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贴息促进企业技术改造

国债贴息促进企业技术改造

一、国债贴息推进企业技改(论文文献综述)

车浩[1](2020)在《最高人民法院改判张文中案:遗憾与贡献》文中提出很多人大概和我之前一样,原本不太熟悉张文中这个名字,但一定会知道物美。张文中就是物美的创始人,原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2009年,河北省衡水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张文中犯诈骗罪、单位行贿罪和挪用资金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十八年。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定罪,量刑部分改判十二年。2013年出狱之后,张文中的申诉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5年驳回。再之后,最高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决定对张文中案提审。2018年2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于5月31日作出宣判,改判张文中无罪。

张颖,牛亚梅,李云虹[2](2019)在《张文中案全景扫描 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再审涉产权第一案》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海归博士后,实业报国,北京市第一家民营企业在中国香港地区成功上市……作为物美集团创始人,张文中曾经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做博士后研究项目。归国后,他创立了物美集团。但在事业如日中天时,他却突然身陷囹圄。诈骗罪、单位行贿罪、挪用资金罪,三项罪名让张文中失去了7年之久的自由。"我要用我全部的生命扞卫自己的清白。"他毅然选择了申诉。最终,最高人民法院决定再审此案并最终宣判其无罪。

赵秉志,左坚卫[3](2018)在《张文中案:事实澄清与法理展开——诈骗罪部分》文中提出物美集团作为民营企业有资格申报2002年国债技改贴息项目,无需冒充国有企业进行申报。物美集团以国有公司下属企业名义申报项目,真实情况是为了节省申报时间而借助国有企业通道递交本企业的项目申报材料,其所申报项目真实,其行为也没有使负责审批的主管部门产生错误认识。张文中没有实施骗取国债技改贴息资金行为,没有诈骗故意,不构成诈骗罪。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严格遵守了罪刑法定原则和证据裁判原则,蕴含的裁判规则和司法理念具有指导性价值。

王元京[4](2010)在《1998年以来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合使用的模式》文中指出本文主要研究我国财政资金与银行资金相结合的基本方式、操作手段和工具、平台和载体、规模控制、财政资金的投入方式、银行风险控制、相应的保障措施等等。特别是在各类政府背景贷款或开行软贷款中,资本金注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融资平台、税收优惠、资产划拨、特许经营等方式的适用性,对经济增长的效果,及其局限性。研究财政与信贷结合过程中的体制与政策约束问题。

方凤玲[5](2005)在《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治理》文中提出1997年底我国宏观经济实现软着陆后,人们面对的不再是短缺经济,而是商品供给过剩,库存不断增大,生产能力过剩,价格过度走低,平均利润率奇低。有效需求不足已成为内生增长的主要障碍,并使政府采取的启动和刺激经济增长的手段难以取得满意效果。对有效需求不足这一课题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我国社会经济大系统出发,采用调查与预测、结构功能分析、计量经济学和系统评价方法,对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状况、特点、原因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文章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首先从宏观经济指标和近期的主要经济指标出发,说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问题,近两年虽有好转,但离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还有很大距离;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常态,但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具有不同的特点。接着,探讨产生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分析中央银行、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部门的决策行为的基础上,说明各个主体为了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而做出的决策行为是我国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微观基础。其次,探讨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政策原因。高积累政策、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稳定物价—零通胀”政策、消费政策和固定汇率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目前有效需求的不足。第三,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体制、制度原因。产权制度、分配制度、工资制度、法律制度、供求体制、投资体制、金融利率体制、民营企业机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影响着我国的有效需求。第四,分析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其他原因。劳动力供给的长期过剩,国内供求关系的根本性改变,消费者心理预期的消极作用,还有世界经济持续下滑,东亚金融危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都影响着我国的有效需求状况。最后,提出我国治理有效需求不足应采取的对策。在货币政策上,可扩大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放松利率管制,适当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信贷结构,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渠道。在财政政策上,由民营投资和非政府投资的增长为主力拉动社会投资;用税收政策刺激内需,推动经济增长;加大财政政策直接启动消费需求的力度。在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规范民营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金融工具创新,培育信用消费市场和新的需求主体;由政府支付改革成本并加快改革。在对外贸易政策方面,着重提高引进技术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适当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完善出口退税管理机制。在采取以上措施的同时,要正确处理和解决好政府和市场、平等和效率、货币、物价、经济之间、采取的措施与金融风险的关系问题,以及农业、农村、农民等问题。

