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会计理论研究服务会计改革与发展——新年寄语

繁荣会计理论研究服务会计改革与发展——新年寄语

一、繁荣会计理论研究 服务会计改革与发展——新年献词(论文文献综述)

刘明辉[1](2021)在《守正创新,开创新时代会计理论研究新局面》文中认为"十四五"期间将是思想创造、理论创新、学术繁荣的机遇期,也是会计研究出成果、出人才、出名师、出大家的最佳时期。新时代会计研究要守住六道防线、着力六项创新、坚持六个导向、围绕六个聚焦、破除六大羁绊、实施六大举措。

陈晓芳,蒋武,夏文蕾,陈昕[2](2021)在《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会计研究》刊发的学术论文为样本,采用科学计量和知识网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对采集的科学文本数据进行文本挖掘及可视化分析,在总体性识别《会计研究》刊文主要热点主题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不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背景,将研究阶段划分为会计规范体系恢复重建阶段(1980-199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形成阶段(1992-199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完善阶段(2000-2017)、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2019)四个阶段,并对《会计研究》刊文核心热点主题进行分阶段识别、评述与贡献分析,以期为会计理论研究引领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改革创新,客观促进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重建、形成、完善及高质量发展提供证据。

周守华,刘国强[3](2020)在《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推动新时代会计理论发展繁荣——《会计研究》新年献辞》文中提出新年的钟声敲响,我们送别难忘的2019年,迎来具有里程碑意义的2020年。《会计研究》编辑团队向关心和支持刊物发展的领导、专家、作者和读者表示最真诚的感谢和最美好的祝福!2019年国家发展精彩纷呈。全国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并举行盛大阅兵,展示了辉煌的成就、奋进的豪情、美好的愿景;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以及第

李连华,杨忠智,陈天宇[4](2014)在《实证会计研究的学术贡献——基于《会计研究》2000-2010年实证论文的评估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于实证会计研究与规范会计研究之间孰优孰劣、学术贡献及如何取舍等问题,我国学术界历来颇有争议。但这种争论多以理论演绎分析为主,缺乏可靠的数据支撑和精确的分析评判。本文以《会计研究》所刊的实证论文为对象,采用国际流行的评价分析框架,对我国近年来实证会计研究发展趋势、结构特点和学术贡献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我国实证会计研究论文在2008年达到顶峰。其研究主题集中度高,与美国《AccountingReview》具有较高的趋同性;实证会计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均有较好的表现。

