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性固定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刚性固定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一、刚性不动挡土墙土压力计算(论文文献综述)

孙威[1](2021)在《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支护结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文中指出平面形状复杂、长深比较小的深基坑工程空间效应显着,支护结构变形和内力沿着基坑走向往往存在差异,目前基坑工程设计时通常将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内力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进行计算,不能反映空间效应和分区段施工过程对基坑整体性状的影响。基于荷载-结构法的支护结构分析方法通常基于平面土压力假定,不能考虑支护结构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为此,本文从两方面展开研究:(1)研究支护结构不均匀变形引起的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规律;(2)研发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支护结构空间分析方法。主要工作及创新性成果如下:1.自主研发了可精确测量活动板位移与土压力大小的活动板试验箱装置,为研究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规律提供有效的试验手段。2.随着活动板位移、活动板宽度及竖向荷载的增加,活动板及不动板土压力合力增量的绝对值均不断增大。当活动板位移达到活动板宽度的0.005倍时,近似认为松弛区土体进入塑性屈服状态,活动板位移的增加不再引起土压力的水平向重分布,活动板及不动板的土压力合力保持不变。3.基于室内试验结果,对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不动板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标准计算模型和活动板土压力增量标准计算模型,并将距离活动板0~6.0倍活动板宽度作为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主要影响范围。4.基于提出的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标准计算模型,研发了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支护结构空间分析方法。创建“弹簧-梁”边界模型,可实现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影响的支护结构空间计算。对于需要考虑支护结构空间相互作用的特殊工程问题,该方法可以在保持总土压力不变的条件下,得到比平面简化计算等方法更为真实的计算结果。5.基于Visual C++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坑支护结构三维有限元软件3D-RSFES。3D-RSFES软件以空间支护结构作为分析对象、以土压力作为外荷载,采用“空气单元法”和全量法,可实现对基坑分区段施工全过程的三维分析。3D-RSFES软件具有多种土压力计算模式,可采用“弹簧-梁”边界模型实现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影响的支护结构空间计算。

尉阳[2](2020)在《墙后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城市建设高速发展,高层建筑日益增多,地上面积有限,开发地下空间成为解决城市交通拥挤及土体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然而如今的基坑工程经常出现紧邻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或地下室基坑开挖的现象。有研究表明,这类情况下作用于基坑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已不能采用传统的半无限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因此,研究有限土体的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本文主要工作有如下四个方面:(1)在有限土体土压力的现有研究基础之上,基于极限平衡法的基本力学原理建立了考虑既有建筑物地下结构侧壁影响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受力计算模型,并推导出有限无黏性土、黏性土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当有限土体宽高比满足btan(45°+φ/<H关系式时,宜按照有限土压力计算法求解作用在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2)建立了简化的邻近既有建筑物三维基坑数值模型,通过增大参数对比分析得出影响有限土压力强度最显着的因素为基坑开挖深度、有限土体宽度、土体抗剪强度指标。并通过正交实验得出以上四因素对有限土压力强度指标的综合影响程度数学关系式:S=36.4+2.38(?)1+1.18(?)2-0.516(?)3+0.101(?)4,有限土体土压力强度与基坑开挖深度、有限土宽、土体黏聚力成正相关关系,与内摩擦角成负相关关系。(3)在计算不同内摩擦角与土体尺寸这两种因素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影响的差异性时,粘性土与非粘性土的主动土压力极限平衡算法表现出的差异性前者大于后者:在计算不同粘聚力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强度的影响程度时,极限平衡法大于正交实验拟合公式法。(4)基于实际基坑工程建立的三维开挖模型分析表明:基坑既有建筑一侧的有限土压力随开挖深度的增加有不断增大的趋势,由极限平衡法计算得出的有限土体主动压力在施加在围护结构上后,围护结构产生的最大水平位移与实际监测值最为接近,是三种有限土压力算法中的最优解。

尤涵锐[3](2020)在《基于旋轮线滑裂面的柔性挡土墙非极限土压力理论研究》文中指出挡土墙土压力的计算是岩土工程中的古老课题,柔性挡土墙作为一种常见的基坑支护结构,其所受土压力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对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土压力理论都是基于刚性挡土墙且墙侧土体达到极限平衡状态时来求解土压力,其结果无法准确反映实际工程中土压力的大小及分布,特别是对于支护结构刚度较小且受到土压力作用后会产生复杂变形的柔性挡土墙,其计算理论存在缺陷。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论文以经典模型实验和实际基坑工程为背景,对非极限状态下柔性挡土墙的土压力计算进行研究,主要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总结经典土压力理论及柔性挡土墙土压力理论研究现状,分析挡土墙后土体的应力状态和滑裂面,发现经典土压力理论存在局限性。(2)以砂土基坑柔性挡土墙为研究对象,用一元三次函数拟合得到柔性挡土墙任意位移曲线方程,考虑非极限状态下墙后土体内摩擦角和墙土接触面上外摩擦角发挥值与位移的关系,假设墙后土体的潜在滑裂面为旋轮线,应用水平层分析法,考虑土拱效应,推导出考虑位移的柔性挡土墙非极限土压力强度、土压力合力和合力作用点的计算式。(3)以模型试验作为基本算例,与经典土压力理论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旋轮线滑裂面理论计算的潜在滑裂面范围小于经典土压力理论的滑裂面,理论方法与试验得到主动土压力大致呈R形分布,被动土压力大致呈V形分布土压力分布,合力作用点位置高于1/3墙高,与经典土压力理论结果明显不同。最后,利用旋轮线滑裂面理论研究了外摩擦角?对土压力影响。(4)将理论研究应用到实际基坑工程项目中,利用ABAQUS建立以实际工程为背景的二维基坑模型,通过对比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发现理论值与分析值虽有一定差异,但整体分布趋势相同,反映了理论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的合理性。

