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净化器研究水平居世界前列

中国稀土净化器研究水平居世界前列

一、中国稀土净化器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论文文献综述)

郭咏梅,杨丽,张文灿[1](2020)在《稀土不稀 重在创新应用》文中认为一、稀土不稀——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丰富,可供开采数百年1.稀土不稀镧(La)、铈(Ce)、镨(Pr)、钕(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及与镧系同族的钇(Y)和钪(Sc)共17种稀土元素已经成为最新前沿高科技应用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元素。根据稀土硫酸盐溶解度的差异,

王春梅,刘玉柱,赵龙胜,赵娜,冯宗玉,黄小卫[2](2018)在《我国稀土材料与绿色制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文中提出稀土是制备高新材料的关键基础材料,被誉为"21世纪的战略元素"。稀土材料往往具有独特的物理化学特征,因而用途广泛,以稀土磁性、储氢、发光、催化等为代表的稀土功能材料被列为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9种关键材料之一,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我国稀土基础原材料产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5%以上,稀土永磁材料、发光材料、储氢材料等功能材料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是名副其实的稀土第一生产大国和应用大国,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主要介绍了我国稀土材料制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包括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稀土储氢材料及高纯稀土材料。同时,针对备受关注的环境问题,简要介绍了我国稀土绿色制备与清洁生产技术发展现状、取得的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及发展趋势,并针对我国稀土领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提出了有利于我国稀土工业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韩港[3](2018)在《中国稀土产业安全研究》文中提出稀土产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稀土产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严峻的生存与发展环境。我国是世界稀土大国,稀土储量、生产量、消费量、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但却不是稀土强国,稀土产业在国际市场没有话语权,稀土产业比较优势在不断弱化,稀土产业安全问题显现,因此,研究稀土产业安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稀土产业安全为逻辑主线,以资源安全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产业安全理论、博弈论等为基础,界定稀土产业安全的内涵,提出稀土产业安全包括稀土产业生存安全和发展安全双层含义,开放条件下,稀土产业安全要保证稀土产业既能够经受住来自于产业内部的压力,又能够承受住来自于产业外部环境的冲击。分析稀土产业安全的特征,战略性、复杂性、政策依赖性,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研究稀土产业安全的价值所在。将基于产业经济学的产业安全分析框架置于稀土产业安全的研究之中,根据研究主体稀土产业是资源型产业的特点,生态安全问题突出,因此创新性地将生态安全纳入稀土产业安全的理论体系,建立了基于SODPE(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产业生态)的稀土产业安全分析范式。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稀土产业安全的运行机制,稀土产业安全体系的运行,是在开放的动态环境下,以稀土产业为主体,以稀土产业结构安全、稀土产业组织安全、稀土产业布局安全、稀土产业政策安全和稀土产业生态安全为核心,以政府职能推动、企业共同利益和产业整体利益驱动为运行动力,通过企业协同共生机制、政府规制机制、产业安全预警与政策联动机制的共同作用得以稳定运行。对中国稀土产业安全进行深刻剖析,从结构安全、组织安全、布局安全、政策安全、生态安全五个维度,深入探究了稀土产业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影响机理,理清稀土产业安全存在的问题。结构安全维度,稀土产业的供给大于需求导致稀土产品价格不高,在对外贸易中不占据优势,稀土产业链上游产能过剩和产业链下游高端化不足影响稀土产业结构安全,而稀土非法开采加剧了稀土产业结构安全问题。此外,在鼓励外商投资的同时,要警惕以攫取稀土资源为目的的外资企业,保护我国稀土资源。组织安全维度,我国稀土产业集中度不高,大集团引领产业发展缺位,稀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稀土产品价格徘徊不定,受国际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上市公司亏损现象频现。布局安全维度,我国稀土产业完全整合有待努力推进。政策安全维度,我国稀土产业政策有效保护了稀土资源,加速了稀土产业集聚格局的形成,调整了稀土资源价格,有利于夺回国际定价权,但对环境保护力度有待加强,对技术研发支持力度还不够。生态安全维度,产业链上游对生态安全的影响最严重,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下、生态环境治理落后也是影响我国稀土产业生态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实证分析部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中国稀土产业安全度进行初步估算,选取2002-2015年数据,利用熵权法对中国稀土产业安全度进行综合测算,结果显示,稀土产业安全度大部分落在不安全的区间内,说明我国稀土产业安全水平不高,但总体趋势逐年向好,产业安全度趋于上升。分析美国、日本、韩国、欧盟四个国家和地区维护稀土产业安全的经验。作为国际市场的一部分,我国稀土产业应积极参与稀土国际博弈,以博弈论为基础,探讨了政策约束下的稀土产业利益博弈均衡,认为通过征收国内资源税、环境税可以减少稀土资源出口,刺激国内稀土产业供给侧改革,保护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结合国际经验比较分析以及稀土产业国际博弈,提炼出对我国稀土产业安全可借鉴的经验,提出维护稀土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论文在研究思路上有新突破,将产业生态安全纳入研究体系,构建了基于SODPE(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政策-产业生态)的稀土产业安全分析范式;在研究内容上有新观点,构建稀土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稀土产业安全度进行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稀土产业安全水平不高,但总体趋势逐年向好,产业安全度趋于上升;在研究方法上有新应用,比较与借鉴美国等国家维护稀土产业安全的经验,研究稀土产业国际博弈,并有针对性提出维护我国稀土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黄彬[4](2016)在《纳米氧化钇和氧化钕的合成与形貌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纳米稀土氧化物的性质和其尺寸、形貌、分散性有密切关系,本课题在制备纳米稀土氧化物和控制形貌的新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索。采用柠檬酸稀土络盐沉淀的方法制备了D50为180nm,一次粒径为20nm左右的准球形纳米氧化钇。以柠檬酸和钇离子形成的络阴离子为料液,滴加盐酸调节pH从而产生络盐沉淀,煅烧后得到纳米氧化钇产品。分别探讨了pH对沉淀率的影响,料液浓度、盐酸浓度、反应温度对前驱体颗粒大小的影响,并研究了分散剂的添加和煅烧温度对氧化钇颗粒大小的影响。采用粒度分析仪、XRD、TG-DTA和FESEM等分析手段对所制备样品的粒度和形貌、组成和晶体结构等进行了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络盐在pH为5时,达到了最大的沉淀率,为70%左右;前驱体沉淀的粒度与反应温度关系不大,前驱体粒度随料液和盐酸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当料液和盐酸浓度都为0.1mol/L时,可获得粒度最佳的前驱体;TG-DTA和XRD分析结果表明,柠檬酸稀土在700℃时分解完毕,最佳煅烧温度为800℃,温度太低氧化钇结晶不完全,而温度过高则晶粒长大。分散剂的添加能有效改善纳米颗粒的均匀度和减少颗粒团聚,以0.1mol/L的料液和盐酸在添加1%(wt.%)PEG2000条件下进行沉淀反应,可获得中值粒度为180nm,一次粒径为20nm的准球形纳米氧化钇粉末,且粒度分布极窄。沉淀法制备纳米颗粒时,添加表面活性剂能缓解纳米颗粒的团聚并且控制颗粒的形貌。为此,探讨了添加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对沉淀法制备纳米稀土氧化物形貌的影响。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高纯氯化钕溶液为原料,通过添加不同浓度的CAPB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形貌各异的纳米氧化钕产品。所制备的氧化钕形貌随CAPB添加量不同而改变,当反应体系中CAPB的浓度为0.01mol/L(CMC)、0.05mol/L(5CMC)、0.1mol/L(10CMC)和0.2mol/L(20CMC)时,所制备的纳米氧化钕形貌分别为球形、不规则片状、树叶状和准球形纳米颗粒。CAPB表面活性剂在溶液中形成的胶束结构随其浓度增大而改变,在低浓度时生成球状胶束,包裹在沉淀表面,生成球形的氧化钕,比不加表面活性剂所制备的氧化钕颗粒更均匀,分散性良好;随着浓度增大,胶束逐渐变为层状结构,构成层状模板,沉淀在层状胶束的束缚下,自组装为树叶片状;当浓度继续增大,表面活性剂聚集生成立方液晶结构胶束,从而生成大小不一的氧化钕颗粒。添加[C14MIm]Cl表面活性剂进行沉淀反应时,也获得了不同形貌的氧化钕,但是均匀度和分散性较差。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具有的模板效果也不同,将得到形貌各异的氧化钕产品。

