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肉保鲜技术趋势

鲜肉保鲜技术趋势

一、鲜肉保鲜技术的动向(论文文献综述)

史云娇[1](2019)在《藏羊肉优势腐败菌的分离、成膜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羊肉屠宰生产过程中实施更为有效安全的减菌技术,降低羊肉胴体初始携菌量、清除腐败菌生物膜、延长冷鲜羊肉的货架期,为未来新型抗菌抗生物膜减菌剂的研发和利用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以青海省藏羊肉为实验样本,首先对冷鲜藏羊肉不同分割部位腐败菌进行人工分离、鉴定,确定优势腐败菌为 Acinetobacter、Enterobacter cloacae、Enterococcusfaecalis、Macrococcus caseolyticus,后期实验以成膜能力较强的 Acintobacter A3、E.cloacae C4、E.faecalis E2、M caseolyticus M1为目标菌株,研究其在7d内的成膜特性;采用SAEW、1%PLA、2%PLA、1%PLA+SAEW 处理时间为 1min、5min 及 30min 通过监测菌数、SEM、CLSM综合得出各减菌剂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对浮游菌以及对四种菌形成初期和成熟时期生物膜的清除能力,对藏羊胴体喷淋1min及5min,监测胴体在不同喷淋时间不同减菌剂处理下的菌数、菌群多样性、pH、色泽、TVB-N的变化,筛选出最佳的胴体喷淋时间;最后减菌剂喷淋结合75%02+25%C02气调包装将羊肉贮藏于0℃的近冰温条件,监测胴体在贮藏期间的菌数、菌群多样性、pH、色泽、TVB-N的变化,筛选出最佳的胴体减菌剂。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Acinetobacter A3、E.cloacae C4、E.faecali E2、M caseolyticus M1 四种菌均在培养Id内可形成生物膜,培养3d后生物膜呈成熟状态,生物膜内菌数达到最高,生物膜结构最为致密;而E.faecalis E2在培养3d后生物膜仍继续生长,培养至7d后生物膜内菌数达到最高。这说明四种优势腐败菌成膜能力较好,成膜迅速;其中,E.faecalis E2生物膜生长周期更长,成膜能力更强。(2)SAEW与PLA两种减菌剂均对四种菌的浮游菌及形成初期和成熟时期生物膜有显着的杀菌效果,其中2%PLA、1%PLA+SAEW处理组在相同处理时间下减菌效果均显着优于其他各组。这说明,SAEW与PLA可作为新型抗菌剂用以清除肉羊屠宰过程中的腐败菌膜,PLA减菌效果与暴露时间及浓度呈正相关,SAEW由于其易挥发,瞬时杀菌的特点,在处理30min后减菌效果明显减弱,经1%PLA与SAEW联合使用的减菌效果与高浓度PLA减菌效果相当。(3)各处理组喷淋胴体5min后,胴体菌数显着下降,绝对优势腐败菌占比减少,pH、TVB-N、L*、a*、b*值均比对照组及处理1min时降低。其中,1%PLA+SAEW喷淋5min后胴体菌落总数最低、pH、L*、a*、b*值均与对照组无显着性差异,TVB-N值与对照组相比显着降低,物种组成的相对丰度中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的丰度与其他各处理组相比显着降低。这说明,经PLA及SAEW喷淋处理均可以抑制碱性化合物的产生,延缓胴体腐败;1%PLA+SAEW喷淋5min减菌效果最佳,可有效抑制优势菌的生长,对胴体品质影响最小。(4)在贮藏后期,样品中主要以假单胞菌(Pseudomonacdaceae)、肠杆菌(Enterobacteriaceae)等好氧或兼性厌氧微生物为主。各处理组胴体菌落总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对照组保质期为15天左右,而1%PLA+SAEW组可将保质期延长12天,在pH、TVB-N及色泽值上也均反映其在整个贮藏期间对胴体品质影响最小,保鲜效果最佳。因此,1%PLA+SAEW喷淋胴体5 min结合高氧气调包装是一种较好的减菌保鲜措施,可大大降低羊肉的初始菌数、有效清除腐败菌生物膜,将冷鲜藏羊肉保质期延长至27天,且对胴体品质影响最小。

王守经,王维婷,胡鹏,汝医,柳尧波[2](2018)在《波尔山羊肉冷藏效果研究》文中提出为了防止热鲜羊肉腐败变质,延长产品货架寿命,研究了波尔山羊肉在1±0.5℃低温贮藏条件下的贮藏保鲜效果,分析测定了贮藏过程中羊肉菌落总数、p 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和肉色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整个贮藏过程中,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羊肉的菌落总数、p H值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含量均不断上升;羊肉的色泽指标L*值呈"U"字型变化趋势、a*值呈现较平稳的增加趋势、b*值先迅速增加而后下降。试验结果表明:在1±0.5℃贮藏条件下,波尔山羊肉的最佳货架寿命为6d。

