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伴畸形残疾707例分析

麻风病伴畸形残疾707例分析

一、707例麻风畸残情况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许凤妮,李峥,李伟,张杰,王砚蕾,王宏,胡冠豪[1](2022)在《广西482例新发现麻风病例发生2级畸残的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收集2010-2020年广西在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上报的麻风新发现病例的病历资料,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对15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共纳入482例资料完整的麻风新发现病例,其中2级畸残89例(18.46%),结果示发生2级畸残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男性(OR=2.507)、老年(≥60岁;OR=2.622)、延迟期(≥24个月;OR=7.117)和有周围神经粗大/触痛(1条周围神经粗大/触痛组OR=5.179;>1条周围神经粗大/触痛组OR=11.072)(均P<0.05)。

吴大兴,钱建荣,杨松标[2](2021)在《桐乡市1949—2019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桐乡市70年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桐乡市1949—2019年的麻风病防治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70年期间桐乡市共报道2 104例麻风病例,其中,男性占82.37%,中位年龄26岁,儿童病例占8.37%;多数病例为结核样型麻风(TT,86.98%),其次为瘤型麻风(LL,9.74%);新发病例数呈逐阶段下降趋势,由1950年的68例减少至2019年的0例,1958年的发现率最高(41.56/10万),近10年来每年新发病例不超过1例;患病率在1950年为25/10万,在1994年降低至0.94/10万,此后保持在1/10万以下;61.39%的病例存在畸残,其中,TT(64.63%)和男性病例(64.63%)的畸残比例显着更高。结论经过70年防控,有效地控制了桐乡市麻风病流行状态,发现率和患病率逐阶段降低。

马秀秀,熊燕,黄萍,杨家外,王益民,景正朝[3](2021)在《1956—2019年蒙自市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文中提出目的分析蒙自市麻风病流行特征,为实现当地消灭麻风病危害的目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1956—2019年蒙自市麻风病人登记表及全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中蒙自市的麻风病患者资料,分析其流行特征及麻风病患者发生畸残的影响因素。结果 1956—2019年蒙自市累计发现麻风病患者656例,累计发病614例,发病率在1956—1960年最高,为50.89/10万,2016—2019年最低,为3.68/10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麻风病患者发现率在1966—1970年最高,为66.92/10万,2016—2019年最低,为4.60/10万。麻风患者在11个乡镇均有分布,其中文澜镇患者最多(25.61%)。麻风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2.73∶1),25~<45岁年龄段发病人数最多(53.96%),彝族发病人数(46.65%)多于其他民族,农民在各类职业中发病人数最多(95.73%)。此外,麻风病传染途径主要是家庭外传染,发现方式主要是被动发现,麻风患者畸残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确诊延迟期、发病年龄和诊断分型。结论蒙自市麻风病疫情状况不容忽视。确诊延迟期、发病年龄和诊断分型仍是导致患者畸残的主要因素,因此今后应做好麻风病早期发现工作,促进患者早发现和早治疗。

李鸽,张虹,张清平,陈平,王耀斐,宋运龙,蔺兆星,杨晓栋,王冠[4](2022)在《陕西省麻风流行病学现状:诊断延迟和高畸残率》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流行病学现状,特别是诊断延迟和畸残情况。方法:通过全国麻风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收集陕西省1998-2018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SPSS 19.0软件对新/复发病例年发现率、年患病率等相关因素进行χ2检验。结果:陕西省1998-2018年共发现新、复发麻风542例,年发现率从1998年的0.092/105下降到2018年的0.029/105,年患病率从10.309/105下降到0.134/105,均呈下降趋势。477例新发麻风,2例14岁儿童病例,148例(31%)为2级畸残。新发病例的平均诊断延迟期2018年(47.6个月)比1998年(64.0个月)减少25.63%。结论:陕西省麻风流行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级畸残率高且出现儿童病例,需继续强化麻风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缩短诊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

