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一、如何提高中专女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乐廷[1](2021)在《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现状,分析体育素养的三个维度7个指标与总体体育素养的水平,探索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因素,针对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为促进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学校、土默特左旗民族中学的初一、初二、初三在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学生体育素养调查问卷》,对初中生体育素养(体育认知、体育行为和体质与技能)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问卷共64题,问卷总分206分,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水平总分100分,合计体育素养总分为306分,换算成百分制进行分析。采用SPSS for Window 2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各学段间、民族间的体育素养得分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性别与学校间的体育素养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着性水平确定为P<0.05。结果:1.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平均得分为70.65分,根据评价标准判定体育素养等级为C,及格率为92.4%。2.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中体育意识得分最高(80.15分),体育知识得分最低(46.44分),得分高低依次为:体育意识>体育道德>锻炼习惯、运动技能>运动参与>体质水平>体育知识。3.体质水平、年级、家长职业、家长收入、家长学历、家长对学生身体锻炼的态度、学校举办体育竞赛的次数、学生对学校体育课的评价是影响初中生体育素养的主要因素(P<0.05)。其中,体质水平因素占82.9%。体育素养得分比较结果为:(1)初三年级学生(73.3分)高于其他各年级(F=42.71,P<O.O1);(2)家长学历是研究生及以上学生(72.1分)的高于其他学生(F=6.00,P<0.01);(3)家长收入在6001元以上学生(73.2分)高于其他学生(F=5.60,P<0.01);(4)家长职业是个体、私营的学生(71.5分)的高于其他学生(F=2.56,P<0.05);家长十分关心身体锻炼的学生(72.1分)的高于其他学生(F=5.60,P<0.01);学校举办运动会次数为4次的学生(72.6分)高于其他学生(F=3.26,P<0.05);对体育课评价为差的学生(72.3分)高于其他学生(F=2.46,P<0.01)。结论:1.呼和浩特市初中生总体体育素养水平等级为C,及格率为92.4%。2.体育素养水平高低依次为体育意识>体育道德>锻炼习惯、运动技能>运动参与>体质水平>体育知识。3.体质水平、年级、家长的学历、家长的职业、家庭的收入、家长对孩子身体锻炼的态度、学校的体育竞赛能力、学校体育课的质量、学校举办运动会的次数是体育素养的影响因素;体质水平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建议:在体育教学中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循序渐进进行体育素养教育;重视性别及家长收入等差异对学生体育素养的影响;全面提升体育教师素质和学生体质水平,促进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发展。

李梦婷[2](2021)在《翻转课堂教学对中职学生花球啦啦操学习效果、内部动机和锻炼态度的影响研究 ——以单县职业中专为例》文中研究说明翻转课堂教学是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将教学结构进行颠倒,把知识的传授环节放在课前,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完成知识的理解识记,在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解决难点以及互动交流,从而完成知识内化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重建教学结构,解决学生课上练习时间过少、知识内化程度较低的问题,从而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目前中职体育课程使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在45分钟的时间内,教师既要进行动作示范,又要讲解动作要领,传授知识与技能占据大部分时间,学生练习时间大大减少。花球啦啦操动作丰富多变,变化速度较快,需要不断地练习才能提高熟练程度,建立动力定型。传统体育教学,由于练习时间过少,学生动作的熟练程度远远不够;另一方面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并且每节课所学动作衔接紧密,某个动作的不熟练则会影响新动作的学习,使得学习难度增加,学生挫败感增强,产生厌学的情绪,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内部动机水平较低,从而影响学生锻炼态度。而翻转课堂教学通过重建教学结构,课前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与视频吸引学生的兴趣,完成动作的理解识记,课上高效利用教学时间,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拓展练习的时间,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探讨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以此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水平,提升学习效果,形成良好的锻炼态度。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单县职业中专2019级60名学生进行为期九周的教学实验干预,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将课上新授的内容翻转到课前,学生根据教学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完成动作的识记,课上教师对学生自学的成果进行指导分析,并引导学生对动作进行拓展编排,最后通过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的方式深化学生对动作的理解记忆。在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探究花球啦啦操课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对学生学习效果、内部动机和锻炼态度的影响。实验结果:1.学习效果方面: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花球啦啦操基本手位方面无显着差异(P>0.05),在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方面存在显着差异(P<0.05)。2.内部动机方面:(1)对照班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在兴趣/乐趣维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主观能力、努力/重要性、压力/紧张、价值/有用性维度无显着差异(P>0.05)。(2)实验班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在兴趣/乐趣维度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在主观能力、努力/重要性维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压力/紧张、价值/有用性维度无显着差异(P>0.05)。(3)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兴趣/乐趣、主观能力、努力/重要性维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压力/紧张、价值/有用性维度无显着差异(P>0.05)。3.锻炼态度方面:(1)对照班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在行为意向维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行为态度、目标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情感体验、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维度无显着差异(P>0.05)。(2)实验班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在情感体验维度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意向维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行为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维度无显着差异(P>0.05)。(3)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情感体验维度存在非常显着差异(P<0.01),在目标态度、行为意向维度存在显着差异(P<0.05),在行为态度、行为认知、行为习惯、主观标准、行为控制感维度无显着差异(P>0.05)。研究结论:1.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的影响较为显着。2.翻转课堂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内部动机,其中对学生兴趣/乐趣的影响最为显着,其次是努力/重要性,最后是主观能力,对于缓解学生压力/紧张、认识到花球啦啦操学习价值/有用性影响并不显着。3.翻转课堂教学对改善学生锻炼态度有明显效果,其中对学生的情感体验影响最为显着,其次是对学生行为意向以及目标态度的影响比较显着,学生在其他维度无显着变化。

