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深供水改造工程A-Ⅲ_1标准水泥搅拌桩施工监理办法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A-Ⅲ_1标准水泥搅拌桩施工监理办法

一、东深供水改造工程A-Ⅲ_1标水泥搅拌桩施工监理措施(论文文献综述)

王莉[1](2019)在《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文中认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是一项复杂的、高风险的系统工程,具有建设规模大、参与人员多、技术工艺复杂、施工环境多变等特点,极易产生安全事故。由于安全事故是由各种风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安全管理需要全面、综合性的知识支持。尽管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但是在面临具体安全问题时,如何从众多的数据资料中快速、准确获取所需知识,至今还缺乏有效的解决途径。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URTCSM),从知识支持的角度,引入人工智能领域相关技术和方法,研究基于知识图谱的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和方法体系。具体内容包括:以系统论为指导,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核心任务和管理流程,提出智能知识支持的概念和内涵,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图谱等技术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的知识支持作用,构建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对URTCSM领域知识范围进行界定,从过程、组织、对象、管理等维度对领域知识进行分解,形成多维分层的知识分类体系。在领域概念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体系结构内容和特点,构建多维分层的专业领域概念模型;根据标准规范自身结构和使用需求,构建混合粒度的标准规范概念模型;根据事故分析对事故知识的需求,构建多主体关联的事故概念模型。在实体关系建模方面,基于领域知识分类体系结构进行概念之间层级关系建模,并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安全实施的核心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形成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为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提供规范化的知识框架。分析了URTCSM领域知识主要来源,重点对标准规范和事故案例数据进行搜集和整理。在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面,根据数据结构化程度以及自然语言描述特点,对不同类型实体知识元的抽取分别采用人工抽取、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提取、基于深度学习的实体识别等方法。在关系知识元抽取方面,分别采用基于映射关系的转化、基于规则的关系抽取、基于实体共现的关系抽取、基于机器学习的关系抽取等方法。在实体属性识别过程中采用类似的知识元抽取方法。抽取出来的知识元需要与已有知识进行融合,通过分析不同情形下知识融合需求,提出相应的融合方法。知识图谱中各类实体和关系知识元最后以图结构的形式存入图数据库Neo4j中,形成URTCSM领域知识图谱。提出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针对标准规范知识,提出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的三种方式:知识导航,智能搜索,知识推荐。针对安全事故知识的应用主要以支持安全知识智能分析为主,提出三类事故分析任务:以事故画像的形式全面可视化的展示事故认知结构,根据统计分析指标自动构建查询语句的事故统计分析,以及基于关联路径的事故深度分析。根据URTCSM领域知识图谱中各知识要素之间的联系,对不同管理情境下的安全风险进行分析,为安全风险识别与预防提供知识支持。最后,开发了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用于领域知识图谱维护和管理、标准规范知识智能获取、安全事故智能分析、安全管理决策分析等,为安全管理决策提供智能知识支持平台。该论文有图107幅,表23个,参考文献209篇。

邱远生[2](2019)在《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政府投资项目可以稳投资和促经济增长,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引导和带动作用。但当前政府投资项目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部分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不力,且没有建立起一套全过程的投资控制评价指标,缺少对竣工项目投资控制作及时的评价,极大制约了全过程投资控制水平的提高,从而影响政府投资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从分析政府投资项目投资影响因素入手,将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划分为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和竣工阶段分别进行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构建了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评价模型,在全过程造价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运用改进熵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值,通过计算得出评价结论。以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等项目为案例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指标进行评价的有效性。当前我国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研究,多局限于解决“怎么做”的问题,而本评价指标能够解决“做得怎么样”的问题。从委托人(政府)的角度,构建了一套科学、合理、全面的适用于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效果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实现对投资控制效果的分析评价,有利于对项目实施全过程投资控制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不断提高投资控制的水平,推动政府投资工程发挥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罗晶[3](2012)在《富水砂层地铁车站施工期动态降水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我国城市化速度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日益拥堵,地铁逐渐成为人民出行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面对人民对地铁需求的不断增长,许多城市在建或拟建新的地铁项目,位于富水砂质地层的地铁项目占有一定比例,而在该地质条件下施工受地下水的影响很大,因此对动态降水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沈阳地铁二号线沈阳北站站为工程背景,针对具体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理论推导、现场试验、数值计算等方法对富水砂质地层条件下地铁车站施工动态降水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有:(1)根据地下水渗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规律、既有各种类型单井及井群降水过程中维持稳定水位时排水量计算公式,推导出了地下水位下降过程中排水量的计算方法、水位回升过程中排水量的计算方法以及降水区域在平面上变化时排水量的计算方法。(2)综合考虑沈阳北站站地质条件、现场施工条件和经济效益,确定了降水方法。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围护桩对地下水渗流的影响,确定了降水量修正系数。运用目标函数法,建立了地铁车站施工降水优化设计方法,并对沈阳北站站降水方案进行了优化比选。对降水过程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到了三个降水阶段的降水进入稳定的时间、维稳降水量、维稳降水井数量。(3)采用数值计算方法,考虑围护桩对地下水渗流路径的影响,对沈阳北站站施工动态降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三个降水阶段的降水进入稳定的时间、地表沉降达到稳定需要的时间和稳定后的沉降值。(4)提出了地铁车站施工动态降水的管理措施,具体包括组织建设、降水井降水运行管理、建立动态监测网对整个降水过程进行实时监测等。