徐晓慧[6](2004)在《中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文中认为国债的基本分析。国债是现代市场经济必然存在的经济现象。现代市场经济是政府干预或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特别是我国走上市场经济轨道之后,政府越来越多地利用国债调控宏观经济,反映了现代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客观要求。研究中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对国债进行一些基本分析。 从研究中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的需要出发,首先要明确界定国债的范围。本文所研究的国债是指我国市场化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中央政府历年发行的国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债,是政府依靠国家信用和利用债券等形式,筹集并使用货币资本的一种方式,既具有财政属性,又具有金融属性,能够成为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国债既包含实际资本也包含虚拟资本,是实际资本和虚拟资本的统一体。无论国债作为实际资本,还是国债作为虚拟资本,它们都是在运动中增值,因而又是实际资本运动和虚拟资本运动的统一体。实际资本运动表现为:国家将出卖国债而得到的货币资本转借给生产性项目单位,生产性项目单位在经营过程中,把货币资本转变为生产要素再转变为独立产品和服务产品,在资本增值的基础上还本付息。虚拟资本运动表现为:国债券在国债二级市场上流通, <WP=154>包括中央银行买卖国债券和其它债券持有者买卖国债券。 国债和经济关系的前人思想。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从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运动规律出发,在阐述原始积累过程中深刻分析了国债制度的性质和作用。西方经济学家撇开资本主义制度,在经济运行层面上对国债作了不同的解释。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经济学专家学者从国债规模不断扩大的实际出发,对国债的作用也展开了讨论。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后期,理论界开始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国债问题,讨论的重点在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债存在的必要性。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对国债问题的研究逐步走向深入,不仅强化了国债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研究,而且探讨了国债的宏观调控功能以及国债市场等问题。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国内专家学者开始全面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和国债市场,认为国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国债与经济增长及经济运行之间具有重要联系,国债是国家实现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国债市场是国债调控功能的实现形式,国债政策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结合点,等等。 国债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国债对宏观经济的作用表现在两个方 面:一方面,政府把国债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生产性基础设施 建设,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国债发行和国债 流通,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熨平经济周期波动,以实现宏观经济的 平稳运行。国债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是:国债凭借自身的功能,影响多 个宏观经济变量,如投资、消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最终促成宏观经济 平稳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发展。 国债的功能是国债内在属性的外在表现。国债有四种功能,即政府筹资功能、社会投资功能、公共投资功能和资本融通功能。政府筹资功能表 现为,国债是政府依靠国家信用筹集建设资金的一种方式,国债发行可以 使政府获得补充的收入来源,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促进经济增长;社会 <WP=155>投资功能是指,国债是社会投资者在金融市场上的一种重要投资渠道,对社会投资者来说,国债是一种优质的金融资产;公共投资功能,就是政府 把国债资金投资于公共部门,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资本 融通功能是通过国债在市场上买卖流通实现的,国债在市场上买卖与流 通,势必对货币市场乃至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及利率水平产生较大影响 进而影响储蓄与投资的对比关系。国债通过影响投资、消费、货币供应量 和利率,最终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调节社会分配、优化资源配置和保持 总量平衡。 国债对宏观经济的实际效用。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债和国债市 场的发展进程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国债的作用表现为进行公共 投资,推动经济发展;后一个时期国债又增加一个新的作用,即国债市场 成为货币政策的重要操作工具。我国重新发行国债仅仅二十年,国债市场 尚处于从创建到发展的过程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国债对宏观经济的作用 主要表现为投资公共设施建设,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至 于国债市场在金融市场中的作用才初步显现,国债利率在利率体系中还处 于从属地位。 国债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有力地拉动了经济增长,优化了经济结构,改善了人民生活。国债贴息对企业技术改造也产生 较大的带动作用。通过国债的技术改造,我国重点行业结构调整取得了突 破性进展,重点企业得到壮大和发展,增强了国际竞争力。然而,国债发 行对消费、货币供应量以及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尚显微弱。从1991 年到1997年,国债规模与消费的变动呈不规则状态,二者之间几乎没有 任何相关性。并没有凯恩斯主义理论所推崇的那种“国债发行刺激消费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7](2003)在《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徐荣凯省长秦光荣副省长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上讲话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 各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深化固定资产投资体制改革,推动我省投资的快速增长,促进经济的大发展,最近,省人民政府在昆明召开了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议。会上,徐荣凯省长、秦光荣副省长就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面创新发展思路及其他政策措施提出了总体要求、目标和任务。两位省领导的讲话,对于今后一定时期我省的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持续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将徐荣凯省长、秦光荣副省长讲话印发给你们,希望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深刻领会,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工作力度,在实施大项目、加快大建设,推动大发展中作出贡献。 二○○三年四月十六日

