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饲料饲料成分分析表(2002年版)

美国饲料饲料成分分析表(2002年版)

一、美国Feedstuffs饲料成分分析表(2002版)(论文文献综述)

许小向[1](2021)在《甘草酸和益生菌组合缓解呕吐毒素危害断奶仔猪生长和肠道健康的分子机制》文中提出霉菌毒素是由霉菌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广泛存在于粮食或饲料中,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畜牧业及饲料工业的发展。在众多霉菌毒素中,对人和动物危害较大的有DON、AFB1、ZEN,而DON在我国饲料中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非常高。当动物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饲料后,DON的主要攻击目标是肠道,它可以破坏肠屏障完整性,影响肠道形态和肠上皮细胞的蛋白结构,从而引起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生物降解剂如益生菌和营养干预可以有效减轻DON的毒性。因此,鉴于我国饲料原料中DON污染较严重以及DON的毒性作用,本研究以期寻找一种既可以有效降解DON,又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的新型饲料添加剂来缓解DON对动物造成的损伤及减少毒素的残留。首先以猪肠上皮细胞IPEC-J2为体外研究对象,研究绿原酸(CGA)、落新妇苷(AST)和甘草酸(GA)三种营养性添加剂分别对DON毒性的缓解作用,筛选出GA为对DON缓解作用较好的营养添加剂,并通过转录组学进一步研究其缓解机制;再采用正交法优化GA、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对缓解和降解DON毒性的最佳配比,并探讨其对猪肠道上皮细胞的免疫保护机制;再通过断奶仔猪饲养试验,研究DON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免疫功能以及肠道和肝脏健康的损伤,以及GA和复合益生菌配伍(GAP)对DON所造成断奶仔猪危害的缓解作用机制;最后利用16S rRNA基因测序、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等多组学,分析GAP和DON作用后分别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空肠基因表达和血清代谢产物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进而为养猪生产中使用该新型饲料添加剂高效降解霉菌毒素、防治仔猪腹泻和替代抗生素等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为动物和人类健康提供保障。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GA、CGA和AST对DON致IPEC-J2细胞损伤的缓解作用:采用猪肠道上皮细胞IPEC-J2为模型,研究了 DON对细胞的毒性作用以及CGA、AST和GA分别对DON致细胞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表明,0.5 μg/mL DON作用IPEC-J2细胞6 h诱导细胞发生炎症和凋亡反应,显着降低细胞活力至88.52%(P<0.05),增加了乳酸脱氢酶(LDH)释放率(P<0.05)及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率(P<0.01),显着上调了 IL-6、IL-8、TNF-α、COX-2、NF-κB、Bax、Caspase 3、Occludin 和 ASCT2基因的相对mRNA丰度(P<0.05),显着下调了 Bcl-2、ZO-1、PePT1、GLUT2和SGLT1基因的相对mRNA丰度(P<0.05);而当40 μg/mL CGA预处理1 h后DON继续孵育6 h或20 μg/mL AST和400 μg/mL GA分别与DON共孵育6 h时,细胞活力分别显着增加至98.32%、1 11.25%和96.85%,显着降低LDH释放率和细胞凋亡率(P<0.05),以及显着降低上述炎症和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显着升高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物质转运相关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5)。表明加入CGA、AST和GA均可以减轻DON的细胞毒性,提高活细胞率,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和改善营养物质的转运和吸收,为CGA、AST和GA等功能性植物提取物作为一种饲料营养添加剂在减轻霉菌毒素的危害及动物生产中的应用奠定理论依据。此外,考虑到经济成本,选择GA作为营养添加剂进行后续研究。(2)利用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揭示GA对DON致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的保护机制:分别按照对照组、DON组、GA组和GA+DON组处理细胞(其中DON组表示0.5 μg/mL DON孵育 6 h,GA 组表示 400 μg/mL GA 孵育 6 h,GA+DON 组表示 400 μg/mL GA 和 0.5 μg/mL DON 共孵育6 h),经过上述处理后,收集不同处理的细胞和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其DON含量和细胞因子IL-8、Caspase 3和NF-κB含量,并提取相应的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表明DON可通过显着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和降低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P<0.01)诱导细胞发生氧化应激,且显着增加了细胞上清液中IL-8、Caspase 3和NF-κB的含量(P<0.01),而添加GA后显着升高CAT和SOD的活性和降低MDA、IL-8、Caspase 3和NF-κB的含量(P<0.01);采用RNA-seq技术对各组处理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全面分析,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DEGs),通过对DEGs进行GO、KEGG富集分析和PPI分析发现,GA可通过激活TNF、Toll-like受体和NF-κB信号通路抑制炎症因子和趋化因子的产生,以及显着减缓氧化应激和减少细胞凋亡,且GA还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作用。由此可见,GA可减轻DON诱导的肠道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3)GA、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配伍对DON致IPEC-J2细胞损伤的缓解及DON降解作用:采用MTT法研究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的全菌液、细胞菌体和上清液分别对细胞活力的影响,然后利用正交法优化GA、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对细胞增殖的最佳配比,并测定其对DON降解率及细胞因子等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数量的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的菌体细胞均可以显着促进细胞增殖(P<0.05),通过正交法优化得到GA、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对细胞增殖的最佳配比为400μg/mL GA、1×106 CFU/mL酿酒酵母和1×106 CFU/mL粪肠球菌,该组合(GAP)不仅显着缓解DON对细胞的毒性作用,而且对DON的降解率达到最高,为34.69%。此外,GAP还显着降低了 IL-8、Caspase 3和NF-κB的含量及Bax、TNF-α和COX-2蛋白的表达(P<0.05),显着增加了 ZO-1、Claudin-1和PePT1蛋白的表达(P<0.05)。由此推断GA、酿酒酵母和粪肠球菌的结合具有增强细胞活力和DON降解的协同作用,可通过减轻DON细胞毒性、减少细胞凋亡和炎症、改善肠道屏障功能、调节营养吸收和转运来保护IPEC-J2细胞免受DON诱导的损害。(4)GAP对DON致断奶仔猪生长和肠道损伤的缓解作用:本试验选择160头42日龄(断奶两周)的二元杂交仔猪(长白×大白),随机分为四组,分别为对照组(CON)饲喂正常饲粮、含1040 μg/kg DON的发霉小麦饲粮组(DON)、添加GA和复合益生菌的正常饲粮组(GAP)和添加GA和复合益生菌的含DON发霉小麦饲粮组(GPD),每组四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阉公猪和母猪各半),饲养28 d。结果表明:与CON组相比,DON组显着降低日增重(ADG)、日采食量(ADFI)、粪便淀粉酶活和血清中的SOD活力(P<0.05),显着增加了料重比、腹泻率和淘汰率,以及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LDH、MDA、IL-8、Caspase 3和NF-κB的含量(P<0.05);与DON组相比,GAP组和GPD组显着提高了断奶仔猪ADG、ADFI、粪便淀粉酶活力、粗蛋白和粗脂肪的消化率以及血清中的SOD活力(P<0.05),显着降低了料重比、腹泻率、淘汰率和血清中AST、ALT、LDH、MDA、IL-8、Caspase 3和NF-κB的含量(P<0.05)。从断奶仔猪空肠和肝脏形态学可以看出,DON严重损伤了断奶仔猪空肠和肝脏的形态结构,与DON组相比,GAP组和GPD组显着增加了空肠的绒毛高度及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比值V/C(P<0.05),显着降低了隐窝深度(P<0.05),减轻空肠和肝脏的炎症。此外,添加GAP还显着降低了粪便、血清、空肠内容物和肝脏中的DON残留量。在断奶仔猪空肠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DON组显着上调了 Caspase 3、IL-8、COX-2、GULT2 基因以及 COX-2、TNF-α 和 ASCT2 蛋白的表达(P<0.05),显着下调了 Bcl-2 和 IL-10、ZO-1、Occludin 和 Claudin-1 基因的表达(P<0.05)及 ZO-1、Claudin-1和PePT1蛋白的表达(P<0.05);而加入GAP后显着下调炎症和凋亡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及显着增加了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转运因子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断奶仔猪肝脏组织中,与对照组相比,DON 组显着升高了 IL-8、COX-2 和 Claudin-1 基因的表达和降低 Bcl-2、ZO-1、Occludin、GLUT2和SGLT1的表达(P<0.05);而添加GAP显着降低了 Caspase 3、IL-8、COX-2和TNF-α蛋白的表达(P<0.05),显着上调 Bcl-2、ZO-1、Occludin、Claudin-1、GLUT2、ASCT2 和 PePT1 基因的表达以及ZO-1、Claudin-1和ASCT2的蛋白表达(P<0.05)。可见,DON通过诱导空肠和肝脏发生炎症和凋亡,破坏了肠道屏障和营养物质转运,从而影响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而添加GAP后显着缓解DON对空肠和肝脏的损伤,促进了断奶仔猪健康生长。(5)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断奶仔猪肠道微生物区系: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分别对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中的微生物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饲料中添加GAP可以显着提高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中微生物的多样性;DON显着改变断奶仔猪空肠内容物和粪便的菌群结构,显着降低空肠内容物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数量,显着升高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菌群的数量,而显着降低了粪便中厚壁菌门(Firmicutes)数量,升高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等菌群的数量。在空肠内容物和粪便的属水平上,DON显着降低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的数量,升高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sensustricto1)的数量;然而,添加GAP后通过显着增加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等有益菌和降低狭义梭菌属(Clostridiumsensustricto1)等有害菌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促进仔猪生长。通过对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中菌群功能预测发现GAP干预有利于肠道菌群代谢功能的差异。此外,通过对肠道微生物与毒素残留量等因子相关性分析推测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DON解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在生产上利用益生菌提高仔猪肠道健康和生长性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6)通过高通量转录组测序技术分析GAP对DON诱导断奶仔猪空肠基因表达谱的变化:通过对CON、DON和GPD组的空肠组织进行有参转录组测序分析,并筛选其差异表达基因。结果表明在CON vs.DON组、CON vs.GPD组和DON vs.GPD组中分别筛选出283、339和317个差异表达基因,且CON vs.DON组和CON vs.GPD两组中共表达了 86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31个差异基因在CON vs.DON组中表达上调,而在DON vs.GPD组中表达下调;有51个差异基因在CON vs.DON组中表达下调,但在DON vs.GPD组中表达上调,这些差异基因主要参与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刺激反应、细胞、结合和催化活性等方面。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GAP的添加促进了肠道对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此外,通过对共表达差异基因与空肠内容物微生物菌群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DON作用后下调的基因如TNS1、KCNIP4、SCG3等与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罗氏菌属(Rothia)呈显着正相关,GAP作用后下调的基因如BARX2、PHGDH、ACTN2等与大肠志贺氏杆菌(Escherichia-Shigella)呈显着负相关,进一步揭示了 GAP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缓解DON毒性的分子机制。(7)基于多组学联合分析揭示GAP缓解DON损伤的分子机制:通过采用LC-MS代谢组学分别研究CON组、DON组、GAP组和GPD组中断奶仔猪血清代谢物的变化,经PCA和OPLS-DA多元统计分析后,鉴定和筛选代谢差异物,并对其进行KEGG富集分析;然后采用多组学联合分析血清代谢物与空肠基因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CON vs.DON、CON vs.GAP、CON vs.GPD和DON vs.GPD组中分别筛选到201、351、423和271个差异代谢产物,且CON vs.DON与DON vs.GPD组中有69个共同差异代谢物,通过对其进行KEGG富集分析发现GAP可通过调节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和脂肪的消化和吸收等脂质代谢通路来缓解DON致断奶仔猪代谢紊乱及损伤的作用机制。深入对共有的69个差异代谢物与断奶仔猪ADG和ADFI、血清生化指标、DON残留、共表达差异基因和微生物区系进行相关性联合分析,表明摄入DON导致仔猪肠道菌群、脂质和能量代谢的紊乱,而GAP可以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和改善代谢紊乱,从而缓解DON的毒性,促进仔猪健康生长。