袁玉娟[4](2009)在《广州ZJ地下空间项目基坑支护工程的造价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化加速发展、土地资源紧缺,使得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同步加快发展成为必然。地下空间项目基坑支护工程是一项临时性工程,为主体工程施工起到止水和支护作用,工程费用往往占整个地下空间项目土建工程造价的25%35%,其特点是属于隐蔽工程,受基坑深度、地质条件和施工技术制约,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因素,若控制措施不当,将导致其工程造价常出现合同价超审批概算价、结算价超审批概算价等现象。论文选择广州ZJ地下空间项目基坑支护工程为实例,以其造价控制为课题,通过对实例中大量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运用全过程造价控制理论和资金时间价值理论,从建设单位的角度较系统的研究了基坑支护工程在工程招标阶段的不平衡报价和实施阶段的工程变更,提出了针对性防范措施。基坑支护工程的不平衡报价造成工程造价严重失真,结算价增幅难以预测,工程投资不可控制。不平衡报价始终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在工程投标报价中,建设单位在招标前应尽可能将相关的准备工作做细做全,在采用工程量清单招标的过程中,对工程量、综合单价、技术和合同条款等内容进行研究,并采取设定合理的费用、设置保护性条款等相应措施,防止多收钱、早收钱现象的发生。防范不平衡报价的发生是建设单位在招标阶段必须抓好的主要工作之一。基坑支护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受周围环境影响变化大,施工过程不确定因素多,工程变更发生频繁。工程变更分五类,其中设计变更和条件变更发生的频率大,引起的造价增加幅度大,应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竣工结算价控制在批准的概算价范围内是工程造价控制的目的。通过分析工程实例,对具体项目的三阶段造价——概算价、合同价和结算价进行对比。工程造价的计价具有阶段性(多次性)的特点,建设单位需重视建设项目的各阶段计价管理,以保证工程造价确定和控制的科学性、合理性,确保工程造价控制目标的实现。本论文案例实现了工程结算价不超概算价的控制目标,对同类工程造价控制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杨韬[5](2009)在《南京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场1号填埋库区封场工程设计》文中认为垃圾填埋场到了使用寿命,需要进行封场和后期管理。封场是卫生填埋场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封场质量如何对于填埋场是否处于良好的封闭状态、封场后的日常管理与维护能否安全的进行、后续的终场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南京市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场1号填埋库区为山谷型填埋场,始建于1994年,设计库容470万m3,于2007年12月停止使用。1号库区建设时底部没有设置人工防渗系统,未设置简易渗沥液收集盲沟,及雨污分流系统。由于设计、建设和运行的不到位,对环境造成了较大污染(包括地下水、地表水、臭气污染等)。因此,有必要按国家规范要求对1号填埋库区进行封场,减少环境影响,尽可能修复生态。工程内容主要包括封场及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两方面措施。主要设计内容有堆体修整、终场覆盖、防渗系统、渗沥液收集导排、雨水导排、终场绿化及景观设计等。本工程采取了以HDPE膜为主要防渗层的覆盖措施,达到了国家标准,封场后继续对渗沥液、填埋气和臭气进行治理,符合国家技术政策要求,还通过景观绿化的设计大大改善了现有环境。其中核心工艺终场覆盖以国内目前较少应用的1.0mmHDPE膜为主要防渗层,也是江苏省第一个用HDPE膜作为封场防渗层的垃圾填埋场。因此,本封场工程设计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填埋场周边地区土壤、空气和水体的污染,为该处理场提供良好的卫生条件和综合利用基础,也是为江苏省乃至全国山谷型填埋场使用HDPE膜作为防渗层的封场工程作为一个探索和经验的积累。

杨开忠[6](2009)在《西安地铁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基于前人盾构隧道施工对周围土体的影响研究,深入研究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对上方古建筑(构)物的影响。并以西安地铁二号线盾构施工项目为依托,研究隧道盾构施工对古建(构)筑的影响,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古建(构)筑物保护措施及效果。土压平衡盾构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基本成熟,现已大量应用于城市地下隧道建设中,并在改进和完善中。土压平衡盾构机应用于西安黄土地区,具有很好的适应性,能解决有水条件下黄土区盾构施工难题,并能实现转弯始发、小半径连续转弯。西安地铁二号线永宁门—钟楼区间施工难度大,盾构要下穿护城河浅覆土区,下穿西安南城墙,旁穿钟楼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区,施工时地表沉降和盾构土压平衡控制是难点。西安地铁二号线永宁门—钟楼区间施工时,对护城河采取河水截流、河道堆载、盾构参数调节等措施;对南城墙采取围护桩加袖阀管注浆加固、城墙门洞钢结构加固等措施;钟楼及地下通道采取围护桩加固等措施。盾构隧道开挖地层位移机理包括:先行沉降—盾构到达前、开挖面前的沉降或隆起—盾构到达时、推进沉降—盾构通过时、盾尾空隙沉降—盾构通过后、后续沉降—长期。地面沉降方面,介绍了国际上常用的Peck理论,并对其横向沉降槽、纵向沉降槽、地层水平位移及地层损失率等理论。盾构隧道施工中建筑物沉降的几个影响因素包括:隧道轴线夹角的影响、隧道相对于建筑物偏心的影响、位移历史的影响、基础埋深的影响、建筑物自重的影响等。在盾构施工过程中对地铁隧道沿线及文物保护单位附近的监测点进行了定期监测,得到了大量的可靠的沉降及变形数据。应用前面所述理论对西安地铁二号线永宁门—北大街区间盾构施工中的地面及建筑物沉降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给出了可能的影响因素。重点分析了盾构施工中护城河、南城墙及钟楼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沉降及变形。对西安地铁施工中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做了简单的分析评价。

张阳[7](2008)在《土木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分析 ——以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加固工程为例》文中指出土木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是在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进行的,在实施过程中必然要受到风险因素的影响。而从事项目活动的主体往往因认识不足或者没有足够的力量对风险加以控制,导致项目的过程和结果常常出乎人们的意料,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并且由于干扰因素出现的必然性也导致了这种结果出现的概率很高。要想避免和减少此类损失,就必须对项目进行有效的风险管理。进度风险管理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在影响项目进度的风险因素识别、进度计划的风险估计等方面做了探讨。在文献阅读和实际调查的基础上,以武广客运专线XXTJ(I)标二段路基加固工程为例,在对项目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后,做了如下工作:①根据蒙特卡罗仿真分析及MC和PERT相关理论,对不确定条件下的工期进行仿真风险评价,针对经典PERT网络的假设和计算过程,分析了它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从概率论、数理统计的角度,对关键线路进行了重新定义和确定。利用仿真技术,寻找主导线路和关键线路,并对各线路进行动态仿真分析及关键性比较。根据PERT网络中线路相互影响的特点,寻找合理的方法,对经典PERT网络下的完工概率进行了修正,并借助计算机,用MC方法对PERT网络的工期分布进行即时仿真和监控,得到工期的即时分布规律和该分布曲线下的完工概率;②利用BP神经网络的函数逼近功能从因素神经元的角度对工期的偏差系数作了横向分析和预测,构建了进度风险的BP网络预测模型,为管理者对项目进度的主动控制和动态控制提供科学依据;③考虑项目建设环境中各种随机因素的影响作用,建立了随机学习曲线模型,科学地解释和预测了工效的波动状况;④在分析双代号网络图的工序矩阵、关联矩阵与权数矩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查询和求解线路及路径值的简便矩阵算法,并给出了通解,最后结合实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实用性和快捷性;⑤首次提出广义成本理论,将时间和费用统纳入成本范畴,并基于该理论构建工期与成本的综合优化模型,通过实例分析,论证了该理论的可行性、科学性与经济性。