何江[4](2020)在《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作为一种新型轻型支挡结构,具有施工快捷、材料用量少、边坡绿化方便、耐久性良好、可适宜较高填方边坡等优点,有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然而,相关设计计算理论尚未建立,特别是在地震作用下其动力响应与力学性能的研究鲜见报道。因此,本文主要采用振动台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方法,研究了三级和二级拼装悬臂式挡墙的地震动力响应与特性,主要研究工作与结果如下:(1)基于相似理论,采用量纲分析法设计了几何、重度和时间相似比分别为1:10、1:1和1:3.162的三级和二级拼装悬臂式挡墙支挡边坡的振动台试验模型,通过室内振动台设备,完成了水平方向分别施加正弦波、EL Centro波、Kobe波和汶川波激振的振动台模型试验。(2)两类挡墙墙后动土压力与地震波特性、墙体变形与破坏模式有密切关系,三级墙和二级墙墙后动土压力总体分别呈“三峰型”和“双峰型”分布,下部挡墙墙顶处皆存在土压力遮蔽效应;两类挡墙水平永久位移都受地震波波峰控制,在波峰作用时刻,挡墙位移急剧增大并达到永久位移;在强震作用下,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支挡边坡失稳破坏模式可分为3个阶段:一级墙墙底水平滑移破坏、下级墙体后侧土体局部滑移破坏和多级墙整体滑动破坏。(3)基于试验确定的墙-坡整体滑动破坏模式,采用Fellenius法和简化Bishop法原理建立了墙-坡系统整体地震稳定性分析方法,简化Bishop法计算所得稳定系数比Fellenius法大8-20%。(4)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Newmark滑块理论,推导出了四级、三级和二级拼装悬臂式挡墙的地震水平永久位移计算公式。试验模型分析表明,计算值与FLAC3D数值模拟值较为接近,三级墙、二级墙时各墙顶永久位移分别比试验值约高出10-40%、10-30%。本研究所得的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的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墙-坡系统地震稳定性分析和永久位移计算方法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支挡边坡工程的抗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参考。

魏鹏云[5](2020)在《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研究与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新拟建建筑往往会临近于已有建筑,此时拟建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所受的主动土压力可能为常见的梯形体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另外,工程建设过程中常常会砌筑临时挡土墙来围挡工程弃土,此类弃土大多为三角形有限填土,此时面临着三角形填土作用下的主动土压力计算问题。这两种情况下的主动土压力计算均可划归为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问题,经典的主动土压力计算理论并不适用。因而有必要针对这两种有限土体的主动土压力计算理论进行完善。针对典型梯形体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静力计算问题,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外摩擦角、粘着力、超载、填土张拉裂缝深度及已有建筑与滑裂土体间的相互作用等因素的影响,推导了相应的计算公式。对于典型梯形体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动力计算问题,则采用拟静力法推导了有限土体地震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此时未考虑已有建筑对滑裂土体的影响。此外,对于三角形填土作用下的主动土压力也进行了公式推导和计算分析。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基于Mohr—Coulomb强度理论,分别运用极限平衡法及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典型梯形体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及有限与半无限的临界状态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给出了有限与半无限之间更为合理的判断方式,通过公式对比发现当采用相同的滑裂面时运用极限平衡法和极限分析上限法得出的公式相同,分析了关键参数对临界宽高比、临界宽度、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及破裂角的影响。(2)运用极限平衡法分别推导了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及三剪强度准则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及有限与半无限的临界状态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关键参数对相应的临界宽高比、临界宽度、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及破裂角的影响,并且对比分析了基于Mohr—Coulomb强度理论、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及三剪强度准则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差异。(3)分别运用极限平衡法及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典型梯形体有限土体地震主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及有限与半无限的临界状态的计算公式,分析了关键参数对临界宽高比、临界宽度、有限土体地震主动土压力及其破裂角的影响,利用正交实验获得了关键参数对有限土体地震主动土压力的敏感性大小。(4)针对三角形填土的特殊有限土体,分别运用极限平衡法及极限分析上限法推导了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关键参数对主动土压力及破裂角的影响。

杨明辉,吴志勇,赵明华[6](2020)在《挡墙后有限宽度土体土拱效应分析及土压力计算方法》文中指出重点分析了在墙后填土宽度较小情况下,墙后土体土拱效应的形成机理,并假定小主应力拱为圆弧线,考虑挡墙与土体摩擦点的极限平衡条件,导得了大小主应力的偏转角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考虑刚性挡墙平动变位模式情况,结合水平微分单元法,建立了墙后有限宽度土体的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强度的理论表达式.与室内试验数据及前人方法的对比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土压力值具有较好合理性.最后,分析了不同填土宽高比n下的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主动土压力随n增加而逐渐增加,但n达到0.5后于稳定,该值可作为墙后土体有限宽度的界限值.

