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体骨移植的社会伦理问题及对策

异体骨移植的社会伦理问题及对策

一、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社会伦理问题和对策(论文文献综述)

张泽鹏[1](2021)在《脱蛋白牛骨基质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加强大鼠颅骨垂直骨再生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脱蛋白牛骨基质(Deproteinized bovine bone matrix,DBBM)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大鼠颅骨垂直引导骨再生(Vertical guide bone regeneration,VGBR)模型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大鼠BMSCs(1×106)接种到培养基浸泡过的DBBM表面,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观察细胞黏附情况。构建大鼠颅骨VGBR模型。分别将接种BMSCs的DBBM(细胞组,n=6)和单独DBBM(支架组,n=6)植入该模型中。12周后安乐死大鼠。采用Micro-CT、组织学和组织形态学分析比较两组的成骨情况。结果:SEM显示BMSCs能有效黏附在DBBM表面。组织学切片观察,所有样本底部均可见新骨形成并与颅骨连续,剩余的DBBM被血管化的结缔组织包围。在细胞组中,骨改建更加明显并在样本中部可以观察到新骨形成。Micro-CT分析显示细胞组的骨体积分数(BV/TV)优于支架组(分别为63.54±3.69%;42.16±3.62)(P<0.001)。组织形态学测量显示细胞组的成骨高度高于支架组(分别为3.80±0.29 mm;2.36±0.30mm)(P<0.001);细胞组的骨面积分数大于支架组(分别为:48.23±5.78%;30.42±4.08%)(P<0.001)。结论:1.大鼠BMSCs能有效黏附在完全培养基浸泡过的DBBM表面,并展现出良好的细胞形态。2.结合BMSCs的DBBM能促进大鼠颅骨垂直向骨再生,生成的新骨更加成熟。

贾乐,葛建华[2](2020)在《Masquelet技术修复骨缺损应用及研究进展》文中提出Masquelet技术是治疗骨缺损的一种新方法,该技术通过一期手术生成诱导膜,二期游离植骨,从而修复骨缺损。与其他治疗骨缺损的方法相比,Masquelet技术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疗效可靠,因而在临床逐步应用于创伤、感染、肿瘤等原因引起的骨缺损。本文对国内外针对Masquelet技术在修复骨缺损的应用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待更好的地指导临床应用。