王立超[8](2007)在《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文中指出在长大混凝土桥梁的施工中,移动模架法与其他施工方法相比具有工序程序化、线形易于控制、施工周期短、不需进行基础的处理、适用范围广、施工交通影响小、安全等优点,而在城市高架桥、高墩公路桥梁和跨海桥梁的施工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目前国内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关于移动模架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的工作指南或规程来指导实际工程。本文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引桥移动模架施工的混凝土桥梁为工程背景,围绕移动模架的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研究,通过研究,取得了若干有价值的结论与创新:1)在统计和整理目前现有的移动模架设计和实践及其他施工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移动模架法的形式、特点和适用性,提出了移动模架的总体设计及构造、材料的要求和刚度控制指标等。2)针对移动模架的主梁是主要承重结构,分析研究了移动模架箱形主梁设计的箱型结构梁腹板的抗力、腹板高厚比等参数的影响,计算横向加劲肋的间距及腹板的局部稳定性,探讨了波形钢板即折叠的钢板的受剪及受弯特性及其作为MSS系统主梁腹板结构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当主梁腹板的高厚比大于某一值时,应配置横向加劲肋和在受压区的纵向加劲肋,同时应验算加劲肋的间距和腹板的局部稳定性。3)借助钏结构的相关设计理论和有关规范,对移动模架的计算荷载和计算模式(平面模式和空间模式)及荷载组合提出了若干建议;同时还给出了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步骤要点、设计原则及强度、刚度、稳定、疲劳、抗风、焊缝、连接等方面的计算准则,并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移动模架为例,运用有限软软件ANSYS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移动模架主粱靠近支座的数个腹板开孔拐角加筋翼缘板与竖向加筋板连接处应力集中明显,部分Von Mises应力值已超过主梁Q345钢板的设计应力和屈服强度,预示这些部位钢板在最不利荷载作用下有可能进入塑性工作状态;主梁前导粱在模架移动过程中各构件Von Mises应力值小于材料的设计应力,表明构件强度满足设计要求。4)对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混凝土桥梁中的施工工艺流程、移动模架的拼装、调试及预压试验,预拱度的设置,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张拉及孔道灌浆等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移动模架施工的后张现浇箱梁桥质量控制指标和移动模架施工桥梁新旧混凝土结合部的错台控制措施。5)讨论了移动模架的施工控制理论,主要对线形控制和应力控制做了详细研究,给出了预拱度的设置方法和现浇混凝土的应力处理方法。并针对移动模架在梁体混凝土浇筑和移动模架前移过程控制工况中移动模架各关键监测控制部位的应力、变形值,与理论计算值进行对比,判断移动模架结构在实际工作状态下的安全储备,评价其在设计使用荷载下的工作性能,为移动模架的正常使用提供安全保障,并为移动模架施工的箱梁桥施工预拱度设置提供依据。6)针对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特点,建立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提出了移动模架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保证与组织保证措施,给出了移动模架的日常养护与维修、检测、评定和评估的一般规定和内容及养护对策,为移动模架的日常使用养护与维修、正常安全的施工提供了依据。

黄国平[9](2005)在《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段施工技术》文中研究说明介绍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段的4个主体工程土建标段施工技术的工作概况、基本施工方法、主要的地基处理方法及其效果、采用的主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蓝冰[10](2005)在《碎石桩处理饱和软土地基的理论分析与工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碎石桩复合地基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广泛运用于地基处理工程中,其理论和实践皆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同时,在应用中也发现了理论和实践结果不一致的问题,特别是在饱和软土地基上的应用,更是凸现了碎石桩复合地基理论研究落后于实践的诸多问题。旧的理论已经无法准确地解释运用中的新问题,计算公式在计算承载力上与实测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严重地阻碍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技术发展和经济运用。 本文在碎石桩复合地基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振冲碎石桩工程实践和试验研究,对碎石桩的理论、设计、施工监测及质量检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首先,介绍了软土的几种基本工程特性,澄清了对饱和软土在认识上的误区,并介绍了珠江三角洲饱和软土的研究成果及其特性。叙述了复合地基理论和介绍了各种地基处理的方法及其适用性。 其次,讨论了碎石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沉降计算公式,分析了各公式的应用条件及优缺点,对碎石桩进行了受力特性和应力应变分析等。在此基础上,结合振冲碎石桩成桩特点,讨论了振冲碎石桩桩身质量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 第三,基于施工质量的控制和信息化施工,本文详细介绍了DC-3——一种振冲碎石桩数字采集和质量监控系统,说明了DC-3的工作原理、功能和实践运用的效果。 第四,地基规范及许多理论研究成果对不排水抗剪强度低于

二、东深供水改造工程A-Ⅲ_1标水泥搅拌桩施工监理措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深供水改造工程A-Ⅲ_1标水泥搅拌桩施工监理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5 研究内容
    1.6 本章小结
2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2.1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系统分析
    2.2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概念框架
    2.3 知识图谱对URTCSM智能知识支持作用分析
    2.4 基于知识图谱的URTCSM智能知识支持理论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研究
    3.1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知识建模需求分析
    3.2 URTCSM领域知识分类体系分析
    3.3 URTCSM领域概念模式分析
    3.4 URTCSM领域关系模式分析
    3.5 多维关联混合粒度的URTCSM领域知识结构模式
    3.6 本章小结
4 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1 URTCSM领域相关数据源分析
    4.2 URTCSM领域实体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3 URTCSM领域关系知识元抽取方法研究
    4.4 URTCSM领域属性知识元识别
    4.5 URTCSM领域知识融合
    4.6 URTCSM领域知识存储
    4.7 本章小结
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研究
    5.1 URTCSM智能知识支持实现框架分析
    5.2 混合粒度规范知识获取
    5.3 安全事故智能分析
