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生灌木草育种方式初探

旱生灌木草育种方式初探

一、沙拐枣等旱生灌木型牧草的繁育途径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刘洋[1](2021)在《呼和浩特地区引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及繁殖特性研究》文中认为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于脆弱的自然生态环境及有限的水资源,所能够利用的园林景观植物种类较少,适宜于旱景园林的植物种质资源有待进一步拓展。通过对78种园林植物的适应性、观赏性和抗逆性开展综合评价,并对筛选出的园林植物进行繁衍特性及抗旱性评价研究,旨在丰富旱景园林植物种类选择,并筛选扩繁方法,提升其推广应用价值,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园林绿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主要研究结论:(1)通过对在呼和浩特地区的78种乔木、灌木和草本园林植物采用德尔菲法从生态适宜性、观赏性和抗逆性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开展综合评价。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排序分级,按照综合指数的高低可划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一级得分≥0.9的优异园林植物有17种,综合指数最高,具有良好的适应性、观赏性和抗逆性,可作为旱景园林建设的首选。得分为0.8~0.9的二级植物有32种,该类植物在实验区可正常生长,但部分植物开花、结实受到限制,或抗逆性较弱。三级综合评价分数为0.7~0.8,划分到此类的植物有24种,该类植物对实验区的适应性一般,大多在实验地表现为生长缓慢,抗逆性较差;评价得分<0.7为四级,划分到此类的植物有5种,该类植物存在越冬率或成活率低的问题。(2)对筛选出的8种园林植物开展繁衍特性研究:蒙桑、蒙古莸、戈壁天门冬、山韭为非休眠种子,通过探索不同温度和光照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确定了最适宜萌发条件。蒙桑、戈壁天门冬和山韭种子均属于喜光性种子,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达到最大。蒙桑种子萌发最适萌发条件为30℃/20℃连续光照条件。戈壁天门冬种子萌发受温度和光照交互作用,25℃连续光照条件为种子最适宜萌发条件。山韭种子属于光促进萌发种子,15℃和20℃/10℃条件下连续光照有利于种子萌发。而蒙古莸种子在各温度条件下均可萌发,在连续黑暗条件30℃/20℃变温处理下种子萌发率可达到最大。水曲柳、黄檗、乌苏里鼠李、桃叶卫矛属于休眠种子。在4℃层积30天处理后,水曲柳和黄檗种子休眠得以解除。其最佳萌发条件分别为连续光照条件20℃和20℃/10℃变温处理。采用1mol/L Na OH处理乌苏里鼠李种子40min或用40℃热水浸种20min可有效解除种子休眠。层积处理30d桃叶卫矛种子能够促进生理后熟,解除休眠,显着提高种子萌发率。(3)通过对幼苗建植期胁迫实验,探索蒙桑、蒙古莸、戈壁天门冬、山韭、水曲柳、黄檗、乌苏里鼠李和桃叶卫矛8种园林植物幼苗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幼苗建植过程及其生理变化,揭示幼苗对水分胁迫条件下的适应策略。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条件下,8种植物幼苗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能够通过调节植株自身的生长形态、保护酶系统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来提高抗旱性,减轻干旱胁迫形成的膜脂过氧化对植株造成的伤害,维持植物体的正常生理代谢,从而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耐旱潜力。在幼苗建植过程中,结果表明过低或过高的田间持水量均不适宜植物幼苗的生长,适当的土壤水分条件即可利于以上8种园林植物的种苗培育。以上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位于内蒙古半干旱地区,本身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观赏价值高,因此可在道路景观、公园绿化中均可推广,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节约养护成本,促进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4)通过组织培养、嫁接和扦插等方式系统的开展桃叶卫矛的营养繁殖特性研究。利用桃叶卫矛茎段作为外植体,研究结果表明桃叶卫矛茎段最佳继代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mg/L NAA,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MS+3.0mg/L IBA。当桃叶卫矛劈接接穗粗为0.5~1.0cm时,成活率为86.36%。桃叶卫矛嫩枝扦插在ABT生根粉500mg/L的处理下成活率与生根率最高,分别为89%和49%。对于类似桃叶卫矛这类因种子休眠而难以通过实生苗扩繁的园林植物以营养繁殖方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加快繁殖效率。

王军亮[2](2020)在《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天然草地资源非常丰富,总面积达3.93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41%,居世界第三位。放牧草地面积为3.31亿hm2,占天然草地资源总量的84.27%,是农田面积的2.2倍,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草地资源类型。天然草地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和高原寒带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而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植被覆盖率仅为40.4%,其中天然草地面积为5725万hm2,占植被覆盖总面积的85.1%,因而天然草地在维护新疆生态安全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新疆放牧草地4800万hm2,是新疆37个牧业及半牧业县极其重要的物质资源和农牧民增收的主阵地,2019年底存栏食草牲畜4616.9万头(只),出栏4552.3万头(只),新疆的放牧草地是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保障人类生存环境、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新疆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超载过牧和、人为活动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干扰甚至掠夺式利用,导致我国放牧草地退化、沙化,养分固持作用减弱,涵养水源能力丢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服务功能衰退。