庄苏阳[3](2019)在《纠正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第一部分椎体三维植骨器的研制及力学测试背景在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中,经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后会在伤椎内形成骨缺损区。现有的椎体内植骨工具无法将植骨材料精确填充至椎体骨缺损区,同时也无法复位终板中央及后部塌陷区。而椎体内植骨量及植骨的充分程度决定伤椎愈合的程度及强度,所以寻找更为可靠的解决方法。本研究设计制作了经椎弓根通道三维植骨器,内部含有产生较大推力的机械装置,以期达到复位塌陷终板、消除椎体内骨缺损的目的。目的对三维植骨器进行力学实验分析,论证它的抗挤压与破坏性能和抗拉伸破坏能力,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0件三维植骨器在压力测试仪上进行挤压试验,观察其压力随行程变化数据和曲线。增加载荷,检测植骨器遭到破坏所能承受最大载荷值。利用静态拉压力测试仪对10个植骨器的重要部件,螺纹杆和螺纹套,进行拉伸破坏试验,分析其抗拉特性,找到危险截面,获得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结果在挤压与破坏试验测试中,分别取1ON和25N为预紧力。10件植骨器的压力位移曲线趋势相同。一定预紧力下,在刚开始填充阶段(旋转1-2圈),压力变化上升迅速,到3圈后直至最大行程,压力变化缓慢上升并趋于平稳。最终所达到的最大挤压力为121.5±6N(113~128N)。植骨器所能承受的最大载荷为150±3N(142~165N)。在拉伸破坏试验测试10个部件的力位移曲线趋势相同,破坏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82±0.09KN(1.73~1.98KN)。10个部件的断口位置分别在螺纹段偏下和螺纹段偏上位置,而螺纹套位置的螺纹无破坏,说明部件的危险截面不在螺纹套和螺纹的集合面位置。结论三维植骨器在工作时可以产生足够大的推顶挤压力,可以对抗相当大的阻力,人工拧动最大扭力不足以破坏工具,且工艺稳定。符合椎体骨折手术中植骨及复位骨折块的要求,为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术工具。第二部分应用三维植骨器植骨重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高度的影像学和临床分析背景经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结合椎弓根钉固定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常用方法。塌陷终板的复位情况、椎体内植骨量及植骨的充分程度决定伤椎愈合的程度及强度。经椎弓根钉系统撑开复位后在伤椎内形成骨缺损区,通过现有的植骨方法容易出现植骨不良,形成空腔,成为“蛋壳样”椎体。终板的复位不良易于加速椎间盘的退变,引起慢性腰背痛。因此有必要改进终板复位及椎体内植骨方法,提高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的疗效。目的 评价应用三维植骨器经椎弓根行椎体内植骨、复位终板、重建伤椎高度的影像学和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52例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三维植骨器组和植骨漏斗组。三维植骨器组应用自行研制的椎体三维植骨器经椎弓根进行终板复位、植骨;植骨漏斗组应用传统的漏斗形植骨器经椎弓根植骨。分别测得手术前后、术后,术后一年半及取出内固定术后的3月伤椎的X线摄片及CT二维扫描,测量两组手术前后伤椎前缘高度、正常椎前缘高度、伤椎终板高度、正常终板高度等,计算前高矫正率、终板矫正率和椎体缺损区的体积。结果:(1)伤椎Cobb角变化:三维植骨器组术前伤椎Cobb角为(23.3±2.5)°,术后5天、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Cobb角为分别为(4.4±1.4)°、(5.2±1.2)°、(5.8±1.6)°。植骨漏斗组术前伤椎Cobb角为(23.1±2.7)°,术后5天、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Cobb角分别为(5.3±1.9)°、(6.2±1.9)°、(7.4±1.8)°。两组伤椎Cobb角在术前、术后5天、术后一年半无显着性差异(P>0.05)。取出内固定3月后两组间伤椎Cobb角有显着性差异(P<0.05)(2)前缘高度的变化:三维植骨器组术前伤椎前缘高度为1.59±0.20cm,术后5天为2.81±0.19cm,椎体正常高度为2.96±0.32cm,伤椎前高率为(95.3±3.6)%。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68±0.18cm和2.56±0.18cm。植骨漏斗组术前伤椎高度为1.61±0.18cm,术后为2.77±0.17cm,椎体正常高度为2.91±0.36cm,伤椎前高率为(91.8±4.2)%。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分别为2.25±0.18cm和1.93±0.12cm。两组术后五天前矫正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而术后一年半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前缘高度有显着性差异(P<0.05)。(3)终板中心高度的变化:三维植骨器组术后五天伤椎终板中心高度为2.34±0.22cm,终板中心正常高度为2.42±0.18cm,伤椎前高率为(93.6±5.8)%。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终板中心高度分别2.24±0.18cm和2.19±0.18.cm。植骨漏斗组术后术后五天伤椎终板中心高度为1.85±0.26cm,终板中心正常高度为2.48±0.23cm,伤椎前高率为(72.5±6.4)%。