陈辉[7](2019)在《基于附加土压力的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文中提出内力和变形分析是基坑支护结构在设计工作的重点。考虑土压力与变形的关系对于正确分析挡土结构内力与变形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基于附加土压力理论进行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能够充分反映基坑空间效应。本文结合室内试验、数值模拟及三维杆系结构有限元分析对临坡基坑进行了变形和附加土压力力理论研究。主要工作及成果为以下几个方面:1.对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土压力及设计方法进行综述,分析了附加土压力在不同工况下随水平位移变化的发展趋势。2.开展临坡场地条件下基坑开挖室内模型试验。研究在开挖和开挖完成后施加超载工况下支护结构土压力、水平位移及内力分布。分析了实有土压力、附加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并提出了墙后附加土压力在该工况下表达式。3.使用Plaxis3D软件分析了临坡基坑在开挖和开挖完成后施加超载工况下支护结构土压力、水平位移、内力分布及相互联系。对比了不同土性参数、挡土墙参数下实有土压力、附加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4.运用嵌入附加土压力表达式的三维杆系结构有限元程序,考虑了挡土结构附加土压力与位移关系,通过算例结果反映了基坑空间效应,证明了附加土压力理论对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分析的可行性。

郑爽[8](2019)在《考虑季节温度效应的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试验研究》文中提出半整体式无缝桥在结构上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能,且计算模型简单,受力明确等优点,在旧桥加固和现有桥梁的无缝改造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半整体桥取消了伸缩装置和伸缩缝,由季节温度等作用引起的台后土压力比有缝桥的更为复杂,桥台-土相互作用会直接影响半整体桥的工作性能,因此开展对“考虑季节温度效应的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的试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通过对半整体式桥台模型试件进行水平加载的拟静力试验,以研究半整体式桥台-土相互作用机理。通过分析试验数据结果,讨论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大小、分布情况及桥台滞回骨架曲线和转角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1)在全周期(三年)范围内滞回曲线均呈“半梭形”但饱满程度逐年降低,全年滞回圈随季节温度变化呈周期性迁移的规律。2)在季节性温度效应作用下台后土压力出现较大的累积效应,且三年的骨架曲线均大致呈抛物线状。3)在全周期(三年)内桥台顶部与底部的转角变化基本一致,其值大小和加载位移大小相关,并且呈逐年增大的趋势变化;由桥台转角的时间历程可知,在相同加载位移下,随着加载次数的增加,桥台转角也呈阶梯式增大。4)在温度循环荷载作用下,由于半整体桥台后土距台背的距离不同,土压力的分布规律也略有不同,呈“梯形”或三角形分布;随着位移荷载的增加,台后土压力的值也随之增加并达到极限被动土压力产生Ratching现象;加载位移相同的情况下,第二年、第三年的作用力明显高于第一年的(台后土压力出现了较大的累积效应),最大年增量达624.48kPa。在分析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将试验值与现有理论计算、规范进行对比分析可得:1)当桥台位移大于4mm时试验值要远大于现有无缝桥规范中台后土压力计算值和相关理论计算值。2)在参考Massachusetts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系数进行改进修正。3)根据台后土距台背距离的远近与台后土压力大小之间的关系,发现台后土压力在三年周期内纵桥向上呈现出二次函数型(前一年半)和指数型(后一年半)的衰减规律。

宋福华[9](2019)在《基于模型试验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冶金和火电是国家建设过程中的重要行业,这两大产业的建设发展对煤料、矿石料等工业原料需求量巨大。目前,国内主要采用条形料场来储备原料,挡料墙在条形料场中起到支挡堆料、分隔空间的作用。挡料墙为条形料场的主要构筑物,建筑体量之巨大,工程造价之高昂,在保证结构安全的条件下,合理优化支挡结构设计经济效益显着。由于条形料场填料、取料工艺的影响,挡料墙与常规边坡支护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主要体现为墙后有限范围填料、折线坡面、无黏性散粒料、填料过程堆料运动状态复杂等,无法直接采用经典土压力理论准确求解作用于挡料墙上的料压力。基于以上问题,本文针对矿石料、煤料两种常见堆料,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结合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方法开展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内容如下:(1)分析了无黏性散粒体堆料力学特性的复杂性,以及不同种类原料之间较大差异性。通过大型粗粒土直剪试验、筛分试验等一系列室内试验,测试石料、煤料两种堆料的物理力学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密度、休止角、颗粒级配、剪切性能,为后期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撑。(2)对比分析条形料场挡料墙与常规扶壁式挡土墙的结构差异,根据挡料墙横墙间距较大对纵墙中部约束较小的特点,将纵墙受力模型简化为平面应变问题考虑。通过对已有的特殊边坡土压力计算方法,提出了特殊情况下边坡土压力计算理论的研究方法。(3)基于挡料墙后滑楔体静力平衡原理,建立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与墙后填土破裂角的函数关系,通过求极限得到条形料场挡料墙主动料压力的解析解。(4)以无黏性土无限长三棱柱自然堆积体为模型,计算堆积体内部任意一点的应力状态。将已有的计算模型与条形料场挡料墙静止料压力计算模型对比,提出计算条形料场挡料墙静止料压力的理论计算公式。(5)利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条形料场挡墙结构与堆料模型,合理选取计算参数,建立堆料与挡料墙之间的接触。考虑堆料与结构相互作用以及协调变形,得到三维状态下条形料场挡料墙所受料压力的分布特点,为室内模型试验的设计提供指导。(6)针对室内模型小料压力测试精度问题,改进了应变式微型土压力盒标定方法,标定了应变式微型土压力盒压力随应变变化的分段拟合函数。基于相似原理,设计条形料场挡料墙室内模型试验。首先进行常规水平坡顶面边坡与条形料场特殊坡形堆料试验,通过常规水平坡顶面边坡试验结果与现有理论计算结果比较,验证模型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根据条形料场挡料墙功能需求,在试验过程中更换填料以及填料断面形式,得到石料、煤料、不同断面形式情况下模型挡料墙料压力分布。(7)通过对比理论计算、模型试验结果,提出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计算方法。根据模型试验得到的料压力分布特点,对条形料场挡料墙的料压力分布形式做进一步调整,弥补理论计算方法中存在的缺陷,使理论计算方法能够较准确反映挡料墙实际受力情况。