    5.4 安全管理智能决策支持
    5.5 基于URTCSM领域知识图谱的智能知识支持系统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研究局限性
    6.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现状分析
    2.1 政府投资项目的基本建设程序
    2.2 政府投资项目各阶段投资影响特点
        2.2.1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构成
        2.2.2 各阶段投资影响特点
    2.3 投资控制统计分析
        2.3.1 可研投资超项建批复投资情况
        2.3.2 可研阶段多次变化情况
        2.3.3 项目概算调整情况
        2.3.4 分析结论
    2.4 政府投资项目投资主要影响因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全过程投资控制评价指标构建
    3.1 评价指标建立的理论基础
    3.2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3.3 全过程投资控制评价问卷调查
        3.3.1 问卷调查质量分析
        3.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4 评价指标设计
    3.5 指标权重值
    3.6 评价指标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评价指标应用
    4.1 现代有轨电车1号线首期工程
        4.1.1 项目基本情况
        4.1.2 评价过程
        4.1.3 改进建议
    4.2 白龙河尾围填造地工程
        4.2.1 项目基本情况
        4.2.2 评价过程
        4.2.3 改进建议
    4.3 人民医院北区建设工程
        4.3.1 项目基本情况
        4.3.2 评价过程
        4.3.3 改进建议
    4.4 不同项目之间的投资控制成效比较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3)富水砂层地铁车站施工期动态降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依托工程概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地铁施工对地下水的控制方法
        1.3.2 基坑降水研究现状
        1.3.3 动态降水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
        1.3.4 目前工程施工降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1.4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地铁车站施工动态降水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2.1 渗流的基本概念
    2.2 渗流的基本定律
        2.2.1 达西(Darcy)定律
        2.2.2 哲才(A-Chezy)公式
    2.3 不同井群流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2.3.1 完整井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2.3.2 非完整井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2.3.3 坑外井群降水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2.4 考虑降水动态过程的排水量计算方法
        2.4.1 单井水位下降过程中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2.4.2 坑外井群水位下降过程中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2.4.3 坑外井群水位回升过程中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2.4.4 平面降水区域变化时排水量的计算方法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沈阳北站站降水方案优化设计与动态控制
    3.1 沈阳北站站工程地质概况
        3.1.1 工程地质
        3.1.2 水文特征
    3.2 沈阳北站站降水方法的选择
        3.2.1 降水的作用
        3.2.2 常见的降水方法
        3.2.3 沈阳北站站降水方法的确定
    3.3 地铁管井降水设计原则与设计步骤
        3.3.1 地铁管井降水的设计要求
        3.3.2 地铁管井降水的设计原则
        3.3.3 降水设计的一般步骤
    3.4 沈阳北站站降水试验与渗透参数的确定
    3.5 降水量修正系数的确定
        3.5.1 计算模型与计算参数
        3.5.2 降水量修正系数的确定
    3.6 地铁施工降水优化设计方法
        3.6.1 管井井群降水优化数学模型
        3.6.2 优化数学模型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3.6.3 优化数学模型的求解
    3.7 沈阳北站降水方案优化与动态控制
        3.7.1 沈阳北站降水方案优化比选
        3.7.2 明挖段降水动态控制
        3.7.3 暗挖段降水动态控制
        3.7.4 明挖段水位回升动态控制
    3.8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铁车站施工降水动态特性数值计算分析
    4.1 土体渗流基本理论
        4.1.1 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4.1.2 渗流微分方程的定解条件
    4.2 工程施工降水数值模拟分析模型
        4.2.1 地下水渗流模型
        4.2.2 沉降计算模型
    4.3 计算模型与计算参数
        4.3.1 计算软件
        4.3.2 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
    4.4 计算结果与分析
        4.4.1 水位和孔隙水压
        4.4.2 速度场矢量
        4.4.3 沉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沈阳北站站降水方案的现场实施与效果
    5.1 地铁车站降、排水方案
        5.1.1 降水方案
        5.1.2 排水方案
    5.2 降水井施工
        5.2.1 井点降水施工工艺及方法
        5.2.2 降水井后期处理
        5.2.3 降水井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5.3 沈阳北站站动态降水的管理措施
        5.3.1 组织建设
        5.3.2 运行管理
        5.3.3 建立动态监测网
        5.3.4 降水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5.4 降水动态管理的现场实施效果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存在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4)广州ZJ地下空间项目基坑支护工程的造价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地下空间项目的研究现状
        1.2.2 基坑支护工程的研究现状
        1.2.3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现状
        1.2.4 不平衡报价的研究现状
        1.2.5 工程变更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论文创新之处
        1.3.4 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工程造价控制理论与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造价控制现状
    2.1 全过程造价控制理论
        2.1.1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原理
        2.1.2 工程造价控制的基本方法
        2.1.3 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
    2.2 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工程概况
        2.2.1 工程概况
        2.2.2 基坑支护工程概况
        2.2.3 基坑标段划分
