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观

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观

一、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观(论文文献综述)

马欣欣[1](2020)在《2005-2017年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建国初期我国实行大力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政策,涌现出一批因资源丰富而兴起的城市,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是,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与经济结构的转变,资源型城市逐渐出现了资源枯竭、产业结构落后、经济效益低下、员工失业等大量问题,探讨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及其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我国资源型城市中占比较高,严重影响着城市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均衡发展,探讨其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及可持续发展强国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焦作市是一座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因煤而建,因煤而兴,煤炭的开发利用助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随着煤炭资源的不断衰竭,焦作市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逐渐出现了大量的问题,严重影响焦作市经济的良好运行与居民生活的发展,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阻。2008年,焦作市被国家确定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后,焦作市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成功实现了由“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转变。但是现今,焦作市旅游业发展品牌效应日显不足,经济总量发展缓慢,焦作市日后该如何更好的进行可持续发展再次被提上议程。本文首先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资源诅咒、循环经济等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参照2013年《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相关内容,以河南省焦作市为研究对象,建立由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子系统构成的可持续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选取2005-2017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的方法,对焦作市2005-2017年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分析,通过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焦作市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度水平进行评价分析,最后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筛选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进出口总额、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原煤产量四个主要因素。根据研究结论、同时结合焦作市实际发展情况,从产业结构、人才、科技、政府四个方面对焦作市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以期促进焦作市未来的综合可持续发展。

贾茜如[2](2020)在《“去产能”视角下煤炭企业碳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以中煤集团为例》文中提出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在广泛关注着以低污染、低能耗为基础的“低碳经济”。煤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储备,同时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我国居高不下的CO2排放量严重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煤炭企业如果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不仅要提高自身经济效益,也要在承担相关社会责任方面更加主动的平衡好煤炭企业自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目前以“节能减排”为核心的低碳发展模式成为煤炭企业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针对煤炭企业从去产能视角开展切实可行的碳绩效评价可以综合评判去产能举措对其低碳发展的成效,从而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因此对煤炭企业开展碳绩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本文在“去产能”改革的政策背景下,针对煤炭行业特征对碳绩效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及去产能政策理论基础为依据,结合碳绩效及其评价的概念,从资源开采、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和内部管理四个维度出发,构建煤炭企业的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中煤能源集团概况及去产能的实践,设计了相关的碳绩效指标,并且在评价模型中一共包含了12个适合煤炭企业进行碳绩效评价的指标。选择熵权法对各指标客观赋权,TOPSIS法确定绩效评价值。最后选取中国煤炭行业的代表性企业——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为中煤能源)进行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中以中煤能源2013—2017年的财务及非财务数据为基础来对该企业的碳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如下:第一,2015—2017年矿井水使用率以及煤矸石利用率均有大幅下降;第二,中煤能源集团2017年研发投入大幅缩减,经营业绩不佳,R&D经费比重与上期相比减少27%,缺乏较强的创新研发意识;第三,单位能耗总产值巨幅下降,2015年只有0.78万元/吨,中煤集团内部对低碳能源的配置严重缺乏效率,内部管理不足。通过深入剖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虽然去产能改革政策对中煤能源的碳绩效有积极影响,但是,中煤能源的在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创新研发和内部管理等方面仍有不足。依据上述问题,本文从以下4个方面提出进一步改进意见。一是推动煤炭清洁生产,从科技驱动、绿色开发、全面提质,在产业链上实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二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注重自主创新,具体举措包括健全体制机制、搭建创新平台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研发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大科技投入、建立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三是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通过综合利用发电、充填采空区、井下充填开采、生产利废建材等煤矸石综合利用方式来提高矿井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煤矸石利用率;四是提高煤炭供给质量,通过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强化全流程煤质管控、加大煤质管理和检查考核力度,来优化产品结构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

秦韵[3](2020)在《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煤炭企业的实证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煤炭是我国能源的支柱,煤炭行业的规模、人数、经济总量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社会地位带来的社会影响也十分巨大。但基于煤炭能源的不可再生以及煤炭企业的高污染、高危险性,煤炭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压力,所以探究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迫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家作为掌控较多资源、影响力较大的角色,他们所具备的精神特质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关乎于整个企业甚至是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研究基于煤炭企业社会责任的视角,探讨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本研究分为七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了煤炭行业当前的窘境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给出了研究的意义、内容框架、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部分对三个研究变量分别进行了概念研究和理论分析;第三部分描述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综述,并做出了研究述评;第四部分通过研究各变量间的作用机理,提出了相关研究假设及总体概念模型;第五部分主要包括问卷设计、问卷回收、样本数据统计及信度效度分析,为第六部分的实证研究打下了基础;第六部分运用AMOS软件,构建了三者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并按部就班地进行了模型分析、模型修正及检验,最终通过假设检验结果和模型效应分析得出了企业家精神、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三者之间的作用路径及影响因子。第七部分主要提出了研究结论、相关对策建议、不足与展望。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企业社会责任这个中介变量,深入探讨了煤炭行业企业家精神各维度对包含社会、经济两个层面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在危险和机遇并存的市场环境下,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是煤炭企业长久发展的必然条件;在煤炭企业社会责任各维度中,消费者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环境责任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总影响作用最大。与此同时,研究还发现了企业家精神和企业社会责任各维度都显着正向地影响着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家精神各维度也显着正向地影响着企业社会责任各维度,除了创新性和冒险性不能直接正向地影响煤炭企业的消费者责任行为。新时代下,以自然能源为主导业务的煤炭企业要想拥有持久的生命力,不但要追求创新、敢于冒险,还要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前提下,与时俱进,注重可持续理念引导下的绿色转型。

夏文娟[4](2019)在《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资源,其开采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巨量开采,利用过程资源消耗高、利用率低、资源回收率低等现象,导致矿产储量日益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长期造成污染和破坏,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成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同时对环境生态改善的欲望日渐增强。这就要求在经济实现发展的同时,还要保证资源消耗不断降低、不断减轻环境污染和减缓生态退化,通过遵循均衡、节约、清洁、低碳、循环、安全等原则来实现可持续发展。随着能源资源约束趋于强化,煤炭、铁矿石、铝土矿等资源消费规模巨大的能源消费行业的发展模式也正在转变,当务之急便是加快绿色能源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由于短期内难以撼动煤炭资源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煤炭企业必须通过煤炭清洁高效、可持续开发利用来实现高碳能源的低碳利用,最终实现煤炭绿色发展。因此,煤炭高效清洁绿色发展也是煤炭工业升级的必然途径。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是锡林浩特市境内的一家大型煤炭国有企业,2003年底成立。为内蒙古自治区30家重点煤炭生产企业之一,建设经营的胜利一号露天煤矿,是锡林郭勒盟境内唯一依法合规的千万吨露天煤矿,并列入国家先进产能行列和国家8个特别应急保供煤矿和14个优质先进产能释放煤矿,产能优势明显,它在保障地方民生与经济安全运行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胜利能源公司为研究对象,紧紧围绕煤炭企业绿色发展这一主题,通过分析胜利能源公司发展现状,并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运用SWOT分析法来分析其所面临的机遇、威胁及优、劣势。通过这些分析结果得出该公司的高效清洁的绿色发展战略,并提出战略的实施落地的保障措施。为该企业及同类型国有煤炭企业在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资源节约、保护环境的发展模式提供理论参考。