孙俊[10](2019)在《考虑临河有限土体与水位影响的基坑支护土压力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越来越多的建筑物不得不临河、临湖而建,开挖基坑边缘距离河流较近,构成有限宽度土体,此时作用在基坑支护上的土压力若仍按朗肯或库伦土压力理论计算,会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本文针对基坑紧邻河流情况下支护土压力问题展开研究,主要工作与结论如下:1.针对基坑与河流之间构成有限土体的情况建立计算模型,将墙土界面摩擦以及水位高度、河床坡角等因素考虑在内,然后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对滑裂土体进行受力分析,假设滑裂面为一平面,推导出临河情况下有限土体主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公式。探究所求得公式的适用范围,并根据破裂面被截断的位置对一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推导出适用其土压力计算的方法,最后进行归纳总结。2.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对临河基坑的开挖进行了模拟,研究各步开挖、支护结束后挡土墙的位移以及作用在其上的土压力分布情况。通过自制木模型控制河床坡角,河流槽中的水头高度模拟河流水位,探究临河距离、河床坡角、水位高度等因素对支护土压力的影响;观察基坑破坏模式,与计算模型基本一致,进一步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3.对临河有限土体情况下的基坑开挖进行有限元数值分析,采用模拟基坑开挖较好的PLAIXS软件进行模拟,选用小应变土体硬化模型。探究土体参数、临河距离、水位高度、河床坡角等因素对支护土压力的影响,将数值模拟结果与本文方法、前人方法对比,本文方法更为符合。4.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程进行分析,将支护位移以及坑底隆起的实测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对,证明了数值计算模型的合理性,其支护土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与实际土压力相符,研究其分布规律并与本文计算方法结果相对比,整体趋势相近,理论值略大。

二、刚性不动挡土墙土压力计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刚性不动挡土墙土压力计算(论文提纲范文)