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3月后的伤椎终板中心高度1.64±0.20cm和1.41±0.19cm。两组术后五天终板高度矫正率及术后一年半、取出内固定后的伤椎终板中心高度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4)缺损区的体积:三维植骨器组术后椎体缺损区体积为0.75±0.16cm3,而植骨漏斗组为2.51±0.33cm3。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术后一年半时随访发现,三维植骨器组与植骨漏斗组的缺损区分别为0.52±0.06cm3和1.49±0.13cm3。两者有显着性差异(P<0.05)。(5)VAS:三维植骨器组与植骨漏斗组的术前VAS分别评分为(8.61±1.13)分和(8.58±1.24)分(p>0.05);术后5天分别为(3.35±0.94)分和(3.54±0.95)分(p>0.05);术后一年半的VAS分别为(0.35±0.63)分和(1.77±1.39)分(p<0.05);取出内固定后VAS分别为(0.46±0.58)分和(2.04±1.15)分(p<0.05)。结论:三维植骨器可以有效地复位塌陷的终板、实现伤椎有效植骨、减少椎体内骨缺损区,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提供新型的植骨工具。第三部分保留一侧球囊撑开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背景椎体成形术是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常用微创治疗方法。为恢复伤椎的高度及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通过可扩张球囊辅助的椎体后凸成形术应运而生。但将扩张后的球囊撤除过程中常常会观察到复位的椎体高度有不同程度的丢失,影响手术疗效。目的研究在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临时保留一侧球囊支撑力、注入骨水泥对维持初始撑开高度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新鲜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与之沟通,由患者自愿选择椎体后凸成形(PKP)或椎体成形术(PVP),共69例选择PKP的患者入组。改良穿刺技术,使插入的导针接近椎体前1/3时,正位像上导针前端接近椎弓根内侧壁。用球囊先后自两侧扩张伤椎,并临时保留后扩张一侧球囊。记录扩张前椎体高度(H0)、充分扩张后椎体前高(H1)、临时释放球囊内压力后椎体前高(H2)。经先扩张侧注入骨水泥,待凝固后撤出球囊,再经后扩张侧注入骨水泥。测量术毕椎体前高(H3)。记录手术前后矢状位Cobb角变化、VAS及0DI评分变化。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术后一年伤椎高度、Cobb角、VAS及ODI变化。结果每个椎体的平均手术时间为(48.5±12.4)min,出血量为(23.1±8.5)ml,球囊压力为180-250psi,球囊膨胀大小为(3.6±1.1)ml。骨水泥的注入量为(8.2±2.4)ml。2例术中推注骨水泥时出现球囊破裂。(1)椎体高度变化:体位复位后椎体前高(H0)、球囊撑开后椎体前高(H1)、球囊释放压力后椎体前高(H2)、术毕椎体前高(H3)与上下邻椎前高均值百分比(椎体前高压缩比)分别为(58.23±12.57)%,(85.14±9.36)%,(70.25±8.12)%,(82.46±10.59)%,球囊撑开后前高比与体位复位后椎体前高压缩比及球囊释放压力后椎体前高压缩比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术毕椎体前高压缩比与体位复位后椎体前高压缩比之间差异也有显着性(p<0.05),而与球囊撑开后椎体前高比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O.05)。术后1年随访时椎体前高与上下邻椎前高均值百分比为(78.59±9.37)%,与术毕椎体前高压缩比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2)Cobb角变化:体位复位后的Cobb角为(18.65±4.25)。,球囊撑开后的Cobb角为(6.84±2.57)°,球囊释放压力后的Cobb角为(10.22±3.41)°,术毕的Cobb角为(6.93±2.69)°。术后1年随访时Cobb角为(7.06±2.86)°。球囊撑开后的Cobb角与体位复位后的Cobb角及球囊释放压力后的Cobb角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0.05)。术后1年随访时Cobb角与术毕的Cobb角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3)疼痛和功能评分结果:术前VAS评分为(8.26±1.17)分,术后2天为(2.11±0.36)分,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为(1.83±0.31)分。术后2天的VAS评分与术后1年随访时VAS评分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术前ODI评分为(88.35±8.26)%,术后2天的ODI为(23.56±3.12)%,术后1年随访时ODI评分为(19.68±2.81)%。术前ODI评分与术后2天及术后1年随访时的ODI评分之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0.01),术后2天的ODI评分与术后1年随访时0DI评分之间差异无显着性(p>0.05)。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中临时保留一侧球囊支撑力、注入骨水泥技术能有效地维持撑开后的伤椎高度,避免后凸角矫正后再次丢失,可以获得较好的术后远期疗效,是对现有椎体后凸成形术的改良和优化。