盖丁,晨星,宏飞,晓伟[8](2003)在《1400亿国债投向》文中研究指明确保社会公共基础设施重大项目的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技术进步和企业技术改造;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实施退耕还林,促进可持续发展——这是今年1400亿国债投向的5个重点领域。政府这一实行了5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又将带来什么样的投资机会?

段海英[9](2002)在《财政赤字风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在广泛收集和研究国内外相关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财政赤字风险的研究体系。在财政赤字风险一般分析中,论文界定了财政赤字风险的内涵、表现、特点等,分析了形成财政赤字风险诸因素之间的联系,梳理出具有内在统一性的财政赤字风险形成机理,进而分析了赤字风险的各种影响,指出对赤字风险影响的分析需要结合经济所处的大环境,只有当一定期界内赤字风险的净收益大于零时赤字政策才可取。针对中国的赤字风险问题,文章指出中国的赤字风险处于形成和上升之中,形成风险的原因、风险表现以及风险的影响具有特殊性,文中就财政伦理、财政脆弱度等边缘问题做了分析和诠释。在财政赤字风险管理的研究中,文章沿着一般到特殊的分析思路,系统总结了风险的预警、评估以及控制的基本方法;然后,测算了中国赤字风险评估指标,并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赤字规模、赤字结构以及其他相关数据的分析和测算基础上,运用债务-收入比率等方法对中国财政赤字风险的发展做了动态分析,进而初步勾勒出中国财政赤字风险的控制体系。

秦凤华[10](2002)在《880项技改投资促产业升级——访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文中提出 1999年下半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做出增发国债、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重大决策。至今,这项政策已连续执行了3年多。国家经贸委紧紧围绕“质量、品种、效益”和扩大出口的主题,安排专项国债资金用于国家重点技改项目880项,总投资2375亿元。主要安排了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产品

二、国债贴息推进企业技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国债贴息推进企业技改(论文提纲范文)

(3)张文中案:事实澄清与法理展开——诈骗罪部分(论文提纲范文)

一、原审法院定罪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改判无罪的事实依据梳理
二、民营企业有资格申报2002年国债技改项目
    (一) 原国家经贸委的政策性文件允许民营企业申报2002年国债技改项目
    (二) 通过历史解释的方法, 可以进一步说明当时
    (三) 一系列证人证言, 进一步印证了民营企业有资格申报2002年国债技改项目
    (四) 在与物美集团同时获批国债技改贴息项目的企业中, 还有数家是民营企业
三、物美集团以诚通公司下属企业的名义申报国债技改项目的真相
    (一) 物美集团之所以通过诚通公司申报国债技改项目, 不是因为物美集团作为民营企业没有申报资格, 而是因为通过诚通公司申报较为快捷
    (二) 物美集团在通过诚通公司递交项目申报材料时, 并未隐瞒自己的民营企业性质, 更未将自己冒充为诚通公司下属企业
    (三) 在申报项目时, 就如何递交申报材料, 对政策执行得并不严格, 物美集团通过诚通公司递交申报材料事实上是被允许的
四、物美集团通过诚通公司申报国债技改项目, 并未使负责审批的主管部门产生错误认识
五、物美集团所申报项目的真实性
六、对本案性质的综合评价
七、对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综合评价
结语