(1)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支护结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常用支护结构分析方法
        1.1.2 尚未有效解决的基坑工程问题
    1.2 研究现状
        1.2.1 平面土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1.2.2 空间土压力分布规律的研究
        1.2.3 土与支护结构相互作用的研究
        1.2.4 支护结构空间分析方法的研究
        1.2.5 研究现状分析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3.4 创新点
第2章 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室内试验方法
    2.1 引言
    2.2 试验设计原理
    2.3 试验装置设计
        2.3.1 土箱及反力支撑系统
        2.3.2 加载系统
        2.3.3 测量系统
    2.4 试验变量
    2.5 试验土料性状
    2.6 试验组次设计
    2.7 试验步骤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3.1 引言
    3.2 实测数据及其可重复性验证
        3.2.1 模型箱正面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实测数据
        3.2.2 模型箱正面土压力合力增量随活动板位移的变化曲线
        3.2.3 模型箱近端侧面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实测数据
        3.2.4 试验方法的合理性及试验数据的可重复性验证
    3.3 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产生机理分析
        3.3.1 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原理
        3.3.2 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累积比率
        3.3.3 土体应力重分布机理分析
    3.4 不动板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规律
        3.4.1 不动板的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比例系数
        3.4.2 活动板位移对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比例系数的影响
        3.4.3 活动板宽度对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比例系数的影响
        3.4.4 竖向荷载对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比例系数的影响
        3.4.5 不动板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标准计算模型
    3.5 活动板土压力增量与活动板位移的关系
        3.5.1 活动板宽度对活动板土压力增量的影响
        3.5.2 竖向荷载对活动板土压力增量的影响
        3.5.3 活动板土压力增量标准计算模型
    3.6 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标准计算模型的适用范围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坑支护结构三维有限元计算软件研发
    4.1 引言
    4.2 采用的有限元基础原理
        4.2.1 空间任意方向梁单元
        4.2.2 荷载等效原理及等效方法
        4.2.3 结构总体刚度矩阵集成及存储
        4.2.4 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
        4.2.5 线形方程组的求解
    4.3 基坑空间支护结构计算模型
        4.3.1 支护结构模型简化及单元划分
        4.3.2 主被动侧土体作用简化
        4.3.3 外部荷载作用简化
        4.3.4 节点类型选择
        4.3.5 边界条件处理方法
        4.3.6 施工过程处理方法
    4.4 软件研发
        4.4.1 面向对象程序的设计
        4.4.2 软件框架图
        4.4.3 输入和输出
    4.5 软件的可靠性验证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支护结构空间分析方法
    5.1 引言
    5.2 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支护结构空间分析方法
        5.2.1 空间分析方法的原理
        5.2.2 单桩变形产生的水平向重分布土压力
        5.2.3 实际支护结构的水平向重分布土压力
    5.3 有限元实现方法
        5.3.1 数值分析对象及目的
        5.3.2 “弹簧-梁”有限元模型
        5.3.3 “弹簧-梁”模型的适用性及可靠性验证
        5.3.4 边界模型参数的选取原则
        5.3.5 “弹簧-梁”边界模型的有限元实现方法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支护结构空间分析方法工程应用示例
    6.1 引言
    6.2 “坑中坑”问题
        6.2.1 问题描述及简化计算模型
        6.2.2 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空间计算结果
        6.2.3 不同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6.3 狭长深基坑开挖问题
        6.3.1 问题描述及简化计算模型
        6.3.2 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空间计算结果
        6.3.3 不同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6.4 局部支护结构缺失问题
        6.4.1 问题描述及简化计算模型
        6.4.2 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空间计算结果
        6.4.3 不同分析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2)墙后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土压力研究现状
        1.2.1 半无限土压力研究现状
        1.2.2 有限土体土压力研究现状
    1.3 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本文主要内容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有限土体主动压力计算方法推导
    2.1 引言
    2.2 半无限土体土压力计算理论
        2.2.1 库伦土压力理论
        2.2.2 朗肯土压力理论
    2.3 基于极限平衡法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理论
        2.3.1 有限无粘性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推导
        2.3.2 粘性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公式推导
    2.4 基于薄层单元法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3.1 引言
    3.2 有限元软件与土体本构模型的选取
    3.3 模型围护结构选取假定
    3.4 正交实验简介
    3.5 正交实验设计
        3.5.1 模型基本参数设置
        3.5.2 基坑开挖深度
        3.5.3 有限土体宽度
        3.5.4 土体内摩擦角
        3.5.5 土体黏聚力
    3.6 围护结构土压力分布
    3.7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3.8 本章小结
4 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不同计算方法对比研究
    4.1 引言
    4.2 有限土体尺寸对主动土压力的影响
        4.2.1 不同开挖深度下的四种方法计算对比
        4.2.2 不同有限土体宽度下的四种方法计算对比
    4.3 抗剪强度指标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影响
        4.3.1 不同土体内摩擦角φ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影响
        4.3.2 不同土体黏聚力c对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的工程应用分析
    5.1 引言
    5.2 工程概况
        5.2.1 项目简介
        5.2.2 基坑支护方案
        5.2.3 基坑监测项目及方法
    5.3 不同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直接对比
        5.3.1 数值模拟建模
        5.3.2 理论推导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
    5.4 不同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在实际工程中的间接对比
        5.4.1 三种方法计算土压力
        5.4.2 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基于旋轮线滑裂面的柔性挡土墙非极限土压力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模型试验
        1.2.2 数值模拟