蒋文梅[3](2020)在《昆明市民办中职中专院校开展排球闯关教学法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作为三大球类之一的排球课程在校园中出现了学生兴趣下降、普及程度萎缩以及师资力量下滑等新情况和新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培养计划和课程学时的改变对民办中职中专院校排球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寻求适合当前排球教学环境的新教学方法已势在必行。本文在总结分析和借鉴吸收当今排球主要教学方法的基础上,针对昆明市民办中职中专院校排球教学发现的问题,结合昆明市民办中职中专排球课教学现状,与业内专家学者和教学一线老师进行深入的调研访谈,综合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逻辑分析、数理统计和实验法等方法,科学设置闯关关卡,合理确定过关标准,构建出排球闯关教学法模型,并在云南工程职业学院中专部排球课中进行排球闯关教学法实验对比研究。本实验区分日常表现、身体素质、排球技术和体育兴趣四个维度把对照班和实验班学生排球学习情况进行比较,日常表现主要是对课内旷课和违纪次数、课外“运动世界APP”打卡次数和“健康跑”总里程进行对比来衡量实验效果,实验班在身体素质维度上设置5步桩跳山羊、双腿夹球端腹、驼球俯卧撑、蚂蚁搬家和青蛙抱龙珠五个闯关关卡,排球技术维度上设置波浪垫球、芝麻开花、进攻风暴、射手打靶和爬楼梯五个闯关关卡,对两组学生身体素质维度上的立定跳远、平板支撑、30米×2蛇形跑三个项目进行考核,对排球技术维度上的对垫球、对传球、发球和扣球四个项目进行考核,利用《体育情境兴趣量表(中文修订)》,对两组学生关于排球课程注意力、新颖性、探索性、挑战性、愉悦感和总体兴趣六个方面进行调查,通过两组实验对象的比较来衡量排球闯关教学法的效果。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排球闯关教学法比排球传统教学法在身体素质提升上没有明显优势;二是排球闯关教学法比排球传统教学法在促进排球技术掌握上有优势;三是排球闯关教学法比排球传统教学法更能促进体育兴趣的提升;四是排球闯关教学法与排球传统教学法相比在课外训练上有优势。由以上的结论以及排球闯关教学法的实践可以看出,“排球闯关教学”的经验,可供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参考借鉴。同时,“排球闯关教学”的思想也可供其它体育实践课在教学中借鉴,这是对教学方法改革的一种尝试,也是对排球传统教学法的有力补充。尽管排球闯关教学法整体效果优于排球传统教学方式,但排球闯关教学法在教学现场组织、学生兴趣持续激励和关卡设置、过关标准以及分值比例等方面,仍有许多待完善的问题,还需要更多对教学改革有兴趣的老师和同学参与其中,进行丰富和完善。

