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虱气调抗性开发中能源物质的积累与利用

书虱气调抗性开发中能源物质的积累与利用

一、嗜卷书虱气调抗性形成过程中能源物质的积累与利用(英文)(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晔[1](2018)在《药材甲转录组分析及其羧酸酯酶家族基因对气调胁迫的应答》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气调胁迫下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转录组学分析,就药材甲在气调胁迫下的出现明显差异表达的功能基因进行功能研究,选择有显着响应的羧酸酯酶基因,初步探讨其对药材甲应对气调胁迫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Illumina Hiseq平台对10%和70%CO2处理药材甲进行测序,利用差异基因检测方法,筛选两样本间的差异表达基因;用RT-PCR方法对差异表达显着的药材甲羧酸酯酶基因进行克隆,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和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RT-qPCR)检测羧酸酯酶在药材甲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和成虫中的表达量,同时检测spCarEs基因在LC10(30%CO2+70%空气)、LC30(70%CO2+30%空气)两个亚致死浓度和致死中浓度LC50(90%CO2+10%空气)CO2浓度气调胁迫前后的mRNA表达模式;以pGEX4T-1为载体构建原核表达系统进行表达,用羧酸酯酶活检测试剂盒检测表达蛋白的酶活性。结果:除去重复的数据,在10%CO2气调胁迫下,表达上调的基因有665个,表达下调的基因有1091个;70%CO2气调胁迫下,上调和下调基因分别有620和498个,10%和70%CO2气调胁迫下分别包含13个和6个CarE差异表达基因;成功克隆获得6个spCarEs基因,spCarEs基因都具有羧酸酯酶特有的催化三联体结构域,属于羧酸酯酶家族基因;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6个spCarEs基因在药材甲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且表达量多集中于幼虫阶段,显着高于其它发育阶段(P<0.05);利用不同浓度CO2气调胁迫药材甲,结果表明spCarE2,spCarE4和spCarE6基因在气调胁迫前后的表达量没有显着性差异,spCarE8,spCarE9和spCarE10在气调胁迫后的表达量显着增加,其中spCarE8在LC30和LC50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1倍和1.9倍;spCarE9在LC30和LC50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3.1倍和5.8倍;spCarE10的在LC30和LC50的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8倍和1.9倍;成功构建pGEX4T-1/spCarE10和pGEX4T-1/spCarE8表达质粒,最佳诱导表达条件为IPTG浓度为0.5MM,18℃,诱导表达10 h,蛋白检测spCarE10表达浓度为1mg/mL,采用羧酸酯酶酶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纯化羧酸酯酶蛋白的活力为0.666U/ml,SpCarE8以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药材甲spCarEs基因的表达具有发育阶段特异性,在幼虫期表达量最高,因此推测spCarEs基因可能在幼虫期发挥关键作用,对成虫用不同浓度CO2气调胁迫后,其表达量有显着变化(P<0.05),分析表明spCarEs基因是参与药材甲响应气调胁迫的关键基因之一,原核表达获得具有活性的spCarE10蛋白,为下一步制备抗体做准备。本研究结果可对揭示药材甲CarE基因家族对气调胁迫应答的分子机制,为阐明昆虫在气调胁迫下的应激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曹宇,刘燕,王丽娟,冉光梅,尚宝珍,李灿[2](2016)在《CO2对药材甲和烟草甲幼虫能源物质利用相关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昆虫的能源物质在其抵御不良环境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探明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和烟草甲Lasioderma serricorne幼虫在CO2处理下对能源物质的利用差异,本研究采用不同φ(CO2)(10%、30%、50%、70%和90%)对其分别胁迫2、4、6、8 h后,测定其体内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脂肪等能源物质的含量变化,比较了两种昆虫幼虫对不同能源物质的利用率。结果表明,同一φ(CO2)胁迫下随着时间的延长,或者相同胁迫时间下随着φ(CO2)的升高,两种昆虫幼虫的能源物质含量均逐渐降低。在φ(CO2)=90%条件下,两种昆虫幼虫的各能源物质含量均最低,药材甲幼虫的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脂肪含量分别为13.75,165.42和37.25μg/头;烟草甲幼虫分别为14.87,176.14和38.49μg/头。不同φ(CO2)条件下,两种昆虫幼虫对不同能源物质具有相似的利用规律,均为多糖>脂肪>可溶性蛋白质,且随着φ(CO2)的升高,其利用率显着降低。相同φ(CO2)条件下,两种昆虫幼虫对可溶性蛋白质的利用率无显着差异,但药材甲对多糖和脂肪的利用率均显着低于烟草甲。因此,φ(CO2)显着影响药材甲和烟草甲幼虫体内的多糖、可溶性蛋白质及脂肪等能源物质,CO2气调保存中药产品过程中可通过影响这些昆虫生理指标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曹宇,刘燕,杨文佳,孟永禄,王丽娟,曾力,李灿[3](2015)在《甲维盐胁迫对西花蓟马能源物质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为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西花蓟马的控制作用,室内采用浸叶法测定了其对西花蓟马成虫和二龄若虫的毒力。同时,测定了甲维盐LC50短时胁迫不同时间后,西花蓟马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及脂肪三种能源物质含量的变化;其致死后,计算了昆虫对各能源物质的利用率,以期从生理生化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甲维盐对西花蓟马成虫和若虫的LC50分别为1.11和0.62 mg/L,在其LC50短时胁迫过程中,西花蓟马成虫体内的能源物质含量均伴有显着的升高及降低,但若虫并无显着变化;其LC50致死下,西花蓟马对三种能源物质的利用率存在显着差异,成虫为可溶性糖(74.12%)>可溶性蛋白质(58.10%)>脂肪(42.13%),若虫为可溶性糖(64.01%)>可溶性蛋白质(48.12%)>脂肪(36.48%),且无论何种能源物质,西花蓟马成虫的利用率均显着高于若虫。

曹宇,李灿[4](2014)在《重要储藏害虫药材甲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药材甲[Stegobium paniceum(L.)]是世界性的储藏物害虫,在我国,严重危害中药材等重要储藏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鉴于化学防治的弊端及害虫抗药性问题,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害虫综合防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从植物源农药、昆虫激素、天敌昆虫及气调控害等方面,就药材甲的生物防治进行了综述。

