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一、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王继光,谢良地,詹思延[1](2011)在《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文中提出目的评价贝那普利治疗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BM、CNKI等数据库中1989-01-2010-12期间发表的相关研究,由2位研究者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tata1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4项试验符合纳入标准,共150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剂量范围10~40mg/d。贝那普利单药治疗可降低患者收缩压24.4mmHg(95% CI21.7~27.1,P<0.01),舒张压15.7mmHg(95% CI14.2~17.1,P<0.01)。与钙拮抗剂相比,贝那普利降低收缩压的幅度略小3.4mmHg(P=0.08),而舒张压降低幅度相似(P=0.55)。贝那普利收缩压(P=0.58)和舒张压(P=0.43)的降低幅度与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相似。咳嗽是贝那普利治疗的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6%。血管性水肿罕见(0.2%)。结论贝那普利治疗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安全有效。

于欢,陈忻,翟所迪[2](2011)在《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系统评价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PubMed、EMBase、万方电子期刊、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与数据提取后,用RevMan5.1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34项RCT,包括1421例患者;根据Cochrane的文献质量评价标准,所有文献均为C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左旋氨氯地平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药(ARB)在降低24h尿微量白蛋白[WMD=1.50,95%C(I-3.90,6.91),P=0.59]、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WMD=0.00,95%C(I-0.01,0.00),P=0.79]、24h尿蛋白[WMD=0.00,95%C(I-0.01,0.02),P=0.58]、24h尿白蛋白[WMD=-0.23,95%C(I-11.18,10.73),P=0.97]作用上无显着性差异;左旋氨氯地平与ACEI/ARB联合使用时对尿β2-MG[WMD=-0.02,95%C(I-0.03,-0.01),P=0.0001]、24h尿蛋白[WMD=-0.04,95%C(I-0.06,-0.03),P<0.00001]、24h尿白蛋白[WMD=-10.52,95%C(I-16.74,-4.31),P=0.0009]的降低作用强于ACEI/ARB单药治疗,而对24h尿微量白蛋白的降低作用的强度与ACEI/ARB相同[WMD=-8.11,95%C(I-17.95,1.73),P=0.11]。结论:左旋氨氯地平的肾功能保护作用的强度与ACEI或ARB相同;左旋氨氯地平与ACEI/ARB联合使用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肾功能。由于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对左旋氨氯地平的肾脏保护作用进行研究。

程鹏,李薇红,华剑,武超,师佩兰,石庆平[3](2011)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性评价》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应用RevMan分析软件对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s)进行缬沙坦与其他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的30篇文献研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有效性的同质性检验χ2=20.25,df=33,P=0.96>0.05;安全性的同质性检验χ2=27.48,df=30,P=0.60>0.05。有效性合并效应量的估计其优势比OR合并=1.09,95%可信区间为0.91-1.29,OR合并检验Z=0.94,P=0.35>0.05;安全性合并效应量的估计其优势比OR合并=0.44,95%可信区间为0.35-0.56,OR合并检验Z=6.59,P<0.00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疗效总体上与对照组所使用的常用药物无显着性差异,但其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显着高于对照组。

黄帮华,蒋学华,普燕芳,张志清[4](2010)在《ACEI和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药(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数据库、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纳入ACEI和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对纳入的临床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8篇文献,其中英文文献12篇。文献质量评价Jadad评分4~7分的为6篇,其余22篇低于4分,纳入试验的方法学质量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用ACEI治疗比较,联合治疗可降低血压3.54/2.07mmHg,降低24h动态血压2.14/1.00mmHg;与单用ARB治疗比较,联合治疗可降低血压3.10/3.35mmHg,降低24h动态血压3.11/2.30mmHg。与ACEI/ARB单用治疗相比,联合治疗降低左心室质量指数13.17/15.69g·m-2,对于射血分数、心率、尿素氮、肌酐、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能一定程度上降低血压,但作用有限。纳入研究质量较低且缺乏以临床事件为终点的试验研究,目前尚无足够的证据证明联合用药比单药治疗更有效、更安全。有必要开展更多高质量、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可靠的证据。