郭蓉[4](2020)在《父母性别角色期待对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投入度的影响 ——女生男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近几年以来,国内外的心理学研究学者以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大家对于小学女生这一特殊群体也有了一定的涉入,其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以父母性别角色期待、体育投入度等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相关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本研究旨在探讨父母性别角色期待对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投入度的影响,预期研究结果是:使父母了解其性别角色期待与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投入度之间的关系。同时选取了女生男性化特质作为中介因素,在此因素的介入下,来考查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性别角色期待对体育投入度发展的影响作用。本研究在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展开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旨在探讨父母性别角色期待对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投入度的影响。以成都市某区几所小学的共计438名高年级女生及其父母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三个量表分别为:1、采用《父母性别角色期待问卷》,了解、调查小学高年级女学生父母亲的性别角色期待现况;2、选取《体育锻炼投入量表(修订版)》,用于小学高年级女生参与体育锻炼投入度的自我测评;3、本文所使用的性别角色量表是:儿童性别角色量表(The Children’s Sex RoleInventory,CSRI)中文版,可用于测查我国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段的学生性别角色类型。通过得到的数据,对测试的结果分别做了分析:父母性别角色期待和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投入度的特点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将女生男性化特质纳入为中介因素,探讨二者通过中介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相应变化。得出以下结论:1、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性别角色期待、体育投入度和女生男性化特质在父母性别、父母所受教育文化程度、独生子女、年级、家庭居住地主要人口学变量上有显着差异。2、小学高年级女生的性别角色四类型中,双性化和未分化的个体数量较高,单性化性别角色、双性化性别角色和未分化性别角色个体数量各占1/3。小学高年级女生的男性化特质较高。3、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男性化性别角色期待与体育投入度存在显着正相关。4、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投入度与女生男性化特质存在显着正相关。5、小学高年级女生男性化特质在父母性别角色期待和体育投入度之间存在中介作用,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性别角色期待可通过女生男性化特质对体育投入度起正向影响作用。

周岸[5](2019)在《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耐挫力是个体适应挫折、积极应对并战胜挫折的能力,是个体获得自我实现、适应社会的必备能力。少年儿童作为未来国家的主人,其耐挫力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少年儿童群体自身的发展,影响着未来国家建设主力军的整体素质。目前,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青少年、幼儿等群体,针对少年儿童耐挫力的研究比较匮乏。少年儿童是神经、心理和思想意识发展重要阶段,可塑性大,是耐挫力培养的关键期。初中阶段的少年儿童恰处于生理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青春期,尚未形成健全的思想和社会行为方式,面临困难时更易产生挫折感,极易走极端。因而,关注和研究这一阶段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显得尤为必要。本研究在对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少年儿童、耐挫力、少年儿童耐挫力的核心概念,将挫折ABC理论、创造性自我和自卑与补偿确定为研究的理论支撑。在理论分析上,研究从生存发展、态度指引、人格塑造、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五个层面分析了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的价值取向,确立了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的四个原则,分析了国外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的可借鉴之处。在现状调查层面,研究对河南省某市两所初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借助SPSS20.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到:少年儿童意志品质水平较低,男生尤为显着;少年儿童面对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少年儿童缺乏良好的自我认知;八年级少年儿童耐挫力水平过低;父母文化水平与少年儿童耐挫力水平呈正相关。基于此,研究从少年儿童自身素质、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和社会教育影响四个方面进行了归因。少年儿童是未来国家的主人,耐挫力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少年儿童群体自身的发展,影响着未来国家建设主力军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国家新一代能否扛起时代重任,实现国家民族的振兴。从个体发展到国家振兴,都在不同程度上彰显着培养少年儿童耐挫力的重要价值。耐挫力是个体内在的一种品质或能力,仅仅依靠外部教育是难以将其内化于少年儿童自身的,因此,耐挫力的培养要首先关注并落脚到少年儿童自身,自觉增强耐挫力自我培养意识,夯实耐挫力培养基础。如同其他的素质和能力一样,耐挫力的培养不是一时的,同样也不是单方教育主体能够完成的,因而离不开各方教育的支持、协同,这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共同导向和重视。结合理论分析和现状调查,研究依据这一阶段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耐挫力维度,思考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策略,主要是:1.自觉强化耐挫力培养意识,发挥自我教育关键性效应;2.重视家庭培养,夯实家庭教育基础性作用;3.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强化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4.发展社会教育,巩固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