于晓胜[5](2016)在《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动力机制及绩效评价研究》文中指出十二五期间,煤炭工业的主要目标是基本建成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煤炭工业体系。但是,受经济利益、政策、绿色技术、社会监督等驱动力不足的影响,煤炭企业物流尚存在成本偏高、环境污染大、物流效率低等问题,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势在必行。研究实施绿色物流的动力机制,理清绿色物流的影响因素,并对实施绿色物流的绩效做出评价,对真正实现煤炭企业物流的绿色化,科学评价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绩效水平,进而促进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从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界定出发,按照动力机制、影响因素、绩效评价的逻辑思路形成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并简要介绍了选题意义,从理论层面上回顾了煤炭企业物流以及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归纳与总结了绿色物流经济动力的来源,分析了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现状。(2)运用经济学、博弈论的分析工具,进行了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关键问题分析,总结了绿色物流的内部驱动机制与外部驱动机制;对企业与企业之间实施绿色物流的博弈关系进行分析,从制度安排的角度,构建政府与企业实施绿色物流模型;对政府引导绿色物流所采取的激励机制予以研究。(3)运用DEMATEL分析法分析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影响因素协同作用机理,将影响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因素划分为企业、政府、环境三大类,分析诸多因素于绿色物流方面的具体作用机理,建立了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影响因素的关键指标体系,并进行了测度分析。(4)根据循环经济的“3R”原则,分析提出影响绿色物流绩效的因素包括经济效益、绿色物流信息、客户、绿色物流业务流程、社会环境五个方面,按照绿色物流绩效评价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增加循环利用指标,从而建立了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指标体系层次结构之具体特点紧密结合之后,针对绿色物流绩效评价构建起有效的评价模型。(5)采用案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实证企业的概况和基本的工作流程和物流活动。同时,对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动力机制的建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此集团实际的绿色物流绩效利用本研究提出的评价模型进行绩效评价,得出的评价结果为合格。

钟国贤[6](2015)在《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霍州煤电集团公司是山西重要的煤电企业,近年来煤炭市场面临着煤价下滑、销售不畅、库存高位和回款困难等问题。这样的背景下,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如何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生产集约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资源经济理论和生态经济理论等相关理论与霍州煤电集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分析了霍煤集团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研究了霍煤集团如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来摆脱当前的发展困境和振兴集团经济。论文分析论述了霍州煤电集团的发展现状,构建了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系统模型,并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战略分析和系统分析的相关方法分析了影响霍州煤电集团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给出霍州煤电集团开展可持续发展模式面临的态势。论文立足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的几种模式,针对集团的现实情况,给出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路径选择和具体实施对策和建议。论文针对霍州煤电集团持续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对于集团的管理决策和发展规划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对于霍州煤电集团加快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技术水平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也具有现实价值。

赵子铭[7](2013)在《特色园区与阜阳煤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阶段人们通过特有集中方法形成的产业集聚,进而以其拥有的国内国际竞争优势引领行业市场。这为发展经济、增强区域乃至国家竞争优势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工业化进程深化,国内及全球市场中多种经济成分的竞争日趋激烈;经过加入世贸组织后数十年的探索实践,全球化合作与竞争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加速产业集聚的重要性和迫切要求更加突出。如今,传统工业革命以来的以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方式已逐渐被未来发展学派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所替代。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它抓住了当前我国快速工业化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与中国经济增长一样方兴未艾。随着全球经济逐步复苏,中国经济开发园区也又一次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同时由于历史和发展规律的原因,中国开发区也处于重要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转型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与调整同在,发展仍是主旋律,调整将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中国开发区只有通过积极调整转型,才能实现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产业布局的优化,实现产业管理能力、法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经营水平的提升,实现中国开发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煤炭是我国的主要化工能源,也是许多重要化工品的主要原料。煤炭焦化、煤气化、合成氨、化肥已成为我国占主要地位并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的煤基产业。随着煤制油、甲醇制烯烃,煤电一体化、IGCC多联产系统等技术进一步发展,大力发展煤基经济及产业园区对发挥煤炭资源优势,保障能源安全,满足市场需求,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本文通过运用循环经济学、清洁生产理论、生态工业学、嵌入式直接投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多学科对全国煤基产业竞争格局进行分析,提出了建立有特色的阜阳煤基产业集聚区的布局框架。通过对全国、安徽、阜阳煤基产业尤其是煤化工产业的层次分析,演绎和推理出现阶段煤基产业的发展态势与发展方向。从而科学制定出阜阳煤基产业经济发展规划。通过对阜阳煤基产业经济的SWOT分析,明确指出了阜阳煤基产业下一步重点发展方向,并制作出了阜阳煤基产业及主产品耦合链图。通过对比分析阜阳与外阜的资源禀赋条件及阜阳地处中原开发区、皖北重点开发区、国家扶贫区等优惠政策叠加优势尤其是后发展区位优势,提出阜阳煤基产业园区发展应首先聚集全市范围内煤基企业标准化入园;并积极服务好昊源化工集团、晋煤集团等煤基龙头企业榜样性入园。通过对中国经济现状及阜阳煤基产业发展的定性分析,建立阜阳煤基产业园区的钻石模型对阜阳煤基产业经济行业及全球竞争力进行针对性分析,更加清晰、直观的掌握了产业园区的主动竞争态势,更准确的指导规划阜阳煤基产业园区的主导产业布局及循环产业链建立,更有效地指导阜阳煤基产业园区的建设实践。提出煤基园区开发与新型城镇建设同步,开发性融资与园区建设同行的政府与企业耦合式合作模式,有效地解决了地方政府园区开发性资金短缺的发展障碍和产业园区运行管理效率问题。提出园中园经营模式,在基础设施和基本要素统一规划、资源共享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型央企项目融资与招商渠道优势,引进台塑集团等全球着名企业,牵领台湾产业园、医疗耗材产业园、国际物流园等,从子园区顶层设计开始就引进全球最先进规划理念和经营制度,有效分散经营风险,发挥全球500强企业的市场辐射与产业带动作用。