罗世君,孙勇,赵峰,陈红亮[4](2015)在《骨组织替代材料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近年来,口腔种植技术不断发展,种植牙被誉为"人类第三幅牙齿"。而骨缺损却严重限制了种植义齿的临床应用,例如拔牙患者存在生理性吸收,牙槽嵴宽度在1年内将明显变窄,且吸收持续进行。拔除上颌后牙后,上颌窦可有气腔化现象,常导致上颌窦底距牙槽嵴顶过近,垂直骨高度不足。并且该区牙槽骨骨质较疏松,行种植手术时,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欠佳,亦可致上颌窦穿通导致手术失败[1]。外伤、炎症、肿瘤等常造成术区骨量不足,需进行植骨。目

李敏,陈国奋,王健,史占军,Shaikh Atik Badshah,郑少伟[5](2013)在《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理论及应用进展》文中认为背景:长骨节段性骨缺损修复重建方法众多,各有优缺点,限制了其广泛应用,仍是一个未完美解决的骨科难题。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长骨节段性缺损的修复重建进展研究。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2月PubMed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有关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文章,英文检索词"bone defect,long bone reconstruction,tissue engineering of bone,scaffolds,bone reconstruction,bone graft,bone tumor;tumor resection,musculoskeletal tumors,regeneration,autografts";中文检索词"大段,骨缺损,骨肿瘤,软组织肿瘤,瘤段切除,组织工程,骨移植"。共检索到104篇相关文献,纳入52篇文献进一步研究。结果与结论:传统长骨节段性骨缺损的修复方法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延长、人工假体置换等。研制适用于儿童保肢需要,符合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的假体成为儿童保肢的一个挑战课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研制出可以不断延长的假体,用于儿童骨肿瘤的保肢重建。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各种人工骨,尤其是骨组织工程和基因治疗在骨缺损修复中的逐步应用将进一步提高骨缺损的修复效果,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张立峰,李琪佳[6](2012)在《骨基质载体材料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中的骨基质载体材料为骨缺损修复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目的:重点介绍天然衍生骨载体材料-冻干脱钙骨基质、脱蛋白骨基质、脱细胞骨基质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方法:以"骨组织工程、冻干脱钙骨基质、脱蛋白骨基质、脱细胞骨基质、骨缺损;bone 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 materials,demineralized bone matrix,deprotein bone matrix,acellular bone matrix,bone defect"为检索词,由第一作者检索1994/2010PubMed、CNKI及万方数据库等与骨组织工程领域有关的权威性文献。结果与结论:冻干脱钙骨基质、脱蛋白骨基质及脱细胞骨基质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极低的抗原性、无细胞毒性,作为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保留了骨的天然属性,具有多孔隙结构,可降解性及良好骨传导作用,为骨缺损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殷剑[7](2012)在《脂肪干细胞促进组织工程骨早期血管化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脂肪干细胞具有促进新生血管生成作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成骨性,本研究观察脂肪干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快速构建组织工程骨在植入兔腰椎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模型的早期促进血管化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5只,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各组兔L5、L6腰椎横突融合模型中做以下处理:A组:植入BMSCs/异体骨复合骨条,周围注入ASCs悬液;B组:植入BMSCs/异体骨复合骨条,周围注入生理盐水;C组:单纯植入异体骨条,周围注入ASCs悬液;D组:单纯植入异体骨条,周围注入生理盐水;E组:植入自体骨条。术后1周、3周、5周PET/CT对各组动物行全身显像,比较各组植骨区摄取值(SUV)。结果:各组植骨区PET/CT图像均显示了不同程度的骨融合和骨代谢增强。在第5周时,CT图像显示脂肪干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骨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骨组及自体骨组植骨区骨痂形成,区外可见部分残留皮质骨条,脂肪干细胞联合异体骨组及异体骨组植骨区质地不均匀,可见较多皮质骨条残留;PET及PET/CT融合图像显示脂肪干细胞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骨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异体骨组、脂肪干细胞联合异体骨组及自体骨组植骨区呈均匀分布的条状放射性浓聚区,异体骨组见植骨区两端放射性浓聚明显,中段放射性分布减低较明显。结论:脂肪干细胞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快速构建组织工程骨具有良好的促进成骨和早期血管化作用。