周安韦[5](2010)在《嗜卷书虱羧酸酯酶生化毒理学特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文中提出羧酸酯酶(Carboxylesterase, CarE)是昆虫体内一类水解内源性和外源性物质的解毒酶系,在昆虫对有机磷杀虫剂抗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对氨基甲酸酯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抗性中亦有一定的作用。本学位论文以广泛存在于多种储藏物中的害虫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其对9种分别属于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以及3种增效剂(DEF、TPP和DEM)的增效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对该虫CarE的生化毒理学特性以及2个CarE基因在mRNA水平的表达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采用药膜法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剂对嗜卷书虱的触杀毒力。结果表明,使用的5种有机磷类杀虫剂均对嗜卷书虱具有较高的触杀毒力,依次为甲基对氧磷>毒死蜱>马拉硫磷>乙基对氧磷>氧乐果。其中,甲基对氧磷和乙基对氧磷的毒力相差在3倍以上。在供试的2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中,涕灭威的触杀毒力显着高于残杀威,且高于其余供试杀虫剂。而2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触杀毒力均显着低于其它7种供试杀虫剂,但具有较好的击倒作用。综合分析9种常用杀虫剂单剂对嗜卷书虱的触杀毒力发现,有机磷类杀虫剂对嗜卷书虱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进行书虱防治时,有机磷类杀虫剂是比较理想的储粮保护剂。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表明,DEF对毒死蜱、马拉硫磷以及涕灭威具有较强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7.50、5.90及3.86),其次,DEF对氧乐果、甲基对氧磷、乙基对氧磷及甲氰菊酯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增效倍数分别为2.19、2.15、1.64及1.43),而DEF对残杀威和溴氰菊酯均无显着增效作用。这暗示酯酶参与了除残杀威、溴氰菊酯外其它7种杀虫剂在嗜卷书虱体内的代谢,而且对毒死蜱、马拉硫磷以及涕灭威的代谢起着重要作用。此外,TPP除了对甲基对氧磷无显着增效作用外,对其余8种供试杀虫剂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效作用,其中对涕灭威具有最强增效作用,增效倍数达6.75。这表明羧酸酯酶极有可能参与了除甲基对氧磷以外所有杀虫剂的代谢,并且对涕灭威的代谢起着主要作用。DEM对氧乐果、毒死蜱、残杀威及溴氰菊酯均无显着的增效作用,其中甚至对氧乐果具有负增效作用;而对其余4种杀虫剂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但增效倍数均不高,其中对乙基对氧磷的增效作用相对最强为2.97倍。这说明GSTs参与了乙基对氧磷的代谢,而对其它杀虫剂的代谢贡献不大。此外,增效作用测定结果说明在实仓防治中,可以考虑将杀虫剂与增效剂合理搭配使用,以达到防治书虱的最佳效果。采用微量滴度酶标板法分别测定了以a-NA、β-NA为底物时嗜卷书虱CarE的生化毒理学特性(CarE活性、酶动力学参数、酶促反应的理论最适温度和最适pH值以及9种常用杀虫剂的离体抑制作用)。结果表明,以a-NA为底物时,嗜卷书虱CarE酶促反应的理论最适温度为24.9℃、最适pH值为6.5;以β-NA作为底物时,其最适温度为25.2℃、最适pH值6.2。从9种杀虫剂对嗜卷书虱CarE的抑制中浓度来看,以a-NA或p-NA作为底物时,甲基对氧磷和乙基对氧磷均能高效抑制其活性。其中,与β-NA作为底物相比,当α-NA作为底物时甲基对氧磷和乙基对氧磷的抑制作用则更强。然而,α-NA或β-NA作为底物,溴氰菊酯和甲氰菊酯对嗜卷书虱CarE均无明显的抑制作用。当α-NA为底物时,其余5种杀虫剂也体现出较好的抑制作用,依次为马拉硫磷>氧乐果>残杀威>涕灭威>毒死蜱。当β-NA为底物时,上述5种杀虫剂对嗜卷书虱CarE的抑制作用依次为马拉硫磷>毒死蜱>氧乐果>残杀威>涕灭威。结果同样说明书虱CarE普遍对有机磷类杀虫剂敏感,对拟除虫菊酯类不敏感。动力学参数测定结果表明嗜卷书虱羧酸酯酶对β-NA的亲和力高于对α-NA。此外,研究发现马拉硫磷、氧乐果、甲基对氧磷、乙基对氧磷、毒死蜱、涕灭威和残杀威等7种杀虫剂均可增强嗜卷书虱CarE对a-NA、β-NA两种底物的亲和力,并降低其催化底物的能力。根据生物测定结果,分析了嗜卷书虱经9种常用杀虫剂处理30分钟后,其体内CarE活性变化的时间动态(处理后6、12、24、36及48 h)。结果表明,分别以a-NA、β-NA两种底物测得嗜卷书虱CarE的活性并无差异。随着马拉硫磷、氧乐果、甲基对氧磷、涕灭威处理嗜卷书虱后,CarE的活性随着时间的增长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随后逐渐恢复至对照水平。在乙基对氧磷、毒死蜱、残杀威和甲氰菊酯处理后的不同时间,嗜卷书虱CarE的活性均受到抑制,其中,毒死蜱的抑制程度最高。在9种供试杀虫剂中,溴氰菊酯对嗜卷书虱CarE的活性没有显着的影响。此外,在活体条件下测定了9种常用杀虫剂对书虱羧酸酯酶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9种杀虫剂在活体条件下的影响不如离体条件下强烈。以α-NA为底物时,测得经马拉硫磷和毒死蜱处理后,嗜卷书虱CarE的Km和Vmax变化较大;而以β-NA为底物时,除乙基对氧磷和溴氰菊酯外,其它杀虫剂对该酶的Km和Vmax均有显着的影响。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7种常用杀虫剂对嗜卷书虱酯酶同工酶谱的影响,电泳图谱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嗜卷书虱酯酶同工酶共有8条谱带,且相对分子量大的酯酶谱带占据了很大比例。与对照相比,杀虫剂处理后嗜卷书虱酯酶同工酶的电泳条带颜色均变浅,说明其活性受到抑制而降低,且不同的杀虫剂对不同分子量的同工酶的抑制效果不同,表明这些不同分子量的酯酶在代谢不同的杀虫剂时作用不同。其中,甲基对氧磷和乙基对氧磷处理后,嗜卷书虱酯酶同工酶谱带几乎全部消失,表明嗜卷书虱的酯酶同工酶几乎都属于B-酯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了我们在前期研究中克隆获得的两个嗜卷书虱CarE基因(Lb est1和Lb est2 GenBank登录号:EU854151和EU854152)经3种杀虫剂(溴氰菊酯、甲基对氧磷和涕灭威)诱导后其mRNA表达的时间动态(8、12、24、36及48 h)。结果表明Lbestl在甲基对氧磷、涕灭威以及溴氰菊酯处理后其mRNA的表达量均随时间出现先抑制再上升再恢复至对照水平,其中杀虫剂处理24 h后其表达量达最高峰,分别为对照的1.418倍、1.315倍及1.49倍。而在溴氰菊酯处理后,Lb est2 mRNA表达量也呈先抑制后上升再恢复的趋势,并在杀虫剂处理36 h后其表达量达最高峰达对照的1.48倍。在甲基对氧磷处理后,Lbest2 mRNA表达量在24 h后上升至最大值(为对照的1.47倍)随后逐渐回落至对照水平。涕灭威处理后,Lb est2 mRNA表达量均受到抑制低于对照。

