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康传人——从《书法集》看朱嘉的碑文理论发展

保康传人——从《书法集》看朱嘉的碑文理论发展

一、包康之继——从《书学论集》看祝嘉对碑学理论的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孙习智[1](2021)在《祝嘉书法研究》文中提出祝嘉是近现代碑帖融合的书家,他学识渊博,为书法发展倾尽一生心力。在书法理论上,祝嘉编撰《书学史》一书,为近现代书法史的完善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在书法实践上,他遵循以碑入帖的书学主张,形成风格多变的“碑体行书”、章草、篆隶书,书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其《书学之高等教育问题》、《怎样复兴我们的书学》等文章较早提出书学普及与书法教育建设的言论。另外,祝氏《书学论集》、《临书丛谈》等着录中大量的双钩摹字、单字鉴赏分析等书法基础性探究工作,为普惠后学,复兴书学做出许多努力。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四个章节论述祝嘉书法艺术及其对后世书法的贡献。第一章,从继承期、形成期、成熟期三部分对祝嘉书法实践进行系统梳理,择其每个时期的经典作品并结合时代背景、书学思想、时人比对等方面厘清祝氏学书历程。第二章,从“笔势”、“体势”两方面,对祝嘉“气满雄厚”的“碑体行书”进行论述;选取祝嘉晚年碑派章草作品,从书法美学思想之“气”角度入手,梳理归纳为“浩然正气”、“骨气”、“拙气”三部分进行阐述,体现章草“宽厚朴拙”的审美意蕴。对祝嘉经典代表作《孙子兵法·计篇》进行图像形式分析,再现章草书作“浑穆朴厚”的艺术价值;对篆隶书作“老辣雄浑”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第三章,通过对祝嘉发表的文章、着作的剖析、归纳,总结出碑帖观、书法美学观两部分书学思想精髓。重在呈现美学观念中“气满论”、“拙趣论”的思想。第四章,通过爬梳、整理近现代书法史的发展演变,客观再现祝嘉《书学史》的价值与地位,阐释祝嘉书法教育与书法基础性工作,体现其对近现代书法史上的重要贡献。

吴守峰[2](2020)在《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李瑞清的书法艺术思想,在中国古代书品论的基础上继承并创新,开创了二十世纪中国书法理论中具有重大影响的“金石学派”。其书法远涉周秦,博综汉魏,正草隶篆,诸体皆备,晚年“纳碑入帖”,笔势雄健,气息苍古,是倡导碑帖相容的践行者。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李瑞清在书法实践中的探索给予很多关注,而其作为碑派发展的阶段性代表人物,其书法实践也受到一定的争议。本文在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历史、人文等语境基础上,从书法理论、书法史研究和实践修养的综合视角,系统地阐释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理论核心及架构。本文不以书法技术讨论为旨归,而是着重追溯李瑞清艺术思想的渊源,重点探析其书法理论思想的基本艺术观点以及发展递衍的脉络体系。本文共分为七个部分。“绪论”部分梳理一百年来国内外关于李瑞清研究的重要文献与相关问题,本文的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重点。第一章梳理临川李氏谱系群体中既有的人文家学,检视家族文脉带给李瑞清知识架构的渊源;根据历史节点构建其书学分期;通过分析碑学思想的文化背景和尊孔复礼思想的历史环境,阐述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形成的外界影响。第二章主要阐述李瑞清以“气”为核心的审美格调,通过阐释书法审美的“气味”说,诠释李瑞清书法理论和实践中的“书卷气”的内涵与根源,并结合儒家思想道德观点阐述其“书学先贵立品”的书法艺术理论的思想衍递与传承,以及对其“人正笔正”论的历史解读,品察其正心立身的儒家气度与人格修养,丰满地还原李瑞清在社会体制鼎革后“逸”的风骨与境界及“遗”的气节与格调。第三章是本文的重点,主要研讨李瑞清《玉梅花庵书断》中的三个重要思想依据,论述“以器分派”的形式美问题和它的书学史意义;探讨“求分于石、求篆于金”的发展演变及对后世书风的影响;从全局观的角度研究“胸有全纸、目无全字”的艺术箴规。第四章从语言规律的视角,结合形态结构和风格要素解析李瑞清的书法艺术,通过“似欹反正”、“雄浑”与“古厚”的语言要素,具体论证其书学理论的实践价值与创作特点。第五章分析民国早期,上海学界针对“纳碑入帖”的群体认同现象,并以曾煕、沈曾植二人的观点和建议为例,阐释这一书学主张的历史意义,包括其学术思想对弟子李健、胡小石、吕凤子、张大千等四位学者和艺术家的影响;客观揭示其教育改良的“启智”实践带来的进步性以及对南京大学今天书法风气的学术渍染。结语部分概括李瑞清在书学理论上的主要成就,综合评价其在书法史发展中的学术价值,试图从中国整个书学史的高度对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和实践的贡献与局限进行总结。