赵靖茹[5](2012)在《我国藏族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基于“内地西藏班”的实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民族国家如何对待和解决少数民族问题,一直是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全球经济竞争的需求还是社会凝聚力的需要,教育都是民族国家制定国家政策的重要工具。民族国家运用教育手段解决少数民族问题,是世界民族国家保证国家安全与地区稳定发展的一般规律。西藏是我国最特殊的少数民族地区。西藏地处世界屋脊、单一的藏民族高度聚居、长期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残留痕迹、全体藏民笃信喇嘛教、外国势力策划分裂活动一直活跃,西藏因此成为一个斗争繁杂、举世注目、非常敏感的地区。西藏的稳定,涉及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国家的安全。西藏的安全、稳定与发展,从根本上依靠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培养新西藏建设人才,是发展经济和繁荣文化的人才保证。作为未来西藏建设人才的藏族中学生,借助1984年制定的内地西藏班政策,在内地获得了富有内涵的成长。该政策创造了少数民族教育最独特的异地办学方式,在藏族学生成长的最关键时期施加影响,以同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影响和带动藏族群众,在内地营造民族教育的自然成长环境,有效促进了汉藏民族交流,藏族中学生毕业后返回西藏工作,成为建设新西藏的优质人力资源。内地西藏班政策是中央针对特殊的西藏采取的独创性尝试,成为藏族等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成功借鉴。本研究根据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策略,运用教育公平理论、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构筑理论框架,重点研究内地西藏班政策,围绕该政策的起源、目标、实施、结果、评价,通过对藏族中学生的内地适应性研究和内地西藏班政策实施过程与效果研究,探寻内地西藏班办学模式效果、藏族中学生跨地域跨文化成长、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藏族民族教育政策提供有益借鉴。本研究立足于三个研究层面:宏观上从世界上不同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内涵与发展,深入到西藏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变化的研究;中观上从内地若干西藏民族中学的办学研究,深入到藏族中学生的内地适应性评价研究;微观上从上海共康中学的历史与特色研究,深入到共康中学学生个体的成长效果研究。三个层面的研究运用了以下方法: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历史发展和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问卷研究法,对全国一届近50%的内地西藏班藏族中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并做了数据分析;通过访谈研究法,了解内地西藏班政策的实施,笔者赴武汉、重庆、上海、绍兴、常州、南通、北京、天津、郑州等地的11所西藏民族中学访谈校长、德育教导、班主任、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法,进行内地西藏班政策的效果和价值研究,2010年、2011年连续两年本人赴西藏调研,深入到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那曲五个地市,走访西藏地市级和乡村学校10所,了解西藏中小学教育发展情况进行对比研究,深入到内地西藏班在校学生的家中向其家长了解对该政策的看法和建议,向现在藏工作的内地西藏班毕业生了解其求学感受和政策评价。技术手段上借助因子分析法,选取了“对中学生提升文化知识的质量评价、对中学生认识世界和了解社会的效果评价、对中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对学习中国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联系评价、对传递的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联系评价、对拓展文化视野的评价、对认同本民族文化的评价”等十个指标进行综合分析,通过确定相应的评分标准,运用因子分析模型,将十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学习、文化、民族三个主成分因子,并对参加问卷调查的上海共康中学94名学生的三个主成分因子的计算得分进行分析,按照综合评价得分数据左偏分布特征,获得了对内地西藏班政策效果较高评价的结论。根据因子分析法结论、问卷数据结果,结合访谈观点,得出以下结论:综合得分左偏分布证明内地西藏班政策整体效果良好;学习、文化、民族是影响内地西藏班政策效果评价的三大因子。政策执行方面:生源的质量保证了内地西藏班政策的高起点与可持续发展;限定的西藏领导干部子女的入学率,保证该政策的严格执行和教育发展的公正公平。藏族学生培养和选拔制度的分离,保证了对藏族学生评价的客观公正,以及人才培养明确的目标和民族政策执行的可持续性。藏族中学生内地适应性方面:藏族厨师内地支教可以提高政策效果评价;藏族中学生在内地的藏语学习难度超过汉语。政策评价方面:内地西藏班政策全面带动了汉藏文化交流;大量的内地西藏班毕业生成为西藏基层干部,维护国家政权,保证民族团结,体现鲜明的政治功效;内地西藏班政策带动中央在藏其它政策的落实和执行。政策建议方面:实施了26年的内地西藏班政策需要适当的调整,以“民居制”代替封闭式学校管理,以“助学金”方式支持学生回家探望,用市场理念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内地西藏班教学质量,注重内地西藏班政策与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与西藏人才政策的一体化衔接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内地西藏班政策独特的政治价值和文化价值对于促进藏汉民族相互认同、保证国家安全稳定具有重大政治意义,为世界民族国家解决民族问题提供了有益借鉴,选题新颖独特。从国家、区域、学校、个体四个层面,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客观评价了政策效果,方法科学准确。在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都获得富有意义的成果,对国家层面藏族等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制定、对区域层面教育政策的执行、对个体层而藏族等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都具有实实在在的指导意义。内地西藏班的独特政策,体现了中央更强的统筹性、地方服从中央的政治性、民族地区与内地省市更融洽的协调性、学校自主办学的灵活性、培养人才更鲜明的适用性,是最独特、最有效的中国特色少数民族教育政策。该政策的成功实践对我国藏族等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体系的建立完善具有积极的策略意义:通过教育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最有效的手段;按照“积极差别对待”的原则,保证藏族等少数民族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少数民族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承担民族团结的使命;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与传统,优先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政策宏观调控,把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纳入国家整体发展规划。

刘玉廷[6](2011)在《中国会计学会七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文中研究说明2011年1月29日,中国会计学会在广东省佛山市召开七届七次常务理事会议。学会副会长、原秘书长刘玉廷同志作了工作报告。报告总结了学会工作取得的显着成效和经验体会,并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建议,受到与会常务理事的高度评价。报告全文如下:

