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通道28例报告

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通道28例报告

一、用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通道28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赵松伟[1](2014)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护理》文中研究指明前言血液透析是治疗抢救肾功能衰竭的主要肾脏替代治疗方法之一,临床应用已有90年历史,安全、易行,挽救了无数肾功能衰竭患者的生命。在美国,1973年大约11000名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1995年约有235000名MHD患者,日本MHD病人已超过10万,

王大云[2](2013)在《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附27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评价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肾内科2008年12月至2011年11月27例接受右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治疗效果,对透析血流量、导管血栓、导管相关性感染等指标进行总结。结果:颈内静脉置管的平均透析血流量为(230.14±64.05)mL/min,导管平均留置时间为(13.6±7.3)个月,感染和血栓形成率分别为17.5%和11.1%。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的导管留置时间长,血流量充足,透析充分,是不能建立动静脉内瘘患者的理想选择,但仍然要重视预防感染和血栓形成。

冯秀芳,任青艳,方雪英,季宝君[3](2004)在《股静脉置双腔导管在急诊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附156例报告)》文中认为 我科1998年6月至2003年4月采用经皮股静脉穿刺置人单针双腔导管,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行急诊血液净化治疗156例病人,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56例,男性64例,女性92例,年龄14~83岁,平均43岁。需急诊血液净化治疗的病因:各种毒物中毒(剧毒农药、毒鼠药、各种药物)98例,多脏器衰竭伴急性肾衰竭28例,

林蓉,文艳秋[4](2004)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文中研究说明

王清芳,张红霞[5](2003)在《用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通道28例报告》文中研究说明 对于每位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病人来说,血管通道是第一道逾越障碍。80年代初,临床工作者开始股静脉双腔导管留置因“安全、容易穿刺”而广为应用。但随着其应用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它有限制下肢活动,置管部位阴晦,污染机会多等不足,为解决上述问题,我院自1998年1

林蓉,文艳秋[6](2003)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文中指出

杨硕菲[7](2016)在《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早期血管再通的临床调研和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解决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ASMVT)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临床相关问题,为优化ASMVT早期血管再通治疗方案提供充分的临床调研和实验研究证据,以早期导管溶栓血管再通治疗为核心提出ASMVT新型治疗模式。研究方法:本研究整体思路遵循最新转化医学研究思想,具体采用前期临床调研发现问题,进入实验室通过动物实验验证、解决问题,最终回归临床指导实践,发展新型治疗技术和诊治策略的研究思路。通过文献分析和临床病例总结明确ASMVT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相关临床问题。构建中央型和外周型ASMVT动物模型,评估和比较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和全身氧化应激反应,比较不同早期导管溶栓血管再通治疗模式的效果。结合实验研究和临床研究结果,提出ASMVT新型早期导管溶栓血管再通治疗方案和多学科治疗策略。结果:首先,进行文献分析总结当前最新的ASMVT外科治疗技术和早期血管再通相关技术进展;围绕ASMVT早期血管再通提出了由全身抗凝—血管腔内治疗—损伤控制性外科手术治疗—危重症支持治疗组成多学科阶梯化治疗模式;通过单中心10年病例分析,初步总结了国内当前ASMVT病人特征和初步流行病学资料,进一步明确了首选导管溶栓治疗ASM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将其应用范围拓展至伴有轻中度局限性腹膜炎的ASMVT病人;筛选出入院后前三天内血清D-dimer水平可以作为ASMVT病人严重度和预后判断的血清学标志物,为临床疗效判断增加了新的参照标准。然后,根据经典的Virchow血栓三要素,通过构建狭窄、损伤内皮、注射凝血酶的方法,分别建立了外周型和中央型ASMVT动物模型,该模型最大程度模拟了真实的临床情景,并可用于血管再通治疗的研究;与外周型ASMVT模型相比,中央型ASMVT模型血流动力学改变较大,更易出现循环衰竭;ASMVT发生早期即可出现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继发性SMA痉挛可能是肠粘膜上皮屏障功能完全性破坏的重要原因,外周型ASMVT较中央型ASMVT肠粘膜损伤发生时间更早。中央型ASMVT模型恢复肠系膜血管再通的理想时间为9h,外周型ASMVT模型理想时间为6h。临床中央型ASMVT病人恢复血管再通理想时间为48h,外周型ASMVT病人理想时间为36h;中央型ASMVT和外周型ASMVT都可导致血清TXA2/PGI2比例失调,引起肠道微循环障碍,触发血清和组织器官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两种类型ASMVT模型中肠道的微循环失衡和氧化应激反应发生时间规律与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时间规律一致,推测其可能是导致ASMVT中早期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ASMVT早期发生的多器官氧化应激反应可能是导致早期发生MODS的重要原因,打破TXA2/PGI2比例失调,减轻全身氧化应激损伤也成为ASMVT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早期导管溶栓治疗能够显着改善两种类型ASMVT发生早期肠道屏障功能损伤和全身氧化应激反应。经肠系膜上静脉直接导管溶栓对于中央型ASMVT治疗效果更好,而经SMA置管间接溶栓更加适合外周型ASMVT治疗;与单纯导管溶栓治疗相比,经导管同时给予LMWH行局部抗凝能够有效改善ASMVT发生后的早期氧化应激损伤,而对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的血清学指标没有明显改善。最后,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并评估新型治疗方案,发现针对广泛混合型ASMVT提出了创新性的肠系膜上动、静脉联合导管溶栓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将导管溶栓与急诊手术联合应用,导管溶栓治疗应用范围可拓展至ASMVT的术后辅助治疗;通过十年单中心ASMVT病例分析总结,报导了通过建立“肠卒中”中心和多学科治疗团队,实际应用“以导管为核心的ASMVT阶梯化治疗”模式取得的良好临床疗效。结论:导管溶栓治疗促进早期血管再通联合外科手术治疗的ASMVT治疗新模式显示出良好的应用效果。将最新的微创治疗、损伤控制性外科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多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整合所形成的“ASMVT多学科阶梯式治疗模式”有望在未来显着提高ASMVT病人的整体治疗效果。