陈石[8](2013)在《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资源消耗也大幅增加;与此同时,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在加剧。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两个事实:一方面,消耗大量资源的同时,资源利用效率较低。另一方面,工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更是明确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从微观层面来看,基于社会责任的角度,企业是社会极其重要的基本细胞,拥有社会其他成员无法取得和拥有的资源优势,由此奠定了企业承担主要的节约环保主体这一社会责任的逻辑基础。2006年新《公司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就是将包括环保节约在内的公司社会责任纳入法律条款,明确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承担社会责任。基于自身长远发展的角度,工业企业面临的能源消耗大、污染严重、技术含量不高以及管理方式粗放等主要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工业企业的两型化发展是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本文以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比较深入和系统的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本文归纳出了企业两型化发展研究的内容体系:“影响因素——两型化发展--影响结果”。根据该体系,笔者首先建立了一个企业两型化发展前因后果的理论框架,从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深入分析了企业两型化发展的驱动因素及主要障碍,并阐述了两型化发展通过企业有形和无形两种资源影响企业经济绩效的机理。然后构建了一套企业两型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样本企业的两型化发展效率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从内、外部两个维度选择指标建立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影响因素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最后,考察了企业两型化发展对于经济绩效的作用。(2)建立了一个企业两型化发展前因后果的理论框架。基于库尔特·勒温的社会行为一般规律公式,从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深入分析了企业两型化发展的驱动因素及主要障碍。企业两型化发展的驱动因素,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市场需求拉动;二是技术进步推动;三是政府行为驱动;四是进军国际市场的需要。从内部环境看,也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管理层意识;二是追逐经济利益;三是提高企业声誉;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企业两型化发展的主要障碍,从外部环境来看,主要有三点:一是发展阶段制约;二是经济手段难以落到实处;三是环境立法与执法存在不足。从内部环境来看,主要有两点:一是管理层认知与行为不一;二是发展目标的矛盾性。按照资源基础理论,决定企业经济绩效的关键因素是企业拥有的异质性资源,而资源可分为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两类。企业两型化发展将有利于提高自身有形和无形资源。一方面,企业积累低透明度、难以模仿和替代的异质性有形资源,提高企业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原材料生产成本及环境排污成本。另一方面,两型化发展有利于提高企业声誉,从而积累企业无形资源。上述两块资源的增加均将有利于提升企业经济绩效。(3)运用评价理论和效率理论构建了一套企业两型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将投入分为资源投入、能源投入和环境污染;产出为经济产出。在此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对样本企业的两型化发展效率进行了测度。同时,本文将样本企业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后发现:不同规模、不同要素密集度、不同行业特征和不同地区的企业其两型化发展效率存在一定差异。(4)分别从内、外部两个维度选择技术进步、两型文化、环境规制强度、资源使用价格、政府补贴及奖励等作为解释变量构建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动态广义矩法(GMM)进行分析,并从企业不同类型的角度分析了内部因素影响两型化发展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①资源使用价格、政府补贴及奖励、技术进步以及两型文化对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有显着正向影响;②环境规制对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的作用在经济学意义上不显着;③企业所在区域、企业规模、行业特征以及企业要素密集度等方面的不同使得各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存在差异。并通过Heckman两步法对上述结论进行稳健性检验,认为上述结论基本是稳健的。(5)基于成本理论、资源基础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分析了企业两型化发展对于企业经济绩效的作用;并结合实证分析识别出企业两型化发展对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与间接两种影响途径。本文将该作用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途径:一是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排放成本直接提高经济绩效;二是通过履行社会环境责任,提高自身社会声誉从而提升企业绩效。实证结果显示:企业两型化对企业经济绩效的总效应都为正,且滞后一期的总效应更大。但是根据企业类型进行划分后的结果显示,在某些情况下当期的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对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效应为负,从而抵消了一部分正的间接效应;而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当期的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对企业经济绩效的直接效应为正,进一步强化了普遍为正的间接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三阶段最小二乘(3SLS)替代方差分解的两阶段最小二乘,重新对原联立方程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结论是当其他因素得到控制的情况下,提高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对企业经济绩效是有提升作用的。(6)以某汽车制造企业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从加强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和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内生能力建设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杨从印[9](2013)在《煤炭企业科学发展评价系统研究》文中提出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在于推进科学发展。煤炭作为能源支柱在我国社会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格局不会改变,煤炭工业、企业能否科学发展关系着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的全局。近年来,煤炭工业、企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工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科学技术水平低、安全事故多发、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治理滞后、行业管理能力差、历史遗留问题较多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均不符合科学发展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煤炭企业如何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保障国家煤炭资源稳定供给和能源安全为宗旨,认真贯彻落实煤炭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不断提升煤炭企业科学发展能力,实现煤炭企业科学发展是煤炭工业领域、煤炭企业面临的主要课题。关于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但系统地研究煤炭企业科学发展的成果较少,对煤炭企业科学发展进行定量研究的成果更少。开展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系统研究无论是对煤炭企业高度重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煤炭企业科学发展理论体系的形成;还是对煤炭企业、煤炭工业管理部门开展煤炭企业科学发展能力的纵向、横向比较,分析与协调煤炭企业科学发展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提升煤炭企业科学发展能力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因此,本文以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系统研究为主题,力争使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的理论与方法体系得到丰富和完善,为煤炭企业提升科学发展力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本文完整、系统地阐述了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的概念、内涵,构建了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系统框架。建立了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FCM算法相结合对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进行评价。根据对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义煤集团,下同)问卷调查数据和历史发展数据,对该公司科学发展力进行了实证评价研究。最后提出了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提升的对策。全文共七章,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研究方法。全面梳理了相关的理论、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通过文献综述,总结了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和存在的不足,明确了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梳理了国外、我国及河南省煤炭资源概况,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对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历程做了回顾,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存在八个方面的主要问题:科学发展理念薄弱,管理水平不高;资源勘探能力不足,综合利用程度较低;产业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潜力不强;环境污染严重;从业人员素质低,分流困难;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本章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主题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为以后章节研究我国煤炭行业、企业如何选择正确的发展道路打下了铺垫。第三章提出了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Degree of Scientific Development of Coal-based Enterprises,简称DSDCE)的概念、内涵并建立了概念模型。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是指:煤炭企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统筹兼顾人的全面发展、经济效益好、资源可持续、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管理创新强等目标,实现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DSDCE)的概念模型可表示为:DSDCE=F (u1u2. U3, U4, u5, u6)。其中,u1表示人的全面发展,u2表示经济发展水平,u3表示资源可持续能力,u4表示环境控制水平,u5表示安全保障能力,u6表示管理与创新能力。另外,构建了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系统框架,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系统是煤炭工业中一个复杂的具体系统,该系统由人的全而发展、经济发展、资源能力、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管理与科技创新等六个子系统组成。第四章构建了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日标层(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准则层(6层,人的全面发展、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持续能力、环境控制水平、安全保障能力、管理创新能力),具体指标(28个)。在全面分析综合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将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以及FCM算法相结合,对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进行评价。第五章对义煤集团的发展历程、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总结,明确了企业发展的困难与问题。根据对义煤集团问卷调查的数据,采用AHP、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义煤集团科学发展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义煤集团2012年科学发展力“较强”的结论。根据义煤集团1996年至2011年评价指标的原始数据,采用AHP、FCM、模糊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对其1996年至2011年的科学发展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得出的结论基本符合义煤集团发展的历程,结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并对两种评价的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义煤集团“要把经济发展始终作为科学发展力提升的第一要义;要把资源扩张与节约放在最基础地位:要把安全生产作为科学发展力提升的保障:要把增强管理创新能力作为科学发展力的源泉;要把人才工作作为科学发展力提升的核心;要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科学发展力提升的基本要求”六个方面的建议。第六章本章结合前面章节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的成果,从政府管理工作与企业自身两个方面提出了提升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的建议。政府应从加强法制建设、加强政策引导、加强监督管理三个方面加强对煤炭企业的引导,促进其科学发展力的提升。煤炭企业应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按照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从“加强引才育才,完善考评机制;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资源扩张,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矿区环境扰动,加强生态恢复;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保障措施;加强管理水平,重视技术创新”六个方面提升自身的科学发展力。第七章对全文的主要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归纳,指出本研究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设想。