冀旭[3](2017)在《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石化产品包装带来的“白色”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以生物大分子为基材的天然可降解包装材料成为食品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论文基于现有明胶膜的低强度问题,研究利用纳米壳聚糖、京尼平对其进行强化,并对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阻隔性能进行评价,探讨了其对冷鲜肉的保鲜应用。首先,利用三种不同粒径的纳米壳聚糖制备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研究结果表明,当加入纳米壳聚糖后,复合膜的拉伸强度升高、断裂伸长率下降,水溶性和水蒸气透过系数有所降低。随着纳米壳聚糖的粒径减小,由小粒径制得的复合膜的拉伸强度最好,为37.37 MPa,水蒸气透过系数最低,为1.20 g.mm/(h·m2.KPa)。由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可知,纳米壳聚糖与明胶的相容性良好。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表明,明胶与纳米壳聚糖之间可能存在静电吸引或氢键等较强的相互作用,使复合膜的机械强度、阻水性以及热稳定性提高。其次,使用天然交联剂京尼平制备京尼平-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综合分析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系数和水溶性可得,当京尼平浓度0.45 wt%时,复合膜I的拉伸强度达到60.29 MPa,水蒸气透过系数为1.22 g·mm/(h·mm2·KPa),水溶性为15.02%,京尼平与明胶、壳聚糖分子中氨基基团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复合膜失重率降低,可以得到得到结构紧密、均一的复合膜。当京尼平浓度继续增加时,对复合膜的各项性能没有明显提高。通过复合膜的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交联度的测定,均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对两种性能较优的复合膜在冷鲜肉保鲜中的效果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两种复合膜可以延缓冷鲜肉腐败变质的过程,其保鲜效果优于明胶膜。纳米壳聚糖和壳聚糖的具体抑菌机制以及如何提高复合膜作为食品包装的保鲜性能仍需深入研究。

何向丽[4](2016)在《猪里脊肉冻结解冻特性及高压静电场(HVEF)解冻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新鲜肉及其他肉制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冻藏是保存食品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冷冻和解冻过程中肉的品质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基于高压静电场在肉制品贮藏保鲜和冻藏解冻方面的技术应用及其独到的经济优势和理想的节能效果,本论文主要围绕猪肉冻结解冻基本特性和高压静电场下猪肉解冻规律,解冻机理展开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DSC可以检测到冷冻解冻过程中蛋白质变性程度,冷冻贮藏时间168 d时,LN(液氮)和-20℃冻结处理Peak 1的变性热焓值△H(J/g)分别为0.25±0.02,0.13±0.06。LN冻结处理在不同冷冻贮藏时间(14d、28d、84d、168d)后,微观结构与对照鲜肉状态最接近,而-20。C冻结处理随着冷冻贮藏时间的增加,冰晶逐渐增大。(2)微波解冻和50℃水解冻有着较高的解冻速率,微波解冻易出现解冻不均匀,而50℃水解冻对肉中蛋白质变性程度影响较大。空气解冻和20 ℃C水解冻后品质指标都较好,但是水解冻过程中存在着微生物污染和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选择空气解冻作为对照处理。(3)板状电极不能促进解冻,甚至出现延迟的情况;针状电极下解冻时间明显加快,最少为对照的1/2。-5--1℃为最大冰晶形成区域,为最耗费解冻时间的温度带。HVEF解冻过程中肉样品温度变化均匀,在不同施加电压下,表面与中心温度差大约在0.3-1.2 ℃C左右。(4)解冻时间和场强的关系模型为:t=a1E+b1E2+n1,电场耗能和场强之间的关系模型为:W=a2E+b2E2+n2。与水和微波解冻相比,HVEF解冻能量比耗最低,为0-190 kJ/kg,温水和常温水解冻为248kJ/kg和184 kJ/kg,而微波解冻为1104kJ/kg,比高压静电场解冻要高出很多。(5)高压静电场解冻后肉样品的品质与对照相比没有显着性的差异。脂肪氧化程度和颜色b*值随着电压的升高而呈现出显着性增加的趋势,而蛋白质的氧化变性程度并没有出现类似的变化。HVEF解冻后肉样品在冷藏期间,微生物的生长速度总体比对照低0.5-1 log CFU/g,挥发性盐基氮的含量也较低。经电场解冻后的肉样品的肌细胞分布较为紧密,肌原纤维的分布也较致密。(6)电压为8,10和12 kV时,电晕风风速大小的平均值分别为0.87±0.19,1.22±0.19和1.49±0.13 m/s,电压为-8,-10和-12kV时,电晕风风速大小的平均值分别为1.01±0.12,1.24±0.17和1.49±0.10 m/s。随着电压的升高,电晕风的风速增加,负电压比正电压下的要大。较高的电晕风和电流会促进解冻。单独存在的电场没有什么促进效果。电场做功提供的能量是促进解冻主要原因,促解冻作用存在一定限制。