蒋红波[6](2010)在《嗜卷书虱P450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异源表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书虱(psocids)属于虱啮目Psopotera、书虱科Liposcelididae、书虱属Liposcelis,是一类重要的储藏物害虫,大量发生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且对化学药剂的抗性发展很快,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储藏物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与其它农业害虫相比,以往对该类害虫包括其它储藏物害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研究层面,较少涉及基础或应用基础研究领域。昆虫细胞色素P450是昆虫体内一种重要的代谢酶,在昆虫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其中细胞色素P450对杀虫剂的代谢作用增强是大多数昆虫产生抗药性的主要机制之一,这一机制也常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抗性机制,而且由于其催化底物的多样性,细胞色素P450极有可能介导昆虫的交互抗性。本学位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1631)、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854)以及西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优秀博士生项目(kb2008001)的资助下,以目前世界范围内危害严重的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 Badonnel为对象,瞄准昆虫P450功能研究的这一热点问题,率先开展了嗜卷书虱P450基因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异源表达方面的研究,旨在认识嗜卷书虱细胞色素P450的生理功能、了解P450与书虱抗性形成与发展的相互关系、鉴定书虱抗性相关P450基因以及揭示其介导书虱抗药性的分子机制。通过近4年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嗜卷书虱Housekeeping基因的克隆及内参基因的筛选1.1 Housekeeping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结合反转录PCR(reverse transcriptase-PCR,RT-PCR)与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等技术,首次成功地从嗜卷书虱体内分离克隆获得了4个不同的Housekeeping基因Lbp-Actin1、Lbβ-Actin2、Lba-Tubulin及LbGapdh的c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FJ196622、FJ447483、FJ595242及FJ595241.通过序列分析,明确了4个Housekeeping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推导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利用Protparam、Scanprosite、PSORT、TMHMM、SignalP 3.0以及ProtFu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上述Housekeeping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细胞内的定位、跨膜结构、信号肽序列以及潜在的生理功能。使用Mega 4.01软件应用Neighbor Joining方法构建了其相应的系统发育树并明确了与其它物种相应Housekeeping基因的遗传距离。此外,应用蛋白质三维结构同源模拟工具SWISS-MODEL,成功地构建了各自的三维结构模型。研究结果丰富了嗜卷书虱的遗传信息,并且为将来深入探讨啮目昆虫的进化关系提供了可能的分子标记。1.2内参基因的筛选研究表明,在实时定量PCR(qPCR)中选用不同的内参基因可能会对基因表达转录分析的结果产生重要影响。然而在昆虫学的相关研究中,内参基因筛选这个重要的问题却常被忽视。本研究在成功建立嗜卷书虱5个候选内参基因(Lbβ-Actin1、Lbβ-Actin2、Lba-Tubulin、LbGapdh及18S rRNA)qPCR反应体系的基础上,利用NormFinder和geNorm分析软件综合评估了这5个候选内参基因在嗜卷书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品系以及溴氰菊酯诱导条件下mRNA表达的稳定性,筛选出了适用于不同试验条件的嗜卷书虱基因表达转录分析的内参基因Lbp-Actin1。进一步利用绝对定量方法分析了嗜卷书虱经药剂诱导其体内Lbβ-Actin1 mRNA表达量的时间动态(8、12、24、36及48 h),验证了其作为嗜卷书虱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稳定性。同时以最稳定的Lbβ-Actinl及最不稳定的18S rRNA分别作为内参对嗜卷书虱CYP6CE2在不同发育阶段、药剂诱导前后的相对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无论是在不同的发育阶段,还是在药剂诱导的情况下以18S rRNA作为内参时CYP6CE2的表达模式均与以Lbp-Actin1作为内参基因时的表达模式差异极大,进一步证实了前人关于核糖体基因不适宜用作内参基因的推测,充分证明了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用对定量分析的结果具有重要的影响。2嗜卷书虱P450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模式解析2.1 P450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结合RT-PCR与RACE等技术,首次成功地从嗜卷书虱体内分离克隆了5个全新的P450基因CYP6CE、CYP6CE2、CYP4CB1、CYP4CC1及CYP4CD1的cDNA全序列,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F421245、EF421246、EU979550、EU979549和EU979551。通过序列分析明确了上述5个P450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并推导了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一步利用Protparam、Scanprosite、PSORT、TMHMM、SignalP3.0以及ProtFun等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了推导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保守基序、细胞内的定位、跨膜结构、信号肽序列以及潜在的生理功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5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均为细胞微粒体型P450,极有可能在嗜卷书虱体内参与外源化合物的代谢。在GenBank中选取了近40条已发布且功能己知的P450基因(主要为第四家族和第六家族成员)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使用Mega 4.01软件应用Neighbor Joining方法构建了系统发育树并明确了与其它物种P450基因的遗传距离。结果表明CYP6CE1、CYP6CE2与多个抗性相关的CYP6家族成员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据此推测CYP6CE1、CYP6CE2可能参与嗜卷书虱抗药性的形成。此外,应用蛋白质三维结构同源模拟工具SWISS-MODEL成功地构建了CYP6CE1及CYP6CE2的三维结构模型。然而,由于在蛋白质晶体结构数据库中还未有与CYP4CB1、CYP4CC1及CYP4CD1同源性达到20%以上的蛋白,因此无法对嗜卷书虱这3个细胞色素P450蛋白的三维结构进行模拟。2.2 P450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利用嗜卷书虱在27.5℃的条件下完成各个不同发育阶段所需要不同时间的这一生物学特性,通过时间上的控制,获得了处于不同发育阶段(卵、一龄、二龄、三龄、四龄若虫以及成虫)的书虱用于总RNA的提取。进而通过制作标准曲线、计算引物的扩增效率以及分析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成功建立了嗜卷书虱CYP6CE1、CYP6CE2、CYP4CB1、CYP4CC1和CYP4CD1等5个P450基因的qPCR反应体系。以Lbp-Actin1基因作为内参,对5个P450基因在嗜卷书虱不同发育阶段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嗜卷书虱3个CYP4家族的P450基因均在成虫期表达量最高。其中,CYP4CB1在嗜卷书虱二龄若虫体内的相对表达量显着低于其它龄期,在成虫期表达量最高,其余4个龄期内的表达均无显着差异。CYP4CC1的相对表达量在成虫体内最高,在卵和二龄若虫中较低。其中成虫期表达量约为卵期的7倍,二龄若虫期表达量约为卵期的0.5倍,而其余3个龄期的相对表达量波动幅度不大均在2左右。CYP4CD1在卵期的表达量最低,成虫期的表达量约为卵期的7倍,其余各龄期间的相对表达量近乎恒定,维持在卵期表达量的2倍左右,且无显着差异。2.3 P450在药剂诱导后的表达模式在生物测定明确了嗜卷书虱对溴氰菊酯、甲基对氧磷和涕灭威毒力的基础上,建立了两种不同的诱导体系:即低剂量(LC10)长时间持续诱导和较高剂量(LC50)短时间诱导体系。利用qPCR技术,以Lbβ-Actin1为内参基因,分析了嗜卷书虱5个P450基因在低剂量(LC10)溴氰菊酯诱导前后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明确了嗜卷书虱5个P450基因分别对低剂量溴氰菊酯的诱导反应。结果表明,低剂量(LC10)溴氰菊酯诱导可显着提高嗜卷书虱体内CYP6CE1、CYP6CE2、CYP4CB1、CYP4CC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其中,CYP6CE1表达量上升最高大约为对照组的2.8倍;CYP6CE2、CYP4CB1、CYP4CC1相对表达量上升了2倍左右;然而,CYP4CD1的相对表达量经低剂量溴氰菊酯诱导后却显着地下降。此外,利用较高剂量(LC50)的溴氰菊酯、甲基对氧磷、涕灭威处理嗜卷书虱30 min后,采用qPCR技术分析了上述P450基因经药剂诱导后其mRNA表达的时间动态(8、12、24、36及48 h)。qPCR结果表明CYP6CE1、CYP6CE2、CYP4CB1及CYP4CC1可被溴氰菊酯、甲基对氧磷显着的诱导。其中,溴氰菊酯诱导后36 h CYP6CE1、CYP6CE2、CYP4CB1及CYP4CC1的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分别为对照的2.l、1.5、3.0以及1.8倍;甲基对氧磷诱导后24 h这4个P450基因的相对表达量达到最高峰分别为对照的3.9、1.5、6.6及2.6倍。涕灭威对嗜卷书虱4个可被溴氰菊酯、甲基对氧磷诱导的P450基因均无显着的诱导作用,而CYP4CD1的表达量在涕灭威的诱导后36 h达到高峰为对照的4.7倍。由此可见,CYP4CD1可能与其它4个P450基因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CYP6CE1、CYP6CE2、CYP4CB1及CYP4CC1极有可能参与了溴氰菊酯、甲基对氧磷在嗜卷书虱体内的代谢过程,而CYP4CD1可能参与了涕灭威在嗜卷书虱体内的代谢过程。2.4 P450在不同品系中的表达模式利用qPCR技术,以Lbp-Actin1为内参基因,分析了嗜卷书虱5个P450基因在实验室选育并保存的嗜卷书虱DDVP、PH3抗性品系及敏感品系中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除CYP4CC1外其它4个P450基因在2个抗性品系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过量表达,但上调表达的幅度不高(均未超过2倍),这一现象暗示这4个P450基因极有可能共同参与嗜卷书虱抗性的形成。由此可见,书虱抗性形成并非由单一的基因或酶类介导,而是其体内多种酶类协同作用的结果。3嗜卷书虱P450基因的原核表达基因异源表达技术是基因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明确基因功能的一个基础研究。本研究采用Gateway(?)支术成功构建了嗜卷书虱CYP6CE1和Lbβ-Actin1基于pDestl7的原核表达载体,经Western Blot检测证实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就是CYP6CE1-pDestl7和Lbβ-Actinl-pDestl 7的重组蛋白,从而实现了这2个基因在大肠杆菌体内的异源表达。同时利用BamHI和Xhol的双酶切以及DNA重组技术构建了嗜卷书虱CYP6CE1、CYP4CB1、CYP4CC1及CYP4CD1基于pET4317.1a(+)的原核表达载体。