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油18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

辽油18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

一、辽优18在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孙丽丽[1](2020)在《辽宁粳稻新品系产量与米质的关系及镁锌肥对产量米质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东北大米商品率高,米质优,在国内稻米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研究以辽宁稻区近年来育成的89份水稻新品系为试材,通过测定各项稻米产量和品质性状,比较这些新品系产量和米质性状间的差异,分析稻米产量和品质性状间的关系,同时以常规粳稻北粳2号和杂交粳稻辽优5206为试材,施用不同比例的镁锌肥,探讨镁锌肥配施对粳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米质的影响,为今后在北方稻区选育优质高产高效的粳稻新品种和在栽培上改进措施提高产量、改善米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辽宁省近几年育成的水稻新品系有65%的产量达到9000kg/hm2,只有11%品种的产量在8250kg/hm2以下。食味值≧70的有7个,食味值在60-70之间的有35个,食味值在50-60之间的有35个,食味值在50分以下的有12个,辽宁省的新品系大多处在高产低食味值区间内。根据《GB/T17891-2017优质稻谷》辽宁省近年来育成的水稻新品系整精米率,达到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的占80%。就垩白度分析,有61%的品种符合国家优质稻谷标准。就直链淀粉含量分析,符合国家标准的达到66%。综合看,符合国家2级米标准的品系有11%,符合国家3级米标准的品系有19%。2.产量与米质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穗长与糙米率、精米率呈显着负相关,一次枝梗结实率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呈极显着正相关,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穗长呈极显着负相关,产量和外观、平衡度、食味值呈显着正相关,蛋白质含量与一次枝梗数、着粒密度呈显着正相关,与穗型指数呈极显着负相关,淀粉RVA特征值中的最终粘度与二次枝梗结实率呈显着正相关,消减值与千粒重呈显着负相关,峰值粘度与穗型指数呈极显着负相关,蛋白质含量和消减值与外观、黏度、平衡度、食味值呈极显着负相关,与硬度呈极显着正相关。高食味值的品系粒型较长,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低、中食味值的品系,低食味值品系的消减值显着高于高食味值的品系。3.综合分析,辽宁省近年来选育的水稻新品系在产量上略有下降,但米质有较大提升。从提高产量的角度分析,合理控制有效穗数,选择一次枝梗数适宜、穗型指数大的品种可提高水稻产量。从改善品质的角度分析,穗型指数大的品种淀粉RVA特征值表现好,食味值高,当消减值在1005.5cp左右时,食味表现最好;一次枝梗结实率高的品种加工品质好;穗长适中、粒型(长宽比)大的品种外观品质表现好;在提高营养食味值方面,降低蛋白质含量、酸度值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助于提高稻米品质。综合产量和米质分析,辽宁稻区今后育种的方向应合理控制有效穗数,选择一次枝梗数适宜,穗型指数大,穗长适中,二次枝梗千粒重适中,粒型(长宽比)大的品种,才能实现产量高、食味好的目标。4.锌镁肥配施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米质的影响的研究表明,Zn1Mg2处理可有效提高北粳2号籽粒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并改善稻米的营养品质。Zn2Mg1处理可提高辽优5206的叶面积指数,并改善水稻的营养品质。锌镁肥的施入显着提高了北粳2号的精米率,且在Zn1处理下,整精米率也显着提高。锌镁肥的施用可以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但品种间对锌镁肥的响应程度不同,且锌肥和镁肥在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有相互拮抗的作用,合理的安排锌镁肥配比是提高水稻品质的关键。