冯地忠,何伏华,蒋锋,张崇华,张兆辉,丁守华[5](2021)在《淮安市畸残麻风治愈存活者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畸残麻风治愈存活者的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全国麻风病管理信息系统,对淮安市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7年12月31日登记管理的全部麻风治愈存活者进行调查,描述病人康复需求相关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康复需求影响因素。结果淮安市现有麻风治愈存活者877例,肉眼可见2级畸残率为52.68%(462/877)。畸残麻风治愈存活者康复需求率为34.85%,其中男女比为2.5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与未患慢性病和无残疾证病人相比,患慢性病(OR=1.745,95%CI:1.099~2.769)、有残疾证(OR=2.447,95%CI:1.497~4.000)病人的康复需求风险更高。生活完全自理(OR=0.314,95%CI:0.136~0.724)、劳动能力未丧失(OR=0.565,95%CI:0.319~0.999)和上肢畸残(OR=0.287,95%CI:0.145~0.567)病人康复需求风险分别低于生活部分自理、劳动能力完全丧失和下肢畸残病人。结论淮安市伴有畸残的麻风治愈存活者康复需求率高,生活能力、劳动能力、慢性病、畸残部位、是否持有残疾证是畸残麻风治愈存活者康复需求的影响因素。

董华[6](2020)在《麻风治愈者免疫状况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 的]通过检测麻风治愈者、健康受试者外周血ACA-IgG、ANA、ENA-Ab、ASO、dsDNA、RF和LACC1水平,并收集整理麻风治愈者的人口学及临床资料,分析自身抗体和LACC1在麻风治愈者中的表达水平、不同麻风分型间的表达差异、与健康人群间的差异及麻风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麻风治愈后的免疫状况和可能的影响因素,及自身抗体、LACC1在健康受试人群中的表达水平。[方 法]实验组共计198例,来自云南省文山州治愈后的麻风患者,根据确诊时的麻风分型分为BT组、BL组、LL组、BB组、TT组,分别有43例、59例、35例、19例、42例。健康对照组来自2019年12月于云大医院体检中心的体检者,共计101例。麻风治愈者和健康受试者均取空腹静脉血4ml,采用ELISA 检测 ACA-IgG、ANA、ENA-Ab、ASO、dsDNA、RF 和 LACC1 在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用IBMSPSS22.0软件包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 果]1.流行病学特征:麻风治愈组共198例,BT组43例,BL组59例,LL组35例,BB组19例,TT组42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98岁,中位年龄58(47,65)岁,男性135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为2.1:1。健康对照组共10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80岁,中位年龄57(48,66)岁,男性69例,女性32例,男女比例为2.2:1。麻风治愈组全部来自云南省文山州,去除信息不详者,95.2%为已婚,职业以农民为主,文化层次多数为小学及以下。麻风治愈组,最小麻风发病年龄5岁,最大发病年龄75岁,中位发病年龄25(17,33)岁。多数在青年及少年时期发病,比例分别为:58.6%、26.8%。确诊年龄以青年为主,占总数61.1%。麻风发病到确诊的相隔时间:最短当月治疗,最长18年。多数相隔两年及以内,占总数68.7%,平均相隔时间为26.2个月。麻风发现方式主要为皮肤科就诊、互报发现、普查发现、线索调查发现、接触者检查发现和自报,比例分别为12.1%、14.1%、12.1%、12.1%、12.1%、11.6%。去除信息缺失者,麻风感染来源:33.7%来自家庭内,26.1%来自家庭外,38.3%感染来源不明。家族内麻风病人数量统计结果显示,8例家族内没有其他麻风病人,27例家族内有1例其他麻风病人,5例家族内有2例其他麻风病人,8例家庭内有3例其他麻风病人,2例家族内有4例其他麻风病人,6例家族内有5例其他麻风病人,4例家族内有6例其他麻风病人,1例感染来源不明者家族内有7例其他麻风病人。去除用药不详者,36.9%用氨苯砜治疗,包括BL组11例、BT组15例、BB组4例、LL组22例、TT组21例;16.2%用二联疗法,包括BL组1例、BT组11例、TT组20例;45.5%用三联疗法,包括BL组45例、BT组17例、BB组14例、LL组13例、TT组1例。去除畸残信息缺失者,57.4%无畸残,4.0%级畸残,37.6%级畸残,1.0%级畸残,畸残率为42.6%,其中以BL型、BT型、TT型为多,比例分别为27.9%、30.2%和 20.9%。2.ACA-IgG、ANA、ENA-Ab、ASO、dsDNA、RF 和 LACC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健康对照组 ACA-IgG、ANA、ENA-Ab、ASO、dsDNA、RF 和 LACC1水平均呈偏态分布,ACA-IgG中位浓度为5.97(3.02,14.64)ng/ml;ANA中位浓度为15.35(6.49,31.55)ng/ml;ENA-Ab 中位浓度为 34.34(29.65,49.49)ng/ml;ASO 中位浓度为 61.33(32.267,113.94)U/L;dsDNA 中位浓度为 6.92(5.03,8.94)IU/ML;RF中位浓度为 0.47(0.20,0.98)ng/ml;LACC1 中位浓度为 1.66(1.07,1.93)ng/ml。男性ACA-IgG浓度高于女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CA-IgG、ANA、ENA-Ab、ASO、dsDNA、RF和LACC1浓度水平在40岁及以下组、41岁至70岁组与71岁及以上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ACC1、ACA-IgG、ANA、ENA-Ab、ASO、dsDNA、RF 两两间呈正相关。麻风治愈组 ACA-IgG、ANA、ENA-Ab、ASO、dsDNA、RF 和 LACC1 水平均呈偏态分布,ACA-IgG中位浓度为41.45(22.00,67.26)ng/ml;ANA中位浓度为 61.02(34.06,91.31)ng/ml;ENA-Ab 中位浓度为 43.50(33.13,59.68)ng/ml;ASO中位浓度为 254.61(152.79,407.87)U/L;dsDNA 中位浓度为7.11(5.31,10.24)IU/ML;RF 中位浓度为 2.79(1.60,4.24)ng/ml;LACC1 中位浓度为1.48(1.05,2.17)ng/ml。LACC1浓度,71岁及以上组高于在40岁及以下组和41岁至70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6、0.024)。ACA-IgG、ANA、ENA-Ab、ASO、dsDNA和RF在不同年龄段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LACC1、ACA-IgG、ANA、ENA-Ab、ASO、dsDNA、RF 两两间呈正相关(P<0.05)。ACA-IgG、ANA、ENA-Ab、ASO、dsDNA、RF 和 LACC1 在氨苯砜治疗组、二联治疗组、三联治疗组三种治疗方案间的浓度水平均无差异(P>0.05)。LACC1、ACA-IgG、ENA-Ab、ASO和RF在不同麻风分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T组的dsDNA和ANA浓度水平高于B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7、0.043)。有畸残的麻风治愈者和无畸残的麻风治愈者,各检测指标浓度水平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麻风治愈组ACA-IgG、ENA-Ab、ASO、ANA和RF 5种自身抗体浓度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麻风治愈组ACA-IgG、ANA、ENA-Ab、ASO、dsDNA、RF和LACC1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 论]麻风患者治愈后的自身抗体水平仍高于健康人群,可能存在免疫增强情况,且与性别、年龄、麻风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无关。LACC1与麻风自身抗体情况存在一定联系,具体作用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文红华,马灵,刘华兴,张琪,四飘,吕锡宏[7](2020)在《云南勐腊县391例麻风新发病人畸残影响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勐腊县近70年麻风新发患者畸残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勐腊县历年麻风患者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麻风畸残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分析勐腊县麻风患者391例,麻风新发病例畸残率46.04%(180/391),其中2级畸残率44.50%(174/391)。延迟期2~5年、5~10年、≥10年的麻风患者发生畸残风险分别是延迟期<2年的2.49倍(P=0.018)、4.8倍(P<0.001)和14.56倍(P<0.001);家外传染的麻风畸残风险是家内传染的1.93倍(P=0.030);有麻风反应的麻风畸残风险是没有反应的2.36倍(P=0.010);神经损害数2~4条和>4条的麻风畸残风险分别是神经损害1条的3.37倍(P=0.029)和5.09倍(P=0.009)。结论:勐腊县麻风畸残的危险因素主要有延迟期、家外传染、麻风反应、神经损害数。