王飞[10](2012)在《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为例》文中指出煤炭工业属资源型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煤炭是我国的主体消费能源并一直在持续较快地增长,但由于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很难改变,煤炭工业粗放经营,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面临压力,这就决定了煤炭工业是我国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所谓绿色矿业就是指在矿山环境扰动量小于或等于区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的矿业发展模式,发展绿色矿业,就是在保持生态环境平衡的前提下,促进矿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以下简称平煤四矿)是平煤集团下属大型骨干矿井之一,随着开采年限的延长、开采深度的延伸、地质复杂程度的加大及长期大规模的粗放开采,使得资源型企业所具有的种种问题表现出来,矿井瓦斯、煤矸石、矿井尾水“三废”的无序排放,对矿区环境酿成了灾难性的环境污染后果,生态环境对企业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等问题。在经营过程中,面临如何延长产业链、资源如何充分利用、如何减少污染和废气、废水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处理好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绿色矿业经济发展之路是目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论文以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资源产业经济学、生态经济学理论等,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以平煤四矿为例,对矿产资源型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经济进行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构建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并提出相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了选题的目的和研究意义,通过对国内外学术研究和应用现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研究重点,并对全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进行了概括,提出了论文的创新点。第二章,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在分析比较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及绿色经济等诸多概念及其内容的基础上,界定并分析了绿色矿业及其特点;综合运用外部性理论、产权交易理论和产业生态学理论对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进行了理论解释。绿色矿业就是在矿业开发利用的全过程,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自始至终在矿区内进行全面规划,在环境扰动量小于区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第三章,分析了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行为。综合运用博弈分析、价值分析和减量化分析表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是绿色经济的主体,存在着多种博弈行为,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但由于绿色矿业经济的科技研发和前期投入很多,很多经营都是微利甚至不盈利,企业动力明显不足,为充分调动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节能、减少碳排放中的生力军作用,政府必须实施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政策。(1)对企业发展绿色矿业进行了博弈分析。煤炭企业要发展绿色矿业经济,建设绿色矿山,资金投入大、技术要求高,企业经济收益相对偏低,导致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为此,社会各方面、各个环节均在进行博弈,动力明显不足。企业之间博弈的结果都将选择不可持续的方式开发利用煤矿资源,最终造成效益最低和环境的污染;企业与政府间博弈的结果取决于政策的设计和执行程度。否则,企业宁愿选择缴纳罚款也不治理环境污染,甚至逃避治理污染的责任。(2)对企业实施绿色矿业进行了价值分析。绿色矿业价值链可以通过实现矿产资源环境价值和矿产资源自然价值的二个不同方面中,通过对价值投入与资源配置、价值物化与价值增殖、价值产出和价值实现、外显价值和潜在价值的系统分析,得出不同的矿业经济增长方式。发展绿色矿业,首先是将矿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一个有机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采取提高正价值V5减少负价值V6,实现正的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社会-经济-环境系统综合价值(△V>0),且尽可能使其最大化。(3)对实施绿色矿业经济进行了减量化分析。在研究绿色经济的物质循环与平衡的过程中,特别强调的减量化是资源投入减量化和废弃物排放减量化和低碳化。生产过程的减量化要求企业、产业,地区或国民经济系统的经济行为必须符合绿色经济的减量化和自然生态规律;消费过程的减量化要求个人、家庭和政府消费过程等经济行为也必须与绿色经济的减量化和自然生态规律相符,达到资源利用的均衡发展。第四章,对平煤四矿经营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煤矿资源禀赋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以平煤四矿为例,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低碳化”为原则,发展绿色矿业经济,建设绿色矿山势在必行。(1)系统地调查了平煤四矿经营现状。平煤四矿是平煤集团下属二级机构,经过多次技术改造,形成了一个以特级质量标准化、现代化矿井及特级安全高效矿井为基础,生产能力达到300万吨以上,煤矸石、废气、废水等副产品以及耗电量随产量稳步增加的煤炭综合利用型企业。(2)系统的计量经济学研究。综合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和格兰杰分析对平煤四矿收入与煤矸石、废气、废水三者之间变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总值和煤矸石产量间存在平稳关系,而与废气、废水间的关系不稳定;企业收入的增长导致煤矸石和废气排放的增加,但不会导致废水排放的增加;反之,煤矸石的增加也会导致企业收入的增加,而废水和废气排放的增加均与企业收入增加无关。第五章,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从平煤四矿的实践出发,初步构建了基于不同产业链的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以及综合发展模式。(1)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的一般模式。以系统分析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和“3R+L”原则为基础,把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融为一体,通过“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和“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多次循环利用,从而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和低碳化”,进而形成“最优生产、最优消费和最少废弃”的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一般模式。(2)初步构建了采煤—煤矸石—电—建材绿色产业链。平煤四矿矿井每年都排放大量的煤矸石。按照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的要求,完善了采煤—煤矸石—电—供暖和采煤—煤矸石—电—井下降温工程微型绿色产业链;在对平煤四矿煤矸石系统的物理化学性质分析、工业分析的基础上,指出该煤矸石主要适合做烧结砖原料,烧制水泥熟料时替代部分粘土,做工程回填的填充材料,塌陷区复垦的回填材料,并系统地构建了采煤-煤矸石-建材绿色产业链,实现煤矸石资源的综合利用,使平煤四矿矸石利用率在“十二五”期间达到100%。(3)初步构建了采煤—煤层气—电开发绿色产业链。平煤四矿的矿井为突出矿井,在分析统计矿井煤层气储量、浓度、煤层气涌出量、抽采纯流量的基础上,提出了瓦斯抽采-发电余热回收—乏风氧化—制冷降温低碳绿色产业,是一项集安全、低碳、节能、环保为一体的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瓦斯还可做燃料或生产炭黑、甲醛、甲醇和化肥等化工产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煤层气综合利用产业链,提高了煤矿抽采瓦斯的积极性,减轻了对平煤四矿周边地区环境污染,节约了宝贵的优质资源,达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4)初步构建了原煤开采—矿井水—净化水—再生循环绿色产业链。在统计平煤四矿井下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平煤四矿矿井水地下—地上循环处理回用系统,参照国家不同用水标准,进行了系统的应用研究。通过矿井水井下-地上处理系统的循环运行,减少了污染物排放、节约用水和保护环境,达到了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5)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先进的生态循环技术和设备是发展绿色矿业经济的基础。在上述绿色微循环产业链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和延伸矿井循环和低碳产业链,提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在全矿形成了一种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低碳和高效率的节约型经济发展方式。从而使长期困扰平煤四矿可持续发展的矿井“三废”变成了特色产业资源,达到了“矿产资源潜力得到充分挖掘、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经济优势得到充分体现”目标,促进了平煤四矿绿色矿山的建设,也为我国煤矿产业发展绿色矿业经济提供参考。第六章,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推进绿色矿业经济发展,建设绿色矿山,必须将重点放在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观念的转变和行为转变上来,需要利用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参与性政策等多种政策工具,激发多元主体的积极性,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本文主要存在以下创新之处:(1)在界定并分析了绿色矿业的特点。绿色矿业就是在矿业开发利用过程中,以生态学理论为依据,通过矿区内的全面规划,在环境扰动量小于或等于区域环境容量的前提下,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优化和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2)分析了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行为。综合运用博弈分析、价值分析和减量化分析表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是绿色经济的主体,存在着多种博弈行为,企业是节能减排发展绿色经济的核心,但由于绿色矿业经济的科技研发和前期投入很多,很多经营都是微利甚至不盈利,企业动力明显不足,为充分调动企业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发挥企业在节能、减少碳排放中的生力军作用,政府必须实施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政策。(3)定量研究了平煤四矿的相关参数。综合运用ADF单位根检验、回归分析和格兰杰检验对平煤四矿收入与煤矸石、废气、废水三者之间变化关系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生产总值和煤矸石产量间存在平稳关系,而与废气、废水间的关系不稳定;企业收入的增长导致煤矸石和废气排放的增加,但不会导致废水排放的增加;反之,煤矸石的增加也会导致企业收入的增加,而废水和废气排放的增加均与企业收入增加无关。(4)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以系统分析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和“3R+L”原则为基础,从平煤四矿实际出发,优化分析了采煤-煤矸石-电-建材绿色产业链、采煤-煤层气-电开发绿色产业链、原煤开采-矿井水-净化水-再生循环绿色产业链条,提出了平煤四矿矿井水地下—地上循环处理回用系统,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并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二、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观(论文提纲范文)