许锋[8](2012)在《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修复兔桡骨临界性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一种客观的临界性节段性兔桡骨骨缺损实验动物模型,了解BMP-2在骨缺损周围早期的分泌基础量及其表达特点,探讨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在骨缺损后期自行修复的作用。方法:将64只符合纳入标准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只,分别编号。A组为实验组,即保留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组,B组为对照组,即切除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组。建立兔左侧桡骨中段1.5cm的节段性骨缺损模型,于术后1周、3周、4周处死两组模型各8只,取骨折间及骨折旁组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其中的BMP-2含量;另外剩下两组各8只,共16只,通过影像学分析术后4周、8周和12周的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1.两组模型术后1周、3周、4周组织中BMP-2含量,A组均高于B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模型术后3周BMP-2含量均达峰值,术后4周BMP-2含量较前2个时间点均明显减少。2.两组术后4周X线评分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8周、12周X线评分,A组均优于B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成功建立兔桡骨骨缺损模型,明确了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在临界性节段性兔桡骨骨缺损的BMP-2含量具有差异。2.证明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对临界性节段性骨缺损的自行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李长庚,徐建强[9](2011)在《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修复长骨节段性缺损的现状与展望》文中提出背景:骨移植、人工替代物置换、骨延长等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方法虽已在临床上应用,但均有各自的局限性。目的:就目前骨缺损的治疗加以回顾总结,并对长骨大段性缺损的修复方式作展望性分析。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期刊数据库2000-01/2010-12有关长骨大段性缺损修复的文章。英文关键词为"bone defect,bone tissue engineering,artificial bone,bone transplantation,therapy",中文关键词为"骨缺损,骨组织工程,人工骨,骨移植,治疗"。排除标准陈旧性文章及重复性研究。结果与结论:保留33篇文献进行文献证据提取。长骨节段性缺损的治疗包括自体骨移植、异体骨移植、骨延长、人工骨替代移植等,以组织工程人工骨的研究、利用为热点和主要发展方向,但以基础性研究和动物实验为多,少见于临床应用。组织工程人工骨在应用于临床长骨缺损治疗之前,尚存诸多问题急需解决,但仍为最有开发前景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吕豪[10](2011)在《吻合血管的腓骨一自体骨髓复合移植治疗大块骨缺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索一种可以最大限度保留患肢功能的方法,和自体骨髓移植对吻合血管的移植腓骨形态改变的影响,寻找一种较理想的治疗骨肿瘤、骨髓炎、先天性疾病等多源性大块骨缺损方法。方法:1.手术方法:利用吻合血管的腓骨-自体骨髓复合移植和单纯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治疗大块骨缺损病59例。59例病人随机分为吻合血管的腓骨一自体骨髓复合移植组(A组)和单纯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组(B组)。A组31例,其中27例为骨折后的感染、骨坏死、骨不连所至,2例为骨肿瘤,2例为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病人。B组28例,其中25例为骨折后的感染、骨坏死、骨不连所至,2例骨肿瘤,1例胫骨先天性假关节。分离胫前动脉和大隐静脉。常规分离带血管蒂的腓骨。将带血管的移植腓骨嵌插入或折叠充填于受区骨近、远端的骨髓腔内并给予固定。将腓动脉的两端与受区部位知名动脉的两断端吻合,使腓动脉桥接于动脉上。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腓静脉。用骨穿针在双侧髂后上棘及髂前上棘多点进针抽取骨髓。每个穿刺点间距离不少于2cm,以保证抽取的骨髓有足量的红骨髓。将抽取的自体骨髓混合液注入移植腓骨两端、多点注入移植腓骨骨膜周围及肌袖内。加压包扎及制动小腿3d‘。一般腓骨移植后4w再次自体骨髓注射,隔4w一次,注射3次。2.疗效评价:疗效评价骨折愈合速度、腓骨形态增粗率。(l)移植腓骨形态测量的影像学评价方法:移植腓骨的形态增粗率公式:[(B2 /A2—B1A1)/(B1/A1)]×100%。[1]在这里,A1为术后时胫骨测定位置的横径,B1为术后时移植腓骨中点的横径,A2为随访时胫骨测定位置的横径,B2为随访时腓骨中点的横径。(2)采用彩超和血管造影检查不同时间移植腓骨动脉血流。结果:自体吻合血管的腓骨一骨髓复合移植方法治疗组:术后行移植腓骨动脉造影及彩超检查移植腓骨动脉血流,均显示腓动脉血流通畅。平均随访时间76w(58w——82w),移植腓骨愈合时间平均11w(9w——13w)。移植腓骨愈合时形态增粗率30%(20%——50%),平均随访时间移植腓骨形态增粗率平均150%(120%—170%)。单纯自体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组:术后行移植腓骨动脉造影及彩超检查腓动脉血流,均显示腓动脉血流通畅。平均随访时间96w(85w—112w),移植腓骨愈合时间平均14w(12w——18w),移植腓骨愈合时形态增粗率22%(20%—26%),平均随访时间移植腓骨形态增粗率平均140%(100%——170%)。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t检验,检验水准:a=0.05,t=3.581,p<0.05,可认为自体吻合血管的腓骨一自体骨髓复合移植较单纯自体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组愈合时间明显缩短;比较平均随访时间内移植腓骨形态增粗率,t=2.984,p<0.05,可认为吻合血管的腓骨一自体骨髓复合移植较单纯自体吻合血管腓骨移植组在同一时间段内形态增粗率明显增加。结论:与单纯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相比,自体骨髓和吻合血管的腓骨复合移植后,移植腓骨形态增粗率的时间更早,增粗速度更快。

