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PVAc乳液粘合剂的合成与性能

新型PVAc乳液粘合剂的合成与性能

一、新型PVAc乳液粘合剂的合成及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许晓敏[1](2021)在《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应用》文中提出涂料染色工艺简单,色谱齐全,可上染各类纤维,染色后无需进行水洗,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染色工艺。现阶段国内涂料染色粘合剂多为聚丙烯酸酯乳液,但聚丙烯酸酯乳液存在耐摩擦牢度差、高温发粘、低温发脆的缺点;聚硅氧烷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柔顺性,通过有机硅对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可以合成出粘结性好、成膜性佳的粘合剂。因此本课题以自制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和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原料,制备出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并将合成的改性乳液作为粘合剂应用在棉织物的涂料染色中。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所示:第一部分是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本文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等为聚合反应单体,以乳液聚合的方式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酸酯乳液,所得乳液稳定性良好,单体转化率高。第二部分是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制备及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的合成。本实验选择端环氧基聚硅氧烷与丙烯酸发生开环反应,合成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经红外光谱仪分析结果表明,端环氧基聚硅氧烷发生了环氧结构的开环反应,与丙烯酸发生了化学键合,合成了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本实验以自制的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为改性剂,对聚丙烯酸酯进行改性,通过设计核壳结构的粒子,合成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研究表明所制备的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稳定性好,凝胶率低;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仪、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对乳液微观结构、乳液粒径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合成的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乳液平均粒径小,乳液粒径分布窄,根据TEM图可知,乳液颗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X射线原子能谱仪的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改性乳液成膜后表面硅元素含量较高,这表明具有核壳结构的改性乳液在成膜过程中出现核-壳结构的转变。第三部分是将合成的改性乳液作为粘合剂应用在棉织物涂料染色中。实验主要探究粘合剂中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用量、粘合剂用量、焙烘温度与时间等对涂料染色棉织物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涂料染色棉织物的手感柔软,干/湿摩擦牢度好,其中干摩擦牢度达4~5级,湿摩擦牢度为4级,最后将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与市售的阳离子粘合剂6218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改性乳液粘合剂处理所得的涂料染色棉织物各项牢度指标与粘合剂6218相近,并且在织物手感上优于粘合剂6218,因此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粘合剂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袁明丽[2](2019)在《硅磷阻燃型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制备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聚醋酸乙烯酯(PVAc)乳液作为常用的安全、环保型胶粘剂之一,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但耐热性较差限制了其使用范围,所以提高乳液的耐热性,赋予乳液阻燃性具有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采用预乳化半连续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多种阻燃型PVAc乳液,并对其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通过偶联反应利用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MVDCS)、二甲基乙烯基氯硅烷(CDMVS)、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70)、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烷(CG-172)分别对凹凸棒(ATP)的表面接枝,制备富含硅元素且具有双键的凹凸棒-硅烯基单体。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表征其结构,通过接触角(CA)、热重(TGA)检测凹凸棒-硅烯基单体的性能。探究了硅烷偶联剂种类及用量等因素对接枝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VDCS与凹凸棒质量比为3:1时制得疏水性较好的无机-有机硅系阻燃剂。为了进一步增强乳液的阻燃性,合成一种硅磷烯基阻燃单体。利用三羟甲基氧化膦(THPO)和MVDCS,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了三乙烯基硅醚氧化膦(TVSOPO)。通过FT-IR、XRD、SEM表征其独特的结构。此外,探究了TVSOPO的合成条件,如溶剂种类、用量及回流时间对产物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THPO与MVDCS物质的量比为1:1.5,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用量为20mL,回流反应5 h时产率达68%。以凹凸棒-硅烯基单体、硅-磷烯基单体分别与醋酸乙烯酯共聚合成PVAc乳液。探究了凹凸棒-硅烯基单体的添加方式和用量、保护胶体用量等因素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并尝试将硅系阻燃PVAc乳液应用作纸张表面增强剂。通过水平/垂直燃烧法测试了硅系、硅磷系乳液对纸张、木材、布条以及地毯的阻燃性,结果表明,MVDCS改性凹凸棒制备的硅系乳液和TVSOPO添加量为1.0%的硅磷乳液阻燃效果较好。因此,可将阻燃乳液用于制备有阻燃效果的纸张增强剂、木材胶粘剂及地毯背衬胶。