夏南[5](2014)在《冻罗非鱼片工艺分析及鱼片分割加工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罗非鱼属热带养殖鱼类,产于非洲地区,我国俗称非洲鲫鱼,罗非鱼养殖区在国内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特别是华南地区,海南是我国重要的养殖生产和出口加工基地之一。海南大学从事的罗非鱼加工研究为海南地区罗非鱼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提供了发展方向和技术平台。随着许多国家大量开发捕捞海洋资源,导致海洋鱼类资源总量衰减,促使罗非鱼养殖加工业受到重视。罗非鱼因其肉体肥厚,质感细软,肉质洁白,深受欧美国家、日本、韩国、中东等国家地区消费者青睐,在全球的需求量与消费量呈现不断上升的态势,这为海南省罗非鱼出口加工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据资料显示,我国罗非鱼养殖总量和产量均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但国内渔业精、深加工技术发展较为缓慢,一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技术问题,这不仅使得整个产业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滞延了渔业养殖和生产加工业的发展,成为了渔业养殖发展的瓶颈,也大大影响了我国罗非鱼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此,作者对海南罗非鱼产业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以冻罗非鱼片工艺为主要研究对象,深入了解目前海南冻罗非鱼片工艺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企业发展的需求,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对加工过程中关键的问题探究提出优化改进的方案,提高海南罗非鱼片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本文对海南罗非鱼加工企业的调研结果进行分析,对鱼料选择、暂养、放血与发色、鱼片浸洗与泡药、鱼片冷冻保鲜技术、包装技术等关键工艺进行了深入探讨,参照目前国内外先进的加工技术,提出冻罗非鱼片工艺优化流程与检测标准。经过实验分析,得出不同的致死方式会对鱼品品质产生影响,放血时间会对鱼品品质造成影响等结论。根据企业中的C0发色技术在出口中遇到的限制,建议采用新型安全无害的的发色剂。同时建议选择新型保水剂,以避免磷超标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验室中微冻技术与真空包装结合的保鲜技术已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在企业中得到推广。先真空包装后微冻的技术改进,能大大延长罗非鱼片的保质期。最后,通过对新鲜罗非鱼片剖面层的结构分析,发现各部分肌肉组织的质构特性不同,并根据肌肉组织的不同的质构特性对罗非鱼片进行区域划分;提出采用压缩质构法快速区分不同部位肌肉组织的方法,为冻罗非鱼片的分割深加工提供了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割加工罗非鱼片的技术设想,以提高罗非鱼产品的品质和产品附加值,并通过对罗非鱼不同部位肌肉组织的蛋白质含量以及脂肪含量的测量等理化性质的测量,发现其存在显着差异,这对罗非鱼分割加工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发现分割加工后的冻罗非鱼片品质得到了改善,并对保质期明显延长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探究。结合相关企业应用分割加工技术制做冻鱼糜、冻鱼丸等产品,并对其质构性质做进一步研究。本文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提高技术含量为手段,使罗非鱼的分割加工技术能够提高我国冻罗非鱼产品在国际消费市场中的竞争力。

彭军[6](2013)在《抑菌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需求以及对食品的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利用天然高分子制成的环境友好型的可食性保鲜膜越来越受到广泛的重视。它是一种以脂肪、蛋白质、多糖等为原料制成的膜包装材料,该膜以其原料来源广泛、无污染、可食等特点,成为药品、食品和包装等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文选用壳聚糖为原料制备可食膜,得出了壳聚糖膜的制备最佳工艺,而后通过添加抑菌剂来制备高抑菌性的壳聚糖膜,并且研究了其对冷鲜猪肉的保鲜效果。通过实验得到以下结论:(1)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在55℃的条件下,壳聚糖浓度为1.5%时、甘油浓度为0.5%时制成的膜的机械性能和物理性能最佳。(2)随着精油单体浓度的增加,薄膜的物理性能以及其机械性能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薄膜的表面结构没有太大的变化。(3)添加精油的薄膜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酵母菌均有一定的抑菌效果,其中肉桂醛-丁香酚(1:1)复配膜的抑菌效果最好。(4)通过对保鲜过程中肉样品色泽和气味的感官评定、pH值、挥发性盐基氮以及菌落总数的测定,得出用膜包裹的肉制品比未用膜包裹的肉样品保鲜时间要2天左右。含有15%肉桂醛-丁香酚(1:1)的复配膜的保鲜效果最好。(5)通过气质联用仪和电子鼻对置于4℃冷藏4d的肉样品分析可知,含有15%精油单体的壳聚糖膜与未包膜的肉样品和不添加抑菌剂的膜包装的肉样品相比,能够使肉的香气成分增加,而对香气强度的影响则不大。

