牧草、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保花保果等试验进行橄榄园低产改造研究,为提高橄榄单产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文献检索、实地调查,探明了闽侯橄榄低产原因,提出品种品性差、气候影响、采收过迟、病虫害严重等是橄榄低产的根本原因。低产园改造关键是要选择优良橄榄品种、适宜栽培区域、良好气候条件,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2、良种嫁接是改造橄榄低产园行之有效的措施,橄榄嫁接有助于提高单产。橄榄嫁接成活率与嫁接方法、嫁接切口面积大小、砧木粗度有关。3年生砧木采用腹接的嫁接成活率高于嵌接;采用同样的嫁接方法,3年生砧木嫁接成活率以及伤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8年生砧木,嫁接成活率高出5.6%。但从接后的结果情况来看,8年生砧木在早结丰产方面明显优于3年生砧木。3、橄榄园连续4年套种羽叶决明促进了土壤物理性质和果园生态环境的改善。具体表现为:不同土层的土壤容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010cm土层土壤容重下降幅度最大,下降了0.33g·cm-3;土壤孔隙度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以010cm土层土壤孔隙度增幅最大,比对照提高了8.5%;浅层土壤(020cm)含水量下降,而深层土壤(2040cm)含水量提高;速效氮(N)、磷(P)、钾(K)、有机质(OM)含量均比对照显着提高,其中以速效钾增幅最大,增幅达210.2%;pH值由套种前的5.30下降到4.9,下降了7.6%。与对照相比,增产幅度达8%11%。4、GA3、芸苔素、2,4-D三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减轻落花落果,提高橄榄坐果率都具有调控作用,但效应不同,其效应依次为GA3〉芸苔素〉2,4-D;GA3处理以10.0mg·L-1处理效果最好;在芸苔素处理浓度中,以2000倍液处理效果最好;2,4-D处理以020mg·L-1处理效果最好。5、病虫害的发生直接影响着橄榄产量,是造成闽侯橄榄园低产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调查结果来看,炭疽病、叶斑病、煤烟病是闽侯橄榄最主要的病害;橄榄星室木虱、小黄卷叶蛾、皮细蛾、枯叶蛾是闽侯橄榄最主要的虫害,尤以橄榄星室木虱为害最为严重。6、通过采取加强管理、适时采收、科学施肥、果园放蜂、扩穴改土、中耕除草等其它措施也能实现改造低产园目的。

刘红[3](2011)在《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林木种苗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林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对于改善林分质量、提高人工林生产力,增加森林资源和木材供给,维持森林遗传多样性和提高人工林生物学稳定性,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林木种苗发展决定着我国营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但是,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着许多深层次问题,种质资源保护不力,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良种选育推广薄弱,扶持政策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管理能力和执法能力不强,与发展现代林业和实现林业发展目标的要求不相适应。本文以林木遗传育种和林木良种管理工程科学、经济理论、管理理论为指导,以相关法律为依据,采用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专题研究、典型案例与综合研究相结合,现场调查、访谈与文献法相结合,林业学科与多学科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构建林木种苗发展的理论技术体系、研发生产供应管理体系、技术经济政策体系为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了我国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世界林木种苗发展特点,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危机,中国林木种苗发展典型模式,社会经济发展、现代林业建设和城乡发展对林木种苗的需求;阐述了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了“林木种苗发展的系统工程论”的构想及其体系作为基础的现代林木种苗发展道路的可行性,以及林木种苗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途径等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上对林木种苗发展带有全局性、根本性和关键性的重大战略问题,作了用心探索。笔者建议,林木种苗事业建设是国家公益性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中国的林木种苗事业实现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系统工程理论的指导下,建立长期的国家林木种苗发展体系和保障机制,即:科技创新和林木良种选育推广体系、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需要从发展战略、经营思想和种苗技术要求特点出发,按主导功能和生产目的,将林木种苗建设划分为公益性种子建设工程(包括,林木种质资源收集保存、林木良种选育、林木良种生产和林木种子贮备等工程)、商品性苗木培育工程(包括,绿化观赏苗木培育、造林绿化的各类种植材料培育等工程)和兼融性种苗建设工程(包括,林木采种基地、保障性苗圃工程)三大类,进而制定不同的目标、政策和措施。最后,提出了推进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改革建议。

陈晓清[4](2009)在《河南绿化苗木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高度重视、以及《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2008-2012)》的实施,对绿化苗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研究以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当前绿化苗木生产状况及发展对策为研究重点,结合当前绿化苗木业发展趋势,借鉴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采用广泛调查、查阅资料、系统分析、提炼和总结等方法,对我省绿化苗木业发展的有利因素、商品苗木生产现状、商品苗木需求总量与需求类型走势、苗木生产的相关定位、苗木生产技术开发与市场风险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找出了商品苗木生产存在的问题,优选了适合我省发展的有一定市场前景的一批树种和苗木种类,提出了我省绿化苗木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1)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命题,结合河南省林业生态省建设以及当前苗木生产状况,对我省绿化苗木业发展与苗木生产进行了相应分析、归纳和研究。(2)从七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我省绿化苗木业发展的有利因素,结合我国及我省实际情况,进行了苗木需求总量分析,对生产种类走势进行了预测。并对苗木生产者发展苗木进行了相关定位分析,提出发展绿化苗木要综合考虑市场定位、产品定位、技术定位,并从市场、产品、技术3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3)系统研究了我省绿化苗木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技术成熟度、市场认可度、消费能力3个方面对苗木生产技术开发与市场风险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要按照“气候相似论”来发展新优苗木和大力发展容器育苗的策略。(4)结合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对河南省绿化苗木业适宜树种选择、苗木种类选择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适合我省发展的常绿树种类、彩叶树种类、夏秋花树种、乡土树种、珍稀优质阔叶树种类以及优良灌(藤)木类。(5)针对我省苗木生产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控制规模、提高苗木质量、加强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培育龙头企业、重视科技人才投入、苗圃广泛合作等6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探讨和研究,提出了我省绿化苗木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对策。