尹艳平[3](2017)在《隧道路面聚合物水泥砂浆抗滑表层材料研究》文中认为隧道水泥混凝土路面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易被磨光,逐渐失去抗滑性能而引发交通事故。水泥砂浆可作为抗滑表层对隧道水泥路面进行养护和修补,有效恢复水泥路面的路表功能。但普通水泥砂浆存在脆性大、韧性不足的缺陷,与旧路面粘结效果较差,且在荷载作用及隧道复杂环境中抗滑性能发生快速衰减,导致养护工作失败,因而开发应用耐久性能良好的新型隧道水泥路面抗滑表层材料己成为公路行业的当务之急。本文针对公路隧道特殊的酸性、油污及潮湿环境,对现有聚醋酸乙烯酯(PVAc)进行改性,制备出耐水性能优良的改性聚醋酸乙烯酯(P(BA-VAc))乳液,并将其用于水泥砂浆改性,研究了P(BA-VAc)乳液对水泥砂浆物理及力学特性的影响;开发了一种三轮加速磨耗仪,可模拟汽车轮胎与抗滑表层的磨损行为;提出了以“抗滑耐久性、粘结性、耐化学腐蚀性”为组成的隧道路面聚合物水泥抗滑砂浆的耐久性能评价体系,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采用具有耐水基团的丙烯酸丁酯(BA)对PVAc进行改性,制备了单体转化率超过97%的P(BA-VAc)乳液,通过乳液粒径分布、乳液稳定性、胶膜耐水性等评价了改性乳液的综合性能,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等表征了聚合物的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改性单体BA与VAc相容性较好,且能够改善聚合物胶膜的耐水性和柔韧性。采用P(BA-VAc)、苯丙、丁苯、氯丁等乳液制备了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并通过流动度、凝结时间、保水率、吸水率及干缩率等评价了聚合物改性砂浆的物理性能;通过抗折性能、抗压性能及抗拉性能评价了聚合物改性砂浆的力学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了聚合物改性砂浆的微观形貌。研究发现P(BA-VAc)乳液可有效改善水泥砂浆的物理性能与力学特性,且在P(BA-VAc)掺量为10%15%时整体性能较佳;SEM测试结果表明P(BA-VAc)胶膜可有效填充水泥砂浆的内部孔隙,在水化产物与集料之间起到桥接作用,使水泥石结构致密。采用摆式摩擦系数测试仪及动态摩擦系数测试仪(DFT)评价了聚合物砂浆的抗滑性能,采用水泥胶砂耐磨试验仪、湿轮磨耗试验仪及自主开发的三轮加速磨耗仪评价了水泥砂浆抗滑表层的耐磨性能,并对磨耗前后的试件进行抗滑性能对比研究,提出了聚合物改性砂浆加铺层的抗滑耐久性评价方法。研究结果表明,P(BA-VAc)乳液可有效改善水泥砂浆的抗滑性能,砂浆的抗滑系数随着聚合物掺量增加变化不明显,但耐磨性能随乳液增加而得到明显改善;不同聚合物对水泥砂浆抗滑耐久性能改善效果不同,其中P(BA-VAc)、苯丙及丁苯乳液对可有效改善砂浆的抗滑耐久性;而氯丁、VAE乳液对砂浆的抗滑耐久性改善效果不明显。采用抗折粘结试验、“8”字模拉伸粘结试验及Positest粘结力试验评价了聚合物水泥砂浆与旧水泥试件间的粘结性能,并推荐了三种测试方法的适用环境;分别研究了不同界面处理方式、界面剂类型及养护制度对粘结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处理方案;此外,采用SEM观测了新旧试件界面间的粘结状况,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聚合物水泥砂浆中各组成材料间存在的化学反应情况。研究发现:P(BA-VAc)乳液可显着改善水泥砂浆的粘结强度,改性砂浆与旧水泥试件间的粘结强度随P(BA-VAc)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建议室内试验采用抗折粘结试验和Positest粘结试验测试结果联合使用,室外检测可采用Positest粘结试验;建议对旧试件进行凿毛洁净处理,且选择与其配比相同的聚合物水泥浆作为界面剂,试件脱模后前期采用90%湿度养护,后期采用60%湿度养护;水泥净浆试样表面存在气孔,P(BA-VAc)乳液会渗入孔内,形成一定的嵌入深度,并紧密地粘附在水泥净浆的表面,而石英岩表面结构致密,聚合物乳液较难渗入其内部形成嵌入结构,仅仅附着在石英岩表面;P(BA-VAc)乳液与石英砂及水泥石中的Ca(OH)2在界面上均发生了化学反应,其与Ca(OH)2的化学位移效应高于石英砂。研究了P(BA-VAc)改性砂浆经硫酸、硝酸、氢氧化钠、硫酸钠和汽油腐蚀后的强度残留比,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观测了砂浆的微观形貌,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经腐蚀后砂浆的物质组成,结果表明:水泥砂浆耐硫酸、硝酸腐蚀性能较差,但P(BA-VAc)乳液可有效改善砂浆的耐酸腐蚀性能;P(BA-VAc)乳液可一定程度改善水泥砂浆的耐硫酸盐酸腐蚀性能;高含量PVAc改性砂浆可应用于碱性环境;油污对普通水泥砂浆和聚合物水泥砂浆腐蚀效果均不明显;P(BA-VAc)胶膜可填充水泥砂浆的内部孔隙,有效阻塞了腐蚀介质进入,P(BA-VAc)胶膜同时具有弹性,可吸收膨胀应力,降低了膨胀破坏发生,从而改善砂浆的耐腐蚀性能。

高俊[4](2016)在《环保增塑剂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的合成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异丁醛为原料,Na OH为催化剂,经羟醛缩合反应及季先科反应两步反应制备醇酯12(2,2,4-trimethyl-1,3-pentanediol-monoisobutyrate),并以合成得到的醇酯12为原料,与异丁酸在催化剂及带水剂条件下经酯化反应制备了TXIB(2,2,4-trimethyl-1,3-pentanediol-diisobutyrate),并将合成得到的TXIB应用于PVC及高固含量PVAc乳液的增塑。以异丁醛为原料,Na OH为催化剂,在羟醛缩合反应中以Na OH乙醇-水溶液(乙醇与水的重量比为3:1),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醇酯12收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以Na OH乙醇-水溶液为催化剂,羟醛缩合反应为均相反应,反应过程较平稳,合成醇酯12较优条件为:Na OH固体总量为3.0g、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5h,此时醇酯12的收率为78.7%,纯度为95.9%,醇酯12收率较以Na OH水溶液高,且选择性要好。以合成的醇酯12为原料,与异丁酸直接经酯化反应制备TXIB,考察了带水剂、催化剂及反应时间对酯化反应的影响。合成TXIB较优的反应条件为:醇酯12与异丁酸的摩尔比为1:1.4,固体酸QS-8及石油醚的用量分别为0.2%与15%,反应7小时,酯化转化率可达98.1%,GC测试合成的TXIB的纯度为99.12%。将TXIB加入到PVC的四氢呋喃溶液中,测试了PVC溶液的流变性质,并对挥发溶剂所制备的PVC/TXIB共混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TXIB可以显着地降低PVC溶液的粘度,随着TXIB含量的增加,PVC溶液的粘度受剪切速率的影响较小;TXIB可以显着降低PVC材料的玻璃化温度Tg,当TXIB的量由0%增至60%时,共混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由31.0℃降至6.9℃;纯PVC表现为脆性断裂,TXIB可以有效增加PVC膜的断裂伸长率;共混膜具有较好的透气透湿性能。TXIB与高固含量PVAc乳液混合,系统测试了混合乳液的流变性能,并对共混膜的性能进行了测试。流变测试显示:在剪切力的作用下,PVAc乳液及PVAc/TXIB共混乳液均呈现切力变稀现象,且增塑剂TXIB对高固含量PVAc乳液有明显的增稠作用,TXIB添加量越多,共混乳液增稠效果越明显,并且温度越高,共混乳液的粘度越大;TXIB添加量越大,共混PVAc乳液的“凝胶化”温度越低;增塑剂TXIB的加入不会对PVAc乳液小应变作用下的稳定性产生影响;TXIB对PVAc有良好的增塑效果,纯PVAc的玻璃化温度为38.1℃,当TXIB加入到PVAc中,与PVAc的比例由10:100增加至40:100时,共混膜的玻璃化温度分别为:18.9℃、11.6℃、6.7℃和3.4℃。

李刚[5](2015)在《“核—双壳”型P(VAc-BA)乳液的制备和改性》文中研究表明聚醋酸乙烯酯(PVAc)类乳液,俗称白乳胶,是重要的乳液粘合剂之一,广泛应用于涂料、胶黏剂、阻燃涂层等方面。该乳液存在稳定性差,耐水、耐寒性差,胶膜强度低等缺点,极大地影响了其广泛的应用。因此本研究采用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备聚(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乳液,并通过“粒子设计”的方法将乳液粒子设计成“核-双壳”结构。同时经过优化反应条件、研究交联剂影响、修饰粒子表层以及与天然胶乳并用等改性措施,以期望提高P(VAc-BA)乳液及其胶膜的综合性能。首先,经过正交试验对乳液制备条件进行优化,且在最佳条件下系统地研究了共聚物胶膜的力学性能、吸水性能。用FT-IR、 DSC、 DMA对胶膜的结构和热性能进行了分析。正交分析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单体配比mVAc: mBA=3:1,功能单体丙烯酸(AA)用量0.75%,保护胶体聚乙烯醇(PVA)用量2%,SDS:OP-10=1:3,乳化剂用量3%。干燥温度约为110℃时,胶膜的综合性能最好。其次,主要研究了EGDMA交联剂对乳液粒子结构及胶膜性能的影响。表征了乳液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结构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分析、粒径及其分布,同时分析了胶膜的力学性能、耐水性能和热性能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核-双壳型P(VAc-BA)乳液制备过程中,在其内壳与外壳反应阶段分别加入0.1%和0.5%的EGDMA时,乳液粒子的核-双壳结构明显,粒径较大(约500-800nm),乳液的综合性能较好。再次,分别以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和丙烯腈四种单体作为核-双壳型P(VAc-BA)乳液粒子的表层单体,对粒子表面进行改性,以期提高胶膜的耐水性。同时研究了不同改性胶膜的耐水性、成膜性和热性能。结果表明,四种壳单体改性乳液中,丙烯酸丁酯改性胶乳耐水性、成膜性和软硬度最好。且证明了乳液粒子为“核-双壳”结构。最后,将P(VAc-BA)乳液和天然胶乳并用。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了并用胶乳粒子的结构和分布情况,同时分析了并用胶乳膜和预硫化并用胶乳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干含60%的天然胶乳加入固含30%的P(VAc-BA)乳液中,乳液的粘度降低,粒子分布均匀,稳定性较好;但并用胶乳的力学性能随着天然胶乳含量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刘海英,李志国,顾继友[6](2015)在《乳液胶粘剂研究进展》文中认为概述了近年来各种乳液胶粘剂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聚醋酸乙烯脂、丙烯酸酯系和聚氨酯乳液胶粘剂的制备工艺及应用性能。最后对乳液胶粘剂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龙飞,彭修娜,史先鑫,华静[7](2013)在《卷烟用醋酸乙烯酯乳液类胶粘剂的改性》文中研究表明卷烟生产过程中的卷烟接嘴、烟盒搭口等工序都必须使用胶粘剂。本文对卷烟用醋酸乙烯酯乳液和醋酸乙烯-乙烯共聚乳液胶粘剂的改性技术进行了综述。