李琳[2](2020)在《芦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文中认为为缓解牧草资源匮乏问题,本研究以芦草为研究材料,评价其营养价值,并基于此配合全混合日粮,开展肉羊的饲养、屠宰试验。通过对芦草的营养价值进行评定,为开发新牧草提供基础数据。试验一:通过化学分析法对高0.5 m芦草不同部位(茎、叶、全草)、芦草的不同高度(1 m,1.2 m,1.4 m,1.6 m,1.8 m)的营养含量进行测定,表明芦草叶的饲料利用优于茎;高度为1.21.4m的全株芦竹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含量;采用超声破碎法,考察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超声温度、液料比和pH对芦草中芦竹碱得率的影响,并利用3因素3水平的响应面试验对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芦草中芦竹碱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功率600 W、超声时间50 min、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温度50℃、液料比40 mL·g-1,pH 5。在此条件下,芦草中芦竹碱得率为1.00%。利用芦草中芦竹碱的最佳提取工艺测定芦草叶中的芦竹碱含量远远高于茎,FRAP法测得芦草中芦竹碱粗提物抗氧化能力为0.465mmol/g,采用96孔板法测得芦草中芦竹碱粗提物对供试菌株的的抑制效果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试验二:本试验选取体重(550±25)kg的3头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采用尼龙袋法对芦草的NDF、ADF、CP瘤胃动态降解率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瘤胃流速k=0.05/h,1.8 m全株芦草的粗蛋白的有效降解率为42.35%,中性洗涤纤维的有效降解率为27.01%,酸性洗涤纤维的有效降解率为21.54%。从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及其降解率看,2.5 m芦草的营养价值低于1.8 m芦草。试验三:选取高1.4 m全株芦草进行青贮,分别在青贮时间为7,15,23,30,45,60 d随机取三袋,混合后实验室分析发酵品质各项内容,动态研究其青贮营养和发酵品质的变化规律。利用MRS培养基,采用厌氧培养方式从青贮30 d芦草中筛选微生物菌株,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鉴定确定筛选到的微生物的种属。结果表明:青贮过程中,随着青贮天数的延长,CP总体呈现上升趋势,Ash含量升高,DM,NDF和ADF含量下降,青贮料p H值明显下降,NH3-N在青贮时间为30 d时含量最高,WSC含量逐渐下降,综合来看,1.4 m全株芦竹在青贮30 d时效果最佳。随着青贮时间的延长,芦草中芦竹碱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青贮30 d时,芦竹碱含量最高。在37℃无氧条件下以MRS培养基共分离出3株菌株。经过形态学和保守序列比对确定,其中2株为植物乳杆菌,1株为戊糖片球菌。试验四:本试验分为3个试验组,分别以芦草、青贮苜蓿、玉米秸秆为单一粗饲料来源,开展肉羊饲养及屠宰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玉米秸秆,芦草对肉羊的生产性能更好,并且随着饲喂时间越长,芦草组羔羊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与青贮苜蓿无显着差异,对肉羊的增重效果相当,可替代青贮苜蓿作为粗饲料来源。芦草代替玉米秸秆显着提高了羔羊的胴体重,有利于提高肌肉品质。芦草可提高谷氨酸的含量,提高肌肉风味。相比于青贮苜蓿,芦草显着降低了羔羊的抗氧化性能,不适合完全代替青贮苜蓿。各组试验羊瘤胃菌群相似性较低,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具有同样的优势菌群。与青贮苜蓿和玉米秸秆相比,饲用芦草对肉羊瘤胃微生物组成和相对丰度无显着性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芦草的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新型牧草。

路佩瑶[3](2020)在《小麦和棉粕的肉仔鸡可利用氨基酸和能量评价与预测》文中研究说明论文通过2个试验测定了不同来源小麦和棉粕的化学组成、肉仔鸡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和代谢能,评价了小麦日粮添加木聚糖酶对小麦营养价值的改善作用,并建立了棉粕氨基酸消化率和代谢能的预测方程。试验一,分析我国小麦主产区30份小麦样品的化学组成,测定其中6个小麦样品的肉仔鸡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SID AA)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的含量,同时探讨了外源木聚糖酶对肉鸡SID AA和AMEn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来源小麦样品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谷氨酸是小麦的优势氨基酸;甘肃小麦除赖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胱氨酸外,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均高于其它来源小麦(P<0.05),AMEn值(11.83 MJ/kg)显着高于其它来源小麦样品(P<0.001)。其中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平均SID含量分别为87.35%和88.17%,6种小麦的平均AMEn值为11.14 MJ/kg。与未添加木聚糖酶的日粮相比,添加木聚糖酶的日粮中平均SID AA值提高了 1.96%,其中蛋氨酸、赖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缬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和丙氨酸的SID含量均较高(P<0.05),AMEn值显着增加了 0.87MJ/kg(P<0.05)。试验二,分析我国主要棉粕样品的化学组成,测定10个棉粕样品的肉仔鸡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SIDAA)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AMEn)的含量,并建立氨基酸消化率和代谢能与常规化学成分之间的线性回归预测方程。结果表明,不同来源棉粕样品的化学成分存在较大差异,粗脂肪含量是变异最大的化学成分,变异系数为19.90(P<0.05);棉粕中谷氨酸和精氨酸分别是含量最高和最低的氨基酸,棉粕中氨基酸的含量和组成与其粗蛋白质含量呈正相关;新疆粗蛋白含量为63.83%的棉粕中的回肠表观氨基酸和粗蛋白消化率均高于其它来源,AMEn值为8.17 MJ/kg;除色氨酸、精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以外,新疆粗蛋白含量为43.36%的棉粕的回肠表观氨基酸消化率最低,AMEn值为6.93 MJ/kg,差异极显着(P<0.001)。10个棉粕样品的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和总氨基酸的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平均值分别为76.59%、77.21%和76.90%,平均AMEn值为7.59 MJ/kg。棉粕的CP、Lys、Met和Thr的SID与纤维组分如NDF和ADF呈负相关,与Lys的含量呈正相关;SID CP、SID Lys、SID Met 和 SID Thr 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为 SID CP=0.68 × EE+73.42(R2=0.84)、SID Lys=0.39 × CP+58.96(R2=0.79)、SID Met=2.46 × Lys-1.43× NDF+106.33(R2=0.92)和 SID Thr=0.28 × CP+2.02 × NDF+63.17(R2=0.71);棉粕的AME和AMEn与纤维组分如NDF和ADF呈负相关,AME和AMEn的最佳预测方程分别为 AME=1.83 × GE-0.41 × NDF+0.28 × CP-16.73(R2=0.82)和AMEn=1.26 × GE-0.38 × NDF+0.18× CP+12.39(R2=0.89)。综上所述,小麦和棉粕的来源对肉仔鸡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值和氮矫正代谢能值有显着影响,不同来源小麦和棉粕的化学成份上的差异,特别是粗蛋白质、粗脂肪和NDF含量,可能是其SIDAA和AMEn值差异显着的主要原因。添加外源木聚糖酶,可显着改善小麦的营养价值,建立的棉粕氨基酸消化率和代谢能值的预测方程可用于其营养价值的预测。

马方[4](2017)在《预处理方式对花生秸秆成型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花生是世界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全世界已有114个国家种植花生,其中中国、美国和印度的花生出口总量占世界花生出口份额的一半以上。在花生产量逐年增高的同时,花生秸秆的产量也逐年稳增,因其气味芳香,营养丰富,常被用来作为牲畜的饲料。目前阻碍花生秸秆饲料化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在花生完全成熟以后,木质纤维素含量较高,含水率高的新鲜秸秆,适口性强,但是无法长期保存,而风干的花生秸秆硬度高,木质化程度增加,不仅影响适口性,也使得营养成分的消化率降低;二是花生秸秆与其它农作物秸秆一样,分布分散,结构疏松,导致在运输和储存的过程中成本较高,影响其经济性能。要将花生秸秆合理的饲料化利用,需突破两个问题,首先要将花生秸秆进行预处理,增强其适口性的同时提高消化率和营养成分,并延长其保质期;第二,要将预处理后的秸秆进行压缩,在符合饲料品质标准的前提下增加密度,降低体积,以节约其储运成本。解决上述问题,探索最优方案,确定工艺参数,对花生秸秆饲料化的推广应用具有现实意义。论文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1)花生秸秆及生物质压缩成型过程黏弹塑性模型的建立。通过对多种生物质压缩成型过程的理论分析,以Boltzmann叠加原理为理论依据,同时考虑试验对象的黏性、弹性和塑性,结合生物质受压过程各阶段表现出的不同特征提出黏弹塑性力学模型及本构模型。再以6种典型生物质压缩试验数据加以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科学合理并有一定普适性。分析本构模型表明:压缩量与压缩力、受压截面积、物料充型长度和加载速度相关,其中压缩力和物料充型长度与压缩量呈正相关,受压截面积和加载速度与压缩量呈负相关。(2)预处理对饲用花生秸秆组分的影响。通过对秸秆饲化预处理方法的分析,初步选取微波干燥预处理、挤压膨化预处理、NaOH干法碱化预处理、尿素氨化预处理与多种微生物协同预处理法作为压缩成型前的预处理方法,以洗涤纤维试验法测算各种预处理方法对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并就试验结果进行了显着性对比,其中对半纤维素含量影响的显着性对比为:微生物 > 干法碱化> 氨化 > 膨化≈微波≈未处理;对纤维素含量影响的显着性对比为:微生物 > 氨化 > 干法碱化> 膨化≈微波≈未处理;对木质素含量影响的显着性对比为:干法碱化 > 微生物 > 氨化 > 膨化≈微波≈未处理。(3)预处理的花生秸秆组分含量对压缩特性的影响。非线性黏性流动黏度η1与纤维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半纤维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随木质素含量的增大而降低。线性黏弹性当量黏度η2与纤维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半纤维素含量呈正相关关系,随木质素含量的增大而增加,与木质素含量与半纤维素含量的交互作用呈正相关关系。黏塑性表现黏度η3与纤维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随半纤维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加而显着提高;与半纤维素含量与木质素含量的交互作用呈正相关关系。线性黏弹性弹性模量E2与纤维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屈服极限σs与纤维素含量呈负相关关系,随半纤维素含量与木质素含量的增加而升高。(4)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花生秸秆成型品质的影响。5种预处理方式对压缩松弛比的影响均非常显着,经微波处理后花生秸秆压缩松弛比相对于未处理花生秸秆增大,稳定性变差。挤压膨化处理和碱预处理可使花生秸秆的压缩成型松弛密度显着增大,氨化处理后松弛密度变化不显着,微波处理后松弛密度显着减小,微生物后松弛密度稍有减低。碱预处理和微生物预处理可使成型块的抗压强度显着提高,挤压膨化处理和氨化处理后抗压强度变化不显着,微波处理后抗压强度显着降低。挤压膨化处理、碱预处理和微生物预处理均使成型块的耐久指数显着提高,氨化处理后耐久指数变化不显着;微波处理使耐久指数显着降低。挤压膨化处理、碱预处理和微生物预处理可使成型块的抗跌指数显着提高,氨化处理使成型块的抗跌指数显着降低,而微波处理的成型块在跌落试验中被跌碎,而无法测得抗跌指数。(5)饲化花生秸秆平模制粒工艺分析。通过对多种预处理方式的压缩松弛比和压块品质的分析,综合考虑经济性和适用性,选定NaOH干法碱化法为最适用于花生秸秆模压成型的预处理方式。通过单孔模压试验和平模制粒试验,分析得出碱化花生秸秆平模制粒的最佳工艺流程参数组合为:粉碎粒度为5.12mm,模孔直径为8.26mm,模孔长度为27mm,模孔长径比为3.375,含水率为16.62%,模辊间隙为0.28mm,主轴转速为140.74r/min时,碱化花生秸秆平模制粒的成型率可达98.33%。