周广文[5](2006)在《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研究》文中认为本研究是在西北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和农业结构调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资源分析的方法,充分考虑果树栽培区的生产实践并结合果树生态适应性,对果树生产区的气候背景、地质土壤背景和优质果品产业化进行了全面分析,分析了该地区果树生产结构面临的问题,确定了区划和调整与优化原则以及依据,确定区域目标并进行了详细的区域划分,提出了各区域内的发展方向,为西北地区优质果品生产和果树产业化的发展提供参考。通过研究分析,有以下结论:1、首次对西北地区优质果树种植按气候背景、地质和土壤背景进行划分。并划分成4带15分区。4带是指:干旱落叶果树带;温带落叶果树带;高寒落叶果树带;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15分区指:(1)宁夏平原果树栽培分区(2)河西走廊果树栽培分区;(3)吐鲁番哈密优质葡萄分区;(4)伊梨河谷果树栽培分区(5)库尔勒优质香梨分区;(6)喀什三角洲果树栽培分区;(7)昆仑山北坡果树栽培分区;(8)陕北丘陵优质红枣分区;(9)渭北高原优质苹果、梨分区;(10)陇东高原果树栽培分区;(11)陇中丘陵果树栽培分区;(12)固原山地果树栽培分区;(13)关中平原特色果树分区;(14)陕南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分区;(15)青海高寒果树栽培分区。2、通过研究,优质果树分区的基本气候条件有六项,分别为:(1)0-7.2℃的温度时数;(2)年平均气温;(3)1月份平均气温;(4)年降水量;(5)年均日照时数;(6)绝对最低气温;3、通过对西北地区地质、土壤背景的综合分析,从而揭示了优质果品和地质背景的宏观关联性,同时通过对西北地区土壤类型的分布特征和土壤肥力的综合分析,指出了优质果品适宜的土壤条件,并结合对各优质果树区的分区描述,提出了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4、通过布局与优化研究,提出了:西北地区无公害果树发展思路;西北地区观光果园的发展展望;西北地区保护地果树发展方向;西北地区果树产业化发展趋势。5、通过对15个优质果树分区的气候、土壤、立地条件的综合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各自的发展方向。

张四普[6](2005)在《石榴优异资源的调查、收集和RAPD鉴定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从石榴资源调查、优良石榴资源的引种、石榴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石榴RAPD反应条件的优化及应用RAPD标记进行资源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1.对全国主产区的部分石榴资源进行了调查,掌握了各产区主栽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初步了解了我国石榴生产的现状。 对32个表现较好的石榴资源进行了引种,并建立了40020 m2石榴资源圃。资源圃中包括①软子资源有4个(峄城软子、突尼斯软子、河阴软子、青皮软子);②半软子资源4个(1临选1号、临选14号、河阴石榴、泰山红):③酸石榴资源2个(大红酸、红皮酸);④观赏石榴资源2个(单瓣花石榴、矮石榴);⑤绿子石榴资源2个(大绿子、甜绿子);⑥蓝子石榴资源1个(蓝宝石);⑦抗裂果资源3个(大子石榴、河阴1号、大红酸);⑧重瓣花石榴资源3个(粉红花石榴、牡丹花石榴、重瓣花石榴)。 对种质资源的引种生态适应性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在2005年较长低温的环境条件下,原产北方的品种表现长势良好,四川品种青皮软子、大绿子无冻害现象,但生长势较弱,叶片发黄,其适应能力需要进一步的观察,云南石榴品种甜绿子受到冻害,地上部干枯。 2.对河南省石榴品种资源进行了的调查,初步把河南省石榴产区划分为8个栽培区.。通过对原产河南省河阴石榴资源的调查,发现1个河阴石榴的芽变类型—河阴1号,其高产优质,初步认定为河阴石榴优良的晚熟芽变。 石榴品种资源调查表明:在郑州及周边地区引入的天红蛋品种易感染根腐病;净皮甜在成熟后期表现出严重的裂果现象,同时容易感染干腐病,严重时造成全株干枯死亡,不宜在郑州地区大面积推广;公斤石榴、泰山红、突尼斯软子、河阴1号、农大1号早实性、高产稳产、质优、耐贮性等综合性状表现良好,为河南省适宜发展的石榴品种。 3.初步开展了石榴种质资源无性繁殖和茎尖离体保存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石榴扦插苗新梢茎尖培养,以MS+6-BA 2.0mg/L+IBA 0.1mg/L培养基为最佳继代培养基配方。 4.对石榴叶片DNA的提取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大田叶片相比,扦插枝条叶片DNA的提取效果较好;SDS法和CTAB法相比,SDS法尽管得率较高,达600~800 u g·g-1,但OD值低,为1.40~1.60,无法进行下游的操作。而改良CTAB Ⅰ法,其得率为500~600u g·g-1,OD值为1.80~1.90,是理想的提取石榴叶片DNA的方法。 5.CTAB Ⅰ法提取DNA能扩增出清晰的多态性带,石榴RAPD扩增的最佳反应体系为:10×reaction buffer:5μl;dNTP(各2.5mM):4μl;引物(10nM):2μl;Taq酶:0.4μl(2∪):DNA模板:3μl(50ng);ddH2O:35.6μl;反应终体积50μl。 反应条件为:94℃、4min,94℃、1min,37℃、1min,72℃、2min,共45个循环;72℃延伸7min,4℃保存。 6.用5个形态差异较大的石榴品种对32个引物进行筛选,引物S19、S1443、S2083、S2144