甚至绝大部分放牧草地被毒害草、劣质植物滋生蔓延,鼠虫病害等生物灾害频发多发,导致放牧草地生产力下降、利用率降低,严重影响草原生产功能。近年来,放牧草地毒害草对牧民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影响国家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的效果及牧民的脱贫致富。因此,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放牧草地的主要毒害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危害严重的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五种主要毒害草,用传统的植物化学方法,对其生物碱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对后三种毒害草颗粒化替代山羊日粮中粗饲料,进行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目的是为减少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危害、发生,为综合防控和利用进行理论和技术上的技术支撑。1.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及危害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主要分布在伊犁州河谷草原、阿勒泰高山草原、阿克苏荒漠草原、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草原、博州荒漠草原、巴州塔里木河沿岸荒漠草原、哈密荒漠戈壁草原等70多市县的放牧草地。毒害草种群分布中,主要以醉马芨芨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乌头(Aconitum)、橐吾(ligularia sibirica)、毒芹(Cicuta virosa)、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等9种毒害草为优势种,其危害面积约占毒害草危害总面积的80%以上。从区域分布来看,新疆东部干旱荒漠草原以醉马芨芨草和变异黄芪分布为主;新疆南部塔里木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流域以小花棘豆危害分布最广,昆仑山北坡高山草甸草原以黄花棘豆分布为主,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草原以马先蒿、唐松草、橐吾分布为主,天山南坡平原冲积带荒漠戈壁以无叶假木贼、苦豆子分布为主;新疆北部伊犁河谷草原和阿勒泰山高山草原以乌头、橐吾分布为主,天山北坡平原冲积带荒漠戈壁以无叶假木贼、苦豆子分布为主。可见,新疆天山东部、南部和北部地理地貌和气候特点的差异性,导致毒害草种群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尤其是毒害草种群在海拔1500-2500m垂直范围内分布广,且危害严重。调查发现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发生面积为682.06万hm2,其中轻度危害469.93万hm2,中度危害126.73万hm2,重度危害89.4万hm2,危害放牧家畜的主要毒害草约有44种。其中,在全疆分布造成危害的毒害草有9种,占毒害草总数的20.5%;北疆有25种;南疆有27种。每年数十万放牧牲畜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56亿元。2.南疆放牧草地五种主要毒害草生物碱成分分析在南疆选择引起放牧家畜中毒的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五种主要毒害草,分离提取生物碱,并经GC-MS和UPLC-MS/MS联用仪检测分析,共鉴定出18种生物碱(GC-MS鉴定出6种,UPLC-MS/MS鉴定出12种)。骆驼蓬主要含鸭嘴花酮碱、骆驼蓬灵、骆驼蓬碱、6-甲基哈马兰、6-甲基哈尔满、哈尔明碱、促黑激素N-氧化物和野百合碱;白喉乌头主要含天芥菜碱和倒千里光裂碱;醉马芨芨草主要含新乌头碱、天芥菜碱和倒千里光裂碱;黄花棘豆检主要含新乌头碱、天芥菜碱、倒千里光裂碱、次乌头碱、毛果天芥菜碱N氧化物、克氏千里光碱;碎米蕨叶马先蒿主要含3-乙基石松胺、槐果碱、去甲基蝙蝠葛啡碱和9-甲氧基玫瑰碱。表明这些毒害草含有多种生物碱,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可能是这些生物碱共同作用的结果。3.毒害草对山羊瘤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含毒害草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其进食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与对照相比,添加毒害草制成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可明显提高山羊瘤胃内的乙酸浓度,同时提高山羊的血红蛋白浓度,试验中各处理间山羊血清中的谷氨酰转移酶、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均无显着差异;含10%黄花棘豆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其血清中的钾、钠、氯、钙、镁和磷均显着低于其他处理,但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均显着升高。4.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技术与治理策略按照地貌对新疆天然草地的生态功能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毒害草的防控对策。对重要放牧地,优先保证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采用化学防控、轮牧和区域生物防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毒害草治理,辅之栽培草地建设;涵养水源地采用栽培草地与生物防控配合的方法实施;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沙漠化控制和荒漠化控制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对毒害草不进行防控,有条件时要进行科学种植与开发,发挥其生态修复功能;对于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畜产品加工和水文调蓄生态功能的毒害草防控主要采取人工与机械的物理防控方法、农牧结合、牧民定居、工业反哺农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防控。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治理的策略要充分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价值,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综合防制和开发利用措施。一是要正确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作用,不能简单采取清除或灭除的方法。