王平[5](2016)在《玉米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高效降解及其生物学效价评定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秸秆中木质纤维素作为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是自然界存在的数量巨大的可再生资源,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了巨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目前随着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未来畜牧业用粮将占据整个粮食生产的50%,面对激烈的人畜争粮问题,开发新型碳水化合物原料替代传统能量原料至关重要。本研究基于单胃动物生理及营养的需求,把秸秆中木质纤维素有效地降解成葡萄糖和低分子碳水化合物,作为单胃动物的能量饲料资源,为解决能量饲料的短缺奠定基础。本文采用低浓度低温化学—物理多重联合处理,并辅以酶解得到新型糖化秸秆,并对其营养价值和生物学效价进行评定。主要结果如下:(1)选择对于动物安全的NaOH、CaO、氨水、双氧水处理试剂,根据动物营养标准中家禽对Ca2+、Na+的需要量,确定NaOH和CaO的添加量。通过正交设计分别对2%NaOH+CaO、氨水、双氧水进行不同浓度、温度、时间、液固比处理玉米秸秆;结果显示,2%NaOH+CaO和双氧水处理组中各因素对酶解还原糖得率无显着影响(P>0.05)。各化学试剂最佳处理秸秆的条件分别为9%(w/w)CaO(上清液)+2%(w/w)NaOH以液固比11:1,80°C处理6 h;15%(v/w)氨水以液固比9:1,80°C处理12 h;4%(v/v)双氧水以液固比13:1,50°C处理4 h。通过单一和复合处理对比,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经氨水处理酶解所得还原糖含量显着高于CaO+2%NaOH和双氧水(P<0.05);2%NaOH+CaO与双氧水联合处理秸秆酶解还原糖产量比2%NaOH+CaO单独处理提高55.80%(P<0.05);氨水与双氧水联合处理秸秆酶解还原糖产量比氨水单独处理及2%NaOH+CaO与双氧水联合处理玉米秸秆所得酶解还原糖分别提高31.85%(P<0.05)和38.90%(P<0.05);以2%NaOH+CaO+双氧水+氨水+双氧水复合处理玉米秸秆,木质素降解率最高可达79.95%(P<0.05),酶解后还原糖含量达484.61 mg/g干物质。(2)为提高2%NaOH+CaO和双氧水联合处理玉米秸秆中木质素降解率及糖化率,采用响应面设计对2%NaOH+CaO处理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佳作用条件为:玉米秸秆以液固比13:1(mL/g)浸泡在15%(w/w)石灰上清液和2%(w/w)氢氧化钠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在84°C条件下保持6 h;随后添加3%(v/v)H2O2,在50°C条件下保持2 h;最后添加纤维素酶(32.3 FPU/g干物质)和木聚糖酶(550 U/g干物质),50°C摇床酶解48 h,获得最大还原糖产量为348.77 mg/g。与未处理酶解秸秆相比,化学处理酶解秸秆中还原糖产量提高126.42%(P<0.05),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提高40.08%(P<0.05),45.71%(P<0.05)和52.01%(P<0.05)。通过不同酶解方式对比分析,秸秆经化学处理后再经微生物发酵和酶解联合处理能进一步提高秸秆的降解率和还原糖产量(P<0.05)。利用扫描电镜对秸秆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化学处理后的秸秆表面致密的木质素被破坏,使纤维素维管束暴露,并形成许多“孔穴”,比表面积增大。经康氏木霉发酵和酶解后,纤维素维管束被分解成碎片。(3)为进一步使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酶解糖化,采用膨化、微波和超声波进行物理处理,以切断纤维素和半纤维素间的氢键,使纤维素的结晶结构破坏,聚合度降低。结果表明,化学和物理复合处显着提高酶解效率(P<0.05)。膨化和超声波处理使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晶度降低显着(P<0.05)。扫描电镜对微观结构的观察表明,膨化+超声波+化学联合处理秸秆的大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被去除,纤维素维管束完全暴露,并且纤维素被侵蚀。本研究得出以膨化+超声波+化学(碱性双氧水)复合处理秸秆最佳,预处理秸秆酶解后还原糖、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为426.23 mg/g、7.47%、3.59%和2.55%,可以用作单胃动物的饲料资源。(4)通过对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酶学特性分析,膨化+超声波+化学(碱性双氧水)预处理秸秆最佳糖化pH为4.3,最佳温度为50°C。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最佳糖化条件为酶解时间82.08 h、液固比10:1、纤维素酶量32.30 FPU/g、木聚糖酶量50 U/g(包含在纤维素酶中),总还原糖含量达到最高,预测结果为572.77 mg/g干物质,与试验值560.09 mg/g基本一致。(5)通过对不同秸秆中化学成分分析发现,酶解能够去除预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而且酶解秸秆中氨基酸含量也发生了变化。通过强饲法得出糖化秸秆的表观代谢能为4.85 MJ/Kg;利用差量法测定糖化秸秆在日粮中添加4%、8%和12%时,分别得出的表观代谢能为15.9 MJ/kg、15.7 MJ/kg和14.3 MJ/kg,并测得8%酵母菌发酵秸秆的表观代谢能值为8.45 MJ/kg。糖化秸秆表观代谢能显着高于玉米13.56 MJ/kg,可以作为能量原料替代部分玉米,此结果为后期糖化秸秆在肉鸡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6)为研究糖化秸秆在日粮中适宜的添加比例及生物秸秆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各项指标的影响,选择1日龄健康的雌性AA肉仔鸡250只,分为前期(1-21 d)和后期(22-42 d)两个阶段进行饲养。前期250只鸡,按体重分为5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后期选择250只体重相近的鸡,分组与前期相同。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1组:基础日粮中添加4%的糖化秸秆(ME按15.9 MJ/kg计),试验2组:基础日粮中添加8%的糖化秸秆(ME按15.7MJ/kg计),试验3组:日粮中添加12%的糖化秸秆(ME按14.3 MJ/kg计),试验4组:日粮中添加8%的糖化秸秆(ME按4.85 MJ/kg计),调整各组各项营养指标与对照组平衡。结果表明:在饲养试验前期,饲料中添加4%、8%和12%糖化秸秆对肉鸡适口性和采食量无影响;添加4%和8%(高油)糖化秸秆对肉鸡日增重无影响,而8%和12%添加量使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降低(P<0.05)。在饲养试验后期,随着糖化秸秆的添加量增加,采食量显着增加,以12%添加量组采食量最高(P<0.05)。饲料中添加4%、8%、12%和8%高油糖化秸秆,使肉鸡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47%、7.97%(P<0.05)、6.49%(P<0.05)和15.49%(P<0.05),其中8%高油组料重比显着降低(P<0.05)。在肉鸡饲养试验前期,4%和8%糖化秸秆对干物质、能量、粗蛋白、脂肪、钙和磷的代谢率无影响(P>0.05),但添加12%糖化秸秆使能量和粗蛋白代谢率显着降低(P<0.05),并使鸡排泄物变稀。在饲养试验后期,添加4%、8%和12%糖化秸秆对干物质、能量、粗蛋白、粗脂肪、钙、磷和NDF代谢率无影响(P>0.05),对十二指肠和回肠中淀粉酶活和蛋白酶活无影响(P>0.05),但使盲肠淀粉酶活和蛋白酶活降低(P<0.05)。12%糖化秸秆显着降低前期回肠和盲肠及后期盲肠中大肠杆菌数量。通过PCR-DGGE指纹图谱比较分析发现,除试验前期8%高油糖化秸秆添加组回肠和后期8%、12%和8%高油糖化添加组十二指肠中微生物与对照组相似性小于50%外,其它各饲养阶段和各肠段与对照组微生物相似性均大于50%,说明添加糖化秸秆能较好地维持微生物的平衡和多样性。在饲养前期和后期添加4%、8%和12%糖化秸秆对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免疫器官的发育和各肠段相对长度无影响(P>0.05)。试验前期,添加糖化秸秆对肠胃相对比重无影响(P>0.05)。在后期阶段,添加4%、8%和12%糖化秸秆降低腺胃、肌胃、空肠和心脏相对比重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8%高油肝脏和胰腺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在肉鸡后期添加糖化秸秆对心脏、腺胃、肌胃和空肠发育有影响。添加4%、8%和12%糖化秸秆对胸肌和腿肌亮值和黄值及胸肌熟肉率无影响,但显着降低了胸肌的红值(P<0.05)和腿肌熟肉率(P<0.05);12%糖化秸秆显着降低了腿肌红值(P<0.05);8%高油组胸肌红值和腿肌黄值显着降低(P<0.05)。12%糖化秸秆使胸肌和腿肌滴水损失显着降低(P<0.05),并显着提高胸肌剪切力。这说明添加糖化秸秆降低肌肉红度、腿肌熟肉率和滴水损失,提高肌肉嚼劲。血清学分析表明,在试验前期和后期糖化秸秆添加组血清乳酸脱氢酶显着降低(P<0.05);12%糖化秸秆组碱性磷酸酶显着升高(P<0.05);试验后期添加糖化秸秆使肉鸡抗氧化能力显着提高(P<0.05)。在肉鸡饲养前期添加4%糖化秸秆对肠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无影响(P>0.05);在肉鸡后期添加4%和8%的糖化秸秆对绒毛长度和隐窝深度无影响(P>0.05);后期12%糖化秸秆显着降低绒毛长度和增加隐窝深度(P<0.05)。从绒毛形态观察发现,添加糖化秸秆使肠绒毛变宽。肉鸡后期8%高油组肠绒毛高度显着降低(P<0.05),而隐窝深度显着提高(P<0.05),并出现肠绒毛破损和凌乱现象。在试验前期饲料中添加4%糖化秸秆每只鸡经济效益提高0.12元。在试验后期,饲料中添加4%、8%、12%和8%(高油)糖化秸秆代,分别每只增加利润为0.7、1.28、0.76和1.89元。从经济效益上分析,在肉鸡前期添加4%糖化秸秆,在肉鸡后期添加4-12%糖化秸秆能够提高经济效益。总之,通过物理、化学和酶解多重联合处理得到肉鸡代谢能值较高的糖化秸秆,经过肉鸡饲养试验表明,在单胃动物饲粮中替代谷物类饲料是经济可行的,为糖化秸秆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依据。