为了提高P450基因异源表达产物的产量和产物的分离纯化等,通过对PCR上游引物5,的改造实现了对细胞色素P450蛋白的N端修饰。包括去除信号肽序列,将起始密码子ATG之后的第二个密码子替换为GCT,在该密码子之后引入4个连续的CAT编码组氨酸的标签等。最后,利用BamHI和XbaI的双酶切以及DNA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嗜卷书虱CYP6CE1、CYP4CB1、CYP4CC1及CYP4CD1基于pCW的原核表达载体。异源表达的实现为将来深入研究表达产物的生化及毒理学特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嗜卷书虱CYP6CE1等位基因多态性P450等位基因的点突变对其蛋白结构、底物识别、催化活性及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采用RT-PCR技术从嗜卷书虱敏感品系和2个抗性品系体内分离克隆了3个CYP6CE1的等位基因CYP6CE1v1、CYP6CE1v2和CYP6CE1v3(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F421245、EU266572及EU266573)。序列比对发现CYP6CE1v2与CYP6CE1v3核苷酸序列中有15个多态性位点及其所在的位置。序列分析明确了CYP6CE1v2的15处多态性位点仅导致了其编码的蛋白质1处氨基酸替换,而CYP6CE1v3编码的蛋白质却发生了5处氨基酸替换。利用Protparam软件对CYP6CE1v1-3所编码蛋白质的基本参数进行预测,发现CYP6CE1v2与CYP6CE1v1编码的蛋白质在性质上差异不大,但与CYP6CE1v3编码的蛋白质在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使用蛋白质三维结构同源模拟工具SWISS-MODEL对上述3个等位基因编码蛋白质的三维结构进行模拟,在理论上证实了CYP6CE1v3编码蛋白的3处氨基酸替换均对其三维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综上所述,本研究克隆获得了嗜卷书虱体内的4个持家基因cDNA全序列,丰富了嗜卷书虱的遗传信息,并且为将来深入探讨啮目昆虫的进化关系提供了可能的分子标记;分离获得了5个细胞色素P450新基因的cDNA全序列,为深入研究嗜卷书虱P450酶系统的功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利用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筛选出了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搭建了书虱基因表达转录分析的研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实时定量PCR技术全面解析了这5个细胞色素P450基因在嗜卷书虱不同发育阶段、不同品系以及药剂诱导后的表达模式;此外,还进行了细胞色素P450的原核表达和重组蛋白离体研究。研究成果将促进对嗜卷书虱细胞色素P450基因生理功能的认识,为嗜卷书虱抗性相关P450基因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并对阐释细胞色素P450介导嗜卷书虱代谢抗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刘国军[7](2009)在《植物精油及混用熏蒸剂对嗜卷书虱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控制作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储藏物害虫可导致粮食、档案、文物的巨大损失。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Badonnel)隶属于啮目Psocoptera书虱科Liposcelididae,在世界广泛分布,已成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储藏物害虫。赤拟谷盗(Tribolium castaneum Herbst)隶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拟步甲科Tenebrionidae,该虫适应性强,食性杂,是一种世界分布的重要储粮害虫。对粮食、档案及文物等储藏物进行安全储藏,不仅要保证储藏物不遭受害虫危害和造成损失,同时也要确保在保护过程中没有残留和污染。开发新型无公害熏蒸剂取代或替代对人体健康危害大的樟脑块、磷化氢、溴甲烷、敌敌畏等熏蒸剂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不同植物精油或其提取物对嗜卷书虱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剂熏蒸毒力;筛选出对嗜卷书虱有较高熏蒸活性的植物精油左旋香芹酮(C10H14O)和对赤拟谷盗高效的桉叶素(C10H18O);应用共毒因子和共毒系数法研究了左旋香芹酮、桉叶素分别与绿色熏蒸剂甲酸乙酯(HCOOC2H5)的最佳配比;获得了二个新型无公害混用熏蒸剂CaEF(甲酸乙酯+左旋香芹酮)和CiEF(甲酸乙酯+桉叶素);在模拟仓内针对4种储粮害虫进行了熏蒸实验以验证混用剂CaEF和CiEF的熏蒸效果,以期为在实际储藏物害虫熏蒸防治中应用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植物精油熏蒸活性筛选研究1.1不同精油对嗜卷书虱成虫的熏蒸活性茶树油,柏木油,甜橙油,香茅油,桉叶素,α-蒎烯,β-蒎烯,松油烯-4-醇,薰衣草油,d-柠檬烯,β-石竹烯,左旋香芹酮,香茅醛,桂皮油14种供试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成虫均有一定的熏蒸活性,但其熏蒸活性有较大差异。左旋香芹酮、松油烯-4-醇、桂皮油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效果最好;三种精油熏蒸处理嗜卷书虱的校正死亡率为50%时的剂量小于1.05μl/l,LC50分别为0.935μl/l、0.606μl/l和1.082μl/l。而茶树油、桉叶素等11种精油熏蒸处理嗜卷书虱的校正死亡率为50%以上时的剂量大于2.0μl/l,而柏木油的剂量大于12μl/l。不同熏蒸时间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效果有明显差异。左旋香芹酮在4μl/l剂量、6h熏蒸处理时,嗜卷书虱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而桂皮油、松油烯-4-醇在4μl/l剂量时,其校正死亡率不到50%。在3h处理中,左旋香芹酮在2μl/l剂量时的校正死亡率大于50%,而桂皮油和松油烯-4-醇在2μl/l的校正死亡率均不足10%。实验结果表明:左旋香芹酮对嗜卷书虱表现出显着的熏蒸速效性,而且熏蒸剂量低,熏蒸毒力较强,是一种较好的植物精油熏蒸剂。1.2不同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在26μl/l较低剂量下,各供试精油中,d-柠檬烯、桉叶素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为89.6和96.9%,其熏蒸活性较高,其熏蒸校正死亡率为50%时的剂量均小于26μl/l;茶树油、α-蒎烯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为50%以上时的剂量在26μl/l—50μl/l之间;松油烯-4-醇、左旋香芹酮、水杨酸甲酯、甜橙油、β-蒎烯熏蒸处理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为50%时的剂量均在50μl/l—100μl/l之间;其余精油在100μl/l高剂量下对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均在50%以下。实验结果表明,d-柠檬烯、桉叶素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效果较好。选择d-柠檬烯和桉叶素在30℃、24h黑暗下对赤拟谷盗进一步熏蒸筛选,d-柠檬烯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为50%时的剂量在18μl/l—22μl/l之间;而桉叶素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为50%时的剂量在6.0μl/l—6.5μl/l之间。显然桉叶素熏蒸活性更高。在剂量相同的条件下,桉叶素在20℃熏蒸较30℃的校正死亡率更高。桉叶素在6.5μl/l剂量下,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达到93.4%,而30℃时的校正死亡率仅为57.3%。同样,在6.0μl/l剂量下,20℃时的校正死亡率为83.8%,而30℃时的校正死亡率为30.0%;在5.5μl/l处理下,20℃时为59.5%,而30℃时为19.2%。赤拟谷盗成虫在20℃和30℃二个温度下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5.076μl/l和6.511μl/l,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条件下,桉叶素对赤拟谷盗成虫的熏蒸活性更强。在30℃、以小麦为饲料条件下,赤拟谷盗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67μl/l,而30℃无饲料条件下桉叶素对赤拟谷盗的致死中浓度LC50为6.511μl/l,其熏蒸活性降低10倍。2甲酸乙酯与植物精油混用熏蒸剂研究2.1甲酸乙酯和左旋香芹酮混用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活性选用了对嗜卷书虱熏蒸作用较好的植物精油左旋香芹酮和甲酸乙酯进行了最佳配比筛选。分别在30℃、25℃、20℃且无饲料24h黑暗熏蒸条件下,甲酸乙酯和左旋香芹酮最佳配比为11.8μl/l:0.24μl/l、6.7μl/l:0.62μl/l和6.8μl/l:0.72μl/l;其质量比分别约为49:1、11:1、9:1。比较各供试温度下的最佳配比致死中浓度LC50(μl/l),25℃、20℃时的熏蒸活性较好,30℃时的熏蒸活性较差。在三个供试温度下,混用剂的共毒系数分别为114.5、106.4和98.5,均表现为相加作用。2.2甲酸乙酯和桉叶素混用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30℃下,混用剂5个不同配比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校正死亡率有较大差异。桉叶素和甲酸乙酯混和配比为2:4(体积比)时,对赤拟谷盗熏蒸活性最强,其校正死亡率达82.8%。该混用剂对赤拟谷盗的熏蒸致死中浓度LC50为42.798μl/l,共毒系数为85.7,处于808—120之间,表现为加效作用,可作为桉叶素和甲酸乙酯混合使用的最佳配比。3两种熏蒸混用剂对模拟仓中储粮害虫的熏蒸效果混用熏蒸剂CaEF在30℃、24h下黑暗密闭熏蒸,使用剂量为38 g/m3时,小麦模拟仓中,下、中、上各层中嗜卷书虱成虫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谷蠹校正死亡率为94.1—98.5%;而米象校正死亡率79.8—95.3%;对赤拟谷盗熏蒸效果最差,其校正死亡率仅为41.9—59.7%。使用剂量为50g/m3时,嗜卷书虱和谷蠹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米象除上层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外,中层和下层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且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也达到80%以上。在相同的熏蒸条件下,混用熏蒸剂CiEF使用剂量为77g/m3时,嗜卷书虱和谷蠹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米象和赤拟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在30℃、24h黑暗条件下,稻谷模拟仓中的混用剂CaEF使用剂量为112g/m3时,对上层的嗜卷书虱和谷蠹的熏蒸效果较好:但对下、中层四种害虫熏蒸效果较差,四种成虫校正死亡率为0—47.8%以及3—69.9%。使用剂量为224g/m3时,各层中嗜卷书虱校正死亡率均达到100%;而上层的谷蠹、米象、赤拟谷盗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外,在下层的三种害虫其校正死亡率较低,仅为52.6—87.7。混用剂CiEF使用剂量为309g/m3时,嗜卷书虱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对于谷蠹、米象、赤拟谷盗成虫,除上层的校正死亡率达到90%以上外,中、下层的校正死亡率均较低。当使用剂量为387g/m3时,嗜卷书虱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谷蠹的校正死亡率接近100%;米象和赤拟谷盗除了上层的校正死亡率达到100%外,下层的校正死亡率较低。实验结果表明,混用剂CaEF和混用剂CiEF对四种害虫的熏蒸效果为:嗜卷书虱>谷蠹>米象>赤拟谷盗,呈依次递减趋势;对上层、中层、下层四种害虫的熏蒸效果也呈递减趋势;混用剂CaEF和混用剂CiEF的熏蒸效果在小麦仓中均比在稻谷仓中的熏蒸效果好。稻谷对混用剂CaEF和混用剂CiEF的吸附能力均较小麦强,混用剂CaEF对四种害虫熏蒸较果好,用量低,是一种较理想的新型无公害混用熏蒸剂。