    2.3 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造价控制情况
        2.3.1 造价控制组织架构图
        2.3.2 建设单位的定义及职责
        2.3.3 建设单位对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方法
        2.3.4 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计量支付管理
        2.3.5 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工程变更管理
        2.3.6 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工程结算管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坑支护工程的不平衡报价形成与防范
    3.1 不平衡报价的概述
        3.1.1 工程量清单计价
        3.1.2 投标报价技巧及不平衡报价
        3.1.3 不平衡报价的表现形式及分类
        3.1.4 不平衡报价给项目带来的危害
    3.2 基坑支护工程不平衡报价
        3.2.1 基坑支护工程工程量清单
        3.2.2 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早收钱不平衡报价现象的分析
        3.2.3 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多收钱不平衡报价现象的分析
    3.3 基坑支护工程两类不平衡报价的防范措施
        3.3.1 早收钱不平衡报价的防范措施
        3.3.2 多收钱不平衡报价的防范措施
        3.3.3 完善施工合同条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坑支护工程的工程变更成因与控制
    4.1 工程变更的概念及分类
        4.1.1 工程变更的概念
        4.1.2 工程变更的分类
    4.2 工程变更成因分析
    4.3 广州ZJ 地下空间工程变更案例分析
        4.3.1 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基坑支护工程工程变更综述
        4.3.2 工程变更对项目造价的影响
        4.3.3 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合同中关于工程变更条款的约定
        4.3.4 二类典型案例分析
    4.4 工程变更的控制措施
        4.4.1 设计变更的控制措施
        4.4.2 条件变更的控制措施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广州ZJ 地下空间项目基坑支护工程造价分阶段控制及成效分析
    5.1 设计概算阶段
        5.1.1 设计概算的概念
        5.1.2 案例设计概算的组成
    5.2 合同价阶段
        5.2.1 合同价的确定
        5.2.2 案例合同价款汇总
    5.3 工程结算阶段
        5.3.1 竣工结算价
        5.3.2 案例工程结算价款汇总
    5.4 三阶段造价对比分析
        5.4.1 三阶段造价统计表
        5.4.2 分析图
    5.5 工程造价控制成效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南京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场1号填埋库区封场工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1 引言
    1.2 技术背景
        1.2.1 国外封场技术现状
        1.2.2 国内封场技术现状
        1.2.3 国内部分封场工程简介
    1.3 本设计的目的、依据、原则和范围
        1.3.1 设计目的
        1.3.2 设计依据
        1.3.3 设计原则
        1.3.4 设计范围
    1.4 主要规范和标准
    1.5 主要设计结论
        1.5.1 总体
        1.5.2 堆体修整
        1.5.3 封场覆盖
        1.5.4 防渗处理
        1.5.5 渗沥液处理
        1.5.6 雨污分流
        1.5.7 填埋气导排与利用
        1.5.8 终场利用与景观设置
        1.5.9 工程投资
        1.5.10 运行成本
第二章 工程概况
    2.1 区域概况和自然条件
        2.1.1 工程位置
        2.1.2 区域概况
        2.1.3 地形地貌
        2.1.4 水文气象
        2.1.5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2.2 待封场填埋库区建设情况及使用现状
        2.2.1 1号填埋库区建设情况
        2.2.2 1号填埋库区使用现状
    2.3 存在问题分析
    2.4 环境监测现状
        2.4.1 大气环境
        2.4.2 地表水
        2.4.3 地下水
        2.4.4 土壤
        2.4.5 结论
    2.5 库区沉降观测
    2.6 其它基本条件
        2.6.1 给水条件
        2.6.2 接电条件
        2.6.3 排水条件
第三章 方案论证
    3.1 封场方案论证
        3.1.1 总体要求
        3.1.2 终场覆盖措施论证
        3.1.3 防渗措施论证
        3.1.4 渗沥液导排及治理措施论证
        3.1.5 雨水导排措施论证
        3.1.6 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措施论证
    3.2 堆体规整与稳定性分析
        3.2.1 垃圾土工参数确定
        3.2.2 不利条件剖面边坡稳定性分析
        3.2.3 防护措施简介
        3.2.4 防护措施比选
        3.2.5 垃圾堆体整体规整
    3.3 生态修复与景观方案论证
        3.3.1 功能定位
        3.3.2 植物选择及确定
    3.4 填埋区稳定年限分析
第四章 工程方案设计
    4.1 封场方案设计
        4.1.1 终场覆盖工程设计
        4.1.2 垂直防渗工程设计
        4.1.3 渗沥液导排及治理工程设计
        4.1.4 雨水导排工程设计
        4.1.5 填埋气体导排与利用工程设计
    4.2 垃圾堆体修整设计
    4.3 终场利用与景观方案设计
    4.4 上坡道路设计
        4.4.1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4.4.2 道路设计方案
    4.5 污水调节池清淤工程
    4.6 土方平衡
    4.7 结构设计说明
    4.8 电气设计说明
    4.9 给水设计说明
第五章 工程进度设想及施工组织计划
    5.1 工程进度设想
    5.2 工程进度组织与实施
第六章 招投标方案
    6.1 招标、投标依据
    6.2 招投标内容
    6.3 招投标组织形式
    6.4 招标方式
    6.5 招标初步方案
        6.5.1 标段划分建议
        6.5.2 建筑资质等级要求
第七章 工程施工及验收
    7.1 工程施工
    7.2 工程验收
第八章 工程风险影响预测及其对策
    8.1 封场后风险影响预测
    8.2 减少事故风险的对策措施
        8.2.1 渗沥液泄漏的预防
        8.2.2 防火防爆的预防措施
        8.2.3 应急预案
        8.2.4 事故应急措施
第九章 环境保护与环境监测
    9.1 环境保护
        9.1.1 水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
        9.1.2 大气污染影响与控制措施
        9.1.3 漂浮物与蝇类控制措施
    9.2 环境监测
第十章 安全、卫生、消防与节能
    10.1 安全与卫生
        10.1.1 设计依据
        10.1.2 工程概述
        10.1.3 建筑与场地布置
        10.1.4 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分析
        10.1.5 安全技术措施
        10.1.6 卫生防疫
        10.1.7 预期效果和评价
        10.1.8 职业安全与职业卫生机构设置人员配置
        10.1.9 专用投资概算
    10.2 消防
    10.3 节能
第十一章 运行管理
    11.1 管理机构
    11.2 人员编制
    11.3 人员培训
    11.4 管理措施
        11.4.1 建立检查维护制度
        11.4.2 渗沥液处理系统运行和监测
        11.4.3 填埋气导排与利用系统运行和监测
