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奚氏糖尿病足肌腱坏疽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奚氏糖尿病足肌腱坏疽2例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奚氏糖尿病足筋疽2例(论文文献综述)

徐洪涛,曹烨民[1](2021)在《曹烨民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筋疽经验》文中提出曹烨民教授认为糖尿病足筋疽属本虚标实之证,既有糖尿病气阴两虚之本,又有患足红肿灼热、湿热实证之标。急则治标,宜以"清法"为主",清法"包括清热凉血、利湿解毒为治则的内治法,也包括清创祛腐的局部外治法,常用方剂为茵陈蒿汤、犀角地黄汤、调胃承气汤等;缓解期宜"温清并用",主要在降低清热解毒药物剂量的同时予党参、黄芪、白术、熟附片等健脾益气温阳药物,祛邪不忘扶正;恢复期以"养"为主,疾病后期以正虚为主,用药主要以人参养荣汤或十全大补汤为主加减治疗。

杜玉青[2](2021)在《基于miR-146a探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机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对糖尿病足大鼠创面的促愈作用,并从分子机制角度探索MicroRNA-146a/IRAK1和TRAF6抑制炎症反应的创面促愈机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正常Wistar大鼠的骨髓组织中的MSCs。2.选取Wistar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成5组:健康组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溃疡模型组15只(DFU组),单纯干细胞组糖尿病溃疡模型组15只(MSCs组)、三七总皂苷组糖尿病溃疡大鼠15只(PNS组)、干细胞+三七总皂苷组糖尿病溃疡大鼠15 只(PNS+MSCs 组),将 Control 组、DFU 组、MSCs 组、PNS 组、PNS+MSCs 组大鼠使用高脂词料喂1个月后,在大鼠腹腔部注射40mg/kg STZ,测随机血糖≥16.7mmol/L,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将糖尿病大鼠进行腹腔麻醉、脱毛后,龙胆紫药水沾染在直径大小约3cm的圆形塑料盖上,对造模面积进行颜色标记,建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MSCs组每日创面内注射0.4mL细胞悬浮液,PNS组每日腹腔注射5 mg/100 g血塞通注射液,PNS+MSCs组每日创面内注射0.4mL细胞悬浮液,腹腔注射5 mg/100 g血塞通。每日观察实验大鼠一般状态及创面变化,给药7天后测量并计算各组大鼠剩余创面表面积,并于创面处肉芽组织,应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细胞增殖,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炎性基因mir-146a、靶向基因TRAF6和IRAK1,并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换药期间Control组大鼠未见明显改变,DFU组、MSCs组、PNS组、PNS+MSCs组大鼠形体消瘦,活动减少,精神不振,毛发缺乏光泽,“三多一少”症明显。2.给药7天后,每组大鼠背部伤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愈合,DFU组愈合速度最慢,PNS+MCSs组愈合程度最快。各组大鼠创面剩余表面积:Control组为53.08±0.14%,DFU 组为 64.16±0.11%,MSCs 组为 26.83±0.10%,PNS 组为 19.62±0.26%,MSCs+PNS组为16.20±0.08%。组间Day 7较Day 0溃疡表面积减少(P<0.05)。DFU组大鼠溃疡剩余表面积明显多于Control组(P<0.05);MSCs组、PNS组、MSCs+PNS组溃疡剩余表面积明显少于DFU组(P<0.05),MSCs+PNS组溃疡剩余表面积最少,趋于愈合。3.肉芽组织HE染色显示上皮组织覆盖,新生表皮增厚,偶有炎性细胞,胶原纤维增多;PNS组:新生表皮出现,仍存在少量炎性细胞;MSCs组:新生表皮出现,真皮层偏薄,炎性细胞数量降低;DFU组:胶原纤维增多但质地偏薄,仍有很多炎症细胞;Control组:表皮组织再生,几乎没有炎性细胞浸润。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表达:Ki67在DFU组的表达低于Control组(P<0.01);Ki67 在 MSCs 组、PNS 组、MSCs+PNS 组高于 DFU 组(P<0.05),但 Ki67 MSCs+PNS组相对于单纯应用MSCs、PNS组没有显着升高(P>0.05)。5.qPCR 结果显示:DFU 组 miR-146a、IRAK1、TRAF6 mRNA 的表达显着低于 Control组(P<0.001);MSCs 组、PNS 组、MSCs+PNS 组中 miR-146a、IRAK1、TRAF6 mRNA表达均显着高于 DFU 组(P<0.01);MSCs+PNS 组 miR-146a、IRAK1、TRAF6 mRNA表达高于MSCs组、PNS组(P<0.001)。6.WB结果显示:DFU组的IRAK1、TRAF6蛋白表达显着高于Control组(P <0.001);与相比,MSCs 组、PNS 组、MSCs+PNS 组中 IRAK1、TRAF6 蛋白表达较 DFU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01);MSCs+PNS组中IRAK1、TRAF6蛋白表达较MSCs组、PNS组降低(P <0.05)。说明MSCs联合PNS应用后miR-146a表达上调最明显,炎性基因IRAK1,TRAF6表达下调最明显,减轻创面炎症反应。结论PNS联合MSCs能够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是向上调控miR-146a表达,下调靶基因IRAK1,TRAF6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修复。