夹福先[8](2009)在《高温连续胁迫对三色书虱体内Wolbachia的共生率及其种群适合度的影响》文中指出三色书虱Liposcelis tricolor属于啮目Psopotera、书虱科Liposcelididae、书虱属Liposcelis,是重要的储藏物害虫。Wolbachia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体内的一种共生细菌,通过宿主卵的细胞质进行母系遗传。这类共生细菌能通过诱导宿主的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遗传雄性的雌性化、杀雄(雄性胚胎致死)等生殖调控作用实现其在宿主种群中的稳定存在和扩散。本学位论文以体内共生有Wolbachia的三色书虱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条件下连续多代胁迫饲养,并结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明确高温对三色书虱体内Wolbachia共生率的效应,进而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研究不同Wolbachia共生率对三色书虱种群生态适合度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丰富共生细菌与其宿主间的协同进化、互惠共生等关系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利用共生细菌对害虫进行生态控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本学位论文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173)和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5130)的资助。主要研究结果总结如下:利用Wolbachia通用引物wsp 81F和691R,单头分子检测的方法研究高温对三色书虱体内共菌Wolbachia的效应。结果表明,在33℃高温条件下经过连续多代饲养,随着饲养代数的增加,检测到有Wolbachia共生的个体逐渐减少,至第6代没有检测到有Wolbachia共生的个体。说明三色书虱在33℃高温下经连续6代胁迫饲养,可以完全消除其体内共生的Wolbachia。通过组建种群生命表的方法,比较研究了高温连续胁迫对三色书虱各世代平均发育速率、存活率、种群内禀增长率等生命参数的影响,进而分析了高温连续胁迫对三色书虱种群生态适合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连续胁迫对三色书虱各代卵、一龄若虫、二龄若虫的发育速率影响显着,其中一龄若虫发育历期F6最短(4.18 d),而二龄若虫发育历期F6最长;高温胁迫对全若虫期的发育历期也有显着影响。同样,高温连续胁迫对三色书虱各代一龄若虫的存活率影响显着,而对于其它各龄若虫则无显着的影响。全若虫期的存活率变化情况与一龄若虫的变化规律相似,说明一龄若虫是对连续高温胁迫适应的关键时期。高温连续胁迫对三色书虱各代寿命、产卵期和平均产卵量的影响达极显着水平。各代的平均寿命从F1的114.86 d逐渐缩短到F4时的74.52 d,产卵历期由F1的56.21 d缩短到F5的28.74 d,平均每雌产卵量F1最高(42.36头),F6最低(15.83头)。此外,F1中寿命最长的雌性个体为198 d,F2中为162 d,到F6缩短为132 d。利用Weibull方程对高温连续胁迫下三色书虱各代种群的存活率曲线进行拟合,结果显示模型参数c值均小于1.0,说明各代种群存活曲线均属于Ⅲ型,即死亡率是年龄的减函数,三色书虱卵期及低龄若虫期的死亡率较高。根据所组建的三色书虱实验室种群的特定时间生命表计算出高温连续胁迫下各代的种群生命表参数。结果显示,高温连续胁迫下,三色书虱的内禀增长率(rm)由F1的0.0424逐渐降低到F6的0.0234,净增殖率(R0)由F1的8.57降低到F6的2.55,种群世代时间(T)由F1的50.72 d缩短到F6的30.90 d。同时,种群翻倍时间(t)由F1的16.36 d逐渐延长到F6的29.60 d。以rm为基准,相对于F1、F2、F3、F4、F5和F6的生态适合度分别为0.995、0.953、0.811、0.700和0.552。综合来看,高温(33℃)连续胁迫导致三色书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特性发生变化的同时消除了三色书虱体内共生的Wolbachia,共生率逐代呈递减趋势,至第6代Wolbachia被完全消除。已有的研究表明Wolbachia共生对三色书虱种群的生态生合度具有正面作用,而高温胁迫对三色书虱的生理功能可能具有负面的影响。本研究中33℃高温连续胁迫下三色书虱种群适合度的变化究竟由高温胁迫或Wolbachia共生率降低单独引起还是二者的交互作用,以及二者在交互作用中的地位,尚需进一步研究验证。

