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武器振动对射击精度影响因素的估计

警用武器振动对射击精度影响因素的估计

一、警用武器振动对射击精度影响因素估算(论文文献综述)

周秦渤[1](2018)在《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芮方法,即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是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因其无需建立系统总体动力学方程、矩阵阶次低、计算速度快、程式化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解决非线性、时变、受控、一般多体系统工程问题。作为国家“973”项目的重要研究成果组成部分,本文以多管火箭武器系统为背景,应用并拓展芮方法,从弹、炮、药、环境大系统的角度,从理论、计算、试验三个方面系统研究了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相关问题,取得如下创新成果:(1)提出了线性受控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一般步骤和总传递方程推导方法,实现了用芮方法进行线性受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快速计算。(2)分别建立了受控元件、控制子系统、状态矢量维数不一致的多端输入单端输出空间振动刚体的传递方程,丰富了多体系统传递矩阵库;建立了一种空间弹性铰数学模型,相较于已有文献减少了计算量。(3)推导得到多管火箭总传递方程,数值仿真了多管火箭系统振动特性,与有限元法计算对比,计算速度快3900多倍。(4)建立了空间大运动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模型及其拓扑图、总传递方程、火箭弹膛内发射动力学方程及数值仿真系统,仿真结果得到相关试验验证,为多管火箭行进间发射动力学研究提供强有力的理论与技术支持。(5)建立了弹箭膛内姿态光学杠杆测试系统空间光路的数学模型;提出了测试装置快捷的现场调试方法;得到优于以往平面光路的测试结果。

张熠[2](2018)在《狙击榴弹武器系统设计与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面对战场上有生力量防护的日益增强以及高价值军事目标的不断出现,步兵分队亟需一种有效的武器装备对其进行打击与毁伤,与现有步兵分队的武器装备相比,这种武器系统需满足威力更大、射程更远、精度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调研国内外大威力、远射程、高精度的武器系统,结合需求的作战任务,设计了一款包括特种35mm狙击榴弹在内的35mm狙击榴弹武器系统。首先根据指标要求拟定了武器系统的整体方案,针对增大射程、提高精度、减小后坐力的设计需求,对特种35mm狙击榴弹以及发射器进行了研究和设计。通过内、外弹道计算与分析确定了弹药的相关参数,并对弹药整体结构进行了设计。在SolidWorks中建立了 35mm特种狙击榴弹的三维模型,利用Fluent对弹丸进行了外流场分析,最终得到了最佳弹丸外形轮廓曲线。为保证射击精度和降低后坐力,采取了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和多种减后坐措施,合理规划发射器内部布局,完成了狙击榴弹发射器的设计。利用动力学软件ADAMS,以枪机框后坐速度和后坐力为分析对象,分别对所设计的四种减后坐装置的有效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四种减后坐措施的相关参数变化对发射器后坐力的影响规律。随后在ADAMS软件中对发射器的开闭锁运动、供弹和抛壳运动、平衡机装置的运动等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验证了各个机构的工作可靠性。在有限元理论的基础上,在ANSYS中建立枪管和闭锁机构的计算模型,对枪管和闭锁机构在膛压载荷下的强度进行了强度校核,校核了枪管在受到最大膛压情况下的强度以及闭锁机构在膛底压力作用下的瞬时冲击强度,验证了所设计的枪管和闭锁机构具有可靠性。本论文为狙击榴弹武器系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

卢思航[3](2017)在《小型旋翼无人机专用枪械的设计与分析》文中认为以小型旋翼无人机作为平台搭载枪械的武器系统,因其体积小、操控简便、造价低廉等方面的优势,在现代城市作战、反恐防爆等复杂战场上大放异彩。目前旋翼无人平台武器系统多数搭载的是现役的成熟枪械,这也给此类武器系统带来了结构复杂、质量冗余等缺陷。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应用于六旋翼无人机的专用枪械,以弥补这一方面的空白。本文完成了专用枪械、枪架等部件的方案设计,并通过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有:(1)以某型六旋翼无人机载重及抗冲击能力为设计基准,采用带有平衡机的惯性闭锁方式、包含单连发及保险的发射机构,设计了包括专用枪械、枪架、缓冲机构和俯仰机构的旋翼无人机专用武器。(2)以ADAMS为设计平台,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六旋翼无人机专用枪械进行了建模及发射动力学仿真计算,分析了各个机构与整枪的运动特性,并优化了平衡机质量和缓冲装置弹簧刚度的设计。(3)采用有限元数值仿真的方法,从静力学、碰撞动力学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六旋翼无人机搭载专用枪械的武器系统中枪管及枪机的结构强度,并对武器系统整体进行了模态分析。(4)以ADAMS和MATLAB联合仿真的方式建立了虚拟样机飞行控制系统,并用六旋翼无人机搭载现有制式枪械的射击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再对所设计的六旋翼无人机搭载专用枪械的武器系统进行飞行控制联合仿真,验证了该武器系统的可行性。