张彩云[6](2019)在《昆明市中职卫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为例》文中指出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也得到了快速的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它肩负着培养我国数亿计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和劳动人才的重要责任。国家为了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各个方面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中等职业学校也正逐步地成为独立的教育体系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教育体系中来。在现今国家不断加快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的指引下,以主要培养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得到了国家和很多部门高度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凭借着全面、科学系统的专业优势,在就业市场占有了一席之地,创造了良好的就业环境,同时又进一步推动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而一部分想要读高中,但希望渺茫的初中生会根据亲人的推荐或是介绍选择到在社会上声誉较好的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就读。因这一部分学生在校整体的综合素质不是很高,纪律学习等习惯较涣散,所以导致了一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生源质量不高,招生困难等现象,而一些老资历有较好医学口碑和优势条件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会成为这些淘汰学生乐意选择的热门职业学校之一。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是专业知识和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针对性特别强的学校,学校主要是以女生较多的学生群体,年龄普遍都在14-18岁左右,这时的女生是处在整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机能和形态的代谢功能是处于一个由不成熟向成熟发展的转变过程,一个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女生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群体,通过在校两年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一年的专业实习,其中一大部分学生会直接选择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走入基层的卫生服务工作。医学职业的特殊性在于服务对象直接是面对患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与学生息息相关,若学生稍微不注意出现一些差错或是重大失误,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一些后果的承担是学生自己之力不能做到的。这些都给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女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她们不但需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娴熟的实验实训操作技能等专业素质,同时也不能缺少健康的体魄作为基础条件。体育课是基础文化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而中等职业的体育教学却显得相对薄弱,没有得到一部分中职学校的关注和重视,从而让整个中职的体育教学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有相关学者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的一些不可控的情感、是非等价值观念会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影响,包括参与并从事某项活动。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形成是拥有健康体魄的关键,也是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的身体基础条件,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女生健康水平的好坏,短期内会直接影响她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远期将决定她们是否能胜任职业岗位的身体需求。近些年来,广大研究者们对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学研究内容越来越全面、范围越来越广,涉及和所包含的领域也越来越深入。但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和高中生,没有针对中等职业卫生学校的,尤其是女生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方面的研究。本文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昆明校区2016级和2017级的女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多种方法,分析本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现状,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结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和专业发展情况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以寻求中职卫校女生在学习期间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的途径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本文的研究成果不具有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但笔者期望可以为同等同类的中等职业卫生学校提供一定的实际参考和借鉴建议。

王立高[7](2019)在《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中指出全球化背景下,维护各民族团结、实现国家统一、复兴民族大业,是新时代中华民族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具有开放、包容、进取品格的壮乡人民,为维护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和边疆社会的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壮族作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的重要一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创造了许多独具特色和富有成就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其内在蕴含的价值诉求、伦理道德、思想观念,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重要的关联性与契合性。挖掘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开展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有利于拓展和丰富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视域和空间,推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增强壮族地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吸引力。同时,也有利于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边疆安全稳定、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方法为指导,遵循问题导向,注重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统一,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联系,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探讨两者间的学理基础、现实需求,探究“融入”的现状、特点、经验、影响因素,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论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城市的大中小学校、民族村镇社区、公共文化机构、文化旅游单位等开展实地调研,并深度访谈了专家学者、行政管理人员,壮族文化遗产传承人、思政工作者、青少年学生及家长等47人,自编调查问卷并采集到46所院校9230份青少年有效问卷。同时围绕选题,开展了“我的壮族文化观”“我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献计策”等专题座谈会7场,对研究对象与内容有了较为客观、全面的把握,构建起研究的事实基础。第一部分,文献综述及选题确立。主要阐明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发展趋势,提出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本研究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等背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二部分,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概述,进行核心概念阐释和研究边界的界定,厘清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以及两者之间的逻辑关联。第三部分,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与内容。壮族独特的生境特征,造就了独特的壮族优秀传统文化。阐述了壮族文化的源流、结构与特征,挖掘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物质资源、精神资源与制度资源,探寻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价值。第四部分,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考察。通过实地走访调研、问卷调查等实证研究方法,发现壮族地区具有“民族关系十分融洽”、“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成就”的良好教育环境。通过对质性资料与量化资料的分析,探讨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目标、功能、载体、特点等现状,探究壮族地区不断完善法规制度、加强文化建设、强化学校教育等实践经验。第五部分,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分析。自编了调查问卷,经检验信度、效度良好。研究发现,青少年“思想与观念”中,政治观水平最高,文化观与其都处于非常高水平;青少年民族观处于较高偏上水平。青少年“素养与行为”总体上处于非常高水平,行为选择水平略高于文明素养水平。研究还发现,青少年“思想与观念”“素养与行为”在其民族成分、个人背景、家庭文化背景、学校背景、社会背景上均存在着显着性差异。第六部分,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研究发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等影响因素均处于较高水平,说明壮族地区具有相对较好的内、外部教育环境。影响因素对青少年的作用效果,因其民族成分、个人背景、家庭文化背景、学校背景、社会背景的不同,而存在显着性差异。同时,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确立了“教育与引导-思想与观念-素养与行为”的整合模型。第七部分,完善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建议。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整合模型,针对“融入”的现状及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一是坚持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原则,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等内容。二是创新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实现路径。包括:统筹建立立体化教育体系,统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教育,统筹不同类型教育,统筹校园内外教育活动,统筹专业、人文和思政教育。三是优化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方式方法。包括直接嵌入法、实践嵌入法、休闲嵌入法和审美嵌入法。四是建立健全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机制。包括:构建科学的教育体制;健全有序的运行机制;完善长效的保障机制。

杜江静[8](2016)在《川西北地区中专学校女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文中研究说明为了解川西北地区中专校女生体质健康状况,采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获得川西北地区中专校女生2015年的体质测试数据,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修订)》,对川西北地区中专女生2015年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得出结果:川西北地区中专女生体质健康现状较差.分析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提出促进中专学校女生体质健康发展的建议.