唐培安[9](2009)在《3种书虱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书虱(psocids)属于虱啮目Psopotera、书虱科Liposcelididae、书虱属Liposcelis,是一类重要的储藏物害虫,大量发生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化学药剂的抗性发展很快,已经引起了全世界储藏物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发生为害最为严重的种类有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嗜虫书虱L.entomophila、无色书虱L.decolor以及小眼书虱L.paeta等。本研究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231)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4-0854)的资助下,重点研究了嗜卷书虱、嗜虫书虱和无色书虱酯酶(包括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及乙酰胆碱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1嗜卷书虱酯酶基因克隆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1.1嗜卷书虱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采用RT-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获得了嗜卷书虱第2个乙酰胆碱酯酶(AChE)基因的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FJ647185),该基因全长3316bp,开放阅读框(ORF)2814 bp,编码一个937个氨基酸组成的AChE前体蛋白,其中包括了由23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成熟蛋白的分子量为104.8 kDa,理论等电点为6.63。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该基因是与黑腹果蝇旁系同源的Ⅰ型AChE的基因,因此将其命名为Lb acel,它所编码的蛋白质为ACHE1。嗜卷书虱2个AChE基因之间的同源性较低,仅为38.75%,但它们与各自同类型的其它昆虫的AChE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序列比对分析发现,嗜卷书虱AChE1具有AChE家族所有的保守性功能位点,如:催化三联体、氧阴离子洞等。另外,应用蛋白结构同源建模工具SWISS-MODEL,以人丁酰胆碱酯酶(1p0i:A)的蛋白晶体结构为模型,对嗜卷书虱AChE1的三维结构进行了模拟,并从三维结构中发现了嗜卷书虱AChE1的酶解活性位点。1.2嗜卷书虱乙酰胆碱酯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利用Real Time PCR技术对嗜卷书虱2个AChE基因在不同品系、不同发育阶段以及药剂处理前后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抗性品系(敌敌畏抗性品系和磷化氢抗性品系)2个AChE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着高于敏感品系(P<0.05)。使用敌敌畏或磷化氢熏蒸诱导后,嗜卷书虱体内2个AChE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其中嗜卷书虱2个AChE基因均在2龄若虫期表达水平最高,而在1龄若虫和成虫期的表达水平最低。1.3嗜卷书虱羧酸酯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利用RT-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获得嗜卷书虱2个羧酸酯酶(CarE)基因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Lb est1(GenBank登录号:EU854151)和Lb est2(GenBank登录号:EU854152)。其中Lbest1基因全长为2049 bp,ORF 1713 bp,编码570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N端19个氨基酸为信号肽;Lb est2基因全长为2525 bp,编码617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其中包括了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根据在线软件ScanProsite的算法原理,从2个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中均找到了CarE的2个保守结构域:丝氨酸活性中心(Lb est1:FGGDPNKVTIFGESAG;Lb est2:FGGDPNRITLFGESAG)和保守的二硫键形成位点(Lb est1:EDCLFLNVFTP;Lb est2:EDCLYLNIYSP)。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嗜卷书虱2个CarE基因与其它昆虫酯酶基因之间的同源性较低,但在活性中心处的序列则高度保守。1.4嗜卷书虱羧酸酯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嗜卷书虱CarE基在定量分析结果表明,Lb est2基在在敌敌畏和磷化氢抗性品系中的表达量分别为敏感品系的1.91和1.42倍,且差异达显着水平(P<0.05)。药剂处理也可诱导CarE基因表达量的显着升高(P<0.05)。Lb est1在抗性和敏感品系中的表达水平差异虽不显着(P>0.05),但经敌敌畏和磷化氢处理后其表达水平分别升高了1.76和1.47倍。CarE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mRNA表达量的分析结果表明,Lb est1的表达量随着该虫生长发育的进行逐渐降低,至成虫期时表达水平最低;相反,L6 est2在若虫期表达水平较低,而在成虫期表达水平最高。2嗜虫书虱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2.1嗜虫书虱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利用RT-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获得嗜虫书虱2个AChE基在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Le ace1(GenBank登录号:EU854149)和Le ace2(GenBank登录号:EU854150)。其中Le ace1基因全长1958 bp,ORF 1890 bp,编码629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Le ace2基因全长为2171 bp,ORF 1914 bp,编码637 aa的前体蛋白,N端20个氨基酸为信号肽,成熟蛋白的分子量为72.2 kDa,理论等电点为4.99。这2个AChE氨基酸序列之间的同源性较低(35.73%)。通过与黑腹果蝇和加州电鳐AChE的序列比对发现,嗜虫书虱2个AChE基因均具有AChE家族的所有保守性功能位点,如:催化三联体、氧阴离子洞等。利用蛋白质结构同源建模工具,分别以人丁酰胆碱酯酶(1p0i:A)和果蝇乙酰胆碱酯酶(1d×4:A)的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对嗜虫书虱2个AChE的三维结构进行同源建模,并在三维结构中发现了AChE的酶解活性位点,证明嗜虫书虱体内也存在2个AChE基因。2.2嗜虫书虱β-actin基因克隆及乙酰胆碱酯酶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目前关于嗜虫书虱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较少,在GenBank中没有可用作内参基因的序列,因此本研究从嗜虫书虱体内克隆获得β—actin基因片段(GenBank登录号:FJ041117),该片段长度为822 bp,编码273个氨基酸残基,同源性比对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其它昆虫的β—actin基因具有很高的同源性。以嗜虫书虱β-actin作为内参基因,通过Real Time PCR技术研究发现,嗜虫书虱Le ace1基因mRNA的表达量是Le ace2基因的1.6倍,并且经涕灭威和马拉硫磷处理后,该虫体内的2个AChE基因的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5)。3无色书虱乙酰胆碱酯酶基因克隆及其系统进化分析利用RT-PCR和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无色书虱AChE1基因(Ld ace1)的3’端序列(GenBank登录号:FJ647186)和ACHE2基在(Ld ace2)的全长序列(GenBank登录号:FJ647187)。其中Ld ace2基因全长为2111 bp,ORF 1917 bp,编码638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成熟蛋白的分子量为71.9 kDa,理论等电点为4.70。经序列比对找到了AChE家族的所有保守性功能位点,并以黑腹果蝇AChE(1d×4:A)的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进行蛋白结构同源建模。Ld ace1基因仅获得了3’端1616 bp的序列,该序列编码500个氨基酸残基,且与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的AChE1同源性高达91%和90%;经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除了缺少形成一对二硫键的半胱氨酸外,无色书虱AChE1包含了AChE家族的所有保守性功能位点。通过从GenBank中收集到的多个物种的AChE氨基酸序列,结合嗜卷书虱、嗜虫书虱和无色书虱的AChE氨基酸序列,利用MEGA4.1构建了AChE的分子进化树,从生成的分子进化树可以看出,所有的AChE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大的类群:昆虫Ⅰ型AChE类群、脊椎动物AChE类群、昆虫Ⅱ型AChE类群利线虫AChE类群。本研究中的3种书虱AChE分别被划归为昆虫Ⅰ型AChE类群和昆虫Ⅱ型AChE类群,且具有最近的进化关系。昆虫的两类AChE严格的区分,其中Ⅰ型AChE先与脊椎动物AChE聚合后才与Ⅱ型AChE相聚,说明两类AChE基因在物种分化前就已经分化。4嗜卷书虱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基因克隆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成功克隆获得了嗜卷书虱2个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亚基的全长序列,分别命名为Lb a1(GenBank登录号:EU871527)和Lb a8(GenBank登录号:EU871526)。其中L6 a1基因全长为2025 bp,ORF 1644 bp,编码一个547个氨基酸组成的前体蛋白,N端18个氨基酸为信号肽。Lb a8基因全长为1763 bp,ORF 1608 bp,编码535个氨基酸组成的AChE前体蛋白,包括了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信号肽。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这2个亚基与其它昆虫的nAChR亚基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尤其与头虱的a亚基同源性高达90%以上。序列比对结果农明,嗜卷书虱nAChR 2个亚基均具有长的N端胞外区和4个跨膜区等保守结构,其中在N端胞外区包含1个Cys-loop以及6个乙酰胆碱的结合位点(loops A-F)。另外,这2个亚基都含有a型亚基所特有的2个相连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这2个亚基分别属丁a1类和a8类亚基。根据在线软件预测,Lb a1亚基含有15个磷酸化位点和2个糖基化位点,Lb a8基含有9个磷酸化位点和1个糖基化位点。利用Real Time PCR技术研究了这2个亚基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Lb a1亚基在成虫期的表达水平显着高于若虫期(P<0.05),而在若虫期以1龄若虫期表达量最高,3龄若虫期的表达水平最低;Lb a8亚基在3龄和4龄若虫期表达量最低,而在1龄若虫和成虫期的表达水平最高。Lb a1在1龄、2龄、3龄、4龄若虫及成虫中的表达水平分别是Lb a8的2.03、2.55、4.77、6.54、和5.28倍,且它们之间的差异均达到显着水平(P<0.05)。5温度对无色书虱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通过比较无色书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育速率、存活率、内禀增长率等生命参数以明确无色书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发生发展规律。研究发现,无色书虱若虫期雌性4龄,而雄虫3龄。温度对无色书虱雌虫和雄虫的卵期、若虫期及整个未成熟期的发育历期均有极显着的影响(P<0.01)。在供试温度(20-37.5℃)范围内,无色书虱雌虫的发育历期从20℃的46.2 d(雄虫为41.8 d)逐渐降低到35℃的16.1 d(雄虫为13.6 d),但在37.5℃极端高温下无色书虱的发育历期有所延长(雌虫为20.0 d,雄虫为16.3 d)。无色书虱未成熟期存活率在32.5℃条件下最高(57.3%),而在37.5℃下最低(19.0%)。无色书虱的平均每雌产卵量在32.5℃下最大(130.4粒),而在37.5℃下最小(24.7粒)。在供试的8个温度条件下,无色书虱实验种群在32.5℃时内禀增长率(rm)和净增值率(Ro)最大(分别为0.0609,16.61)、种群翻倍时间最短(11.39 d)。使用Weibull方程拟合无色书虱种群的存活曲线,在20-32.5℃下种群的lx曲线属DeeveyⅠ型曲线,即绝大多数个体能实现其平均寿命;而在其它温度条件下属于DeeveyⅢ型曲线,即无色书虱卵及低龄若虫期的死亡率较高。总体来看,本学位论文较为系统的研究了书虱体内酯酶(包括乙酰胆碱酯酶和羧酸酯酶)以及乙酰胆碱受体的分子生物学特性,这为今后深入研究书虱抗药性分子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所研究的3种书虱体内均存在2个乙酰胆碱酯酶基因的结果,为昆虫体内具有2个不同的AChE基因提供了又一直接证据。研究的内容和结果,不仅在理论上深化了对书虱分子毒理学的研究,充实生物进化及遗传变异的研究内容,在实践上可以为开发害虫抗性分子检测技术、制订延缓抗性发展和抗性治理方案等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任艺[10](2008)在《小眼书虱不同温度条件下生态适合度及其乙酰胆碱酯酶的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文中提出小眼书虱(Liposcelis paeta Pearman)属于啮目Psocoptera、粉啮亚目Troctomorpha、书虱科Liposcelididae,书虱属Liposcelis,其发生危害程度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内外对小眼书虱的研究非常少,仅有少量对其分类及生物学特性的报道,而对其生理生化机制的研究极为缺乏。据此,本学位论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231)等项目的资助下,以采自我国河南省南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县以及贺州县粮库的小眼书虱为试验材料,较为系统地对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态适合度以及体内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生化和毒理学特性进行研究,主要结果如下:系统观察了以全麦粉、酵母粉和脱脂奶粉(10:1:1)混合饲料饲养的小眼书虱在20℃、22.5℃、25℃、27.5℃、30℃、32.5℃、35℃、37.5℃和40℃,75%~80%RH和全黑暗条件下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通过比较发育速率、存活率、内禀增长率、净增殖率、世代历期、种群翻倍时间等生命参数以明确小眼书虱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生态适合度。结果表明:在20℃和40℃下,小眼书虱不能够完成世代发育。在22.5~37.5℃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小眼书虱的发育历期显着缩短(45.38 d~11.50d),即发育速率逐渐增快。种群未成熟期存活率在32.5℃下最高(52.79%),22.5℃下最低(18.79%)。羽化后产卵前期在22.5℃下最长(6.34d),37.5℃下最短(0.80 d)。在理论最适温度29.78℃条件下,小眼书虱的最大产卵量为111.70粒。通过组建小眼书虱实验种群特定年龄生命表和特定时间繁殖特征生命表,明确了小眼书虱种群生命参数与温度间的关系。在供试的温度条件下,小眼书虱实验种群的内禀增长率(rm)和种群周限增长率(λ)在32.5℃时最大(0.0542和1.0556),该温度下相对应的种群翻倍时间最短(12.80d);小眼书虱种群净增殖率(R0)在27.5℃最高(13.42)。小眼书虱种群存活曲线在各个温度下均属于DeeveyⅢ型。在22.5~37.5℃范围内,小眼书虱的种群趋势指数可用二次抛物线方程描述,种群世代数量均呈上升趋势。因此以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内禀增长率(rm)值的大小并结合其他生命参数,推知小眼书虱种群生长发育、存活及繁殖的最适温度为32.5℃。采用药膜法测定了小眼书虱3个地理种群对DDVP的敏感性,结果表明小眼书虱南阳和梧州种群的LC50(281.4802 mg/m2和285.0655 mg/m2)分别为贺州种群(243.5197 mg/m2)的1.156及1.171倍。小眼书虱AChE的生化及毒理学分析结果发现,小眼书虱梧州和贺州种群AChE的活力和比活力均显着高于南阳种群,并且三个种群动力学常数亦存在显着性差异。其中南阳种群AChE的米氏常数(Km)值显着低于梧州、贺州种群,说明小眼书虱南阳种群AChE对底物ATChI有较高的亲和力,同时梧州和贺州种群的AChE对ATChI的亲和力也有显着的差异。梧州和贺州种群AChE对底物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显着高于南阳种群,说明前两个种群的AChE可能存在过量表达。离体抑制作用测定结果表明,对氧磷、甲基内吸磷、西维因和毒扁豆碱对小眼书虱AChE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以抑制中浓度(I50)值的大小为指标比较发现,相比较于其他两个种群,小眼书虱贺州种群的AChE对对氧磷和甲基内吸磷不太敏感。利用双分子速率常数(ki)比较发现,西维因对小眼书虱AChE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南阳种群对西维因最为敏感,对毒扁豆碱最不敏感。综合分析小眼书虱3个地理种群AChE的生化和毒理学特性差异有可能源于各地用药水平不同所致。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加强对书虱类害虫,特别是小眼书虱抗性的监测和管理,避免其抗性上升,造成更大的危害。