张学东[5](2015)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稀土是不可再生的战略资源,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不仅有利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而且有利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对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全球化背景下,不可再生资源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在全球范围内激化,世界各国更加重视稀土产品的稳定供给,美国、日本、欧盟将稀土列入了国家关键资源战略。中国稀土资源储量占世界的23%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产品供给国家。但是,2014年,美日欧诉讼中国限制稀土产品出口案以中国败诉告终,中国稀土产品供给仍然面临着诸多的现实问题,付出了经济、资源、环境、生态等方面的较大代价。深入分析这些问题,积极采取应对措施,实现稀土产品的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对于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中国稀土问题,出现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国外涉及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文献中,系统的专题研究相对比较少。国内研究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专题文献虽然较多,可是,定性研究相对较多,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因此,本文研究过程中,进行定性研究,同时进行计量分析;进行理论研究,同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计量研究、系统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研究思路,构建了稀土产品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的分析框架,运用垄断资本全球化等具体的经济理论,系统研究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深层原因,整合搭建了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导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探讨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现有研究文献进行了评述。第二章为基本范畴和基础理论,简要介绍了稀土资源、稀土产品分类、稀土产品供给、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等基本范畴,探讨了相关基础理论,包括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不可再生资源最优开采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等。供给,是指商品的生产者愿意且能够生产,按照一定的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出售,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本文所称稀土产品供给,是指稀土产品的生产者愿意且能够生产,按照一定的价格在一定的时期内出售,满足稀土产品消费者的需求。本文认为,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目标体现为三个方面,按照重要程度,依次为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安全供给是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核心目标,是保障国家资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前提。可持续供给是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长期目标,是政府对稀土产品供给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平衡供给是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现实目标,是稀土企业市场行为的内在动机。第三章分析了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现状,归纳了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突出问题。中国稀土产品市场过去是无序竞争甚至是恶性竞争,现在正在向垄断竞争发展。全球化背景下,稀土资源分布和稀土产品供给地域不平衡性的地缘政治影响加大,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稀土产品供给安全隐患问题迅速暴露出来,突出表现为出口失衡:出口数量失衡,与资源现状不匹配;出口规则失语,稀土世贸争端败诉;出口秩序失控,出口走私屡禁不止;出口价格失公,偏离价值暴涨暴跌。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国民经济发展对稀土产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稀土产品供给不可持续问题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突出问题是稀土资源过度开采。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中国稀土产品供给不平衡的问题越积越重,突出表现为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稀土项目投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总体产能过剩,轻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供给严重过剩,附加值低的稀土功能材料和应用产品供给严重过剩,急需淘汰落后产能;研发创新投入不足,附加值高的稀土功能材料和应用产品供给不足,中重稀土冶炼分离产品供给不足。第四章分析了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基于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分析了稀土产品出口失衡的深层原因。垄断资本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稀土产品市场,对稀土产品的市场结构、市场进入壁垒、规模经济、市场交易平台等产生深远影响。消极不利影响主要体现为,中国稀土产品市场的产业集中度偏低、分散决策导致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创新投入不足,跨国公司的进入,加剧了中国稀土产品供给企业的过度竞争,为稀土产品非法生产和出口走私提供了销售渠道。产业集中度不高是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失衡、安全供给受到威胁的深层原因。基于产权理论,分析了稀土资源过度开采的深层原因。稀土资源具有公地性质,稀土产品生产过程中具有外部性,导致稀土资源所有权主体虚置和外部性问题。稀土资源过度开采,本质上是产权问题,稀土资源的所有权属于国家,所有权主体虚置造成过度开采利用,进而带来稀土资源定价权、资产化的管理模式问题。在稀土产业集中度偏低的情况下,企业无序竞争而政府监管不力,造成了稀土资源过度开采。稀土初级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在外部性不能内部化的情况下,稀土产品的市场价格信号不够准确,不能精确地反映社会成本,导致稀土产品价格背离价值,误导资源分配,进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了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的深层原因。由于各级政府间的复杂委托代理关系带来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问题,对稀土产品供给产生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为,面对稀土产品供给企业执行国家政策不到位现象,政府部门监管控制不力;政府多次治理稀土产品产能过剩、稀土产品非法生产和出口走私等问题,却没有从根本上化解。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问题,是中国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的深层次原因。第五章搭建了比较完整的中国稀土产品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的综合评价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本文借鉴前沿研究成果,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全面梳理稀土产品供给的评价指标并进行归纳整合,搭建了综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对中国稀土矿产品供给进行评价时,没有采取国内常用的分层加权评分方法,而是引入了经典的霍特林模型,运用动态规划工具进行了实证分析。第六章对稀土产品供给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探讨了国外稀土产品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的经验。稀土产品供给是全球性问题,本文围绕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三大目标,研究了美国、日本、欧盟国家等稀土产品供给国家的稀土战略、产业政策和企业供给行为。与中国相比,其他稀土产品供给国家的稀土资源储采比相对较低,稀土产业集中度较高,稀土产能利用率较高,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稀土产品附加值较高等。这些国际经验,为解决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提供了积极的启示。第七章提出系统的对策建议。针对稀土产业集中度不高所导致的稀土产品出口失衡问题,建议加快组建稀土企业集团,积极参与国际稀土产品市场竞争,提高国际市场话语权,利用国际国内稀土资源,实现稀土产品安全供给。针对稀土资源产权虚置等原因导致的过度开采问题,建议创新稀土资源的资产化管理模式,克服公地悲剧和外部性问题,稀土企业应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实现稀土产品可持续供给。针对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问题导致的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建议打破地方行政垄断,加强行业自律,有效化解过剩产能,延伸稀土产品产业链,增加高科技含量稀土产品的供给,提高稀土资源综合利用率,提升稀土企业盈利水平,实现稀土产品平衡供给。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如下。第一,综合运用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从产业集中度、产权主体和外部性、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的视角,系统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深层原因,拓宽了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等经济理论的应用领域。现有文献分析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时,尚未涉及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产权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对问题原因的分析不够深入系统。本文结合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现实问题,综合运用垄断资本全球化理论等经济理论,系统分析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深层原因。具体而言,中国稀土产业集中度偏低,是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失衡、偏离安全供给目标的深层原因;稀土资源产权主体虚置、外部性影响等因素,是中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偏离可持续供给目标的深层原因;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部门利益固化,是中国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偏离平衡供给目标的深层原因。第二,构建了关于中国稀土产品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的综合分析框架。对于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现有文献往往从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三个方面中的某一方面进行专题分析。本文把稀土产品供给的目标细分为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搭建了比较系统的综合分析框架。并运用这一分析框架,对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剖析了深层原因,整合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稀土产品供给的国际比较研究,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建议。同时,在实证分析方面,相比现有文献往往采用传统的分层加权评分方法,本文对不可再生资源最优开采经典模型进行拓展,将其引入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领域,运用动态规划工具,构建了中国稀土矿产品供给的动态分析模型,应用中国稀土矿产品供给数据进行规范性检验,丰富了不可再生资源最优开采的实证研究成果。第三,在系统分析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深层原因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研究提出了保障中国稀土产品安全、可持续和平衡供给的对策建议,针对性和操作性较强。本文围绕中国稀土产品安全供给、可持续供给和平衡供给的目标,深入分析问题原因,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借鉴国际经验,因此,提出的对策建议具有新颖性和针对性,操作性较强。本文针对产业集中度不高导致的出口失衡问题、稀土资源产权主体虚置等原因导致的过度开采问题、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利益问题导致的结构性过剩问题,分别从国家、行业和企业层面提出系统的对策建议,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随着稀土经济用途的日益广泛,关于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化,涉及到越来越多的学科,包括经济、政治、法律和国际贸易等学科,这使研究变得更加复杂。限于作者水平,本文难免有不尽人意之处。例如,限于数据搜集整理的现实难度,本文在稀土矿产品供给的实证研究过程中,部分使用了替代数据,降低了实证结论的精确性。因此,有待于在下一步工作学习中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可以预期,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的可获得性增加,将会出现更多的关于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量化研究成果。