栾金华[2](2020)在《盐胁迫对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耐盐品种筛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盐碱地总面积接近5.5亿亩,其中83.6%未被开发利用。为了对盐碱地进行改良,保障粮食增产和耕地面积,筛选和培育耐盐性强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辽宁省新育成的118份水稻新品系为试验材料,通过苗期和生育期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处理,筛选强耐盐性的水稻品系。同时以2份杂交粳稻和2份常规粳稻为试材,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下进行生育期鉴定,比较盐胁迫对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分析耐盐性上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在苗期耐盐性鉴定试验中,通过对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下秧苗素质的综合分析,发现对苗期水稻耐盐性影响最大的是发芽率和根重,进一步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筛选出耐盐性最强的5个品系,分别是盐粳352、花粳1520、盐粳172、沈星稻28和花粳1505。2.在生育期耐盐性鉴定试验中,对生物耐盐力进行分析发现,耐盐性强的品系在分蘖、株高和其他生理指标方面要强于敏感品系。通过农业耐盐力分析,耐盐性强的品系仅有千粒重显着降低,但盐敏感的品系全部产量指标均显着至极显着地降低。最终通过相对产量的高低进行排序,筛选出农业耐盐力极强的5个水稻品系,分别是盐粳277、沈星稻79、花粳1505、花粳1520、盐粳352。3.通过盐胁迫对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发现,随着盐浓度的升高,分蘖、株高均呈下降趋势。杂交粳稻辽16优06的分蘖数在低浓度下显着高于其他品种,且株高与对照相比也无显着差异。茎鞘部干物质积累量除辽优9906在低浓度(0.3%)下与对照相比无显着变化外,其他品种不同盐浓度下均显着低于对照;所有品种的叶片和穗部干物质积累量在不同盐浓度处理下均显着低于对照。杂交粳稻在生理指标方面也不同程度的高于常规粳稻品种。盐胁迫对粳稻产量和食味品质的影响差别显着。杂交粳稻有效穗数显着降低导致减产,而常规粳稻结实率和千粒重受影响严重。营养品质上两者并无明显区别,但食味方面常规粳稻所受影响更小。因此总体上看,杂交粳稻的耐盐性要强于常规粳稻,胁迫下产量指标受影响较小;但食味方面上,则是常规粳稻具有一定优势,仍能保持较高的品质。以上研究结果可以为盐碱地的开发利用提供品种支持,也为今后南北方开展水稻耐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

严凯[3](2018)在《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文中指出随着滨海盐碱地改良及其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适宜的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已成为盐碱地水稻机插高产栽培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为此针对性开展了不同施氮量和密度组合试验。试验于2016-2017年在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顺泰农场(耕作层电导率:2.5ms/m-3.5ms/m,pH:8.0-8.7)进行,以迟熟中粳水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和2个栽插密度组合试验,其中施氮量设:ON(Okg/667m2)、14N(14kg/667m2)、17N(17kg/667m2)、20N(20kg/667m2)、23N(23kg/667m2)、26N(26kg/667m2);栽插密度设:D1(25cm×12cm)和D2(30cm×12cm)处理,人工模拟机插,系统研究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氮素吸收利用和稻米品质的影响,期望为滨海盐碱地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提供密肥关键技术参数。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每亩穗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D1(25cm×12cm)密度穗数均高于D2(30cm×12cm)处理;施氮量的增加显着提高了每穗粒数;而结实率和千粒重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且后期降幅明显,在低中氮(0N-20N)下密度大的处理均比密度小的处理产量高,而高氮(23N、26N)下密度小的处理比密度大的处理产量高,产量在20ND1组合最高,为559.1kg/亩。(2)不同氮肥处理下,不同时期的栽插密度D1处理的茎蘖数均高于D2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至拔节期茎蘖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而抽穗期和成熟期,茎蘖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前中期叶面积指数和后期的叶面积衰减率随之上升,拔节期和抽穗期D1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均大于D2处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拔节期和抽穗期的干物质量均呈现上升趋势,拔节期D1处理的干物质量比D2处理高,抽穗期和成熟期也表现为低氮时密度大的处理干物质量大,高氮时密度小的处理干物质量大。(3)随施氮量的增加,植株含氮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而吸氮量则相反;D1处理下,水稻各时期的含氮率均低于D2处理。拔节期和成熟期D1处理植株吸氮量小于D2处理,而抽穗期则相反。随施氮量增加,拔节前和拔节期至抽穗期的氮素吸收速率均随之上升,而抽穗期至成熟期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23N处理下最高。D1处理其拔节前氮素吸收速率略低于D2,而其他时期相反。盐碱地水稻的氮素吸收利用率、农学利用率和百千克籽粒需氮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生理利用率和偏生产力呈现下降趋势。D1处理氮素吸收利用率略低于D2,偏生产力则体现出相反的趋势。(4)施氮量对稻米的加工品质影响较大,栽插密度对加工品质的影响比较小。随施氮量增加,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和米饭的完整性均呈现上升趋势,稻米中的直链淀粉含量以及米饭的香气、光泽、味道、口感、食味值均呈现下降趋势,食味值的极差接近10。D1处理的垩白率、垩白度比D2处理高。

