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及治疗

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及治疗

一、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高亦博[1](2020)在《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多组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食管癌是中国癌症死亡的第四大原因。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食管部位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患病率不断上升。食管小细胞癌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其治疗方案主要参考小细胞肺癌,以化疗为主,但并未形成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治疗共识。此前有研究报道提出了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与食管鳞状细胞癌在遗传上具有相似性,但未能解释食管小细胞癌与食管鳞癌在神经内分泌分化,疾病进程,治疗效果等方面的差异。并且,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至今缺乏特异性的治疗靶点。本研究试图通过集成多组学分析来确定食管小细胞癌潜在的驱动因素,描述分子亚型及其肿瘤微环境的初步特征。方法:我们对46例本院收治的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配对组织的新鲜冰冻样本或石蜡样本进行了外显子组测序、R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部分重要的基因突变、标志性的转录因子进行了 PCR验证和免疫组化验证。对DNA和RNA层面的多组学数据进行了整合分析,包括高频体细胞突变的统计、基因融合和剪切异常分析、基因和信号通路富集等,并与已发表的食管鳞癌、食管腺癌、小细胞肺癌等相关癌种的突变谱进行了比较。结果:我们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中发现TP53(85%)和RB1(98%)存在非常高频率的失活突变。其他的统计学显着意义的驱动基因突变发生在NOTCH1,EP300和FBXW7基因上。RB1基因可以通过通过多种机制发生失活,包括基因组变异,剪接异常和蛋白质完全失去表达。Notch信号通路的多个重要基因也在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发生较高频率的突变失活。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转录组特征与小细胞肺癌非常相似,并提出了新的潜在治疗靶标。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基因组改变以抑癌基因TP53和RB1的失活突变为主,具有与小细胞肺癌非常相似的基因突变谱和差异表达特征,但与食管鳞癌的相似度不高。背景: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在多种实体瘤中都有文献报道与患者生存情况有关。但是,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在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患者的预后价值尚无明确报道。方法:本研究是食管鳞癌患者的单中心回顾性分析,纳入了 2005年至2008年间468名在我院胸外科接受食管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病历中记载的术前检查结果,计算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单核-淋巴细胞比率(MLR)。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来比较SII和其他临床常用炎症相关因子对总生存(OS)和无病生存期(DFS)的区分能力。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和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均与食管鳞癌手术患者的总生存(OS)有相关性,SII,NLR和PLR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对于OS,SII、NLR、PLR三个指标的危险比(HR)、95%置信区间(CI)、P值分别为:SII危险比(HR)=1.604,95%置信区间(CI)1.247-2.063,P<0.001;NLR 的 HR=1.396,95%%CI 1.074-1.815,P=0.013;PLR 的 HR=1.370,95%CI1.067-1.758,P=0.013;对于 DFS,SII 的 HR=1.681,95%CI1.307-2.162,P<0.001;NLR 的 HR=1.376,95%CI 1.059-1.788,P=0.017;PLR 的 HR=1.398,95%CI 1.089-1.794,P=0.009。SII 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NLR,PLR和 MLR(分别为 0.553、0.540、0.532 和 0.521)。结论: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是食管鳞癌外科治疗患者的预后指标,且预后价值略优于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率(PLR)和MLR(单核-淋巴细胞比率)。并且,SII在Ⅰ-Ⅱ期/Ⅲ期食管鳞癌手术患者的亚组分析中仍具有预后意义。