洪小杨[8](2014)在《ECMO在儿童重症医学中的应用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nnexin A1蛋白表达影响》文中指出第一部分ECMO在儿童重症医学中的应用研究目的: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是能够在较长时间内对严重的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的一种体外生命支持技术,是儿童重症医学体外生命支持系统中最重要的一环。目前ECMO技术在中国大陆在儿童重症医学领域的开展严重滞后。本研究通过回顾近年来本单位开展儿科ECMO病例资料,对接受ECMO支持患儿的临床应用指征、预后情况、儿科ECPR的开展情况及ECMO期间出现并发症的CRRT处理进行分析总结,希望对中国大陆儿童重症医学领域ECMO的开展提供可靠的临床参考资料,为完善儿童重症医学体外生命支持技术体系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收集并回顾2010年至2013年因呼吸循环衰竭于本单位接受ECMO支持重症患儿病历资料并对ECMO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对象纳入标准为出现心肺功能衰竭并接受ECMO支持患儿。计量资料中连续变量呈正态分布者表示为均数±标准差,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P<O.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临床情况及预后12例ECMO辅助患儿支持时间为81.2±46.5h,最短时间为12h,最长时间为173h,监护室停留时间为10.9±6.4d。其中成功撤离ECMO7例,撤机率58.3%,近期存活5例,存活率41.6%,死亡7例。2. ECMO支持应用指征与禁忌征呼吸支持指征:本组资料中根据主要患儿氧合指数及pH值评估是否具有呼吸支持适应征。4例呼吸支持患儿中,氧合指数分别为117、40、100和33,前3例是在吸入NO的情况下;所有pH值也小于7.25,低氧血症已经造成机体氧供和氧耗失衡,导致机体的内环境酸碱平衡紊乱。循环支持指征:8例循环支持患儿中,有5例是心肺复苏同时建立的ECMO,2例是心脏术后无法脱离体外循环而进行ECMO支持,1例是术中代替体外循环。禁忌症:心肺功能不可逆损伤是ECMO禁忌症;本组资料中根据ECMO支持前的胸片、肺部CT检查及呼吸机参数和应用时间评估肺功能;心功能的评估主要根据心跳停博持续时间和心脏畸形纠正情况;神经功能的评估主要是床旁头颅超声检查,尽量了解是否有颅内出现,脑积水等情况;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将是ECMO支持的绝对禁忌症。3.ECMO的治疗模式与建立方式本组资料中所有患儿均采用V-A模式ECMO进行呼吸或循环支持。6例经右心房、升主动脉插管建立ECMO,占50%。4例为经右颈内静脉、右颈总动脉插管建立ECMO,占33.3%。2例经右侧股静脉至股动脉建立ECMO,占16.7%。4.ECMO对重要生命体征及血气的影响ECMO支持前(T1)、支持后24小时(T2)及48小时(T3)三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气相关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提示动脉平均压、pH值、BE与Lac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有显着差异(p<0.05)。动脉平均压、pH值、BE和Lac进一步做多重比较可看出:平均压在T1与T2和T3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而在T2和T3时间点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75)。pH值在T1与T2和T3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而T2与T3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99)。BE在T1与T2和T3时间点之间比较均有显着差异(p<0.05),而T2与T3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99)。Lac在T1与T2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54),T1与T3时间点之间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而T2与T3之间比较无显着差异(p=0.36)。与术前相比,接受ECMO支持后动脉平均压明显升高,血气分析提示pH也较术前升高、BE值趋于正常,乳酸水平也持续下降。ECMO能很好地改善机体灌注,内环境酸中毒得到改善。5.ECMO支持过程中并发症及处置ECMO支持过程中的并发症主要分为两大类:机械并发症及机体并发症机械并发症及处置:5例在支持期间出现膜肺血浆渗漏,发生率41.7%,出现膜肺血浆渗漏只能更换膜肺;1例出现插管堵塞,该事故与插管位置不合适导致插管打折有关,发生率8.3%。机体并发症与处置:1例(病例10)出现右下肢脚趾缺血坏死,发生率8.3%;5例出现手术切口渗血,发生率41.7%,输注血小板及新鲜冰冻血浆,维持ACT在140-160秒之间,均能控制住手术切口渗血;1例出现颅内出血,发生率8.3%,给予脑室引流;共有5例出现尿量少、肌酐尿素氮增高等急性肾功损伤症状。发生率41.7%,给予CRRT治疗。6.ECMO的撤离与终止所有患儿在ECMO撤离前,均床旁胸片以及心脏超声检查,评估肺部及心功能恢复情况。本组资料中共有7例患儿成功撤离ECMO,撤机成功率为58.3%,5例撤离ECMO失败,其中3例是心肺功能无法恢复,经家长同意,ECMO小组讨论决定后主动终止ECMO。7.ECMO撤离成功组与失败组的比较本组资料中,7例成功撤离ECMO,撤机成功率58.3%;5例撤离ECMO失败。4例呼吸支持的患儿,2例成功撤离ECMO,但术前OI值>100的2例患儿均未能存活下来,唯一例存活患儿术前OI值为33。OI过高可能预示预后不良。与ECMO撤离失败组比较,成功撤离组在ECMO支持后24小时乳酸水平明显下降,与撤离ECMO失败的患儿比较差异显着(p<0.05),AKI的发生率也较低,与撤离ECMO失败的患儿比较差异显着(p<0.05)。乳酸水平的变化趋势与AKI的发生率可能是与撤离ECMO的相关因素,这两点仍需要更多的病例临床实践证明。8.ECPR技术在心肺骤停患儿救治中的应用5例接受ECPR的患儿中,3例成功撤离ECMO,其中1例(病例5)撤离ECMO后1月后因手术切口感染,肺动脉出血死亡;存活2例(病例6、病例8),死亡2例(病例7、病例11),其中1例因出现NEC后终止ECMO,另1例在ECMO支持第26小时,家属决定终止治疗,撤离ECMO后死亡。主动终止ECMO程序如下:首先是经ECMO小组讨论,确定心肺功能无法恢复,由副高职称以上医师决定终止ECMO支持,其次充分将病情告知家属,取得家属同意或要求终止ECMO支持。9.ECMO支持过程中出现AKI的肾替代治疗本组资料中,12例患儿共有5例出现AKI,发生率约为41.7%,这5例患儿中共死亡4例;而未发生AKI的7例患儿中共死亡3例。