        11.4.4 地下水监测
        11.4.5 地表水导排与监测
        11.4.6 垃圾堆体沉降监测
        11.4.7 场地维护
        11.4.8 场地利用
第十二章 工程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12.1 工程总投资
        12.1.1 工程概况
        12.1.2 编制依据
        12.1.3 设备及材料预算价格
        12.1.4 其他费用的确定
        12.1.5 投资估算
    12.2 资金筹措
第十三章 成本分析
第十四章 综合效益分析
    14.1 环境效益
    14.2 经济效益
    14.3 社会效益
第十五章 结论与建议
    15.1 结论
    1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论文

(6)西安地铁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现状
        1.2.1 盾构施工土体扰动理论研究
        1.2.2 盾构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影响研究
        1.2.3 地表沉降的智能预测
    1.3 本文主要工作
2 土压平衡盾构技术概述
    2.1 土压平衡盾构技术的发展及工艺原理
        2.1.1 盾构工法的现状与发展
        2.1.2 土压平衡式盾构概述
        2.1.3 土压平衡盾构的施工原理
        2.1.4 盾构掘进流程
        2.1.5 土压平衡盾构碴土改良工作原理
        2.1.6 土压平衡盾构盾构姿态控制工作原理
    2.2 土压平衡盾构机的一般特点
        2.2.1 刀具形式、刀盘布局的特点及其对区间不同地质的适应性
        2.2.2 盾构机不同开挖模式及工作原理
        2.2.3 盾构机各部位功能描述
    2.3 本章小结
3 西安地铁二号线盾构通过古建(构)筑物施工方案
    3.1 西安地铁二号线概况
        3.1.1 二号线总体概况
        3.1.2 盾构通过古建(构)筑物段概况
    3.2 盾构穿越护城河浅覆土地段施工方案及保护措施
        3.2.1 盾构穿越护城河工程概述
        3.2.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情况
        3.2.3 护城河加固措施
        3.2.4 盾构下穿护城河主要施工措施
    3.3 盾构下穿西安南城墙的施工方案及加固措施
        3.3.1 工程概述
        3.3.2 工程及水文地质概况
        3.3.3 南城墙加固保护及施工措施
    3.4 盾构旁穿钟楼方案及加固措施
        3.4.1 工程概述
        3.4.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3.4.3 钟楼加固保护措施
        3.4.4 施工技术措施
        3.4.5 监控量测
    3.5 本章小结
4 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变形与古建筑加固效果
    4.1 地层位移规律
        4.1.1 盾构隧道开挖地层位移机理
        4.1.2 Peck 理论
    4.2 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建筑物沉降预测
        4.2.1 采用高斯曲线描述建筑物沉降分布
        4.2.2 对建筑物沉降的几个影响因素的分析
    4.3 实测数据的对比分析
        4.3.1 现场监测方案
        4.3.2 主要建(构)筑物及地面沉降情况
    4.4 古建(构)筑物加固效果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成果与结论
        5.1.1 土压平衡盾构
        5.1.2 西安地铁施工中的古建筑保护工作及其效果
    5.2 后续工作的展望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7)土木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分析 ——以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加固工程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意义
    1.4 期望得到的结果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2 武广客运专线 XXTJ(I)标二段路基加固施工进度控制风险应对浅析
    2.1 地基处理概述
    2.2 工程概况
        2.2.1 武广客运专线工程概况
        2.2.2 武广客运专线XXTJ(I)标二段路基加固工程概况
    2.3 工程进度控制特点及风险分析
        2.3.1 水文气象因素
        2.3.2 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概况
        2.3.3 征地拆迁因素
        2.3.4 技术因素
        2.3.5 工程变更因素
        2.3.6 设计因素
        2.3.7 材料设备因素
        2.3.8 资金因素
        2.3.9 人为因素
        2.3.10 其它因素
    2.4 工程进度控制风险应对
        2.4.1 组建高效、全面的进度管理机构
        2.4.2 建立可控、到位的进度目标责任制和激励制
        2.4.3 建立科学、系统的进度计划控制程序
        2.4.4 实施动态进度控制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土木工程工期偏差预测分析
    3.1 数据发掘
    3.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进度偏差预测模型构建原理
    3.3 BP神经网络结构与自学原理
    3.4 进度风险的BP网络预测模型
        3.4.1 工程项目进度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3.4.2 工程项目进度偏差预测的BP神经网络方法
        3.4.3 工期偏差系数预测模型的建立及训练与测试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改进学习曲线的土木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分析
    4.1 学习曲线
    4.2 学习曲线的波动
    4.3 影响学习曲线的因素
        4.3.1 个人因素
        4.3.2 作业因素
        4.3.3 其它因素
        4.3.4 工程建设项目进度分析中学习曲线的波动及其影响因素
        4.3.5 改善学习曲线的方法
    4.4 学习曲线的改进和应用
        4.4.1 随机学习曲线模型
        4.4.2 回归直线方程的确定
        4.4.3 动态方差的时间序列预测
        4.4.4 随机学习曲线的预测
    4.5 工程背景分析
        4.5.1 工程实例进度风险分析
        4.5.2 项目工效随机学习曲线拟合(线性回归模型)
        4.5.3 动态方差时间序列预测模型
        4.5.4 结果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土木工程网络路径的矩阵查算法
    5.1 网络图的数学描述
        5.1.1 工序矩阵
        5.1.2 关联矩阵
        5.1.3 权数矩阵
        5.1.4 工序的筛选矩阵
    5.2 路径的查找及径值计算方法
    5.3 实例应用
    5.4 本章小结
6 基于 PERT网络计划的土木工程施工进度蒙特卡罗仿真分析
    6.1 传统网络计划技术
        6.1.1 关键线路法(CPM)
        6.1.2 计划评审技术(PERT)
    6.2 蒙特卡罗法
    6.3 随机网络的蒙特卡罗仿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
        6.3.1 蒙特卡罗法的基本原理
        6.3.2 蒙特卡罗法的基本步骤
        6.3.3 蒙特卡罗法模拟的常用分布及其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6.3.4 随机网络的进度风险分析
        6.3.5 随机网络的进度风险估算
    6.4 基于 PERT网络完工概率的仿真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基于广义成本的土木工程目标均衡优化研究
    7.1 工期、费用与质量的关系
    7.2 时间/费用的优化问题
    7.3 广义成本理论
    7.4 项目目标的综合优化模型
    7.5 算例
    7.6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2 工程实践