于红[6](2014)在《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财政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工业化的进程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基础上的,这一过程产生的污染和大量废弃物严重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污染程度和速度超出了地球的生态系统的补偿和修复能力。改革开放30年,惯性赶超战略引领下的高位增长中,我们付出了昂贵的资源与环境代价,对资源的的巨大需求和过度开采消耗浪费,导致我国资源基础的退化和枯竭,造成重要资源稀缺度加大,资源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与资源匮乏局面形成长列反差的是,中国的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大量废弃污染物破坏生态环境,直接损害民众的生存与健康。如果政府不果断采取正确决策,势必会加剧资源与环境的风险,丧失发展机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想目标就难以实现。由于长期采取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资源环境风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严峻问题。虽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就公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要求“制定和推行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那的经济政策、技术政策和税收政策》,包括考虑将资源环境因素纳入经济核算体系”,但因“唯GDP至上”的惯性经济发展模式占据主流地位,如今,日益脆弱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资源环境风险仍不断加剧。由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到的“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到十八大报告的深度揭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昭示:解决我国资源环境约束已经刻不容缓,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的重要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大建设并列的高度,生态文明被列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五位一体”的总布局之一,标志着中国正式跨入了新的阶段。生态文明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石,是衡量资源产业有序良性运转与否的重要标志,是最终实现建设生态文明,给子孙后代留一个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前提条件。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最为深刻、全面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任何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地把生态文明发展作为立法最重要的理念。自然资源政府监管制度体系、地质灾害应急制度与新能源战略,无不体现着各个国家政府重视生态文明发展的执政理念,经历着社会经济发展生态化转型的制度变迁。迄今为止绝大部分战争都是为了争夺资源,国家利益争夺最尖锐地表现在对世界资源的控制,因此,资源是各国战略安全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世界各国发展极不均衡,但发展进步是人类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伴随着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发展周期,全球资源发展目标协同一致,就是在保障资源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问题必须从改革创新政策和制度设计入手,本文所研究的财政政策是必不可少的关键部分。本文的“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对策”的研究正是在此背景下开始的。论文的研究路径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风险——资源环境现状分析——资源环境问风险题的根源与成因——借鉴国外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问题的经验做法和财政政策——提出防范化解我国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对策与建议”的思路展开。本文首先对资源、环境、财政政策等与论题相关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论述,对发展经济学、制度经济学、风险理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进行了研究、梳理与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问题进行了论述,为整个论文铺垫了理论基础。而后,本文对中国资源环境问题从土地、水资源、矿产资源能源方面的问题和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重点量化分析了我国资源环境付出的代价和面临的风险。同时,阐释了我国资源环境风险产生的根源与成因。在研究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定性分析基础上,构建我国资源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并利用评价体系和方法进行分析,选取稀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破坏案例,为探索防范化解我国资源环境风险问题,提供了具体的量化分析依据。世界欧美等发达国家都经历过资源环境风险的问题,他们探索和实施了大量的治理措施和创新政策制度举措,比如依靠技术创新和政府主导的财政政策等方式,较好地化解了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融合,为开拓研究视野,本文选定了世界上较有代表性的国家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问题的经验做法和财政政策,具体包括梳理国外政府资源环境治理政策制度、矿山生态环境保证金制度、国外政府应急管理制度进行研究分析,以使研究成果更多地具有参考价值。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对策措施,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基于讨论中国资源环境现状问题,从需求、利用、配置、管理方面分析根源与成因,依据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强调财政改革要考虑生态文明假设的要求,也就是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在健全完善财政政策体系宏观思路设计、财政政策与制度性创新方面提出来具体举措与建议。