选择CRRT系统直接与ECMO管路系统并联方式进行血液滤过治疗,CRRT系统取血端连接于泵后膜肺前,回血段连接于泵前,经本单位实践证明,该连接方法能够保证CRRT系统正常运转时,各个压力监测点都能保证在正常范围内。本组资料的CRRT治疗方式能够有效地维持机体液体平衡,有效清除肌酐和尿素氮等代谢产物。结论:1.ECMO技术能为心肺功能衰竭的患儿提供有效的呼吸循环支持。目前临床上呼吸支持手段多样化,使部分呼吸衰竭患儿避免ECMO支持,同时也延误了部分确实需要ECMO支持的患儿的治疗时机。如何从呼吸衰竭的患儿中甄别出真正需要ECMO支持的患儿,是下一步的儿童重症医学临床工作者的研究方向。2. ECPR技术是抢救对常规CPR技术反应不良的心肺骤停患者的有效手段,能为治疗导致心肺骤停的原发病争取了时间窗口,在儿科心肺骤停患儿的救治中有非常重要意义。在临床上组建一个ECPR小组,建立一套ECPR’决速反应机制,在及时有效心肺复苏,在准确充分评估心、肺及神经系统功能情况下,进行ECPR,能够提高心肺骤停患儿的救治成功率,与ECPR前的血清乳酸水平相比,在建立有效循环支持后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可能是提示预后的指标。3.ECMO相关并发症是影响病人预后的最大因素。机械并发症包括膜肺血浆渗漏和管道堵塞,一般都只能够通过更换ECMO系统解决。出血是最常见的机体并发症,调整肝素用量,维持较短的ACT时间,输注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绝大部分出血都能得到有效控制。AKI是儿科ECMO期间的最严重的并发症,采用将CRRT系统直接并联入ECMO系统的方法,能够保证CRRT期间血流和超滤速度的可控,有效维持内环境稳定和液体平衡,达到完全肾替代治疗的效果,精确控制肾代替治疗的血流速度及超滤速度,维持患儿容量和循环稳定,对于低龄低体重患儿意义尤其重大。在ECMO循环管路上并联CRRT系统进行肾替代治疗方法目前国内外文献中未见报道。第二部分ECMO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nnexin Al蛋白表达的影响目的:ECMO支持期间,机体并发症的发生与ECMO相关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密切的关系。临床上可以观察到在开始ECMO支持的数小时内,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开始出现并逐渐强烈,临床表现为低血压、尿量减少、肺顺应性下降、毛细血管渗漏全身水肿以及肝功能损伤,由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导致的这些症状会持续数天,而且还会影响原发病的恢复。本研究的目的:(1)研究ECMO血液转流前后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2)明确ECMO血液转流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nnexin Al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1)本单位12例因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接受ECMO支持患儿,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生后1天~7岁;体重8±6.1kg;作为研究对象。(2)于ECMO支持前(T1)和开始ECMO支持后24小时(T2)两个个时点抽取动脉血3-5ml,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裂解、离心,取上清液。随后将收集到的各组蛋白采用2D-QUANT方法进行蛋白定量。(3)利用UMAX PowerLook1100投射扫描仪获取图像,用PDQuest7.1.0软件包进行图像分析,选取表达量差异1.5倍以上的点作为后续质谱分析的候选蛋白质点,利用质谱鉴定差异表达蛋白,对差异蛋白进行Western Blot验证。(4)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所有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处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12例ECMO辅助患儿平均支持时间为81.2±46.5h,其中成功撤离ECMO7例,撤机率58.3%,近期存活5例,存活率41.7%,死亡7例,死亡率为58.3%。2.在开始ECMO支持前(T1)、和ECMO支持24小时(T2)两个时点外周血中单个核细胞蛋白进行了双向电泳分离,一共得到了12个差异蛋白。与T1相比,5种蛋白质在T2点明显增加,包括C3前体,前列环素合成酶,谷胱甘肽过氧化酶1,补体成分1Q子结合蛋白,Annexin Al;其余7种蛋白质在T2时间点明显下降,分别是蛋白质S100-A9,肌动蛋白1,ATP合酶α亚基,线粒体前体,血红蛋白α亚基,载脂蛋白Cl, EF1-beta.3.鉴于Annexin Al是一种一个重要的炎症调控蛋白,在炎性代谢产物产生、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与内皮细胞黏附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选择了Annexin Al作为了其中一个深入验证研究的对象。对其进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Annexin Al表达量在开始ECMO转流后表达量开始增加,支持24小时的时间点表达量增加明显(P<0.05)。提示ECMO的体外转流能促进单个核细胞中Annexin Al的表达。结论:1.认为ECMO支持过程中,机体的全身炎症反应发生主要和ECMO支持前患者就已存在的机体炎症反应以及其ECMO管道表面与血液的接触促发的炎症反应有关。2. ECMO体外转流时激发机体复杂的炎症反应是ECMO支持期间一系列并发症发生的病理基础。ECMO支持期间所出现的后所出现的机体并发症均直接或间接源于炎性级联反应,血液循环中的单个核细胞既是重要的效应细胞,又是炎症反应的调节细胞,在ECMO相关炎症反应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3.初步揭示了ECMO过程中单核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分子机制。但对于包括Annexin Al在内的这些差异蛋白质,在ECMO所诱导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中,如何被激活,并如何通过不同炎症信号转导通路发挥各自的作用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高岩[9](2008)在《血液灌流在儿科临床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血液灌流(HP)是血液借助体外循环,通过血液灌流器中具有特殊吸附功能的吸附剂,将溶解在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吸附的一种治疗过程,以达到除去患者血液中内源性或外源性毒物或致病物质的目的。它是血液净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