二是要严格控制载畜量,防止草地超载过牧。三是要大力建设栽培草地,改良天然草场,实现草畜平衡。四是要科学定位毒害草的利与害,挖掘毒害草的潜在利用价值,提升毒害草资源化利用水平。综上所述,该研究比较系统地调查了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的种类与分布,明确了主要优势毒害草种群的区域分布特点。通过对五种主要毒害草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生物碱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初步阐明其所含生物碱成分的种类;研究了毒害草颗粒化替代日粮中粗饲料对山羊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表明按照10%的比例添加制成的草颗粒对山羊的毒性作用较低。提出了新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对策,对指导新疆草地毒害草的科学防控和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张晓克[3](2020)在《乌海市甘德尔山植被恢复现状群落学分析》文中认为采用经典群落调查法,针对乌海市甘德尔山的植被恢复现状群落学进行分析。根据山体不同位置以及地形等立地条件,对甘德尔山植被(群落)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于其中的种类组成、数量特征、结构外貌(乔、灌、草)的原始规划与现状进行对比观察。为了能够使植被恢复有效果,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必须要加强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带植被恢复的研究分析。因此我们对甘德尔山植被恢复现状进行群落学评估,客观认识其群落演替的发展阶段,揭示植被恢复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情况如下:1.甘德尔山地区虽然有一些古老孑遗种,但植物种类组成较贫乏。针茅在群落相对盖度、相对频度、相对多度等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禾本科植物针茅是甘德尔山的优势种。2.在自然因素中,有许多制约植被生长及存活的因素,对于乌海地区来说,降雨量、海拔、坡向对植被群落盖度影响较大。3.甘德尔山造林树种丰富,适地适树,除部分沙生灌木外,总体造林成活率均在85%以上。植被的成活率整体上表现为乔木>灌木,阴坡>阳坡,低海拔>高海拔,在阴坡低海拔部位树种最容易存活。4.对比2014年~2019年的调查数据,2018年的植被状况较好,其他年份都有不同程度的波动。所以对于乌海在未来的生态建设与绿化过程中,必须落实可持续发展原则,管护与建设并重,特别是需要保护已经取得的生态建设成果。

徐先英[4](2019)在《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表明甘肃位于黄河上游,地处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有山地、高原、河谷、平川、沙漠、戈壁等多种地貌类型,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狭长状,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分为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和河西走廊以北地区,其中沙漠、戈壁以及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及河西走廊以北地带,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姆塔格沙漠、戈壁流沙和内陆河形成的沙漠是主要沙源。此外甘肃庆阳环县的沙源,主要来自于毛乌素沙地;甘南玛曲高寒草原沙化草地的沙源主要是就地起沙。据第五次荒

谢菲,席海洋,张斌武,桂翔,杨阳,刘俊良[5](2018)在《不同水分梯度对阿拉善盟地区4种沙生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比较4种沙生植物幼苗最适生长水分梯度,总结4种阿拉善盟地区乡土树种幼苗苗期管理方式。[方法]选择黑果枸杞、沙拐枣、花棒、梭梭4种具有代表性的阿拉善地区乡土沙生植物1年生幼苗,通过生长期不同水分梯度的田间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水分梯度下各试验小区生长季土壤含水量,生长季末幼苗植株存活率、株高、地径及新梢长度等生长指标。[结果]黑果枸杞苗期管理的适宜水分梯度为生长季每隔20 d灌溉1次,连续灌溉5次,每次灌水量为870 m2/hm2;沙拐枣、花棒、梭梭苗期管理的适宜水分梯度为生长季每隔20 d灌溉1次,连续灌溉4次,每次灌水量为870 m3/hm2。[结论]该研究为建立行之有效的适用于乡土树种的灌水方式提供了依据。

李小刚,付殿霞[6](2016)在《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沙拐枣组培苗根生长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沙拐枣一年生实生苗为材料,以MS为基本培养基,探讨不同浓度IAA、IBA对外植体生根诱导的影响,以优化沙拐枣组培苗根生长的激素配比。主要研究结果为: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0.1mg·L-1IAA+0.5 mg·L-1IBA。平均生根率为84.80%,平均生根数为5.68根,平均根长为10.78cm。本研究为沙拐枣的组培育苗提供了可靠的方法,为其种质资源离体保存奠定了基础。

铁生年,马晓芳,王宁峰[7](2015)在《青藏高原沙漠化地区植物特性与分布状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对青藏高原沙漠化地区植物的基本类型、基本特征、生长环境及分布状况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沙漠化地区的植物通过自然选择和长期进化演替过程,形成了适应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体现出对沙漠特殊环境的多种适应特性及方式,主要特征表现在沙生植物叶片具有发达储水组织,沙生植物茎系和根系发达、生长迅速、形态结构特殊、适应能力强等形态特征。青海沙漠化地区主要分在柴达木盆地、青海湖盆地、共和盆地、黄河源区盆地、长江源区盆地,占青海沙化地区的99.5%以上,沙化地区植物特性与分布状况分析对该地区固沙植生材料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锦春[8](2015)在《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被生态与环境变化》文中研究说明库姆塔格沙漠是我国八大沙漠之一,沙漠化极其严重,对周边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危害,导致沙漠周边三大国家自然保护区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丧失,开展区域荒漠草地植被生态研究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前期基础,开展区域荒漠植物、种群及群落的生态调查,研究现存荒漠草地植被与环境的适应性关系,为区域荒漠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伦理依据;同时提取沙漠沉积环境信息进行孢粉、稳定碳同位素及粒度分析,重建古气候环境,探讨荒漠植被与古环境变化关系,揭示沙漠形成演化过程。