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98例临床随访研究

精神分裂症98例临床随访研究

一、分裂样精神病98例临床随访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阿生姑·司迪克[1](2015)在《探讨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亚型的差异》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临床特点和不同亚型之间的差异。方法选择200例急性短暂性精神病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精神症状分布、治疗情况和诊断符合率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妄想发作主要表现为片段妄想和紧张焦虑;旅途性精神病主要表现为片段错觉、情感倒错、遗忘等(P<0.05),分裂样精神病主要表现为片段幻听、片段妄想和被控制感等。各亚型患者主要治疗药物均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心理治疗为辅,但旅途性精神病患者抗焦虑药物的使用显着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联合用药例数显着高于其他亚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诊断符合率为96.5%,其中患者出院时修正为精神分裂症5例,2例患者修正为双相障碍。结论在急性短暂性精神病临床诊断中需熟练掌握各个亚型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能力,降低误诊率,并采取综合治疗方式。

易自力,郭学华,刘颖隽[2](2013)在《分裂样精神病6~7年随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SFP)诊断的有效性及其转归。方法:对出院诊断为SFP的60例患者采用再住院调查、门诊随访、电话随访3种方式进行追踪研究。结果:出院诊断为SFP的60例中,经6~7年随访,改诊为精神分裂症45例(75.0%),心境障碍2例,癔症性精神病1例,维持SFP诊断者12例(20.0%)。结论:SFP诊断的有效性很差,能否成立疾病单元,尚需大样本长期追踪验证。

王继禹,李玉凤,郭志强,赵晓伟,李志锐[3](2010)在《106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3~5年随访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特征和转归,为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106例首次入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为期3~5年的随访。结果 33例分裂样精神病维持了原诊断,65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6例改诊为分裂情感性精神病,2例改诊为心境障碍。分裂样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在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方面有显着性差异。结论分裂样精神病很有必要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存在。

张跃乾[4](2007)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对照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为分裂样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将112例首次发病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患者,按病程达1mo痊愈否分为分裂样精神病组(痊愈者)43例,精神分裂症组(未愈者)69例,于入院初1w内开始收集入组患者的阳性家族史,Schneider一级症状的频度等临床资料,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根据DSM-Ⅳ分别标明是否伴有预后良好的4项特征。结果分裂样精神病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关心健康、焦虑、敌对、猜疑及定向障碍因子分显着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而动作迟缓、情感平淡、不合作因子分显着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或0.01);4项预后良好特征及患者合作率均显着高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初诊前症状持续的平均时间及同一患者Schneider一级症状≥2条的频率均显着低于精神分裂症组(P<0.01)。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仅用病程标准区别于精神分裂症而不附加上述的内涵特征,则可能会包含异源性患者。

谢红涛[5](2005)在《脑器质性精神障碍VS精神分裂症》文中认为

徐文炜,季庆,成卫荣[6](2004)在《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分裂样精神病对照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对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和分裂样精神病的异同进行探讨。 方法 :收集连续住院患者中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 2版修订本气功所致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的病例 2 2例 ,分裂样精神病 6 6例 ,进行对照分析 ,并作 3年随访。 结果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组 19例、分裂样精神病组 38例维持原诊断。两组在性别、发病年龄、婚姻、职业、人格特征、智能及精神症状方面差异有显着性。 结论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分裂样精神病有明显差异 ,是两种性质不同的精神疾病

俞俊洪[7](2002)在《有关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和分类的建议》文中提出

黄卫东,邓建平,张宝燕,林建军[8](2001)在《分裂样精神病98例临床随访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为探讨分裂样精神病诊断归属及临床特征 ,对 98例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 (SFP)的患者进行 2~ 5年的随访研究。结果拟改诊为精神分裂症 (SP) 6 7例 ( 6 8% ) ;维持分裂样精神病 18例 ( 18% ) ;情感性精神障碍 6例 ( 6 % ) ;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3例 ( 3% )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例 ( 2 % ) ;癔症 2例 ( 2 % ) ;SFP患者与改诊为SP患者比较 ,具有病前性格多外向 ,多社会心理因素诱发 ,破裂性思维、原发性妄想、情感淡漠、意志减退少见 ,社会功能良好 ,近期疗效好等特点。认为SFP可作为独立疾病单元有存在的必要