(1)2005-2017年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煤炭资源型城市
    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资源诅咒假说
    2.4 循环经济理论
3 构建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3.1 指标选取原则
        3.1.1 完整性
        3.1.2 科学性
        3.1.3 可获得性
    3.2 数据来源
    3.3 数据的处理
    3.4 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4 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分析
    4.1 研究区域概况
        4.1.1 区域位置与范围
        4.1.2 资源现状
        4.1.3 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4.2 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分系统评价
        4.2.1 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4.2.2 社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4.2.3 资源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4.2.4 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4.2.5 可持续发展水平分系统评价分析
    4.3 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4.4 焦作市可持续协调发展度评价
        4.4.1 协调度及协调发展度模型
        4.4.2 协调发展度的计算与分析
5 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5.1 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5.1.1 经济子系统影响因素
        5.1.2 社会子系统影响因素
        5.1.3 资源子系统影响因素
        5.1.4 环境子系统影响因素
        5.1.5 其它影响因素
    5.2 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2.1 方法概述
        5.2.2 实证分析
6 对策与建议
    6.1 优化产业结构,建立多元化产业模式
    6.2 建立人才引进政策,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6.3 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创新能力
    6.4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6.5 加强环境监管,构筑生态屏障
7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2)“去产能”视角下煤炭企业碳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以中煤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关于煤炭企业去产能的研究
        1.3.2 碳绩效评价体系与方法的研究
        1.3.3 文献述评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相关概念、理论基础及评价方法
    2.1 碳绩效及其评价的概念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循环经济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去产能政策理论
    2.3 评价方法
        2.3.1 熵权法
        2.3.2 TOPSIS法
第3章 中煤能源的概况及去产能的实践
    3.1 我国煤炭行业低碳发展的现状
    3.2 中煤能源简介
    3.3 中煤能源去产能的实践
        3.3.1 综合利用煤矸石、废弃物
        3.3.2 治污减排,提供优质清洁煤炭
        3.3.3 科学生产,优化结构以加强内部管理
        3.3.4 颁布去产能去库存企业新规
        3.3.5 控制煤炭产能总量
        3.3.6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建设煤炭大基地
第4章 “去产能”视角下煤炭企业碳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1 指标体系设计的目标
    4.2 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4.3 指标体系的维度
    4.4 “去产能”视角下煤炭企业碳绩效指标体系的设计
        4.4.1 资源开采
        4.4.2 综合利用
        4.4.3 科技创新
        4.4.4 内部管理
第5章 “去产能”视角下中煤能源集团碳绩效分析
    5.1 数据的搜集
    5.2 基于熵权法-TOPSIS模型的中煤能源集团碳绩效评价
        5.2.1 “熵权法-TOPSIS”的碳绩效评价模型
        5.2.2 基于熵权法的指标权重计算
        5.2.3 基于TOPSIS模型的碳绩效评价
    5.3 中煤能源碳绩效评价结果分析
        5.3.1 资源的综合利用率较低
        5.3.2 缺乏较强的创新研发意识
        5.3.3 煤炭企业内部管理不足
第6章 “去产能”视角下提高煤炭企业低碳绩效的对策及建议
    6.1 煤炭的清洁化和企业绿色生产
    6.2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并增强创新活力
    6.3 加强矿井水、煤矸石等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6.4 提高煤炭供给质量
第7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中煤能源集团原始数据
致谢

(3)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煤炭企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煤炭行业的发展现状
        1.1.2 煤炭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
        1.1.3 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转型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4.1 研究方法
        1.4.2 创新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企业家精神
        2.1.2 企业社会责任
        2.1.3 企业可持续发展
    2.2 理论基础
        2.2.1 企业家理论
        2.2.2 社会契约理论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
        2.2.4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文献综述
    3.1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文献研究
    3.2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研究
    3.3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文献研究
    3.4 研究述评
第四章 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
    4.1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4.2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社会责任
    4.3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4.4 企业社会责任的中介作用
    4.5 总体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4.5.1 总体概念模型
        4.5.2 研究假设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问卷设计及样本数据的相关分析
    5.1 变量设计
        5.1.1 被解释变量
        5.1.2 解释变量
        5.1.3 中介变量
    5.2 数据收集
        5.2.1 问卷的设计
        5.2.2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5.3 描述性统计
    5.4 信度与效度的分析检验
        5.4.1 信度的分析检验
        5.4.2 效度的分析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6.1 结构方程模型的介绍
    6.2 初始结构模型的构建
        6.2.1 数据的正态性检验
        6.2.2 外生、内生测量模型的检验
        6.2.3 初始结构模型的设定
    6.3 初始结构模型的分析
        6.3.1 模型的识别
        6.3.2 模型的评价
    6.4 模型的修正及检验
        6.4.1 模型的修正
        6.4.2 修正模型的检验
    6.5 实证检验的结果分析
        6.5.1 假设检验结果
        6.5.2 模型效应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2.1 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
        7.2.2 敢于冒险、加强风险把控
        7.2.3 高度重视消费者责任行为
        7.2.4 追求煤炭企业的绿色转型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企业家精神、企业社会责任、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致谢