胡伟,高晓林[7](2010)在《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特征透析——基于《会计研究》创刊30年刊文的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研究并把握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特征,对提高我国会计理论研究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会计研究》创刊30年来刊文的分析,并与Accounting Review近5年刊文的比较发现,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研究主体过度聚集于高校及其研究机构,研究主体需要进一步分散化。研究合作氛围趋势向好,合作的对象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方法逐渐多元化,实证研究方法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晓斌[8](2009)在《全球危机下的中国会计战略——中国会计模式运行机理》文中提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是20世纪三十年代大萧条以来,全球最为严重的经济灾难。危机涉及面积之广,漫延速度之快,破坏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危机从金融领域向实体经济蔓延,造成了世界性的经济衰退。已融入全球经济并成为世界经济第四大体的中国经济,同样也遭遇了30年来最严峻的挑战。记录经济运行的会计,对经济寒冬的感受更加直接与深刻。也正是基于此,作为经济运行基础工程的中国会计,未雨绸缪,以其前瞻

王思睿[9](2008)在《《财会通讯》五年转身回眸》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8年是《财会通讯》改革收获的丰收年,新年伊始就传来利好消息,在第六届湖北优秀期刊评选中,再次榜上有名,蝉联该项荣誉称号。2008年3月4日,《光明日报》刊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年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排名,《财会通讯》在

石道金[10](2008)在《我国林地与森林生物资产会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论文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代理理论和相关会计理论为基础,运用规范分析和调查研究的方法,选择林业企业资产中最重要的林地和森林生物资产的财务会计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会计目标出发,对林地和森林生物资产的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核算和报告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为目前林业企业尤其是林业上市公司迫切需要解决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林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只从重要性原则出发,选择林业企业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林木类生物资产的核算问题进行突破,导致《企业会计准则》没有包含林业企业林地和森林生物资产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不能充分披露林业企业经营业绩和发展前景;从完善我国会计核算体系的角度,有必要规范林业企业林地和森林生物资产具体核算标准,作为我国会计标准的第三个层次。(2)在决策有用观会计目标下,林地和森林生物资产会计应改变林业会计把林地资产价值包含在林木资产中进行核算的传统做法,林地与森林生物资产应各自独立进行会计核算,并分别进行会计信息列报与披露,以弥补现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林地资产会计信息缺失、森林生物资产会计信息不实,造成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未来现金流量误判的经济后果。(3)林地资产确认应按“有效控制法”(或称金融合成分析法),即以控制权的转移与否作为确认的标准,虽然我国法律规定土地国家所有,但并不能否定会计学对林地资产的确认;按企业获得林地方式,可把林地资产确认为“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类进行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林地资产计量应采用“成本计量模式+实物度量”的形式,以矫正成本计量模式的不足;林地资产信息披露应采用“历史成本+林地面积”的报告模式,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外,按林地资产类别在增设的会计报表附表和在附注中予以披露。研究认为《企业会计准则》应增加林地资产核算规范的内容。(4)森林生物资产按确认标准应分为林木类、植物类和动物类生物资产,并按消耗性、生产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进行会计核算;其会计核算对象也应按此分类确定,并按林种和生产作业单元设计成本计算单;企业会计准则中营林生产费用资本化标准应进行修正;森林生物资产应采用“历史成本+实物度量”的计量模式;其会计信息披露应采用“历史成本+蓄积量”的报告模式,在资产负债表中列报外,按其类别在增设的会计报表附表和在附注中以披露,可以增强森林生物资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代理成本。

二、繁荣会计理论研究 服务会计改革与发展——新年献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繁荣会计理论研究 服务会计改革与发展——新年献词(论文提纲范文)

(1)守正创新,开创新时代会计理论研究新局面(论文提纲范文)