刘现民[9](2013)在《职校女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以福建省职业中专为例》文中提出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女生体育锻炼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职业中专学校的女生已能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并能坚持每周进行课外锻炼;多以结伴形式,在学校体育馆和操场运动,主要以跑步、散步和小球类运动为主。能注意运动后的疲劳恢复,但对运动营养补充的认识还不足。研究就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体质健康教育,加大科学化体育锻炼提出建议。

陈勇[10](2012)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行为研究——以郑州市为例》文中提出由于中等职业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在三年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观念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文章研究了郑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的体育价值观与体育行为,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认为应提高在校中职学生对体育的总体认知程度,强化他们的参与意识,养成他们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二、如何提高中专女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提高中专女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论文提纲范文)

(1)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文献综述
        1.2.1 体育素养相关的概念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内容
    2.3 调查问卷
        2.3.1 调查时间
        2.3.2 问卷的设计与检验
        2.3.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2.3.4 问卷的评价标准
    2.4 数据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对象的社会学特征
    3.2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现状的分析
        3.2.1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现状
        3.2.2 体育素养7 个维度的比较
        3.2.3 体育素养与社会人口学特征的分析
    3.3 不同属性之间的体育认知比较
        3.3.1 不同属性间体育知识的比较
        3.3.2 不同属性间体育意识的比较
    3.4 不同属性间体质与技能的比较
        3.4.1 不同属性间体质水平的比较
        3.4.2 不同属性间运动技能的比较
    3.5 不同属性间体育行为的比较
        3.5.1 不同属性间运动参与的比较
        3.5.2 不同属性间体育道德的比较
        3.5.3 不同属性间锻炼习惯的比较
    3.6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3.6.1 家长学历
        3.6.2 家长职业
        3.6.3 家长的收入
        3.6.4 家长的态度
        3.6.5 家长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数
        3.6.6 学校的场地器材
        3.6.7 学校的竞赛能力
        3.6.8 学校体育课评价
        3.6.9 学校举办运动会的次数
        3.6.10 了解体育运动信息的渠道
    3.7 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最优回归分析
4 讨论
    4.1 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的基本情况
    4.2 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分析
        4.2.1 性别
        4.2.2 年级
        4.2.3 民族
        4.2.4 城乡
        4.2.5 家庭方面
        4.2.6 学校方面
        4.2.7 体质水平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目录

(2)翻转课堂教学对中职学生花球啦啦操学习效果、内部动机和锻炼态度的影响研究 ——以单县职业中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翻转课堂
        2.1.2 花球啦啦操
        2.1.3 内部动机
        2.1.4 锻炼态度
        2.1.5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
    2.2 国内外关于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
    2.3 翻转课堂在体育方面的相关研究
    2.4 有关内部动机的研究
    2.5 有关锻炼态度的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实验法
        3.2.4 数理统计法
4 实验结果
    4.1 学生花球啦啦操学习效果统计结果
    4.2 学生内部动机统计结果
        4.2.1 实验前对照班、实验班内部动机统计结果
        4.2.2 实验后对照班、实验班内部动机统计结果
        4.2.3 对照班实验前、实验后内部动机统计结果
        4.2.4 实验班实验前、实验后内部动机统计结果
    4.3 学生锻炼态度统计结果
        4.3.1 实验前对照班、实验班锻炼态度统计结果
        4.3.2 实验后对照班、实验班锻炼态度统计结果
        4.3.3 对照班实验前、实验后锻炼态度统计结果
        4.3.4 实验班实验前、实验后锻炼态度统计结果
5 讨论与分析
    5.1 学生花球啦啦操学习效果分析
    5.2 学生内部动机结果分析
    5.3 学生锻炼态度结果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内部动机量表
附录2 锻炼态度量表
附录3 对照班教案(例第三周第五次课)
附录4 实验班教案(例第三周第五次课)