王俊钢[7](2010)在《冷却羊肉保鲜过程中菌相变化及脂肪氧化控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课题以新疆塔城地区冷却羊肉为研究对象,采用响应曲面法对壳聚糖,乳酸链球菌素(NISIN),茶多酚以及生姜等四种生物保鲜剂进行复配、优化,并对优化后的复合保鲜剂的保鲜效果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同时,利用PCR-DGGE技术对冷却羊肉在贮藏过程中的微生物菌群变化进行监测;最后对冷却羊肉贮藏过程中的风味控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应用响应曲面法,采用四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建立了壳聚糖溶液、茶多酚溶液、Nisin溶液和生姜提取液四种因素对冷却羊肉贮藏过程中TVB-N值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对复合保鲜剂配方的优化,得出最佳保鲜剂配方:壳聚糖浓度为1.20145%、茶多酚浓度为0.181923%、Nisin浓度为0.116692%以及生姜提取液浓度为74.5981%。各保鲜剂对冷却羊肉TVB-N值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Nisin浓度、生姜浸提液的浓度、壳聚糖浓度、茶多酚浓度。壳聚糖和茶多酚之间,壳聚糖和生姜提取液之间,Nisin和生姜提取液之间存在显着的交互效应。2、用复合保鲜剂和无菌水分别处理羊肉并结合真空包装,贮藏在3±1℃条件下,在第21天时检测其各项理化指标,保鲜剂处理的试验组仍能符合国家标准,之后便超出国家标准要求,因此确定该保鲜剂处理过的冷却羊肉货架期为21天,比对照组多12天;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第21天时,其各项理化指标差异显着。3、采用PCR-DGGE技术分析冷却羊肉贮藏过程中菌群变化规律,其结果表明,冷却羊肉贮藏初期污染微生物种类较多,随着贮藏时间的增加,其优势逐渐被少数腐败菌所代替,这些腐败菌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从而抑制了其他微生物的生长,造成了冷却羊肉的腐败变质。4、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确定了柠檬酸、茶多酚和异VC钠抑制脂肪氧化的浓度分别为:0.0163%、0.164g/kg、0.673%。并且对冷却羊肉贮藏过程中过氧化值影响由大到小依次是:异VC钠溶液>茶多酚溶液>柠檬酸溶液。三种抗氧化剂之间柠檬酸溶液和茶多酚溶液、柠檬酸溶液和异VC钠溶液之间有明显的交互效用;而茶多酚溶液和异VC钠溶液之间没有交互效应。

李宝臻[8](2009)在《肉类微生物学(九) 肉类微生物的控制》文中研究指明肉类的腐败变质主要是由微生物引起的,本文主要介绍了肉类微生物控制的三个基本策略,即防止微生物的生长、杀死微生物、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使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并重点介绍了各种不同的控制措施。

李勤,彭亚锋,周家春,薛峰[9](2009)在《海藻糖在冷冻猪肉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海藻糖是一种由两分子葡萄糖以α,α-1,1键缩合而成的非还原性二糖,具有独特的抗冷冻保护作用、抗脱水保护作用等生物学功能。通过海藻糖在冷冻肉中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海藻糖能降低冷冻肉的液汁流失率,改善冷冻肉的品质。

杨远剑[10](2008)在《肉类保藏技术(一) 肉类保藏技术概论》文中研究指明肉类因营养丰富,在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及周围环境影响而发生腐败变质,这不仅导致肉品生产的巨大经济损失,而且严重危及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因此,肉品的保藏一直是国内外食品研究的热点。本文简要介绍了各种肉品保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其在肉品保藏中的应用。

二、鲜肉保鲜技术的动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鲜肉保鲜技术的动向(论文提纲范文)