陈阁[2](2020)在《食管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食管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为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食管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是食管腺癌组织学类型中一种罕见的病理类型,据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占所有原发性食管癌的0.05%-2.2%。食管MEC侵袭性较高,对放化疗敏感性较低,临床预后较差。由于食管MEC发病率低,对其研究较少,临床治疗尚无规范。本论文通过回顾性分析食管MEC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以期对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经手术治疗的32例食管ME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数据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Log-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食管MEC的临床特点及其对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影响,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术后生存情况:全组32例食管MEC患者,其中30例完成随访,随访率93.8%。21例死亡(其中1例为非肿瘤性原因死亡),9例健在,2例失访。中位生存期48.0个月(95%可信区间为37.5-58.5),全组患者术后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0.4%、59.9%、24.6%。2.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肿瘤位置、肿瘤长度、肿瘤大体类型、手术方式、T分期和治疗方法均对患者术后生存率无影响(P>0.05);而N分期和p TNM分期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P<0.05)。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能显着影响食管MEC患者的术后生存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结论:1.食管MEC是食管癌的一种罕见病理类型,其侵袭性较高,对放化疗敏感性较低,术前容易误诊,5年生存率较低,外科手术是首选治疗方式。2.影响食管MEC患者术后生存率的因素包括N分期和p TNM分期。3.N分期是食管ME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能显着影响患者的术后生存率。因此,尽早发现并治疗是提高患者术后长期生存率的关键。4.有必要通过研发新的治疗方式来进一步改善此类肿瘤患者的临床预后。

王军,李娜,王雪锋,景绍武,杨从容,王祎,曹峰,焦文鹏,武亚晶,郭银[3](2016)在《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食管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析201例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单纯型腺癌89例,腺棘细胞癌57例,黏液表皮样癌33例,腺样囊性癌22例。手术共清扫淋巴结2 026枚,平均清扫淋巴结10枚。分析食管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规律,筛选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胸中段食管腺癌占全部食管腺癌患者的50.7%,胸下段占43.8%。90例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44.8%(90/201)。322枚淋巴结发生转移,淋巴结转移度为15.9%(322/2 026)。胸上段食管腺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9.1%(1/11),无中纵隔、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胸中段食管腺癌可发生较为广泛的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腺癌下纵隔和腹腔淋巴结转移较为常见。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和脉管瘤栓为食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男性食管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49.1%)高于女性患者(26.3%);食管病变长度≤3 cm组、3.15 cm组和>5 cm组食管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0.4%、42.9%和65.7%;浸润深度为T1期、T2期、T3期和T4期食管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7.1%、36.8%、38.1%和69.4%。有脉管瘤栓者淋巴结转移率(73.9%)高于无脉管癌者(41.0%)。结论胸中段食管腺癌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位于胸下段,其淋巴结转移率、转移度和转移方式与食管鳞癌相似。男性、病变长度、浸润深度和有脉管瘤栓患者为食管腺癌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