(4)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方法与特色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2.3 研究的主要特色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概念
        2.1.2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中国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循环经济理论
        2.2.1 循环经济的概念
        2.2.2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2.3 绿色发展理论
        2.3.1 绿色发展理论的概述
        2.3.2 绿色发展战略的基本类型
    2.4 战略分析工具
        2.4.1 PEST分析
        2.4.2 波特五力模型
        2.4.3 SWOT分析
第三章 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战略环境分析
    3.1 胜利能源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1.1 胜利能源公司简介
        3.1.2 内部资源分析
        3.1.3 发展能力分析
    3.2 外部环境分析
        3.2.1 宏观环境分析(PEST分析)
        3.2.2 产业环境分析(波特的五力模型)
第四章 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的选择
    4.1 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
        4.1.1 优势分析
        4.1.2 劣势分析
        4.1.3 潜在机会分析
        4.1.4 潜在威胁分析
    4.2 胜利能源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的制定
        4.2.1 胜利能源公司战略定位
        4.2.2 胜利能源公司战略目标
        4.2.3 胜利能源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的选择
第五章 绿色发展战略的保障措施
    5.1 制度保障
    5.2 人才保障
    5.3 资金保障
    5.4 组织文化保障
    5.5 安全生产保障
    5.6 建设运营保障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
    6.1 结论
    6.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动力机制及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煤炭企业物流的研究现状
        1.2.2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研究现状
        1.2.3 绿色物流的经济动力研究现状
        1.2.4 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1.2.5 当前研究不足
    1.3 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3.3 本研究的创新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3 技术路线
2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提出与相关理论分析
    2.1 煤炭企业物流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2.1.1 煤炭企业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2.1.2 煤炭企业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2 煤炭企业物流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2.2.1 废气排放
        2.2.2 噪音污染
        2.2.3 震动
        2.2.4 扬尘
        2.2.5 有毒物的污染
    2.3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
        2.3.1 绿色物流的内涵
        2.3.2 煤炭企业物流的内涵
        2.3.3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界定
        2.3.4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
        2.3.5 本文研究对象的确定
3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动力机制
    3.1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关键问题分析
        3.1.1 经济利益驱动不足
        3.1.2 政府政策拉力不足
        3.1.3 绿色技术供求不足
        3.1.4 社会有效监督不足
    3.2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驱动机制
        3.2.1 主客体分析
        3.2.2 良性运行的绿色物流系统
        3.2.3 内部驱动机制
        3.2.4 外部驱动机制
        3.2.5 绿色物流的驱动模型
    3.3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博弈机制
        3.3.1 煤炭供应链企业间实施绿色物流的博弈
        3.3.2 煤炭企业与煤炭企业间实施绿色物流的博弈
        3.3.3 政府与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静态博弈
        3.3.4 政府与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动态博弈
    3.4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激励机制
        3.4.1 激励机制分析
        3.4.2 最优激励机制的构建分析
        3.4.3 基于政府政策的激励机制分析
        3.4.4 基于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分析
4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影响因素的协同作用机理分析
    4.1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影响因素构成分析
    4.2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影响因素协同作用机理模型
        4.2.1 政府政策制度推动作用机理
        4.2.2 市场引导作用机理
        4.2.3 社会公众压力作用机理
        4.2.4 经济利益对绿色物流的驱动作用
        4.2.5 社会价值对绿色物流的驱动作用
    4.3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影响因素的关键指标体系
        4.3.1 模型建立基本步骤
        4.3.2 煤炭企业绿色物流影响作用的测度分析
        4.3.3 绿色物流对煤炭企业物流的价值影响分析
5 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绩效评价
    5.1 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绩效影响因素
    5.2 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绩效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5.3 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5.3.1 经济效益指标
        5.3.2 绿色物流信息指标
        5.3.3 客户服务指标
        5.3.4 绿色物流业务流程指标
        5.3.5 循环利用指标
        5.3.6 环境指标
    5.4 煤炭企业实施绿色物流绩效评价模型
        5.4.1 确定评价指标集
        5.4.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5.4.3 建立评语语集
        5.4.4 进行绩效的评价
6 ××煤 业集团绿色物流的实证研究
    6.1 ××煤业集团简介
    6.2 ××煤业集团绿色物流活动分析
        6.2.1 煤炭绿色开采与储运
        6.2.2 回收物流
        6.2.3 废弃物物流
    6.3 ××煤业集团绿色物流动力机制分析
        6.3.1 ××煤业集团绿色物流的主要问题
        6.3.2 ××煤业集团有效实施绿色物流的对策
    6.4 ××煤业集团绿色物流管理绩效评价
        6.4.1 指标数据收集及预处理
        6.4.2 指标权重确定
        6.4.3 评价结果
    6.5 ××煤业集团实施绿色物流的对策建议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6)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本文的研究背 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 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2.1 文献研究法
        1.3.2.2 调查访谈法
        1.3.2.3 系统分析法
        1.3.2.4 其它研究方法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由来
        2.1.2 企业可持续发展理 论
        2.1.3 煤炭行业可持续发展理论
    2.2 资源经济理论
        2.2.1 资源经济理论概述
        2.2.2 矿产资源经济理论的内涵
    2.3 生态经济理论
        2.3.1 生态学的相关概述
        2.3.2 生态工业的相关理论
        2.3.3 生态经济的相关理论
3 霍州煤电集团发展现状
    3.1 霍州煤电集团概况
        3.1.1 霍州煤电集团简介
        3.1.2 霍州煤电集团历史沿革
        3.1.3 霍州煤电集团企业文化
    3.2 霍州煤电集团产业构成和经营状况
        3.2.1 煤炭产业及经营状况
        3.2.2 煤化工产业及经营状况
        3.2.3 电力产业及经营状况
        3.2.4 新产业及经营状况
    3.3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资源约束矛盾突出
        3.3.2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3.3.3 集团产业结构不合理
        3.3.4 技术创新水平不高