陶春[7](2011)在《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 ——以包头、赣州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为例》文中提出稀土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中国在世界上占有稀土资源储量、产量、销售量和使用量的四个第一,是世界稀土资源市场的主要供给国和公认的稀土资源大国。但是长期以来,中国对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缺乏战略考虑和系统设计,对稀土资源利用缺乏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对稀土资源领域监管缺乏力度和效果。造成中国在稀土领域长期处于被动地位,话语权、定价权旁落他国。如何把稀土资源利用好,把稀土资源产业发展好,在国际竞争中用好这张牌,成为我国资源产业经济研究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对上述问题做了研究和解答。本文以资源诅咒理论研究综述为逻辑起点,借鉴产业集群理论和发展战略理论等成果(第一章),对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困境等进行描述和分析,寻找问题的根源(第二章)。将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的稀土资源战略与中国进行比较研究,总结规律与启示(第三章),即,建立可持续的国家稀土资源战略,构建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强稀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注重产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针对以上三章的研究成果,提出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需要规避“资源诅咒”,发展产业集群,制定战略规划。重点是产业集群的培育、成长与升级,本文对包头和赣州两大稀土资源产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认为,两大集群的风险在于资源陷阱、环境污染、产业低端、结构单一;发展动力在于政策导向、市场竞争、技术进步;转型升级方向为高效益、低污染、重应用、可持续。最后,本文在全球化背景下,对未来十年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提出预测分析和政策建议。未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资源、环境制约,经济结构失衡等,迫使稀土资源产业转变发展方式。通过提高稀土资源产业市场控制力和技术控制力,产业链向高端应用延伸,稀土资源产业走出去战略,稀土资源综合利用,实现稀土资源产业的科学发展,为整个资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余秋兰[8](2007)在《基于纳米还原剂的摩托车催化器流场研究与结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我国摩托车工业迅速发展,摩托车的保有量迅速增加,摩托车排气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在当今社会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国家控制排放的规定也越来越严格。目前控制排放污染的方法和手段有多种,如化油器结构改进,采用电喷技术,采用催化转化器,使用电动摩托车等等。其中安装催化转化器技术进行排气后处理是目前减少摩托车排放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催化转化效果较好的是采用贵金属的三效催化剂,其主要活性成分为Pt、Pd和Rh等贵金属,它对CO、HC和NOx同时具有很高的催化转化率。但是贵金属资源短缺,价格昂贵,相对于成本低廉的摩托车而言,不太适宜。同时大量研究表明,稀土金属非常活泼,同样具有很好的催化作用,且成本低廉。本文以稀土氧化物及化学纯Mn(NO3)2为主要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结合真空干燥技术制备出了纳米稀土复合催化剂,试验证明其具有较好的催化活性。该催化剂催化转化效果除了与催化剂的成分有关外,还和催化器内部的流场的均匀性有关。本文以五羊125型摩托车排气管为研究对象,利用CFD软件FLUENT对排气管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研究对比其内部流动情况,确定了符合该排气管的催化转化器的最佳安装位置。对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场的模拟表明,催化器的锥角以及陶瓷载体前后的空腔长度对催化剂催化效果影响较大,通过改变其数值,选择了最佳的催化器的锥角以及陶瓷载体前后的空腔长度,优化了催化转化器的结构。

黄丽容[9](2008)在《光子—离子协合催化材料活化油节能减废研究》文中提出光催化材料、离子材料在环保领域得到应用,但是其催化效果不很明显,为了提高其效果,本文研究了具有活化空气、活化油的光子-离子协合催化材料(简称协合催化材料),它是集光催化、离子催化、辐射催化为一体的新型功能材料。该材料在废渣利用和内燃机的节能减废等方面有较好效果,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协合催化粉体是由稀土元素掺杂具有光催化功能的纳米TiO2与具有离子催化功能的电气石粉体复合而成的,协合催化粉体具有较强的产生自由基和负离子的能力。将协合催化粉体与具有辐射性的含钍(Th)的稀土废渣共同制备成协合催化材料。由于协合催化材料在原来光催化材料和离子催化材料的基础上添加了稀土废渣和多种变价金属离子,因此该材料在无日光的条件下,在辐射催化作用下,电子-自由基-分子之间存在一个长期循环的过程,循环的效率和产生负离子的量取决于金属离子的氧化-还原电位即变价的难易程度。协合催化材料不仅解决了光催化反应量子效率低的问题,还具有活化空气、活化油等功能。为了进行内燃机节能和减废实验,制备了活化空气的板块协合催化材料和活化油的球粒状协合催化材料。将协合催化材料活化空气、活化油的技术应用在发动机上,通过在小型柴油机、大型内燃机车上的试验表明,柴油的油耗有所降低,废气的排放下降的也比较明显,能够达到活化燃油节能减废的目的。协合催化材料发生γ衰变放出的γ射线是光子,光子传递给物质的分子或原子的同时,在物质中产生电子、离子和激发分子。它们将迅速通过化学键断裂,离子分离反应,产生自由基。将协合催化材料应用在柴油改性方面,柴油经过协合催化材料活化后,通过ESR波谱分析,柴油中的一些分子转化为活性粒子自由基,利于组织混合气燃烧,可以减少NOx、CO等污染性气体的产生;活性分子增多,分子之间的运动加剧,柴油的温度上升,分子间作用力减小,分子间结合比较疏松,体积增加,密度减小,因此柴油的温度比普通柴油的温度高;密度减小;粘度相应减小;十六烷指数有所提高;表面张力下降。柴油的这些性质的改善有利于其完全燃烧,减少废气的排放,因此说明协合催化材料能够活化柴油,改善柴油的燃烧品质,达到减少废气和节省燃油的目的。

王武平[10](2005)在《我国稀土产业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稀土资源的储藏、稀土生产、稀土应用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对我国稀土产业发展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并且将内外环境结合进行了SWOT分析和对稀土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运用管理理论从宏观层面、行业层面和企业自身多角度提出了我国稀土产业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稀土产业主要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产销失衡造成供大于求,进而使出口产品价格下滑;应用研究滞后,亟待研发;多数企业未形成规模,小企业多,分散性大;企业盲目生产,产销存在结构性失衡等问题。最后从战略的高度对发展我国稀土产业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从宏微观角度提出了国家、行业和企业各个层面应该采取的对策。本文作者过去从事稀土产品出口工作,对稀土市场的涨涨跌跌深有体验,与稀土结下了浓厚的感情和不解之缘,对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十分关注。文中提出的稀土产品中联产品的概念和我国稀土生产的结构性失衡对认识我国稀土产品的供需矛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对研究我国稀土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中国稀土净化器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稀土净化器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论文提纲范文)

(1)稀土不稀 重在创新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稀土不稀——全球稀土资源储量丰富,可供开采数百年
    1. 稀土不稀
    2. 中国稀土资源雄踞世界第一,全球稀土多元供应格局形成
        2.1美国稀土资源
        2.2澳大利亚稀土资源
        2.3巴西稀土资源
        2.4俄罗斯稀土资源
        2.5印度稀土资源
        2.6加拿大稀土资源
        2.7越南稀土资源
        2.8格陵兰稀土资源
        2.9南非稀土资源
    3.2019年我国稀土初级产品产量增加,2020年预计持续增长
二、重在创新应用——稀土资源优势通过创新应用变为经济优势
    1. 稀土产业发展的“风向标”——稀土永磁材料及稀土永磁电机
    2. 蓝天保卫战、镧铈高丰度稀土元素应用重地——稀土催化材料
    3. 交通装备轻量化节能减排“大明星”——稀土镁/铝合金
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开发和应用推广是稀土产业做大做强的核心原动力