吴敏杰[4](2016)在《原发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文中研究说明背景食管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分别排在所有恶性肿瘤中的第八位和第六位。原发食管腺癌(Primary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PEAC)和食管鳞状上皮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是食管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我国以鳞癌高发(超过90%),西方国家以腺癌常见(高达80%)。有关食管腺癌的研究大多来自于西方国家,国内PEAC发病率低,几乎没有过大样本的研究报道,对PEAC临床病理特征以及影响其预后的因素研究一直不明确。探讨PEA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危险因素对我国PEAC早期诊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我们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目的本次研究我们对来自于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实验室食管癌样本资料库的3655例PEAC病例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明确PEAC在中国的发病情况以及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并且结合免疫组化检测CK5/6和p63蛋白的表达,分析可能存在的肿瘤标记物,以期为PEA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回顾性分析1973-2015年共42年间具有明确确诊时间的3655例PEAC患者资料。资料信息主要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高低发区、临床诊断、肿瘤部位、肿瘤长度、大体类型、分化程度、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取材总数、淋巴结阳性转移个数、TNM分期、病理分级、治疗方式及肿瘤家族史等。2.本次研究的所有PEAC患者资料都是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和经过专门培训的医学生们深入各个食管癌高低发区现场、患者家里现场以及各级医院调查统计。所需的各项临床资料均通过患者提供的就诊医院核查住院病历获得。纳入此次分析的所有PEAC患者都经过了明确病理学诊断,并排除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患者。3.本次研究通过随机选取63例术前未经过放化疗的PEAC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实验,检测CK5/6和p63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随访情况探讨CK5/6和p63蛋白对PEAC预后的影响。4.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各临床病理特征与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各项蛋白表达间的相关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单因素检验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检验水准取α=0.05,p<0.05被认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EAC患者的检出率为1.45%(3655/251707),男性多于女性(74.1%vs.25.9%),男女性别之比为2.86:1。年龄以6069岁高发(36.7%),5059岁次之(31.1%)。肿瘤家族史阳性率为25.6%。在3655例PEAC患者中,病理类型以单纯性食管腺癌80.6%(2946例)和食管腺鳞癌(腺棘癌)13.5%(494例)最常见。肿瘤部位以下段居多(64.8%),其次为中段(30.8%);分化程度以低分化为主(54.2%),其次为中分化(35.4%);大体类型以溃疡型为主(63.8%),其次为髓质型(22.5%);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9.7%。治疗方式以单纯手术为主(87.1%,2366/2717)。2.在3655例PEAC患者中,随访成功率82.1%(1670/2034)。PEAC患者总体1年、3年、5年、10年、15年、20年、25年和30年生存率依次为85.4%、48.4%、37.2%、22.9%、17.3%、13.1%、11.7%、1.88%,中位生存时间为3.81年。3.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患者生存状况优于男性(χ2=8.029,P=0.004);<50岁年龄组优于年龄组≥50岁患者(χ2=37.63,P<0.0001),食管癌高发区患者优于低发区患者(χ2=7.16,P=0.007);食管腺样囊性癌的预后最好(χ2=8.174,P=0.043);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优于转移阳性患者(χ2=25.357,P<0.0001);随着肿瘤长度的增加,PEAC患者生存状况明显下降(χ2=12.171,P=0.002);T1期患者预后最好(χ2=37.152,P<0.0001);治疗方式以手术辅以放疗(术前或术后放疗)的患者预后最好(χ2=61.289,P<0.0001),单纯化疗的治疗效果最差。4.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肿瘤长度、浸润深度(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EA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因素。5.63例PEAC患者免疫组化显示:CK5/6和p63蛋白总体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3%(26/63)、39.7%(25/63)。6.CK5/6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浸润程度具有显着的相关性(P<0.05);p63蛋白的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有明显相关性(P<0.05);且CK5/6与p6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38,P<0.001)。7.CK5/6蛋白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3.85年,CK5/6蛋白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0年。CK5/6蛋白高表达患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CK5/6蛋白低表达的患者(χ2=5.780,P=0.016)。p63蛋白高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0年;p63蛋白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65年。p63蛋白高表达患者的1年、2年、3年生存率均高于p63蛋白低表达的患者(χ2=5.342,P=0.021)。结论PEAC的检出率较低,男性多发,发病年龄较高,好发于食管中下段,中低分化为主,病理分型以单纯性食管腺癌多见,术后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差。性别、年龄、肿瘤长度、浸润深度(T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EAC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CK5/6蛋白在PEA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有关;p63蛋白在PEA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理类型、肿瘤部位有相关。CK5/6和p63蛋白高表达的PEAC患者,预后较好。