(1)藏羊肉优势腐败菌的分离、成膜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羊肉生产及冷鲜羊肉的发展现状
        1.1.1 国内羊肉生产状况
        1.1.2 冷鲜羊肉的发展现状
        1.1.3 藏羊简介
    1.2 食品中的细菌生物膜
        1.2.1 细菌生物膜的形成
        1.2.2 细菌生物膜在食品中的危害及清除
    1.3 常用的减菌保鲜措施
        1.3.1 高压清水清洗
        1.3.2 巴氏杀菌处理
        1.3.3 有机酸喷淋
        1.3.4 含氯化合物喷淋
        1.3.5 生物保鲜剂
        1.3.6 气调包装(MAP)
        1.3.7 新型减菌剂
    1.4 研究目标及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冷鲜藏羊肉加工屠宰过程中胴体表面腐败菌的分离鉴定及优势腐败菌的成膜特性研究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与试剂
        2.2.2 仪器与设备
        2.2.3 实验方法
        2.2.4 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藏羊肉中腐败菌的分离和鉴定
        2.3.2 各腐败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分析
        2.3.3 藏羊肉优势腐败菌生物膜内菌数变化分析
        2.3.4 优势腐败菌生物膜微观结构
        2.3.5 优势腐败菌胞外多糖测定
        2.3.6 ATR-FTIR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减菌剂对优势腐败菌及其生物膜的杀菌效果分析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与试剂
        3.2.2 仪器与设备
        3.2.3 实验方法
        3.2.4 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纯菌杀菌效果
        3.3.2 细菌微观结构变化
        3.3.3 生物膜内杀菌效果
        3.3.4 扫描电镜观察生物膜内菌体的微观状态
        3.3.5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生物膜的表面状态变化
    3.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减菌剂喷淋胴体的杀菌效果及其对胴体品质的影响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与试剂
        4.2.2 仪器与设备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各减菌剂喷淋不同时间后对藏羊胴体菌落总数的影响
        4.3.2 不同减菌剂喷淋对藏羊胴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4.3.3 pH值的测定结果
        4.3.4 TVB-N的测定结果
        4.3.5 色差的测定结果
    4.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五章 不同减菌剂喷淋胴体结合气调包装在贮藏期间对胴体品质的影响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与试剂
        5.2.2 仪器与设备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贮藏期间羊肉胴体菌落总数变化
        5.3.2 不同减菌剂喷淋对藏羊胴体菌群多样性的影响
        5.3.3 贮藏过程中pH的测定结果
        5.3.4 贮藏期间TVB-N的变化
        5.3.5 贮藏期间胴体的色泽变化
    5.4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总结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2)波尔山羊肉冷藏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羊肉样品
        1.3.2 羊肉菌落总数检测
        1.3.3 羊肉品质指标测定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贮藏过程中羊肉菌落总数的变化
    2.2 冷藏条件下羊肉色泽的变化
        2.2.1 贮藏过程中羊肉色泽指标L*值的变化
        2.2.2 贮藏过程中羊肉色泽指标a*值的变化
        2.2.3 贮藏过程中羊肉色泽指标b*值的变化趋势
    2.4 贮藏过程中羊肉p H值的变化
    2.5 贮藏过程中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的变化
    2.6 贮藏过程中羊腿肉蒸煮损失的变化
3 结论

(3)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明胶简介
        1.1.1 明胶概述
        1.1.2 明胶的结构及性质
        1.1.3 明胶的应用现状
    1.2 壳聚糖简介
        1.2.1 壳聚糖概述
        1.2.2 壳聚糖的结构及性质
        1.2.3 壳聚糖的应用现状
    1.3 京尼平简介
        1.3.1 京尼平概述
        1.3.2 京尼平的结构及交联机理
        1.3.3 京尼平的应用研究进展
    1.4 纳米材料
        1.4.1 纳米材料概述
        1.4.2 纳米材料的特性
        1.4.3 纳米材料的应用现状
        1.4.4 纳米壳聚糖的应用现状
    1.5 可食膜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1.5.1 以蛋白质为基料的可食膜
        1.5.2 以多糖为基料的可食膜
        1.5.3 以脂类为基料可食膜
        1.5.4 可食性复合膜
    1.6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1.6.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研究的主要内容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材料与试剂
        2.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2.2 明胶-纳米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2.1 纳米壳聚糖的制备
        2.2.2 纳米壳聚糖的结构表征
        2.2.3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
        2.2.4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测定
        2.2.5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测定
        2.2.6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水溶性测定
        2.2.7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2.8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2.9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
    2.3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2.3.1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
        2.3.2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测定
        2.3.3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测定
        2.3.4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水溶性测定
        2.3.5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6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2.3.7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热重(TGA)分析
        2.3.8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交联度测定
    2.4 复合膜在冷鲜肉保鲜中的应用
        2.4.1 保鲜实验
        2.4.2 冷鲜肉红度值(a~*)的测定
        2.4.3 冷鲜肉菌落总数的测定
        2.4.4 冷鲜肉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2.5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讨论
    3.1 明胶-纳米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1 三种纳米壳聚糖的颗粒形态及颗粒粒径分析
        3.1.2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分析
        3.1.3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分析
        3.1.4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水溶性分析
        3.1.5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1.6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1.7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3.2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性能研究
        3.2.1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分析
        3.2.2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分析
        3.2.3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水溶性分析
        3.2.4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2.5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热重分析
        3.2.6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
        3.2.7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交联度分析
    3.3 复合膜在冷鲜肉保鲜中的应用
        3.3.1 冷鲜肉的a~*值分析
        3.3.2 冷鲜肉菌落总数的分析
        3.3.3 冷鲜肉的挥发性盐基氮分析
4 结论
    4.1 明胶-纳米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2 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4.3 复合膜在冷鲜肉保鲜中的应用
5 展望
6 参考文献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 致谢