二、嗜卷书虱气调抗性形成过程中能源物质的积累与利用(英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嗜卷书虱气调抗性形成过程中能源物质的积累与利用(英文)(论文提纲范文)

(1)药材甲转录组分析及其羧酸酯酶家族基因对气调胁迫的应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与研究背景
    1 中药材仓储害虫药材甲
        1.1 药材甲发生危害与生活史
        1.2 药材甲的防治现状
        1.3 气调技术在仓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
    2 高通量测序技术在昆虫学研究中的应用
    3 昆虫羧酸酯酶
        3.1 羧酸酯酶的结构
        3.2 羧酸酯酶的命名与分类
        3.3 羧酸酯酶的功能及在昆虫中的研究进展
        3.4 羧酸酯酶在药材甲中的研究进展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5 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第2章 药材甲转录组测序及不同CO2气调胁迫后表达谱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3章 药材甲CarE家族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讨论
第4章 不同实验条件下药材甲CarE基因mRNA表达模式分析..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5章 药材甲spCarE8和spCarE10羧酸酯酶的原核表达及其重组酶活性分析
    1 实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2)CO2对药材甲和烟草甲幼虫能源物质利用相关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CO2气调处理
        1.2.2 昆虫能源物质含量测定
    1.3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CO2对药材甲幼虫能源物质指标的影响
    2.2 CO2对烟材甲幼虫能源物质指标的影响比较
    2.3 两种昆虫幼虫对能源物质的利用率
3 讨论

(3)甲维盐胁迫对西花蓟马能源物质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 1 供试药剂
    1. 2 供试昆虫
    1. 3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1. 4 试验方法
    1. 5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甲维盐对西花蓟马的毒力作用
    2. 2 LC50质量浓度胁迫对西花蓟马能源物质的影响
        2. 2. 1 LC50胁迫对西花蓟马成虫能源物质的影响
        2. 2. 2 LC50胁迫对西花蓟马若虫能源物质的影响
    2. 3 LC50浓度致死下西花蓟马能源物质利用率
3 讨论

(4)重要储藏害虫药材甲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药材甲的防治现状
2 药材甲的生物防治
    2. 1 植物源杀虫剂
    2. 2 昆虫激素
    2. 3 天敌昆虫
    2. 4 气调控害
3 药材甲生物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3. 1 存在的问题
    3. 2 展望

(5)嗜卷书虱羧酸酯酶生化毒理学特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嗜卷书虱的研究现状
        1.1 我国书虱的发生概述
        1.2 嗜卷书虱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1.3 书虱的抗药性研究及防治
    2 昆虫羧酸酯酶(CarE)研究进展
        2.1 羧酸酯酶的概述
        2.2 羧酸酯酶与昆虫抗药性的研究
第二章 嗜卷书虱对九种杀虫剂的敏感性及增效作用测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杀虫剂单剂对嗜卷书虱毒力的比较
        2.2 增效剂对不同杀虫剂的增效作用比较
    3 讨论
第三章 嗜卷书虱羧酸酯酶的研究
    第一节 九种杀虫剂对嗜卷书虱羧酸酯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二节 嗜卷书虱酯酶同工酶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四章 嗜卷书虱Car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1.4 Real time PCR反应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扩增效率及熔解曲线分析
        2.2 杀虫剂处理后Car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3 讨论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 研究的主要结论
    2 展望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6)嗜卷书虱P450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异源表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细胞色素P450
        1.1 概述
        1.2 细胞色素P450介导的昆虫抗药性
        1.3 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诱导
    2 实时荧光定量PCR
        2.1 概述
        2.2 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方法
        2.3 实时定量PCR仪器
        2.4 实时荧光PCR的定量方法
        2.5 基因表达分析中的内参基因
    3 大肠杆菌异源表达系统
        3.1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组成
        3.2 影响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系统中表达的因素
    4 书虱
        4.1 概述
        4.2 书虱的抗性问题
        4.3 书虱的抗性机制
前言
第二章:嗜卷书虱Housekeeping基因的克隆及内参基因筛选
    第一节:嗜卷书虱Housekeeping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二节:嗜卷书虱基因表达转录分析中内参基因的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三章:嗜卷书虱P450基因的克隆及表达模式解析
    第一节:嗜卷书虱P450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二节:嗜卷书虱P450在不同发育历期的表达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三节:嗜卷书虱P450在药剂诱导后的表达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四节:嗜卷书虱P450在不同品系中的表达模式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四章:嗜卷书虱P450基因的原核表达
    第一节:基于PDESTl7载体的异源表达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二节:基于PET43载体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第三节:基于PCW载体的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五章 :嗜卷书虱CYP6CE1 等位基因的多态性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六章 主要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创新点
    3 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目录及参研课题情况
致谢
缩略词