孟梅娟[6](2015)在《非常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对山羊饲喂效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通过体外产气试验研究了南方农区部分非常规饲料及其不同组合的瘤胃体外发酵特性,评定其营养价值,并通过消化代谢试验、饲养试验和屠宰试验研究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肉品质的影响,为非常规饲料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包括以下四个部分:1.体外产气法评价南方农区非常规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法,通过测定南京周边搜集到的32种非常规饲料,在2、4、6、8、10、12、24、48h的累积产气量(GP)、理论最大产气量(HM)、产气速率(B)、体外延滞时间(Lag)、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pH以及挥发性脂肪酸,评定其对反当动物的营养价值,为筛选适宜本地区推广的非常规饲料资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理论最大产气量大于200 mL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豆皮、玉米苞叶、喷浆玉米皮、橘子皮、蚕豆荚、苹果渣、高粱壳、米糠粕、京甜紫花糯2号,其中大豆皮、橘子皮、苹果渣、高粱壳的Lag较长(大于3 h),橘子皮、苹果渣的产气速率较低(小于10 mL/h),DMD最高为大豆皮85.41%,最低为京甜紫花糯2号56.85%;(2)按纤维降解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豆皮、喷浆玉米皮、玉米苞叶、橘子皮和大蒜叶,NDFD均大于60%,大豆皮的DMD最高,为92.42%;(3)按总挥发性脂肪酸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豆皮、喷浆玉米皮、蚕豆荚、玉米苞叶、橘子皮、豆秸秆、木薯渣、DDGS、高粱壳、米糠粕。综合比较,米糠粕、大豆皮、喷浆玉米皮、橘子皮、苹果渣、玉米苞叶、蚕豆荚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适合在南方农区推广。2.小麦秸秆与六种非常规饲料间组合效应的研究为了探讨小麦秸秆与其他非常规饲料间的组合效应,本试验将小麦秸秆分别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橘子皮、苹果渣、醋糟、米糠粕以0:100、25:75、50:50、75:25、100:0比例进行组合,每组3个重复,通过体外产气技术,分析产气量、产气参数、产气组合效应、干物质降解率(DMD)、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NDFD)、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ADFD)以及pH值。研究表明:(1)从产气组合效应方面来看,在体外发酵12、24、48 h时,当小麦秸秆占75%时,小麦秸秆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苹果渣、米糠粕产生最大组合效应(P<0.01或P<0.05)。小麦秸秆与橘子皮、醋糟,均是小麦秸秆占50%时,产生最大组合效应(P<0.01)。当小麦秸秆占25%时,与醋糟产生最大负组合效应(P<0.01);(2)从DMD、NDFD、ADFD方面来看,当小麦秸秆占50%时,小麦秸秆与苹果渣、橘子皮、醋糟的DMD、NDFD、ADFD均产生最大的组合效应(P<0.01或P<0.05)。当小麦秸秆占75%时,小麦秸秆与大豆皮、喷浆玉米皮均产生最大组合效应(P<0.01或P<0.05)。当小麦秸秆占2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NDFD、ADFD产生最大组合效应(P<0.01)。当小麦秸秆占75%时,小麦秸秆与米糠粕的DMD产生最大的组合效应(P<0.01);(3)从相关性方面来看,48 h累计产气量、理论最大产气量(HM)与有机物(OM)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P<0.01),HM与干物质(DM)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产气速率(Lag)与粗蛋白(CP)(P<0.01)、中性洗涤可溶物(NDS)(P<0.01)、OM(P<0.05)呈正相关关系;与中性洗涤纤维(NDF)(P<0.01)、酸性洗涤纤维(ADF)(P<0.01)以及 NDS/CP(P<0.01)呈负相关关系。体外延滞时间(B)与NDF(P<0.01)、ADF(P<0.01)、NDS/CP(P<0.01)以及半纤维(HC)(P<0.05)呈正相关关系;与CP、NDS呈极显着负相关关系(P<0.01)。综上所述,小麦秸秆与喷浆玉米皮、大豆皮、米糠粕的最优组合是75:25,小麦秸秆与橘子皮、苹果渣、醋糟的最优组合是50:50。3.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波尔山羊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取4只体重为20.5 ± 0.6 kg的波尔山羊,采用4 × 4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以小麦秸秆为主要纤维来源的秸秆组,以梨渣为主要纤维来源的梨渣组,以大豆皮为主要纤维来源的大豆皮组,以混合(小麦秸秆+梨渣)为主要纤维来源的混合组的等氮等能等纤维4组日粮,日粮纤维的添加量为NDF=35%。试验分为4期,每期15 d,预试期10 d,正试期5 d。结果表明:(1)大豆皮组提高日粮中干物质(DM)、有机物(OM)、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的消化率,大豆皮组的DM显着高于梨渣组(P<0.05),与秸秆组、混合组差异不显着(P>0.05)。大豆皮组的OM显着高于秸秆组、梨渣组(P<0.05),与混合组差异不显着(P>0.05)。大豆皮组的NDF、ADF的消化率显着高于秸秆组、梨渣组以及混合组(P<0.05);(2)4组日粮的粗蛋白(CP)消化率差异不显着(P>0.05),但当饲喂大豆皮组时,山羊的氮保留率和氮的生物学价值最高,显着高于秸秆组(P<0.05)。大豆皮组的磷消化率显着高于秸秆组(P<0.05),与梨渣组、混合组差异不显着(P>0.05);(3)大豆皮组的表观消化能和能量消化率显着高于秸秆组、梨渣组以及混合组(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饲喂大豆皮为主要纤维来源的日粮时,山羊对其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更高,有效地提高了日粮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并且能有效提高氮的生物学价值。4.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饲喂效果及肉品质的影响本试验选用波杂羊(波尔山羊×徐淮山羊)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及肉品质的影响。试验选用28只体重为(15.69 ± 1.32)kg的波杂羊,随机分成4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羊。分别饲喂以小麦秸秆、梨渣、大豆皮和混合(小麦秸秆+梨渣)为纤维源的日粮(即秸秆组、梨渣组、大豆皮组、混合组),日粮纤维的添加量为40%,试验周期60d。结果表明:(1)大豆皮组能降低山羊的料重比。大豆皮组的全期料重比分别比秸秆组、梨渣组、混合组降低了 23.12%、9.84%、26.17%;(2)大豆皮组能显着提高山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大豆皮组的粗蛋白消化率、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干物质消化率极显着高于秸秆组、梨渣组和混合组(P<0.01)。(3)大豆皮组能显着提高山羊的屠宰性能(P<0.05),大豆皮组的屠宰率分别比秸秆组、梨渣组、混合组提高了 15.82%、8.64%、3.36%;(4)与其他三组处理相比,大豆皮组对山羊肉质方面有明显的改善,能够显着降低肌肉的剪切力、蒸煮损失以及滴水损失(P<0.05),并且饲喂大豆皮组的山羊肌肉中的粗蛋白、肌内脂肪和干物质的含量显着高于秸秆组、梨渣组和混合组(P<0.05)。本研究表明,不同的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肉品质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以大豆皮为纤维来源的日粮对提高山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以及改善肉品质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何伟灵,容庭,刘志昌,李书宏,叶柱良,宋浩铭,王刚[7](2014)在《大麦虫幼虫营养成分分析》文中指出以大麦虫幼虫为研究对象,采用国家标准测定分析大麦虫幼虫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灰、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元素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1)大麦虫活虫含水分57.87%、粗脂肪20.13%、粗蛋白18.69%、灰分1.72%;以干物质计,含粗脂肪38.99%、粗蛋白49.51%、灰分2.13%;(2)幼虫粉脂溶性维生素中,VE的含量最高,为23.49(±0.06)mg/kg;水溶性维生素中,VC的含量最高,为16.04(±0.03)mg/kg,其次是VB2,为13.60(±0.09)mg/kg;(3)幼虫粉的宏量元素中,钾(K)的含量最高,为7 620.12(±2.26)mg/kg;其次是磷(P)、为6 150.48(±6.53)mg/kg;钙(Ca)的含量最低,为1 005.02(±4.08)mg/kg;微量元素中,锌(Zn)的含量最高,为88.74(±1.60)mg/kg;其次是铁(Fe),为78.30(±1.78)mg/kg;铜(Cu)和锰(Mn)的含量分别为14.71(±0.21)mg/kg和18.73(±1.09)mg/kg;(4)幼虫粉中氨基酸组成有17种,氨基酸总量达41.92 g(每100 g幼虫粉),其中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4.80%,呈味氨基酸占36.64%。

王照群[8](2012)在《玉米及加工副产品加酶前后黄羽肉鸡有效能和可利用氨基酸评定》文中提出本研究以成年黄羽肉鸡作为动物模型,采用代谢试验评价了玉米及加工副产品添加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前后对黄羽肉鸡的营养价值,获得了有效能和可利用氨基酸含量基础数据及能量和氨基酸的有效营养改进值(ENIV),并建立了黄羽肉鸡表观(AME)及真代谢能(TME)预测模型,为玉米及加工副产品和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制剂在畜禽饲料配方中精准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试验一玉米及加工副产品营养价值评定测定了玉米及16种玉米加工副产品的GE、DM、Ash、CP、EE、CF、NDF、ADF、Ca、P以及氨基酸含量。并选用35只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7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只鸡,其中1组为内源代谢组,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了3期代谢试验,测定了玉米及16种玉米加工副产品有效能含量及氨基酸利用率。结果表明,玉米加工副产品中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玉米,且不同来源的同种副产品养分存在较大差异。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表观和真代谢能只有3种玉米蛋白粉和2种玉米糖渣较玉米高,其它均低于玉米;氨基酸表观和真利用率以CP%55玉米蛋白粉最高,不喷浆玉米皮最低,但所有玉米副产品均低于玉米。玉米及加工副产品不分类的表观和真代谢能预测方程分别为:AME=3.3221+0.7042GE-0.5213CF(R2=0.8939)TME=25.6976+0.7425GE-0.4262CF-0.2522DM(R2=0.9194);能量类玉米及加工副产品的表观和真代谢能预测方程分别为:AME=14.5607-0.4410CF (R2=0.8587), TME=16.4755-0.4788CF(R2=0.8709);蛋白类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表观和真代谢能预测方程分别为:AME=18.9870-0.2305NDF (R2=0.6550), TME=20.16-0.2284NDF(R2=0.6714)。试验二加酶对玉米加工副产品有效能及氨基酸利用率的影响选用35只体重为2.5±0.2kg的健康成年黄羽肉公鸡,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7组,每组5个重复,每重复1只鸡,其中1组为内源代谢组,采用绝食强饲法进行了3期代谢试验,以单一原料加非淀粉多糖复合酶为日粮,测定了玉米及16种玉米加工副产品加酶后有效能含量及氨基酸利用率。结果表明:加酶后玉米及加工副产品能量的表观及真代谢率以不加浆玉米皮最低,CP55%玉米蛋白粉最高;氨基酸表观和真利用率分别在59.58%-85.99%和70.77%-99.29%之间变化,总体上加酶提高了玉米及加工副产品能量和氨基酸利用率。试验三玉米加工副产品加酶后ENIV值的评定在试验一、二基础上计算玉米及16种加工副产品有效能及氨基酸的ENIV值。结果表明:添加非淀粉多糖复合酶后,玉米及加工副产品的有效能及其利用率均有所提高, AME提高0.82%-3.32%,TME提高0.98%-2.94%,以玉米麸质饲料提高率最高;17种原料的氨基酸表观利用率,加酶后提高幅度范围为1.05%-4.43%,氨基酸真利用率提高范围为0.96%-3.52%。玉米及加工副产品AME与TME的ENIV值的范围均为0.19MJ/kg~0.25MJ/kg,以玉米麸质饲料的最高,玉米最低;氨基酸的ENIV值范围0.03g/kg~1.87g/kg,以玉米蛋白粉最高。