一、守住六道防线,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研究“总遵循”
    (一)信守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和学术导向
    (二)坚守新时代会计理论研究的职责使命
    (三)恪守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四)苦守继承、借鉴、对话、想象的创新理念
    (五)遵守会计理论研究的学术规范、学术操守与学术精神
    (六)固守高水平高质量会计理论研究的目标追求
二、着力六项创新,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研究新境界
    (一)研究课题的创新
    (二)学术观点的创新
    (三)研究思维的创新
    (四)研究视野的创新
    (五)研究方法的创新
    (六)组织方式的创新
三、坚持六个导向,绘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研究的“路线图”
    (一)坚持“政治导向”
    (二)坚持“实践导向”
    (三)坚持“需求导向”
    (四)坚持“问题导向”
    (五)坚持“目标导向”
    (六)坚持“成果导向”
四、围绕六个聚焦,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研究的“攻坚战”
    (一)聚焦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会计问题研究
    (二)聚焦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研究
    (三)聚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基本理论体系研究和会计学科体系研究
    (四)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会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问题研究
    (五)聚焦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技术与会计方法创新问题研究
    (六)聚焦法治化背景下会计法规与执业规范建设问题研究
五、破除六大羁绊,提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研究的“精气神”
    (一)破除“急功近利”的羁绊
    (二)破除“模型崇拜”的羁绊
    (三)破除“鹦鹉学舌”的羁绊
    (四)破除“评价失范”的羁绊
    (五)破除“崇洋媚外”的羁绊
    (六)破除“学科焦虑”的羁绊
六、实施六大举措,跑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会计研究的“加速度”
    (一)着力实施会计学科重点工程建设
    (二)着力推进会计研究重点平台建设
    (三)着力推进协同创新机制建设
    (四)着力推进会计学术人才队伍建设
    (五)着力推进学术评价体系建设
    (六)着力营造贴近百姓、贴近实务的会计学术氛围

(2)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会计研究》刊文主要热点主题总体性识别
三、《会计研究》刊文核心热点主题分阶段识别、评述与贡献分析
    (一)会计规范体系恢复重建阶段(1980-1991)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3.贡献分析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形成阶段(1992-1999)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1)会计理论方法体系构建研究评述
        (2)会计准则制定研究评述
        (3)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评述
        3.贡献分析
        第一,促使会计理论研究逐步从会计基础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理论研究。
        第二,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理论方法体系提供了许多宝贵意见。
        第三,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的初步形成。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完善阶段(2000-2017)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1)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研究评述
        (2)内部控制研究评述
        (3)公司治理研究评述
        (4)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评述
        (5)盈余管理研究评述
        (6)公允价值研究评述
        3.贡献分析
        第一,为推动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二,为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的完善。
    (四)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规范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2019)
        1.核心热点主题识别
        2.核心热点主题评述
        (1)内部控制研究评述
        (2)审计质量研究评述
        (3)会计信息质量研究评述
        (4)盈余管理研究评述
        3.贡献分析
四、总结

(4)实证会计研究的学术贡献——基于《会计研究》2000-2010年实证论文的评估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论
二、评估框架与方法
    (一)评价维度:理论检验与理论拓展
    (二)研究方法
三、评价结论
    (一)评价结论之一:变化趋势与结构特征
    (二)评价结论之二:主题收敛性与集中度
    (三)评价结论之三:国际趋同性
    (四)评价结论之四:研究功效与学术影响力
四、结语