荆培培[4](2018)在《水稻品种耐盐性及其生理特征的研究》文中提出试验于2016-2017年在扬州大学农牧场(32.39°N,119.42°E)进行,根据水稻品种苗期耐盐性评价,筛选出两个耐盐性差异显着的代表性品种振稻23309(耐盐型品系)和武运粳30号(盐敏感型品种)作为供试材料,比较研究不同盐分梯度(0%、0.07%、0.14%、0.21%、0.28%、0.35%)对水稻产量、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光合特性的影响,期望明确水稻耐盐性的生理机制,为江苏沿海滩涂盐碱地耐盐水稻品种选用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以51份水稻品种(系)为材料,在3叶期通过0.5%盐分浓度处理进行品种耐盐性评价。盐胁迫明显抑制水稻幼苗的生长,胁迫处理后第6、8、10天株高、绿叶率、根长、干重等多项苗期形态指标的相对值之间呈显着或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胁迫第8天株高、胁迫第10天绿叶率和根长的载荷量最大,可作为水稻苗期耐盐性筛选评价的主要衡量指标。通过聚类分析把51份水稻资源分为三大类,振稻23309等7个为耐盐品种(系),盐丰47等19个属于中等耐盐品种(系),武运粳30号等25个为不耐盐品种(系)。2.不同盐分梯度处理显着影响两个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的产量,且存在显着品种间的差异。随盐分浓度增加,两品种水稻产量均呈下降趋势,盐敏感型品种武运粳30的产量降幅更大,各处理间差异均达显着水平;耐盐型振稻23309在0.07%盐胁迫下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着,在0.14%盐胁迫下减产较少,在0.07%-0.14%盐胁迫时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受胁迫程度小。盐胁迫对水稻每穗粒数和结实率的影响较大,且武运粳30更易受盐胁迫的影响。3、不同盐分梯度处理显着影响两个耐盐性不同的水稻品种拔节、抽穗、灌浆期的叶片中保护性酶的活性,且存在显着品种间的差异。随盐分浓度增加,两品种水稻叶片POD、CAT、SOD活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0.07%或0.14%处理时活性达最高值,MDA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耐盐品种振稻23309在0-0.14%盐浓度下,抗氧化酶活性增幅大于盐敏感型武运粳30号,MDA含量降幅大于武运粳30号,在0.21-0.35%盐浓度下,变幅小于武运粳30号。4、在两水稻品种拔节、抽穗、成熟期,随盐浓度上升,除叶片中K+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外,其他各部位的K+含量均呈下降趋势,Na+呈上升趋势,K+/Na+呈下降趋势。盐敏感型武运粳30号各部位的K+、Na+浓度变化幅度大于耐盐品种振稻振稻23309,且在盐处理下,振稻23309的K+/Na+均高于武运粳30号,最终导致武运粳30号受到的盐害大于振稻23309。5.两个水稻品种抽穗期光合特性在不同浓度的盐胁迫处理下表现出不同的响应。与对照相比,在低盐胁迫(0.07%)下,耐盐品种振稻23309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叶绿素含量、水分利用效率(WUE)、表观叶肉导度(AMC)、荧光参数(Fv/Fo、Fv/Fm、ΦPSⅡ、qp、qN)均显着上升;0.14%盐浓度处理下,除qN显着增加外,其余各参数均呈下降趋势,且振稻23309的降幅要小于盐敏感型武运粳30号,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盐浓度大于0.14%时,两基因型水稻各参数均显着降低,且武运粳30号的降幅更大。耐盐型水稻在0.07%低盐胁迫时表现出较强的耐性,受胁迫程度小;随盐浓度增加,水稻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由气孔限制向非气孔限制转变,且不同基因型的转变浓度不同;在一定盐浓度范围内,水稻通过增加非辐射能的耗散来保护光合机构,且耐盐型的光保护能力强于盐敏感型。