徐鹏,张国柱[5](2009)在《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评价复方缬沙坦(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使用RevMan4.2软件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复方缬沙坦与缬沙坦相比,有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94,95%CI(2.00,4.32),P<0.01],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0.55,1.49),P=0.70];与其它含氢氯噻嗪的复方制剂相比,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复方缬沙坦治作为一种新型的固定剂量降压制剂,降压效果优良。

成小凤[6](2008)在《坎地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研究背景和目的:高血压肾脏损害是高血压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防治高血压肾病是高血压治疗中广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微量白蛋白尿(MAU)是高血压肾脏疾病的早期标志[1]。近年有资料[2~5]显示MAU也是心血管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因此对高血压早期MAU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在糖尿病肾病中ARB与ACEI联用降低尿微量白蛋白较任一单药更好,但ARBs与ACEIs联用治疗高血压早期MAU的相关报道还不多。本研究旨在观察坎地沙坦与苯那普利联用与单用治疗高血压早期尿微量白蛋白疗效的差异,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防治探索更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门诊或住院高血压伴MAU的病人随机分为三组,即坎地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坎地沙坦联合苯那普利组。治疗前测患者血压,尿微量白蛋白(A/C)、血肌酐(CR)、血钾(K+)、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然后分别给予坎地沙坦、苯那普利、坎地沙坦联合苯那普利至少8周,复查患者上述指标。所得结果用SPSS10.0软件作统计学分析以确定治疗前后各组内及组间的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本观察显示与治疗前相比:3组的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3组的尿微量白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尤其是联合用药组更明显(组间比较P<0.05﹚;3组的内皮素均明显下降(P<0.05﹚,3组的一氧化氮均明显升高(P<0.05﹚,尤其是联合治疗组以上作用更明显(组间比较P<0.05﹚;3组的血肌酐、血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对高血压伴MAU的患者苯那普利和坎地沙坦的联合治疗较任一单药治疗有更明显的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作用,同时伴有血浆NO增加和ET-1水平降低,提示RAS阻断剂联合治疗较单药治疗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内皮功能改善有关。

胡燕,徐传新[7](2008)在《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目的:了解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应用Meta分析对16篇文献研究中缬沙坦与其它常用抗高血压药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同质性检验及合并效应量的估计。结果:同质性检验的有效性:χ2=9.6268,df=15;安全性:χ2=11.8158,df=15,二者P>0.05。合并效应量的估计,有效性:OR合并=0.9897,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0.7836~1.2484,OR合并的检验:χ2=0.0854,P>0.05;安全性:OR合并=0.5657,OR合并95%可信区间为0.4188~0.7641,OR合并的检验:χ2=13.7909,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率总体上与对照组比较无显着性降低,安全性比较亦无显着性差异。