(2)我国稀土材料与绿色制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稀土材料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2.1 稀土磁性材料
    2.2 稀土发光材料
    2.3 稀土催化材料
    2.4 稀土储氢材料
    2.5 高纯稀土材料
3 稀土绿色制备与清洁生产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4 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5 发展对策及建议

(3)中国稀土产业安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相关研究基础
    2.1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资源安全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产业安全理论
        2.1.4 博弈论
    2.2 与论题相关的研究综述
        2.2.1 产业安全研究综述
        2.2.2 稀土产业安全研究综述
        2.2.3 对现有研究的简要评述
    2.3 本章小结
3 稀土产业安全的理论框架
    3.1 稀土产业安全概念界定
        3.1.1 稀土产业
        3.1.2 产业安全
        3.1.3 稀土产业安全
    3.2 稀土产业安全的特征
        3.2.1 战略资源决定了稀土产业安全的战略性
        3.2.2 政府力量与产业政策对维护稀土产业安全至关重要
        3.2.3 稀土产业安全具有复杂性
    3.3 稀土产业安全分析范式
        3.3.1 引入系统思想的产业系统分析
        3.3.2 稀土产业安全分析范式的确立
    3.4 稀土产业安全的运行
        3.4.1 运行主体
        3.4.2 运行环境
        3.4.3 运行动力
        3.4.4 运行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中国稀土产业安全分析
    4.1 稀土产业结构安全
        4.1.1 稀土产业的供给因素
        4.1.2 稀土产业的需求因素
        4.1.3 稀土产业国际贸易
        4.1.4 产业转移与稀土产业外资
        4.1.5 稀土产业结构安全存在的问题
    4.2 稀土产业组织安全
        4.2.1 稀土产业组织安全REP分析
        4.2.2 稀土产业组织安全SCP分析
        4.2.3 稀土产业组织安全ICP分析
        4.2.4 稀土产业组织安全存在的问题
    4.3 稀土产业布局安全
        4.3.1 稀土产业布局现状
        4.3.2 稀土产业布局安全存在的问题
    4.4 稀土产业政策安全
        4.4.1 稀土产业政策安全的态势分析
        4.4.2 稀土产业政策安全存在的问题
    4.5 稀土产业生态安全
        4.5.1 稀土产业生态安全的内涵
        4.5.2 稀土产业生态安全存在的问题
    4.6 本章小结
5 中国稀土产业安全评价
    5.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5.2 稀土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
        5.2.1 指标体系构建
        5.2.2 对指标的解释
    5.3 基于模糊评价模型的稀土产业安全度初步估算
        5.3.1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思想
        5.3.2 稀土产业安全度估算
    5.4 基于熵权法的稀土产业安全度综合测算
        5.4.1 熵权法的思想
        5.4.2 稀土产业安全度综合测算
    5.5 本章小结
6 稀土产业安全国际经验借鉴及博弈分析
    6.1 以技术升级促进产业安全的美国经验
        6.1.1 重视创新与稀土技术研发
        6.1.2 加强稀土资源储备
        6.1.3 以全球视野谋划产业布局
    6.2 以调整供需维护产业安全的日本经验
        6.2.1 国内外多渠道保障稀土产品供给
        6.2.2 稀土产业布局集中化
        6.2.3 重视稀土专利技术保护
    6.3 以重视管理促进产业安全的韩国经验
        6.3.1 加强稀土产业管理有效性
        6.3.2 进口与海外开发并举确保稀土资源储备
        6.3.3 加大投入弥补稀土技术不足
    6.4 以保障供给促进产业安全的欧盟经验
        6.4.1 推行稀土资源战略储备制度
        6.4.2 重视国际市场保障稀土资源供应
    6.5 稀土产业国际博弈
        6.5.1 政策约束下的稀土产业利益博弈均衡
        6.5.2 含成本的国内厂商与外国消费者议价均衡
    6.6 对我国稀土产业安全的启示
        6.6.1 加快推进国家稀土资源储备制度
        6.6.2 实施创新以助力稀土产业结构、布局优化与政策调整
        6.6.3 推行以生态安全为目标的环境保护
    6.7 本章小结
7 维护稀土产业安全的对策建议
    7.1 推进稀土产业供给侧改革
        7.1.1 创新战略助力稀土产业结构升级
        7.1.2 加快建设军民融合式稀土产业体系
        7.1.3 完善多元化产业投融资体系
    7.2 探索稀土产业组织优化路径
        7.2.1 严格稀土行业准入条件
        7.2.2 加强监管力度
        7.2.3 构建多级行业自律组织
    7.3 落实大集团战略引领的产业布局优化
        7.3.1 完成稀土企业集团实质性整合
        7.3.2 加快稀土产业纵向发展
        7.3.3 推进稀土产业横向发展
    7.4 建立完备的稀土产业政策体系
        7.4.1 建立完善稀土储备相关法律法规
        7.4.2 推行稀土行业税费政策
        7.4.3 加强各部门政策协同保障
    7.5 促进稀土产业生态安全
        7.5.1 加强稀土产业三废治理
        7.5.2 加大非法盗采盗挖整治力度
        7.5.3 加强稀土矿山生态保护工作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纳米氧化钇和氧化钕的合成与形貌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纳米材料简介
    1.2 纳米稀土氧化物
        1.2.1 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应用
    1.3 纳米稀土氧化物的制备方法
        1.3.1 固相法
        1.3.2 气相法
        1.3.3 液相法
    1.4 模板法
        1.4.1 胶团模板法
    1.5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概述
    1.6 沉淀法制备纳米材料影响因素分析
    1.7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1.7.1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7.2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和试剂
    2.2 实验仪器
    2.3 纳米材料表征方法
        2.3.1 粒径分析
        2.3.2 场发射扫描电镜分析(FESEM)
        2.3.3 TGA-DSC分析
        2.3.4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
        2.3.5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6 表面张力分析
第三章 柠檬酸络盐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钇
    3.1 引言
    3.2 实验原理
    3.3 实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3.4 结果与讨论
        3.4.1 pH和摩尔比对沉淀率的影响
        3.4.2 温度对前驱体的影响
        3.4.3 前驱体溶液浓度的影响
        3.4.4 盐酸浓度的影响
        3.4.5 陈化时间对前驱体粒度的影响
        3.4.6 煅烧温度对最终产品的影响
        3.4.7 分散剂对最终产品的影响
        3.4.8 最终产品的粒度分析和形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离子液体软模板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钕及形貌控制
    4.1 引言
    4.2 实验原理
    4.3 实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4.4 结果与讨论
        4.4.1 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的选择
        4.4.2 前驱体形貌分析
        4.4.3 前驱体红外光谱分析(FT-IR)
        4.4.4 TG-DSC分析
        4.4.5 煅烧后氧化钕形貌分析
        4.4.6 模板机理讨论
        4.4.7 产品物相分析(XRD)
        4.4.8 添加不同离子液体表面活性剂产品对比
        4.4.9 不同形貌氧化钕的潜在的应用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和研究展望
第二章 基本范畴和基础理论
    第一节 基本范畴
    第二节 基础理论
第三章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概况
    第二节 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失衡
    第三节 中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
    第四节 中国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
    第五节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产生的后果分析
第四章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中国稀土产品出口失衡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二节 中国稀土资源过度开采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三节 中国稀土产品结构性过剩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五章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综合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
    第一节 中国稀土产品供给综合评价体系构建
    第二节 中国稀土矿产品供给评价的实证研究
第六章 稀土产品供给的国际比较研究
    第一节 国外稀土产品安全供给经验借鉴
    第二节 国外稀土产品可持续供给经验借鉴
    第三节 国外稀土产品平衡供给经验借鉴
第七章 对策建议
    第一节 中国稀土产品安全供给的对策建议
    第二节 中国稀土产品可持续供给的对策建议
    第三节 中国稀土产品平衡供给的对策建议
附录 动态规划工具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6)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财政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1.1 日趋严重的全球资源环境压力和风险