袁爱丽[8](2013)在《VAc快速乳液聚合和PVAc/PS复合乳胶的合成制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聚醋酸乙烯酯乳液因粘结能力强、安全无毒等特点而大量应用于建筑装修涂料和黏合剂,其中作为黏合剂的产量仅次于脲醛树脂而排名第二。在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工业化生产中,一般通过增加引发剂或表面活性剂浓度来提高聚合反应速率。增加引发剂浓度会导致聚合物分子量降低;而增加表面活性剂浓度则对成膜后的膜性质产生影响。在本课题组针对非极性的苯乙烯单体和极性的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的快速乳液聚合的研究基础之上,本文以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为引发体系,研究水溶性较大的醋酸乙烯酯单体的乳液聚合并与传统过硫酸钾引发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对比,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反应温度为70℃时,由银氨-过硫酸钟复合物引发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最大反应速率为:0.94mol·L-1·min-1,而传统的过硫酸钾引发的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最大反应速率仅为:0.24mol·L-1·min-1;在聚合反应温度为60℃时,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引发体系下的醋酸乙烯酯单体的最大聚合反应速率是传统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最大反应速率的8倍;此外,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引发的醋酸乙烯酯单体在45℃时的最大聚合反应速率仍然可以达到0.53mol·L-1·min-1。由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得到的表舰活化能表明:传统过硫酸钾体系引发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表观活化能为74.3KJ/mol,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引发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表观活化能为32.1KJ/mol。由He-Ne激光源的光散射仪测定的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引发体系下所制备的平均乳胶粒径为70nm,明显小于传统过硫酸钏引发体系所制备的平均乳胶粒径110nm。聚醋酸乙烯酯乳液作涂料应用时一股需要添加含有贵重金属的颜料(如Ti02)才具备较高的遮盖力。贵重金属是一种稀有的原料,价格比较昂贵,论文通过运用不同材质折射率差所引起的光学性能的原理,采用种子乳液聚合的方法,以亲水性醋酸乙烯酯(折射率为1.47)单体为核、选取折射率较大的疏水性苯乙烯(折射率为1.59-1.60)单体为壳,分两阶段制备了具有一定遮盖力的核壳型复合乳胶粒。然后详细地研究了油水质量比、软硬单体质量比、乳化剂含量、引发剂浓度等因素对PVAc/PS核壳复合乳胶膜的粘结力、耐水性和遮盖能力的影响。该研究结果表明:当总单体和水质量比为40:60、核壳单体比为6:4,复合乳化剂用量(OP-10:SDS=4:1)为7%、引发剂(KPS)浓度为0.6%(以占单体含量为准)时,所制备的PVAc/PS复合乳胶膜色泽均匀、平整光滑、具有良好的粘结能力和耐水性能,用涂刷法测定PVAc/PS复合乳液的遮盖力为716.56g/m2;通过热重分析测试可知,PVAc/PS复合乳胶膜具有较好的耐热性。

周峰[9](2013)在《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增塑剂的合成与应用》文中指出聚酯增塑剂具有高分子量,与传统的低分子量增塑剂相比,具有低挥发性、耐油及溶剂抽提性的优点,且与高分子材料有较好的相容性,是未来增塑剂发展的方向。本文首先以己二酸和四甘醇单体为原料,经酯化、缩聚合成聚(己二酸-四甘醇酯)聚酯增塑剂。考察催化剂种类及用量、温度及反应时间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确定己二酸与四甘醇反应形成聚酯的合适工艺条件:醇酸摩尔比为1:1,催化剂用量为0.15%(原料的总质量),常压反应时间为7h(温度从150oC至195oC),-0.095MPa真空195oC下反应时间为2.5h,在上述条件下可以反应得到浅黄色,粘度适中的聚(己二酸-四甘醇酯)。通过酸值及羟值滴定、FTIR、1HNMR、GPC及流变性质对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1HNMR测试表明:反应程度及醇酸比不同时,合成聚(己二酸-四甘醇酯)中相关氢的积分面积比不同。GPC测试表明:通过提高反应温度及真空度,可获得高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较窄的聚(己二酸-四甘醇酯)。流变测试结果显示,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的粘度不随剪切速率的变化,为纯粘性材料。本文以合成的合适粘度的聚酯为增塑剂,分别加入到聚乳酸及PVAc乳液中,初步评估了聚酯对聚乳酸及PVAc的增塑作用。将聚酯加入到聚乳酸溶液中,通过挥发成膜制备共混膜,采用FTIR、力学性能、DSC、DMA、吸水率及耐抽提等对共混膜的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力学性能测试表明:随着聚酯增塑剂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拉伸强度有所下降,而断裂伸长率明显增加,增塑剂的加入有效改善PLA的柔韧性;DSC测试表明:聚酯增塑剂的加入,能降低PLA的玻璃化温度,熔点,冷结晶温度,而结晶度略有增加。DMA测试表明:PLA共混膜呈现单一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材料的储能模量随增塑剂含量的增加而降低,tanδ的峰值移向低温。增塑剂的加入能改善PLA共混膜的亲水性,但共混膜的耐溶剂抽提性能较好。最后将合成的聚酯增塑剂加入到高浓度的PVAc乳液中,制备了高固含量的PVAc共混乳液,考察了共混乳液在低温(5℃)及高温(50℃)时的储存稳定性,结果表明:共混乳液具有良好的低温储存稳定性,除增塑剂与PVAc乳液按重量比为40:100共混乳液在高温析出外,其他的共混乳液的高温稳定性也较好。PVAc乳液及共混乳液均呈现剪切变稀行为,并且随着增塑剂含量的增加,在相同剪切速度下粘度有所增加。动态温度扫描结果及最低成膜温度数据显示:聚酯增塑剂降低了PVAc乳液的凝胶化温度Tgel及最低成膜温度(MFT)。并利用DSC及TGA-DTG对共混膜进行了测试。结果显示: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增塑剂降低了PVAc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且随着增塑剂的加入量的增加,共混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下降;聚酯增塑剂的加入提高了PVAc膜的热分解温度及残炭量。