    3 教学实践

(8)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概述
    1.2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的施工方法与控制技术
        1.2.1 主要的施工方法
        1.2.2 桥梁施工事故分析
        1.2.3 桥梁结构主要的施工控制技术
    1.3 移动模架施工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1.3.1 国外状况
        1.3.2 我国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1.3.3 移动模架的应用前景
        1.3.4 移动模架及相应施工方法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计算理论方法
    1.4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差距
        1.4.1 结构整体挠度控制问题
        1.4.2 箱梁混凝土开裂问题
        1.4.3 质量安全事故问题
        1.4.4 移动模架的再利用问题
        1.4.5 移动模架本身存在的一些问题
        1.4.6 移动模架施工的混凝土桥梁施工质量
        1.4.7 其他问题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
    参考文献
第2章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工程概况及基础资料
    2.1 设计标段
    2.2 工程概况及设计方案
    2.3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基础资料
        2.3.1 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
        2.3.2 气候及水文地质特点
        2.3.3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战略地位
        2.3.4 设计技术标准
    2.4 S07、S11标的桥梁及施工概况
        2.4.1 S07标段桥梁概况
        2.4.2 S11标段桥梁概况
        2.4.3 施工的进度计划及执行情况
    2.5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现场的一些照片
    2.6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及适用性分析
    3.1 移动模架工法的特点
    3.2 移动模架工法与其它各种桥梁施工方法的比较
        3.2.1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与传统满堂支架式施工方法优劣性比较
        3.2.2 移动模架施工方法与整体架设施工方法的比较
        3.2.3 移动模架法施工与挂篮法施工的比较
        3.2.4 移动模架法与顶推法、悬臂法的一些简单比较
    3.3 移动模架造桥机适用梁型、桥型和跨度
        3.3.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适用梁型和桥型
        3.3.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适用跨度
    3.4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经济效益分析
        3.4.1 国内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经济效益分析
        3.4.2 台湾地区的移动模架造桥机经济效益分析
    3.5 对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几点认识
        3.5.1 采用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对桥梁设计的要求
        3.5.2 提高移动模架施工效率的建议
    3.6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4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总体设计与构造
    4.1 概述
    4.2 一般规定
    4.3 设计依据与设计规范
    4.4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及主要技术参数
        4.4.1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分类
        4.4.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主要技术参数
    4.5 移动模架的构造及作用
        4.5.1 主梁子系统
        4.5.2 模架模板子系统
        4.5.3 移位子系统
        4.5.4 液压子系统
        4.5.5 电气子系统
        4.5.6 龙门吊
        4.5.7 推进小车
        4.5.8 其他附属物
    4.6 材料
        4.6.1 材料选择的要求
        4.6.2 材料建议采用的设计指标
    4.7 容许变形
    4.8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5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箱形主梁结构设计
    5.1 腹板抗力分析及高腹板的设计思路
        5.1.1 主梁腹板抗力分析
        5.1.2 主梁腹板的设计思路
        5.1.3 腹板的屈曲
    5.2 不设加劲肋的主梁腹板高厚比分析
        5.2.1 弹性工作阶段的分析
        5.2.2 非弹性工作阶段的分析
    5.3 主梁加劲肋的计算与设计
        5.3.1 主梁横向加劲肋的位置
        5.3.2 横向加劲肋的刚度计算及设计
        5.3.3 纵向加劲肋的位置
        5.3.4 纵向加劲肋的刚度计算及设计
    5.4 主梁的局部稳定性设计
    5.5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
        5.5.1 波形钢腹板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5.5.2 波形钢腹板的优点
        5.5.3 波形钢腹板的设计
    5.6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6章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计算与有限元仿真分析
    6.1 概述
        6.1.1 钢结构的设计理论概述
        6.1.2 移动模架造桥机的设计理论
    6.2 移动模架的计算荷载及作用效应组合
        6.2.1 移动模架的荷载
        6.2.2 荷载作用效应组合
    6.3 移动模架的计算模式
    6.4 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
        6.4.1 移动模架的设计计算步骤
        6.4.2 移动模架的设计
        6.4.3 移动模架的结构计算
    6.5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MSS62.5m移动模架的有限元仿真分析
        6.5.1 计算依据
        6.5.2 工作状态分析
        6.5.3 计算工况
        6.5.4 MSS62.5m移动模架主梁强度、刚度和主梁稳定性计算
        6.5.5 移动模架前移过程中导梁的强度、刚度计算
        6.5.6 结论
    6.6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7章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
    7.1 概述
    7.2 上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
    7.3 下行式移动模架的施工工艺流程
    7.4 移动模架法施工现浇混凝土箱梁桥的一些关键技术
        7.4.1 移动模架的拼装和调试
        7.4.2 移动模架的预压
        7.4.3 移动模架预拱度的设置
        7.4.4 箱梁混凝土的施工
        7.4.5 移动模架施工的其他几个关键问题
    7.5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8章 移动模架正常使用下的应力监控
    8.1 概述
    8.2 移动模架工作状况分析
    8.3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实施方案