(7)植物精油及混用熏蒸剂对嗜卷书虱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控制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嗜卷书虱和赤拟谷盗的研究现状
        1.1 嗜卷书虱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1.2.赤拟谷盗生物学、生态学研究
        1.3 抗性研究
        1.4 综合防治研究
        1.4.1 化学保护剂
        1.4.2 气调熏蒸
        1.4.3 物理防治
        1.4.4 生物防治
    2 化学熏蒸剂应用现状
        2.1 溴甲烷
        2.2 磷化氢
        2.3 氯化苦
        2.4 敌敌畏
    3 绿色熏蒸剂的开发利用
        3.1 甲酸乙酯
        3.1.1 甲酸乙酯毒理学研究
        3.1.2 甲酸乙酯对储粮害虫的熏蒸活性
        3.2 植物精油
        3.2.1 植物精油作用机理研究
        3.2.2 植物精油应用研究
        3.2.3 展望
    4 立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前言
第二章 植物精油熏蒸活性筛选研究
    第1节 植物精油对嗜卷书虱的熏蒸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精油对嗜卷书虱成虫的熏蒸活性
        2.2 不同熏蒸时间对嗜卷书虱成虫的熏蒸活性
        3 小结与讨论
    第2节 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熏蒸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甲酸乙酯与植物精油混用熏蒸剂研究
    第1节 甲酸乙酯和左旋香芹酮混用对嗜卷书虱的熏蒸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下甲酸乙酯和左旋香芹酮混用的最佳配比筛选
        2.2 甲酸乙酯和左旋香芹酮最佳配比下嗜卷书虱致死中浓度的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2节 甲酸乙酯和桉叶素混用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甲酸乙酯和桉叶素不同配比对赤拟谷盗的熏蒸活性
        2.2 甲酸乙酯和桉叶素最佳配比下赤拟谷盗致死中浓度的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两种混用熏蒸剂对模拟仓中储粮害虫的熏蒸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二种混用熏蒸剂对小麦仓中四种储粮害虫的熏蒸作用
        2.2 二种混用熏蒸剂对稻谷仓中四种储粮害虫的熏蒸作用
    3 小结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8)高温连续胁迫对三色书虱体内Wolbachia的共生率及其种群适合度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防治三色书虱的的经济意义
        1.1 书虱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研究
        1.2 书虱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1.3 书虱抗性问题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1.4 书虱的危害
        1.5 三色书虱的研究进展
    2 Wolbachia简介及研究进展
        2.1 Wolbachia的宿主范围及其存在部位
        2.2 Wolbachia的传播
        2.3 Wolbachia的分子生物学、系统分化及命名
        2.4 Wolbachia对宿主的生殖调控作用
        2.5 Wolbachia对宿主种群生态适合度的影响
        2.6 Wolbachia的研究意义及应用前景
        2.7 宿主体内Wolbachia的消除
    3 Wolbachia与三色书虱关系研究进展
        3.1 三色书虱体内Wolbachia的分子检测
        3.2 三色书虱体内Wolbachia的电镜检测
        3.3 Wolbachia对三色书虱的生殖调控作用
    4 展望
引言
第二章 高温连续胁迫对Wolbachia共生的消除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第三章 高温连续胁迫对三色书虱种群适合度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三色书虱各代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
        2.2 三色书虱各代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存活率
        2.3 三色书虱各代雌性比、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以及平均产卵量
        2.4 三色书虱各代的种群生命表
    3 讨论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问题讨论
    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9)3种书虱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进展
        1.1 乙酰胆碱酯酶的结构与功能
        1.2 AChE基因的结构及类型
        1.3 AChE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
    2 乙酰胆碱受体的研究概况
        2.1 脊椎动物nAChR的研究
        2.2 昆虫nAChR的研究
    3 昆虫羧酸酯酶研究进展
        3.1 羧酸酯酶与昆虫抗药性的关系
        3.2 昆虫羧酸酯酶基因研究进展
    4 书虱的研究概况
        4.1 书虱的发生与危害
        4.2 书虱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4.3 书虱的生态学研究
        4.4 书虱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4.5 书虱的抗药性及防治研究
前言
第二章 嗜卷书虱酯酶基因克隆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
    第一节 嗜卷书虱AChE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
        1.4 第一链cDNA的合成
        1.5 PCR反应
        1.6 PCR产物克隆与测序
        1.7 序列分析及蛋白结构同源建模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卷书虱AChE1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分析
        2.2 嗜卷书虱AChE1基因全长克隆
        2.3 嗜卷书虱AChE1基因序列分析
        2.4 嗜卷书虱AChE1的蛋白结构同源建模
        3 小结
    第二节 嗜卷书虱AChE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1.4 Real time PCR反应
        1.5 扩增效率的计算
        1.6 扩增产物的熔解曲线分析
        1.7 嗜卷书虱AChE基因的定量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扩增效率及熔解曲线分析
        2.2 不同品系ACh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2.3 药剂处理对ACh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4 不同发育阶段ACh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3 小结
    第三节 嗜卷书虱CarE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1.4 引物设计
        1.5 PCR产物克隆及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卷书虱CarE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分析
        2.2 嗜卷书虱CarE基因全长克隆
        2.3 嗜卷书虱CarE基因序列分析
        2.4 嗜卷书虱CarE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
        3 小结
    第四节 嗜卷书虱CarE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1.4 Real time PCR引物设计
        1.5 扩增效率及熔解曲线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扩增效率及熔解曲线分析
        2.2 不同品系Car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2.3 药剂处理对Car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2.4 不同发育阶段Car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三章 嗜虫书虱AChE基因克隆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
    第一节 嗜虫书虱AChE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和第一链cDNA的合成
        1.4 引物设计
        1.5 PCR产物克隆与测序
        1.6 序列分析及蛋白结构同源建模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虫书虱AChE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2 嗜虫书虱AChE基因全长克隆
        2.3 嗜虫书虱AChE基因序列分析
        2.4 嗜虫书虱AChE的蛋白结构同源建模
        3 小结
    第二节 嗜虫书虱β-actin基因克隆及AChE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1.4 引物设计
        1.5 PCR产物克隆及序列分析
        1.6 扩增效率及熔解曲线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虫书虱β-actin基因片段克隆及序列分析
        2.2 扩增效率及熔解曲线分析
        2.3 药剂处理对嗜虫书虱AChE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
        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四章 无色书虱AChE基因克隆及其系统进化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
        1.4 第一链cDNA的合成
        1.5 引物设计
        1.6 PCR产物克隆与测序
        1.7 序列分析及蛋白结构同源建模
    2 结果与分析
        2.1 无色书虱AChE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2 无色书虱AChE基因全长克隆
        2.3 无色书虱AChE基因序列分析
        2.4 无色书虱AChE2的蛋白结构同源建模
        2.5 AChE系统进化分析
    本章讨论
第五章 嗜卷书虱nAChR基因克隆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
    第一节 嗜卷书虱nAChR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
        1.4 第一链cDNA的合成
        1.5 引物设计
        1.6 PCR产物克隆与测序
        1.7 序列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嗜卷书虱nAChR基因片段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2.2 嗜卷书虱nAChR基因全长克隆
        2.3 嗜卷书虱nAChR基因序列分析
        2.4 嗜卷书虱nAChR基因序列比对及系统分析
        3 小结
    第二节 嗜卷书虱不同发育阶段nAChR基因mRNA表达水平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试剂(盒)与仪器
        1.3 总RNA的提取及第一链cDNA的合成
        1.4 引物设计
        1.5 扩增效率及熔解曲线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物扩增效率及熔解曲线分析
        2.2 嗜卷书虱不同发育阶段nAChR亚基表达水平的分析
        3 小结
    本章讨论
第六章 温度对无色书虱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仪器
        1.3 温度设定
        1.4 试验处理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下无色书虱的生长发育比较
        2.2 不同温度下无色书虱各虫态的存活率
        2.3 不同温度下无色书虱的繁殖情况及雌虫寿命
        2.4 不同温度下无色书虱生殖力生命表
    3 讨论
        3.1 不同温度下无色书虱的生长发育
        3.2 不同温度下无色书虱的生命表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 主要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致谢

(10)小眼书虱不同温度条件下生态适合度及其乙酰胆碱酯酶的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书虱的研究概况
        1.1 书虱的发生与危害
        1.2 书虱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1.3 书虱的生态学特性研究
        1.4 书虱的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1.5 书虱抗性问题及防治方法的研究
    2 昆虫乙酰胆碱酯酶的研究概况
        2.1 乙酰胆碱酯酶的生化特性
        2.2 昆虫变构乙酰胆碱酯酶与抗药性的关系
        2.3 昆虫AChE基因点突变与抗药性的关系
        2.4 昆虫乙酰胆碱酯酶的量变与抗药性的关系
        2.5 昆虫乙酰胆碱酯酶分子生物学上的研究进展
前言
第三章 不同温度条件下小眼书虱生态适合度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仪器
        1.3 温度设置
        1.4 试验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下小眼书虱的生长发育比较
        2.2 不同温度下小眼书虱各虫态的存活率
        2.3 不同温度下小眼书虱的繁殖情况及雌虫寿命
        2.4 不同温度下小眼书虱实验种群生命表
    3 讨论
        3.1 不同温度下小眼书虱的生长发育
        3.2 不同温度下小眼书虱的生命表
第四章 小眼书虱乙酰胆碱酯酶生化及毒理学特性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主要供试药剂及仪器
        1.3 主要试剂配制
        1.4 生物测定
        1.5 酶液制备
        1.6 酶源蛋白含量测定
        1.7 活性测定
        1.8 动力学参数(Km和Vmax)测定
        1.9 AChE离体抑制作用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物测定结果
        2.2 酶源蛋白含量测定结果
        2.3 AChE活性测定结果
        2.4 AChE动力学参数(Km和Vmax)测定结果
        2.5 AChE抑制中浓度(I_(50))测定结果
        2.6 AChE双分子速率常数(ki)测定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1 主要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嗜卷书虱气调抗性形成过程中能源物质的积累与利用(英文)(论文参考文献)

  • [1]药材甲转录组分析及其羧酸酯酶家族基因对气调胁迫的应答[D]. 朱晓晔. 贵州师范大学, 2018(01)
  • [2]CO2对药材甲和烟草甲幼虫能源物质利用相关指标的影响[J]. 曹宇,刘燕,王丽娟,冉光梅,尚宝珍,李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3]甲维盐胁迫对西花蓟马能源物质的影响[J]. 曹宇,刘燕,杨文佳,孟永禄,王丽娟,曾力,李灿.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6)
  • [4]重要储藏害虫药材甲的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 曹宇,李灿. 江苏农业科学, 2014(04)
  • [5]嗜卷书虱羧酸酯酶生化毒理学特性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D]. 周安韦. 西南大学, 2010(08)
  • [6]嗜卷书虱P450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其异源表达研究[D]. 蒋红波. 西南大学, 2010(08)
  • [7]植物精油及混用熏蒸剂对嗜卷书虱和赤拟谷盗的熏蒸控制作用[D]. 刘国军. 西南大学, 2009(S1)
  • [8]高温连续胁迫对三色书虱体内Wolbachia的共生率及其种群适合度的影响[D]. 夹福先. 西南大学, 2009(10)
  • [9]3种书虱酯酶基因的克隆及其mRNA表达水平研究[D]. 唐培安. 西南大学, 2009(01)
  • [10]小眼书虱不同温度条件下生态适合度及其乙酰胆碱酯酶的生化毒理学特性研究[D]. 任艺. 西南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书虱气调抗性开发中能源物质的积累与利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