4 霍州煤电集团实施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态势分析
    4.1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
        4.1.1 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基本思想
        4.1.2 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构成分析
        4.1.3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
    4.2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态势分析
        4.2.1 企业基础分析
        4.2.2 企业规模情况分析
        4.2.3 企业资产状况分析
    4.3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态势分析
        4.3.1 世界能源发展形势和经济态势分析
        4.3.2 国内宏观政策态势分析
    4.4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态势分析
        4.4.1 资源概况
        4.4.2 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4.3 生产规模与产业结构情况
    4.5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态势分析
        4.5.1 区位环境分析
        4.5.2 品牌情况分析
        4.5.3 企业内部环境情况分析
5.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5.1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模式战略选择的必要性分析
        5.1.1 有效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5.1.2 大幅减轻环境污染
        5.1.3 根本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5.1.4 满足以人为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
    5.2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和战略部署
        5.2.1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指导思想
        5.2.2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战略目标
        5.2.3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战略部署
    5.3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制定
        5.3.1 煤炭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制定
        5.3.2 煤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制定
        5.3.3 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制定
        5.3.4 新产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制定
6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战略实施策略
    6.1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模式战略实施的基本思路
        6.1.1 持续树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观念
        6.1.2 构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管理体制
        6.1.3 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系统
    6.2 霍州煤电集团可持续发展模式战略实施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6.2.1 加快产业链横向延伸和新兴产业接替步伐,缓解资源约束矛盾
        6.2.2 实施绿色管理和环境保护策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
        6.2.3 开展和规范多种经营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6.2.4 实施企业技术创新,构建技术创新支撑系统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所作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7.2.1 所做的主要工作
        7.2.3 本文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特色园区与阜阳煤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际研究现状
        1.2.3 目前存在问题
    1.3 主要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主要研究目的和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预期创新性研究成果
        1.5.1 预期研究成果
        1.5.2 拟创新点
第2章 特色园区及相关理论发展实践
    2.1 循环经济理论及其发展实践
        2.1.1 循环经济理论的起源与演变
        2.1.2 循环经济理论的实践与发展
    2.2 清洁生产理论的内涵与发展
        2.2.1 清洁生产思想及学说
        2.2.2 清洁生产的发展实践
    2.3 工业生态学理论与实践
        2.3.1 工业生态学基本内涵
        2.3.2 工业生态学的研究领域
        2.3.3 工业生态学的研究进展
    2.4 可持续发展理论
        2.4.1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起源
        2.4.2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
        2.4.3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原则基础
    2.5 交易费用和工业共生理论
        2.5.1 交易费用理论
        2.5.2 共生系统中的企业交易成本
        2.5.3 共生系统的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2.6 产业集群理论
    2.7 非平衡发展理论
    2.8 增长极理论
    2.9 核心—外围理论
    2.10 空间扩散理论
    2.11 FDI与嵌入式投资理论
第3章 经济开发区及煤基产业发展路径
    3.1 国内开发园区的发展
        3.1.1 国内开发园区发展背景
        3.1.2 国内开发园区发展历程
        3.1.3 国内开发园区的发展作用
        3.1.4 国内开发园区发展的主要问题
        3.1.5 国内开发园区发展的前景展望
    3.2 煤基产业的发展路径
        3.2.1 煤基产业与煤化工
        3.2.2 新型煤化工产业特点与发展
        3.2.3 新型煤化工产业链
        3.2.4 现代煤基产业发展趋势
    3.3 全国煤基产业园区分布及效益分析
    3.4 典型成功煤基产业园区经验启示
        3.4.1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
        3.4.2 内蒙古鄂尔多斯大路煤化工园
        3.4.3 阳煤太化清徐煤化工园区
    3.5 安徽煤基产业经济发展路径
第4章 阜阳煤基经济及其园区产业发展
    4.1 阜阳市自然资源与经济概况
        4.1.1 阜阳市区位、资源与经济条件
        4.1.2 颖东区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
    4.2 阜阳煤基产业及其经济发展
    4.3 阜阳经济产业园区发展分析
        4.3.1 阜阳合肥现代产业园
        4.3.2 阜阳市经济开发区
        4.3.3 安徽颍东经济开发区
        4.3.4 国投新集口孜东矿
    4.4 阜阳经济产业园区对比分析
        4.4.1 各园区业态同质化现象严重
        4.4.2 园区招商普遍水平低下
        4.4.3 阜合产业园经验借鉴
    4.5 设立阜阳煤基产业园区项目风险评估
        4.5.1 政策性风险
        4.5.2 技术变革性风险
        4.5.3 市场变化性风险
        4.5.4 金融变化性风险
        4.5.5 决策管理性风险
        4.5.6 不可预见性风险
    4.6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项目SWOT分析
        4.6.1 Strengh
        4.6.2 Weakness
        4.6.3 Opportunity
        4.6.4 Threat
第5章 制度创新促推阜阳煤基产业发展
    5.1 产业集聚促成产业园区起步发展
        5.1.1 全市煤基产业标准化集聚
        5.1.2 扩大煤基龙头企业示范效应,
        5.1.3 引入先进产业规化理念,拓展煤基经济主导产业链
    5.2 技术革命和制度创新引领阜阳煤基经济可持续发展
        5.2.1 着力应用新型技术,引领园区产能跨越式增长
        5.2.2 大型央企和跨国集团嵌入式、规范化运作,确保产业园区产业稳定发展
        5.2.3 耦合式经营解决开发性资金短板,园中园模式分散经营风险
    5.3 钻石模型分析-营造园区核心竞争力
        5.3.1 迈克尔·波特钻石理论
        5.3.2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生产要素优势分析
        5.3.3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需求市场优势
        5.3.4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5.3.5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战略、组织结构与竞争状况
        5.3.6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机会因素分析
        5.3.7 阜阳煤基产业园区政府因素分析
第6章 结论与思考
    6.1 主要研究成果与认识
    6.2 本文创新点
    6.3 进一步研究思考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作者简介
附录2 论文发表及学术成果