陈耀[10](2012)在《单组分聚醋酸乙烯酯D3级木工胶的制备与研究》文中提出D3级木工胶耐水性能优异,使用价值高,应用广泛。但传统D3级木工胶以异氰酸酯为主功能单体,存在原料昂贵、有毒的缺陷,且其组成为双组分型,在包装、运输和使用上有诸多不便。醋酸乙烯酯(VAc)单体活性高,成本低且环保无污染,是用于改性的良单体,国内外许多成功的研究将其通过共聚或交联改性,提高聚合物的综合性能。本文将D3级木工胶的发展现状,与聚醋酸乙烯酯(PVAc)的特性相结合,探索制备单组分、低成本、环保型D3级木工胶。以醋酸乙烯酯为改性出发点,选择合适的原料和改性方法,分析优选出合适的工艺条件,并进行试验论证制备单组分型聚醋酸乙烯酯D3级木工胶的可行性。研究过程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对以VAc为主单体合成D3级木工胶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制备的聚合物的分子结构进行了推断设计。(2)采用乙二醛作为改性剂,自制耐水性聚乙烯醇缩乙二醛(G-PVA)作为PVAc乳液聚合的保护胶体。考察了pH值、温度对G-PVA黏度、稳定性和缩醛度的影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pH值为2.0,反应温度为70~75℃。针对不同缩醛度的G-PVA,验证耐水性的变化。(3)以乙烯-醋酸乙烯酯(VAE)乳液作种子,以自制G-PVA作为保护胶体合成聚合物,采用种子乳液聚合法,制得乳胶粒具备核壳结构的乳液胶粘剂。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所制胶粘剂结构与理论设计相符,DSC分析推得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为6.2℃。(4)探讨了乳化剂和引发剂种类及用量的选择,考察种子、保护胶体、共聚单体叔碳酸乙烯酯(VeoVa-10)和酮肼交联体系以及反应温度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了合适的工艺条件,对在此条件下制备的胶粘剂按照欧洲DIN EN204木工胶耐水性检测标准(D3级)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胶粘剂能达到D3级木工胶的性能要求,成本更低、工艺更简便,且符合环保的要求,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新型PVAc乳液粘合剂的合成及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型PVAc乳液粘合剂的合成及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纺织品涂料染色
        1.2.1 涂料染色概述
        1.2.2 颜料与色浆
        1.2.3 涂料染色粘合剂
    1.3 乳液聚合
        1.3.1 乳液聚合体系的物理模型及各阶段的动力学模型
        1.3.2 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
    1.4 阳离子乳液聚合
    1.5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
        1.5.1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基本方法
        1.5.2 有机硅改性聚丙烯酸酯乳液的的应用
    1.6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阳离子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4 测试与表征
        2.4.1 乳液稳定性
        2.4.2 凝胶率
        2.4.3 固含量
        2.4.4 单体转化率
        2.4.5 乳液粒径
        2.4.6 聚合物乳液胶膜吸水率
        2.4.7 胶膜的力学性能
    2.5 结果与讨论
        2.5.1 乳化剂的选择
        2.5.2 引发剂的选择
        2.5.3 功能单体的选择
        2.5.4 丙烯酸酯类单体的比例
        2.5.5 反应温度与保温时间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与性能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3.1 端环氧基聚硅氧烷的开环机理
        3.3.2 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制备
        3.3.3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
    3.4 测试与表征
        3.4.1 乳液稳定性
        3.4.2 凝胶率
        3.4.3 固含量
        3.4.4 单体转化率
        3.4.5 乳液粒径
        3.4.6 乳胶膜吸水率
        3.4.7 胶膜的力学性能
        3.4.8 红外光谱分析
        3.4.9 透射电镜(TEM)
        3.4.10 接触角
        3.4.11 胶膜表面元素分析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3.5.2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红外光谱分析(FTIR)
        3.5.3 不饱和聚硅氧烷用量对阳离子核/壳型硅丙乳液性能的影响
        3.5.4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颗粒结构分析(TEM)
        3.5.5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膜表面元素分析
        3.5.6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胶膜耐水性
        3.5.7 端丙烯酸酯基聚硅氧烷用量对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5.8 核/壳比例对乳液和胶膜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在涂料染色中的应用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测试与表征
        4.4.1 染色织物K/S值
        4.4.2 耐摩擦牢度
        4.4.3 皂洗牢度
        4.4.4 织物柔软度
        4.4.5 扫描电镜(SEM)
    4.5 结果与讨论
        4.5.1 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对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
        4.5.2 粘合剂用量对涂料染色织物性能的影响
        4.5.3 焙烘条件对涂料染色织物性能的影响
        4.5.4 与市售阳离子型粘合剂产品的对比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硅磷阻燃型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聚合物阻燃
    1.2 聚合物阻燃剂的研究
        1.2.1 磷系阻燃剂
        1.2.2 氮系阻燃剂
        1.2.3 硅系阻燃剂
    1.3 硅-磷协同阻燃单体的研究
    1.4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阻燃改性的国内外研究
    1.5 研究目的与行业应用价值
        1.5.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5.2 行业应用价值
    1.6 研究内容
    1.7 课题创新点
第2章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设备
    2.3 样品表征与测试方法
        2.3.1 结构表征方法
        2.3.2 乳液基本性能测试方法
        2.3.3 纸张性能测试方法
        2.3.4 阻燃性能测试
第3章 凹凸棒-硅烯基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原料的预处理
        3.2.2 凹凸棒-硅烯基单体的合成
    3.3 硅烯基单体的表征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硅系阻燃聚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制备与性能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制备硅系阻燃PVAc共聚乳液的配方
        4.2.2 制备硅系阻燃PVAc共聚乳液的工艺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硅系阻燃PVAc共聚乳液合成条件的研究
        4.3.2 硅系阻燃PVAc共聚乳液的基本性能
        4.3.3 硅系阻燃PVAc共聚乳液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4.3.4 硅系阻燃PVAc共聚乳液的热性能
        4.3.5 六偏磷酸钠分散改性硅系阻燃PVAc乳液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硅-磷烯基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THPO的合成方法