(5)我国藏族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基于“内地西藏班”的实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
第三节 文献综述
    一、少数民族教育理论和政策
    二、内地西藏班实证研究
    三、内地西藏班政策研究文献
    四、本项研究的理论意义
    五、本研究的政策分析框架
第四节 研究方法
本章参考引文 第一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国家认同和民族教育
    一、加强民族认同
    二、增进国家凝聚
    三、促进经济发展
第二节 教育公平理论
    一、教育公平在我国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二、西方教育公平理论的历史发展及特点
    三、教育公平理论的核心思想
第三节 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理论
    一、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内涵精髓
    三、多元文化整合教育的特点分析
    四、多元文化主义的国际比较
第四节 人力资本理论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和特征
    二、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当代人力资本理论的历史发展
    四、跨文化管理中的人力资本
    五、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途径依靠教育
第五节 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提出
    二、可持续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
    三、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含义
    四、可持续发展中的和谐理念
本章参考引文 第二章 若干国家民族教育与政策比较研究
第一节 美国、加拿大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及特点
    一、美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及其特点
    二、加拿大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及其特点
第二节 德国、英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及特点
    一、德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分析
    二、英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分析
第三节 印度、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及特点
    一、印度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二、中国的少数民族教育政策
本章参考引文 第三章 从蒙藏学校到内地西藏班:中央对西藏特殊的教育政策安排
第一节 1985年以前的西藏教育情况概述
    一、旧西藏的历史和教育
    二、独特的西藏礼仪和文化
    三、西藏小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及政策规定
    四、西藏中学教育的发展历史及政策规定
第二节 内地西藏班(校)政策的起源
    一、历史上的蒙藏学校制度
    二、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幼童计划
    三、内地西藏班的最初设立
第三节 内地西藏班政策的生态环境分析
    一、特殊教育政策的客观环境
    二、教育援藏方针的初步确立
    三、教育援藏政策的正式实施
    四、教育援藏政策的物质保障
    五、教育援藏政策的人才支持
    六、教育援藏政策的配套政策
第四节 内地西藏班政策发展脉络追踪
    一、内地西藏班政策的基本内容
    二、内地西藏班的招生人数
    三、内地西藏班初中毕业生的分流
    四、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扩招
    五、内地西藏班招生政策的调整
第五节 特殊的教育政策与人力资源的形成
    一、影响藏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主导因素:教育
    二、影响藏族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外部条件:汉文化环境
    三、促进藏族中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机制:自塑能力
本章参考引文 第四章 当前内地西藏班的办学格局与特点研究
第一节 内地西藏班政策的教育特点分析
    一、特殊的道德教育
    二、特殊的师生关系
    三、特殊的管理方式
    四、特殊的教学方法
    五、特殊的家庭教育
第二节 东中西部地区内地西藏学校办学分析
    一、南通西藏民族中学
    二、武汉西藏中学
    三、重庆西藏中学
第三节 政策执行效果评价研究
    一、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依据之一:日常生活管理
    二、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依据之二:教育教学管理
    三、政策执行效果评价依据之三:汉语言的使用
    四、藏族中学生对政策的改善建议分析
本章参考引文 第五章 教学机构个案分析:上海共康中学
第一节 上海共康中学
    一、共康中学的前身——回民中学
    二、共康中学的现状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道德教育
    四、“健全学生人格”的心理教育
    五、三年制教改实验
    六、开设多元文化课程
第二节 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的届别情况分析