蒋琼,陈琦,李青春[10](2014)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的肾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不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监测;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技术进行监测,分析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静脉通道畅通率、血液透析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肾功能改善时间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总时间等。结果观察组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静脉通道畅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肾功能改善时间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肾衰竭患者在接受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实施监测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二、用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通道28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用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通道28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1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2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感染途径和高危因素
    2.1.感染途径
    2.2高危因素
    2.2局部因素
    2.3与插管、导管使用的操作技术相关的因素
3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诊断
4治疗
5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预防与护理能否结合起来?
6静脉导管置管术预防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护理措施
小结

(2)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附2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材料
    1.3 置管方法
    1.4 导管使用和护理
    1.5 临床观察内容
2 结果
3 讨论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血管通路
    1.1 临时性血液通路
        1.1.1 直接动、静脉穿刺[1~4]:
        1.1.2 动静脉留置针:
        1.1.3 经皮股静脉穿刺:
        1.1.4 股静脉留置双腔管:
        1.1.5 锁骨下静脉置管:
        1.1.6 颈内静脉留置双腔导管[7, 9, 10]:
        1.1.7 颈外静脉留置导管:
        1.1.8 埋藏式双腔留置插管[12, 13]:
    1.2 永久性血管通路
        1.2.1 动静脉外瘘:
        1.2.2 直接缝合的动静脉内瘘:
        1.2.3 钛制轮钉内瘘:
        1.2.4 移植血管内瘘:
        1.2.5 其它内瘘:
2 血管通路的护理现状
    2.1 直接动静脉的穿刺护理
        2.1.1 评估:
        2.1.2 选择动脉穿刺部位:
        2.1.3 穿刺引血后透析的护理:
        2.1.4 离开血透室后的护理:
    2.2 中心静脉 (锁骨下、颈内、颈外、股静脉) 置管的护理
        2.2.1 接管透析的护理:
        2.2.2 封管的护理:
        2.2.3 置管创口处的护理:
        2.2.4 空气栓塞的预防:
    2.3 动、静脉内瘘的护理