王渊清,朱琳[3](2020)在《理想与担当——论祝嘉的书学思想》文中认为在二十世纪中国书法史上,祝嘉是一位我们无法绕开的人物。他既有雄厚的创作能力,又有丰富的理论建树;既有审美追求,又有社会担当。怀着对书法艺术的满腔热忱,着成中国首部较为完整的书法通史——《书学史》。本文将从祝嘉书学着述、研究方法、创作成就等方面阐述其书学

郑礼芳[4](2020)在《《书画世界》的演变及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文中研究说明作为一家知名度和美誉度颇高的优秀书(画)类学术期刊,《书画世界》杂志自1992年创刊以来,便伴随着中国书(画)艺术的发展,为当代书(画)艺术的研究提供了宝贵且丰富的资源,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书法角度,对该期刊进行深入的考察,对该期刊历年来所发表的文章加以汇总并进行深入的剖析,可以窥探到不同发展阶段上书法理论、书法实践等各个领域中存在的现象及表现,映射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本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概述了安徽美术出版社的发展历程和《书画世界》杂志的创刊背景。考察《书画世界》的创办过程,既能够让人们了解该期刊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的形成机制,又能够反映出中国的书法艺术在20世纪80年代艺术热潮中的表现与特点,并且也揭示出《书画世界》杂志的定位方向。同时,探究了《书画世界》发展变迁的整个过程。通过分阶段的研究方法,从各时期的刊名、板式、栏目等方面,梳理出该杂志的发展轨迹,导出各个时期的发展定位方向。第二章和第三章,作为本论文的重点章节,通过整理《书画世界》自1992年至2018年刊发过的文章,对历年来有关书法理论、书法实践类型的文章做重点梳理和分析。分别对书法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研究、书法实践活动等加以梳理和研究。这两章以文本为依据,考察和分析了中国书法近30年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趋势。人们藉此也可以看出《书画世界》杂志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所起的促进作用。本论文第四章围绕着《书画世界》杂志“立足专业,弘扬传统,凸显经典,服务当代”的办刊宗旨,结合前文对书法理论、书法实践的分析整理,总结了该杂志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强调书法与文化之间的内在意涵,并引申出书法艺术对“传统”与“现代”的选择问题;最后结合《书画世界》杂志的办刊特色,关注书法新秀对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论文最后一章是《书画世界》杂志的现状分析及未来展望。考察该杂志在新时期的现状,指出其自身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尝试提出建议。《书画世界》杂志作为我国书法交流的重要载体,它自身的发展过程即是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历程的缩影,值得我们去探究与思考。