袁勇超[9](2011)在《胭脂鱼适宜蛋白能量水平、投喂水平和磷需要量及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以胭脂鱼(Myxocyprinus asiaticus)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了胭脂鱼幼鱼饲料中适宜蛋白能量比、磷需求量,胭脂鱼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及适宜的投喂水平。论文包含6个方面的内容:1.本实验是以体重10g左右的胭脂鱼为研究对象,以蛋白质和能量作为实验因子,设计9种配合饲料,分别饲喂9个组,进行为期8周(56 d)的生长饲养实验,研究适宜于胭脂鱼生长阶段的蛋白质、能量需要量。选取实验鱼共600尾,随机分成9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实验日粮的营养水平为: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40.0、390.0、440.0 g Kg-1;每个蛋白水平下设置三个脂肪水平分别为60、100和140 g Kg-1,实验饲料的蛋白能量比变化范围为22.4-32.8mg protein kJ-1。实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和体成分有显着影响(P<0.05)。饲料组8和9(蛋白水平为440 gKg-1,可消化能量水平为14.05和15.09 KJg-1,蛋白能量比为31.43和29.22 mg KJ-1)的特定生长率表现出最高(2.16和2.27%d-1)。然而,饲料组6胭脂鱼对饲料利用(蛋白水平为390.0 g Kg-1,可消化能量水平为14.96 KJ g-1)的蛋白质效率、蛋白质积存率和能量积存率表现出最高。实验期间饲料各处理组对胭脂鱼的存活率没有显着影响。极差分析表明实验因子蛋白质水平对胭脂鱼全鱼蛋白含量、胭脂鱼肥满度及肝体指数有显着影响(P<0.05)。实验因子能量对胭脂鱼全鱼、背部白色肌肉和肝脏中粗脂肪含量有显着影响(P<0.05)。基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胭脂鱼生长阶段适宜蛋白水平为440.0 g Kg-1,可消化能量水平为14.05-15.09 KJ g-1,适宜蛋白能量比为29.22-31.43 mg KJ-1。饲料中脂肪含量在胭脂鱼生长阶段表现出了一定的蛋白质节约效应。2.本实验拟通过在配合饲料中添加Ca(H2PO4)2,设置不同梯度的有效磷水平,研究胭脂鱼幼鱼对磷的需要量。选择体重为(1.77±0.2 g,平均值±标准偏差)的胭脂鱼450尾进行实验,随机分为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桶(玻璃纤维钢桶)放鱼30尾。在以白鱼粉、豆粕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加入不同浓度的Ca(H2P04)2,基础饲料(饲料1)可利用磷水平为3.1 g Kg-1,配制磷含量(g Kg-1饲料干重)分别为6.2、8.6、10.8、13.2和15.8(可利用磷含量分别为3.1、5.3、7.5、9.6和11.8 g Kg-1)的5种实验饲料。实验周期为8周(56 d),每天饱食投喂两次(早晨8:00和下午5:00),水温变化范围为27.5-30.5℃,溶氧≥6mgl-1。饲养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磷含量为10.8g Kg-1时,胭脂鱼的特定增重率显着高于饲料1和饲料2组(P<0.05),蛋白质效率、饲料系数最低,但与饲料4和饲料5组没有显着性差异。饲料各处理组不同磷水平对胭脂鱼幼鱼摄食量没有显着影响(P>0.05)。饲料中磷利用率与磷水平呈显着性负相关(P<0.05),鱼体成分分析表明其脂肪、灰分、钙、磷、镁、锌、铜含量显着受饲料磷水平的影响(P<0.05),但全鱼鱼体锰的含量和钙磷比处理组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饲料磷水平也显着性影响脊柱骨和鳞片中矿物质的含量,脊椎骨中钙磷比与饲料中磷水平呈显着性的负相关,各处理组之间鳞片中钙磷比没有显着性差异。饲料中磷缺乏症主要表现为较低的生长性能,鱼体组织矿物质含量相对降低和鱼体脂肪含量增加。血清化学成分分析表明饲料中磷水平对血清磷酸酶活性、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有一定的影响。对鱼体,脊椎骨和鳞片中磷含量进行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胭脂鱼对饲料中有效磷需要量分别为8.3,8.8,8.6 g Kg-1,对增重率进行折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胭脂鱼饲料适宜有效磷的需要量为7.4 g Kg-1。3.饲料蛋白原料表观消化率数据对于配制精确的饲料配方和降低水产养殖环境污染显得尤为重要。本实验设计为研究胭脂鱼(初始体重18.05±0.27g)对7种饲料原料:白鱼粉、红鱼粉(国产)、发酵豆粕、膨化豆粕、豆粕、棉粕和菜籽粕的干物质、蛋白质、脂肪、总能、磷和氨基酸等的表观消化率,实验饲料为参考饲料和测试饲料(70%参考饲料+30%测试原料),以添加0.5%的三氧化二铬作为外源性指示剂。实验结果表明,白鱼粉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最高(74.5%),植物性蛋白原料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为54.3-71.6%。胭脂鱼对白鱼粉、红鱼粉、膨化豆粕和发酵豆粕的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较棉粕和菜粕显着性高(P<0.05),植物性蛋白原料蛋白质表观消化率变化范围为72.8-92.3%,动物性蛋白原料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为90.3-91.2%。胭脂鱼利用饲料植物性和动物性蛋白原料中脂肪的表观消化率均较高,变化范围为89.8-94.9%。白鱼粉的能量表观消化率最高,其次是红鱼粉,能量表观消化率最低值为棉粕(P<0.05)。胭脂鱼利用饲料动物性蛋白原料及(发酵豆粕和膨化豆粕)中磷的能力较植物性蛋白原料(豆粕、棉粕和菜粕)要显着性高(P<0.05),动物性和植物性蛋白原料中磷的表观消化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58.8-61.4%、25.8-56.0%。胭脂鱼对饲料原料中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同对蛋白质表观消化率的结果相近,只是膨化豆粕除外,胭脂鱼对膨化豆粕中几种氨基酸的利用率较低,可能原因是与膨化豆粕的加工过程中高温处理有关,导致部分蛋白质变性被破坏不能有效消化利用。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发酵豆粕和膨化豆粕可以考虑作为胭脂鱼饲料中鱼粉的良好替代蛋白源。4.本实验设计为用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的影响。7组等氮实验饲料配制为用发酵豆粕蛋白分别替代鱼粉蛋白的0、15、25、35、45、55和65%。实验用胭脂鱼初始体重为4.59±0.2 g,每组实验饲料设置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8周。实验结果:饲料中发酵豆粕百分含量超过39.1%(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高于45%时),胭脂鱼幼鱼的体增重和特定增长率会显着性下降(P<0.05)。胭脂鱼的生长性能和发酵豆粕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呈显着性的负相关(P<0.05)。随着发酵豆粕替代鱼粉比例的上升,饲料中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在逐渐降低,可能是造成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发酵豆粕替代鱼粉处理对胭脂鱼的摄食水平没有显着性影响。投喂全鱼粉蛋白饲料(D-0)组其胭脂鱼的饵料系数最低,蛋白质效率最高,与D-15、D-25和D-35饲料组没有显着性差异。实验饲料处理组D-0、D-15、D-25和D-35其胭脂鱼对饲料的表观干物质消化率(ADMDs)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变化范围为71.17-72.55%;对饲料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ADPs)变化范围为89.07-90.08%,当饲料中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超过45%时(D-45、D-55和D-65处理组),胭脂鱼对饲料的表观干物质消化率(ADMDs)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ADPs)变化范围分别为69.74-70.26%和88.54-88.86%。基于以上实验结果表明发酵豆粕可以作为胭脂鱼配合饲料中鱼粉蛋白的替代蛋白原料,饲料中发酵豆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含量可以达35%而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饵料系数和蛋白质效率没有显着影响。5.本实验设计为在六组实验饲料中添加晶体或包膜赖氨酸和/或蛋氨酸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的影响,实验周期为8周。试验用胭脂鱼体重初始值为3.3.g左右,每天进行两次饱食投喂,每组3个重复。其中,五组等氮等能的饲料分别设计为在发酵豆粕型饲料中不添加晶体或包膜的赖氨酸和蛋氨酸(NLM组)、添加晶体赖氨酸和蛋氨酸(LM组)、添加包膜赖氨酸(CL组)、添加包膜蛋氨酸(CM组)和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CLM组)。对照组实验饲料(FM组)设计为以65%的鱼粉蛋白为动物性蛋白源,不添加包膜或晶体氨基酸。实验结果:胭脂鱼摄食CL组、CM和CLM饲料组较没有添加氨基酸的饲料NLM组来讲,其表现出显着性高的体增重和蛋白质效率(P<0.05)。同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的饲料CLM组胭脂鱼比饲料LM组生长性能有显着性提高(P<0.05)。实验处理对各试验组胭脂鱼的摄食水平和存活率没有表现出显着性差异(P>0.05)。试验处理组之间胭脂鱼鱼体、肌肉的常规营养组成和氨基酸组成有些许差异,差异不显着。胭脂鱼投喂饲料CLM组相比较饲料NLM组获得了显着性高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P<0.05)。实验结果表明胭脂鱼饲料中用发酵豆粕替代一定比例鱼粉,同时添加包膜赖氨酸和蛋氨酸能有效的改善发酵豆粕因其赖氨酸和蛋氨酸含量相对缺乏引起的不良生长问题。6.本试验以11.77g的胭脂鱼为实验对象,拟通过8周的投喂生长实验,研究不同摄食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饲料利用,营养存留,鱼体组成及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的影响。实验周期8周,摄食水平设计为每天投喂量为其鱼体体重的0%(饥饿组)-4%(bw d-1)(递增水平为0.5%),共9个水平,每个水平设置3个重复。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摄食水平对胭脂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营养积存,体组成和对饲料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都有显着性影响(P<0.05)。饥饿处理组胭脂鱼幼鱼存活率最低。胭脂鱼实验末鱼体体重,生长率,随摄食水平递增至3.0%而显着性上升(P<0.05)。饲料系数在摄食水平为2.5%时表现出最低(P<0.05)。蛋白质效率随摄食水平递增至2.5%而显着性上升(P<0.05)。当摄食水平为1.0%(每尾鱼每天摄入能量≤2.27 kJ)时,鱼体维持基本正常代谢,表现出了摄食水平时蛋白质积存效应优先于脂肪积存。这表明当鱼体摄食水平处于新陈代谢维持水平时,鱼体内脂肪组织会支持蛋白质优先积存。全鱼,肌肉和肝脏粗脂肪含量,全鱼蛋白质含量随投喂水平从0.5%递增至3.0%而显着性上升(P<0.05),然而摄食水平对肌肉和肝脏蛋白质含量没有显着性影响(P>0.05)。胭脂鱼幼鱼对饲料中干物质、蛋白质和能量的表观消化率随摄食水平递增(0.5-3.0%)而显着性上升。对胭脂鱼幼鱼生长率进行折线模型回归分析表明胭脂鱼幼鱼适宜生长性能的摄食水平和维持体代谢水平分别为3.10%和0.45%。

甄阳光[10](2009)在《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及产品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及分布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了解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及产品中镰刀菌毒素的污染及分布规律,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了我国不同区域的饲料企业中不同种类饲料原料及产品在不同季节的镰刀菌毒素含量。试验共在春季和夏季采集我国七大区域十一个省份不同饲料企业的主要饲料原料及产品样品1018个,测定其呕吐毒素、伏马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三种镰刀菌毒素的含量,引用国内外相关限量标准进行判定。结果如下:(1)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及产品中的镰刀菌毒素的检出率和超标率均较高。呕吐毒素、伏马毒素的检出率均在90%以上,玉米赤霉烯酮的检出率相对较低在70%左右。其中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超标率较高,均在17%左右,伏马毒素的超标率相对较低,在10%左右。三种镰刀菌毒素在配合饲料中的检出率均为100%。(2)镰刀菌毒素在我国的分布存在地域差异,其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且有从南到北,污染程度依次加重的趋势,黄河流域以北污染最为严重。长江流域以南的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31.91μg/kg和1284.98μ/kg,均显着低于长江流域以北的地区(1000.50μg/kg和2443.07μg/kg)(P<0.05)。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平均含量也以长江流域以南最低(86.84μg/kg),且与长江流域以北地区间差异不显着(P>0.05)。(3)镰刀菌毒素在不同种类的饲料原料中分布不同。能量类饲料原料受镰刀菌毒素的污染较蛋白类饲料原料严重。能量类饲料原料以玉米污染镰刀菌毒素最为严重,其中伏马毒素、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571.31μg/kg、1446.85μg/kg和198.40μg/kg,均极显着高于其他种类的饲料原料(P<0.01)。蛋白类饲料以植物性蛋白原料豆粕污染较为严重,但其含量与其他种类蛋白原料间差异不显着(P>0.05)。(4)镰刀菌毒素的污染和分布情况不存在季节性差异。(5)同一样品中几种毒素共同存在的情况较为普遍。伏马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共同存在的可能性最大,二者共同存在的相关系数为0.414(P<0.01);其次以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共同存在的情况较为多见,二者共同存在的相关系数为0.343(P<0.01);呕吐毒素和伏马毒素共同存在的可能性相对较小,二者间的相关系数为0.228(P<0.01)。研究结果表明:镰刀菌毒素在我国的污染较为普遍,其分布存在一定的区域、饲料种类规律性。

二、美国Feedstuffs饲料成分分析表(2002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美国Feedstuffs饲料成分分析表(2002版)(论文提纲范文)