二、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社会伦理问题和对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社会伦理问题和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脱蛋白牛骨基质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加强大鼠颅骨垂直骨再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第一部分 SD大鼠颅骨VGBR模型的构建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大鼠钛壳固定情况以及软组织愈合情况
        2.2 Micro-CT分析
        2.3 组织学观察
        2.4 组织形态学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 DBBM结合BMSCs用于垂直骨再生的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2 方法
    2 结果
        2.1 细胞的形态与表型
        2.2 扫描电镜结果
        2.3 动物大体观察
        2.4 Micro CT分析结果
        2.5 组织学观察
        2.6 组织学形态学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垂直骨增量的动物研究模型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2)Masquelet技术修复骨缺损应用及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Masquelet技术及机理
    1.1 Masquelet技术
    1.2 Masquelet技术的机理
2 与其他治疗骨缺损方法的比较
    2.1 自体或异体骨移植
    2.2 骨牵引延长技术(Ilizarov技术)
    2.3 吻合血管骨移植术
3 Masquelet技术的临床应用
    3.1 创伤性骨缺损
    3.2 感染性骨缺损
    3.3 肿瘤性骨缺损
    3.4 先天性假关节
4 Masquelet技术的扩展
    4.1 固定方法
    4.2 填充材料
    4.3 抗生素的使用
    4.4 扩髓灌洗吸引(reamer irrigator aspirator,RIA)技术的应用
5 结论