(4)1998年以来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合使用的模式(论文提纲范文)

一、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合使用的模式
    (一) 结合模式之一:国债投资项目配套银行贷款
        1. 结合模式。
        2. 结合条件。
        3. 结合规模与途径。
        4. 结合渠道。
        5. 结合平台。
    (二) 结合模式二:财政注入银行资本金与银行债权转股权
        1. 结合模式。
        2. 结合渠道。
        3. 结合效果。
    (三) 结合模式之三:财政贴息、财政补助项目配套银行贷款
        1. 结合模式。
        2. 结合平台 (或投资对象) 。
        3. 结合条件。
        4. 结合效果。
    (四) 结合模式之四:财政投资项目配套政策性贷款
        1. 合作模式。
        2. 合作途径。
        3. 合作渠道。
        4. 合作平台。
        5. 合作效果。
    (五) 结合模式之五:财政支持信用担保与促进中小企业贷款
        1. 结合模式。
        2. 结合途径。
        3. 结合规模。
        4. 结合平台。在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结合是
        5. 结合条件。
        6. 结合效果。
    (六) 结合模式之六:财政投资基金与银行贷款相结合
        1. 结合模式。
        2. 结合途径。
        3. 结合规模。
        4. 结合条件。
        5. 结合效果。
    (七) 结合模式之七:土地财政与信贷资金相结合
        1. 结合模式。
        2. 结合规模。
        3. 结合途径。
        4. 结合效果。
二、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套使用的经验
    (一) 正确把握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结合的时机
    (二) 适时调整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结合的方向
    (三) 有机搭配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结合的手段
三、几点结论
    (一) 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结合可以通过多种模式实现
    (二) 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还不能实现有机结合
    (三) 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的结合要把握三大要点

(5)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治理(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summary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的理论基础
        1.2.1 马克思的经济理论
        1.2.2 IS-LM模型
        1.2.3 货币供应量不足理论
        1.2.4 实际需求和投资的外生性下降理论
        1.2.5 债务紧缩理论
        1.2.6 “流动性陷阱”理论
        1.2.7 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1.3 研究内容、方法、结构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结构
第2章 有效需求不足状况的出现
    2.1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
        2.1.1 90年代中期以来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2.1.2 90年代中期有效需求不足的出现
        2.1.3 近期经济回升的性质
        2.1.4 有效需求不足是市场经济的常态
    2.2 有效需求不足的特点
        2.2.1 资本主义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特点
        2.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有效需求不足的特点
        2.2.3 我国当前有效需求不足的特点
第3章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原因
    3.1 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决策基础
        3.1.1 中央银行的决策行为
        3.1.2 金融机构的决策行为
        3.1.3 企业的决策行为
        3.1.4 个人的决策行为
    3.2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政策原因
        3.2.1 高积累政策
        3.2.2 货币政策
        3.2.3 “稳定物价—零通胀”政策
        3.2.4 消费政策
        3.2.5 固定汇率政策
    3.3 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体制制度原因
        3.3.1 产权制度
        3.3.2 分配制度
        3.3.3 工资制度
        3.3.4 法律制度
        3.3.5 产权制度
        3.3.6 投资体制
        3.3.7 金融体制
        3.3.8 利率体制
        3.3.9 民营企业机制
        3.3.10 市场经济体制
    3.4 有效需求不足产生的其他原因
        3.4.1 国内供求关系的根本性改变
        3.4.2 消费倾向的变化
        3.4.3 三农问题的压力
        3.4.4 心理原因
        3.4.5 政府的需求管理
        3.4.6 外部原因
第4章 治理有效需求不足的对策
    4.1 货币政策
        4.1.1 实施货币政策遇到的困境
        4.1.2 采取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
    4.2 财政政策
        4.2.1 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
        4.2.2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边界
        4.2.3 财政政策内容的调整
        4.2.4 注重解决的关键问题
        4.2.5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
    4.3 经济体制改革
        4.3.1 加快国有企业改革
        4.3.2 规范民营企业
        4.3.3 调整产业结构
        4.3.4 金融体系合理化
        4.3.5 消费政策的转变
        4.3.6 培育新的需求主体
        4.3.7 政府支付改革成本并加快改革
    4.4 对外贸易政策
        4.4.1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分析
        4.4.2 引进外资,提高引进技术的质量,优化产业结构
        4.4.3 适当放宽外资进入第三产业的限制
        4.4.4 完善出口退税管理机制
    4.5 正确处理和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4.5.1 必须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
        4.5.2 必须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问题
        4.5.3 必须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4.5.4 解决好就业问题
        4.5.5 解决好采取的措施与金融风险的关系
        4.5.6 正确处理货币、物价、经济之间的关系
第5章 总结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与结论
    5.2 论文的成果与创新点
    5.3 论文的不足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图目录
附录(二) 表目录
附录(三) 主要字符代表含义总结
附录(四) 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致谢
后记