郎少奇[5](2019)在《《霍扬碑》考评》文中提出《霍扬碑》立于宣武帝景明五年(504年),1920年出土于山西临晋东霍村。由于出土地偏僻以及时间较晚,故关于其文献着录记载甚少。关于此碑曾有真伪之变,其中最早史书着录为明成化《山西通志》、清光绪《山西通志》以及俞修《临晋县志》,尤其是清光绪《山西通志》中,视《霍扬碑》为假古物。另有清代金石学家欧阳辅批评《霍扬碑》字体粗俗,不值一提,尤其抨击碑首造像丑陋粗劣,并认为仅由此佛像之形而不必再看碑文即可断定碑是伪造。在其之后碑帖着述中,如《善本碑帖录》、《碑帖叙录》等沿用欧阳辅之论,皆认为《霍扬碑》系伪作。与前人不同,当代书家祝嘉先生对此碑则持相反意见,认为此碑应放在六朝最高位置上,对其称赞有加;另有故宫博物院研究员马子云先生、日本学者水野清一及日比野丈夫、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博士后李密女士等皆认为《霍扬碑》确为真品无疑。本文在前人对此碑所有着录及论述基础上,首先以《霍扬碑》为主线,分析此碑用笔方式、形制(碑刻)刻法以及艺术特色。再次通过《霍扬碑》与其相近时期着名碑刻与墨迹进行对比;以及与相近地域山西碑刻、《姚伯多兄弟造像题记》做一番比较,梳理当时书风特征。经一番对比,笔者发现《霍扬碑》用笔、结字等与众多碑石有多处相似点。最后,通过笔者实地考察,虽《霍扬碑》字大三寸,但其有摩崖气势,气象极大;另通过分析此碑刻工及刊刻方式,来阐述其艺术风格,确定此碑书、刻二者俱佳。笔者目的在于通过传统视角勘察此碑,对此碑做一番全面整理分析,阐述其高妙所在,并希望被更多学书人所了解学习。

崔树强,廖丹[6](2019)在《祝嘉对康有为书学思想的继承与实践》文中指出祝嘉是一位在书法史观、审美观念和创作实践等方面都全面继承康有为书学思想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他的书法史观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书学史》中,他对碑派书法的推崇以及对雄强美学风格的技法探讨,是对康有为碑派书学思想的极力倡扬,对丰富现当代书法审美观念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本文尝试对祝嘉的书法史学观、书法美学观和书法技法论等几方面进行梳理和探讨,试图梳理出他与康有为书学思想的承继关系。

逸冉[7](2018)在《浅论祝嘉先生书学思想的三大来源》文中认为祝嘉(1899年―1995年)是继阮元、包世臣、康有为之后身体力行倡导碑学的一代典型,欲研究书学在20世纪的发展与演变,必不能绕过对祝嘉书法理论与艺术的认真探究。然而,相对于祝嘉累计300余万字的着作总量,目前已出版的尚未过半,其近70年的艺术实践(从祝嘉转治碑学算起)又与其理论相互生发。这便造成了两个后果:其一,以目前基础资料整理的现状而言,欲对祝嘉作全面深入的个案研究尚不具备基本条件,已有的部分成果主要基于《书学史》《书

廖丹[8](2018)在《碑学余响——祝嘉对包、康碑学理论的发展》文中指出20世纪的书学发展,面临的是一个激荡的时代。20世纪初,西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观念不断传入,中国艺术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文学、绘画、音乐等经由西方文化的引导,催生出了新的艺术形式,但是中国特有的书法则面临着空前的质疑和挑战。汉字拼音化的提出,钢笔书写的逐渐推广普及,以及新中国建立以后书法是否具有艺术性的论争,都或多或少使中国书法在当代的文化自信受到了打击。清代碑派书学所倡导的雄强宽博的书风,经由沈曾植(1850—1922)

王虹鹃[9](2017)在《祝嘉书论中的对立统一思想》文中研究说明祝嘉是我国20世纪书学史上的一位大家,他提倡碑学,继承包世臣、康有为的理论体系又有所开拓和深入,在书法比较学方面有开先河之功。他的书法论着中包含有丰富的辩证法因素,主要表现在对方与圆、肥与瘦、疏与密、藏与露、疾与涩、拙与巧、形与神、专与博等方面对立统一的论述中。这类书论中的观点,有些是正确的,有些也存在一定的偏颇,需要进一步展开研究。