严凯,蒋玉兰,唐纪元,戴其根[5](2018)在《盐碱地条件下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在盐碱地条件下,以南粳9108为材料,设置6个施氮水平和2个移栽密度,研究施氮量和移栽密度对盐碱地条件下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产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氮处理下,密度大的产量高,高氮处理则相反。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单位面积穗数和每穗粒数并降低了结实率和千粒重,密度的提高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施氮量的增加在提升稻米碾磨品质的同时降低了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移栽密度对稻米品质影响不大。在每公顷施氮300 kg,移栽密度为12 cm×25 cm时,可以获得相对优质的最高产量。

魏斌,张忠旭[6](2016)在《杂交粳稻辽优52211在大石桥市滨海盐碱稻区的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针对大石桥市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特点和日趋严重的干旱缺水形势,本文作者介绍了杂交粳稻辽优52211在盐碱地稻区的抗盐栽培措施和生育表现。

李如海,张雪,张丽颖,李全英,张忠旭[7](2015)在《杂交粳稻辽优5206在营口滨海盐碱稻区的高产栽培技术》文中指出针对营口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特点和日趋严重的干旱缺水形势,介绍了杂交粳稻辽优5206在盐碱地稻区的抗盐栽培措施和生育表现,重点提出了杂交粳稻防治盐碱危害的主要技术对策。

梁传斌,张雪,姚继攀,李如海,张丽颖,李全英,张忠旭[8](2013)在《杂交粳稻辽优2006在辽宁滨海稻区的耐盐碱高产栽培技术》文中指出针对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特点和日趋严重的干旱缺水形势,介绍了杂交粳稻辽优2006在盐碱地稻区的抗盐栽培措施和生育表现,重点提出了杂交粳稻种植中防治盐碱危害的主要技术对策。

闵忠鹏,张忠旭,姚继攀,李如海,张丽颖,李全英,张雪,梁传斌[9](2012)在《杂交粳稻辽优9906在辽宁滨海稻区耐盐碱高产栽培技术》文中认为针对滨海盐碱地的土壤特点和日趋严重的干旱缺水形势,文章介绍了杂交粳稻辽优9906在盐碱地稻区的抗盐栽培措施和生育表现,重点提出了杂交粳稻防治盐碱危害的主要技术对策。

凌启鸿[10](2008)在《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纪念陈永康诞辰一百周年》文中研究说明中国是栽培稻种的起源地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创造了极其丰富、世上无以伦比的栽培经验。但作为现代栽培的科学研究,开始于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经历半个世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稻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大体经过三个发展过程:(1)上世纪5060年代,通过陈永康高产栽培经验的理论总结研究,初步形成了以水稻高产群体形成规律的主线,"水稻—环境—调控"三位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水稻高产栽培的新的理论体系框架;(2)上世纪7080年代水稻叶龄模式的建立和8090年代水稻群体质量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建立,使高产群体形成规律的诊断研究由定性向定量并向模式化、指标化发展,栽培技术向规范化发展,是中国特色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又一创新发展;(3)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形成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的理论与技术体系,可以通过水稻高产群体生长发展过程中,诊断指标的定量化、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主要是技术定量的原理和参数求取的方法),设计高产栽培方案,使水稻群体按预定的设计目标发展,高产频频重演,并不断创造新的高产记录。表明了中国特色的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已达到了较为成熟的程度,是对世界稻作理论的新贡献。最后,本文对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科学今后的深化研究的方向作了讨论。