(6)中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 言
第1章 国债的基本分析
    1.1 国债的范围
        1.1.1 本文所研究的国债
        1.1.2 本文不研究的国家债务
    1.2 国债的内涵
        1.2.1 国债的简单定义
        1.2.2 国债的双重属性
        1.2.3 国债的运行系统
    1.3 国债的种类
        1.3.1 国债的品种
        1.3.2 国债的分类
    1.4 国债的结构
        1.4.1 国债的期限结构
        1.4.2 国债的利率结构
        1.4.3 国债的持有者结构
        1.4.4 国债的流通结构
第2章 国债和经济关系的前人思想
    2.1 马克思的国债思想
        2.1.1 国债与工业生产
        2.1.2 国债与财政税收
        2.1.3 国债与银行信用
    2.2 西方经济学家的国债思想
        2.2.1 古典学派的国债思想
        2.2.2 庸俗学派的国债思想
        2.2.3 历史学派的国债思想
        2.2.4 凯恩斯主义的国债思想
        2.2.5 新自由主义的国债思想
    2.3 国内专家学者的国债思想
        2.3.1 重新认识发行国债的必要性
        2.3.2 加深认识国债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3.3 全面认识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债和国债市场
第3章 国债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理
    3.1 国债的功能
        3.1.1 政府筹资功能
        3.1.2 社会投资功能
        3.1.3 公共投资功能
        3.1.4 资本融通功能
    3.2 国债对投资的影响
        3.2.1 经济增长与投资
        3.2.2 公共投资与国债
    3.3 国债对消费的影响
        3.3.1 国债的资产效应
        3.3.2 “国债幻觉”述评
    3.4 国债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3.4.1 国债发行与货币供应量
        3.4.2 国债流通与货币供应量
        3.4.3 国债偿还与货币供应量
    3.5 国债对利率的影响
        3.5.1 非充分就业状态下国债的利率效应
        3.5.2 充分就业状态下国债的利率效应
    3.6 国债的作用
        3.6.1 调节社会分配
        3.6.2 优化资源配置
        3.6.3 保持总量平衡
第4章 国债对宏观经济的实际效用
    4.1 国债投资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4.1.1 拉动经济增长
        4.1.2 优化经济结构
        4.1.3 改善人民生活
    4.2 国债贴息对企业技术改造的带动作用
        4.2.1 国债技改贴息的意义
        4.2.2 国债贴息资金的使用
        4.2.3 国债技改项目的成效
    4.3 国债发行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微弱影响
        4.3.1 国债对消费影响鞭长莫及
        4.3.2 国债对货币供应量影响有所显现
        4.3.3 国债对利率影响微不足道
    4.4 国债对宏观经济作用的补充解释
        4.4.1 质疑之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流向大批国有
        4.4.2 质疑之二:“银行配套贷款会导致贷款业务质
        4.4.3 质疑之三:“国债项目投资可能造成国有部门
        4.4.4 质疑之四:“政府借债进行公共投资排挤私人
第5章 国债和国债市场的未来发展
    5.1 坚持国债发行
        5.1.1 国债资金用于发展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5.1.2 国债资金用于保证经济改革顺利进行
        5.1.3 国债市场能够形成货币政策运行机制
    5.2 完善国债市场
        5.2.1 国债市场的重要作用
        5.2.2 国债市场的不足之处
        5.2.3 国债市场的完善措施
    5.3 加强国债管理
        5.3.1 国债管理的主要含义
        5.3.2 国债管理的不足之处
        5.3.3 国债管理的加强措施
    5.4 重视国债规模
        5.4.1 国债的经济负担
        5.4.2 国债的合理规模
        5.4.3 国债的战略意义
结 语
参考文献
论文摘要(中文)
论文摘要(英文)
附件1 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附件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徐荣凯省长秦光荣副省长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上讲话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深化改革创新思路以投资的快速增长加快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一、提高认识,把握大局,把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来抓
        (一)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扩大经济总量的客观需要
        (二)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实现三大目标的必然选择
        (三)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培育支柱产业的重大举措
        (四)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手段
        (五)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六)增加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内在要求
    二、明确任务,抓住重点,确保实现今年固定资产投资改革和发展目标
        (一)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和范围
        (二)最大限度地放宽民间投资
        (三)积极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化
        (四)充分发挥财政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五)提高公益性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六)努力拓宽融资渠道
        (七)建立固定资产投资的激励机制
        (八)千方百计确保完成今年的投资计划
    三、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切实推进固定资产投资各项工作
以大项目带动大建设 以大建设推动大发展
    一、近五年云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回顾
    二、实施大项目,加快大建设,实现大发展
    三、创新、放大和强化前期工作,千方百计超额完成今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各项任务