        1.1.1.2 我国资源环境压力和风险
        1.1.1.3 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选择: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
        1.1.1.4 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财政可发挥重要作用
        1.1.2 选题背景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2.1 关于研究对象的界定
        1.2.2 研究方法说明
    1.3 研究创新
    1.4 论文逻辑结构
        1.4.1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1.4.2 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理论与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
        2.1.1 资源与环境的定义与特征
        2.1.2 资源与生态环境
        2.1.3 生态文明
        2.1.4 绿色财政
        2.1.5 财政政策
    2.2 相关理论
        2.2.1 发展经济学
        2.2.2 制度经济学
        2.2.3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2.2.4 环境伦理学
        2.2.5 多中心理论
        2.2.6 贝克社会风险理论
    2.3 国内外研究的文献综述
        2.3.1 资源约束与经济发展相关文献回顾与研究综述
        2.3.2 国内研究现状
        2.3.2.1 资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研究
        2.3.2.2 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研究
        2.3.2.3 资源管制体制研究
        2.3.2.4 资源产权制度研究
        2.3.2.5 资源综合节约利用与有偿使用研究
        2.3.2.6 资源综合评价研究
        2.3.2.7 资源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研究
        2.3.2.8 资源价值核算与管理研究
        2.3.2.9 资源型城市生态转型发展研究
        2.3.3 国外研究现状
        2.3.3.1 资源环境经济研究的初步发展阶段
        2.3.3.2 近代资源环境经济研究发展
        2.3.3.3 现代资源环境发展的研究进展情况
        2.3.3.4 国外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发展的研究综述
        2.3.4 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财税政策研究
    2.4 本章小结
3 中国资源环境的现状分析
    3.1 土地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3.1.1 土地资源环境现状
        3.1.2 土地资源环境现状对我国城镇化发展的影响
        3.1.3 土地环境现状对统筹城乡新发展的影响
        3.1.4 土地无法满足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3.1.5 土壤污染与水土流失现状分析
        3.1.5.1 土壤污染严重现状
        3.1.5.2 水土流失现状严峻
    3.2 水资源环境现状分析
        3.2.1 水资源现状
        3.2.2 中国水资源环境影响分析
    3.3 矿产资源与能源环境现状分析
        3.3.1 矿产资源环境现状
        3.3.2 能源供应基本情况
        3.3.3 矿产资源和能源环境影响分析
        3.3.3.1 水土流失现状严峻
        3.3.3.2 矿产资源能源环境经济发展现状影响分析
        3.3.3.3 矿产资源能源开发利用导致生态环境污染影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我国资源环境付出代价与风险
    4.1 资源环境风险严重影响中国可持续发展
        4.1.1 粗放式发展加剧经济运行风险
        4.1.2 产业结构严重失衡亟需调整升级
        4.1.3 资源配置低效率与不合理使用导致产能过剩
        4.1.4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
    4.2 水资源问题的经济代价和社会风险加剧
        4.2.1 水资源稀缺和水污染付出巨大经济代价
        4.2.2 水资源稀缺和水污染加剧社会风险
    4.3 土壤污染代价风险
        4.3.1 耕地土壤污染加剧风险
        4.3.2 城市土壤污染加剧风险
        4.3.3 资源开发损毁土地代价风险分析与预测
        4.3.3.1 煤炭生产损毁土地代价和风险预测分析
        4.3.3.2 金属生产损毁土地代价和风险预测分析
    4.4 资源开发利用与枯竭问题加剧风险
        4.4.1 典型恶性开发模式的代价与风险
        4.4.1.1 典型恶性开发模式
        4.4.1.2 典型恶性开发模式的代价和风险
        4.4.2 典型恶性利用模式的代价与风险
        4.4.2.1 典型恶性利用模式
        4.4.2.2 典型恶性利用模式的代价和风险
        4.4.3 资源开采破坏土地代价统计数据
        4.4.4 资源开采引发地质灾害损失代价统计数据
    4.5 本章小结
5 我国资源环境风险产生的根源与成因
    5.1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综合判断
        5.1.1 资源供给事关国家安全
        5.1.2 我国在全球格局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5.1.3 我国经济发展已严重受制于资源环境风险困境
        5.1.4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减排压力和环境约束矛盾凸显
        5.1.5 政府配置资源要兼顾代际公平
    5.2 我国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与成因分析
        5.2.1 需求原因
        5.2.1.1 我国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主要特点
        5.2.1.2 我国现代化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加大
        5.2.1.3 我国对水资源的需求加大
        5.2.1.4 我国对矿产资源能源的需求加大
        5.2.1.5 我国对重要资源的需求
        5.2.2 利用原因
        5.2.2.1 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5.2.2.2 资源分布不均衡制约社会经济发展
        5.2.2.3 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5.2.2.4 尾矿资源利用存在问题
    5.3 配置原因
        5.3.1 资源产权配置不合理
        5.3.2 资源价格扭曲导致我国资源过度使用与浪费
        5.3.2.1 我国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5.3.2.2 资源性产品之间比价关系不合理
        5.3.3 科技支撑乏力
    5.4 体制与制度原因
        5.4.1 管理体制机制未理顺
        5.4.2 相关法律体系不完备
        5.4.3 制度和政策不健全
        5.4.4 财税政策与制度亟需优化创新
        5.4.4.1 缺乏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系统性的财税制度
        5.4.4.2 现行财税政策制度难以发挥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作用
        5.4.4.3 改革现行财税体制发挥资源环境风险调控功能的因素分析
        5.4.4.4 资源环境风险加重财政支出负担,亟需优化政策完善制度
        5.4.5 民众环保意识淡薄
    5.5 本章小结
6 我国资源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与典型案例
    6.1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
        6.1.1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2 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的确定
        6.1.3 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综合评价方法
    6.2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综合评价
        6.2.1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
        6.2.2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与模型
        6.2.3 我国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
        6.2.4 资源开采与环境影响模型
    6.3 典型案例分析—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
        6.3.1 我国稀土资源分布
        6.3.2 稀土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问题
        6.3.2.1 南方各省离子吸附型稀土矿
        6.3.2.2 北方重稀土资源开发产生的环境问题
        6.3.3 稀土资源开发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6.4 本章小结
7 国外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政策借鉴
    7.1 美国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政策分析
        7.1.1 美国资源环境政策的发展历程
        7.1.2 美国实施全球资源战略的财政政策
        7.1.3 美国资源防范化解资源环境财政政策剖析
        7.1.3.1 美国的矿产能源政策
        7.1.3.2 美国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政策分析
    7.2 欧盟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财政政策分析
        7.2.1 欧盟的资源环境风险财政政策的历史沿革
        7.2.2 欧盟的资源环境政策
        7.2.3 欧盟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政策分析
        7.2.3.1 德国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案例
        7.2.3.2 矿山环境恢复治理政策制度
        7.2.3.3 德国资源开采保证金财政对策
    7.3 韩国防范化解资源环境的财政政策分析