    一、198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情况分析(参照附录三)
    二、199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情况分析(参照附录四)
    三、200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情况分析(参照附录五)
第三节 上海共康中学对西藏教育发展的贡献
    一、学校招生覆盖面不断扩大
    二、藏族中学生学业成绩良好
    三、上海内地西藏班毕业生职业发展良好
本章参考引文 第六章 内地西藏班学生成长轨迹分析
第一节 藏族中学生内地适应情况分析
    一、内地西藏班学生性别分析
    二、藏族中学生的业余生活怎么过
    三、藏族中学生内地生活有哪些不适应
    四、藏族中学生的交友情况如何
第二节 藏族中学生文化民族的认同与传承
    一、藏族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了解多少
    二、藏族中学生的语言取向如何
    三、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节 内地西藏班办学模式分析
    一、为什么来内地读书
    二、如何看待内地办班效果
    三、藏族中学生的自我期待是什么
第四节 内地西藏班政策对藏族中学生的成长影响
    一、藏族中学生内地生活描述
    二、藏族中学生内地生活适应的四大关
    三、藏族中学生在内地学习生活的适应性测验
本章参考引文 第七章 绩效评价:价值与效果研究
第一节 内地西藏班政策评价
    一、基于因子分析法的总体评价
    二、评价的指标选择及数据来源
    三、考察原有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四、提取因子
    五、西藏社会各界对政策的高度评价
第二节 政治价值分析
    一、积极的道德建设
    二、增进民族认同
    三、培养信念坚定的新西藏建设人才
第三节 文化价值分析
    一、汉藏双语促进文化交流
    二、藏汉文化相互融合
    三、带动文化援藏力度加大
第四节 教育价值分析
    一、改善西藏教育教学设施
    二、内地西藏班政策推动西藏中等教育发展
    三、内地西藏班学生享受同等优质教育资源
    四、提高西藏教育师资水平
第五节 经济社会价值分析
    一、“全国援藏”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大发展
    二、独特办学政策带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内地西藏班毕业生直接服务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第六节 西藏发展成就对制定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启示
    一、西藏教育发展的主要成就
    二、西藏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三、我国发展少数民族教育的基本策略
本章参考引文 第八章 内地西藏班:面临的新挑战与对策研究
第一节 内地西藏班学生的成长烦恼
第二节 内地西藏班教师的发展困惑
第三节 内地西藏班教育教学管理优化
    一、管理体制问题
    二、经费问题
    三、教材和教学计划问题
    四、教学质量监督问题
第四节 基干文化适应的教育政策调整
    一、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二、以“民居制”代替封闭式学校管理
    三、以“助学金”方式支持学生回家探望
    四、引进藏族厨师
    五、适当调整教学安排
第五节 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一体化衔接
    一、完善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建议
    二、内地西藏班政策与我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对接
    三、内地西藏班政策与西藏自治区人才政策对接
本章参考引文 结论与展望 访谈观点摘要 采访程序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科研成绩 附录一:访谈实录
上海地区
    访谈一
    访谈二
    访谈三
    访谈四
    访谈五
    访谈六
    访谈七
    访谈八
重庆地区
    访谈九
    访谈十
    访谈十一
西藏拉萨市
    访谈十二
    访谈十三
    访谈十四
    访谈十五
    访谈十六
    访谈十七
    访谈十八
    访谈十九
    访谈二十
    访谈二十一
    访谈二十二
    访谈二十三
    访谈二十四
    访谈二十五
    访谈二十六
    访谈二十七
    访谈二十八
西藏山南地区
    访谈二十九
西藏日喀则地区
    访谈三十
西藏林芝地区
    访谈三十一
西藏那曲地区
    访谈三十二
    访谈三十三
浙江绍兴
    访谈三十四
江苏常州
    访谈三十五
    访谈三十六
江苏南通
    访谈三十七
    访谈三十八
北京地区
    访谈三十九
    访谈四十
    访谈四十一
天津地区
    访谈四十二
河南郑州
    访谈四十三 附录二: 内地西藏班办学模式调查问卷 附录三: 198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情况表 附录四:199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情况表 附录五:2005届上海共康中学学生情况表 附录六:1985届上海内地西藏班学生毕业去向情况表 附录七:上海市共康中学西藏班学生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及排名 附录八 共康中学2009学年度总课表 附录九: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朱镕基在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摘要) 致谢