研究分析结果如下:(1)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种类贫乏,区系结构简单,统计天然荒漠草地植物26科79属120种,其中优势科为黎科、菊科、柽柳科和禾本科,为总属数55.70%,总种数58.33%,优势属为柽柳属和沙拐枣属,其属种数量不大,但种属比例高。库姆塔格荒漠植物区系以温带成分为主,古地中海成分为区系重要组成部分,世界分布型和热带分布型占有一定的比例,区系组成中统计温带成分34属,古地中海成分25属,世界分布型10属,热带分布型9属,分别为总属数43.04%、31.65%、12.66%和11.40%。(2)梭梭、胡杨、沙生柽柳为库姆塔格典型荒漠植物种群。梭梭为干旱荒漠植物种,种群分布范围广,在沙漠南部呈带状连片分布,为稳定增长型种群,对环境适应能力强,受种群扩散分布影响聚集程度较低;胡杨为荒漠河岸林建群种,分布在离水源较近的沟道源头及部分河岸阶地,因种群斑块面积不大数量不多呈现散点状镶嵌分布,种群受水源的限制聚集程度较高;沙生柽柳为我国特有种,在沙漠北部呈局部性条块状分布,种群为衰退型种群,种群聚集程度不高。(3)运用6级分类单位将库姆塔格荒漠植被划分为6个植被型纲,5个植被型组,8个植被型,11个植被亚型,33个群系10个亚群系。景观尺度上荒漠植被分布是以沙漠为中心呈现圈层分布格局,植被地带性分布以纬向变化较为明显,由南到北依次出现砾质荒漠植被、沙质荒漠植被和盐化草甸植被,径向分布由东到西表现为沙漠南缘植被由山前砾质荒漠到沙质荒漠植被的过渡,沙漠北缘植被由盐化草甸植被向沙质荒漠植被转化。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为砾质荒漠植被>盐化草甸植被>沙质荒漠植被,群落H多样性为0.7251.437。荒漠植物群落多样性水平径向分布总体趋势随经度的减小而逐渐降低,纬向变化则随着地表水文条件的改变呈现一定的分布格局。(4)库姆塔格沙漠第四纪孢粉类型及数量稀少,共鉴定40个科属植物孢粉类型,孢粉组成以藜科、禾本科为主,并涵盖有莎草科、黑三棱属、荨麻属等湿生植物花粉。沙漠第四纪孢粉反映的环境总体上呈现干热、干湿交替到干旱的变化过程,代表干旱环境的藜科植物孢粉数最多,占总孢粉数30.650.5%,表征干旱环境的麻黄属/蒿属比值在1.02.0%之间变化,据此推断库姆塔格沙漠自第四纪以干旱环境为主,干旱化程度总体在加剧。(5)库姆塔格柽柳沙包年层粒度以沙物质为主,平均含量为80.66%,粒度组分以细砂、极细砂为主,年层平均含量分别为34.27%和31.90%。沙包粒度组成以北部沙包较粗,东部沙包最细,而沙包粒度组成则随着沉积年层增加呈现粗粒化。粒径分布细且分选性差,偏态多正偏,峰态中等偏窄,属典型风成物沉积;120年以来柽柳沙包年层粒度反映了库姆塔格沙漠环境以干旱强风气候模式为主,并伴随着明显的干湿交替变化过程。(6)库姆塔格柽柳沙包年层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总体呈现平稳下降趋势,这与大气CO2浓度的增加对柽柳枝叶δ13C值产生分馏作用所致;柽柳沙包年层稳定碳同位素分辨率(?13C)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相一致,近120年的柽柳沙包年层?13C值偏小,反映了全球气候变暖影响下干热的气候环境;不同生境环境下柽柳沙包年层C13?值对气候环境要素产生不同的响应,高海拔的山前柽柳沙包?13C值受多个气候要素的影响,滞后作用不明显;低海拔的干旱沙漠区柽柳沙包?13C值对年气温及季节性降水、湿度特别敏感,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袁云香,赵小静,南方,王栋[9](2013)在《超旱生植物抗逆性及综合育苗技术研究》文中认为随着全球干旱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超旱生植物在抵抗干旱的问题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对超旱生植物的概念、抗逆性研究、综合育苗技术及应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综述。

徐倩[10](2012)在《沙漠植物在西北地区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研究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调研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及实地设计的实践方法,对沙漠植物的种类,分类等进行了总结和分析,并总结了沙漠植物在西北地区城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方法。在了解沙漠植物的概念,种类,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对新疆地理概况,气候特征,生态环境,水资源概况,绿化概况,社会经济概况以及沙漠植物现状的认识总结,及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地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沙漠植物应用地点,有吐鲁番地区,塔里木地区,以及乌鲁木齐地区)沙漠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同时还对发展较好城市的沙漠植物应用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包括北京地区,天津地区,敦煌地区。通过对沙漠植物在这些地区的应用比较分析,将新疆沙漠植物的应用方式与北京地区,天津地区,敦煌地区沙漠植物的应用方式进行对比,总结出沙漠植物在新疆地区应用的不足与发展对策,并对沙漠植物在我国西北地区城市园林景观建设中的种类选择、植物配置形式及空间营造方法提出设想与展望,并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城公园为例进行对沙漠植物植物配置的应用设计,将沙漠植物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付诸于实践。在研究沙漠植物的相关理论及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归纳出沙漠植物与乔木、灌木等不同类型的植物相配置的方式,以及与山石、水体和园林建筑等造园要素相结合的应用方式,总结出沙漠植物在西北地区园林景观应用中的配置方法,为沙漠植物在城市绿地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并展望我国西北地区沙漠植物广阔的应用前景,沙漠植物具有释放氧气、吸尘、杀菌和净化空气、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土壤,减少扬尘等作用,对保护环境、节约水资源起到较好的效果。另外沙漠植物还具有食用、经济、药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在此呼吁各方面人士共同努力,加强对沙漠植物在园林中应用的开发与相关科学研究力度,为沙漠植物在城市园林中的广泛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充分发挥其在生态、景观、经济等各方面的优势,使我们的城市绿化符合生态发展的规律、更具特色、更加美丽。