张毅[7](2004)在《山东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东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北纬34°25′至38°23′、东经114°36′至112°43′之间,陆地总面积15.67万km2。分为半岛和大陆两部分,东部的山东半岛突出于黄海、渤海之间。山东地形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平原区。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年平均气温11.2℃~14.4℃,大于10℃的积温,一般在3600℃~4600℃。全省日照时数年均2335~2768小时。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00~900mm之间。山东的植物分布,自东向西经度地带性分布明显,亦可分为鲁中南山地丘陵区,鲁东丘陵区和鲁西、北平原区等3个区。鲁东丘陵区植物种类最丰富,鲁北滨海平原最贫乏。全省植物种类为183科925属2119种263变种。 山东农耕历史悠久,果栽培历史已在3000年以上。果树种质资源丰富,历史上就有许多着名的果树产区和特产果品。 1981~1983年,山东省果树研究所依据山东省果树资源调查队1957~1960年的调查资料,对山东果树资源进行复查,开始编写《山东果树志》。该志共记载果树资源17科,33属,92种,34变种,2319个品种和类型。 通过本项研究,查明了山东现有果树种质资源24科50属168种(变种),其中原始分布21科39属113种(变种),从其他省区引进2科7属33种或变种,从国外引进1科4属22种(变种),山东原产果树资源在现有资源种类中占有优势地位。常规果树有11科16属30个种(变种)。原始分布的野生果树资源有20科34属81种(变种)。更新了原有关于山东果树资源为17科33属92种34变种的研究结果,为果树研究和果树生产规划区划、野生果树的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组准确的基础数据。 山东现有果树资源中绝大多数为原始分布种,有些栽培种长期采用实

侯满平[8](2004)在《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农产品生产能力已经得到提升,但面临着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及加入WTO后的国内外市场的多重约束。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已成为“北粮南调”的重要农产品基地,其面临着全国农业发展相同的境遇,但又有着本区域农业发展特有的挑战。 系统考查了国内外农业发展及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认为研究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及其发展战略,对解决黄淮海平原农业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参与WTO框架下的世界农产品市场,提高农民收入,具有理论的和现实的重大战略意义。 农业是一复杂的巨系统,其肩负着生产粮食、发展经济及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等多重功能。既要遵循自然规律,也要遵循经济规律,因此文中以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生态经济理论、农业区位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及规模报酬理论等作为研究区域农业的基础理论;以区域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农业理念作为指导思想;以农业农村发展三个阶段理论作为区域农业发展战略理论。 总体上考察了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历史、现状形势;浅析了黄淮海平原的水系变迁,土壤演变过程及其经济区位条件的形成,初步探讨了该平原农业发展的先决条件。运用Mapgis软件建立了该平原农业系统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平原主要农产品生产的态势及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农产品生产在我国占有绝对优势,但其受结构调整的影响也发生了波动性变化,其产品质量面临着国内外市场巨大的挑战,农民收入也面临着增长缓慢的挑战;水资源受种植制度、气候变化及利用率低等多种因素的胁迫作用,严重短缺;耕地资源近年来大量减少,受自然及城市化进程等因素的影响,稀缺程度加大。分析表明其资源利用还是高投入、高能耗、重污染的模式。通过这些系统的分析为结构调整及发展战略的形成提供了定性定量基础。 研究农业结构调整提出了调整的三大目标:效益目标、质量目标及农民目标。结构调整应遵循区域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及粮食安全等多条原则;从整体产业结构来论,第一产业有明显下降趋势,第二产业表现为波动变化,第三产业整体上升;该平原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种植业内部的调整、种植业与畜牧业结合。 初步预测了未来耕地供需量与水资源需求量,为农业发展布局提供宏观量化依据。在系统分析与预测的基础上,探讨了该平原农业发展的总体区域战略,关键在于技术体系的支撑及增加农业资本投入。研究了具体的农业发展对策,主要拟为(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对策、农产品生产及应对市场对策、农业投入对策及防灾减灾应变对策。综合考虑该平原自然资源、产量分级、区位条件及其在全国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中地位等诸因素,以农业区域发展理论及结构调整原理为指导,初步区划了该平原农业发展战略分区,其布局为:以城市为中心的多层次现代都市农业区、高产区、中低产区,高产区、中低产区布局又细分为8个小区,各区都有本区域特色。农业战略区划布局为该平原因地制宜地可持续地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基础。 农业结构调整模式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典型示范及具体构想。以北京为例探讨了现代都市农业模式;以曲周、寿光为典型研究了高产区节水高效生产模式;以环渤海模式、开封治沙模式、淮北模式为典型研究了中低产区资源利用及改良同时并举的生态农业模式。大中小城市及中低产区在该平原占有重要份量,因此,研究现代都市农业模式及中低产区的生态农业模式同样也显得十分重要。典型农业模式为未来区域农业的发展提供实证,也是区域规划的具体设想,期以模式的典型示范作用推动黄淮海平原农业现代化的初步实现及其可持续发展。