李琪,袁佳沁,宋福晨,朱美冬,王星皓,张磊,范斌[3](2020)在《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筋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糖尿病足筋疽的治疗可分为内治法、外治法、祛腐清筋术以及传统针灸疗法,其中内治法包括口服糖足方、清消颗粒、陈兰花冲剂等,外治法分为紫朱软膏外敷、渴疽洗方外洗及负压封闭引流等。在中西医结合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通过内治法与外治法结合控制感染,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创面微环境以促进创面愈合。但是,糖尿病足筋疽发病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需明确微生物因素对创面的作用机制,也需从现代药理学和生物化学角度阐述治疗糖尿病足筋疽方剂的作用机制,探索中医特色疗法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以降低复发率、截肢(趾)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王玉晴,邵腾腾,赵诚[4](2020)在《筋疽含义的历史演变及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从古至今,筋疽的含义包括背部疮疡、肘臂疮疡、足踝疮疡和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等,但现主要是指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在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病症理论的指导下,对该病的治疗效果总体上令人满意。

王御震[5](2019)在《奚氏糖尿病足坏疽分型临床应用评价》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比奚氏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湿热瘀阻证)与脱疽型(痰湿瘀阻证)在相关病史、专科检查、实验室指标、超声及影像检查上的异同,论证奚九一教授对糖尿病足坏疽新分型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并形成对临床诊疗初步的建议。方法:通过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脉管病科首次住院且与入组标准相符的糖尿病足患者,收集整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借助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两组的差异,并形成初步的指导意见。结果:筋疽组患者在发病诱因、体温、下肢皮温差、下肢周径差、腓肠肌压痛、Wagner分级、奚氏分级、Toronto评分、NDS评分、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血沉、降钙素原、白介素-6、D-二聚体、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尿酮体、尿糖、尿蛋白、细菌培养、真菌培养、骨髓炎等体征与指标上都要重于脱疽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脱疽组患者则在烟酒史、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脑梗史、NRS评分、BMI、腰臀比、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颈动脉硬化、颈动脉斑块、下肢动脉硬化、ABI、腘动脉流速、脂肪肝等体征与指标上都要重于筋疽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多为感染重、血糖高、营养差、周围神经损害重、坏死范围大的一类湿性坏疽,治疗应及时起开引流,清除坏死组织;脱疽型多为动脉粥样改变、血管闭塞严重、感染相对轻、疼痛剧烈的一类干性坏疽,治疗可结合西医通血管治疗,创面处理待坏死分界清楚后予以清除坏死足趾、组织。

谢冲冲[6](2019)在《基于二期辨证下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9月至2018年12月期间25例糖尿病足(DF)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并对中医二期辨证治疗结合现代医学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进行评价,总结糖尿病足的发病特点,为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和思路。方法:选取自2012年9月-2018年12月在我院骨科住院治疗糖尿病足患者25例,均进行详细的病史回顾,一般情况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踝肱指数等;对纳入研究25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基础治疗:(1)控制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左右,餐后血糖l0mmol/L以内;(2)抗感染;(3)换药。在此基础上,急性期发作期运用当归拈痛汤加减方口服,每天一剂,分2次口服;慢性缓解期:感染控制后,继续控制血糖、停用抗生素治疗,隔天换药,身痛逐瘀汤加减方口服,每天一剂,分2次口服。按相关评分指标对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患者患肢症状、足部创面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50岁以上糖尿病足患者19例,占比76%;糖尿病(DM)病程在510年区间的DF患者占比40%;出现7天以上就诊延迟的患者占84%;创伤、烧烫伤、鞋子问题是糖尿病足诱发的三大因素;治疗前Hb1AC、GLU基本偏高;PCT、CRP、ESR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细菌培养阳性率达96%,而WangerII-IV级DF患者阳性率达100%;合并不同程度的下肢缺血。(2)患者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创面愈合情况相关评分指标都比之前改善,P<0.05,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治疗2周后与治疗前、治疗4周后与治疗2周后相比,间歇性跛行、疼痛感、麻木感、冷沉重感、症状总积分都比治之前改善,P<0.05,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治疗后患肢症状疗效评分和患足创面疗效评分,总有效率均为96.00%。(3)25例DF患者平均创面愈合时间为(25.4±8.2)天,平均住院时间为(27.8±7.4)天,平均住院费用为(9692.4±3825.8)元,不良反应0例。结论:(1)本研究发现在DM病程在5年以上、年龄50岁以上、血糖控制不佳的男性患者患DF的几率更高,创伤、鞋子问题和烧烫伤是三大诱发因素,多合并有创面感染问题。以上观点与现代文献研究相符合。(2)在现代医学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二期辨证,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糖尿病足是一种有效促进创面愈合和改善症状的治疗方法。(3)本研究中DF患者病情越严重,则创面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越长,住院费用越贵;未见不良反应,安全性等级1级。