陈四春,赵鑫,李军,罗碧霞[4](2017)在《火箭武器系统的起始扰动与合理刚度》文中研究说明火箭武器系统的起始扰动对其射击密集度有重要影响,是火箭炮设计的一个关键指标。该文通过分析火箭武器系统起始扰动的形成原因,研究了起始扰动与火箭炮发射系统刚度的关系。发现火箭炮起落架以上部分的刚度过大不仅造成发射系统的结构变形,还改变火箭炮的振动形态和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起始扰动与火箭炮发射系统的刚度匹配分析。认为在进行火箭炮结构设计时,为了控制火箭武器系统的起始扰动,应考虑同时降低发射系统的变形量和火箭弹的起始摆动角速度,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发射系统的合理刚度。

李翔[5](2017)在《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应急逃生破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近年来,公共交通安全事故尤其是火灾及暴恐事故频频发生,事故场面惨不忍睹,人员伤亡惨重,严重危及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而传统“安全锤”有形同虚设之嫌,在客车发生火灾及暴恐事故时往往不能有效、及时地解决人员的快速逃生问题,这样就急需一种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应急逃生破玻系统产品来取代“安全锤”这一原始逃生工具。本论文正是针对上述问题,以破玻技术及其在公共交通工具的应用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当今破玻理论和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对破玻系统设计进行了详尽的讨论和研究。主要内容为:1.备用电源控制技术。提出了一种长寿命备用电源供电的方法,该方法通过理论设计和试验验证,该备用电源可靠性高,稳定性好,环境适应性优良,采取该类型的电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2.勤务检测可靠技术。提出了一种用于整车随时全故障检测手段的设计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控制系统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检测手段进行优化规划,充分利用了PIC等器件的优点,既降低了检测的实现难度,又在可靠性、准确性等关键技术指标上得到了较高的综合表现。3.产品采用军工微爆控制技术,相比传统的安全锤式人工打击方式的破玻装置,具有破玻可靠性高,省力等特点。

郭佼瑞[6](2016)在《步枪恒定后坐发射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步枪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后坐力。往往步枪的口径越大、射程越远、射击威力越大,所产生的后坐力也越大。后坐力太大会使得步枪振动加剧,造成射击精确度降低,系统质量增大,这样会影响战士的作战效率,不能满足现代战争高机动性和高效率作战的需求。因此,减小步枪后坐力将成为未来步枪设计与研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步枪自动机为研究对象,以减小步枪自动机后坐力和提高射击精度为目标,拟定研究设计一种新型发射原理的步枪自动机。在保证步枪作战效能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恒定后坐发射原理,提出了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的总体方案,并对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的主要部件进行了结构设计。根据总体方案要求,运用MATLAB软件对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内弹道进行了编程计算,得到了膛底压力的曲线和相关的内弹道数据。在分析恒定后坐自动机运动过程的基础上,建立了恒定后坐自动机的动力学模型,运用MATLAB软件编程仿真,对不同的自动机结构参数进行了合理匹配。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方案可以实现步枪自动机的恒定后坐发射。基于恒定后坐自动机动力学仿真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导气孔直径、导气孔的位置、活塞直径、气室初始容积、复进簧刚度和预压力)对自动机动力学特性的影响。本论文首次将恒定后坐发射原理应用于步枪上。论文的仿真结果证明了所提出的设计方案可行,理论分析正确。步枪恒定后坐自动机的研究结果对减小步枪后坐过程中产生的第一冲量、第二冲量和提高步枪射击精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张艳蓉[7](2016)在《某大口径狙击步枪枪管弯曲变形的分析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针对某12.7mmm狙击步枪枪管影响射击精度的问题,分析了枪管自重弯曲、不同环境温度与太阳辐射下的热弯曲变形以及不同环境温度下枪管动力学特性改变的机理。首先利用理论和数值计算方法,计算得出枪管由于自重产生的弯曲变形,主要是枪口角和位移的计算。并进一步分析狙击步枪不同射角下的弯曲变形程度,得到了射角与弯曲变形之间的关系。重点分析了狙击步枪枪管产生热弯曲的原因,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利用有限元数值解法计算了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枪管热膨胀,再与枪管自重耦合,计算得出枪管的耦合弯曲变形;另一方面针对太阳辐射下枪管不均匀受热的问题,采用CFX与ANSYS对处于空气域内的狙击步枪枪管进行瞬态热流固耦合计算。计算显示太阳辐射下枪管会出现稳定的阴阳面温差,该温差与枪管自重耦合作用下枪口弯曲角可达约0.3mmi1,对狙击步枪射击精度有明显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狙击步枪枪管热动力学特性。通过有限元仿真方法计算了枪管处于不同温度环境的各阶固有振动频率与相应的振型,以此振动模态为基本参数,计算了枪管在不同温度载荷下的谐响应、冲击振动响应、随机振动响应等热振动特性。总之,从理论和解决问题方法上,本文针对环境温度、太阳辐射、枪管自重及其耦合效应引起的狙击步枪枪管弯曲变形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为进一步研究射击修正,改善狙击步枪射击精度提供了基础依据和解决办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李彦君[8](2012)在《发射装置与火箭弹间相互作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文中认为在发射过程中发射装置和火箭弹相互作用会产生振动影响发射精度,本文针对此问题以某火箭武器系统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有限单元法、模态分析法、碰撞控制等理论对发射系统进行了分析和优化,有效减小了火箭弹的振动,提高了发射系统性能。论文依据实际产品建立系统三维实体模型,并结合实际工程特点,在进行合理假设与简化的基础上,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发射箱模态分析和响应谱分析,为保证结构强度对发射箱进行改进;针对不同类型的闭锁机构解脱过程进行分析,对其不同的工程应用条件进行说明;通过发射全过程分析,对发射装置和火箭弹相互作用的响应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最优间隙的碰撞控制方法对发射装置结构尺寸进行改进。通过本文的研究,火箭弹在发射过程中的动力学性能有了很大改善,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改进方法为火箭武器发射动力学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