(9)财政赤字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导言
上篇 财政赤字风险的一般考察
    第一章 财政赤字与财政赤字风险
        1.1 财政赤字及类型
        1.1.1 财政赤字
        1.1.2 财政赤字的分类
        1.1.3 对财政赤字结构的进一步思考
        1.2 财政赤字风险
        1.2.1 财政赤字风险的内涵
        1.2.2 财政赤字风险的表现
        1.2.3 财政赤字风险与其相关范畴之间的区别
        1.2.4 财政赤字风险的特点
        1.2.5 财政赤字风险的承担者
    第二章 财政赤字风险的形成机理
        2.1 财政赤字风险形成的因素与机制
        2.1.1 财政赤字风险要素体系
        2.1.2 财政赤字风险形成与传导的机制
        2.2 财政赤字的形成与膨胀
        2.2.1 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之一:财政支出的过度扩张
        2.2.2 财政赤字形成的原因之二:财政收入的供给不足
        2.2.3 财政赤字结构扭曲带来风险的积累
        2.3 财政赤字导致的通货膨胀风险的形成
        2.3.1 非货币层面分析
        2.3.2 货币层面分析
        2.3.3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
        2.3.4 在世界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财政赤字对通货膨胀影响
        2.4 政府债务风险的形成和演化
        2.4.1 财政赤字与政府债务动态
        2.4.2 债务利息加大风险成本
        2.4.3 债务累积导致的违约风险预期
        2.4.4 过高的财政债务导致政策困境
    第三章 财政赤字风险的影响
        3.1 财政赤字风险对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3.1.1 财政赤字率与资本增长率的关系
        3.1.2 政府投资支出对私人资本的挤出效应
        3.1.3 政府赤字支出的挤入效应
        3.1.4 公共物品的拥挤性以及“挤出”或“挤入”效应再分析
        3.1.5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不同措施对资本形成的影响
        3.1.6 财政赤字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
        3.1.7 本节结束语
        3.2 财政赤字风险的收入分配效应
        3.2.1 财政赤字风险通过通胀引起的收入再分配
        3.2.2 财政赤字通过通胀对收入差距发生的影响
        3.2.3 财政赤字引起税负在代际之间的转移
        3.2.4 通过出售国有资产偿债引起的收入再分配
        3.3 财政赤字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
        3.3.1 财政赤字对利率的影响
        3.3.2 财政赤字对汇率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3.3.3 财政赤字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路径的多样性
        3.4 财政赤字风险对社会信用关系的侵蚀
        3.4.1 金融机构道德风险的滋长
        3.4.2 财政赤字削弱“官商”贷款使用和偿还的责任感
        3.4.3 财政赤字风险带来信用伦理缺失
        3.4.4 公众形成对政府调控经济的心理依赖
        3.4.5 对财政赤字“兜底”预期降低了个人冒险成本
        3.5 财政赤字风险对政府信誉与调控能力的影响
        3.5.1 政府信誉的削弱与政府债务危机的发生