何旭[5](2013)在《食管腺癌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食管腺癌是我国发病率逐年增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方法首选手术或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食管腺癌恶性度较高,术后患者预后生存差异较大。我们试图通过对食管腺癌外科治疗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食管腺癌的临床治疗,改善食管腺癌患者的远期预后,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2003年1月至2008年2月经手术治疗的食管腺癌50例,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8例,男女比为5.25:1,年龄分布42-78岁。病变位于食管胸上段的2例,胸中段的15例,胸下段的33例,均行根治性切除,其中探查1例。经腹、右胸、颈部三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颈部吻合3例,经腹、右胸二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吻合2例,经左胸一切口食管癌切除食管胃主动脉弓上吻合术16例,经左胸主动脉弓下食管胃吻合术28例。术后标本病理检测:临床上残受侵1例,上残腺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上残神经受侵1例,上残脉管瘤栓2例;低分化腺癌21例,腺棘细胞癌3例,粘液腺细胞癌1例,粘液表皮样细胞癌1例;病变侵及粘膜层2例,侵及肌层10例,侵及纤维膜10例,侵及周围组织28例,清扫淋巴结个数0-17个(其中开胸探查1例未清扫淋巴结,两例清扫淋巴结为周围软组织或脂肪坏死结节),平均清扫约为7.04个,平均转移1.15个,阳性率为16.3%,隆突下淋巴结转移2例,食管旁淋巴结转移7例,胃左淋巴结转移12例;贲门淋巴结转移6例;下肺韧带转移1例。术后均未发生吻合口瘘及乳糜胸,切口感染1例,余病例均顺利出院,术后1个月随访无死亡。根据AJCC(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on Cancer美国癌症联合会)2009年第7版食管腺癌TNM分期:Ⅰa期2例,Ⅰb期6例,Ⅱa期1例,Ⅱb期11例,Ⅲa期12例,Ⅲc期16例(其中一例开胸探查),另有1例清扫淋巴结为周围软组织未进行分期。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本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以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别之间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别之间生存差别和Cox多因素回归对本组数据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以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结果:通过Kaplan-Meier法计算各组别之间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各组别之间生存差别发现年龄、性别、肿瘤所在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部位(除外贲门淋巴结)对患者预后生存率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侵及深度及临床TNM分期对食管腺癌患者的预后生存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通过COX多因素分析发现各影响因素均不是影响食管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寿命表法计算本组数据5年生存率为13%。结论:性别、年龄、肿瘤所在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部位(除外贲门淋巴结)与食管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无关;贲门淋巴结是否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肿瘤分化程度、肿瘤侵及深度及临床TNM分期与食管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的有相关性,但是各相关因素并不是影响患者5年生存率独立危险因素。本组资料显示食管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个数越少,肿瘤侵及深度越浅、临床TNM分期越早的远期预后越好。研究发现第七版食管腺癌的TNM分期考虑淋巴结转移个数较以往分期更有益于临床治疗,更有临床指导意义;食管腺癌与食管鳞癌一样应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提升患者远期生存率。