        1.2.3 理论方法
    1.3 目前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4.3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支护结构土压力理论概述
    2.1 支护结构的类型
    2.2 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
    2.3 影响支护结构土压力的因素
        2.3.1 土力学参数
        2.3.2 支护设计
        2.3.3 施工因素
    2.4 土压力计算理论概述
        2.4.1 极限平衡理论
        2.4.2 经典土压力理论存在的问题
        2.4.3 非极限土压力理论概述
    2.5 墙后滑裂土体分析
        2.5.1 应力状态分析
        2.5.2 滑裂面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旋轮线滑裂面的柔性挡土墙非极限土压力计算
    3.1 摩擦角与位移的关系
        3.1.1 非极限状态内摩擦角发挥值
        3.1.2 非极限状态外摩擦角发挥值
    3.2 柔性挡土墙位移模式
    3.3 有效位移面积比
    3.4 柔性挡土墙后土体滑裂面的假定
    3.5 非极限状态土压力公式的推导
        3.5.1 分析模型
        3.5.2 准主动土压力
        3.5.3 准被动土压力
        3.5.4 基本方程求解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模型试验分析
    4.1 模型试验简介
    4.2 试验数据对比与结果分析
        4.2.1 位移对比
        4.2.2 滑裂面对比
        4.2.3 土压力分布对比
        4.2.4 土压力合力及合力作用点对比
    4.3 外摩擦角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工程案例分析
    5.1 工程概况
    5.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5.3 基坑支护设计概况
    5.4 基坑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4.1 模型假定
        5.4.2 模型介绍
    5.5 计算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震土压力
        1.2.2 地震边坡稳定性
        1.2.3 地震边坡破坏模式
        1.2.4 地震边坡永久位移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振动台模型试验设计
    2.1 概述
    2.2 相似比设计
    2.3 试验模型
        2.3.1 模型箱设计与制作
        2.3.2 模型设计
        2.3.3 填料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2.3.4 模型制作
    2.4 试验设备及测试系统
        2.4.1 振动台和数据采集系统
        2.4.2 传感器布置及类型
    2.5 地震波选取及加载方案
        2.5.1 地震波选取
        2.5.2 加载方案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三级拼装悬臂式挡墙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概述
    3.2 模型边坡固有频率与阻尼比
        3.2.1 加速度传递函数
        3.2.2 边坡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3.3 加速度响应
        3.3.1 加速度放大效应
        3.3.2 地震波瞬时PGA的影响
        3.3.3 不同波形的影响
        3.3.4 地震波幅值的影响
    3.4 土压力
        3.4.1 静止土压力
        3.4.2 动土压力
    3.5 位移
    3.6 模型边坡破坏特征
        3.6.1 边坡变形与破坏过程
        3.6.2 边坡失稳破坏模式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二级拼装悬臂式挡墙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概述
    4.2 模型边坡固有频率和阻尼比
    4.3 加速度响应
        4.3.1 加速度放大效应
        4.3.2 地震波瞬时PGA的影响
        4.3.3 不同波形的影响
        4.3.4 地震波幅值的影响
    4.4 土压力
        4.4.1 静止土压力
        4.4.2 动土压力
    4.5 位移
    4.6 模型边坡破坏特征
        4.6.1 边坡变形与破坏过程
        4.6.2 边坡失稳破坏模式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地震响应数值模拟
    5.1 概述
    5.2 模型建立及参数选取
    5.3 边界条件和加载波形
        5.3.1 边界条件及动力加载方式
        5.3.2 加载地震波形
    5.4 计算监测点布置
    5.5 三级拼装悬臂式挡墙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5.1 模型固有频率
        5.5.2 加速度响应
        5.5.3 土压力
        5.5.4 位移
    5.6 二级拼装悬臂式挡墙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5.6.1 模型固有频率
        5.6.2 加速度响应
        5.6.3 土压力
        5.6.4 位移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综合对比分析
    6.1 概述
    6.2 加速度
    6.3 动土压力
    6.4 永久位移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墙-坡系统地震稳定性与永久位移分析
    7.1 概述
    7.2 边坡稳定性分析
        7.2.1 计算方法
        7.2.2 稳定性计算
    7.3 永久位移计算
        7.3.1 屈服加速度算法
        7.3.2 永久位移算法
        7.3.3 对比验证
        7.3.4 四级拼装悬臂式挡墙永久位移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5)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研究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半无限土体土压力研究
        1.2.1 理论与数值分析研究
        1.2.2 试验研究
    1.3 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研究
        1.3.1 理论与数值分析研究
        1.3.2 试验研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基于MOHR—COULOMB强度理论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分析
    2.1 引言
    2.2 极限平衡解
        2.2.1 有限土体公式推导
        2.2.2 临界状态公式推导
    2.3 极限分析上限解
        2.3.1 模式一
        2.3.2 模式二
    2.4 主动土压力及破裂角计算方法
    2.5 极限平衡解与极限分析上限解的关系
    2.6 计算模式的判别
    2.7 参数分析及公式简化
        2.7.1 参数分析
        2.7.2 公式简化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双剪统一强度理论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分析
    3.1 引言
    3.2 双剪统一强度理论
    3.3 有限土体及临界状态公式推导
        3.3.1 有限土体公式推导
        3.3.2 临界状态公式推导
    3.4 计算模式判别
    3.5 参数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三剪强度准则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
    4.1 引言
    4.2 三剪强度准则
    4.3 有限土体及临界状态公式推导
        4.3.1 有限土体公式推导
        4.3.2 临界状态公式推导
    4.4 计算模式判别
    4.5 参数影响分析
    4.6 基于不同强度理论及准则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关系及对比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拟静力法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分析
    5.1 引言
    5.2 极限平衡解
        5.2.1 有限土体公式推导
        5.2.2 临界状态公式推导
    5.3 极限分析上限解
        5.3.1 模式一
        5.3.2 模式二
    5.4 计算模式判别
    5.5 参数影响分析
    5.6 有限土体地震主动土压力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特殊形式的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分析
    6.1 引言
    6.2 极限平衡解
    6.3 极限分析上限解
        6.3.1 模式一
        6.3.2 模式二
    6.4 参数影响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结论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所参与的项目基金及项目