(3)纠正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本论文专用缩略词表
前言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椎体三维植骨器的研制及力学测试
    1.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应用三维植骨器植骨重建胸腰椎爆裂骨折椎体高度的影像学和临床分析
    1.一般资料
    2 主要设备、手术器械及药物
    3 治疗方法
    4.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保留一侧球囊撑开的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
    1.资料与方法
    2 主要设备、手术器械及药物
    3 治疗方法
    4.结果
    5.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
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及获奖情况
基金资助
致谢

(4)骨组织替代材料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同种异体骨
2异种骨
3人工合成骨替代材料
4结语

(5)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理论及应用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文章亮点:
0引言Introduction
1资料和方法Data and methods
    1.1资料来源
    1.2纳入标准
    1.3排除标准
    1.4数据的提取
    1.5质量评估
2结果Results
    2.1自体骨移植
        2.1.1吻合血管的自体骨移植
        2.1.2复合自体红骨髓的自体游离骨移植
    2.2异体骨移植
    2.3骨搬运及骨延长
    2.4可延长假体的应用
    2.5人工骨替代材料
    2.6组织工程骨
3展望Prospects
作者贡献:
利益冲突:
伦理要求:
学术术语:
作者声明:

(7)脂肪干细胞促进组织工程骨早期血管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主要试剂和仪器
    2. 研究对象
    3. 内容与方法
        3.1 成体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3.2 移植骨条的制备
        3.3 实验方法
        3.4 动物模型的建立
        3.5 实验动物 PET/CT 检测
        3.6 大体观察
    4. 质量控制
    5. 统计学处理
    附 本研究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8)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修复兔桡骨临界性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手术器械
        1.2 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
        1.3 其他用品
    2. 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术前处理
        2.2 手术方法步骤
        2.3 术后处理
        2.4 Western Blot 检测
        2.5 骨缺损修复 X 线摄片及评分
        2.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10)吻合血管的腓骨一自体骨髓复合移植治疗大块骨缺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法
        (一) 手术指征
        (二) 受区处理
        (三) 供区处理
        (四) 移植骨的固定及腓血管的吻合方法
    三、自体骨髓抽取和注射方法
    四、疗效评价
        (一) 移植腓骨形态测量的影像学评价方法
        (二)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一、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特点
    二、吻合血管的腓骨移植后,腓骨的血供的意义
    三、自体红骨髓移植
    四、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自体骨髓复合移植
    五、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的临床解剖特点与相关并发症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详细摘要

四、同种异体骨移植的社会伦理问题和对策(论文参考文献)

  • [1]脱蛋白牛骨基质结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加强大鼠颅骨垂直骨再生的实验研究[D]. 张泽鹏.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2]Masquelet技术修复骨缺损应用及研究进展[J]. 贾乐,葛建华. 西南医科大学学报, 2020(04)
  • [3]纠正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丢失的研究[D]. 庄苏阳. 东南大学, 2019(01)
  • [4]骨组织替代材料用于口腔种植修复的研究进展[J]. 罗世君,孙勇,赵峰,陈红亮. 西南国防医药, 2015(12)
  • [5]长骨节段性缺损修复重建的理论及应用进展[J]. 李敏,陈国奋,王健,史占军,Shaikh Atik Badshah,郑少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3(43)
  • [6]骨基质载体材料的生物学特点及其临床应用[J]. 张立峰,李琪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12(34)
  • [7]脂肪干细胞促进组织工程骨早期血管化的研究[D]. 殷剑.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8]骨膜及其周围软组织修复兔桡骨临界性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D]. 许锋.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9]组织工程人工骨材料修复长骨节段性缺损的现状与展望[J]. 李长庚,徐建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2011(25)
  • [10]吻合血管的腓骨一自体骨髓复合移植治疗大块骨缺损[D]. 吕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1(01)

标签:;  ;  

异体骨移植的社会伦理问题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