        5.2.2 硅-磷阻燃单体TVSOPO的制备方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TVSOPO合成条件的研究
        5.3.2 THPO的红外谱图分析
        5.3.3 硅-磷阻燃单体TVSOPO的表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硅磷阻燃醋酸乙烯酯共聚乳液制备及性能
    6.1 硅磷阻燃PVAc共聚乳液的合成机理
    6.2 硅磷阻燃PVAc共聚乳液的制备
    6.3 结果与讨论
        6.3.1 硅磷阻燃PVAc共聚乳液的基本性能
        6.3.2 硅磷阻燃PVAc共聚乳液的热性能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3)隧道路面聚合物水泥砂浆抗滑表层材料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水泥路面抗滑性能研究现状
        1.2.2 聚合物水泥砂浆研究现状
        1.2.3 改性PVAc乳液合成研究现状
        1.2.4 隧道水泥路面抗滑表层耐久性能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标
        1.4.2 主要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耐水性改性PVAc乳液制备及性能评价
    2.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1 原材料
        2.1.2 试验设备
        2.1.3 试验方法
    2.2 乳液合成工艺确定
        2.2.1 反应温度
        2.2.2 反应时间
    2.3 材料组成优化
        2.3.1 乳化剂
        2.3.2 共聚单体
        2.3.3 保护胶体
        2.3.4 引发剂
    2.4 分析与表征
        2.4.1 IR分析
        2.4.2 TEM分析
        2.4.3 Zeta电位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聚合物水泥砂浆制备及物理力学特性
    3.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3.1.1 试验方法
        3.1.2 原材料
        3.1.3 原材料优选
    3.2 物理性能
        3.2.1 流动度
        3.2.2 凝结时间
        3.2.3 保水率
        3.2.4 吸水率
        3.2.5 干缩率
    3.3 力学特性
        3.3.1 抗折性能
        3.3.2 抗压性能
        3.3.3 抗拉性能
    3.4 微观机理分析
        3.4.1 SEM分析
        3.4.2 IR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合物水泥砂浆的抗滑耐久性
    4.1 抗滑性能
        4.1.1 试验方法
        4.1.2 摆式摩擦系数
        4.1.3 动态摩擦系数
    4.2 耐磨性能
        4.2.1 试验方法
        4.2.2 水泥胶砂耐磨性能
        4.2.3 湿轮磨耗耐磨性能
    4.3 三轮加速磨耗仪
        4.3.1 设计原则
        4.3.2 基本构造
        4.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合物砂浆抗滑表层的粘结性能
    5.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5.1.1 原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粘结强度测试方法适用性探究
        5.2.1 抗折粘结强度
        5.2.2“8”字模拉伸粘结强度
        5.2.3 Positest粘结强度
    5.3 粘结性能影响因素
        5.3.1 界面处理方式
        5.3.2 界面剂类型
        5.3.3 养护制度
    5.4 微观机理分析
        5.4.1 SEM分析
        5.4.2 XRD分析
        5.4.3 XPS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聚合物砂浆抗滑表层的耐化学腐蚀性能
    6.1 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6.1.1 原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耐酸腐蚀性能
        6.2.1 耐硫酸腐蚀性能
        6.2.2 耐硝酸腐蚀性能
    6.3 耐氢氧化钠腐蚀性能
    6.4 耐硫酸钠腐蚀性能
    6.5 耐油污腐蚀性能
    6.6 微观机理分析
        6.6.1 XRD分析
        6.6.2 SEM分析
    6.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主要结论
    创新点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4)环保增塑剂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增塑剂的概述
        1.1.1 增塑剂发展历史
        1.1.2 增塑剂分子的增塑机理
        1.1.3 增塑剂的增塑效率
    1.2 增塑剂的种类
        1.2.1 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1.2.2 柠檬酸酯类增塑剂
        1.2.3 环氧植物油酸多元醇酯
        1.2.4 高分子增塑剂
        1.2.5 其它增塑剂
    1.3 增塑剂的发展背景以及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1.3.1 增塑剂行业的发展背景及趋势
        1.3.2 本课题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
2 醇酯12的合成与表征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及原料
        2.1.2 醇酯12的合成
    2.2 醇酯12理化性质的测试
        2.2.1 醇酯12的核磁共振(1H-NMR)表征
        2.2.2 醇酯12的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表征
        2.2.3 醇酯12的气相色谱(GC)表征
    2.3 反应条件对醇酯12合成的影响
        2.3.1 氢氧化钠水溶液法(羟醛缩合反应)
        2.3.2 氢氧化钠乙醇-水混合溶液法(羟醛缩合反应)
        2.3.3 优化实验条件下醇酯12的合成
        2.3.4 醇酯12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2.3.5 醇酯12气相色谱(GC)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的合成与表征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及原料
        3.1.2 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TXIB)的合成
    3.2 TXIB理化性质的测试
        3.2.1 TXIB的核磁共振(1H-NMR)表征
        3.2.2 TXIB的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表征
        3.2.3 合成TXIB的技术参数
    3.3 反应条件TXIB合成的影响
        3.3.1 催化剂种类对TXIB合成的影响
        3.3.2 催化剂用量对TXIB合成的影响
        3.3.3 催化剂重复使用对TXIB合成的影响
        3.3.4 带水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3.5 TXIB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3.3.6 TXIB的1H NMR分析
        3.3.7 TXIB气相色谱(GC)分析
        3.3.8 TXIB检测报告
    3.4 本章小结
4 PVC/TXIB共混物性能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1.2 PVC/TXIB共混膜的制备
    4.2 PVC/TXIB共混物性能的测试
        4.2.1 PVC/TXIB共混溶液的流变测试