朱文亮[6](2012)在《食管癌高低发区30年间(1981-2010)原发性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家族史变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1研究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世界上常见的六种恶性肿瘤之一,其地理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食管癌的高、低发区之间,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可相差500倍以上。食管癌根据其病理类型可分为食管腺癌(Primary 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 EAC)和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两种。原发性食管腺癌在国外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管恶性肿瘤,已占食管恶性肿瘤的80%左右,尤其是近几十年来,在西方国家EAC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在一些发达国家,EAC已经取代ESCC,成为最常见的食管肿瘤。在西方国家,关于EAC流行病学、临床病理学、以及分子遗传学等方面相关的研究和报道非常广泛,胃食管返流病、肥胖、吸烟饮酒等被认为是与EAC发病相关的高危因素。中国是全球食管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全球每年约有160/10万人被发现患有食管癌,这其中有一半左右都发生在中国,但与西方国家不同的是,发生在中国的食管癌绝大部分为ESCC, EAC所占的比例很小,国内少量有关EAC的文献报道其样本量多为数十例,并未见有相关的大宗流行病学报道。而在这些文献中,我们发现,EAC的临床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特征均与西方文献的普遍观点存在一定的差异。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研究有可能因为样本量过少而影响结果的可靠性。那么,在中国,EAC的临床病理学和流行病学特征以及几十年来EAC的发病情况究竟存在什么样的变化,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者所在的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通过十几年来入户问卷调查、电话随访和住院病理结果核查等方式所建立的食管癌流调资料厍共收集1981年至2010年30年间的882例EAC,我们对这些EAC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希望通过大样本量的资料分析初步探讨中国食管癌高低发区人群中EA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及其与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加深对EAC发病及流行病学特征的了解。2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所涉及的从1981年至2010年30年间的882例EAC患者全部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的食管癌流调资料库。其中单纯性食管腺癌637例,食管腺样囊性癌8例,食管粘液表皮样癌11例,食管神经内分泌癌伴腺癌4例,食管腺鳞癌(腺棘癌)222例;男性658例,女性224例,男女之比为3:1;19~91岁,平均年龄61±10岁。临床病理资料包括EAC患者的姓名、性别、发病年龄、民族、住址、联系方式、治疗时间、治疗医院、肿瘤家族史、肿瘤部位、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体类型、TNM分期以及预后和随访情况等。所有患者都是经病理学明确诊断的EAC,临床病理资料通过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深入医院以及食管癌高低发区进行现场流调,与患者进行面对面流行病学问卷调查获得,并在患者治疗医院回顾性查阅患者病案完善相关资料。同时本研究通过以电话随访为主的方式对资料中部分患者进行生存期随,末次随访时间为2012年3月22日,随访率53.4%。所有信息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用频率描述和卡方检验分析数据,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单变量Log Rank检验评估EAC的生存期及预后,检验水准a=0.05。本项研究按照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道德原则得到了各有关部门以及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3结果3.1882例EAC患者临床及病理特征分布3.1.1882例EAC患者一般情况分布EAC患者男性构成比大于女性(75%>25%);发病年龄以50-69岁年龄段为主(69%),食管癌高发区患者构成比略高于低发区(52%>48%),农村人群略高于城市人群(55%>45%),患者肿瘤家族史阳性率为26%。3.1.2882例EAC患者病理特征分布EAC的发病部位以食管中(49%)、下段(46%)多见;肿瘤大体类型以溃疡型为主(54%),其次为髓质型(19%),早期癌类型最少(5%);肿瘤分化程度以低分化为主(59%),其次为中分化(33%);临床分期以中(78%)、晚期(17%)多见;患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48%。3.2三个10年间EA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变化情况按确诊年代,将患者分成前(1981-1990)、中(1991-2000)和后(2001-2010)10年三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析显示:食管下段EAC检出率呈下降趋势(75%vs.43%和44%,χ2=17.876,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56%vs.56%和43%,,=7.565,P<0.05);临床早期EAC检出率呈上升趋势(3%vs.4%和5%,贮=12.266,P<0.05);低发区EAC呈明显上升趋势(28%Vs.25%和62%,χ2=74.635,P<0.05);在农村EAC呈明显上升趋势(11%vs.35%,75%,χ2=127.888,P<0.05、)。3.3EAC患者相关因素的生存期分析30年间EAC患者的5年累积生存率为20%,淋巴结转移有无是与生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转移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和112个月,Log Rank检验χ2=14.539,P<0.05。在对性别的分层分析中吸烟史是与男性EAC患者生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史阳性和阴性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2和51个月,Log Rank检验χ2=5.094,P<0.05。在对高低发区的分层分析中TNM分期中的T分期和城乡分布是与食管癌低发区EAC患者生存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食管癌低发区EAC患者T分期中T1和T4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8和8个月,Log Rank检验χ2=10.686,P<0.05。食管癌低发区城市和乡村EA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30和68个月,Log Rank检验χ2=4.050,P<0.05。4结论4.1近30年来EAC在中国地区的发病人数尤其是老龄人的发病人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在食管恶性肿瘤的整体构成比中仍占少数。EAC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溃疡型、中晚期、低分化癌为主,易发生淋巴结转移。4.2EAC在食管癌高、低发区的构成比相近,提示EAC地区分布可能有别于ESCC;近1/3EAC患者肿瘤家族史阳性提示遗传因素在EAC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4.3EAC的五年累计生存率为20%,淋巴结转移是与EAC预后相关的独立风险因素。