二、沙拐枣等旱生灌木型牧草的繁育途径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沙拐枣等旱生灌木型牧草的繁育途径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呼和浩特地区引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及繁殖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园林植物引种研究
        1.1.2 植物繁殖特性研究
        1.1.3 植物幼苗建植研究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 引种园林植物的观赏性及适宜性评价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材料来源及选择
        2.1.3 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2.1.4 评价指标的选取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供试78 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与分级
        2.2.2 17 种园林景观植物的物候期
    2.3 讨论
    2.4 小结
3 8 种园林植物种子萌发特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种子萌发试验方法
        3.1.3 计算指标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处理方式对蒙桑种子萌发的影响
        3.2.2 不同处理方式对蒙古莸种子萌发的影响
        3.2.3 不同处理方式对戈壁天门冬种子萌发的影响
        3.2.4 不同处理方式对山韭种子萌发的影响
        3.2.5 不同处理方式对水曲柳种子萌发的影响
        3.2.6 不同处理方式对黄檗种子萌发的影响
        3.2.7 解除乌苏里鼠李种子休眠方法的结果
        3.2.8 解除桃叶卫矛种子休眠的方法
    3.3 讨论
    3.4 小结
4 8 种园林植物幼苗建植特性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与处理
        4.1.3 测定指标
        4.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蒙桑幼苗建植的影响
        4.2.2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蒙古莸幼苗建植的影响
        4.2.3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戈壁天门冬幼苗建植的影响
        4.2.4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山韭幼苗建植的影响
        4.2.5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水曲柳幼苗建植的影响
        4.2.6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黄檗幼苗建植的影响
        4.2.7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乌苏里鼠李幼苗建植的影响
        4.2.8 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对桃叶卫矛幼苗建植的影响
    4.3 讨论
        4.3.1 8 种园林植物幼苗生长形态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4.3.2 8 种园林植物幼苗抗氧化酶类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4.3.3 8 种园林植物幼苗丙二醛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4.3.4 8 种园林植物幼苗渗透调节系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4.4 小结
5 桃叶卫矛营养繁殖特性的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桃叶卫矛组织培养体系的建立
        5.2.2 桃叶卫矛嫁接繁殖体系的建立
        5.2.3 桃叶卫矛扦插繁殖体系的建立
    5.3 讨论
    5.4 小结
6 讨论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2)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生态安全
        1.1 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1 国外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2 我国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3 新疆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2 天然草地畜牧业的生态安全
        1.2.1 国外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发展现状
        1.2.2 我国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发展现状
        1.2.3 新疆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
    第二章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天然草地资源特征
        2.1.1 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决定草地在地表的分布
        2.1.2 草原植物种群与特征
        2.2 草地退化及草地退化程度评价
        2.2.1 天然草地退化
        2.2.2 天然草地退化程度评价
        2.3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及退化类型
        2.3.1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
        2.3.2 我国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及危害
        2.4 天然草地退化成因分析
        2.4.1 自然因素
        2.4.2 人为因素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调査研究
        3.1 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与危害调查
        3.1.1 北疆片区的基本情况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调查结果
        3.2 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及危害调查