王建春,白爽,周榆腾,黄学阳,林鸿国,傅强[7](2014)在《重症糖尿病足筋疽型34例中医外治回顾性分析》文中认为糖尿病足筋疽是糖尿病足常见的病理类型,即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指除神经、血管因素外,皮肤、肌腱、骨骼等组织均发生病变的一种类型,具有高发病率、高截肢率、高病死率的危害〔1〕。我科根据蔡炳勤教授的经验,在综合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外治,取得良好临床疗效。本文回顾我科住院治疗的重症糖尿病足筋疽患者及对其治疗情况分析。

赵诚,曹烨民[8](2013)在《祛腐清筋方案治疗糖尿病足筋疽急性期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祛腐清筋方案治疗糖尿病足筋疽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糖尿病足筋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在西药基础治疗上联合祛腐清筋方案治疗;对照组以西药治疗为主,必要时加用清创术。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7.62%,对照组90.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祛腐清筋方案治疗糖尿病足筋疽急性期临床效果满意。

曹烨民,赵诚,李厚铨,吴伟达,王义成,奚九一[9](2013)在《清法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应用清法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应用清法观察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病例137例,观察治疗前后及治疗过程中的疗效指标、安全性指标,建立临床资料数据库,进行相关数据的分析。结果:1.临床治疗137例糖尿病足坏疽患者,截肢5例,截肢率3.65%。2.清法可以降低CRP,改善局部的炎症状态,可以有效地防止糖尿病足足部感染。3.对肝肾功能无不良的影响,无变态反应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1.清法治疗糖尿病足坏疽可以明确的降低其截肢率,本次临床研究的截肢率为3.65%,临床疗效较高。2.清法临床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曹烨民[10](2013)在《奚九一教授学术思想及学术理论经验荟萃》文中指出奚九一,男,出生于1923年4月,江苏省无锡市人。1953年上海同德医学院医疗系毕业,1958年上海市在职西学中研究班结业。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国家人事部批准暂缓离休的高级专家。是我国着名的中西医结合脉管病专家和学术带头人,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年,在诊治脉管病上首创"因邪致瘀、分病辨邪、分期辨证、祛邪为先"的学术观点。1987年首先发现并报道了"奚氏糖尿病足筋疽"的新病症,曾获科技成果奖12项,其中卫生部级5项、市局级等成果奖7项;曾负责国家"八五"攻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奚氏糖尿病足筋疽2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奚氏糖尿病足筋疽2例(论文提纲范文)

(1)曹烨民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筋疽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糖尿病足筋疽的理论基础
2 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3 分期辨证,善用外治
    3.1 急性发作期——清法
    3.2 好转缓解期——温清并用
    3.3 恢复期——养法
    3.4 调护结合,防患于未然
4 典型病例
5 讨论

(2)基于miR-146a探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综述文献
    综述一 中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1 中医古籍对糖尿病足的记载
        2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
        参考文献
    综述二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1 糖尿病足概述
        2 糖尿病足发生机制
        3 糖尿病足的西医治疗
        参考文献
    综述三 前期临床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动物实验及方法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1 大鼠造模前后改变
        2 大鼠创面愈合情况
        3 组织病理学评估
        4 免疫组化检测Ki67细胞表达
        5 qPCR检测miR-146a,IRAK1,TRAF6的mRNA表达
        6 Western Blot检测IRAK1、TRAF6蛋白表达
    讨论
        1 关于实验大鼠模型的建立
        2 三七总皂苷对糖尿病足溃疡抗炎作用
        3 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加速糖尿病足溃疡愈合
        4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筋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发病机制
    2.1 非酶促糖基化反应
    2.2 多元醇途径激活
    2.3 氧化应激增强
    2.4 炎症因子作用
    2.5 微生物作用
    2.6 易感因素
3 筋疽的治疗
    3.1 内治法
        3.1.1 糖足方
        3.1.2 清消颗粒
        3.1.3 陈兰花冲剂
    3.2 外治法
        3.2.1 紫朱软膏
        3.2.2 渴疽洗方
        3.2.3 负压封闭引流
    3.3 袪腐清筋术
    3.4 温针灸疗法
4 结语