汪广剑,张理义,仲爱芳,余海鹰,孙芳卿,赵汉清,王焕林,胡传荣,王云征[9](2001)在《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中国汉族人群分裂样精神病患者与 5 -HT2A受体基因T10 2 C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AmP -RFLP方法 ,检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和对照组的 5 -HT2A受体基因频率分布。结果 分裂样精神症患者 5 -HT2A受体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但女性分裂样精神病患者A2 A2 基因型频率、A2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有精神病家族史分裂样精神病患者A1A2 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本实验结果提示 ,5 -HT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女性分裂样精神病及有精神病家族史的分裂样精神病患者密切相关 ,A1等位基因可能是分裂样精神病发病的风险基因之一。

盛建华,王祖承,方贻儒,焦传安,都红[10](2000)在《83例分裂样精神病病人的随访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及转归。方法 对 1990~ 1992年首次发病住本院治疗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了随访。结果 共随访了 83例 ,随访间隔首次住院时间为 7.14± 0 .6 8年。发现 36例改诊为精神分裂症(43 .4% )、4例改诊为情感性精神病 (4.8% )。结果提示难以对首次发病的分裂样精神病人进行转归预测 :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猜疑症状较情感性精神病人严重 ,分裂样病人的复发及再住院次数少于前两类病人 :首次发病的病期少于 1个月者较病期超过 1个月者起病快 ,再住院次数少、装相作态症状明显。结论 作者认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种提示良好预后的精神分裂症亚型更为恰当。

二、分裂样精神病98例临床随访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分裂样精神病98例临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探讨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亚型的差异(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亚型分布
    2.2 治疗情况
    2.3 诊断符合率
3 讨论

(5)脑器质性精神障碍VS精神分裂症(论文提纲范文)

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谢红涛主治医生
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冯永林副主任医师
普陀区精神卫生中心王政科副主任医师
闵行江川社区卫生中心侯龙才医师
上海市民政第一精神病院丁关元主任医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理医学科季建林教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高哲石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王祖承教授

(8)分裂样精神病98例临床随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分裂样精神病98例临床随访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探讨急性短暂性精神病的临床特点及不同亚型的差异[J]. 阿生姑·司迪克.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18)
  • [2]分裂样精神病6~7年随访研究[J]. 易自力,郭学华,刘颖隽. 中国民康医学, 2013(11)
  • [3]106例分裂样精神病患者3~5年随访研究[J]. 王继禹,李玉凤,郭志强,赵晓伟,李志锐.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10(11)
  • [4]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对照分析[J]. 张跃乾.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07(06)
  • [5]脑器质性精神障碍VS精神分裂症[J]. 谢红涛. 上海精神医学, 2005(05)
  • [6]气功所致精神障碍与分裂样精神病对照研究[J]. 徐文炜,季庆,成卫荣.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4(06)
  • [7]有关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和分类的建议[J]. 俞俊洪.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2(03)
  • [8]分裂样精神病98例临床随访研究[J]. 黄卫东,邓建平,张宝燕,林建军.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01(06)
  • [9]5-羟色胺2A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相关性研究[J]. 汪广剑,张理义,仲爱芳,余海鹰,孙芳卿,赵汉清,王焕林,胡传荣,王云征. 四川精神卫生, 2001(01)
  • [10]83例分裂样精神病病人的随访研究[J]. 盛建华,王祖承,方贻儒,焦传安,都红. 四川精神卫生, 2000(03)

标签:;  

精神分裂症98例临床随访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