(6)中国会计学会七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尊敬的金会长, 各位副会长、常务理事:
一、围绕我国财政经济工作和会计改革发展需要开展工作, 并取得了显着成效
    (一) 配合企业会计准则的建设与实施, 开展了系列重大活动, 为准则建设与实施提供了理论支持
        1. 完成出版了与基本准则和近20项具体企业会计准则相关的会计科研课题
        2. 精心组织第三届全国会计知识大赛, 全面提升了企业会计准则的社会认可度
        3. 开展大规模深度培训, 推动会计准则顺利实施
    (二) 开展国际金融危机与公允价值重大理论问题的系列
    (三) 高度重视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 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设与实施作出了贡献
        1. 开展内部控制系列课题研究
        2. 组织内控规范建设相关研讨和高层论坛
        3. 开展内控规范体系实施的高端培训
    (四) 加强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研究, 积极推动我国政府会计改革
    (五) 组织全国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
    (六) 着力开展学术类会计领军人才培养
    (七) 引导全国会计理论研究, 推动会计教育与学科建设
        1. 提倡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并重, 强调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改革的需要出发开展理论研究
        2. 评选优秀会计科研成果, 积极推动理论创新
        3. 编辑出版《会计研究》杂志, 全面提升研究质量
        4. 推动会计教育改革与会计学科建设
    (八) 加强国际交流, 推动我国会计学术界走上国际舞台
        1. 整合全国会计学术对外交流资源, 成立中国会计学会国际交流专业委员会
        2. 扩大与主要经济发达国家会计界的交往, 为我国会计学术界拓宽了国际视野
        3. 整合港澳台地区会计学术力量, 提升中国会计学者的国际影响
        4. 编辑出版英文版《中国会计研究》杂志, 向国际学术界推出研究成果
二、中国会计学会在围绕我国财政经济和会计改革卓有成效开展工作的同时, 自身组织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 重视专业委员会建设, 全面系统地推进会计学术交流
    (二) 加强并规范分会管理, 推动有关行业会计理论研究工作
    (三) 理顺了中国会计学会与地方会计学会、全国一级专业会计学会的关系, 实现了会计学会之间的协调合作
    (四) 确立了以会员为中心的发展思路, 会员队伍不断壮大
    (五) 加强学会秘书处建设, 发挥其常设机构的中枢作用
三、做好会计学会工作的基本经验和体会
    (一)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改革需要开展工作, 是学会永葆活力的前提和基础
    (二) 依托会计主管部门的优势, 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实现行政管理和学会工作的双赢
    (三) 实行民主管理、发挥集体智慧, 团结一致、努力工作, 是开创学会工作新局面的必要条件
四、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建议
    (一) 确定重点研究领域, 为会计改革发挥理论先导
    (二) 动员各方研究力量,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术活动
    (三) 贯彻“走出去”战略, 进一步提升中国会计理论和会计学者的国际影响
    (四) 进一步搞好会员发展和会员服务, 推动中国会计学会做大做强
    (五) 加强组织建设, 探索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学会职能作用的新途径
    (六) 认真完成财政部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7)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特征透析——基于《会计研究》创刊30年刊文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样本的确定
    (一) 剔除毫无关联信息原则
    (三) 剔除代表性不强信息原则
    (四) 剔除统计项目残缺信息原则
二、样本总体的分析
    (一) 各年数量分布的分析
    (二) 分类项目总体的分析
三、分类项目变化趋势的分析
    (一) 研究领域变化的分析
    (二) 单位性质变化的分析
    (三) 署名情况变化的分析
    (四) 研究方法变化的分析
四、《会计研究》和Accounting Review 刊文的比较与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一) 单位性质高度集聚, 研究主体需进一步分散化
    (二) 团队合作氛围趋好, 合作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
    (三) 研究方法多元化趋势明显, 实证研究有待加强