        4.2.2 PVC/TXIB共混膜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 IR)测试
        4.2.3 PVC/TXIB共混膜的热学性能测试
        4.2.4 PVC/TXIB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4.2.5 PVC/TXIB共混膜的透气透水实验
        4.2.6 PVC/TXIB共混膜的耐抽提实验
    4.3 结果与讨论
        4.3.1 PVC/TXIB共混溶液的流变分析
        4.3.2 PVC/TXIB共混膜的红外光谱(FT IR)分析
        4.3.3 PVC/TXIB共混膜的热学性能的测试
        4.3.4 PVC/TXIB共混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4.3.5 PVC/TXIB共混膜的透气透湿测试
        4.3.6 PVC/TXIB共混膜的耐抽提测试
    4.4 本章小结
5 PVAc/TXIB共混乳液及其膜的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
        5.1.2 PVAc/TXIB共混物的制备
    5.2 PVAc/TXIB共混乳液性能的测试
        5.2.1 PVAc/TXIB共混乳液冷存储性能测试
        5.2.2 PVAc/TXIB共混乳液流变性能测试
    5.3 PVAc/TXIB共混膜性能的测试
        5.3.1 PVAc/TXIB共混膜的傅立叶变换红外(FT IR)测试
        5.3.2 PVAc/TXIB共混膜的热学性能分析
    5.4 结果与讨论
        5.4.1 PVAc/TXIB共混乳液的冷储存稳定性
        5.4.2 PVAc/TXIB共混乳液的流变性能测试
        5.4.3 PVAc/TXIB共混膜的傅立叶变换红外(FT IR)表征
        5.4.4 PVAc/TXIB膜的热学性能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核—双壳”型P(VAc-BA)乳液的制备和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PVAc乳液的概述
    1.2 乳液聚合
        1.2.1 乳液聚合简介
        1.2.2 乳液聚合机理
        1.2.3 乳液聚合的影响因素
    1.3 醋酸乙烯酯-丙烯酸丁酯共聚
        1.3.1 共聚机理
        1.3.2 “核-双壳”乳液粒子的设计原理
        1.3.3 “核-双壳”型P(VAc-BA)乳液粒子的改性
    1.4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内容和创新性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核-双壳”型P(VAc-BA)胶乳制备
    2.3 胶膜制备
    2.4 性能测试
        2.4.1 乳液基本参数测定
        2.4.2 乳液的粘度测试
        2.4.3 Zeta电位-粒度分析测试
        2.4.4 胶乳粒子的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TEM)
        2.4.5 胶膜的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SEM)
        2.4.6 胶膜的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测试(FI-IR)
        2.4.7 胶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2.4.8 胶膜的耐水性分析测试
        2.4.9 交联度测试
        2.4.10 热分析法测试
3 结果与分析
    3.1 P(VAc-BA)乳液的制备及条件优化
        3.1.1 正交分析试验
        3.1.2 乳液粒子的投射电镜分析
        3.1.3 胶膜红外分析
        3.1.4 干燥温度对胶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3.1.5 干燥温度对胶膜吸水率的的影响
        3.1.6 软硬单体配比对胶膜吸水速率的影响
        3.1.7 小结
    3.2 EGDMA交联剂对P(VAc-BA)胶乳的改性研究
        3.2.1 改性乳液的基本参数
        3.2.2 Zeta电位-粒度分布分析
        3.2.3 改性胶膜红外光谱分析
        3.2.4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
        3.2.5 胶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3.2.6 热重分析(TG)
        3.2.7 耐水性分析
        3.2.8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和动态热机械分析(DMA)
        3.2.9 小结
    3.3 外壳耐水性改性研究
        3.3.1 改性的乳液的基本参数分析
        3.3.2 成膜性宏观分析
        3.3.3 胶膜耐水性分析
        3.3.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
        3.3.5 小结
    3.4 “核-双壳”型P(VAc-BA)型乳液胶膜的性能研究
        3.4.1 软硬单体配比的乳液性能分析
        3.4.2 交联剂添加工艺对乳液粒径分布的影响
        3.4.3 交联剂添加工艺对胶乳性能的影响
        3.4.4 胶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3.4.5 胶膜的成膜性能分析
        3.4.6 小结
    3.5 P(VAc-BA)乳液与天然胶乳并用研究
        3.5.1 并用胶乳的配方
        3.5.2 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TEM)
        3.5.3 并用胶膜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I-IR)
        3.5.4 并用胶膜的力学性能分析
        3.5.5 胶膜样品表面的性能对比
        3.5.6 小结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乳液胶粘剂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胶粘剂
2 丙烯酸酯系乳液胶粘剂
3 聚氨酯乳液胶粘剂
4 其他聚合物乳液
5 结语

(7)卷烟用醋酸乙烯酯乳液类胶粘剂的改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1.1 乳液主要组分的改性
        (1) 保护胶体
        (2) 引发体系
        (3) 乳化体系
        (4) 共聚单体
    1.2 共混改性
    1.3 改进聚合工艺
        (1) 辐射乳液聚合
        (2) 核壳乳液聚合
        (3) 微乳液聚合
2 VAE乳液
    2.1 VAE乳液改性技术
    2.1 共混法
    2.2 加助剂改性
    2.3 共聚法改性
3 结语

(8)VAc快速乳液聚合和PVAc/PS复合乳胶的合成制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引发醋酸乙烯酯快速乳液聚合研究
    1.1 前言
        1.1.1 常规乳液聚合简介
        1.1.2 醋酸乙烯酯的乳液聚合理论研究
        1.1.3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体系研究现状
        1.1.3.1 保护胶体
        1.1.3.2 乳化剂
        1.1.3.3 引发体系
        1.1.4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引发体系研究历史
        1.1.5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实验部分
        1.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1.2.2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引发醋酸乙烯酯乳液聚合的制备
        1.2.2.1 保护胶体水溶液的配制
        1.2.2.2 预乳化醋酸乙烯酯单体
        1.2.2.3 乳液聚合
        1.2.3 固含量及转化率的测定
        1.2.4 凝胶率测定
        1.2.5 FT-IR红外光谱表征
        1.2.6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
        1.2.7 DLS粒径测试