(8)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及问题提出
        1.1.1 现实问题之一
        1.1.2 现实问题之二
        1.1.3 研究对象的确立
    1.2 对本文核心概念的界定
        1.2.1 企业两型化发展
        1.2.2 两型企业
        1.2.3 两型文化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4 论文的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研究视角
        2.1.1 经济效率理论
        2.1.2 工业生态理论
        2.1.3 外部性理论
        2.1.4 社会责任理论
        2.1.5 物质平衡理论
    2.2 “两型社会”发展相关研究
        2.2.1 关于“两型社会”概念的演化
        2.2.2 “两型社会”提出及相关研究
    2.3 企业两型化发展定义及评价研究
        2.3.1 企业生态创新的定义、特征、测量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2.3.2 企业生态化定义及环境管理标准
        2.3.3 两型企业的定义及评价研究
        2.3.4 企业绿色发展评价研究
        2.3.5 企业生态化评价相关研究
        2.3.6 企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相关研究
        2.3.7 企业低碳化发展评价相关研究
        2.3.8 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测度相关研究
    2.4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2.4.1 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
        2.4.2 绿色供应链管理影响因素研究
        2.4.3 企业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4.4 企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相关研究
    2.5 企业两型化发展对企业经济绩效影响研究
        2.5.1 企业两型化发展对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
        2.5.2 绿色供应链管理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
    2.6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模式及对策研究
    2.7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3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前因后果 一个理论分析框架
    3.1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内涵与特征
        3.1.1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内涵
        3.1.2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3.2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前因
        3.2.1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驱动力量
        3.2.2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主要障碍
    3.3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后果
        3.3.1 企业两型化发展对企业有形资源的影响
        3.3.2 企业两型化发展对企业无形资源的影响
        3.3.3 企业两型化发展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评价
    4.1 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评价方法的选择
        4.1.1 层次分析法
        4.1.2 模糊评价法
        4.1.3 因子分析法
        4.1.4 数据包络分析法
    4.2 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4.2.1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定义
        4.2.2 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评价的目的
        4.2.3 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功能
        4.2.4 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5 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3 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评价实证研究
        4.3.1 数据来源及数据特征
        4.3.2 企业两型化发展效率评价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企业两型化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影响因素理论研究及指标选择
        5.1.1 技术进步
        5.1.2 企业两型文化
        5.1.3 环境规制强度
        5.1.4 政府奖励及补贴
        5.1.5 资源使用价格
        5.1.6 所处重化/轻化工业
        5.1.7 规模效应
        5.1.8 要素密集度
        5.1.9 地区特征
    5.2 实证分析
        5.2.1 样本与数据
        5.2.2 相关分析
        5.2.3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5.2.4 估计结果与讨论
    5.3 稳健性检验
        5.3.1 相关变量测量
        5.3.2 偶然断尾回归
    5.4 本章小结
6 企业两型化发展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6.1 理论分析
    6.2 实证分析
        6.2.1 样本与数据
        6.2.2 变量测量
        6.2.3 模型设定与估计方法
        6.2.4 估计结果与讨论
        6.2.5 稳健性检验
    6.3 本章小结
7 企业两型化发展案例研究
    7.1 案例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7.1.1 案例研究方法
        7.1.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
    7.2 案例分析
        7.2.1 数据来源
        7.2.2 企业两型化发展现状
        7.2.3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主要举措及成效
        7.2.4 两型化发展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8 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8.1 加强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建设
        8.1.1 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8.1.2 完善相关经济政策体系
        8.1.3 完善技术创新体系
    8.2 加强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内生能力建设
        8.2.1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8.2.2 培育企业两型文化
9 结论与展望
    9.1 基本结论
    9.2 本文的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访谈提纲
附录B 调查问卷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煤炭企业科学发展评价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理论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2 循环经济理论
        1.2.3 科学发展观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对科学发展的研究
        1.3.2 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
        1.3.3 对科学发展力及其评价的研究
        1.3.4 国内外相关研究总结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与内容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3 研究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第二章 煤炭资源及煤炭行业发展概况
    §2.1 煤炭资源概况
        2.1.1 世界煤炭资源现状
        2.1.2 中国煤炭资源现状
        2.1.3 河南省煤炭资源现状
    §2.2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1 国外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2 中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2.3 河南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3 我国煤炭企业发展概况
        2.3.1 我国煤炭政策及发展历程
        2.3.2 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现状
        2.3.3 我国煤炭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系统分析
    §3.1 与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相关概念分析
        3.1.1 自然资源承载力
        3.1.2 矿产资源可持续力
        3.1.3 资源型企业核心竞争力
        3.1.4 煤炭企业综合竞争力
    §3.2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的概念、内涵
        3.2.1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的概念
        3.2.2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的内涵及概念模型
        3.2.3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的测度及作用
    §3.3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系统要素分析
        3.3.1 人力资源因素
        3.3.2 经济发展因素
        3.3.3 资源能力因素
        3.3.4 环境保护因素
        3.3.5 安全生产因素
        3.3.6 管理与科技创新因素
    §3.4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系统构建
        3.4.1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系统的框架
        3.4.2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系统的解释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系统构建
    §4.1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4.1.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过程
        4.1.4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指标解释
    §4.2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方法选择
        4.2.1 现代综合评价方法评析
        4.2.2 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评价方法确定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义马煤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学发展力评价
    §5.1 义煤集团基本情况
        5.1.1 义煤集团发展历程
        5.1.2 义煤集团发展现状
    §5.2 样本与数据
    §5.3 义煤集团科学发展力综合评价
        5.3.1 基于AHP-FCE的科学发展力综合评价(问卷数据)
        5.3.2 基于AHP-FCM-FCE的科学发展力综合评价(实际数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提升煤炭企业科学发展力的建议
    §6.1 对政府相关管理工作的建议
        6.1.1 加强法制建设
        6.1.2 加强政策引导
        6.1.3 加强监督管理
    §6.2 对煤炭企业自身发展的建议
        6.2.1 加强引才育才,完善考评机制
        6.2.2 发展多种经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
        6.2.3 坚持资源扩张,提高资源利用率
        6.2.4 减少矿区环境扰动,加强生态恢复
        6.2.5 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保障措施
        6.2.6 加强管理水平,重视技术创新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绿色矿业研究现状
        1.2.1 国外绿色矿业研究现状
        1.2.2 国内绿色矿业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方法和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2.1 绿色经济的基本特征
        2.1.1 循环经济
        2.1.2 低碳经济
        2.1.3 绿色经济
    §2.2 绿色矿业经济的界定及其特点
        2.2.1 绿色矿业经济的界定
        2.2.2 绿色矿业经济的特点
    §2.3 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解释
        2.3.1 外部性理论
        2.3.2 产权理论
        2.3.3 产业生态学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行为分析
    §3.1 实施绿色矿业的博弈分析
        3.1.1 企业与企业之间博弈分析
        3.1.2 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博弈分析
    §3.2 实施绿色矿业的价值分析
        3.2.1 绿色矿业价值链分析
        3.2.2 矿业经济增长和社会价值分析
        3.2.3 绿色矿业的资源价值分析
    §3.3 绿色矿业经济减量化分析
        3.3.1 资源减量化的经济学分析
        3.3.2 减量化的效率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平煤集团四矿经营现状
    §4.1 平煤集团概况
        4.1.1 基本概况
        4.1.2 产业板块
        4.1.3 组织机构及愿景
    §4.2 四矿经营基本现状
        4.2.1 四矿概况
        4.2.2 四矿经营现状
        4.2.3 四矿组织结构
    §4.3 四矿收入与三废结构间互动关系研究
        4.3.1 四矿经营定量分析
        4.3.2 四矿收入与三废结构间互动关系实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构建
    §5.1 平煤四矿绿色矿业发展基础
    §5.2 构建原则和方法
        5.2.1 构建原则
        5.2.2 构建方法
    §5.3 不同产业链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
        5.3.1 采煤—煤矸石—电—建材绿色产业链
        5.3.2 采煤-矿井瓦斯-电开发绿色产业链
        5.3.3 原煤开采-矿井水-净化水-再生循环绿色产业链
    §5.4 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综合模式的构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绿色矿业经济的支撑体系
    §6.1 绿色矿业经济支撑体系框架
    §6.2 宏观政策支撑体系
        6.2.1 财政支持政策
        6.2.2 政府监管政策
    §6.3 微观支撑体系
        6.3.1 培养绿色矿业意识
        6.3.2 建设绿色矿山示范工程
        6.3.3 建立绿色矿山评价机制
        6.3.4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6.4 技术支撑体系
        6.4.1 绿色矿井技术保障
        6.4.2 生态恢复工程技术保障
        6.4.3 环境监测信息化体系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7.1.2 分析了企业发展绿色矿业的行为
        7.1.3 系统分析了平煤四矿经营现状
        7.1.4 初步构建了平煤四矿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
        7.1.5 提出了绿色矿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体系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新观(论文参考文献)

  • [1]2005-2017年焦作市可持续发展水平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D]. 马欣欣. 辽宁师范大学, 2020(02)
  • [2]“去产能”视角下煤炭企业碳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以中煤集团为例[D]. 贾茜如.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3]企业家精神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 ——基于煤炭企业的实证分析[D]. 秦韵.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2020(05)
  • [4]神华北电胜利能源有限公司绿色发展战略研究[D]. 夏文娟. 内蒙古财经大学, 2019(03)
  • [5]煤炭企业绿色物流的动力机制及绩效评价研究[D]. 于晓胜. 河南理工大学, 2016(12)
  • [6]霍州煤电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 钟国贤. 太原理工大学, 2015(09)
  • [7]特色园区与阜阳煤基产业经济发展研究[D]. 赵子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3(06)
  • [8]企业两型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D]. 陈石. 中南大学, 2013(01)
  • [9]煤炭企业科学发展评价系统研究[D]. 杨从印. 中国地质大学, 2013(04)
  • [10]绿色矿业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四矿为例[D]. 王飞. 中国地质大学, 2012(05)

标签:;  ;  ;  ;  ;  

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