(1)甘草酸和益生菌组合缓解呕吐毒素危害断奶仔猪生长和肠道健康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缩略词表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前言
    2 呕吐毒素简介
        2.1 DON的理化性质
        2.2 DON在饲料中的污染现状
        2.3 DON的毒性作用
        2.4 DON的脱毒方法
        2.4.1 物理法
        2.4.2 化学法
        2.4.3 生物降解法
        2.4.4 营养性添加剂
    3 益生菌和植物提取物的功能与应用
        3.1 益生菌
        3.2 植物提取物
    4 高通量测序技术
        4.1 16S rRNA基因测序
        4.2 转录组测序
        4.3 16S rRNA基因测序在肠道微生物中的应用
        4.4 转录组学在畜禽和霉菌毒素毒性研究上的应用
    5 代谢组学技术
        5.1 代谢组学的概念和分类
        5.2 代谢组学检测技术和应用
        5.3 多组学联合分析的应用
    6 本研究目的、意义与技术路线
        6.1 研究目的与意义
        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甘草酸、绿原酸和落新妇苷对DON诱导IPEC-J2细胞损伤的缓解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2 试验仪器和耗材
        1.3 试验方法
        1.3.1 样品配制
        1.3.2 细胞培养
        1.3.3 细胞活力测定
        1.3.4 细胞上清液中LDH释放率的测定
        1.3.5 Annexin V-FITC/PI细胞凋亡检测
        1.3.6 实时荧光定量PCR
        1.3.7 Western Blotting分析
        1.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DON和作用时间对IPEC-J2细胞活力的影响
        2.2 不同浓度CGA、AST和GA和作用时间对IPEC-J2细胞活力的影响
        2.3 CGA、AST和GA缓解DON诱导IPEC-J2细胞的毒性
        2.4 CGA、AST和GA减轻DON诱导的IPEC-J2细胞凋亡
        2.5 CGA对DON诱导IPEC-J2细胞炎症、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转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2.6 AST对DON诱导IPEC-J2细胞炎症、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7 GA对DON诱导IPEC-J2细胞炎症、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转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DON对IPEC-J2细胞毒性的影响
        3.2 CGA、AST和GA对DON致细胞损伤的缓解作用
        3.3 CGA、AST和GA减轻DON诱导的IPEC-J2细胞凋亡
        3.4 CGA对DON诱导PEC-J2细胞炎症、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转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AST对DON诱导IPEC-J2细胞炎症、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转运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3.6 GA对DON诱导IPEC-J2细胞炎症、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转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第三章 转录组测序分析揭示甘草酸对DON致IPEC-J2细胞氧化应激、炎症和凋亡的保护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2 试验仪器与耗材
        1.3 试验方法
        1.3.1 细胞培养与样品配制
        1.3.2 抗氧化指数的测定
        1.3.3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IL-8、Caspase 3和NF-κB含量
        1.3.4 RNA提取、文库构建和测序
        1.3.5 RNA测序数据分析
        1.3.6 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
        1.3.7 蛋白网络互作分析
        1.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GA对细胞状态及细胞内抗氧化参数的影响
        2.2 GA对DON诱导的IPEC-J2细胞上清液中IL-8、Caspase 3和NF-κB含量的影响
        2.3 RNA-seq数据分析
        2.4 GO通路富集分析
        2.5 KEGG通路富集分析
        2.6 PPI蛋白网络互作分析
    3 讨论
        3.1 GA缓解DON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
        3.2 GA对细胞上清液中IL-8、Caspase 3和NF-κB含量的影响
        3.3 GA和DON引起的差异表达基因变化
    4 小结
第四章 甘草酸和复合益生菌配伍对DON致IPEC-J2细胞损伤的缓解及DON降解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粪肠球菌和酿酒酵母的培养
        1.3.2 细胞培养及处理
        1.3.3 粪肠球菌全菌液、菌体细胞及上清液与DON共添加分别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1.3.4 酿酒酵母全菌液、菌体细胞及上清液与DON共添加分别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1.3.5 正交试验及重复性试验验证
        1.3.6 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DON、IL-8、Caspase 3和NF-κB含量
        1.3.7 Western Blotting分析
        1.3.8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酿酒酵母全菌液、菌体细胞及上清液对DON诱导细胞活力的影响
        2.2 粪肠球菌全菌液、菌体细胞及上清液对DON诱导细胞活力的影响
        2.3 不同浓度GA对细胞活力的影响
        2.4 优化酿酒酵母、粪肠球菌和GA对细胞活力及DON降解率的影响
        2.5 GA和复合益生菌(GAP)配伍对细胞上清液中IL-8等含量的影响
        2.6 GAP对DON诱导IPEC-J2细胞炎症、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转运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酿酒酵母对IPEC-J2细胞活力的影响
        3.2 粪肠球菌对IPEC-J2细胞活力的影响
        3.3 酿酒酵母、粪肠球菌和GA配伍对细胞活力及DON降解的影响
        3.4 GAP对DON诱导IPEC-J2细胞炎症、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转运的影响
    4 小结
第五章 甘草酸和复合益生菌配伍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机体健康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试剂及仪器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动物分组及饲养管理
        1.2.2 试验设计
        1.2.3 试验日粮组成
        1.2.4 生长性能的测定
        1.2.5 粪样采集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测定
        1.2.6 血清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
        1.2.7 屠宰试验指标的测定
        1.2.8 粪便和肠道内容物中淀粉酶活和蛋白酶活的测定
        1.2.9 粪便、血清、肠道内容物和各组织中DON残留的测定
        1.2.10 空肠和肝脏组织切片制作
        1.2.11 空肠和肝脏中与炎症、凋亡、紧密连接蛋白和营养转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的测定
        1.2.12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日粮中添加GAP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日粮中添加GAP对断奶仔猪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3 日粮中添加GAP对断奶仔猪器官指数和肠道内容物pH的影响
        2.4 日粮中添加GAP对粪便和肠道内容物中淀粉酶活和蛋白酶活的影响
        2.5 日粮中添加GAP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及IL-8等含量的影响
        2.6 日粮中添加GAP对断奶仔猪空肠和肝脏结构的影响
        2.7 GAP对断奶仔猪血清、粪便、肠道内容物和肝脏等组织中DON残留的影响
        2.8 GAP对断奶仔猪空肠和肝脏组织中与炎症、凋亡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2.9 GAP对断奶仔猪空肠和肝脏组织中与紧密连接蛋白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2.10 GAP对断奶仔猪空肠和肝脏组织中与营养物质转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3 讨论
        3.1 GAP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3.2 GAP对断奶仔猪肠道消化酶活力的影响
        3.3 GAP对断奶仔猪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酶及IL-8等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3.4 GAP对断奶仔猪空肠和肝脏组织形态的影响
        3.5 GAP对断奶仔猪粪便、肠道内容物、血清和肝脏等组织中DON残留的影响
        3.6 GAP对空肠和肝脏组织中与炎症、凋亡、结构屏障和营养物质转运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4 小结
第六章 甘草酸和复合益生菌配伍对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试剂和仪器
        1.2 样品采集及分组
        1.3 粪便及空肠内容物中微生物测序试验流程及操作方法
        1.4 粪便及空肠内容物中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菌群丰富度和多样性分析
        2.2 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中菌群Beta多样性和Venn图分析
        2.3 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中的微生物组成结构变化
        2.4 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中组间菌群差异分析
        2.5 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中菌群功能预测
        2.6 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中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GAP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2 GAP对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中的微生物菌群组成结构的影响
        3.3 断奶仔猪粪便和空肠内容物中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4 小结
第七章 转录组测序分析甘草酸和复合益生菌配伍对断奶仔猪空肠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2 样品采集、处理及分组
        1.3 样品检测
        1.4 文库构建、质控与上机测序
        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RNA-seq数据和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2 GO富集分析
        2.3 KEGG富集分析
        2.4 PPI蛋白网络互作分析
        2.5 共表达差异基因与空肠内容物属水平微生物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3.1 GAP和DON对断奶仔猪空肠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
        3.2 空肠差异基因与空肠内容物属水平微生物相关性分析
    4 小结
第八章 多组学联合分析甘草酸和复合益生菌配伍对断奶仔猪血清代谢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2 样品采集、处理及分组
        1.3 血清代谢物提取
        1.4 UPLC-MS分析
        1.5 差异代谢物分析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断奶仔猪血清代谢物主成分和聚类热图分析
        2.2 OPLS-DA法分析血清代谢物
        2.3 断奶仔猪血清差异代谢物的鉴定和筛选
        2.4 断奶仔猪血清差异代谢物KEGG富集分析
        2.5 血清差异代谢物与血清生化指标、DON残留量相关性分析
        2.6 血清差异代谢物与粪便微生物组学分析
        2.7 血清代谢组与空肠转录组和空肠内容物微生物多样性联合分析
    3 讨论
        3.1 差异代谢物的鉴定和分析
        3.2 血清差异代谢物与血清生化指标、DON残留及粪便微生物相关性分析
        3.3 多组学联合分析揭示GAP对DON损伤的缓解机制
    4 小结
全文总结
    创新点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Abstract
附表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2)芦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硕士学位论文评阅人、答辩委员会签名表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引言
    1.1 我国饲草业现状
    1.2 芦草
        1.2.1 芦草简介
        1.2.2 芦草作为牧草的优势
        1.2.3 芦草的研究现状
        1.2.4 芦竹碱
        1.2.5 芦草的发展前景
    1.3 青贮饲料
        1.3.1 青贮技术
        1.3.2 青贮过程
        1.3.3 青贮饲料的品质鉴定
        1.3.4 青贮芦草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芦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芦竹碱的提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
        2.1.3 检测指标
    2.2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芦草各部位的常规成分含量分析
        2.3.2 不同生长高度对芦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2.3.3 芦草中芦竹碱提取工艺的优化
        2.3.4 芦竹碱理化性质
    2.4 讨论
        2.4.1 芦草各部位的常规成分含量分析
        2.4.2 不同生长高度对芦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2.4.3 芦草中芦竹碱提取工艺的优化
        2.4.4 芦草中芦竹碱的性质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芦草在肉牛瘤胃中降解特性的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
        3.1.3 检测指标
    3.2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芦草的营养成分
        3.3.2 芦草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的降解率
    3.4 讨论
        3.4.1 芦草营养成分
        3.4.2 芦草的营养成分在瘤胃中的降解率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青贮芦草的品质鉴定及主要菌种的筛选鉴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
        4.1.3 检测指标
    4.2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青贮时期对芦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4.3.2 不同青贮时期对芦草 p H、氨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4.3.3 不同青贮时间对芦草中芦竹碱含量的影响
        4.3.4 青贮芦草中主要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4.4 讨论
        4.4.1 不同青贮时期对芦草营养成分的影响
        4.4.2 不同青贮时期对芦草pH、氨态氮、水溶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4.4.3 青贮对芦草中芦竹碱含量的影响
        4.4.4 青贮芦草中主要微生物的筛选与鉴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芦草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时间、地点及材料
        5.1.2 试验设计
        5.1.3 试验日粮
        5.1.4 试验管理
        5.1.5 检测指标
    5.2 数据处理
    5.3 结果与分析
        5.3.1 不同粗饲料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5.3.2 不同粗饲料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5.3.3 不同粗饲料对小尾寒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3.4 不同粗饲料对羊肉品质的影响
        5.3.5 不同粗饲料对小尾寒羊瘤胃发酵参数和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5.4 讨论
        5.4.1 不同粗饲料对小尾寒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5.4.2 不同粗饲料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的影响
        5.4.3 不同粗饲料对小尾寒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5.4.4 不同粗饲料对小尾寒羊肉品质的影响
        5.4.5 不同粗饲料对小尾寒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5.4.6 不同粗饲料对小尾寒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3)小麦和棉粕的肉仔鸡可利用氨基酸和能量评价与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写词表(Abbreviation)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家禽回肠可消化氨基酸研究进展
        1.2.2 可消化氨基酸在家禽营养中的研究现状
        1.2.3 家禽饲料原料能量评价的研究进展
        1.2.4 非淀粉多糖酶的特点及应用
        1.2.5 氨基酸消化率和能值预测方程的建立和验证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肉仔鸡对不同来源小麦氨基酸和代谢能差异的研究及外源木聚糖酶对其营养价值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小麦样品采集
        2.2.2 试验设计与日粮
        2.2.3 饲养管理与样品采集
        2.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2.3 试验结果
        2.3.1 小麦样本的化学成分
        2.3.2 肉仔鸡内源性氨基酸损失
        2.3.3 小麦的肉仔鸡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
        2.3.4 不同来源小麦的肉仔鸡代谢能值
        2.3.5 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SID AA和AMEn的影响
    2.4 讨论
        2.4.1 不同来源小麦的化学成分
        2.4.2 肉仔鸡内源性氨基酸损失
        2.4.3 不同来源小麦的肉仔鸡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
        2.4.4 不同来源小麦的肉仔鸡代谢能
        2.4.5 肉仔鸡小麦日粮中添加木聚糖酶对SID AA和AMEn的影响
    2.5 小结
第三章 肉仔鸡对不同来源棉粕氨基酸和代谢能差异的评定与预测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棉粕样品采集
        3.2.2 试验设计与日粮
        3.2.3 饲养管理与样品采集
        3.2.4 测定指标与方法
    3.3 试验结果
        3.3.1 棉粕样本的化学成分
        3.3.2 不同来源棉粕的肉仔鸡表观和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
        3.3.3 氨基酸SID与化学成分间的相关性及回归预测方程
        3.3.4 不同来源棉粕的肉仔鸡代谢能值
        3.3.5 代谢能与化学成分之间的相关性和回归方程
    3.4 讨论
        3.4.1 不同来源棉粕的化学成分
        3.4.2 不同来源棉粕的肉仔鸡标准回肠氨基酸消化率
        3.4.3 不同来源棉粕的肉仔鸡代谢能
        3.4.4 SID值和代谢能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和回归方程
    3.5 小结
第四章 结论
    4.1 本研究主要结论
    4.2 本研究主要创新点
    4.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预处理方式对花生秸秆成型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论文中的符号及其含义
1 绪论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生物质压缩机理研究进展
        1.2.1 国内生物质压缩机理研究进展
        1.2.2 国外生物质压缩机理研究进展
    1.3 秸秆饲料化预处理研究现状
    1.4 生物质压缩成型方式分析
        1.4.1 螺旋挤压式成型
        1.4.2 活塞挤压式成型
        1.4.3 环模式成型
        1.4.4 平模式成型
        1.4.5 空心对辊式成型
        1.4.6 对辊柱塞式成型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花生秸秆及生物质压缩过程黏弹塑性模型的建立
    2.1 压缩试验
        2.1.1 试验材料
        2.1.2 压缩试验装备
        2.1.3 试验方法
        2.1.4 试验结果分析
    2.2 压缩黏弹塑性模型的建立
        2.2.1 非线性黏性流动变形
        2.2.2 非线性黏弹性变形
        2.2.3 非线性黏塑性变形
        2.2.4 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的构建
    2.3 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的验证
        2.3.1 黏弹塑性本构模型参数确定
        2.3.2 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的验证
    2.4 本章小结
3 预处理对饲用花生秸秆组分影响的试验研究
    3.1 花生秸秆模压成型的饲化预处理方法分析
        3.1.1 物理方法处理
        3.1.2 化学方法处理
        3.1.3 微生物法处理
        3.1.4 饲化预处理
    3.2 范氏洗涤纤维分析法分析
        3.2.1 范氏洗涤纤维分析法简介
        3.2.2 洗涤纤维试验试剂
    3.3 预处理花生秸秆洗涤纤维含量测定
        3.3.1 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测定
        3.3.2 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测定
        3.3.3 强酸洗涤木质素(ADL)含量测定
        3.3.4 硅酸盐和灰分含量测定
    3.4 木质纤维素组分含量的确定
        3.4.1 半纤维素含量的确定
        3.4.2 纤维素含量的确定
        3.4.3 木质素含量的确定
    3.5 预处理对花生秸秆木质纤维素组分含量的影响
        3.5.1 预处理对花生秸秆半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3.5.2 预处理对花生秸秆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3.5.3 预处理对花生秸秆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4 预处理的花生秸秆组分含量对压缩特性的影响
    4.1 花生秸秆压缩成型的本构模型
        4.1.1 压缩成型本构模型的确立
        4.1.2 压缩成型本构模型的验证
    4.2 组分含量对花生秸秆黏度的影响
        4.2.1 组分含量对非线性黏性流动黏度的影响
        4.2.2 组分含量对线性黏弹性当量黏度的影响
        4.2.3 组分含量对黏塑性表现黏度的影响
    4.3 组分含量对花生秸秆弹性模量的影响
    4.4 组分含量对花生秸秆塑性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花生秸秆成型品质的影响
    5.1 预处理对压缩成型松弛比的影响
        5.1.1 花生秸秆的压缩成型松弛比
        5.1.2 多种预处理方式对松弛比影响的方差分析
        5.1.3 各预处理方式对松弛比影响的显着性t检验
    5.2 预处理方式对花生秸秆成型松弛密度的影响
        5.2.1 花生秸秆成型块的松弛密度
        5.2.2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松弛密度影响的方差分析
        5.2.3 各预处理方式对松弛密度影响的显着性t检验
    5.3 预处理方式对花生秸秆成型抗压强度的影响
        5.3.1 花生秸秆成型块的抗压强度
        5.3.2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抗压强度影响的方差分析
        5.3.3 各预处理方式对抗压强度影响的显着性t检验
    5.4 预处理方式对花生秸秆成型耐久性的影响
        5.4.1 花生秸秆成型块的耐久指数
        5.4.2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耐久指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5.4.3 各预处理方式对耐久指数影响的显着性t检验
    5.5 预处理方式对花生秸秆成型抗跌性的影响
        5.5.1 花生秸秆成型块的抗跌指数
        5.5.2 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抗跌指数影响的方差分析
        5.5.3 各预处理方式对抗跌指数影响的显着性t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饲化花生秸秆平模制粒工艺分析
    6.1 花生秸秆模压成型的预处理方式分析
    6.2 饲化花生秸秆单孔模压成型试验
        6.2.1 影响生物质单孔模压成型的主要因素
        6.2.2 碱化花生秸秆单孔模压成型试验方案
        6.2.3 数学模型的建立
        6.2.4 试验因素对压缩松弛比的影响
    6.3 饲化花生秸秆平模制粒试验
        6.3.1 影响生物质平模制粒的主要因素
        6.3.2 碱化花生秸秆平模制粒试验方案
        6.3.3 数学模型的建立
        6.3.4 试验因素对平模制粒成型率的影响
        6.3.5 平模制粒工艺参数优化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建议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5)玉米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高效降解及其生物学效价评定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开发秸秆资源的迫切性
    2 秸秆资源用于饲料开发的可行性及难点
        2.1 木质纤维素的化学组成及结构特性
        2.2 秸秆木质纤维素处理方法及研究进展
        2.3 预处理木质纤维素用于动物饲料的局限性及研究进展
    3 本研究意义、目标及开展内容
        3.1 本研究意义及目标
        3.2 本研究内容
第二章 低浓度低温化学处理对玉米秸秆的降解及酶解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氧化钙+2%氢氧化钠处理对秸秆酶解效果的影响
        2.2 氨水处理对秸秆酶解效果的影响
        2.3 双氧水处理对秸秆酶解效果的影响
        2.4 单一和复合化学处理对秸秆中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3.1 氧化钙+2%氢氧化钠处理对秸秆酶解效果的影响
        3.2 氨水处理对秸秆酶解效果的影响
        3.3 双氧水处理对秸秆酶解效果的影响
        3.4 单一和复合化学处理对秸秆中木质纤维素和酶解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 结论
第三章 热化学复合处理加微生物发酵和酶解对玉米秸秆木质素降解及糖化效果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最佳处理条件响应面分析
        2.2 不同化学处理对玉米秸秆主要组成成分的影响
        2.3 不同化学处理对秸秆pH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2.4 微生物发酵和酶解对还原糖产量的影响
        2.5 双氧水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2.6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表皮组织形态的影响
    3 讨论
        3.1 最佳处理条件响应面分析
        3.2 不同化学处理对玉米秸秆主要组成成分的影响
        3.3 不同化学处理对秸秆pH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4 微生物发酵和酶解对还原糖产量的影响
        3.5 双氧水处理温度和时间对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6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表皮组织形态的影响
    4.结论
第四章 理化与酶解的复合处理对玉米秸秆中木质纤维素降解和还原糖产量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物理和化学复合处理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含量的影响
        2.2 不同物理和化学复合处理对玉米秸秆总糖含量的影响
        2.3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表皮组织形态的影响
        2.4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晶形态的影响
        2.5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物理和化学处理对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及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表面形态结构的影响
        3.3 不同处理对玉米秸秆纤维素结晶形态影响
        3.4 不同处理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分析
    4 结论
第五章 预处理玉米秸秆糖化条件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纤维素酶和木聚糖酶酶学特性分析
        2.2 单因素条件对预处理秸秆糖化效果的影响
        2.3 最佳糖化条件响应面分析
    3 讨论
        3.1 酶学特性分析
        3.2 最佳糖化条件分析
    4 结论
第六章 理化预处理秸秆经糖化及酵母发酵后肉鸡表观代谢能和营养价值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动物与日粮
        1.3 测定方法
        1.4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秸秆化学成分分析
        2.2 不同秸秆表观代谢能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秸秆化学成分分析
        3.2 直接法和差量法对不同秸秆代谢能分析
    4 结论
第七章 糖化秸秆生物学效价评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设计与分组
        1.3 试验日粮
        1.4 饲养管理
        1.5 测定指标及方法
        1.6 数据统计与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肉鸡日粮和糖化秸秆表观代谢能分析
        2.2 糖化秸秆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2.3 糖化秸秆对肉鸡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影响
        2.4 糖化秸秆对肉鸡后期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2.5 糖化秸秆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2.6 糖化秸秆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2.7 糖化秸秆对鸡肉品质的影响
        2.8 糖化秸秆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9 糖化秸秆对肉鸡肠道绒毛组织形态的影响
        2.10 糖化秸秆对肉鸡粪便的影响
        2.11 糖化秸秆对肉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2.12 经济效益分析
    3 讨论
        3.1 糖化秸秆表观代谢能验证分析
        3.2 糖化秸秆对肉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3.3 糖化秸秆对肉鸡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影响
        3.4 糖化秸秆对肉鸡肠道消化酶的影响
        3.5 糖化秸秆对肉鸡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3.6 糖化秸秆对肉鸡屠宰性能的影响
        3.7 糖化秸秆对肉鸡肉品质的影响
        3.8 糖化秸秆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
        3.9 糖化秸秆对肉鸡肠道绒毛组织形态的影响
        3.10 糖化秸秆对肉鸡粪便的影响
        3.11 经济效益分析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Abstract