    1.3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引发VAc快速乳液聚合条件探索
        1.3.1 油水比和聚乙烯醇用量对PVAc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1.3.2 乳化剂用量对PVAc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1.3.3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引发体系对PVAc乳液稳定性的影响
    1.4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对VAc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1.4.1 过硫酸钾量变对VAc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1.4.2 硝酸银量变对VAc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1.4.3 氨水量变对VAc乳液聚合转化率的影响
    1.5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引发VAc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
        1.5.1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引发对VAc乳液聚合转化率及速率的影响
        1.5.1.1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体系和过硫酸钾体系下的转化率与速率对比
        1.5.1.2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体系与过硫酸钾体系不同温度下的速率对比
        1.5.2 银氨-过硫酸钾复合物对VAc乳液聚合活化能的影响
    1.6 红外光谱分析
    1.7 聚醋酸乙烯酯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1.8 聚合物的粒径大小及其分布
    1.9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具有遮盖力的PVAc/PS复合乳胶膜的合成及制备研究
    2.1 前言
        2.1.1 涂料的简介
        2.1.2 颜料的遮盖力
        2.1.3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共聚改性研究现状
        2.1.3.1 共聚改性
        2.1.3.2 共混交联改性
        2.1.3.3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种子乳液聚合改性
        2.1.4 具有遮盖力的PVAc/PS复合乳胶粒的设计理念
        2.1.4.1 PVAc/PS复合乳胶粒的理论遮盖力
        2.1.4.2 PVAc/PS复合乳胶粒的理论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成膜性
        2.1.4.3 PVAc和PS的相容性
        2.1.4.4 PVAc和PS的核壳聚合研究分析
        2.1.5 核壳乳液的聚合工艺
        2.1.5.1 间歇法
        2.1.5.2 半连续法
        2.1.5.3 溶胀法
        2.1.6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PVAc/PS复合乳胶粒的制备
        2.2.2.1 种子乳液制备
        2.2.2.2 饥饿态连续法制备复合乳液
        2.2.3 固含量及转化率的测定
        2.2.4 凝胶率测定
        2.2.5 吸水率的测定
        2.2.6 热重(TG)分析
        2.2.7 遮盖力的测定
    2.3 PVAc/PS和PS/PVAc核壳乳液制备的探索
        2.3.1 VAc和St单体共聚乳液的制备
        2.3.2 St/VAc核壳乳液的制备
        2.3.3 VAc/St核壳乳液的制备
        2.3.4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2.4 油水比对PVAc/PS核壳乳液成膜性及遮盖力影响
    2.5 软硬单体比对PVAc/PS核壳乳胶成膜性及遮盖力影响
    2.6 乳化剂用量对PVAc/PS核壳乳胶成膜性及遮盖力影响
    2.7 引发剂浓度对PVAc/PS核壳乳胶成膜性及遮盖力影响
    2.8 热重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9)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增塑剂的合成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增塑剂简介
        1.1.1 增塑剂定义
        1.1.2 增塑剂增塑机理
    1.2 环保型增塑剂的分类
        1.2.1 环己烷二羧酸酯类增塑剂
        1.2.2 柠檬酸酯类增塑剂
        1.2.3 聚酯类增塑剂
        1.2.4 偏苯三酸类及均苯四酸类增塑剂
        1.2.5 多元醇酯类增塑剂
        1.2.6 脂肪族二元酸酯
        1.2.7 环氧大豆油
    1.3 课题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2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的合成与分析
    2.1 实验部分
        2.1.1 原料试剂及设备
        2.1.2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的合成
        2.1.3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的合成装置
    2.2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物化性质测试
        2.2.1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酸值的测定
        2.2.2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羟值的测定
        2.2.3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粘度的测定
        2.2.4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红外光谱(FT IR)表征
        2.2.5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核磁共振(1H NMR)表征
        2.2.6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
    2.3 反应条件对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合成的影响
        2.3.1 催化剂种类对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合成的影响
        2.3.2 催化剂用量对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合成的影响
        2.3.3 反应时间对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合成的影响
        2.3.4 最佳条件下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合成的重复实验
        2.3.5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的红外光谱(FT IR)分析
        2.3.6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的核磁共振(1H NMR)分析
        2.3.7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的凝胶色谱(GPC)分析
        2.3.8 聚(己二酸-四甘醇酯)的流变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
        3.1.2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制备
    3.2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3.2.1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红外光谱(FT IR)表征