(3)昆明市民办中职中专院校开展排球闯关教学法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依据、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的目的
        1.1.3 研究的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2.2 排球闯关教学法改革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和方法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2.2.2 专家访谈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2.5 逻辑分析法
        2.2.6 实验法
3 排球闯关教学法实验设计
    3.1 实验目的与对象
        3.1.1 实验目的
        3.1.2 实验对象
        3.1.3 实验时间地点
        3.1.4 实验相关保障
    3.2 排球闯关教学法预实验
        3.2.1 预实验条件
        3.2.2 预实验准备
        3.2.3 预实验开展
        3.2.4 预实验结果
        3.2.5 预实验存在的问题
    3.3 实验设计
        3.3.1 实验假设
        3.3.2 实验思路
        3.3.3 实验方案
        3.3.4 实验控制
        3.3.5 指标称谓说明
        3.3.6 实验指标选取
        3.3.7 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闯关过关情况
        4.1.1 身体素质过关情况分析
        4.1.2 排球技术过关情况分析
    4.2 排球闯关教学法对身体素质的影响
    4.3 排球闯关教学法对排球技术的影响
    4.4 排球闯关教学法对体育兴趣的影响
    4.5 排球闯关教学法对平时成绩的影响
5 结论建议
    5.1 结论
        5.1.1 在身体素质上排球闯关教学法优势不明显
        5.1.2 在排球技术上排球闯关教学法有优势
        5.1.3 在体育兴趣上排球闯关教学法有优势
        5.1.4 在课外训练上排球闯关教学法有优势
    5.2 建议
        5.2.1 将排球传统教学法与“闯关”深度融合
        5.2.2 将排球闯关教学法推广到其它体育课程中
        5.2.3 建立健全体育俱乐部
        5.2.4 大力培育校园排球生态和终身体育意识
        5.2.5 进一步加大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
6 问题与展望
    6.1 排球闯关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6.2.1 排球闯关教学法整体效益达不到理想预期
        6.2.2 排球闯关教学法缺乏持续的激励兴趣方法
        6.2.3 排球闯关教学法环节现场管控难度较大
        6.2.4 排球闯关教学法关卡设置仍需进一步改善
        6.2.5 排球闯关教学法日常成绩受主观因素影响大
        6.2.6 排球闯关教学法对教师增加了教师工作量
7 参考文献
附录A 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
附录B 闯关细则及过关标准
附录C 考核方式及考核标准
附录D 教学进度计划表
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9 致谢