(4)筋疽含义的历史演变及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筋疽含义的历史演变
    1.1 背部疮疡
    1.2 肘臂疮疡
    1.3 足踝疮疡
    1.4 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
2 糖尿病足筋疽的研究进展
3 结语

(5)奚氏糖尿病足坏疽分型临床应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采集与研究方法
    2.1 诊断标准
        2.1.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诊断标准(2017年版)
        2.1.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足诊断标准(1995年版)
        2.1.3 奚氏糖尿病足坏疽筋疽型(湿热瘀阻证)诊断标准
        2.1.4 奚氏糖尿病足坏疽脱疽型(痰湿瘀阻证)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病例来源
    2.5 病例分组
    2.6 仪器设备
    2.7 观察方法
        2.7.1 踝肱指数ABI
        2.7.2 肥胖指标
        2.7.3 烟酒史及慢性病史
        2.7.4 Wagner分级
        2.7.5 奚氏分级
        2.7.6 Toronto评分
        2.7.7 NDS神经缺陷评分
        2.7.8 NRS疼痛评分
    2.8 观察指标
        2.8.1 临床资料
        2.8.2 实验室资料
        2.8.3 影像学、B超及其他检查
    2.9 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统计结果
    3.1 一般情况及病史的比较
        3.1.1 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的比较结果
        3.1.2 发病诱因的比较结果
        3.1.3 既往吸烟史、饮酒史的比较结果
        3.1.4 既往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脑梗史的比较结果
    3.2 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比较
        3.2.1 BMI、腰臀比、体温的比较结果
        3.2.2 皮温差、周径差、腓肠肌压痛的比较结果
        3.2.3 舌、脉的比较结果
    3.3 两组患者溃疡分级及神经病变评分上的比较
        3.3.1 Wagner、奚氏分级的比较结果
        3.3.2 Toronto评分、NDS评分、疼痛评分的比较结果
    3.4 两组患者血常规、炎症指标、血糖、肝肾功能、尿常规、微生物培养的比较
        3.4.1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比率、C反应蛋白的比较结果
        3.4.2 血沉、降钙素原、白介素-6的比较结果
        3.4.3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的比较结果
        3.4.4 血红蛋白、白蛋白的比较结果
        3.4.5 D-二聚体、BNP、肌酐、尿酸的比较结果
        3.4.6 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的比较结果
        3.4.7 尿酮体、尿糖、尿蛋白的比较结果
        3.4.8 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的比较结果
    3.5 两组患者在超声、影像学上的比较
        3.5.1 颈动脉B超、下肢动脉B超的比较结果
        3.5.2 脂肪肝、骨髓炎的比较结果
        3.5.3 ABI、腘动脉血流速度的比较结果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两组患者在一般情况及病史的比较
        4.1.1 性别、年龄和糖尿病病程的比较
        4.1.2 发病诱因的比较
        4.1.3 既往吸烟史、饮酒史的比较
        4.1.4 既往高血压史、冠心病史、脑梗史的比较
    4.2 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的比较
        4.2.1 两组患者在BMI、腰臀比的比较
        4.2.2 两组患者在体温、皮温差、周径差、腓肠肌压痛的比较
        4.2.3 两组患者在舌、脉的比较
    4.3 两组患者溃疡分级及神经病变评分上的比较
        4.3.1 两组患者Wagner分级与奚氏分级上的比较
        4.3.2 两组患者Toronto评分、NDS神经缺陷评分、NRS疼痛评分的比较
    4.4 两组患者血常规、炎症指标、血糖、肝肾功能、尿常规、微生物培养的比较
        4.4.1 两组患者血常规、炎症指标的比较
        4.4.2 两组患者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化白蛋白的比较
        4.4.3 两组患者在血红蛋白、白蛋白的比较
        4.4.4 两组患者在D-二聚体、尿酸的比较
        4.4.5 两组患者在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上的比较
        4.4.6 两组患者在尿酮体、尿糖、尿蛋白等尿常规指标上的比较
        4.4.7 两组患者在细菌培养、真菌培养的比较
    4.5 两组患者在超声、影像学的比较
        4.5.1 两组患者在颈动脉B超、下肢动脉B超、腘动脉血流速度、ABI的比较
        4.5.2 两组患者在脂肪肝、骨髓炎的比较
    4.6 奚九一教授对糖尿病足的认识与诊治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文献综述 糖尿病足分级分型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临床信息采集表
附录3 参加的学术交流活动