朱辉[7](2011)在《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蛋白质图谱研究》文中提出食管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中国是食管癌高发国家,鳞癌约占我国食管癌总数的80%。食管癌流行病学特征除了显着的地域分布差异之外,民族分布差异亦是其主要的特征之一。食管癌的发生在新疆有着显着的地域性和民族聚集性,提示新疆食管癌的发生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维吾尔族是新疆的主体民族,但是已有的研究对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的相关研究较少。目前仍然缺乏食管癌的早期诊断方法,大部分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治疗的效果欠佳。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方法,食管癌患者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复发和转移,肿瘤淋巴结转移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对手术前有无淋巴结转移判断存在不准确的问题,给手术和治疗方式选择带来了一定的盲目性。提高患者手术前TNM分期的准确率,特别是提高对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性,对于提高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水准和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有效应用于食管癌术后复发和转移早期检测的血清标志物。如何提高食管癌早期诊断率、手术前淋巴结转移诊断准确性和有效监测治疗后复发及转移,尤其是寻找方便有效的血清诊断标志物,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和基础研究的重要要方向。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具体执行者和体现者,肿瘤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有蛋白质的动态变化。蛋白质组学能够识别鉴定细胞、组织或机体的全部蛋白质,提供一组蛋白质的功能及其模式的信息,能够同时反映细胞内部的遗传特性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的结果。因此,可以在蛋白质组的水平进行进一步探索,寻找用于肿瘤的术前诊断、分期和术后随访监测等方面特异、灵敏的标志物。利用差异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对肿瘤和正常人群的差异表达蛋白进行定量、定性、表征分析并且筛选出肿瘤相关的蛋白标记物已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临床血清蛋白质组学成为当今生命科学领域中极其活跃的学科,临床血清蛋白质组学从新的角度研究肿瘤,寻找肿瘤标志物,为肿瘤的早期诊断、预后和动态监测提供了重要依据。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urface-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MS或SELDI)技术是一种将生物样品(如细胞液或体液)中的各种蛋白质通过特定的表面基团吸附于蛋白质芯片上,用激光脉冲辐射使芯片上的蛋白质解析形成荷电离子,这些不同质荷比(M/Z)的离子在真空电场中飞行的时间长短不同,据此绘制出质谱图,以获得各种蛋白质的分子量、丰度等信息。将正常人样本的图谱信息同某种疾病患者比较,就有望发现新的疾病相关蛋白质。SELDI-TOF-MS质谱技术已在许多肿瘤标志物研究中应用并取得成功。应用蛋白质组学SELDI-TOF-MS技术对新疆不同民族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的检测结果提示汉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食管癌患者间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研究采用SELDI-TOF-MS技术对新疆维吾尔族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进行检测,结合临床以及病理学资料探讨血清目标蛋白质在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患者诊断和术前淋巴结转移判断当中的价值。分析SELDI-TOF-MS技术对食管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蛋白质表达差异检测结果,探讨可能的临床意义。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SELDI-TOF-MS质谱技术分析食管癌鳞癌患者和无癌健康者血清蛋白表达谱的改变以及手术前后的血清蛋白表达谱变化,筛选并建立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诊断和患者淋巴结转移诊断的血清标志物模型。寻找食管癌手术前后变化的血清标志物,进一步完善食管癌诊断、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意义的食管癌蛋白表达谱系。这将有助于更深层次的理解食管癌基因学、蛋白组学改变以及加深对肿瘤发生机制的认识,为食管癌疾病早期诊断和和检测术后复发提供血清学的依据。本课题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1)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患者与健康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的研究;2)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研究;3)食管癌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研究。