(6)挡墙后有限宽度土体土拱效应分析及土压力计算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 墙后有限宽度土体情况土拱效应
    1.1 应力状态分析
    1.2 应力偏转角
2 主动土压力计算
    2.1 墙后土体滑裂面方程
    2.2 主动侧向土压力系数
    2.3 主动土压力合力及其分布
3 前人方法比较
    3.1 Frydman和Keissar[13]的模型试验
    3.2 Take和Valsangkar[24]的模型试验
4 有限宽度土体的临界宽高比
    4.1 宽高比临界值
    4.2 有限宽度临界值的参数分析
5 结论

(7)基于附加土压力的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基坑支护结构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研究现状
        1.2.1 基坑支护结构水平位移
        1.2.2 基坑开挖过程土体应力路径
        1.2.3 基坑工程土压力与支护结构设计分析方法
    1.3 附加土压力理论
    1.4 研究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临坡挡土结构土压力与位移关系的模型试验研究
    2.1 引言
    2.2 室内模型试验设计
        2.2.1 试验装置
        2.2.2 试验仪器
        2.2.3 试验材料
        2.2.4 土压力、位移和弯矩测量
        2.2.5 试验过程
    2.3 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2.3.1 基坑顶部变形图
        2.3.2 A侧挡土结构中部水平位移和土压力
        2.3.3 B侧挡土结构中部水平位移和土压力
        2.3.4 C侧挡土结构中部水平位移和土压力
        2.3.5 D侧挡土结构中部弯矩
        2.3.6 实有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
        2.3.7 附加土压力与水平位移关系
    2.4 试验存在不足与改进方向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临坡挡土结构土压力与位移关系的数值分析
    3.1 引言
    3.2 Plaxis3D软件简介
    3.3 基坑有限元模型的计算
        3.3.1 基坑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2 土体本构模型选择
        3.3.3 模型计算工况设置
    3.4 挡土结构位移和土压力分析
        3.4.1 挡土结构水平位移
        3.4.2 挡土结构土压力
    3.5 挡土结构弯矩分析
    3.6 土体应力路径分析
        3.6.1 A侧挡土墙中部墙后不同深度处土体应力路径
        3.6.2 A侧挡土墙中部墙前不同深度处土体应力路径
    3.7 土压力与挡土结构水平位移关系
        3.7.1 实有土压力随挡土结构水平位移变化
        3.7.2 附加土压力随挡土结构水平位移变化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附加土压力的支护结构变形分析
    4.1 引言
    4.2 三维杆系有限元程序简介
        4.2.1 力学模型假定与计算原理
        4.2.2 三维杆系有限元程序说明
    4.3 工程算例分析
        4.3.1 算例介绍
        4.3.2 基坑角桩和边中桩计算结果对比
        4.3.3 不同土压力计算方法计算结果对比
        4.3.4 不同桩体参数和土性参数计算结果对比
    4.4 试验开挖阶段模拟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考虑季节温度效应的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研究现状
        1.2.1 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理论研究现状
        1.2.2 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试验研究现状
        1.2.3 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实桥监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2章 半整体式桥台台后土压力拟静力试验简介
    2.1 工程背景
    2.2 试件的设计与制作
        2.2.1 桥台设计
        2.2.2 桥台制作
    2.3 试验箱的设计与制作
        2.3.1 模型实验箱设计
        2.3.2 模型实验箱制作
    2.4 试验土体特性
    2.5 模型的安装
        2.5.1 土箱安装
        2.5.2 砂土填筑
        2.5.3 桥台安装
        2.5.4 加载装置的安装
    2.6 测量装置及测点布置
        2.6.1 土压力盒的布置
        2.6.2 位移计及倾角仪的布置
    2.7 试验加载
        2.7.1 试验加载计算
        2.7.2 试验加载装置
        2.7.3 试验加载制度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台-土相互作用拟静力试验结果分析
    3.1 滞回曲线
        3.1.1 全年滞回曲线分析
        3.1.2 每季度滞回曲线分析
        3.1.3 全周期(三年)滞回曲线分析
        3.1.4 全周期内各年第二季度滞回曲线分析
    3.2 骨架曲线
    3.3 桥台转角
        3.3.1 全周期转角变化
        3.3.2 全年转角变化
    3.4 台后土压力
        3.4.1 全年台后土压力试验结果
        3.4.2 全周期(三年)台后土压力试验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考虑季节温度效应的半整体桥台-土相互作用计算方法
    4.1 台后土压力
    4.2 桥台负向移动时台后(主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4.2.1 Rankine主动土压力
        4.2.2 Coulumb主动土压力
        4.2.3 规范(JTG D60-2015)法
    4.3 桥台正向移动时台后(被动)土压力计算方法
        4.3.1 Coulomb法
        4.3.2 Rankine法
        4.3.3 Burke-Chen的修正系数法
        4.3.4 George法
        4.3.5 MHD法
        4.3.6 NCHRP曲线
        4.3.7 Clough与 Duncan法
        4.3.8 Barker法
        4.3.9 Murat Dicleli改进法
        4.3.10 规范(JTG D60-2015)法
        4.3.11 朱建明被动土压力法
    4.4 试验值与理论值的比较
    4.5 改进的台后土压力系数计算方法
        4.5.1 改进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系数计算方法
        4.5.2 对比整体桥台后土压力改进系数计算方法
    4.6 台后土压力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4.6.1 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4.6.2 对比整体桥台后土压力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模型试验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散粒体堆料力学特性研究现状
        1.2.2 挡墙土压力研究现状
    1.3 主要工作及研究思路
        1.3.1 主要工作
        1.3.2 研究思路
2 堆料物理力学特性分析
    2.1 散粒体堆料运动及力学特性
        2.1.1 散粒体堆料的运动特性
        2.1.2 散粒体堆料的力学特性
    2.2 堆料物理力学性能参数测定
        2.2.1 密度测试
        2.2.2 休止角测试
        2.2.3 筛分试验
        2.2.4 粗粒土直剪试验
        2.2.5 堆料物理力学参数汇总
    2.3 散粒体堆料的计算模型
    2.4 本章小结
3 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理论分析
    3.1 引言
    3.2 条形料场堆料截面形式及挡料墙料压力分析
        3.2.1 条形料场堆料截面形式
        3.2.2 特殊情况下挡墙土压力计算理论
        3.2.3 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特点分析
    3.3 条形料场挡料墙主动料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3.3.1 研究思路
        3.3.2 基本假设
        3.3.3 条形料场挡料墙主动料压力求解
        3.3.4 结果验证
    3.4 条形料场挡料墙静止料压力计算方法研究
        3.4.1 模型简化
        3.4.2 模型分析
        3.4.3 计算过程
        3.4.4 条形料场挡料墙静止料压力计算结果
    3.5 本章小结
4 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有限元模拟
    4.1 ABAQUS有限元软件
    4.2 条形料场有限元模型建立
        4.2.1 几何模型
        4.2.2 本构模型
        4.2.3 材料参数选择
        4.2.4 建立接触
    4.3 数值分析结果
        4.3.1 坡形一数值分析结果
        4.3.2 坡形二数值分析结果
        4.3.3 断面一数值分析结果
        4.3.4 断面二数值分析结果
        4.3.5 断面三数值分析结果
    4.4 本章小结
5 挡料墙料压力室内模型试验及分析
    5.1 室内模型试验原理
        5.1.1 相似原理介绍
        5.1.2 相似准则推导方法
        5.1.3 室内模型试验的粒径效应与边界效应
    5.2 室内模型试验设计
        5.2.1 试验场地
        5.2.2 试验仪器
        5.2.3 试验方案
    5.3 试验过程
        5.3.1 两种坡形堆料试验
        5.3.2 三种典型断面堆料试验
    5.4 试验结果
        5.4.1 两种坡形对比模型试验结果
        5.4.2 三种典型断面缩尺模型试验结果
    5.5 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5.5.1 石料料压力对比分析
        5.5.2 煤料料压力对比分析
    5.6 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理论计算方法
        5.6.1 挡料墙料压力理论计算方法的提出
        5.6.2 挡料墙料压力分布形式调整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C 学位论文数据集
致谢