赵少华[9](2010)在《转管机枪缓冲器优化设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减小武器的后坐阻力,提高武器的射击精度已成为武器装备核心中一项重要而又长期的研究课题。本文用动力学分析的方法设计一种转管机枪用高效缓冲器。所设计的缓冲器可大幅度降低转管机枪发射时的后坐阻力,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武器的设计精度。对缓冲器的一些参数进行优化设计,改进其结构参数,使其达到要求的指标。建立后坐运动的数学模型,找出设计变量、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运用正交设计法,编写优化程序对缓冲器进行参数优化。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达到减小后坐阻力的目的。用Matlab软件对后坐过程进行仿真,对其动态特性进行分析,得到了缓冲过程的主要性能的曲线和大量数据,模拟了几个主要结构参数的变化对缓冲位移、速度和后坐阻力的影响。缓冲器采用环形弹簧和阻尼器串联,将其一端与枪身相连,另一端与枪摇架相连,从而实现枪身的后坐、复进。采用该缓冲器可在抑制后坐位移过大的同时大幅度降低后坐阻力,是转管机枪实现低后坐阻力发射的有效途径。

顾新华[10](2009)在《模块化班组支援武器建模与仿真》文中认为本文对模块化班组支援武器进行了建模与仿真研究。首先简要描述了班组支援武器国内外发展现状;介绍了我国正在研制的模块化班组支援武器的结构特点和自动机的工作原理;深入分析了班组支援武器主要载荷情况。然后在多刚体动力学软件ADAMS环境中,通过定义部件属性、运动约束、载荷等方面,建立了班组支援武器多刚体动力学模型。根据实际工作状况,仿真分析了自动机、开闭锁机构、供输弹机构等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并且就导气室结构、复进簧和缓冲簧刚度及阻尼等重要参数变化对自动机运动的影响作了深入的分析,得出了具有参考价值的认识和结论。最后建立了班组支援武器全枪有限元模型,计算了班组支援武器前12阶自由模态和模拟实际工作中的前10阶模态。通过对模态结果分析,得出班组支援武器在连发射击过程中不会出现共振,设计满足实际要求。在此基础上,利用模态叠加法计算了五连发时班组支援武器枪口响应,得出子弹在出膛瞬时枪口射击点的位移值,分析了枪口响应对武器射击精度的影响。以上的研究对于缩短模块化班组支援武器的研制周期,减少研制费用,提高设计准确性和科学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警用武器振动对射击精度影响因素估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警用武器振动对射击精度影响因素估算(论文提纲范文)