(4)父母性别角色期待对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投入度的影响 ——女生男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小学高年级女生概述
    2.2 性别角色概述
    2.3 性别角色期待概述
    2.4 体育投入度概述
    2.5 父母性别角色期待、体育投入度、女生男性化特质的关系研究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假设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工具
    3.4 施测和数据的处理
    3.5 共同方法偏差的控制
4 结果
    4.1 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男性化性别角色期待、女生性别角色和体育投入度的总体状况
    4.2 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男性化性别角色期待、女生性别角色和体育投入度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4.3 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男性化性别角色期待、女生男性化特质与体育投入度的相关关系研究
    4.4 女生男性化特质在父母男性化性别角色期待和体育投入度的中介作用
5 讨论
    5.1 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男性化性别角色期待、女生男性化特质和体育投入度的总体状况
    5.2 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男性化性别角色期待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5.3 小学高年级女生男性化特质在人口学上的差异检验
    5.4 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投入度水平在人口统计学上的差异
    5.5 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男性化性别角色期待、体育投入度和女生男性化特质的相关分析
    5.6 小学高年级女生父母男性化性别角色期待对体育投入度的影响,以女生男性化特质为中介效应的相关分析
6 教育的启示和建议
    6.1 对教师的建议
    6.2 对家长的建议
    6.3 对小学高年级女生的建议
7 研究局限和展望
    7.1 研究不足
    7.2 研究的展望
8 总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缘由
        1.社会发展需要有良好耐挫力的少年儿童
        2.耐挫力是少年儿童全面发展必备素质
        3.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被忽视
        4.相关研究薄弱
    (二)研究综述
        1.国内研究综述
        2.国外研究综述
        3.研究述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五)研究的重难点及创新点
        1.研究的重点
        2.研究的难点
        3.研究的创新点
    (六)概念界定
        1.少年儿童
        2.耐挫力
        3.少年儿童耐挫力
二、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的理论分析
    (一)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的理论基础
        1.挫折ABC理论
        2.创造性自我理论
        3.自卑与补偿理论
    (二)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的价值取向
        1.生存发展:推动少年儿童成长为合格公民
        2.态度指引:引导少年儿童积极生活
        3.人格塑造: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4.价值引领:提升少年儿童辨别能力
        5.精神支撑:坚定少年儿童理想信念
    (三)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的原则
        1.引导性和主体性结合
        2.层次性与系统性融合
        3.提高认识与注重实践并重
        4.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协同
    (四)国外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借鉴
        1.国外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理念
        2.国外家庭教育对少年儿童耐挫力的培养
        3.国外学校教育对少年儿童耐挫力的培养
        4.国外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的启示
三、少年儿童耐挫力现状及问题归因
    (一)少年儿童耐挫力的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目的和对象
        2.问卷调查的实施
        3.问卷基本情况分析
    (二)少年儿童耐挫力问题呈现
        1.少年儿童耐挫力总体水平良好,依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2.少年儿童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尤其是男生
        3.少年儿童面对挫折容易产生消极情绪
        4.部分少年儿童缺乏良好的自我认知和判断
        5.八年级少年儿童耐挫力水平过低
        6.父母文化水平低的少年儿童耐挫力水平低
    (三)少年儿童耐挫力问题的归因分析
        1.少年儿童自身素质原因
        2.家庭教育水平影响少年儿童耐挫力
        3.学校教育轻视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
        4.社会教育忽视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
四、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策略
    (一)强化耐挫力培养自觉意识,发挥自我教育关键性效应
        1.自觉强化挫折认识,树立正确挫折认知
        2.关注情绪状态,管理自身情绪
        3.主动进行磨炼,锻炼意志品质
    (二)重视家庭培养,夯实家庭教育基础性作用
        1.“成才首先要成人”,重视耐挫力培养
        2.“育人首先要育己”,关注自身综合素养
        3.“拒绝溺爱和专制”,采取正确教养方式
        4.“意志品质是关键”,把握耐挫力培养重点
        5.“关注宽松和民主”,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三)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强化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
        1.增强意识,重视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
        2.开设耐挫力相关课程,系统培养少年儿童耐挫力
        3.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渗透耐挫力培养
        4.依托少先队组织培养少年儿童耐挫力
    (四)发展社会教育,巩固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
        1.提升全社会对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的关注,营造良好氛围
        2.发挥社区教育、文化场所功能,助力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
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昆明市中职卫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选题依据
        1.1.1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的需要
        1.1.2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职业教育特点对体育教育的特殊需要
        1.1.3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学生特殊性与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1.1.4 健康中国体医融合的需要
    1.2 研究的目的
    1.3 选题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中等职业学校
        2.1.2 中等职业卫生学校
        2.1.3 体育意识
        2.1.4 体育行为
    2.2 国内外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2.2.1 国外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2.2.2 国内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2.3 国内中职学校体育教学研究现状
    2.4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研究现状
        2.4.1 国外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现状
        2.4.2 国内关于体育意识及行为的研究
    2.5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的关系
第3章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访谈法
        3.2.3 问卷调查法
        3.2.4 数理统计法
        3.2.5 逻辑推理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简介
    4.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体育教学情况
    4.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意识的调查
        4.3.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基本情况的调查
        4.3.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认知的调查
        4.3.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态度的调查
        4.3.4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对体育和体育课的情感体验
        4.3.5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
    4.4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行为的调查
        4.4.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强度和时间
        4.4.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喜欢并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
        4.4.3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运动的主要方式、活动场所
    4.5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的关系
        4.5.1 城镇学生与乡村学生的体育情感比较
        4.5.2 两个年级体育意识的比较
        4.5.3 体育意识和体育行为各维度的相关分析表
        4.5.4 体育意识与体育行为之间各维度的相关分析
    4.6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体育意识及体育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的体育意识
        5.1.2 昆明卫生职业学院女生的体育行为
    5.2 建议
        5.2.1 逐步改善场地条件,做到体育教育最优化
        5.2.2 学校提供平台,开展多样体育活动
        5.2.3 提高学校软实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5.2.4 教学内容围绕专业和职业特点,具有针对性、趣味性
        5.2.5 逐步完善体育成绩评定方法与组成
        5.2.6 学生自我体育意识培养,形成良好锻炼体育行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7)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研究存在的问题
        1.3.4 研究发展趋势
    1.4 研究目标和效果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6 研究思路及方法
        1.6.1 研究思路
        1.6.2 主要研究方法
第二章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理论
    2.1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辨析
        2.1.1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相关概念阐释
        2.1.2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阐释
        2.1.3 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
    2.2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
        2.2.1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
        2.2.2 马克思主义文化观和文化教育思想
    2.3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关联
        2.3.1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2.3.2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互动
        2.3.3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诉求
        2.3.4 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客观需要
第三章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及其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与内容
    3.1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源流
        3.1.1 壮族的历史与发展
        3.1.2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脉络与渊源
        3.1.3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
        3.1.4 壮族传统文化的结构特征
    3.2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资源
        3.2.1 物质文化资源
        3.2.2 精神文化资源
        3.2.3 制度文化资源
    3.3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3.3.1 爱国主义教育
        3.3.2 民族团结教育
        3.3.3 集体主义教育
        3.3.4 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教育
        3.3.5 婚姻家庭道德教育
        3.3.6 生态教育
第四章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考察
    4.1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场域
        4.1.1 广西“民族关系十分融洽”
        4.1.2 广西各项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4.2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分析
        4.2.1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质性资料分析
        4.2.2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资料分析
    4.3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现状的结论与讨论
        4.3.1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
        4.3.2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4.3.3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4.3.4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
        4.3.5 青少年对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特点
    4.4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经验
        4.4.1 法规制度方面:逐步完善“融入”的法制依据与政策保障
        4.4.2 文化建设方面:构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文化场域”
        4.4.3 学校教育方面:以民族文化为载体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五章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分析
    5.1 研究的概念框架
    5.2 问卷的编制与质量分析
        5.2.1 设计思路
        5.2.2 问卷编制和修订过程
        5.2.3 问卷质量分析
    5.3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现状分析
        5.3.1 目的与方法
        5.3.2 青少年“思想与观念”的结果与分析
        5.3.3 青少年“素养与行为”的结果与分析
    5.4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的结论与讨论
        5.4.1 青少年“思想与观念”状况的主要结论
        5.4.2 青少年“素养与行为”状况的主要结论
        5.4.3 青少年“思想与观念”“素养与行为”的讨论
第六章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
        6.1.1 学校教育
        6.1.2 家庭教育、社区教育
        6.1.3 社会教育
        6.1.4 自我教育
    6.2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现状分析
        6.2.1 影响因素整体特征
        6.2.2 影响因素的个人背景分析
        6.2.3 影响因素的家庭文化背景分析
        6.2.4 影响因素的学校背景分析
        6.2.5 影响因素的社会背景分析
        6.2.6 青少年背景变量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6.2.7 影响因素的研究小结
    6.3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的整合模型
        6.3.1 相关分析
        6.3.2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6.3.3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影响因素的整合模型构建
    6.4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6.4.1 影响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6.4.2 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七章 完善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7.1 坚持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
        7.1.1 坚持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原则
        7.1.2 坚持“以文化人、文化育人”的原则
        7.1.3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原则
        7.1.4 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原则
        7.1.5 坚持针对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7.1.6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
    7.2 创新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
        7.2.1 统筹建立立体化教育体系
        7.2.2 统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教育
        7.2.3 统筹不同类型教育
        7.2.4 统筹校园内外教育活动
        7.2.5 统筹专业、人文与思政课教育
    7.3 优化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7.3.1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直接嵌入法
        7.3.2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实践嵌入法
        7.3.3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休闲嵌入法
        7.3.4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审美嵌入法
    7.4 建立健全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
        7.4.1 构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育体制
        7.4.2 建立健全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运行机制
        7.4.3 完善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保障机制
第八章 结语
    8.1 本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8.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
    附录2 :访谈提纲
    附录3 :部分访谈人员信息汇总表
    附录4 :正式问卷调查学校一览表
    附录5 :综合调研地点
    附录6 :部分调研图片