林尤葵[10](2017)在《书学宗师 书法巨擘——祝嘉的书学和书法》文中认为祝嘉一生笔耕不止,共撰写了以《书学史》《愚庵书话·碑话》《书学论集》为代表的书学着作七十余种,计三百六十余万字,几乎涵盖了书学的各个方面,是书学研究的集大成者、书学宗师;祝嘉一生,临碑帖遍数在一百遍以上的总数在一百五十种以上,包括篆、隶、楷、行、草各种书体,耄耋之年其书法终于厚积薄发,熔铸百家,形成了古拙浑厚、雄强茂密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书法巨擘,是我国继包世臣、康有为碑学书法之后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书家之一。本文试以书学研究和书法创作两方面对其进行深入解读。

二、包康之继——从《书学论集》看祝嘉对碑学理论的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包康之继——从《书学论集》看祝嘉对碑学理论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祝嘉书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祝嘉书法实践历程
    (一)继承期
    (二)形成期
    (三)成熟期
第二章 祝嘉书法风格特点
    (一)气满雄厚的碑体行书
        1.碑体行书溯源
        2.碑体行书“以涩逆进”的笔势
        3.碑体行书“气足神全”的体势
    (二)宽厚朴拙的章草
        1.碑派章草的“宽厚朴拙”
        2.《孙子兵法·计篇》的“浑穆朴厚”
    (三)老辣雄浑的篆隶书
第三章 祝嘉书学思想
    (一)碑帖观
        1.尊碑理论的继承
        2.碑帖融合的践行
    (二)书法美学观
        1.气满论
        2.拙趣论
第四章 祝嘉对后世书法的贡献
    (一)书法史的编纂
    (二)书法教育的倡导
    (三)书法比较学的运用
    (四)书法基础性研究的奠定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思想研究相关文献综述
    二 研究意义与研究方法
    三 本文研究框架
    四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一章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发展脉络
    第一节 家世荣光:临川李氏在学界的影响
        一、李秉绶与岭南画派
        二、李宗瀚与临川四宝
        三、李联琇与钟山书院
    第二节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发展分期
        一、书法酣饫期(1867——1895 问学登科)
        二、书法风格形成期(1895——1911 游宦滇宁)
        三、艺术思想的成熟期(1912——1920 鬻书沪上)
    第三节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来源
        一、清代碑学兴起的思想背景
        二、晚清尊孔复礼的人文思潮
第二章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以气为核心的审美观
    第一节 书法审美的“气味”说
        一、气与味的书法渗透
        二、书卷气的品格诠释
    第二节 正心立身的儒家气度
        一、“品”的格局与操守
        二、“心正笔正”的人格气脉
    第三节 “遗”与“逸”的士人气格
        一、“遗”的气节与格调
        二、“逸”的风骨与气韵
第三章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三个重要理论阐释
    第一节 “以器分派”的书学方法论
        一、“以器分派”的内容解析
        二、“方”“圆”笔法与形式的体认
        三、结体韵律与形质研究
    第二节 “求分于石、求篆于金”的思想内涵
        一、书法与金石学的关联
        二、清代金石气的篆分古意
        三、金石的物性之美
    第三节 “胸有全纸、目无全字”的整体观照
        一、章法的全局观
        二、布白的完形心理
第四章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对艺术风格的影响
    第一节 “欹正得体”的形式之美
        一、形学有势
        二、“似欹反正”的结体之妙
        三、“似欹反正”的语言价值
    第二节 韵味隽永的风格追求
        一、李瑞清书法风格的形成要素
        二、“雄浑”风格的精神诉求
        三、“古厚”书风的文化自觉
第五章 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的时代影响与成就
    第一节 “纳碑入帖”的书学现象
        一、交游群体的社会图谱
        二、曾熙的碑帖融合论
        三、沈曾植“南北会通”的书学观
    第二节 书法思想的后世传播与影响
        一、书学亲承:李健
        二、思想承续:胡小石
        三、“以书入画”的开新:吕凤子、张大千
    第三节 启智思想的进步性体现
        一、中体西用思想下的教育改良实践
        二、南大文人书风的先导
结语
    一 学术评价
    二 思想贡献
参考文献
致谢
参加重要科研项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4)《书画世界》的演变及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书画世界》发展历程梳理
    第一节 《书画世界》创刊背景
    第二节 《书画世界》发展变迁
第二章 《书画世界》对书法理论的推介
    第一节 关注传统书法理论
    第二节 关注当代书法热点
        一、“书法主义”
        二、“书法新古典主义”
        三、“民间书法”与“学院派书法”
第三章 《书画世界》对书法实践的重视
    第一节 书法展览及研讨会
    第二节 书法教育
第四章 《书画世界》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
    第一节 书法艺术中“传统”与“现代”的选择
    第二节 对书法新秀的关注
第五章 《书画世界》未来展望
    第一节 《书画世界》现状及成因
        一、《书画世界》现状
        二、《书画世界》现状的成因
    第二节 《书画世界》的未来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5)《霍扬碑》考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霍扬碑》通释
    第一节 迁移历史及形制
    第二节 内容及释文
    第三节 《霍扬碑》之文学考证
    第四节 书风分析
    第五节 《霍扬碑》临习版本初探
    第六节 小结
第二章 《霍扬碑》与相近时期书作比较
    第一节 魏碑源流及发展
    第二节 《霍扬碑》与相近时期名碑比较
    第三节 《霍扬碑》与北朝墨迹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霍扬碑》与相近地域碑刻比较
    第一节 《霍扬碑》相近地域碑刻简述
    第二节 《霍扬碑》与山西地域碑刻书法比较
    第三节 《霍扬碑》与《姚伯多兄弟造像记》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刻工及刻法初探
    第一节 刻工概述
    第二节 刻工对碑的影响
    第三节 《霍扬碑》之刻工刻法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浅论祝嘉先生书学思想的三大来源(论文提纲范文)