杨琴,佘敏[8](2019)在《贵阳市麻风病患者畸残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贵阳市麻风病患者畸残的危险因素,为今后的麻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全国麻风网络系统"中收集贵阳市1947—2017年报告的麻风病患者资料,并将信息录入Excel电子表格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患者发生畸残的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x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结果在2 120例患者中,主要以男性(74.34%)、年龄>14岁(94.01%)、汉族(68.25%)、教育程度不详(62.45%)和农民(80.75%)为主。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民族、教育程度、职业、神经损伤、麻风型别、延迟期、发现方式、传染源和查菌情况患者畸残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患者发生畸残的危险因素有民族、教育程度、神经损伤情况、延迟期长短、职业、麻风分型以及传染源等。文盲或半文盲患者发生畸残的危险性是初中以上患者的2.880倍,延迟期大于12个月的患者是延迟期小于或等于6个月患者的2.422倍,TT型麻风患者是Ⅰ型麻风患者的7.654倍,农民是其他职业的7.654倍(P<0.001),家外传染是传染原因不明的1.541倍。结论导致麻风患者发生畸残的因素错综复杂,但主要因素有麻风患者的教育程度、麻风分型及延迟期的长短。应该提高各级综合医院的麻风病诊疗水平,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缩短延迟期,降低畸残率,提高麻风病愈后的生存质量。