(9)职校女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以福建省职业中专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研究概况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二、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
    (一)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
    (二)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和频度
    (三)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时间段的选择情况
    (四)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的选择情况
    (五)女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选择情况
    (六)影响女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因素
三、教育对策与建议
    (一)对策依据
    (二)教育建议

(10)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行为研究——以郑州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
    (一)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任务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 研究对象
    (二) 研究方法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对中职学生体育价值观的调查分析
    (二) 对中等职业在校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分析
    (三) 对中职学生显性体育行为的调查研究
    (四) 对中职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分析
    (五) 对中职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内容方面的现状分析
    (六) 中学生体育态度的调查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二) 建议

四、如何提高中专女生体育锻炼的自觉性(论文参考文献)

  • [1]呼和浩特市初中生体育素养影响因素的研究[D]. 刘乐廷.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翻转课堂教学对中职学生花球啦啦操学习效果、内部动机和锻炼态度的影响研究 ——以单县职业中专为例[D]. 李梦婷. 上海体育学院, 2021(12)
  • [3]昆明市民办中职中专院校开展排球闯关教学法实验研究[D]. 蒋文梅.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6)
  • [4]父母性别角色期待对小学高年级女生体育投入度的影响 ——女生男性化特质的中介作用[D]. 郭蓉. 四川师范大学, 2020(08)
  • [5]少年儿童耐挫力培养研究[D]. 周岸. 河南大学, 2019(01)
  • [6]昆明市中职卫校女生体育意识与行为的研究 ——以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为例[D]. 张彩云. 云南师范大学, 2019(01)
  • [7]壮族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 王立高. 中国地质大学, 2019(03)
  • [8]川西北地区中专学校女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J]. 杜江静.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08)
  • [9]职校女生体育锻炼现状分析——以福建省职业中专为例[J]. 刘现民.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2)
  • [10]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行为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 陈勇.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12(S4)

标签:;  ;  ;  ;  ;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