二、辽优18在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辽优18在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辽宁粳稻新品系产量与米质的关系及镁锌肥对产量米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水稻产量的影响因素
        1.2.2 水稻米质的影响因素
    1.3 锌镁肥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米质的影响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大田试验
        2.2.2 盆栽试验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盆栽试验分蘖动态的调查
        2.3.2 盆栽试验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的测定
        2.3.3 水稻穗部性状及产量性状的测定
        2.3.4 水稻品质性状的测定
    2.4 数据统计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穗部性状的表现
    3.2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产量性状的表现
    3.3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米质性状的表现
        3.3.1 加工品质
        3.3.2 外观品质
        3.3.3 蒸煮品质
        3.3.4 营养品质
        3.3.5 RVA特征值
    3.4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产量性状及穗部性状之间的关系
    3.5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加工品质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
    3.6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外观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
    3.7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外观品质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
    3.8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蒸煮品质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
    3.9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蒸煮品质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
    3.10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营养品质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
    3.11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RVA特征值与产量性状间的关系
    3.12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RVA特征值与穗部性状间的关系
    3.13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品质性状相关分析
        3.13.1 蒸煮品质与营养品质间的关系
        3.13.2 营养品质与RVA特征值之间的关系
        3.13.3 蒸煮品质与RVA特征值之间的关系
    3.14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产量和食味值分布图
    3.15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不同食味类型在穗部性状上的差异
    3.16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不同食味类型在产量性状上的差异
    3.17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不同食味类型在品质上的差异
        3.17.1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不同食味类型在加工品质上的差异
        3.17.2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不同食味类型在外观品质上的差异
        3.17.3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不同食味类型在营养品质上的差异
        3.17.4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不同食味类型在RVA特征值上的差异
    3.18 锌镁配施对水稻分蘖的影响
    3.19 锌镁配施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20 锌镁配施对各时期各部位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3.21 锌镁配施对水稻穗部性状的影响
    3.22 锌镁配施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3.23 锌镁肥配施对水稻品质性状的影响
        3.23.1 锌镁肥配施对加工品质的影响
        3.23.2 锌镁肥配施对外观品质的影响
        3.23.3 锌镁肥配施对蒸煮品质的影响
        3.23.4 锌镁肥配施对营养品质的影响
        3.23.5 锌镁肥配施对RVA特征值的影响
4.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产量性状间的关系
        4.1.2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
        4.1.3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不同食味类型产量与穗部性状的关系
        4.1.4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不同食味类型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4.1.5 锌镁配施对水稻生长发育指标、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4.1.6 锌镁配施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2)盐胁迫对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耐盐品种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盐碱地概况
        1.1.2 盐碱地改良措施
    1.2 研究进展
        1.2.1 盐胁迫对水稻苗期生长的影响
        1.2.2 盐胁迫对水稻全生育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1.2.3 盐胁迫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1.3 耐盐机理研究
    1.4 耐盐水稻品种筛选
    1.5 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在耐盐性上的差异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指标及方法
        2.3.1 测定指标
        2.3.2 测定方法
    2.4 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水稻品系苗期耐盐性研究
        3.1.1 盐胁迫下水稻品系苗期秧苗素质
        3.1.2 水稻品系苗期耐盐性筛选
    3.2 盐胁迫下水稻品系农艺性状的变化
    3.3 水稻品系耐盐性差异分析
    3.4 盐胁迫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生长的影响
        3.4.1 盐胁迫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生长状况的影响
        3.4.2 盐胁迫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生理指标的影响
    3.5 盐胁迫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产量性状的影响
    3.6 盐胁迫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蒸煮品质的影响
    3.7 盐胁迫对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营养品质的影响
    3.8 盐胁迫对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淀粉RVA特征值的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4.1 讨论
        4.1.1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苗期耐盐性差异
        4.1.2 辽宁省水稻新品系生育期耐盐性差异
        4.1.3 盐胁迫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生理状况影响
        4.1.4 盐胁迫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产量影响
        4.1.5 盐胁迫对杂交粳稻与常规粳稻食味影响
    4.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滨海盐碱地水稻生产研究进展