方法:采用弱阳离子交换蛋白芯片(CM10)和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技术检测血清样本,应用ZUCI-Protein Chip Data Analyze System软件包分析所得到的数据。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建立蛋白质指纹图诊断模型,用留—法交叉验证作为评估模型判别效果的方法。两组之间的蛋白质峰的比较采用Wilconxon秩和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1)检测分析了43例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患者和22例性别、年龄匹配的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建立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诊断模型;2)检测分析了21例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有淋巴结转移、22例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和22例维吾尔族正常对照的血清,筛选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血清标记物,建立维吾尔族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模型。3)检测分析45例食管鳞癌患者的手术前和手术后血清蛋白表达谱,筛选手术前后发生变化的蛋白质标志物。结果:1)维吾尔族食管鳞癌组与正常对照血清蛋白M/Z峰值图谱明显不同。所得到差异性最大的10个蛋白中(P<0.05),有5个峰在食管癌组呈高表达,M/Z为4487.3973、11693.8038、9160.7745、5494.4509、15963.7368。5个峰呈低表达,M/Z为2763.4477、6648.88、8712.8596、6681.2584、8789.2461。建立了由7个蛋白(M/Z分别为:4487.3973、8712.8596、9160.7745、5494.4509、6681.25843、8789.2461、11693.8038)组成的诊断模型。采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该诊断模型的敏感度为86.05%(37/43),特异度为68.18%(15/22);2)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阳性患者组,淋巴结阴性组和健康人血清的蛋白M/Z峰值图谱明显不同。筛选了6个蛋白质峰(M/Z4487.7591、5494.0576、7992.6041、5874.1964、5899.7251、8584.908)建立了维吾尔族食管癌淋巴结阴性患者诊断模型。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其敏感度为81.82%(18/22),特异度为86.36%(19/22);建立了由6个蛋白质峰(M/Z 4487.6122、2763.5209、8713.1525、5494.5497、11693.2483、2750.9962)组成的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阳性患者诊断模型。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其敏感度为80.95%(17/21),特异度为86.36%(19/22);建立了由3个蛋白质峰(M/Z 3275.3129、9442.91、2046.0471)组成的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诊断模型。用十倍交叉留一法验证,模型的敏感度为76.19%,特异度为77.27%;3)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存在明显差异,表达差异最大的10个蛋白质峰(P<0.05)中M/Z 8712.3909、8788.9114、6450.9811、8585.3391、6649.156、6899.7862手术后表达低于手术前,M/Z 11496.6914、16153.17、7993.1528、11418.0658手术后表达高于手术前。其中3个蛋白质峰(M/Z 8712.3909/8714.1856、8788.9114/8789.6786、6649.156/6649.9783)与此前筛选到的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对照之间差异蛋白质峰相同。结论:1)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的联合应用是一种寻找食管癌鳞癌生物标志物的有效方法,构成的诊断模型可以准确灵敏的区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和健康人;2)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阳性患者,淋巴结阴性患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明显不同。其中5个蛋白峰(M/Z为16081.0634、16152.0842、15962.2598、2019.8519、2044.3842)可能对判定病情预后有重要意义;3)新疆维吾尔族食管癌手术前后血清蛋白质组学变化研究筛选到的3个蛋白质峰(M/Z 8712.3909/8714.1856、8788.9114/8789.6786、6649.156/6649.9783)可能并非是肿瘤分泌的特异性标记物,有可能是与肿瘤患者体内原有的受到抑制免疫相关蛋白或因为进食困难较正常已经降低的营养状况相关指标,其分子特征有待进一步研究。