王克贵,周润清,马文贤,刘虎生,刘风章[9](2000)在《鲁西平原区石榴早实丰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

辛显庆,杜士菊,周润清,刘凤章[10](2000)在《黄泛平原区石榴早实丰产栽培技术》文中研究说明黄泛平原为石榴栽培新区,大田栽植石榴树丰产栽培措施为:选择绝对低温高于-17℃以上,地下水位高于1m的高亢地块;配置2个以上的授粉品种,高标准建园,选用丛状树形,合理修剪,夏季注意排水。采用花期喷硼、人工授粉等措施提高坐果率。重点防治桃蛀螟和干腐病。

二、鲁西平原区石榴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鲁西平原区石榴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2)闽侯橄榄园低产原因分析及改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 中国橄榄概况
    2 国内关于橄榄低产改造研究现状
        2.1 良种嫁接
        2.2 果园生草
        2.3 植物生长调节剂
        2.4 其他研究
    3 试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闽侯橄榄现状与低产原因分析
    1 闽侯橄榄生产现状
        1.1 区位优势
        1.2 历史背景与发展
        1.3 种类与品种
        1.4 布局与规模
        1.5 品种选育
        1.6 企业发展
        1.7 产业发展进程
        1.8 市场与经济效益
    2 闽侯县低产橄榄园概况
    3 橄榄低产原因分析
        3.1 建园选址不佳
        3.2 实生繁殖,品种混杂
        3.3 春季高温干旱,影响春梢抽发
        3.4 花期遇雨,授粉受精不良
        3.5 病虫害发生严重,引起落花落果
        3.6 施肥不当,影响产量
        3.7 采收过迟,影响秋梢生长发育
        3.8 抽发冬梢,消耗树体营养
第三章 橄榄良种嫁接研究
    1 试验内容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及地点
        1.2 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嫁接方法对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2 不同粗度砧木对嫁接成活率与伤口愈合的影响
        2.3 嫁接对橄榄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选择良种是低产园改造的关键
        3.2 高接换种是改造低产园行之有效的措施
        3.3 不同粗度的砧木对嫁接伤口愈合的影响
        3.4 嫁接有利于提高橄榄产量
        3.5 甜榄 3 号推广情况
第四章 果园套种牧草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材料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橄榄园套种羽叶决明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2.2 橄榄园套种羽叶决明对土壤各土层含水量的影响
        2.3 橄榄园套种羽叶决明对土壤养分及 pH 的影响
        2.4 果园套种羽叶决明对果树产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果园套种牧草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质,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
        3.2 果园套种羽叶决明牧草有助于提高土壤较深层含水量
        3.3 果园套种羽叶决明牧草有助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养分含量
        3.4 果园套种羽叶决明牧草降低了土壤 pH 值
        3.5 果园套种羽叶决明实现了改造低产园的目的
第五章 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1.2 材料
        1.3 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 GA3对橄榄坐果率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芸苔素对橄榄坐果率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 2,4-D 对橄榄坐果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种类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橄榄坐果率作用效果不同
        3.2 不同处理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橄榄坐果率作用效果也不同
        3.3 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有助于提高橄榄座果率和产量,对改造橄榄低产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六章 病虫害调查研究
    1 调查方法
    2 调查结果
        2.1 炭疽病
        2.2 叶斑病
        2.3 煤烟病
        2.4 橄榄星室木虱
        2.5 橄榄小黄卷叶蛾
        2.6 橄榄皮细蛾
        2.7 橄榄枯叶蛾
        2.8 橄榄剪枝象甲
    3 讨论
        3.1 加强管理,提高树体抗逆性
        3.2 保护利用天敌,积极开展生物与物理防治
        3.3 科学防治,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第七章 低产园改造其他技术措施
    1 科学选址,合理建园
    2 科学施肥,合理排灌
    3 扩穴改土,中耕除草
    4 果园放蜂,减少落果
    5 适时采收,防控冬梢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1.1 林木种苗发展的技术经济背景
        1.1.2 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发展及供应体系概况
        1.1.3 林木良种和苗木生产发展的主要经验
        1.1.4 林木育种和苗木培育科学研究进展
        1.1.5 林木种苗发展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及目前需要研究的重点
        1.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2.2 研究技术路线
        1.2.3 研究方法
2 林木种苗发展比较研究
    2.1 中国林木种苗发展阶段比较研究
        2.1.1 第一阶段:号召动员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初)
        2.1.2 第二阶段:研究试点阶段(1960年代初~1978年)
        2.1.3 第三阶段:基地生产阶段(1978~1999年)
        2.1.4 第四阶段:依法治种阶段(2000~2009年)
    2.2 国内外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空间比较研究
        2.2.1 林业发达国家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
        2.2.2 国内外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供应发展特点比较
    2.3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的SWOT分析
        2.3.1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优势分析
        2.3.2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机遇分析
        2.3.3 我国林木种苗发展不足与危机分析
    2.4 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方向
        2.4.1 加强林木良种基地建设和管理
        2.4.2 建立林木良种生产和良种苗木培育扶持制度
        2.4.3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利用
        2.4.4 加快林木良种选育进程
        2.4.5 加强科技支撑和人才队伍建设
        2.4.6 加强宣传,提高社会林木良种和种苗质量意识
    2.5 本章小节
3 林木良种生产和种苗发展理论体系研究
    3.1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发展
        3.1.1 概念
        3.1.2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形成
        3.1.3 林木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的理论发展
    3.2 林木种苗发展与中国林业分工理论
        3.2.1 中国林业分工理论内涵
        3.2.2 林业分工理论对林木种苗发展的指导意义
    3.3 林木种苗发展与现代林业理论
        3.3.1 世界各国现代林业思想
        3.3.2 中国现代林业理论内涵
        3.3.3 用现代林业理论指导林木种苗发展
    3.4 林木种苗发展与生态文明理论
        3.4.1 人类文明发展历程
        3.4.2 生态文明理论内涵
        3.4.3 林业和林木种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分析
    3.5 林木种苗发展与系统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
        3.5.1 系统论的基本原则
        3.5.2 系统创新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3.5.3 霍尔三维结构(Hall three dimensions structure)
        3.5.4 用系统工程论指导林木种苗发展
    3.6 林木种苗发展与西方经济学理论
        3.6.1 西方经济学理论内涵
        3.6.2 分析
    3.7 林木种苗发展与公共管理理论
        3.7.1 公共管理理论基本内涵
        3.7.2 公共政策理论
        3.7.3 公共财政理论
        3.7.4 行政法理论
    3.8 林木种苗发展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3.8.1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内涵
        3.8.2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论基础
        3.8.3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
    3.9 林木种苗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
        3.9.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9.2 科学发展观
        3.9.3 林木种苗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
    3.10 战略管理理论与国家种苗发展体系
        3.10.1 战略管理理论概述
        3.10.2 林木种苗发展体系构想
    3.11 本章小节
4 林木种苗发展案例研究