        2.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2.2.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2.2.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的影响
        2.2.3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2.3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 主要研究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其形成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供试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2.5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物质生产的影响
        3.2.1 对群体茎蘖动态的影响
        3.2.2 对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3 对群体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
    4 小结讨论
        4.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
        4.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光合物质生产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供试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2.5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植株含氮率及吸氮量的影响
        3.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量及积累比例的影响
        3.3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阶段吸收速率的影响
        3.4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及百千克籽粒需氮量的影响
    4 小结讨论
        4.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吸收的影响
        4.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利用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四章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
        2.2 供试材料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内容与方法
        2.4.1 稻米品质
        2.4.2 食味指标
        2.5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3.2 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3.3 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营养品质的影响
        3.4 施氮量和密度对米饭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4 讨论
        4.1 施氮量和密度对盐碱地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4.2 施氮量和密度对盐碱地稻米食味值的影响
    参考文献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1.1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1.2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1.3 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盐碱地水稻稻米品质的影响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需要进一步深化和研究的问题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水稻品种耐盐性及其生理特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背景
    2 研究进展
        2.1 盐胁迫对水稻的伤害
        2.2 水稻耐盐机理
        2.3 耐盐水稻筛选研究进展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研究的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不同水稻品种苗期耐盐性及其评价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
        2.3 测定项目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水稻材料对苗期盐胁迫的响应
        3.2 不同水稻材料苗期耐盐性的相关性分析
        3.3 不同水稻材料苗期耐盐性主成分分析
        3.4 不同水稻材料苗期耐盐性聚类分析
    4 讨论
        4.1 耐盐性评价方法及筛选指标的选择
        4.2 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的耐盐性筛选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产量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与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株高的影响
        3.2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产量和干物重的影响
        3.3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叶片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3.4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叶片MDA活性的影响
        3.5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K~+、Na~+特征的影响
    4 讨论
        4.1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4.2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酶活性的影响
        4.3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体内K~+、Na~+特征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供试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栽培管理
        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2.4 数据分析与作图
    3 结果与分析
        3.1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抽穗期叶片SPAD值的影响
        3.2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抽穗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3.3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抽穗期叶片荧光参数的影响
        3.4 盐胁迫下水稻产量与光合参数的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盐胁迫对水稻叶片光合参数的影响
        4.2 盐胁迫对水稻荧光特性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1.1 水稻种质资源苗期耐盐性筛选与鉴定
        1.2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产量的影响
        1.3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酶活性的影响
        1.4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体内K+、Na+特征的影响
        1.5 盐胁迫对2个不同耐性水稻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2 本研究的创新点
    3 建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5)盐碱地条件下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测定内容与方法
        1.3.1 产量及构成
        1.3.2 茎蘖数
        1.3.3 干物质量
        1.3.4 稻米品质
    1.4 数据计算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氮量和密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2.2 施氮量和密度对水稻茎蘖数的影响
    2.3 施氮量和密度对水稻干物质量的影响
    2.4 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
    2.5 施氮量和密度对稻米外观品质的影响
    2.6 施氮量和密度对米饭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
3 讨论
    3.1 施氮量和密度对盐碱地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3.2 施氮量和密度对盐碱地水稻群体质量的影响
    3.3 施氮量和密度对盐碱地稻米品质的影响
4 结论