(1)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芮方法研究现状
    1.3 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5 本文创新点
    1.6 符号约定
2 线性受控多体系统总传递方程推导方法
    2.1 引言
    2.2 典型元件传递方程
        2.2.1 无控元件传递方程
        2.2.2 受控元件
    2.3 线性受控多体系统总传递方程推导
        2.3.1 链式子系统中存在单个反馈控制
        2.3.2 链式子系统中存在多个反馈控制
        2.3.3 树系统中的反馈控制
    2.4 算例
        2.4.1 开环系统
        2.4.2 闭环系统
    2.5 本章小结
3 多管火箭线性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与振动特性计算
    3.1 引言
    3.2 多管火箭线性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及拓扑图
    3.3 状态矢量维数不一致的多端输入单端输出空间振动刚体传递方程
        3.3.1 元件的传递方程
        3.3.2 元件的几何方程
    3.4 多管火箭总传递方程自动推导
        3.4.1 无质量尺寸刚性薄片的传递方程和几何方程
        3.4.2 多管火箭主传递方程
        3.4.3 多管火箭几何方程
        3.4.4 多管火箭总传递方程
    3.5 多管火箭振动特性仿真及其验证
        3.5.1 基于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系统振动特性求解
        3.5.2 基于通常动力学方法的系统振动特性求解
        3.5.3 测试结果对比
    3.6 本章小结
4 新版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
    4.1 引言
    4.2 新版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基本思想
        4.2.1 状态矢量
        4.2.2 元件传递方程与传递矩阵
        4.2.3 系统总传递方程
    4.3 空间大运动横向振动Euler-Bernoulli梁的动力学方程和传递方程
        4.3.1 运动学分析
        4.3.2 质量矩阵和刚度矩阵
        4.3.3 动力学方程推导
        4.3.4 形状函数矩阵及其导数、积分的讨论
        4.3.5 空间运动直梁的传递矩阵
    4.4 空间弹性铰受力分析
        4.4.1 运动学分析
        4.4.2 受力分析
    4.5 算例
    4.6 本章小结
5 空间大运动载体的弹箭发射动力学
    5.1 引言
    5.2 坐标系及其相互转换
        5.2.1 坐标系定义
        5.2.2 坐标系转换
    5.3 定向管运动学
    5.4 弹箭膛内运动学
        5.4.1 广义坐标
        5.4.2 弹体系的角运动
        5.4.3 火箭弹上若干定点
    5.5 弹箭发射动力学方程
        5.5.1 弹丸的质量分布
        5.5.2 平移运动
        5.5.3 转动运动
        5.5.4 动力学方程的最终形式
    5.6 火箭弹受力分析
        5.6.1 重力
        5.6.2 发动机推力
        5.6.3 定心部与定向管壁接触力
        5.6.4 导槽与定向钮接触力
        5.6.5 含有约束反力的动力学方程
    5.7 火箭弹对多管火箭炮的作用力
        5.7.1 (前、中、后)定心部对定向管的作用力
        5.7.2 定向钮对定向管的作用力
        5.7.3 燃气射流对火箭炮俯仰体的作用力
        5.7.4 闭锁力
    5.8 火箭弹飞行动力学
        5.8.1 坐标系定义及相互转换
        5.8.2 火箭弹运动学
        5.8.3 火箭弹飞行动力学方程
    5.9 弹箭外弹道初始条件计算
    5.10 本章小结
6 基于新版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的多管火箭系统动力学
    6.1 引言
    6.2 多管火箭炮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模型及拓扑图
        6.2.1 车轮与地面的接触
        6.2.2 多管火箭调炮过程
        6.2.3 瞄准线方位的稳定
    6.3 多管火箭炮元件的传递方程
        6.3.1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空间运动刚体的传递矩阵
        6.3.2 空间运动柱铰的传递方程
        6.3.3 空间运动固接铰的传递方程
    6.4 多管火箭炮系统总传递方程
        6.4.1 子系统1的动力学方程
        6.4.2 子系统2的传递方程
        6.4.3 子系统3的传递方程
    6.5 多管火箭系统的连射过程
    6.6 多体系统发射动力学求解流程
    6.7 本章小结
7 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数值仿真系统及仿真结果试验验证
    7.1 引言
    7.2 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数值仿真系统
    7.3 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仿真结果
        7.3.1 多管火箭炮振动
        7.3.2 火箭弹膛内运动及起始扰动
        7.3.3 火箭弹外弹道
        7.3.4 多管火箭射击密集度
        7.3.5 多管火箭调炮过程
        7.3.6 多管火箭调炮过程中射击
    7.4 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仿真结果试验验证
    7.5 本章小结
8 弹箭膛内运动姿态光学杠杆测试技术研究
    8.1 引言
    8.2 测试系统数学模型
        8.2.1 空间光路计算
        8.2.2 光学器件位置及姿态分析
    8.3 光学杠杆系统的场地布置
        8.3.1 光线按原路返回的初步场地布置方案
        8.3.2 场地布置方案优化设计
    8.4 测试系统特性分析
    8.5 静态标定试验
    8.6 本章小结
9 总结与展望