    4.1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林木种苗科技联合攻关
        4.1.1 研究背景
        4.1.2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4.1.3 福建省林木种苗科技联合攻关
        4.1.4 主要启示
    4.2 浙江省林木良种创新平台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2.1 研究背景
        4.2.2 浙江省林木良种创新平台核心内容
        4.2.3 浙江省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2.4 林木良种创新和种苗生产供应体系建设成效分析
        4.2.5 主要启示
    4.3 河南省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基地发展典型研究
        4.3.1 研究背景
        4.3.2 河南省非公有制种苗基地发展历程
        4.3.3 河南省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经营形式及主要特点
        4.3.4 河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的成效分析
        4.3.5 河南省发展非公有制种苗基地的主要经验
        4.3.6 主要启示
    4.4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4.4.1 研究背景
        4.4.2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核心内容
        4.4.3 江苏省杨树产业中的种苗生产供应成效分析
        4.4.4 主要启示
    4.5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特点
        4.5.1 研究背景
        4.5.2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特点
        4.5.3 广东省外资企业森林资源培育项目中的种苗供应成效分析
        4.5.4 主要启示
    4.6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典型研究
        4.6.1 研究背景
        4.6.2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核心内容
        4.6.3 山西省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典型案情分析
        4.6.4 主要启示
    4.7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
        4.7.1 研究背景
        4.7.2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核心内容
        4.7.3 河北省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成效分析
        4.7.4 主要启示
    4.8 本章小节
5 国家林木种苗供需研究
    5.1 全国林木种苗供需现状
        5.1.1 林木种子供需情况
        5.1.2 苗木供需情况
        5.1.3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5.1.4 种苗生产供应应对措施
    5.2 发展趋势分析
        5.2.1 结构优化——品种多样化
        5.2.2 追求质量——品质优良化
        5.2.3 多元体制——分工合理化
        5.2.4 市场运作——运作市场化
        5.2.5 法制环境——管理规范化
        5.2.6 强化服务——服务社会化
    5.3 需求预测
        5.3.1 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现代林业和林业生态体系建设需要大量品种丰富的良种壮苗
        5.3.2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林木种苗发挥更大作用
        5.3.3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对林木种苗提出了更高要求
        5.3.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林木种苗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5.3.5 城市绿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极大地拓展了林木种苗的发展空间
        5.3.6 灾后重建和扩大内需造林对林木种苗生产和供应提出了紧迫和艰巨任务
    5.4 本章小节
6 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6.1 战略思想与指导方针
        6.1.1 林木种苗在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6.1.2 确认识和把握林木种苗发展的十大关系
        6.1.3 "种苗发展系统工程论"思想
        6.1.4 "种苗发展系统工程论"思想体系(种苗"四化"的指导方针和种苗"四大体系"建设)
    6.2 战略布局与战略目标
        6.2.1 战略布局
        6.2.2 战略目标
        6.2.3 战略途径
    6.3 战略重点
        6.3.1 科技创新和良种选育推广体系
        6.3.2 林木种苗生产供应体系
        6.3.3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体系
        6.3.4 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体系
    6.4 本章小节
7 国家林木种苗发展重点战略问题
    7.1 国家林木种苗科技发展战略问题
        7.1.1 战略目标
        7.1.2 战略重点
        7.1.3 战略措施
    7.2 公益性林木种苗事业发展战略问题
        7.2.1 林木种质资源保护战略问题
        7.2.2 林木良种繁育战略问题
        7.2.3 林木种子贮备战略问题
    7.3 苗木产业发展战略问题
        7.3.1 战略目标
        7.3.2 战略布局和重点
        7.3.3 战略措施
    7.4 兼容性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4.1 重点林木采种基地发展战略问题
        7.4.2 重点国有苗圃发展战略问题
    7.5 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5.1 非公有制林木种苗发展历程与现状
        7.5.2 战略目标
        7.5.3 战略重点
        7.5.4 战略措施
    7.6 国家林木种苗区域发展战略问题
        7.6.1 国家林业重点工程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2 油茶产业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3 城市绿化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4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新农村建设中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6.5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中林木种苗发展战略问题
    7.7 林木种苗发展的监管和服务战略问题
        7.7.1 林木种苗行政执法和质量监督问题
        7.7.2 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问题
    7.8 本章小节
8 林木种苗发展技术经济政策和管理体制
    8.1 现行政策回顾及理论分析
        8.1.1 林业政策取向与种苗建设
        8.1.2 林木种苗发展政策回顾
        8.1.3 当前林木种苗政策落实不到位和管理体制机制的制约
        8.1.4 理论分析
    8.2 建立长期稳定的林木种苗事业发展国家支持体系
        8.2.1 林木良种财政支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8.2.2 林木种苗财政支持建议
        8.2.3 广泛的民间投入机制
    8.3 林木种苗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研究
        8.3.1 我国林木种苗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现状
        8.3.2 基本思路
        8.3.3 建立科研生产管理体制的建议
    8.4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体系和多元化运行机制研究
        8.4.1 我国林木种苗生产经营体制现状
        8.4.2 基本思路
        8.4.3 主要任务和内容
        8.4.4 完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机制的建议
    8.5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研究
        8.5.1 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现状
        8.5.2 基本思路
        8.5.3 健全林木种苗生产经营法制体系和质量、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议
    8.6 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研究
        8.6.1 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现状
        8.6.2 基本思路
        8.6.3 完善林木种苗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管理体制的建议
    8.7 本章小节
9 结论
    9.1 基本弄清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时空和内外部发展规律,提出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方向
    9.2 初步建立起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理论技术体系,为构建林木种苗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
    9.3 通过林木种苗发展案例研究,建立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的典型模式
    9.4 基本弄清中国林木种苗发展供需状况,预测了林木种苗发展趋势
    9.5 提出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战略,构建起中国林木种苗发展体系框架
    9.6 理清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重点战略问题,分别提出了战略目标、重点和措施
    9.7 完善了中国林木种苗发展技术经济政策体系,提出了林木种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奖项
    1 发表的论文
    2 编着的书籍
    3 获得的奖项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Abstract