        3.2.1 南疆片区的基本概况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调查结果
        3.3 讨论
        3.3.1 北疆片区天然草地毒害草因生态环境差异而分布不同
        3.3.2 放牧牲畜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区域性
        3.3.3 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危害严重,部分地区仍在持续
        3.3.4 要更加重视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的生态价值
        3.4 小结
    第四章 南疆放牧草地五种主要毒害草生物碱成分分析
        4.1 采样地区基本概况
        4.2 试验材料
        4.2.1 植物来源
        4.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4.3 生物碱提取与鉴定
        4.3.1 生物碱提取
        4.3.2 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检测
        4.3.3 生物碱成分鉴定
        4.4 结果
        4.4.1 骆驼蓬生物碱检测结果
        4.4.2 白喉乌头生物碱检测结果
        4.4.3 醉马芨芨草生物碱检测结果
        4.4.4 黄花棘豆生物碱检测结果
        4.4.5 碎米蕨叶马先蒿生物碱检测结果
        4.5 讨论
        4.5.1 植物生物碱与毒性形成的关系
        4.5.2 不同种类植物生物碱对动物毒性的种属差异
        4.5.3 毒害草毒性成分检测技术比较
        4.5.4 毒害草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3种毒害草对山羊瘤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试验日粮
        5.2.2 试验设计
        5.2.3 测定指标
        5.2.4 数据统计
        5.3 结果
        5.3.1 干物质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变化
        5.3.2 瘤胃内发酵性状的变化
        5.3.3 血液指标的变化
        5.4 讨论
        5.4.1 毒害草经过适当加工可作为饲料来源
        5.4.2 毒害草添加对山羊瘤胃发酵性状的影响
        5.4.2 毒害草添加对山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技术与治理策略
        6.1 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现有虽技术
        6.1.1 人工防控技术
        6.1.2 机械防控技术
        6.1.3 物理防控技术
        6.1.4 化学防控技术
        6.1.5 生物防控技术
        6.2 天然草地毒害草治理策略
        6.2.1 正确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作用
        6.2.2 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生态功能区
        6.2.3 严格控制载畜量,防止草地超载过牧
        6.2.4 科学定位毒害草利与害,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6.2.5 加大科技投入,避免草地恶化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名录
    附录2: 新疆天然草地主要草原类型
    附录3: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种类
    附录4: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地理分布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3)乌海市甘德尔山植被恢复现状群落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概述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地貌
        2.1.3 水文条件
        2.1.4 自然气候
        2.1.5 土壤状况
        2.1.6 植被情况
    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图
    2.4 样地设置
    2.5 野外调查与数据收集
    2.6 甘德尔山造林树种的选择及配置
        2.6.1 甘德尔山造林树种选择
        2.6.2 植被恢复与重建模式
    2.7 数据处理
        2.7.1 重要值计算
        2.7.2 植物多样性计算
3 甘德尔山植被群落特征
    3.1 甘德尔山植物区系组成
        3.1.1 植物区系组成分析
        3.1.2 植物区系的分析
    3.2 甘德尔山植物生活型统计分析
    3.3 植物水分生态类型统计
    3.4 甘德尔山研究区群落优势种分析
    3.5 甘德尔山研究区山脚到山顶样地植被情况
        3.5.1 甘德尔山研究区山脚到山顶样地植被分布及特征
        3.5.2 甘德尔山研究区山脚到山顶样地植被盖度
4 甘德尔山植物群落稳定性分析
    4.1 甘德尔山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动态分析
        4.1.1 甘德尔山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动态分析
        4.1.2 甘德尔山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动态分析
    4.2 甘德尔山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4.2.1 甘德尔山植物多样性变化
        4.2.2 群落多样性相关分析
5 甘德尔山造林成活率分析
    5.1 甘德尔山造林成活率受气候的影响
        5.1.1 降雨量对植被群落盖度的影响
        5.1.2 大风对植物群落盖度的影响
    5.2 甘德尔山造林成活率受地形地貌的影响
        5.2.1 坡向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5.2.2 海拔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5.3 甘德尔山山体造林植被存活率分析
        5.3.1 甘德尔山山体造林植被存活率
        5.3.2 甘德尔山山体造林植被存活率分析
6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1.1 甘德尔山植被恢复现状