(4)猪里脊肉冻结解冻特性及高压静电场(HVEF)解冻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肉品及其冻结解冻技术的研究现状
    1.2 高压静电场技术的研究应用
    1.3 高压静电场在冷冻食品解冻方面的研究应用
    1.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第二章 不同冻结处理对猪里脊肉质构、蛋白质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不同冻结方法和冷冻贮藏时间对猪里脊肉解冻后质构品质的影响
        2.3.2 不同冻结方法和冷冻贮藏时间对猪里脊肉解冻后蛋白质稳定性的影响
        2.3.3 不同冻结方法和冷冻贮藏时间对猪里脊肉微观结构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不同解冻方法对猪里脊肉解冻效率及解冻后物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3 结果及讨论
        3.3.1 不同解冻处理的温度变化过程
        3.3.2 不同解冻处理对猪里脊肉物理和化学品质变化的影响
        3.3.3 不同解冻处理对猪里脊肉质构的影响
        3.3.4 不同解冻处理对猪里脊肉蛋白质变性的影响(DSC)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压静电场解冻猪里脊肉基本特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结果及讨论
        4.3.1 不同电极板类型对冷冻肉样品解冻时间的影响
        4.3.2 高压静电场下冷冻肉解冻时间的变化
        4.3.3 高压静电场下冷冻肉解冻过程中温度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压静电场解冻电场特性及模型的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高压静电场下冷冻肉解冻时间规律
        5.3.2 高压静电场下冷冻肉解冻电压电流变化规律
        5.3.3 电场强度与解冻时间及电场能耗之间相关模型的建立
        5.3.4 不同解冻方法之间能量比耗的比较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高压静电场解冻对猪里脊肉品质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与方法
    6.3 结果与讨论
        6.3.1 高压静电场下冷冻肉解冻后pH、保水性及颜色等品质变化
        6.3.2 高压静电场下冷冻肉解冻后贮藏期间微生物及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变化
        6.3.3 高压静电场下冷冻肉解冻对蛋白质的影响
        6.3.4 高压静电场下冷冻肉解冻对脂肪及颜色的影响
        6.3.5 高压静电场下冷冻肉解冻后微观结构的变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高压静电场促进解冻影响因素及机理研究
    7.1 前言
    7.2 材料与方法
    7.3 结果与讨论
        7.3.1 电晕风风速的变化
        7.3.2 电压对电流和电晕风风速的影响
        7.3.3 电压对解冻时间的影响以及不同模型的解冻效应
        7.3.4 高压静电场解冻过程中的能耗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8.1 全文的研究总结
    8.2 创新点
    8.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5)冻罗非鱼片工艺分析及鱼片分割加工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引言
    1.1 罗非鱼营养学价值
    1.2 罗非鱼产业现状及市场情况
    1.3 冻罗非鱼片加工工艺现状
        1.3.1 鱼料选择与暂养
        1.3.2 放血与发色
        1.3.3 鱼片浸洗与泡药
        1.3.4 冷冻保鲜技术
        1.3.5 包装技术
        1.3.6 HACCP在冻罗非鱼企业中的应用
    1.4 罗非鱼的理化检测
        1.4.1 pH
        1.4.2 感官评定
        1.4.3 水分含量和水分活度
        1.4.4 电导率
        1.4.5 质构特性
        1.4.6 TVB-N
    1.5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点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主要仪器
    2.3 主要试剂
    2.4 试验方法
        2.4.1 新鲜罗非鱼的预处理
        2.4.2 冻结及解冻
        2.4.3 理化特性
    2.5 罗非鱼主要的加工产品加工方法
        2.5.1 冻鱼糜
        2.5.2 冻鱼丸
3 结果与分析
    3.1 海南省加工企业调研
    3.2 冻罗非鱼片加工工艺流程优化
    3.3 冻罗非鱼片加工工艺优化
        3.3.1 鱼料选取
        3.3.2 活体鱼暂养
        3.3.3 鱼片活体发色处理
        3.3.4 鱼片活体放血
        3.3.5 鱼片的臭氧水清洗消毒
        3.3.6 鱼片剖片工艺
        3.3.7 鱼片去皮操作
        3.3.8 鱼片磨皮步骤
        3.3.9 鱼片修整形态处理
        3.3.10 挑刺修补美化鱼片
        3.3.11 鱼片灯照检测
        3.3.12 鱼片区分规格标准
        3.3.13 使用臭氧水消毒鱼片
        3.3.14 泡药浸洗鱼片
        3.3.15 镀冰衣
        3.3.16 鱼片真空包装技术
        3.3.17 鱼片快速冷冻
        3.3.18 鱼片称定重量
        3.3.19 产品装箱储存
        3.3.20 产品抽样金属探测
        3.3.21 鱼片成品的冷藏保鲜
    3.4 冻罗非鱼片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
        3.4.1 冻罗非鱼片外观感官的质量标准
        3.4.2 冻罗非鱼片解冻后的感官质量标准
        3.4.3 冻罗非鱼片的理化指标标准
        3.4.4 冻罗非鱼片安全卫生性质量标准
    3.5 罗非鱼的理化特性检测
        3.5.1 pH
        3.5.2 电导率
        3.5.3 水分参数
        3.5.4 TVB-N
        3.5.5 感官评定的评价结果
        3.5.6 质构测量
    3.6 新鲜罗非鱼片的肌肉结构
        3.6.1 罗非鱼片背部肌肉的特征
        3.6.2 新鲜罗非鱼尾部肌肉的特征
        3.6.3 新鲜罗非鱼腹部肌肉的特征
    3.7 样品中各部分蛋白质含量
    3.8 样品中各部分粗脂肪含量
    3.9 样品中各部分冰点
    3.10 罗非鱼片TVB-N值在贮藏期间的变化
        3.10.1 分割冷冻罗非鱼片TVB-N值在贮藏期间的变化
        3.10.2 整体冷冻罗非鱼片TVB-N值在贮藏期间的变化
    3.11 分割加工后不同部位鱼肉制成的加工产品
        3.11.1 分割加工后不同部位鱼肉制成的鱼糜产品与金枪鱼质构特性的比较
        3.11.2 分割加工后不同部位鱼肉制成的鱼丸产品质构特性的比较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抑菌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冷鲜猪肉的保鲜(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壳聚糖
        1.1.1 壳聚糖的结构和性质
        1.1.2 壳聚糖的应用价值
    1.2 精油
        1.2.1 精油的抑菌性研究进展
        1.2.2 精油的抑菌机理
        1.2.3 常见精油的抑菌性研究
    1.3 可食膜
        1.3.1 可食膜的分类
        1.3.2 抑菌性可食膜的研究进展
    1.4 肉类保鲜技术
        1.4.1 传统的肉品保藏技术
        1.4.2 现代防腐保鲜技术
    1.5 本实验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的研究