(4)河南绿化苗木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国内外绿化苗木业研究现状
    1.2 国家方针政策
    1.3 各级领导重视程度
    1.4 城市化建设快速发展的要求
    1.5 经济快速发展、林业生态省建设的需求
    1.6 人们对生态环境意识的加强、休闲娱乐的需求
2 引言
3 研究内容与方法
    3.1 研究范围
    3.2 研究内容
    3.3 研究方法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现状调查与统计分析
    4.2 苗木生产的定位分析与市场风险分析
    4.3 河南省绿化苗木业存在问题
    4.4 河南省绿化苗木业发展战略与对策
    4.5 筛选、推介适合河南生长的绿化树种
5 研究结论及前景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5)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选题的目的意义
    1.3 果树的生产现状与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方法、基本思路及框架结构
第二章 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和果树资源特征
    2.1 西北地区的区域背景
    2.2 西北地区果树资源
第三章 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分析
    3.1 果树生态适应性的生态学理论基础
    3.2 西北地区主要果树品种的生态适应性分析
第四章 西北地区气候背景分析
    4.1 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分析
    4.2 适应果树栽培的气候指标
    4.3 西北地区气候条件的综合评价
第五章 西北地区地质、土壤背景分析
    5.1 地质背景
    5.2 西北地区土壤类型、地理分布及养分特征
    5.3 西北地区土壤的综合评价
第六章 西北地区果树布局调整与结构优化
    6.1 西北地区果业区域布局调整面临的主要问题
    6.2 西北地区果树适宜区的综合区划
    6.3 经营管理和技术层面的优化措施和模式探索
第七章 西北地区果树适宜区的分区描述和发展方向
    7.1 干旱落叶果树带
    7.2 温带落叶果树带
    7.3 高寒果树带
    7.4 常绿、落叶果树混交带
第八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石榴优异资源的调查、收集和RAPD鉴定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1 文献综述
    1.1 石榴的概述
        1.1.1 石榴的栽培历史
        1.1.2 栽培现状
        1.1.3 石榴种质资源研究的意义和进展
    1.2 种质资源的鉴定方法
        1.2.1 形态学分类
        1.2.2 孢粉学分类
        1.2.3 细胞学鉴定
        1.2.4 同工酶鉴定
    1.3 植物分子分类的主要标记技术及应用
        1.3.1 RFLP标记技术
        1.3.2 RAPD标记技术
        1.3.3 SSR简单序列重复
        1.3.4 AFLP标记技术
        1.3.5 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比较
    1.4 近年来RAPD技术在我国植物分子分类中的研究概况
        1.4.1 RAPD在植物亲缘关系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
        1.4.2 RAPD在植物品种鉴定方面的研究进展
2 引言
3 材料和方法
    3.1 试验材料
    3.2 试验方法
        3.2.1 资源调查
        3.2.1.1 省外石榴资源的调查
        3.2.1.2 河南省品种资源调查
        3.2.2 引种
        3.2.2.1 资源圃的建立
        3.2.2.2 石榴资源的调查
        3.2.3 石榴资源的保存和扩繁
        3.2.3.1 资源圃保存
        3.2.3.2 扦插
        3.2.3.3 石榴的组织培养
        3.2.4 石榴DNA的提取
        3.2.4.1 DNA提取及RAPD分析所用仪器及试剂
        3.2.4.2 DNA的提取方法
        3.2.5 石榴品种的RAPD分析
        3.2.5.1 RAPD的反应体系
        3.2.5.2 RAPD的反应条件
        3.2.5.3 引物序列
        3.2.5.4 引物的筛选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石榴种质资源的调查
        4.1.1 全国石榴主产区品种资源的部分调查
        4.1.2 河南省优良石榴资源调查
        4.1.2.1 河南省品种资源的区域划分
        4.1.2.2 河南省本地优良石榴资源的调查
        4.1.3 石榴资源的引入和资源圃的实地表现调查
    4.2 DNA的提取结果
        4.2.1 不同提取方法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
        4.2.1.1 不同提取方法的纯度和得率
        4.2.1.2 不同方法提取DNA的电泳图谱鉴定
        4.2.2 不同浓度EDTA对提取结果的影响
        4.2.3 不同材料来源提取效果比较
    4.3 RAPD的扩增试验结果
        4.3.1 Mg~(2+)浓度对RAPD的影响
        4.3.2 dNTP浓度对RAPD的影响
        4.3.3 Primer浓度对RAPD的影响
        4.3.4 Taq酶浓度对RAPD的影响
        4.3.5 DNA浓度对RAPD扩增效果的影响
        4.3.6 不同DNA提取方法对RAPD的影响
    4.4 RAPD分子标记对石榴品种的初步鉴定
        4.4.1 同一引物对不同的石榴品种的无差异扩增
        4.4.2 用5个形态差异较大的品种对32个引物进行筛选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图版