        6.1.2 植被恢复重建治理的进程
    6.2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4)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甘肃治沙研究的发展阶段
    (一)沙漠考察与定位、半定位试验阶段(1959—1964)
    (二)大规模治沙工程建设阶段(1964—1979)
    (三)治沙科研进入新发展阶段(1980—1993)
    (四)治沙科研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3—2008)
    (五)治沙科研再上新台阶(2009—至今)
二、治沙科研主要进展
    (一)科学考察
        1. 对河西走廊沙区的考察(50年代末—60年代)
        2. 区域性专题考察(70年代中—80年代末)
        3. 沙区农业系统调查(90年代—2000年)
        4. 沙漠、戈壁和高寒沙化草地科学考察(2000年—2019年)
    (二)代表性研究
        1. 治沙理论研究
        2. 风沙运动规律与近地表沙尘研究
        3. 沙旱生植物引种驯化研究
        4. 绿洲边缘积沙带研究
        5. 沙地水分平衡与固沙造林研究
        6. 固沙植被水文过程研究
        7. 青土湖输水的生态响应研究
        8. 逆境胁迫下沙旱生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研究
        9. 民勤绿洲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1 0. 沙旱生植物物候研究
        1 1. 荒漠生态定位观测研究
        1 2. 区域荒漠化监测研究
        1 3. 退化植被恢复研究
    (三)主要治沙措施
        1.“固身消顶、截腰分段”治沙技术
        2.“前挡后拉”固沙技术引进与应用
        3. 植物治沙技术
        4. 机械固沙技术
        5. 化学治沙技术
        6. 综合治沙技术与模式
        7. 沙旱生植物资源开发利用与沙产业发展
    (四)合作与交流
        1. 国内合作与交流
        2.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三、存在主要问题
四、研究展望
    (一)加强治沙理论研究。
    (二)加强退化防护体系自我恢复与人工修复机制及稳定性调控技术研究。
    (三)加强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研究与应用。
    (四)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五)加强防沙治沙平台与人才队伍建设。
    (六)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

(5)不同水分梯度对阿拉善盟地区4种沙生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区概况
    1.2 材料
    1.3 试验设计
    1.4 指标测定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长季土壤含水量
    2.2 幼苗存活率
    2.3 幼苗生长状况
3 结论与讨论

(8)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被生态与环境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荒漠草地研究进展
        1.1.1 荒漠草地植物区系地理
        1.1.2 荒漠草地植物种群结构与分布格局
        1.1.3 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
    1.2 荒漠环境变化分析研究进展
        1.2.1 第四纪孢粉与环境分析
        1.2.2 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分析
        1.2.3 稳定碳同位素分析技术
第二章 研究背景、内容及方法
    2.1 研究背景和意义
        2.1.1 研究背景
        2.1.2 研究目的意义
    2.2 研究目标和内容
        2.2.1 研究目标
        2.2.2 研究内容
    2.3 技术路线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
        2.3.2 技术方法与步骤
    2.4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
    3.1 研究区基本情况
    3.2 地质地貌
        3.2.1 地质构造
        3.2.2 风沙地貌特征
    3.3 气候特征
    3.4 土壤水文条件
        3.4.1 土壤
        3.4.2 水文
    3.5 植被状况
    3.6 社会经济状况
        3.6.1 行政范围及人
        3.6.2 资源环境
        3.6.3 经济发展
第四章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区系与环境分析
    4.1 研究方法
        4.1.1 野外植物调查
        4.1.2 室内物种鉴定与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区系基本组成
        4.2.2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地理成分分析
        4.2.3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区系特征
        4.2.4 荒漠草地植物区系与环境分析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种群特征及其环境因子分析
    5.1 研究方法
        5.1.1 种群生态调查
        5.1.2 室内样品测试分析
        5.1.3 公式计算与统计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种群数量特征
        5.2.2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种群分布格局
        5.2.3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种群与环境因子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适应性
    6.1 研究方法
        6.1.1 群落生态调查
        6.1.2 群落特征值计算与统计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群落类型
        6.2.2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分布
        6.2.3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