    9.1 总结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2)狙击榴弹武器系统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虚拟样机技术在自动武器领域的发展
    1.4 本文研究内容
2 内、外弹道计算
    2.1 外弹道计算
        2.1.1 基本假设
        2.1.2 外弹道方程组及计算结果
    2.2 内弹道计算
        2.2.1 基本假设
        2.2.2 建立坐标系
        2.2.3 内弹道方程组
        2.2.4 内弹道计算结果
    2.3 本章小结
3 特种35mm狙击榴弹设计研究
    3.1 弹丸结构设计及气动特性优化
        3.1.1 弹丸结构方案设计
        3.1.2 弹丸气动特性分析
    3.2 弹丸飞行稳定性
        3.2.1 弹丸的急螺稳定性
        3.2.2 弹丸的追随稳定性
    3.3 药筒设计
    3.4 本章小结
4 狙击榴弹发射器设计
    4.1 设计要求
    4.2 发射器设计方案
        4.2.1 自动方式
        4.2.2 闭锁方式
        4.2.3 击发机构和发射机构
        4.2.4 加速机构
        4.2.5 减后坐力装置
        4.2.6 其他机构设计
    4.3 工作原理
    4.4 自动动作循环图
        4.4.1 开、闭锁自由行程
        4.4.2 自由行程的确定
        4.4.3 自动机循环图
    4.5 榴弹发射器关键部件设计
        4.5.1 枪管设计
        4.5.2 闭锁机构设计
        4.5.3 加速机构设计
        4.5.4 平衡机装置设计
        4.5.5 膛口制退器设计
    4.6 本章小结
5 减后坐措施分析与研究
    5.1 膛口制退器分析
    5.2 枪管缓冲簧分析
    5.3 枪机缓冲簧分析
    5.4 平衡机装置分析
    5.5 减后坐效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狙击榴弹发射器动力学仿真分析
    6.1 建立狙击榴弹发射器动力学仿真模型
        6.1.1 基本假设
        6.1.2 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6.1.3 建立约束关系
        6.1.4 驱动载荷施加
    6.2 狙击榴弹发射器动力学仿真分析
        6.2.1 枪机框运动特性分析
        6.2.2 枪机运动特性分析
        6.2.3 平衡质量块运动特性分析
        6.2.4 退壳、供弹运动特性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狙击榴弹发射器关键件强度校核
    7.1 发射器关重件分析
    7.2 有限元基本理论及其在自动武器领域的应用
    7.3 闭锁机构强度校核
        7.3.1 有限元建模及网格划分
        7.3.2 材料模型及约束施加
        7.3.3 设置接触和施加载荷
        7.3.4 求解过程
        7.3.5 计算结果及分析
    7.4 枪管强度校核
        7.4.1 有限元建模及网格划分
        7.4.2 材料模型及约束施加
        7.4.3 计算结果及分析
    7.5 本章小结
8 总结与展望
    8.1 研究成果总结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小型旋翼无人机专用枪械的设计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选题意义及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发展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2 专用枪械方案设计
    2.1 内弹道计算
        2.1.1 基本假设
        2.1.2 内弹道模型
    2.2 专用枪械结构设计
        2.2.1 自动方式
        2.2.2 闭锁方式
        2.2.3 击发机构和发射机构
    2.3 关键部件设计
        2.3.1 枪管设计
        2.3.2 枪机设计
        2.3.3 平衡机设计
        2.3.4 枪架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关键件结构强度分析
    3.1 有限元法和有限元网格
    3.2 枪管强度分析
        3.2.1 枪管有限元建模及划分网格
        3.2.2 设置材料、约束、载荷
        3.2.3 仿真结果及分析
    3.3 枪机与平衡块强度分析
        3.3.1 有限元建模与网格划分
        3.3.2 设置材料、约束、载荷
        3.3.3 仿真结果与分析
    3.4 六旋翼无人机系统模态分析
        3.4.1 六旋翼无人机系统模型建立
        3.4.2 系统各部分零件所用材料属性
        3.4.3 六旋翼无人机系统约束设定
        3.4.4 有限元软件求解及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4 专用枪械发射动力学仿真
    4.1 虚拟样机技术与ADAMS简介
    4.2 发射动力学仿真
        4.2.1 建立虚拟样机模型
        4.2.2 设置约束关系
        4.2.3 施加驱动载荷
    4.3 仿真结果分析
        4.3.1 枪机与平衡块运动特性分析
        4.3.2 整枪运动特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
    5.1 各系统模型建立
        5.1.1 飞行控制系统
        5.1.2 机械子系统
        5.1.3 PID控制系统
    5.2 制式枪械联合仿真
        5.2.1 整体结构
        5.2.2 参数设置
        5.2.3 仿真结果分析
        5.2.4 实验设计与分析
    5.3 专用枪械联合仿真
        5.3.1 虚拟样机建立
        5.3.2 仿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研究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火箭武器系统的起始扰动与合理刚度(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射过程的起始扰动及其形成
2 发射系统的形变与振动
3 发射系统的刚度与振动
4 发射系统合理刚度
5 结论