    2.1 概述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仪器
        2.2.3 实验方法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壳聚糖浓度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2.3.2 成膜温度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2.3.3 甘油浓度对薄膜性能的影响
        2.3.4 脱气时间的确定
        2.3.5 成膜载体的确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抗菌性壳聚糖可食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仪器
        3.2.3 实验方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精油单体含量对膜的水溶性的影响
        3.3.2 精油单体含量对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的影响
        3.3.3 精油单体含量对膜的抗拉强度的影响
        3.3.4 精油单体含量对膜的延伸率的影响
        3.3.5 精油单体膜的表面结构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抑菌性壳聚糖膜的抑菌活性研究
    4.1 概述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仪器
        4.2.3 实验方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添加抑菌剂对大肠杆菌的抑制效果
        4.3.2 添加抑菌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
        4.3.3 添加抑菌剂对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
        4.3.4 添加抑菌剂对酵母菌的抑制效果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可食性壳聚糖膜对冷鲜猪肉的保鲜
    5.1 概述
    5.2 实验部分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仪器
        5.2.3 实验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感官评定
        5.3.2 PH值的测定
        5.3.3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
        5.3.4 菌落总数的测定
        5.3.5 GC-MS分析包装冷藏4d后肉的风味成分
        5.3.6 电子鼻分析包装冷藏4d的肉的风味强度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7)冷却羊肉保鲜过程中菌相变化及脂肪氧化控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冷却肉品质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1.2.1 冷却肉的色泽
        1.2.2 冷却肉的保水性
        1.2.3 冷却肉的嫩度
        1.2.4 冷却肉的风味
        1.2.5 冷却肉pH
        1.2.6 冷却肉产生的挥发性盐基氮
    1.3 减缓冷却肉腐败变质方面的研究
        1.3.1 国外的主要研究方向
        1.3.2 国内的主要研究方向
        1.3.3 目前的发展趋势
    1.4 在冷却羊肉贮藏过程中优势细菌的分布的研究
        1.4.1 PCR-DGGE技术的原理
        1.4.2 PCR-DGGE技术在食品微生物中的应用
    1.5 肉的脂肪氧化控制方面研究现状
        1.5.1 脂肪氧化的定义
        1.5.2 肉制品脂肪氧化的控制
    1.6 本课题的立题背景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
        1.7.1 复合生物保鲜剂配方的优化
        1.7.2 天然复合保鲜剂对冷鲜羊肉保鲜效果的研究
        1.7.3 PCR-DGGE分析冷鲜肉保藏过程中腐败菌相变化
        1.7.4 复合抗氧化剂对冷却肉脂肪氧化控制的影响
第二章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保鲜剂的配方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仪器和设备
        2.1.3 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2.1 回归分析及回归模型的建立
        2.2.2 主效应分析
        2.2.3 单因子效应分析
        2.2.4 交互效应分析
        2.2.5 最佳参数的确定及回归模型的验证
    2.3 结论
第三章 复合保鲜剂对冷却羊肉保鲜效果的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材料和设备
        3.2.2 试验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感官评定结果
        3.3.2 细菌总数的检测结果
        3.3.3 大肠菌群的检测结果
        3.3.4 pH值的检测结果
        3.3.5 酸价的检测结果
        3.3.6 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结果
    3.4 讨论
    3.5 结论
第四章 PCR-DGGE技术在冷却羊肉贮藏过程中菌相变化的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材料
        4.2.2 方法
        4.2.3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冷却羊肉贮藏过程中脂肪氧化控制的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材料
        5.2.2 仪器和设备
        5.2.3 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回归分析及回归模型的建立
        5.3.2 主效应分析
        5.3.3 单因子效应分析
        5.3.4 交互效应分析
        5.3.5 最佳参数的确定及回归模型的验证
    5.4 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8)肉类微生物学(九) 肉类微生物的控制(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防止微生物的生长
    1.1 肉中微生物污染的来源和途径
    1.2 微生物种类及引起的腐败变质现象
        1.2.1 鲜肉的腐败变质
        1.2.2 肉制品的腐败变质
    1.3 影响肉制品微生物生长的因素及控制
        1.3.1 影响肉制品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1.3.2 防止肉类微生物生长的措施
        1.3.2. 1 建立H A C C P控制体系
        1.3.2.2动物屠宰清洗与胴体净化, 减少初始菌落
        1.3.2. 3 防腐保鲜剂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1.3.2. 4 包装技术在防腐保鲜中的应用
        1.3.2. 5 低温保藏, 减缓微生物的生长
        1.3.2. 6 微生物预报技术
        1.3.2. 7 栅栏技术
        1.3.2. 8 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技术
2 杀死微生物, 保证肉类安全
    2.1 肉类的高压保鲜技术
    2.2 热杀菌
    2.3 辐照杀菌
        2.3.1 伽玛射线和加速电子射线
        2.3.2 辐射消毒 (灭菌) 、针对性、有选择辐射杀菌
    2.4 微波杀菌
    2.5 其他包装食品杀菌技术
3 促进有益微生物的生长, 使其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
4 结语