(8)全球危机下的中国会计战略——中国会计模式运行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上篇:重构会计发展的战略蓝图
中篇:巩牢抵御风险的坚固防线
下篇:夯实会计发展的基础工程

(9)《财会通讯》五年转身回眸(论文提纲范文)

改革
转身
收获
链接:

(10)我国林地与森林生物资产会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企业会计改革对林业会计改革的影响
        1.1.2 国际会计准则与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
        1.1.3 林业企业会计改革面临的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1 国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分析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1.5 整体框架和主要研究内容
        1.5.1 整体框架
        1.5.2 主要内容
    1.6 创新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新制度经济学相关理论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2 代理理论
    2.2 相关会计理论
        2.2.1 会计目标理论
        2.2.2 会计确认理论
        2.2.3 会计计量理论
        2.2.4 会计信息披露理论
3 森林资源资产与会计目标
    3.1 资源与资产本质的认识
        3.1.1 资源内涵及其特点
        3.1.2 资产内涵及其特点
        3.1.3 资源与资产的联系与区别
    3.2 森林资源、森林资源资产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3.2.1 森林资源
        3.2.2 森林资源资产
        3.2.3 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
    3.3 林地和森林生物资产会计目标
        3.3.1 林地和森林生物资产会计目标的基本认识
        3.3.2 林地和森林生物资产会计目标
4 林地和森林生物资产的确认
    4.1 林地资产的确认
        4.1.1 林地的概念和特征
        4.1.2 林地的资产特征
        4.1.3 林地资产的确认
    4.2 森林生物资产的确认
        4.2.1 生物资产的概念与特征
        4.2.2 生物资产的确认
        4.2.3 森林生物资产的特点及分类
        4.2.4 森林生物资产的确认
5 林地资产和森林生物资产会计计量
    5.1 林地资产会计计量
        5.1.1 林地资产会计计量要素
        5.1.2 林地资产会计计量模式
        5.1.3 林地资产会计具体计量
    5.2 森林生物资产会计计量
        5.2.1 生物资产会计计量评述
        5.2.2 森林生物资产会计计量
6 林地资产会计核算
    6.1 林地资产核算背景
        6.1.1 土地资产核算背景
        6.1.2 林地资产核算背景
    6.2 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特点及对象
        6.2.1 林地市场与林地交易
        6.2.2 林地资产会计核算的特点及对象
    6.3 作为固定资产的林地资产核算
        6.3.1 林地资产增加的账务处理
        6.3.2 林地资产减少的账务处理
        6.3.3 林地资产折旧的账务处理
        6.3.4 林地资产减值准备的账务处理
    6.4 作为无形资产的林地使用权核算
        6.4.1 林地使用权核算会计科目设置
        6.4.2 林地使用权增加的账务处理
        6.4.3 林地使用权减少的账务处理
7 森林生物资产会计核算
    7.1 森林生物资产会计核算对象
        7.1.1 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
        7.1.2 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
        7.1.3 林木类公益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
        7.1.4 其他森林生物资产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
    7.2 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
        7.2.1 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科目设置
        7.2.2 林木类生产性生物资产主要账务处理
    7.3 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
        7.3.1 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会计科目设置
        7.3.2 林木类消耗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
    7.4 林木类公益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
        7.4.1 林木类公益性生物资产会计科目设置
        7.4.2 林木类公益性生物资产账务处理
    7.5 其他森林生物资产会计核算
        7.5.1 森林植物类生物资产的核算
        7.5.2 森林动物类生物资产的核算
8 林地与森林生物资产会计信息的列报与披露
    8.1 林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概述
        8.1.1 林业企业会计信息及其基本特征
        8.1.2 林业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经济学思考
    8.2 林地资产会计信息列报与披露
        8.2.1 林业上市公司林地资产会计信息列报与披露现状及问题
        8.2.2 林业上市公司林地资产会计信息披露问题分析
        8.2.3 林地资产会计信息列报与披露
    8.3 森林生物资产会计信息列报与披露
        8.3.1 农林上市公司生物资产披露的现状
        8.3.2 农林上市公司生物资产披露中存在的问题
        8.3.3 森林生物资产会计信息列报与披露
9 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1 研究结论
    9.2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四、繁荣会计理论研究 服务会计改革与发展——新年献词(论文参考文献)

  • [1]守正创新,开创新时代会计理论研究新局面[J]. 刘明辉. 会计之友, 2021(20)
  • [2]会计研究核心热点主题评述及贡献分析:1980-2019[J]. 陈晓芳,蒋武,夏文蕾,陈昕. 会计研究, 2021(04)
  • [3]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推动新时代会计理论发展繁荣——《会计研究》新年献辞[J]. 周守华,刘国强. 会计研究, 2020(01)
  • [4]实证会计研究的学术贡献——基于《会计研究》2000-2010年实证论文的评估分析[J]. 李连华,杨忠智,陈天宇. 财会通讯, 2014(18)
  • [5]我国藏族的民族教育政策研究 ——基于“内地西藏班”的实例分析[D]. 赵靖茹. 复旦大学, 2012(03)
  • [6]中国会计学会七届七次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J]. 刘玉廷. 会计之友, 2011(12)
  • [7]中国会计理论研究特征透析——基于《会计研究》创刊30年刊文的分析[J]. 胡伟,高晓林.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0(05)
  • [8]全球危机下的中国会计战略——中国会计模式运行机理[J]. 晓斌. 财会通讯, 2009(19)
  • [9]《财会通讯》五年转身回眸[J]. 王思睿.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08(11)
  • [10]我国林地与森林生物资产会计研究[D]. 石道金.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标签:;  ;  ;  ;  ;  

繁荣会计理论研究服务会计改革与发展——新年寄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