牟丽娜[8](2007)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钠素与左室肥厚的相关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原发性高血压(EH)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除了心脏和血管本身的疾患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和体液调节的失常在高血压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体液因素在高血压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不容忽视。脑钠素(BNP)是人体分泌的一种内源性利钠肽,是多种病理因素导致心功能受损时,心室产生的一种代偿性保护因子。随着高血压的进展,持续升高的血压可导致心肌肥厚,研究证实左室肥厚(LVH)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标志,因其可加速冠脉血管粥样硬化的发展,加重心肌缺血,导致心肌梗死、猝死、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本实验通过超声心动图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以该指标判定EH患者左室的肥厚程度,旨在研究EH患者血浆BNP水平与LVMI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探讨BNP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中的作用。近年来,多项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在观测降压疗效的同时检测体液因子的变化,进而研究体液因素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本实验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药物(苯那普利、缬沙坦、缬沙坦+小剂量利尿剂)干预,观察降压过程中血浆BNP水平的变化,并对比三种治疗的异同。方法选择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mmHg≤坐位舒张压≤110mmHg,140mm Hg≤坐位收缩压≤180 mmHg,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和其他器质性心脏病)1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经2周药物洗脱期,分别服用缬沙坦80 m g,每日1次或苯那普利10 m g,每日1次或缬沙坦80 m g +双氢克尿噻12.5 m g,每日1次。患者每日7∶00~9∶00服药,共服4周,治疗前后空腹留取血液标本,试验期间禁用其它一切影响血压的药物。记录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病程、家族史、心率、血压等一般情况,研究对象均行三大常规、生化、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全部标本的脑钠素值,记录超声心动图学指标(LVDd、IVS、LVPW、EF及E /A)。通过超声心动图(UCG)判定所有研究对象的左室肥厚情况(LVMI:男≥122 g/m2 ,女≥115g/m2),对比左室肥厚者与非肥厚者的血浆脑钠素水平,将超声心动图学的有关指标与脑钠素水平做相关性分析。比较三组药物降压前后脑钠素水平的变化,并对比三组治疗的异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血浆脑钠素水平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检验用直线回归和相关分析,降压治疗前后自身对照采用配对t检验,三组药物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认为有显着统计学差异。结果在本研究中,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其中男性62例,女性54例,平均年龄(53.28±12.14)岁。苯那普利组38例,平均年龄(54.57±11.49)岁;缬沙坦组39例,平均年龄(53.16±12.23)岁;缬沙坦+双氢克尿噻组39例,平均年龄(52.05±12.86)岁。三组患者性别比及年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其余如血压水平、心率、体重指数、病程等指标的比较亦无显着差异均(P > 0.05)。根据超声心动图学左室质量指数(LVMI)的诊断标准:共检测出左室肥厚(LVH组)者38例,其BNP水平较无左室肥厚者(无LVH组)明显升高,而E/A比值和EF(%)较无左室肥厚者明显降低。血浆脑钠素与LVM I呈显着正相关( r = 0. 595,P < 0. 01),与E /A比值呈显着负相关( r = - 0. 376,P < 0. 01),与EF呈显着负相关(r = - 0. 628,P < 0. 01)。与用药前相比,三组都取得了明显的降压疗效(均P <0.05);与单用苯那普利和缬沙坦相比,缬沙坦+小剂量双氢克尿噻组对收缩压的影响无显着差异(P >0.05),而降低舒张压的效果较显着(P <0.05)。用药前后平均BNP水平:苯那普利组降低2.985±6.460 pg/ml、缬沙坦组降低2.949±8.908 pg/ml、缬沙坦+双克组降低6.827±8.181 pg/ml,各组自身的脑钠素水平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组间比较:缬沙坦+双克组较其他两组脑钠素水平变化明显(均P < 0.05),而苯那普利组与缬沙坦组之间比较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1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LVH)者的BNP水平较无肥厚者明显升高,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BN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表明BNP在高血压左室肥厚的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作用。同时,E/A比值、EF(%)与BNP水平呈明显负相关。2苯那普利和缬沙坦两种药物具有很好的降压疗效,同时能显着降低EH患者的血浆BNP水平,但对BNP的影响二者之间无明显差异。3与单用苯那普利或缬沙坦相比,缬沙坦+小量利尿剂降低舒张压效果较显着,同时对BNP的影响也较大。

赵德生,佘强[9](2006)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文中指出

田小园,王涓,赵玉香[10](2006)在《缬沙坦、苯那普利及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目的观察缬沙坦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与内生肌酐清除率(Cr-C)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23级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三组缬沙坦组(n=40)、苯那普利组(n=40)、卡托普利组(n=40),分别进行治疗前、后三组之间降压幅度、UAER、Cr-C的比较。结果缬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与苯那普利及卡托普利一样有效。但缬沙坦对UAER[(130±26)mg/24h]、Cr-C[(75±10)ml/min]的影响明显优于苯那普利[(170±28)mg/24h、(63±11)ml/min]及卡托普利[(270±27)mg/24h、(64±13)ml/min],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缬沙坦组未见干咳现象,而苯那普利组、卡托普利组干咳发生率分别为2.7%、13.7%。结论缬沙坦除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外,还有更好地降低UAER、提高Cr-C的作用。