张金玲,杨万根,解锦堂,许政[9](2019)在《陕西省70例新发麻风病人畸残情况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陕西省2012-2017年新发70例麻风病人畸残情况分析,掌握畸残和疾病诊治之间的发生规律。方法:采集中国麻风病防治管理信息系统(LEPMIS)陕西省新发病人数据,运用WPS office 2007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陕西省70例新发麻风病人1级畸残占42.86%、2级畸残占40.00%;周围神经累计损害351条,其中胫神经损害26.00%、尺神经损害25.00%、腓总神经损害19.00%、正中神经损害12.00%、耳大神经损害12.00%、面神经损害4.00%、桡神经损害2.00%、三叉神经损害0.00%;累及手足眼的2级畸残分别有17处、13处、11处。结论:(1)麻风病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严重的依次是胫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2)提早诊治(在疾病发生18月内)是减少麻风畸残发生的最关键措施。

贺亚杰[10](2019)在《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麻风死亡相关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了解云南省文山州麻风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云南省文山州麻风的临床特点及患者死亡相关因素,为本省麻风的防治、控制麻风流行状况、降低麻风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云南省文山州麻风患者的查找及搜集,进行皮损组织病理、组织液涂片等相关检查,最终确诊。整理了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新复发麻风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用Exce12019建立数据库初步分析,应用SPSS22.0统计分析麻风患者死亡相关因素。[结果]1.流行病学特征: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间共有3376例麻风患者,其中死亡916例,占总人数的27.1%;死亡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4:1;初发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90.8%;死亡患者中93.2%为农民、83.6%已婚;死亡患者中民族分布与当地人群民族分布一致,死亡率无明显差异,死亡患者中汉族占28.1%,彝族占12.4%,苗族占23.7%,壮族占34.8%,其他民族占1.0%;死亡患者中以较低文化程度的人群为主,其中59.1%为文盲及半文盲,40.7%为初中及小学文化程度,仅2.2%为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死亡患者的发现方式以自报(252人)和皮肤科门诊(180人)为主,占总死亡人数的47.2%;死亡患者中以砚山县人群最多,占36.4%,其次为文山县(18.8%)、广南县(18.7%)、丘北县(7.2%)、西畴县(6.2%)、马关县(6.1%)、富宁县(4.4%)、麻栗坡县(2.2%);死亡患者的发病年龄(38.5±18.1岁)大于存活者的发病年龄(32.0±13.8岁),死亡患者主要以青壮年(11~50岁)发病的人群为主(共占70.3%),其中11~30岁之间发病人群占35.9%,31~50之间发病人群占34.4%;1986~1997年发病的麻风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66.8%,1998~2001年间发病的麻风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1 9.2%,2002~2015年间发病的死亡患者占总死亡人数的14.0%,随着年代的推进,死亡人数减少;平均死亡年龄为47.0±20.32.临床特征:死亡患者中少菌型465人(50.8%),451人为多菌型(49.2%);畸残患者的死亡率31.2%高于无畸残患者死亡率25.8%,且死亡患者中29.1%有不同程度的畸残;死亡患者中72.1%人的延误诊断病期≤24个月,27.9%的患者延误诊断期>24个月;死亡患者中49.2%查菌阳性,50.8%为查菌阴性。3.死亡相关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不同初发及复发情况、不同职业、不同婚姻状态、不同文化程度、不同地区、不同延误诊断病期、不同临床分型、不同发现方式、不同发病年龄、不同发病年代、不同细菌量、是否畸残的死亡率不同。Logistic多因素回归结果提示:发病年龄(31~50岁、51~70岁、71岁以上)、地区分布(广南县、麻栗坡县、文山县、西畴县、砚山县)、发现方式(线索调查、疫点检查)为麻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发病年龄(11~30岁)、详细住址(马关县、丘北县)、发病年代、发现方式(自报、互报、线索调查、接触者检查、疫点检查、皮肤科门诊)为麻风患者死亡的保护因素。[结论]麻风患者的死亡与发病年龄、发病年代、地区分布可能有关。发病年龄大的患者死亡率较高,和人群一般生存规律一致。年代较久远时期发病的患者死亡率高。居住在较为偏远的西北部山区的患者发病率及死亡率高。因此在文山州西北部山区加强线索调查、疫点检查,提高检出率,提高流行地区人群对麻风的正确认识,能够减少麻风患者死亡情况的发生。