        3.2.2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差示扫描(DSC)测试
        3.2.3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动态力学性能(DMA)测试
        3.2.4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3.2.5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老化性能测试
        3.2.6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耐水性能测试
        3.2.7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耐溶剂抽出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溶度参数的计算
        3.3.2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 FT IR 表征
        3.3.3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 DSC 热分析
        3.3.4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动态力学性能
        3.3.5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力学性能
        3.3.6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耐水性
        3.3.7 PLA/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耐溶剂抽提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原料及主要仪器
        4.1.2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制备
    4.2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乳液的性能测试
        4.2.1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乳液的冷储存稳定性测试
        4.2.2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乳液的热储存稳定性性能测试
        4.2.3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乳液的流变性能测试
        4.2.4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乳液的最低成膜温度(MFT)
    4.3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结构表征与性能测试
        4.3.1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红外光谱(FT IR)表征
        4.3.2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差式扫描(DSC)测试
        4.3.3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力学性能测试
        4.3.4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热失重测试
    4.4 结果与讨论
        4.4.1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乳液的冷稳定性测试
        4.4.2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乳液的热稳定性测试
        4.4.3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乳液的流变性能测试
        4.4.4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 FT IR 图谱
        4.4.5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 DSC 测试
        4.4.6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力学性能
        4.4.7 PVAc/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共混膜的热性能
    4.5 本章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单组分聚醋酸乙烯酯D3级木工胶的制备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D3 级木工胶简介
    1.2 聚醋酸乙烯酯乳液
        1.2.1 聚乙烯醇改性
        1.2.2 聚醋酸乙烯(PVAc)共聚改性
        1.2.3 聚醋酸乙烯酯交联改性
        1.2.4 叔醋乳液
    1.3 酮肼交联体系
    1.4 未来展望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单组分聚醋酸乙烯酯 D3 级木工胶的理论设计
    2.1 保护胶体改性设计
    2.2 聚醋酸乙烯酯改性设计
第三章 聚乙烯醇缩乙二醛的制备
    3.1 实验原料
    3.2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测试与表征
        3.4.1 黏度
        3.4.2 实际缩醛度
        3.4.3 稳定性
        3.4.4 耐水性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反应温度对 G-PVA 性能的影响
        3.5.2 pH 值对 G-PVA 性能的影响
        3.5.3 缩醛度对 G-PVA 性能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单组分聚醋酸乙烯酯 D3 级木工胶的制备
    4.1 实验原料
    4.2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4 测试与表征
        4.4.1 红外光谱检测
        4.4.2 DSC 分析
        4.4.3 黏度
        4.4.4 粘接强度
        4.4.5 吸水率
        4.4.6 转化率
        4.4.7 凝胶率
        4.4.8 乳胶粒形貌
    4.5 结果与讨论
        4.5.1 单组分聚醋酸乙烯酯 D3 级木工胶的结构分析
        4.5.2 单组分聚醋酸乙烯酯 D3 级胶的热温性分析
        4.5.3 种子的影响
        4.5.4 保护胶体的影响
        4.5.5 乳化剂的影响
        4.5.6 引发剂的影响
        4.5.7 VeoVa-10 的影响
        4.5.8 酮肼交联体系的影响
        4.5.9 反应温度的影响
        4.5.10 单组分聚醋酸乙烯酯 D3 级木工胶性能指标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新型PVAc乳液粘合剂的合成及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阳离子硅改性核/壳型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合成及应用[D]. 许晓敏. 东华大学, 2021(01)
  • [2]硅磷阻燃型聚醋酸乙烯酯乳液的制备与应用研究[D]. 袁明丽. 西北民族大学, 2019
  • [3]隧道路面聚合物水泥砂浆抗滑表层材料研究[D]. 尹艳平. 长安大学, 2017(01)
  • [4]环保增塑剂2,2,4-三甲基-1,3-戊二醇二异丁酸酯的合成与应用[D]. 高俊. 武汉纺织大学, 2016(08)
  • [5]“核—双壳”型P(VAc-BA)乳液的制备和改性[D]. 李刚. 海南大学, 2015(09)
  • [6]乳液胶粘剂研究进展[J]. 刘海英,李志国,顾继友. 粘接, 2015(02)
  • [7]卷烟用醋酸乙烯酯乳液类胶粘剂的改性[J]. 龙飞,彭修娜,史先鑫,华静. 粘接, 2013(05)
  • [8]VAc快速乳液聚合和PVAc/PS复合乳胶的合成制备研究[D]. 袁爱丽. 武汉理工大学, 2013(S2)
  • [9]聚(己二酸—四甘醇酯)增塑剂的合成与应用[D]. 周峰. 武汉纺织大学, 2013(09)
  • [10]单组分聚醋酸乙烯酯D3级木工胶的制备与研究[D]. 陈耀. 广西工学院, 2012(04)

标签:;  ;  ;  

新型PVAc乳液粘合剂的合成与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