(7)杂交粳稻辽优5206在营口滨海盐碱稻区的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水稻遭受盐碱危害的生育表现
    1.1 2~3叶期
    1.2插后返青
    1.3分蘖期
    1.4拔节孕穗期
    1.5灌浆结实期
2辽优5206在营口大石桥市的生育特性
    2.1熟期适宜,丰产性好
    2.2分蘖较强,成穗率高
    2.3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
    2.4耐旱抗盐碱,节水
    2.5光合效率高
    2.6米质优良,食味好
3杂交粳稻辽优5206抗盐碱栽培技术
    3.1培育足龄壮秧
    3.2增施有机肥
    3.3疏通排水渠道
    3.4适宜的插秧密度
    3.5搞好放露挠根
    3.6科学调整水层
    3.7合理施用化肥
    3.8依据水质换水

(8)杂交粳稻辽优2006在辽宁滨海稻区的耐盐碱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遭受盐碱危害的生育表现
    1.1 2~3叶期
    1.2 插后返青
    1.3 分蘖期
    1.4 拔节孕穗期
    1.5 灌浆结实期
2 在辽宁滨海稻区盘锦的生育特性
    2.1 熟期适宜,丰产性好
    2.2 分蘖较强,成穗率高
    2.3 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
    2.4 耐旱抗盐碱,节水
    2.5 光合效率高
    2.6 米质优良,食味好
3 杂交粳稻辽优2006抗盐碱栽培技术
    3.1 培育足龄壮秧
    3.2 增施有机肥
    3.3 疏通排水渠道
    3.4 适宜的插秧密度
    3.5 搞好放露挠根
    3.6 科学调整水层
        3.6.1 秧田期
        3.6.2 返青期
        3.6.3 分蘖期
        3.6.4 拔节孕穗至抽穗开花期
        3.6.5 灌浆期
    3.7 合理施用化肥
    3.8 依据水质换水

(9)杂交粳稻辽优9906在辽宁滨海稻区耐盐碱高产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水稻遭受盐碱危害的生育表现
    1.1 2~3叶期
    1.2 插后返青
    1.3 分蘖期
    1.4 拔节孕穗期
    1.5 灌浆结实期
2 辽优9906在滨海稻区盘锦的生育特性
    2.1 熟期适宜,丰产性好
    2.2 分蘖较强,成穗率高
    2.3 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
    2.4 耐旱抗盐碱,节水
    2.5 光合效率高
    2.6 米质优良,食味好
3 杂交粳稻辽优9906抗盐碱栽培技术
    3.1 培育足龄壮秧
    3.2 增施有机肥
    3.3 疏通排水渠道
    3.4 适宜的插秧密度
    3.5 搞好放露挠根
    3.6 科学调整水层
        3.6.1 秧田期
        3.6.2 返青期
        3.6.3 分蘖期
        3.6.4 拔节孕穗至抽穗开花期
        3.6.5 灌浆期
    3.7 合理施用化肥
    3.8 依据水质换水

(10)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纪念陈永康诞辰一百周年(论文提纲范文)