二、707例麻风畸残情况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707例麻风畸残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广西482例新发现麻风病例发生2级畸残的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
        1.2.1 2级畸残(grade 2 disability, G2D)
        1.2.1.1 手足部位
        1.2.1.2 眼部
        1.2.2 其它指标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分类与畸残情况
    2.3 统计学分析
3 讨论

(2)桐乡市1949—2019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地区分布
    2.2 时间趋势
        2.2.1 发现率
        2.2.2 患病率
    2.3 畸残情况
3 讨论

(3)1956—2019年蒙自市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麻风病时间分布特征
    2.2 麻风病地区分布特征
    2.3 人群分布特征
    2.4 诊断分型及畸残情况
    2.5 传播途径及发现方式
    2.6 不同特征麻风病患者的畸残情况
3 讨论

(4)陕西省麻风流行病学现状:诊断延迟和高畸残率(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数据来源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病例特征和流行趋势
    2.2 人口分布
        2.2.1 性别分布
        2.2.2 年龄分布
    2.3 地区分布
    2.4 病例类型和畸残情况
        2.4.1 病例类型
        2.4.2 畸残情况
    2.5 新发病例诊断延迟
3 讨论

(5)淮安市畸残麻风治愈存活者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康复需求现状
    2.3康复需求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
    2.4 康复需求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6)麻风治愈者免疫状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麻风与自身免疫的关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7)云南勐腊县391例麻风新发病人畸残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2 病人损害及畸残情况
    2.3 麻风发生畸残的影响因素分析
3 讨论

(8)贵阳市麻风病患者畸残的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2.2 单因素分析
    2.3 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9)陕西省70例新发麻风病人畸残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一般情况
    2.2 陕西省新发麻风病人畸残与发病时间分布情况如图1
    2.3 新发麻风病例周围神经损害分类
        2.3.1 麻风性周围神经损害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国麻风病诊断标准(WS291-2008)神经损害、眼病的检查方法,符合下列条件其中之一者可诊断为神经损害:
        2.3.1. 1 神经形态
        2.3.1. 2 神经功能
        2.3.1. 2. 1 触觉:
        2.3.1. 2. 2 运动功能
        2.3.1. 2. 2. 1 面:
        2.3.1. 2. 2. 2 手:
        2.3.1. 2. 2. 3 足:
        2.3.1. 2. 3 营养:
        2.3.2 新发麻风病例外周神经损害分类情况如图2
    2.4 陕西省新发麻风病例2级畸残外周神经损害分类如图3
    2.5 陕西省新发麻风病人手足眼2级畸残分类如图4。
    2.6 新发麻风病患者中麻风反应、神经炎和确诊时间、2级畸残关系如图5
3 结论

(10)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麻风死亡相关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以字母顺序排列)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四、707例麻风畸残情况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广西482例新发现麻风病例发生2级畸残的影响因素分析[J]. 许凤妮,李峥,李伟,张杰,王砚蕾,王宏,胡冠豪.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
  • [2]桐乡市1949—2019年麻风病流行病学分析[J]. 吴大兴,钱建荣,杨松标.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1(06)
  • [3]1956—2019年蒙自市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马秀秀,熊燕,黄萍,杨家外,王益民,景正朝. 职业与健康, 2021(23)
  • [4]陕西省麻风流行病学现状:诊断延迟和高畸残率[J]. 李鸽,张虹,张清平,陈平,王耀斐,宋运龙,蔺兆星,杨晓栋,王冠.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2(01)
  • [5]淮安市畸残麻风治愈存活者康复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J]. 冯地忠,何伏华,蒋锋,张崇华,张兆辉,丁守华. 安徽医药, 2021(03)
  • [6]麻风治愈者免疫状况研究[D]. 董华. 昆明医科大学, 2020(02)
  • [7]云南勐腊县391例麻风新发病人畸残影响因素分析[J]. 文红华,马灵,刘华兴,张琪,四飘,吕锡宏.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20(03)
  • [8]贵阳市麻风病患者畸残的危险因素分析[J]. 杨琴,佘敏. 应用预防医学, 2019(06)
  • [9]陕西省70例新发麻风病人畸残情况分析[A]. 张金玲,杨万根,解锦堂,许政. 2019年全国麻风皮肤病学术年会论文集, 2019
  • [10]云南省文山州1986~2015年麻风死亡相关因素研究[D]. 贺亚杰. 昆明医科大学, 2019(06)

标签:;  ;  ;  

麻风病伴畸形残疾707例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