(5)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应急逃生破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项目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工作
    1.4 本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二章 应急破玻逃生系统的设计方案
    2.1 系统需求分析
        2.1.1 系统基本要求
        2.1.2 系统环境适应性要求
    2.2 系统架构与性能要求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主控制器的设计
        3.1.1 构造与工作原理
        3.1.2 硬件设计
        3.1.3 系统软件设计
    3.2 备用电源设计方案
    3.3 破玻合件设计
    3.4 系统结构设计
        3.4.1 系统的操作与使用说明
        3.4.2 主控制器操作使用说明
        3.4.3 副控制器操作使用说明
        3.4.4 主控制器自检操作使用说明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测试与实现
    4.1 系统的安装与调试
    4.2 系统可靠性鉴定试验
        4.2.1 试验项目
        4.2.2 测试过程与结果
    4.3 第三方检测
    4.4 系统实现
        4.4.1 客车厂
        4.4.2 公交公司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5.1 本文的主要贡献
    5.2 下一步工作的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步枪恒定后坐发射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前冲击发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2.2 浮动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2.3 恒定后坐原理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采用的研究方案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安排
2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的总体方案研究
    2.1 恒定后坐技术的发射原理
    2.2 步枪恒定后坐自动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
        2.2.1 枪管短后坐与导气式混合自动原理的研究
        2.2.2 前冲击发原理的应用研究
    2.3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总体设计方案
        2.3.1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战术技术指标
        2.3.2 确定自动方式
        2.3.3 自动机总体结构设计方案
    2.4 自动机工作循环图的制定
    2.5 本章小结
3 内道学模型的建立
    3.1 建立内弹道方程组
    3.2 内弹道初始条件
    3.3 后效期膛底压力计算
    3.4 四阶龙格—库塔法
    3.5 内弹道计算结果
    3.6 本章小结
4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结构设计
    4.1 枪管结构设计
    4.2 导气装置设计
        4.2.1 活塞结构设计
        4.2.2 导气筒结构设计
    4.3 闭锁机构结构设计
        4.3.1 枪机结构设计
        4.3.2 节套结构设计
        4.3.3 枪机框结构设计
        4.3.4 枪机回转销设计
    4.4 退壳机构结构设计
    4.5 机匣结构设计
    4.6 复进装置设计
        4.6.1 复进簧的设计
        4.6.2 导向件的设计
    4.7 前冲机构结构设计
    4.8 本章小结
5 气室压力计算方法
    5.1 气室压力计算的经验方法
    5.2 本章小结
6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动力学仿真与分析
    6.1 仿真过程介绍以及流程图
    6.2 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6.2.1 自动机部件的受力分析
        6.2.2 自动机循环过程中各阶段的动力学模型
    6.3 自动机参数匹配实现恒定后坐发射原理
        6.3.1 参数匹配
        6.3.2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单发运动特性曲线分析
        6.3.3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连发运动特性曲线分析
    6.4 不同因素对自动机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1 导气孔直径对枪机框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2 导气孔位置对枪机框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3 导气室初始容积对枪机框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4 活塞直径对枪机框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5 复进簧刚度对自动机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4.6 复进簧预压力对自动机运动特性的影响分析
    6.5 步枪恒定后坐原理自动机设计总结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7.2 本课题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某大口径狙击步枪枪管弯曲变形的分析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枪管影响射击精度研究综述