二、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索策略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3 数据提取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
    2.2 纳入研究一般情况
    2.3 荟萃分析结果
        2.3.1 贝那普利单药的降压疗效
        2.3.2 贝那普利与其他降压药物单药疗效比较
        2.3.3 贝那普利联合治疗降压效果
        2.3.4 安全性分析
3 讨论
    本主题国内外已有的结论
    本文的新发现/新见解

(3)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性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1.3 纳入标准
    1.4 剔除标准
    1.5 文献概况
2 结果
    2.1 有效性的同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
    2.2 有效性研究的发表性偏倚分析
    2.3 安全性的同质性检验和Meta分析
    2.4 安全性研究的发表性偏倚分析
3 讨论

(4)ACEI和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类型。
        1.1.2 研究对象。
        1.1.4 结局指标及判效标准。
    1.2 文献检索
    1.3 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特点和质量评价
    2.2 Meta分析结果
3 讨论

(5)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纳入研究的情况
    2.2 复方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的Meta分析
3 讨论

(6)坎地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全文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致谢 在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2 研究对象
    1.3 方法
        1.3.1 按照Peto法进行同质性检验, 计算公式为:
        1.3.2 合并效应量的估计, 采用Peto法合并效应量 (OR合并) 及其95可信区间计算公式为
2 结果
    2.1 各项研究的同质性检验
    2.2 有效性合并效应量的估计
    2.3 安全性合并效应量的估计
3 讨论

(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钠素与左室肥厚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研究论文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钠素与左室肥厚的相关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高血压患者脑钠素与心室肥厚的研究进展
致谢
个人简历

(9)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RAAS) 在高血压中的作用
2 ACEI和ARB联合用药机理
3 ACEI和ARB联合用药的基础研究
4 ACEI和ARB联合用药的临床研究
    4.1 ACEI和ARB联合用药的降压作用
    4.2 ACEI和ARB联合用药的降尿蛋白作用
    4.3 ACEI和ARB联合用药的逆转心肌重构作用
    4.4 ACEI和ARB联合用药对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4.5 ACEI和ARB联合用药对肾性高血压的作用
5 ACEI和ARB联合用药的注意事项

(10)缬沙坦、苯那普利及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三组用药前后血压及UAER、Cr-C变化
    2.2 安全性
3 讨论

四、缬沙坦和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应用贝那普利降压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 王继光,谢良地,詹思延.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1(11)
  • [2]左旋氨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J]. 于欢,陈忻,翟所迪. 中国药房, 2011(36)
  • [3]缬沙坦治疗轻中度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系统性评价[J]. 程鹏,李薇红,华剑,武超,师佩兰,石庆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23)
  • [4]ACEI和ARB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系统评价[J]. 黄帮华,蒋学华,普燕芳,张志清. 中国药房, 2010(34)
  • [5]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徐鹏,张国柱. 安徽医药, 2009(06)
  • [6]坎地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的临床观察[D]. 成小凤. 重庆医科大学, 2008(01)
  • [7]缬沙坦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胡燕,徐传新. 中国药房, 2008(02)
  • [8]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脑钠素与左室肥厚的相关研究[D]. 牟丽娜. 河北医科大学, 2007(06)
  • [9]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进展[J]. 赵德生,佘强.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06(12)
  • [10]缬沙坦、苯那普利及卡托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肾脏的保护作用[J]. 田小园,王涓,赵玉香. 中国基层医药, 2006(05)

标签:;  ;  ;  ;  ;  

缬沙坦联合苯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