(10)考虑临河有限土体与水位影响的基坑支护土压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土压力理论研究现状
        1.2.1 经典土压力理论
        1.2.2 经典土压力理论的完善
        1.2.3 考虑有限宽度土体的土压力研究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1.3.1 本文主要内容
        1.3.2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临河条件下有限土体的土压力计算
    2.1 引言
    2.2 计算模型与主动土压力计算
        2.2.1 计算假定与考虑因素
        2.2.2 受力分析与方程的建立
        2.2.3 主动土压力公式求解
        2.2.4 适用范围判定
        2.2.5 特殊情况分析
    2.3 计算模型与被动土压力计算
        2.3.1 受力分析与方程的建立
        2.3.2 适用范围判定及特殊情况分析
        2.3.3 被动土压力公式求解
    2.4 计算方法小结
    2.5 算例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临河基坑开挖模型试验
    3.1 引言
    3.2 试验目的及内容
    3.3 模型试验设计及制作
        3.3.1 设计思路
        3.3.2 模型土及其性质
        3.3.3 试验装置
    3.4 试验过程
    3.5 试验数据整理及分析
        3.5.1 基坑开挖对挡土墙的位移的影响分析
        3.5.2 基坑开挖对作用在挡土墙上的土压力影响分析
        3.5.3 水位变化对有限土体土压力的影响分析
        3.5.4 临河距离与河床坡角对有限土体土压力的影响分析
    3.6 计算公式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临河基坑支护土压力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引言
    4.2 有限元软件介绍
    4.3 数值模型的建立
        4.3.1 小应变硬化土模型(HS small)
        4.3.2 模拟概况
        4.3.3 参数选取
        4.3.4 主要计算工序
    4.4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4.4.1 围护结构的位移及弯矩
        4.4.2 基坑变形
        4.4.3 支护土压力
    4.5 有限土体土压力影响因素分析
        4.5.1 土体参数的影响分析
        4.5.2 临河距离的影响分析
        4.5.3 河流水位高度的影响分析
        4.5.4 河床坡角的影响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工程实例分析
    5.1 引言
    5.2 工程概况
        5.2.1 工程简介
        5.2.2 周围环境与地质情况
        5.2.3 水文情况
    5.3 支护方案与监测项目
        5.3.1 基坑支护方案
        5.3.2 监测内容
    5.4 模型的简化与导入
        5.4.1 模拟概况
        5.4.2 参数的选取
        5.4.3 主要计算工序
    5.5 实测数据与计算结果的对比
        5.5.1 支护位移与坑底隆起
        5.5.2 土压力
    5.6 小结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致谢
作者简历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四、刚性不动挡土墙土压力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1]考虑土压力水平向重分布的支护结构空间分析方法研究[D]. 孙威.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1
  • [2]墙后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研究[D]. 尉阳. 西安科技大学, 2020(01)
  • [3]基于旋轮线滑裂面的柔性挡土墙非极限土压力理论研究[D]. 尤涵锐.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4]多级拼装悬臂式挡墙地震响应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D]. 何江.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5]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计算研究与分析[D]. 魏鹏云. 兰州理工大学, 2020(12)
  • [6]挡墙后有限宽度土体土拱效应分析及土压力计算方法[J]. 杨明辉,吴志勇,赵明华.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7]基于附加土压力的基坑支护结构内力与变形研究[D]. 陈辉. 天津大学, 2019(01)
  • [8]考虑季节温度效应的半整体桥台后土压力试验研究[D]. 郑爽. 福建农林大学, 2019(04)
  • [9]基于模型试验条形料场挡料墙料压力研究[D]. 宋福华. 重庆大学, 2019(09)
  • [10]考虑临河有限土体与水位影响的基坑支护土压力研究[D]. 孙俊. 苏州科技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刚性固定挡土墙土压力计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