        1.2.1 枪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枪管变形影响射击精度的研究现状
        1.2.3 热结构动力学影响射击精度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行文安排
2 狙击步枪枪管自重弯曲变形及其对最大弹道高的影响分析
    2.1 枪管自重弯曲变形的形成
    2.2 枪管自重弯曲变形的理论计算
    2.3 枪管自重弯曲角的数值计算
        2.3.1 建立枪管有限元分析模型
        2.3.2 划分网格
        2.3.3 材料属性和边界条件的确定
        2.3.4 计算结果分析
    2.4 狙击步枪最大弹道高相关计算
        2.4.1 外弹道基本假设
        2.4.2 外弹道方程组的建立
        2.4.3 外弹道方程组解法与计算
    2.5 本章小结
3 不同环境温度下枪管弯曲变形及其对最大弹道高的影响分析
    3.1 枪管受热理论基础与分析
        3.1.1 热传递的基础概念
        3.1.2 温度场边界条件
        3.1.3 温度场求解方法
        3.1.4 枪管内外壁温度及传热分析
    3.2 热弹性理论基础及分析
        3.2.1 热弹性问题基本方程
        3.2.2 热弹应力问题的解法
        3.2.3 热弹性效应基本理论
    3.3 不同环境温度下枪管受热变形有限元分析
        3.3.1 有限元分析前处理
        3.3.2 施加材料特性
        3.3.3 加载求解
        3.3.4 计算结果及分析
    3.4 枪管热应力与自重耦合变形分析
        3.4.1 热应力与自重耦合理论
        3.4.2 枪管热应力与自重有限元耦合数值计算
    3.5 狙击步枪枪管受热弯曲变形对最大弹道高影响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太阳辐射下枪管非均匀受热变形及其对最大弹道高的影响分析
    4.1 辐射-变形原理与控制方程、太阳辐射模型
        4.1.1 辐射-变形原理模型
        4.1.2 枪管固体域传热控制方程
        4.1.3 枪管周围空气域流动传热控制方程
        4.1.4 太阳辐射模型
    4.2 枪管附近流场及热变形热流固耦合分析
        4.2.1 建立枪管瞬态热流固耦合计算模型
        4.2.2 计算结果分析
    4.3 狙击步枪受太阳辐射最大弹道高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枪管热动力学响应分析
    5.1 枪管热动力学分析理论
        5.1.1 模态分析基础理论
        5.1.2 结构动力学响应分析
        5.1.3 枪管结构动力学热响应的分析理论
    5.2 不同环境温度下枪管的模态分析
    5.3 不同温度环境下枪管的谐响应分析
        5.3.1 热环境下的谐响应理论
        5.3.2 热环境下枪管的谐响应有限元数值分析
    5.4 不同温度环境下枪管的冲击响应分析
        5.4.1 热环境下的冲击响应理论
        5.4.2 热环境下的枪管冲击响应有限元分析
    5.5 不同温度环境下枪管的随机振动分析
        5.5.1 随机振动理论基础
        5.5.2 枪管随机振动有限元数值计算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论文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发射装置与火箭弹间相互作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 课题研究方法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2 发射动力学特性及其有限元方法
    2.1 概述
    2.2 火箭武器发射过程中的非线性特性
    2.3 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基本方程
    2.4 非线性有限元动力学分析的数值方法
    2.5 ABAQUS有限元软件的接触算法介绍
    2.6 本章小结
3 发射装置模态及响应谱分析
    3.1 概述
    3.2 发射装置有限元模型
    3.3 模态分析理论
    3.4 发射箱模态提取及分析
    3.5 响应谱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发射系统闭锁解脱过程分析
    4.1 概述
    4.2 闭锁机构有限元模型
    4.3 闭锁机构仿真结果提取及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发射全过程分析
    5.1 概述
    5.2 发射全过程历程分析
    5.3 发射全过程实体建模及网格划分
    5.4 有限元模型相互作用、约束及材料定义
    5.5 发射全过程仿真结果提取及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基于发射过程的碰撞控制研究
    6.1 概述
    6.2 最优碰撞振动
    6.3 发射碰撞系统简化模型动态特性分析
    6.4 基于最优间隙的仿真结果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方向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转管机枪缓冲器优化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2 缓冲装置总体方案论证
    2.1 典型缓冲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2.2 典型缓冲器的分类
    2.3 缓冲器类型的选择
        2.3.1 转管武器缓冲器设计要求
        2.3.2 环形弹簧特性分析
    2.4 缓冲器总体方案的确定
        2.4.1 缓冲装置主要部分的结构设计
        2.4.2 缓冲器的工作原理
    2.5 本章小结
3 大口径机枪内弹道模型的建立
    3.1 条件假设
    3.2 机枪内弹道方程组
    3.3 内弹道参数选择
    3.4 大口径机枪内弹道模型的求解
        3.4.1 内弹道三个时期