1 基本国情与水稻栽培科学的中国特点
    1.1 分布区域广、生态和生产条件差别大
    1.2 复种指数高, 季节矛盾大, 栽培的衔接要求高
    1.3 品种布局和栽培制度复杂, 不可能形成大范围的、单一的水稻品种带
    1.4 主攻单产同时兼顾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
2 陈永康水稻高产栽培经验的理论总结研究与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理论框架的初步形成
    2.1 1951年, 陈永康在松江 (当时隶属江苏省) 创造了单季晚粳“老来青”单产10 750.5 kg/hm2的高产典型, 原华东农业科学研究所 (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对其进行了初步总结, 提出了几项可供普遍推广的技术
    2.2 1958年, 在“大跃进”农作物创高产“放卫星”运动中, 出现了高密高肥田严重倒伏的普遍情况, 引起密肥与群体结构的学术大讨论[1]
    2.3 在当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丁颖院长支持和领导下, 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 (今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牵头, 组织了有关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专家, 对陈永康“三黄三黑”水稻高产栽培理论开展了多学科、综合性的系统研究
    2.4 中国特色水稻高产栽培的理论框架已初步形成
    2.5 在小麦、玉米、棉花、油菜等作物上相继开展相似的高产栽培综合研究, 这些作物的高产实践也都证明群体应有节奏的“黑黄”变化规律、看苗诊断方法和相应的调控技术
3 中国特色水稻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的创新发展
    3.1 “水稻叶龄模式”的建立, 使高产栽培研究由定性向定量并向模式化、指标化、规范化方向发展[5, 6]
    3.2 水稻群体质量指标体系的建立, 使高产群体空间结构的诊断指标化[7, 8]
        3.2.1群体质量指标
        3.2.2 高产群体质量指标培育的途径
        3.2.2.1培育的合理途径, 是在保证获得适宜穗数前提下, 提高茎蘖成穗率
        3.2.2.2栽培调控技术的关键性改革
    3.3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 可以通过运用已知的高产理论和各项高产指标, 设计高产栽培方案, 创造新的高产记录[9, 10]
        3.3.1水稻高产群体生长发展过程诊断指标的定量化
        3.3.2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化
        3.3.2.1合理基本苗数的确定
        3.3.2.2扩大行距, 宽行窄株
        3.3.2.3施氮的精确定量
        3.3.2.4水分的精确定量调控
    3.4 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在各地应用效果
        3.4.1指导各地创造高产典型, 初步积累了获得高产所需的有关精确定量的各项计算参数
        3.4.2针对各稻区存在的主要栽培问题, 通过对比试验明确了各地增产的技术亮点
        3.4.3各地大面积示范推广应用, 均收到增产、节肥、节水、节本、增收的综合效果
        3.4.4推动了栽培信息技术的发展
4 水稻栽培科学今后的发展方向
    4.1 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是水稻栽培科学的发展方向
        4.1.1主攻单产是中国作物栽培科学研究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4.1.2高产必须兼顾优质、高效、生态和稻米安全等综合目标, 是水稻生产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性举措
    4.2 精确定量栽培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综合目标, 是水稻栽培科学向高深研究发展的重要方向
    4.3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和基本研究方法
        4.3.1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理论与技术体系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就是理论不断联系实际, 使理论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4.3.2理论联系实际, 应该因地制宜
        4.3.3理论联系实际要与时俱进, 要有全局观点和前瞻性
        4.3.4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必须有实事求是的老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四、辽优18在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1]辽宁粳稻新品系产量与米质的关系及镁锌肥对产量米质的影响[D]. 孙丽丽.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2]盐胁迫对粳稻农艺性状的影响及耐盐品种筛选[D]. 栾金华. 沈阳农业大学, 2020(08)
  • [3]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滨海盐碱地水稻产量形成和品质的影响[D]. 严凯. 扬州大学, 2018(12)
  • [4]水稻品种耐盐性及其生理特征的研究[D]. 荆培培. 扬州大学, 2018(01)
  • [5]盐碱地条件下施氮量和栽插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严凯,蒋玉兰,唐纪元,戴其根.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8(02)
  • [6]杂交粳稻辽优52211在大石桥市滨海盐碱稻区的高产栽培技术[J]. 魏斌,张忠旭. 农业科技通讯, 2016(09)
  • [7]杂交粳稻辽优5206在营口滨海盐碱稻区的高产栽培技术[J]. 李如海,张雪,张丽颖,李全英,张忠旭. 农业科技通讯, 2015(11)
  • [8]杂交粳稻辽优2006在辽宁滨海稻区的耐盐碱高产栽培技术[J]. 梁传斌,张雪,姚继攀,李如海,张丽颖,李全英,张忠旭. 农业科技通讯, 2013(04)
  • [9]杂交粳稻辽优9906在辽宁滨海稻区耐盐碱高产栽培技术[J]. 闵忠鹏,张忠旭,姚继攀,李如海,张丽颖,李全英,张雪,梁传斌.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5)
  • [10]中国特色水稻栽培理论和技术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纪念陈永康诞辰一百周年[J]. 凌启鸿. 江苏农业学报, 2008(02)

标签:;  ;  ;  ;  ;  

辽油18盐碱地高产栽培技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