(6)非常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对山羊饲喂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文献综述
    1 非常规饲料
        1.1 非常规饲料的概念
        1.2 非常规饲料的特点
        1.3 非常规饲料的分类
        1.4 评价非常规饲料应考虑的因素
        1.5 非常规饲料原料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2 饲料组合效应及营养价值评定
        2.1 组合效应的概念
        2.2 组合效应的试验研究
        2.3 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方法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技术路线图
    参考文献
试验研究
    第一章 体外产气法评价南方地区非常规饲料资源的营养价值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瘤胃液的采集
        1.3 发酵底物的制备
        1.4 培养基的制备
        1.5 试验设计
        1.6 指标的测定及方法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农作物秸秆、秕壳类的营养成分差异
        2.2 不同农作物秸秆、秕壳类体外发酵48h的累积产气量
        2.3 不同农作物秸秆、秕壳类Gompertz模型参数与营养成分的相关性
        2.4 不同农作物秸秆、秕壳类体外发酵48h的DMD、pH、NDFD、ADFD的变化
        2.5 不同农作物秸秆、秕壳类体外发酵48h的VFA产量的变化
        2.6 不同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类的营养成分差异
        2.7 不同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类体外发酵48h的累积产气量
        2.8 不同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类Gompertz模型参数与营养成分的相关性
        2.9 不同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类体外发酵48h的DMD、NDFD、ADFD的变化
        2.10 不同农副产品加工副产物类体外发酵48h的VFA产量的变化
        2.11 不同杂粕类的营养成分差异
        2.12 不同杂粕类体外发酵48h的累积产气量
        2.13 不同杂粕类体外发酵48h的pH、DMD、NDFD、ADFD的变化
        2.14 不同杂粕类体外发酵48h的VFA产量的变化
        3 讨论
        3.1 不同非常规饲料体外发酵48h产气量以及产气特性
        3.2 不同非常规饲料体外发酵48 h DMD、NDFD、ADFD的变化
        3.3 不同非常规饲料体外发酵48 hpH值的变化
        3.4 不同非常规饲料体外发酵48h的VFA产量的变化
        3.5 不同非常规饲料的综合评定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小麦秸秆与六种非常规饲料间组合效应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瘤胃液的采集
        1.3 发酵底物的制备
        1.4 培养基的制备
        1.5 试验设计
        1.6 测定的指标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小麦秸秆与6种非常规饲料不同时间点的累计产气量及产气参数
        2.2 不同组合、比例体外发酵产气量及产气动力学参数
        2.3 不同组合、比例对pH的影响
        2.4 小麦秸秆与六种非常规饲料不同时间点累积产气量的组合效应
        2.5 不同组合、比例的干物质降解率及其组合效应
        2.6 不同组合、比例的中性洗涤纤维降解率、酸性洗涤纤维降解率及其组合效应
        2.7 体外产气量及产气参数与饲料组合养分间的相关性
        3 讨论
        3.1 小麦秸秆与六种非常规饲料组合效应产气量及各组合效应值
        3.2 小麦秸秆与六种非常规饲料体外发酵48 h pH的变化
        3.3 不同组合、比例对DMD、NDFD、ADFD以及组合效应值的影响
        3.4 体外产气量及产气参数与饲料组合养分间的相关性分析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
        1.2 试验设计
        1.3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1.4 样品采集与保存
        1.5 样品测定
        1.6 测定指标及数据计算公式
        1.7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饲喂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2.3 饲喂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纤维消化率的影响
        2.4 饲喂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
        2.5 饲喂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能量消化率的影响
        3 讨论
        3.1 饲喂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3.2 饲喂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纤维消化率的影响
        3.3 饲喂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氮、钙、磷代谢的影响
        3.4 饲喂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能量消化率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不同纤维来源日粮对山羊饲喂效果及肉品质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饲养管理和试验日粮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2.2 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各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2.3 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胴体组成的影响
        2.4 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肉品质的影响
        2.5 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肌肉化学组成的影响
        3 讨论
        3.1 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各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3.3 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胴体组成的影响
        3.4 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肉品质的影响
        3.5 不同纤维来源的日粮对山羊肌肉化学组成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致谢