        7.3.1 韩国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政策的沿革
        7.3.2 韩国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政策
        7.3.3 防范化解韩国资源环境风险其他配套政策
        7.3.4 韩国防范化解资源环境的财政政策措施剖析
    7.4 日本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政策分析
        7.4.1 防范化解日本资源环境风险政策的沿革
        7.4.2 日本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政策
        7.4.3 日本防范化解资源环境的其他配套政策
        7.4.4 日本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政策措施剖析
        7.4.4.1 日本支持新能源替代等财政政策
        7.4.4.2 日本地质灾害预警应急对策
    7.5 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政策对中国的启示
        7.5.1 各国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财政政策比较
        7.5.2 各国能源财政政策比较
        7.5.3 各国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财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7.6 本章小结
8 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对策建议
    8.1 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的依据
        8.1.1 十八大报告与基本精神
        8.1.2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解读—提高财政重要性促进社会公平
    8.2 破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资源约束困境的对策
        8.2.1 防范化解破解我国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宏观政策体系设计思路
        8.2.1.1 推动顶层设计,形成完善的治理结构
        8.2.1.2 创新财政调控体制制度安排,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8.2.1.3 完善财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手段的激励作用
        8.2.2 防范化解我国资源环境风险的财政对策
        8.2.2.1 财政支持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
        8.2.2.2 加大法律法规和政策激励,财政支持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8.2.2.3 调整资源消费结构,财政支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8.2.2.4 财政助推加大科研投入,以科技创新带动资源高效利用
        8.2.2.5 统筹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8.2.2.6 财政支持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能源发展
        8.2.2.7 推进城镇化建设,注重资源节约,完善节能减排财政政策
        8.2.2.8 财政以加强污染治理为着力点,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
        8.2.3 防范化解我国资源约束环境风险的财政制度创新举措
        8.2.3.1 进一步完善资源开发市场的政府规制
        8.2.3.2 财政支持加快完善资源进出口机制和国家储备制度体系
        8.2.3.3 加快完善有关资源环境的法制体系的配套措施
        8.2.3.4 深化我国资源产业产权改革举措的说明
        8.2.3.5 财政政策驱动环境管理制度创新
        8.2.3.6 价值取向:用社会环境伦理创新化解中国资源环境风险制度创新
        8.2.3.7 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完善财政金融支持体系
    8.3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研究结论
    9.2 主要研究建议
        9.2.1 财政政策
        9.2.2 税收政策
        9.2.3 金融政策
        9.2.4 其他政策
    9.3 本文研究的主要局限性
    9.4 未来研究展望
    9.5 小结
参考文献
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7)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 ——以包头、赣州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1.1.1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研究的状况
        1.1.2 选题依据和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流程框架
        1.2.4 本研究的定位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成果与创新
2 稀土资源产业战略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资源经济理论
        2.1.1 资源经济的形成
        2.1.2 资源经济的传导机制
        2.1.3 资源经济的规避机制
        2.1.4 资源经济的转型升级
    2.2 资源产业集群理论
        2.2.1 产业集群的演化路径与模式
        2.2.2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与周期理论
        2.2.3 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
    2.3 资源战略理论
3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
    3.2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的主要阶段
    3.3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的现状
        3.3.1 稀土资源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3.3.2 稀土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3.3.3 产业发展的集中度差
    3.4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4.1 工业地域分工格局不合理,地区产业结构低层次趋同化
        3.4.2 对稀土资源产业发展缺乏战略考虑和系统设计
        3.4.3 对稀土资源利用率低,缺乏重大技术创新和突破
        3.4.4 对稀土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滞后,宏观调控能力较弱
        3.4.5 对稀土资源领域监管缺乏力度和效果
    3.5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发展迫切需要加强的工作
        3.5.1 建立可持续的国家稀土资源战略,使管理和政策框架相对稳定
        3.5.2 构建系统稳定的产业政策体系,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3.5.3 大力加强稀土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重在获得稀土的二次效益
        3.5.4 提高环境资源税等手段提高稀土资源综合利用
4 国外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与战略重点
    4.1 国外稀土资源总体情况
    4.2 美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
        4.2.1 注重未来稀土战略布局
        4.2.2 注重利用全球稀土资源
        4.2.3 注重保持稀土技术领先地位
        4.2.4 对中国的启示
    4.3 日本的稀土资源战略重点
        4.3.1 官方和民间共同储备稀土资源
        4.3.2 加强资源外交确保稀土资源供应
        4.3.3 加强非传统资源开发利用研究和应用
        4.3.4 对中国的启示
    4.4 欧盟的稀土资源战略重点
        4.4.1 拓宽渠道保证稀土资源稳定供应
        4.4.2 加强科技研发获取最佳经济效益
        4.4.3 注重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中的环境保护问题
        4.4.4 对中国的启示
    4.5 俄印澳三国稀土资源战略
        4.5.1 俄罗斯稀土资源产业现状与战略
        4.5.2 印度稀土资源产业现状与战略
        4.5.3 澳大利亚稀土资源产业现状与战略
    4.6 加拿大、南非、巴西等国稀土资源概况
5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集群发展研究
    5.1 两地的稀土资源产业集群现状
        5.1.1 赣州稀土产业集群发展情况
        5.1.2 包头稀土产业集群发展
    5.2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条件及特征
        5.2.1 稀土资源产业集群区域条件及特征
        5.2.2 稀土资源产业集群产业条件及特征
        5.2.3 稀土资源产业集群组织条件及特征
    5.3 我国稀土资源产业集群发展可能的风险
    5.4 两地的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
    5.5 包头、赣州产业稀土资源集群的转型升级研究
6 中国稀土资源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6.1 转型升级的条件
        6.1.1 粗放发展模式不可持续
        6.1.2 国家战略需要对稀土资源产业的控制力
    6.2 稀土产业链的延伸研究
        6.2.1 稀土产业链的主要问题
        6.2.2 产业链延伸中的困境
        6.2.3 解决产业链延伸困境的出路
    6.3 产业结构调整模式
        6.3.1 稀土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6.3.2 企业转型嬗变模式
    6.4 转型的政策和制度安排
7 中国稀土资源战略实施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7.1 稀土资源战略政策建议
        7.1.1 控制力战略掌握定价权
        7.1.2 稀土产业链高端应用战略
        7.1.3 稀土资源产业走出去战略
        7.1.4 稀土资源产业环境战略
    7.2 未来可能达到的发展目标与实施路径
8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 博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的论文