(6)基于二期辨证下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糖尿病及糖尿病足诊断标准
        1.1.2 糖尿病足分级及分型方法
        1.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1.2 研究方法
        1.2.1 一般指标
        1.2.2 实验室检查
        1.2.3 特异性检查指标
        1.2.4 二期辨证疗法
        1.2.5 疗效评分标准
        1.2.6 疗效评价
        1.2.7 抗生素使用情况
        1.2.8 经济学指标及随访
        1.2.9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糖尿病足患者年龄分布
    2.3 糖尿病病程分布
    2.4 糖尿病足病程分布
    2.5 糖尿病足诱发因素
    2.6 实验室检查
    2.7 二期辨证治疗的疗效评分
    2.8 二期辨证治疗的临床疗效与总有效率
    2.9 抗生素使用情况
    2.10 创面愈合情况
    2.11 经济学指标及随访情况
    2.12 不良反应及安全性评价统计
    2.13 经典病例
        2.13.1 经典病例1
        2.13.2 经典病例2
3 讨论
    3.1 研究背景
    3.2 一般资料
        3.2.1 DF患者年龄、性别
        3.2.2 DF与 DM病程
        3.2.3 DF的就诊时机
        3.2.4 DF的诱发因素
        3.2.5 DF创面感染的特异性指标
        3.2.6 DF与血糖控制
        3.2.7 DF的经济学研究及随访
    3.3 DF与传统医学
        3.3.1 病因病机
        3.3.2 二期辨证治疗
        3.3.3 当归拈痛汤与身痛逐瘀汤的中药组成、方解及药理研究
        3.3.4 中医内治
        3.3.5 中医外治
    3.4 DF与现代医学
        3.4.1 病因病机
        3.4.2 DF与神经病变、缺血、感染
        3.4.3 基础治疗
        3.4.4 现代医疗技术
    3.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自拟二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研究记录表
附录二 糖尿病足症状评分表
附录三 糖尿病足溃疡疗效指标量化与赋分标准
缩略词表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科研成果

(7)重症糖尿病足筋疽型34例中医外治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观察项目
    1.3方法
        1.3.1综合治疗
        1.3.2中医外治
2结果
3讨论

(8)祛腐清筋方案治疗糖尿病足筋疽急性期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筋疽分级
    1.4 纳入标准
    1.5 排除标准
2 治疗观察方法
3 疗效标准
4 治疗结果
    4.1 临床疗效
    4.2 创面感染的控制
    4.3 对空腹血糖、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
5 讨论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奚氏糖尿病足筋疽2例(论文参考文献)

  • [1]曹烨民教授分期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筋疽经验[J]. 徐洪涛,曹烨民. 西部中医药, 2021(05)
  • [2]基于miR-146a探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机制[D]. 杜玉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3]中医治疗糖尿病足筋疽研究进展[J]. 李琪,袁佳沁,宋福晨,朱美冬,王星皓,张磊,范斌. 河南中医, 2020(09)
  • [4]筋疽含义的历史演变及糖尿病足肌腱变性坏死症(筋疽)研究进展[J]. 王玉晴,邵腾腾,赵诚. 上海医药, 2020(11)
  • [5]奚氏糖尿病足坏疽分型临床应用评价[D]. 王御震.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19(03)
  • [6]基于二期辨证下糖尿病足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回顾性研究[D]. 谢冲冲.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7]重症糖尿病足筋疽型34例中医外治回顾性分析[J]. 王建春,白爽,周榆腾,黄学阳,林鸿国,傅强.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06)
  • [8]祛腐清筋方案治疗糖尿病足筋疽急性期临床研究[J]. 赵诚,曹烨民. 山东中医杂志, 2013(11)
  • [9]清法治疗糖尿病足坏疽临床疗效观察[A]. 曹烨民,赵诚,李厚铨,吴伟达,王义成,奚九一.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六次民间医药学术年会暨首批民间特色诊疗项目交流会论文集, 2013
  • [10]奚九一教授学术思想及学术理论经验荟萃[A]. 曹烨民. 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第五届学术大会暨黑龙江省中医周围血管病2013年学术讨论会学术论文集, 2013

标签:;  ;  ;  ;  ;  

中西医结合治疗奚氏糖尿病足肌腱坏疽2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