(7)大麦虫幼虫营养成分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基本营养成分测定
        1.2.2大麦虫幼虫粉中维生素的测定
        1.2.3大麦虫幼虫粉中矿物质元素的测定
        1.2.4大麦虫幼虫粉中氨基酸组成的测定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麦虫幼虫与幼虫粉的基本营养成分
    2.2 大麦虫幼虫粉中维生素含量
    2.3 大麦虫幼虫粉中矿物质元素含量
    2.4 大麦虫幼虫粉中氨基酸的组成
3 讨论

(8)玉米及加工副产品加酶前后黄羽肉鸡有效能和可利用氨基酸评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营养价值
        1.1 玉米加工副产品的制造工艺及其种类
        1.1.1 玉米加工副产品的工艺描述
        1.1.2 玉米加工副产品种类名称及概念
        1.2 玉米加工副产品的营养价值
        1.2.1 玉米加工副产品基本养分含量
        1.2.2 玉米加工副产品(家禽)营养价值评定
        1.2.3 玉米加工副产品在畜禽饲粮中应用
        1.3 限制玉米加工副产品应用的因素
        1.3.1 纤维及抗营养因子
        1.3.2 养分差异大、氨基酸消化率欠佳
        1.3.3 黄曲霉毒素
        1.3.4 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2 非淀粉多糖酶制剂的研究
        2.1 非淀粉多糖概念、分类及其对家禽的影响
        2.2 NSP酶制剂及影响NSP酶制剂作用效果的因素
        2.2.1 动物因素
        2.2.2 日粮因素
        2.2.3 酶制剂自身因素
        2.3 NSP酶制剂在家禽饲粮中应用
        2.4 非淀粉多糖酶的营养改进值
第二章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三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玉米及加工副产品营养价值评定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原料
        1.2 试验动物
        1.3 试验动物处理
        1.4 试验方法
        1.5 测定指标
        1.6 主要仪器设备
        1.7 指标计算公式
        1.8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玉米加工副产品常规养分含量
        2.2 玉米及加工副产品的有效能及预测模型
        2.3 玉米及加工副产品氨基酸含量及其利用率
        3 讨论
        3.1 玉米及加工副产品常规养分含量
        3.2 玉米及加工副产品代谢能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3.3 玉米加工副产品氨基酸含量及其利用率
        4 小结
    试验二 加酶后玉米加工副产品有效能及氨基酸利用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原料来源
        1.2 试验设计
        1.3 数据计算及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加酶后玉米加工副产品的有效能及能量代谢率
        2.2 加酶后玉米加工副产品氨基酸利用率
        3 讨论
        3.1 原料中酶制剂的添加方法对酶制剂使用效果的影响
        3.2 加酶对玉米及加工副产品的有效能及氨基酸利用率影响
        4 小结
    试验三 玉米及加工副产品加酶后的ENIV值评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加酶后玉米及加工副产品有效能的提高率和ENIV值
        2.2 玉米及加工副产品加酶后氨基酸利用率的提高率和可利用氨基酸含量ENIV值
        3 讨论
        3.1 加酶后玉米及加工副产品有效能的提高率和ENIV值
        3.2 玉米及加工副产品加酶后氨基酸利用率的提高率和可利用氨基酸含量ENIV值
        4 小结
第四章 总体结论及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胭脂鱼适宜蛋白能量水平、投喂水平和磷需要量及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鱼类中文英文拉丁文对照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引言
    2 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及研究进展
        2.1 胭脂鱼的生物学特性
        2.2 胭脂鱼的资源现状与人工繁育技术
        2.3 胭脂鱼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
    3 鱼类对蛋白质和能量营养需求的研究进展
        3.1 鱼类适宜蛋白水平的研究进展
        3.2 鱼类适宜蛋白能量比(protein to energy ratio,P/E)的研究进展
    4 鱼类对植物蛋白源利用的研究进展
        4.1 寻求水产饲料鱼粉替代蛋白源的必要性
        4.2 水产饲料鱼粉替代的研究概况
        4.3 水产动物对植物蛋白源利用率低的主要因素
        4.3.1 植物蛋白源中抗营养因子的影响
        4.3.2 植物蛋白源对水产饲料适口性的影响
        4.3.3 植物蛋白源对水产饲料中氨基酸平衡性的影响
        4.3.4 植物蛋白源对水产饲料消化率低的影响
        4.4 改善水生动物利用植物蛋白源的途径
        4.4.1 降低植物蛋白原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
        4.4.2 改善水产饲料的适口性
        4.4.3 提高饲料氨基酸的平衡性
        4.4.3.1 添加晶体氨基酸
        4.4.3.2 不同蛋白源的合理搭配
    5 研究目的与意义
        5.1 研究目的
        5.2 理论意义与实际应用价值
第二章 饲料中不同蛋白能量比对胭脂鱼幼鱼生长及体组成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3 结果
        3.1 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3.2 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胭脂鱼鱼体、肌肉和肝脏组成成分的影响
        3.3 饲料蛋白能量比对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的影响
    4 讨论
第三章 胭脂鱼饲料适宜有效磷需求量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及处理
    3 结果
        3.1 饲料中可利用磷含量、胭脂鱼生长性能和饲料利用率
        3.2 磷水平对鱼体成分组成变化的影响
        3.3 磷水平对鳞片和脊椎骨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3.4 磷水平对血浆中碱性磷酸酶活性和甘油三酯等生化指标的影响
        3.5 胭脂鱼饲料中适宜有效磷的含量
    4 讨论
第四章 胭脂鱼对几种饲料原料表观消化率的研究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胭脂鱼对饲料原料干物质和常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3.2 胭脂鱼对饲料原料氨基酸的表观消化率
    4. 讨论
第五章 发酵豆粕部分替代鱼粉对胭脂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法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实验饲料的常规营养成分组成和氨基酸含量
        3.2 胭脂鱼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和存活率
        3.3 胭脂鱼鱼体常规营养成分组成和体指标
        3.4 饲料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
    4. 讨论
第六章 饲料中添加包膜或晶体蛋氨酸和赖氨酸对胭脂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对胭脂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3.2 对胭脂鱼全鱼鱼体和肌肉组成成分的影响
        3.3 对胭脂鱼CF、HSI和VSI的影响
        3.4 饲料赖氨酸和蛋氨酸的溶失率
    4. 讨论
第七章 投喂水平对胭脂鱼幼鱼生长性能及对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饲料
        2.2 实验动物及饲养管理
        2.3 样品采集及分析方法
        2.4 数据分析
    3. 结果
        3.1 投喂水平对胭脂鱼生长性能和营养物质利用率的影响
        3.2 投喂水平对胭脂鱼鱼体组成的影响
        3.3 投喂水平对胭脂鱼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
    4. 讨论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与成果目录

(10)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及产品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及分布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镰刀菌毒素的种类和性质
        1.1 镰刀菌毒素的种类
        1.1.1 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
        1.1.2 玉米赤霉烯酮类
        1.1.3 其他毒素
        1.2 镰刀菌毒素的理化性质和毒性
        1.2.1 呕吐毒素的理化性质与毒性
        1.2.2 玉米赤霉烯酮的理化性质与毒性
        1.2.3 伏马毒素的理化性质与毒性
    2 国内饲料的镰刀菌毒素污染现状
    3 国外饲料的镰刀菌毒素污染现状
    4 部分国家对镰刀菌毒素的限量规定
    5 霉菌毒素的测定方法
        5.1 快速方法
        5.2 确认方法
    6 目前存在的问题
    7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7.1 目的
        7.2 意义
第二章 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及产品中镰刀菌毒素污染状况的研究
    1 试验设计
        1.1 采样地区和时间
        1.1.1 采样地区
        1.1.2 采样时间
        1.2 采样种类和采样要求
        1.2.1 采样种类
        1.2.2 采样要求
        1.3 检测毒素时间、地点、种类和检测方法
        1.3.1 检测时间
        1.3.2 检测地点
        1.3.3 检测毒素种类
        1.3.4 测定方法
        1.4 镰刀菌毒素判定规则与最低检出限
    2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我国不同区域镰刀菌毒素的污染情况
        3.1.1 呕吐毒素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3.1.2 玉米赤霉烯酮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3.1.3 伏马毒素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3.2 各种饲料原料与产品中镰刀菌毒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3.2.1 各种饲料原料与产品中呕吐毒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3.2.2 各种饲料原料与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与分析
        3.2.3 各种饲料原料与产品中伏马毒素检测结果与分析
        3.3 不同季节主要饲料原料与产品中镰刀菌毒素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季节主要饲料原料和产品中呕吐毒素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3.3.2 不同季节主要饲料原料和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3.3.3 不同季节主要饲料原料和产品中伏马毒素的检测结果与分析
        3.4 相关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区域镰刀菌毒素差异分析
        4.2 不同种类饲料原料和产品间镰刀菌毒素差异分析
        4.3 不同季节镰刀菌毒素差异分析
        4.4 相关性分析
        4.5 关于镰刀菌毒素的限量标准
        4.5.1 呕吐毒素的限量标准
        4.5.2 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限量标准
        4.5.3 伏马毒素的限量标准
    5 研究展望
    6 结论
        6.1 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及产品中的镰刀菌毒素污染较为普遍和严重
        6.2 镰刀菌毒素的分布存在区域性差异
        6.3 镰刀菌毒素的分布在不同种类的饲料原料间存在差异
        6.4 季节对镰刀菌毒素的污染影响不大
        6.5 同一样品中存在多种镰刀菌共同存在的情况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美国Feedstuffs饲料成分分析表(2002版)(论文参考文献)

  • [1]甘草酸和益生菌组合缓解呕吐毒素危害断奶仔猪生长和肠道健康的分子机制[D]. 许小向. 河南农业大学, 2021
  • [2]芦草的营养价值评定及其在肉羊生产中的应用[D]. 李琳.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3]小麦和棉粕的肉仔鸡可利用氨基酸和能量评价与预测[D]. 路佩瑶.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3)
  • [4]预处理方式对花生秸秆成型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 马方. 沈阳农业大学, 2017(01)
  • [5]玉米秸秆中木质纤维素的高效降解及其生物学效价评定的研究[D]. 王平. 河南农业大学, 2016(04)
  • [6]非常规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及对山羊饲喂效果研究[D]. 孟梅娟.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 [7]大麦虫幼虫营养成分分析[J]. 何伟灵,容庭,刘志昌,李书宏,叶柱良,宋浩铭,王刚. 广东农业科学, 2014(06)
  • [8]玉米及加工副产品加酶前后黄羽肉鸡有效能和可利用氨基酸评定[D]. 王照群. 湖南农业大学, 2012(01)
  • [9]胭脂鱼适宜蛋白能量水平、投喂水平和磷需要量及对植物蛋白源的利用研究[D]. 袁勇超. 华中农业大学, 2011(04)
  • [10]我国主要饲料原料及产品中镰刀菌毒素污染及分布规律的研究[D]. 甄阳光. 四川农业大学, 2009(S1)

标签:;  ;  ;  ;  ;  

美国饲料饲料成分分析表(2002年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