(7)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早期血管再通的临床调研和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血管再通治疗的现状分析和临床调研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早期血管再通的动物实验研究
    第1部分 两种不同临床类型的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动物模型建立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2部分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中肠粘膜屏障功能损伤过程评估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3部分 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中肠道及全身氧化应激损伤评估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4部分 不同溶栓模式实现ASMVT血管再通的效果比较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ASMVT早期血管再通治疗的方案优化和临床疗效
    研究背景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博士在读期间撰写的学术论文
博士期间获得的荣誉或奖励
致谢
附录
    附录1 综述: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的进阶式诊治
        参考文献
    附录2 国外专家对本研究所撰述评及国内媒体相关报导
    附录3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学习成果汇报及感受

(8)ECMO在儿童重症医学中的应用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nnexin A1蛋白表达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ECMO技术在儿童重症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第一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结果
        第一节 临床预后情况
        第二节 ECMO的管理
        第三节 ECMO应用相关的特殊问题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ECMO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nnexin A1蛋白表达影响
    第一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结果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一 ECMO技术在儿童重症医学的开展现状
    参考文献
综述二 ECMO相关炎症反应的发生机制与控制
    参考文献
附录1 主要疾病的诊断标准
附录2 主要材料和仪器(试剂)
附录3 主要材料和仪器(仪器)
附录4 常用试剂配制
中英文缩写对照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

(10)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前臂动静脉内瘘的建立
        1.2.2 彩色多普勒超声监测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评价标准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效果的比较
    2.2 两组血液透析治疗期间静脉通道畅通率的比较
    2.3 两组肾功能改善时间和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总时间的比较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 讨论

四、用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通道28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后感染的预防和护理[A]. 赵松伟. 2014年河南省护理健康教育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4
  • [2]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附27例报告)[J]. 王大云.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05)
  • [3]股静脉置双腔导管在急诊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附156例报告)[J]. 冯秀芳,任青艳,方雪英,季宝君. 临床急诊杂志, 2004(02)
  • [4]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J]. 林蓉,文艳秋. 华西医学, 2004(01)
  • [5]用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通道28例报告[J]. 王清芳,张红霞. 社区医学杂志, 2003(06)
  • [6]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护理进展[J]. 林蓉,文艳秋. 护士进修杂志, 2003(09)
  • [7]急性肠系膜上静脉血栓早期血管再通的临床调研和实验研究[D]. 杨硕菲. 南京大学, 2016(08)
  • [8]ECMO在儿童重症医学中的应用及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Annexin A1蛋白表达影响[D]. 洪小杨. 南方医科大学, 2014(11)
  • [9]血液灌流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 高岩.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08(03)
  • [10]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前臂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J]. 蒋琼,陈琦,李青春. 中国当代医药, 2014(35)

标签:;  ;  

双腔导管建立颈内静脉血液透析通道28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