        6.2.4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群落多样性变化
        6.2.5 荒漠草地植物群落与环境适应性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库姆塔格沙漠第四纪孢粉与古环境分析
    7.1 研究方法
        7.1.1 沙漠地层剖面选择
        7.1.2 样品采集与分析
    7.2 结果与分析
        7.2.1 沙漠第四纪地质年代的划分及其沉积特征
        7.2.2 沙漠第四纪植物孢粉分析
        7.2.3 沙漠第四纪古环境分析
    7.3 讨论
    7.4 小结
第八章 库姆塔格柽柳沙包年层特征与环境变化
    8.1 研究方法
        8.1.1 柽柳沙包样地生态调查
        8.1.2 柽柳沙包环境信息提取
        8.1.3 柽柳沙包年层采样与定年
        8.1.4 柽柳沙包年层样测试与分析
        8.1.5 区域气象数据采集与分析
    8.2 结果与分析
        8.2.1 柽柳沙包分布调查
        8.2.2 柽柳沙包年层序列的建立
        8.2.3 库姆塔格柽柳沙包年层沙物质粒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8.2.4 库姆塔格柽柳沙包年层 δ13C与气候环境变化
    8.3 讨论
    8.4 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特色与创新
    9.3 问题与展望
        9.3.1 存在的问题
        9.3.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物名录
附录2 库姆塔格沙漠植被图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沙漠植物在西北地区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研究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沙漠植物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查阅文献
        1.3.2 实地调研
        1.3.3 比较分析
2 沙漠植物概述
    2.1 沙漠植物的涵义
    2.2 沙漠植物的分类类型
    2.3 沙漠植物的特征
    2.4 沙漠植物的应用价值
    2.5 西北地区沙漠植物介绍
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沙漠植物应用调查研究
    3.1 调查地概况
        3.1.1 新疆的地理位置
        3.1.2 新疆的气候特征
        3.1.3 新疆的生态环境
        3.1.4 新疆的水资源概况
        3.1.5 新疆的绿化概况
        3.1.6 新疆的社会经济概况
        3.1.7 新疆的沙漠植物现状
    3.2 调查内容
        3.2.1 新疆地区沙漠植物的应用调查
        3.2.2 在发展较好城市沙漠植物的应用调查
    3.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3.1 新疆沙漠植物应用与发展较好城市应用对比分析
4. 沙漠植物在新疆城市园林中应用不足与建议
    4.1 存在问题
        4.1.1 沙漠植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应用种类单一
        4.1.2 沙漠植物生态类型搭配不当
        4.1.3 植物配置不合理
        4.1.4 养护管理规划不到位
    4.2 发展对策
        4.2.1 重视与加强沙漠植物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
        4.2.2 采取有效手段不断提高沙漠植物应用丰富度
        4.2.3 重视发展乡土沙漠植物树种强调地方风格特色
        4.2.4 加强沙漠植物在景观防护绿地上的使用
        4.2.5 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兼顾发展
        4.2.6 因地制宜
        4.2.7 提高沙漠植物栽植养护管理水平
    4.3 小结
5. 沙漠植物在新疆园林建设中的展望与设想
    5.1 沙漠植物在西北地区园林中的应用——以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城公园改造设计为例
        5.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城公园改造地点介绍
        5.1.2 设计作品介绍
    5.2 沙漠植物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设想
        5.2.1 沙漠植物之间的配置方式
        5.2.2 沙漠植物与其他植物的配置
    5.3 沙漠植物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设想
        5.3.1 沙漠植物与园林各要素之间的配置
        5.3.2 沙漠植物与平面绿化
        5.3.3 沙漠植物与立体绿化
    5.4 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四、沙拐枣等旱生灌木型牧草的繁育途径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呼和浩特地区引种园林植物综合评价及繁殖特性研究[D]. 刘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1)
  • [2]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D]. 王军亮. 扬州大学, 2020(04)
  • [3]乌海市甘德尔山植被恢复现状群落学分析[D]. 张晓克.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2)
  • [4]甘肃治沙研究60年回顾与展望[J]. 徐先英. 甘肃林业, 2019(04)
  • [5]不同水分梯度对阿拉善盟地区4种沙生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J]. 谢菲,席海洋,张斌武,桂翔,杨阳,刘俊良. 安徽农业科学, 2018(32)
  • [6]不同激素浓度配比对沙拐枣组培苗根生长的影响[J]. 李小刚,付殿霞. 青海农林科技, 2016(02)
  • [7]青藏高原沙漠化地区植物特性与分布状况分析[J]. 铁生年,马晓芳,王宁峰. 价值工程, 2015(26)
  • [8]库姆塔格荒漠草地植被生态与环境变化[D]. 张锦春. 甘肃农业大学, 2015(04)
  • [9]超旱生植物抗逆性及综合育苗技术研究[J]. 袁云香,赵小静,南方,王栋. 湖北农业科学, 2013(11)
  • [10]沙漠植物在西北地区城市园林景观中应用研究 ——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D]. 徐倩. 河北农业大学, 2012(08)

标签:;  ;  ;  ;  ;  

旱生灌木草育种方式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