        3.4.2 程序流程图
    3.5 内弹道的计算结果及曲线
    3.6 后效期计算
    3.7 本章小结
4 机枪后坐模型动力学分析
    4.1 基本假设条件
    4.2 转管武器在缓冲器上运动方程的建立
    4.3 武器在运动各阶段的后坐运动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缓冲装置参数优化设计
    5.1 优化设计方法概述
    5.2 缓冲器优化设计数学模型
        5.2.1 目标函数的确定
        5.2.2 设计变量的确定
        5.2.3 约束条件的确定
    5.3 优化算法的选择
        5.3.1 求解数学模型方法简介
        5.3.2 求解数学模型方法的选择
    5.4 正交设计法
        5.4.1 正交设计法原理
        5.4.2 正交设计法的计算步骤
    5.5 优化后的设计变量
    5.6 本章小结
6 仿真计算结果分析
    6.1 仿真计算
        6.1.1 仿真计算软件功能说明
        6.1.2 仿真程序介绍
    6.2 仿真计算程序流程图
    6.3 环形弹簧缓冲动态仿真计算结果
    6.4 结构参数变化对缓冲性能的影响
        6.4.1 环形弹簧的加载刚度对缓冲性能的影响
        6.4.2 环形弹簧的预压力对缓冲性能的影响
        6.4.3 阻尼器摩擦力对缓冲性能的影响
    6.5 本章小结
7 环形弹簧参数设计
    7.1 环形弹簧概述
        7.1.1 基本计算公式
        7.1.2 设计时主要参数的选择
    7.2 选取参数进行环形弹簧的结构设计
    7.3 环形弹簧的校核
    7.4 缓冲装置各参数的确定和校核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模块化班组支援武器建模与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班组支援武器国内外发展状况
        1.2.2 自动武器建模仿真研究概况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工作
2 模块化班组支援武器简介及主要载荷分析
    2.1 班组支援武器结构主要特点
    2.2 班组支援武器自动机原理
        2.2.1 自动机后坐过程
        2.2.2 自动机复进过程
        2.2.3 自动机运动循环图
    2.3 班组支援武器主要载荷分析
        2.3.1 内弹道火药气体压力分析
        2.3.2 导气室压力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模块化班组支援武器多刚体动力学建模
    3.1 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3.2 ADAMS介绍
        3.2.1 ADAMS概况
        3.2.2 ADAMS分析过程概述
    3.3 班组支援武器多刚体模型建立
        3.3.1 模型导入及定义
        3.3.2 施加约束及载荷
        3.3.3 验证虚拟样机
    3.4 本章小结
4 班组支援武器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分析
    4.1 班组支援武器自动机特征分析和比较
    4.2 开闭锁机构运动特性分析
    4.3 抛壳机构特性分析
    4.4 供弹机构运动特性分析
    4.5 枪尾受力特性分析
    4.6 重要参数变化对班组支援武器动力学的影响
        4.6.1 导气装置参数变化
        4.6.2 复进簧参数变化
        4.6.3 缓冲装置参数变化
    4.7 本章小结
5 班组支援武器有限元模型建立和模态分析
    5.1 有限单元法概述
    5.2 班组支援武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1 模型的简化及导入
        5.2.2 单元确定和网格划分
        5.2.3 驻锄—土壤模型
        5.2.4 班组支援武器有限元模型
    5.3 班组支援武器模态分析
        5.3.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5.3.2 班组支援武器模态计算结果
        5.3.3 班组支援武器模态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班组支援武器枪口响应分析
    6.1 班组支援武器瞬态分析理论
    6.2 班组支援武器瞬态有限元模型
    6.3 班组支援武器枪口响应计算结果及分析
        6.3.1 枪口响应计算结果
        6.3.2 枪口响应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四、警用武器振动对射击精度影响因素估算(论文参考文献)

  • [1]多管火箭发射动力学多体系统传递矩阵法研究[D]. 周秦渤.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6)
  • [2]狙击榴弹武器系统设计与研究[D]. 张熠. 南京理工大学, 2018(01)
  • [3]小型旋翼无人机专用枪械的设计与分析[D]. 卢思航.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4)
  • [4]火箭武器系统的起始扰动与合理刚度[J]. 陈四春,赵鑫,李军,罗碧霞.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7(05)
  • [5]城市公共交通工具应急逃生破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李翔. 电子科技大学, 2017(07)
  • [6]步枪恒定后坐发射技术研究[D]. 郭佼瑞. 中北大学, 2016(08)
  • [7]某大口径狙击步枪枪管弯曲变形的分析与研究[D]. 张艳蓉. 南京理工大学, 2016(02)
  • [8]发射装置与火箭弹间相互作用非线性动力学分析[D]. 李彦君. 南京理工大学, 2012(07)
  • [9]转管机枪缓冲器优化设计[D]. 赵少华. 中北大学, 2010(05)
  • [10]模块化班组支援武器建模与仿真[D]. 顾新华. 南京理工大学, 2009(01)

标签:;  ;  ;  ;  ;  

警用武器振动对射击精度影响因素的估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