(7)山东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山东的自然环境与植物资源分布
    1.2 山东果树栽培的历史与现状
2.山东果树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2.1 意义
    2.2 研究历史与现状
    2.3 方法
    2.4 山东果树种质资源
        2.4.1 银杏科Ginkgoaceae
        2.4.1.1 银杏属Ginkgo L.
        2.4.2 核桃科Juglandaceae
        2.4.2.1 枫杨属Pterocarya Kunth
        2.4.2.2 核桃属Juglans L.
        2.4.2.3 山核桃属Carya Nutt.
        2.4.3 桦木科Betulaceae
        2.4.3.1 榛属Corylus L.
        2.4.4 山毛榉科Fagaceae
        2.4.4.1 栗属Castanea Mill.
        2.4.5 桑科Moraceae
        2.4.5.1 桑属Morus L.
        2.4.5.2 构属Broussonetia L’ Her.
        2.4.5.3 柘属Cudrania Trec.
        2.4.5.4 榕属Ficus L.
        2.4.6木通科 Lardizabalaceae.
        2.4.6.1 木通属Akebia Decne.
        2.4.7 木兰科Magnoliaceae
        2.4.7.1 五味子属Schisandra Michx.
        2.4.8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2.4.8.1 茶藨子属Ribes L.
        2.4.9 蔷薇科Rosaceae
        2.4.9.1 蔷薇属Rosa L.
        2.4.9.2 树莓属Rubus L.
        2.4.9.3 草莓属Fragaria L.
        2.4.9.4 栒子属Cotoneaster B.Ehrhart
        2.4.9.5 山楂属Crataegus L.
        2.4.9.6 欧楂属Mespilus L.
        2.4.9.7 花楸属Sorbus L.
        2.4.9.8 榅桲属Cydonia Mill.
        2.4.9.9 木瓜属Chaenomeles Lindl.
        2.4.9.10 梨属Pyrus L.
        2.4.9.11 苹果属Malus Mill.
        2.4.9.12 李属Prunus L.
        2.4.10 蒺藜科Zygophyllaceae
        2.4.10.1 白刺属Nitraria L.
        2.4.11 芸香科Rutaceae
        2.4.11.1 花椒属Zanthoxylum L.
        2.4.11.2 枸橘属Poncirus Raf.
        2.4.11.3 金橘属Fortunella Swingle
        2.4.11.4 柑橘属Citrus L.
        2.4.12 漆树科Anacardiaceae
        2.4.12.1 黄连木属Pistacia L.
        2.4.13 无患子科Sapindaceae
        2.4.13.1 文冠果属Xanthoceras Bge.
        2.4.14 鼠李科Rhamnaceae
        2.4.14.1 枣属Zizyphus Mill.
        2.4.14.2 枳棋属Hovenia Thunb.
        2.4.15 葡萄科Vitaceae
        2.4.15.1 葡萄属Vitis L.
        2.4.15.2 蛇葡萄属Amnpelopsis Michx.
        2.4.15.3 爬山虎属Parthenocissus Planch.
        2.4.16 椴树科Tiliaceae
        2.4.16.1 扁担杆属Grewia L.
        2.4.17 猕猴桃科Actinidiaceae
        2.4.17.1 猕猴桃属Actinidia Lindl.
        2.4.18 胡颓子科Elaeagnaceae
        2.4.18.1 沙棘属Hippophae L.
        2.4.18.2 胡颓子属Elaeagnus L.
        2.4.19 石榴科Punicaceae
        2.4.19.1 石榴属Punica L.
        2.4.20 山茱萸科Cornaceae
        2.4.20.1 四照花属Dendrobenthamia Hutch.
        2.4.20.2 山茱萸属Cornus L.
        2.4.20.3 梾木属Swida Opiz
        2.4.21 杜鹃花科Ericaceae
        2.4.21.1 越橘属Vaccinium L.
        2.4.22 柿树科Ebenaceae
        2.4.22.1 柿属Diospyros L.
        2.4.23 茄科Solanaceae
        2.4.23.1 枸杞属Lycium L.
        2.4.23.2 酸浆属Physalis L.
        2.4.24 忍冬科Caprifoliaceae
        2.4.24.1 忍冬属Lonicera L.
3.山东果树种质资源的多样性分析
    3.1 意义
    3.2 山东果树种质资源组成的多样性
    3.3 山东果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4 山东的地方名特产果树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3.5 山东果树种质资源表现型的多样性
    3.6 山东利用果树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部份新种质
4.山东野生果树种质资源的利用现状与前景
    4.1 山东野生果树资源的利用现状
    4.2 山东野生果树资源的利用前景
5.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附表)
附录Ⅱ(附图)
致谢
硕士在读期间形成的论文