(9)海藻糖在冷冻猪肉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1.2 实验方法
        1.2.1 肉样的分组与处理
        1.2.2 肉样的感官检查[5~9]
        1.2.2.1 色泽
        1.2.2.2 气味
        1.2.2.3 弹性
        1.2.2.4 粘度
        1.2.3 解冻失水率的测定
        1.2.4 持水率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海藻糖对肉样色泽的影响
    2.2 海藻糖对肉样气味的影响
    2.3 海藻糖对肉样弹性的影响
    2.4 海藻糖对肉样黏度的影响
    2.5 海藻糖对肉样解冻失水率的影响
    2.6 海藻糖对肉样持水率的影响
3 讨论
4 结论

(10)肉类保藏技术(一) 肉类保藏技术概论(论文提纲范文)

1 肉类保藏原理及影响因素
2 肉类传统保藏技术
    2.1 低温冷藏
    2.2 低水分活度保藏
    2.3 加热处理
    2.4 发酵处理
3 肉类现代保藏技术
    3.1 添加保鲜剂
        3.1.1 化学保鲜剂
        3.1.2 天然保鲜剂
    3.2 包装技术
        3.2.1 真空包装
        3.2.2 气调包装
        3.2.3 托盘包装
        3.2.4 活性包装
    3.3 紫外线杀菌
    3.4 辐照技术
    3.5 高压技术
    3.6 微波技术
4 小结

四、鲜肉保鲜技术的动向(论文参考文献)

  • [1]藏羊肉优势腐败菌的分离、成膜特性及其控制技术研究[D]. 史云娇. 扬州大学, 2019
  • [2]波尔山羊肉冷藏效果研究[J]. 王守经,王维婷,胡鹏,汝医,柳尧波.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8(02)
  • [3]京尼平交联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D]. 冀旭. 天津科技大学, 2017(05)
  • [4]猪里脊肉冻结解冻特性及高压静电场(HVEF)解冻机理研究[D]. 何向丽. 中国农业大学, 2016(08)
  • [5]冻罗非鱼片工艺分析及鱼片分割加工技术研究[D]. 夏南. 海南大学, 2014(09)
  • [6]抑菌性壳聚糖膜的制备及其对冷鲜猪肉的保鲜[D]. 彭军.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013(02)
  • [7]冷却羊肉保鲜过程中菌相变化及脂肪氧化控制的研究[D]. 王俊钢. 石河子大学, 2010(02)
  • [8]肉类微生物学(九) 肉类微生物的控制[J]. 李宝臻. 肉类研究, 2009(01)
  • [9]海藻糖在冷冻猪肉中的应用研究[J]. 李勤,彭亚锋,周家春,薛峰. 食品工业科技, 2009(01)
  • [10]肉类保藏技术(一) 肉类保藏技术概论[J]. 杨远剑. 肉类研究, 2008(10)

标签:;  ;  ;  ;  ;  

鲜肉保鲜技术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