(8)基于纳米还原剂的摩托车催化器流场研究与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背景
    1.3 纳米技术及其在三效催化剂中的应用
    1.4 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场研究现状
    1.5 本文研究重点和意义
第二章 纳米催化转化技术
    2.1 摩托车排气污染物的产生机理、危害及影响因素
    2.2 催化转化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3 纳米催化转化技术
    2.4 纳米催化剂在尾气三效催化剂中的应用
    2.5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与表征技术
    2.6 纳米催化剂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2.7 小结
第三章 摩托车排气管内部流场数值模拟
    3.1 计算流体力学基础与FLUENT 软件简介
    3.2 摩托车排气管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催化转化器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与结构优化
    4.1 催化转化器内流动模型
    4.2 催化转化器实体建模
    4.3 催化转化器扩张角对流动的影响
    4.4 催化转化器内容积对流动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主要结论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和完成的论文
致谢
详细摘要

(9)光子—离子协合催化材料活化油节能减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内容
2 国内外发展概况
    2.1 改善内燃机燃烧以降低油耗和减少有害物排放的技术
        2.1.1 柴油车尾气污染技术的进展
        2.1.2 国外柴油性质对排放物影响的研究成果
        2.1.3 国外柴油质量标准发展趋势
        2.1.4 我国柴油清洁化进程
        2.1.5 改善柴油机排放措施
    2.2 稀土材料在能源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2.2.1 稀土在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作用
        2.2.2 稀土催化材料在石油化工中的应用
    2.3 催化材料的发展近况
        2.3.1 光催化技术研究概况
        2.3.2 离子催化研究概况
3 协合催化材料的制备及其作用机理
    3.1 原料
        3.1.1 主要原料的选择
        3.1.2 功能添加剂的选择
    3.2 协合催化粉体的制备
        3.2.1 制备稀土掺杂纳米 TiO_2溶胶
        3.2.2 协合催化粉体的制备
    3.3 协合催化粉体的表征
        3.3.1 X射线衍射(XRD)分析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
        3.3.3 电子自旋共振(ESR)实验
    3.4 协合催化材料的制备
        3.4.1 协合催化材料的制备
        3.4.2 协合催化材料的特性表征
    3.5 协合催化陶瓷的制备
        3.5.1 微孔球粒状陶瓷的制备
        3.5.2 活化空气的协合催化材料的制备
    3.6 协合催化材料的作用机理
        3.6.1 TiO_2光催化反应
        3.6.2 稀土元素掺杂纳米TiO_2
        3.6.3 协合催化材料协合催化反应
    3.7 协合催化材料应用前景
    3.8 本章小结
4 协合催化材料节能减废实验
    4.1 协合催化材料在台架实验机上实验
        4.1.1 实验设备及方案
        4.1.2 实验结果及讨论
    4.2 协合催化材料在北京型内燃机车的实验
        4.2.1 实验设备及方案
        4.2.2 实验结果
    4.3 交通部汽车运输行业能源利用检测中心实验
    4.4 协合催化材料节能减废实验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协合催化材料节能减废机理
    5.1 协合催化材料节能减废理论分析—“预处理”理论
        5.1.1 活化空气
        5.1.2 活化油
        5.1.3 活化空气、活化油“预处理”理论
    5.2 协合催化材料改善柴油品质的实验表征
        5.2.1 协合催化材料对柴油自由基的影响
        5.2.2 协合催化材料对柴油物性的影响
    5.3 实验结果讨论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我国稀土产业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路线
第二章 稀土产业概述
    2.1 稀土资源
        2.1.1 世界稀土资源
        2.1.2 我国稀土资源
    2.2 稀土生产
        2.2.1 国际稀土生产及企业的情况
        2.2.2 国内生产企业及整体生产情况
    2.3 稀土开发及在相关产业中的应用
第三章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3.1 稀土产业外部环境分析
        3.1.1 稀土产业自然环境分析
        3.1.2 稀土产业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1.3 稀土产业技术环境分析
        3.1.4 稀土产业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3.2 稀土产业内部环境分析
        3.2.1 国内稀土产业竞争性分析-波特五力分析
        3.2.2 稀土产业内部结构分析
    3.3 稀土产业SWOT分析
        3.3.1 当前面对的机会和威胁分析
        3.3.2 稀土产业的优劣势分析
        3.3.3 SWOT组合及对应战略分析
    3.4 稀土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
        3.4.1 稀土国际竞争力典型国家选择
        3.4.2 评价方法-评分法
        3.4.3 指标体系
        3.4.4 世界稀土产业竞争力排序
第四章 我国稀土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对策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宏观管理问题
        4.1.2 行业问题
        4.1.3 企业自身问题
    4.2 我国稀土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对策分析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中国稀土净化器研究水平居世界前沿(论文参考文献)

  • [1]稀土不稀 重在创新应用[J]. 郭咏梅,杨丽,张文灿. 稀土信息, 2020(07)
  • [2]我国稀土材料与绿色制备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 王春梅,刘玉柱,赵龙胜,赵娜,冯宗玉,黄小卫. 中国材料进展, 2018(11)
  • [3]中国稀土产业安全研究[D]. 韩港. 北京交通大学, 2018(11)
  • [4]纳米氧化钇和氧化钕的合成与形貌控制研究[D]. 黄彬. 江西理工大学, 2016(03)
  • [5]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稀土产品供给问题研究[D]. 张学东. 中央财经大学, 2015(12)
  • [6]防范化解资源环境风险财政对策研究[D]. 于红.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4(12)
  • [7]中国稀土资源战略研究 ——以包头、赣州稀土资源产业发展为例[D]. 陶春.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
  • [8]基于纳米还原剂的摩托车催化器流场研究与结构优化[D]. 余秋兰. 武汉科技大学, 2007(02)
  • [9]光子—离子协合催化材料活化油节能减废研究[D]. 黄丽容.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9)
  • [10]我国稀土产业环境分析及对策研究[D]. 王武平. 天津大学, 2005(07)

标签:;  ;  ;  ;  ;  

中国稀土净化器研究水平居世界前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