一、以碑学筑基, 摄取帖学要素的审美取向
二、以书史入流, 强调现实关照的治学路径
三、以普及为主, 兼顾高等教育的教学理念

(8)碑学余响——祝嘉对包、康碑学理论的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一、《书学史》体例模式及其理论发微
二、从技法观看祝嘉的碑学框架建构
    1、疾涩论
    2、裹锋论与“万毫齐铺”
    3、“全身力到论”—兼及腕力与指力问题
三、从书法美学批评观看祝嘉的碑派书法研究

四、包康之继——从《书学论集》看祝嘉对碑学理论的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祝嘉书法研究[D]. 孙习智.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2]李瑞清书法艺术思想研究[D]. 吴守峰. 南京大学, 2020(10)
  • [3]理想与担当——论祝嘉的书学思想[J]. 王渊清,朱琳. 荣宝斋, 2020(03)
  • [4]《书画世界》的演变及对当代书法艺术发展的作用[D]. 郑礼芳. 曲阜师范大学, 2020(02)
  • [5]《霍扬碑》考评[D]. 郎少奇. 南京师范大学, 2019(02)
  • [6]祝嘉对康有为书学思想的继承与实践[J]. 崔树强,廖丹. 中国书法, 2019(04)
  • [7]浅论祝嘉先生书学思想的三大来源[J]. 逸冉. 书画艺术, 2018(04)
  • [8]碑学余响——祝嘉对包、康碑学理论的发展[J]. 廖丹. 美术观察, 2018(04)
  • [9]祝嘉书论中的对立统一思想[J]. 王虹鹃. 南海学刊, 2017(04)
  • [10]书学宗师 书法巨擘——祝嘉的书学和书法[J]. 林尤葵. 中国书法, 2017(20)

标签:;  ;  ;  ;  ;  

保康传人——从《书法集》看朱嘉的碑文理论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