(8)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农业发展趋势与农业资源利用研究
    1.3 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区域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区域农业发展的基础理论
    2.2 区域农业发展的可持续农业理念
    2.3 区域农业发展的战略理论
第三章 黄淮海平原概况及农业区位资源形成探讨
    3.1 黄淮海平原概况
    3.2 黄淮海平原农业区位资源形成
第四章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态势及面临挑战与机遇分析
    4.1 黄淮海平原主要农产品生产的态势分析
    4.2 农村经济的态势分析
    4.3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第五章 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
    5.1 现阶段农业结构调整的背景
    5.2 结构调整的目标
    5.3 结构调整的原则
    5.4 现阶段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现状及调整重点
第六章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与布局
    6.1 黄淮海平原耕地预测
    6.2 黄淮海平原水资源需求预算
    6.3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总体战略
    6.4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的具体对策
    6.5 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战略布局
第七章 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模式
    7.1 现代都市农业模式
    7.2 高产区农业模式
    7.3 中低产区农业模式
第八章 结论与讨论
    8.1 基本结论
    8.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10)黄泛平原区石榴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园地选择
2 定植建园
3 整形修剪
4 肥水管理
5 花果管理
6 病虫害防治
7 预防冻害

四、鲁西平原区石榴早实丰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果农之友》2018年1~12期总目次[J]. 本刊编辑部. 果农之友, 2018(12)
  • [2]闽侯橄榄园低产原因分析及改造研究[D]. 余述. 福建农林大学, 2013(S2)
  • [3]国家林木种苗发展战略研究[D]. 刘红. 南京林业大学, 2011(05)
  • [4]河南绿化苗木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陈晓清. 河南农业大学, 2009(06)
  • [5]西北地区果树生态适应性评价与区域布局优化调整研究[D]. 周广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6(05)
  • [6]石榴优异资源的调查、收集和RAPD鉴定方法的研究[D]. 张四普. 河南农业大学, 2005(07)
  • [7]山东果树种质资源及其多样性研究[D]. 张毅. 山东农业大学, 2004(02)
  • [8]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及农业发展战略研究[D]. 侯满平. 中国农业大学, 2004(03)
  • [9]鲁西平原区石榴早实丰产栽培技术[J]. 王克贵,周润清,马文贤,刘虎生,刘风章. 山东林业科技, 2000(S1)
  • [10]黄泛平原区石榴早实丰产栽培技术[J]. 辛显庆,杜士菊,周润清,刘凤章. 落叶果树, 2000(02)

标签:;  ;  ;  ;  ;  

鲁西平原石榴早果丰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