常栋,王天佑,魏锦昌,宋金祥,焦广根[8](2007)在《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外科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原发性食管腺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2000年间外科治疗的43例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43例原发性食管腺癌占同期手术治疗的5638例食管癌的0.8%,均行左后外开胸食管胃部分切除、食管胃手工吻合术。肿瘤位于食管胸中段12例,胸下段31例。食管单纯腺癌14例,腺鳞(棘)癌29例。原发性食管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为65.1%,明显高于食管鳞癌的31.6%。食管腺癌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4%、46.5%和28.2%,低于食管鳞癌。结论原发性食管腺癌好发于食管下段,淋巴结转移率高,预后较食管鳞癌差。外科手术是其首选治疗方法,早诊断、早治疗以及肿瘤的根治性切除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合理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远期疗效。

李政圣[9](2006)在《原发性食管腺癌外科治疗与病理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癌的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对15例原发性食管腺癌者行手术切除并作病理分析。结果其中食管单纯腺癌12例,腺鳞癌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3%、63.5%、57.1%。结论因食管腺癌粘膜下浸润能力强,恶性程度高,有早期扩散和转移倾向,预后差,手术是其首选的主要治疗手段,以胸段食管全切、食管胃端侧颈部吻合术为宜,同时应最大限度地清除区域淋巴结。

陈建华,卫功铨,高宗人,邵令方[10](2006)在《原发性食管腺癌外科治疗体会(附105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腺癌的临床生物学特征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并发症发生率5.7%,手术病死率0.9%;全组共切除淋巴结2140个,平均每例24.3个,其中癌性转移淋巴结462个,转移度21.6%,肿瘤外侵发生率31.2%,淋巴结转移率50.5%。术后5年生存率26.3%,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病变分期、淋巴结转移及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和转移度,肿瘤外侵和手术切除性质。结论本病的生物学特性与肺腺癌基本相似,其发生可能与Barrett食管无明显关系。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提高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二、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多组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多组学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附录
第二部分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与食管鳞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基金资助
文献综述 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高亦博 简历

(2)食管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粘液表皮样癌的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原发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附表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中国人群中原发性食管腺癌研究现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食管腺癌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食管腺癌的临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食管癌高低发区30年间(1981-2010)原发性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家族史变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图和附表清单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食管癌高低发区30年间(1981-2010)原发性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家族史变化分析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7 图表
第二部分 综述 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现状分析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附录
    附录
    个人简介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7)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蛋白质图谱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血清SELDI蛋白质图谱诊断模型的建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生物信息学处理
        1.5 差异蛋白质峰的数据库查询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部分 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的血清蛋白质图谱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生物信息学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部分 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SELDI蛋白质指纹图谱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生物信息学处理
        1.5 差异蛋白质峰的数据库查询
    2. 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个人简历
新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外科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手术方式
    三、病理类型与分期
    四、统计学处理
结果
讨论
    一、流行病学以及组织学分类
    二、临床表现和诊断
    三、外科治疗及疗效
    四、综合治疗

(10)原发性食管腺癌外科治疗体会(附105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转移情况
    2.2 影响原发性食管癌患者预后因素分析
3 讨论
    3.1 组织学来源
    3.2 生物学特性
    3.3 外科治疗
    3.4 综合治疗

四、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及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食管癌与癌前病变的多组学研究[D]. 高亦博.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0
  • [2]食管粘液表皮样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D]. 陈阁. 河北医科大学, 2020(02)
  • [3]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J]. 王军,李娜,王雪锋,景绍武,杨从容,王祎,曹峰,焦文鹏,武亚晶,郭银. 中华肿瘤杂志, 2016(07)
  • [4]原发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D]. 吴敏杰. 新乡医学院, 2016(04)
  • [5]食管腺癌临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D]. 何旭. 河北医科大学, 2013(12)
  • [6]食管癌高低发区30年间(1981-2010)原发性食管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家族史变化分析[D]. 朱文亮. 郑州大学, 2012(10)
  • [7]新疆维吾尔族食管鳞癌蛋白质图谱研究[D]. 朱辉. 新疆医科大学, 2011(12)
  • [8]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外科治疗[J]. 常栋,王天佑,魏锦昌,宋金祥,焦广根. 中华外科杂志, 2007(10)
  • [9]原发性食管腺癌外科治疗与病理分析[J]. 李政圣. 医学信息, 2006(06)
  • [10]原发性食管腺癌外科治疗体会(附105例报告)[J]. 陈建华,卫功铨,高宗人,邵令方. 中国综合临床, 2006(06)

标签:;  ;  ;  ;  ;  

原发性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征及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