        8.3.1 移动模架以应力监测的内容
        8.3.2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方法
        8.3.3 移动模架的应力测点布置
    8.4 移动模架的应力监测系统
        8.4.1 数据采集系统
        8.4.2 数据采集系统的界面
        8.4.3 传感器的安装
    8.5 监测结果分析
        8.5.1 移动模架前移工况监测
        8.5.2 混凝土浇注工况模架监测
        8.5.3 结论
    8.6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9章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施工控制理论
    9.1 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线形控制
        9.1.1 模架的挠度分析
        9.1.2 预拱度的设置
        9.1.3 线形控制的实施
        9.1.4 梁体线形的影响因素
    9.2 移动模架施工桥梁的应力监控
        9.2.1 概述
        9.2.2 应力监控的实施
    9.3 现浇法施工桥梁的应力处理方法
        9.3.1 应力测试的方法和原理
        9.3.2 主梁应力监控测试中徐变应变及收缩应变的分离
    9.4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10章 广州珠江黄埔大桥的应力和线形监控
    10.1 S07标、S11标桥梁段的施工仿真
        10.1.1 计算分析依据
        10.1.2 计算分析模型
        10.1.3 计算参数取值
        10.1.4 施工阶段应力、挠度验算
        10.1.5 正常使用状态活载挠度计算
    10.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应力监测与控制
        10.2.1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工作状况分析
        10.2.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应力监测内容
        10.2.3 混凝土结构应力的监测方法
        10.2.4 监测仪器的选择
        10.2.5 混凝土主梁应力测点布置
        10.2.6 混凝土桥梁结构应力监测跨及监测工况
        10.2.7 传感器的安装和保护
        10.2.8 混凝土主梁应力监测分析
    10.3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
        10.3.1 MSS62.5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实施方案
        10.3.2 移动模架施工混凝土桥梁的线形监控分析
        10.3.3 施工监控的运行
    10.4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11章 移动模架工法的安全性及日常养护维修
    11.1 概述
    11.2 移动模架工法的安全保证和日常养护维修措施
        11.2.1 制定安全保证措施的目的
        11.2.2 组织保证与管理职责
        11.2.3 安全管理制度
        11.2.4 施工现场的安全措施保证
        11.2.5 移动模架的日常养护与维修
        11.2.6 移动模架使用过程中的检查
    11.3 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12章 结论与展望
    12.1 结论
    12.2 展望
致谢

(10)碎石桩处理饱和软土地基的理论分析与工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复合地基概述
    1.2 碎石桩处理软土地基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论文选题及研究思路
第二章 饱和软土的工程特性
    2.1 软土基本工程特性
        2.1.1 天然软土研究的误区
        2.1.2 软土的基本特性
        2.1.3 软土的特性
    2.2 软土的变形机理
        2.2.1 两种变形机理
        2.2.2 结构破损和滑移
        2.2.3 堆砌体假设
    2.3 软土的本构模型
        2.3.1 弹塑性模型
        2.3.2 结构性模型
    2.4 珠江三角洲软土特性
        2.4.1 物理力学指标
        2.4.2 非线性特性
        2.4.3 蠕变特性
        2.4.4 处理方法
第三章 复合地基理论及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简介
    3.1 复合地基理论
        3.1.1 复合地基应力应变机理
        3.1.2 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
        3.1.3 复合地基变形计算
    3.2 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简介
第四章 碎石桩复合地基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4.1 振冲碎石桩施工工艺
    4.2 碎石桩受力特性分析
    4.3 碎石桩复合地基应力应变机理分析
        4.3.1 碎石桩复合地基破坏模式
        4.3.2 碎石桩复合地基基底反力和附加应力分析
        4.3.3 桩土应力比影响因素
    4.4 碎石桩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计算方法
    4.5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计算理论
        4.5.1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理论
        4.5.2 碎石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理论
    4.6 碎石桩复合地基垫层作用探讨
    4.7 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测方法及施工监测技术
        4.7.1 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测
        4.7.2 静载荷试验及重(2)型动力触探检测标准探讨
        4.7.3 碎石桩施工监测技术——DC-3系统
    4.8 碎石桩工程试验研究
        4.8.1 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4.8.2 试验设计与分析
        4.8.3 碎石桩复合地基处理饱和软土适用性探讨
    4.9 碎石桩复合地基承载力修正
    4.10 振冲碎石桩复合地基设计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四、东深供水改造工程A-Ⅲ_1标水泥搅拌桩施工监理措施(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管理智能知识支持研究[D]. 王莉.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2]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投资控制评价研究[D]. 邱远生.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3]富水砂层地铁车站施工期动态降水技术研究[D]. 罗晶. 中南大学, 2012(02)
  • [4]广州ZJ地下空间项目基坑支护工程的造价控制研究[D]. 袁玉娟. 华南理工大学, 2009(S2)
  • [5]南京水阁有机废弃物处理场1号填埋库区封场工程设计[D]. 杨韬. 上海交通大学, 2009(S2)
  • [6]西安地铁建设中的古建筑保护研究[D]. 杨开忠.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08)
  • [7]土木工程施工进度风险分析 ——以武广客运专线路基加固工程为例[D]. 张阳. 西安理工大学, 2008(12)
  • [8]移动模架的设计、安全性监测及其适用性研究[D]. 王立超. 浙江大学, 2007(06)
  • [9]东深供水改造工程监理Ⅰ标段施工技术[J]. 黄国平.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05(S1)
  • [10]碎石桩处理饱和软土地基的理论分析与工程研究[D]. 蓝冰. 中南大学, 2005(06)

标签:;  ;  ;  ;  ;  

东深供水改造工程A-Ⅲ_1标准水泥搅拌桩施工监理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