        3.5.2 政府调控能力的下降
        3.6 财政赤字风险的国际案例
        3.6.1 阿根廷财政赤字风险
        3.6.2 日本的财政赤字风险
        3.6.3 美国的财政赤字风险
        3.6.4 其它各国的财政赤字风险
中篇 中国财政赤字风险的形成与影响
    第四章 中国财政赤字与赤字风险的形成因素
        4.1 中国财政赤字规模和结构的演变
        4.1.1 中国财政收支及财政赤字规模的演变
        4.1.2 近期我国财政赤字的特点
        4.1.3 按国际统计方法调整的财政赤字
        4.1.4 我国财政赤字结构的演变
        4.2 现阶段中国财政赤字风险的形成因素
        4.2.1 我国总供求矛盾和结构矛盾的演化与财政赤字风险
        4.2.2 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对财政支付危机和滞涨的影响
        4.2.3 我国国有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特殊矛盾与财政赤字风险
        4.2.4 我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特殊矛盾与财政赤字风险
        4.2.5 我国政府债务规模的增大与还本付息负担的加重
        4.2.6 我国现行财政体制和财政管理的弊端与财政赤字风险
        4.3 我国财政赤字风险形成的伦理原因
        4.3.1 财政伦理缺失现象分析
        4.3.2 财政伦理缺失的经济环境
        4.3.3 财政伦理缺失的文化环境
    第五章 中国财政赤字风险的表现
        5.1 不同时期中国财政赤字风险的演化
        5.1.1 计划经济时期的财政赤字风险
        5.1.2 改革初期的财政赤字风险
        5.1.3 体制加速转轨至供求形势发生根本性转变期间的财政赤字风险
        5.1.4 总供求矛盾发生转折性变化以来的财政赤字风险
        5.2 现阶段中国财政赤字风险引起的债务风险
        5.2.1 我国的债务风险处于上升之中
        5.2.2 我国财政的债务-收入比率的变化
        5.3 现阶段财政赤字的通货膨胀风险
        5.3.1 我国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关系一般分析
        5.3.2 我国财政赤字的通胀风险的动态分析
    第六章 中国财政赤字风险的影响
        6.1 我国财政赤字与经济增长
        6.1.1 积极财政政策中的赤字支出对经济增长带来的风险收益
        6.1.2 财政赤字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
        6.1.3 财政赤字支出对经济增长带来的净收益评价
        6.2 我国财政赤字与收入分配
        6.2.1 赤字支出对收入分配调节的积极作用
        6.2.2 赤字支出对收入分配调节的消极影响
        6.2.3 潜在的财政赤字通胀风险对广大债权人利益的损害
        6.2.4 出售国有资产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6.3 我国金融领域财政赤字风险的影响
        6.3.1 财政赤字风险对利率的影响
        6.3.2 财政赤字和国债对股市的影响
        6.3.3 我国入世后财政赤字风险向汇率风险传导的可能性
        6.3.4 财政赤字风险对信用的影响
        6.4 财政赤字风险对财政脆弱度的影响
        6.4.1 财政脆弱度的一般分析
        6.4.2 中国财政脆弱度评价
        6.4.3 财政赤字风险对我国财政脆弱度的影响(一)——财政政策调控空间变小
        6.4.4 财政赤字风险对我国财政脆弱度的影响(二)——增支与减税的两难选择
下篇 中国财政赤字风险管理
    第七章 中国财政赤字风险的识别和衡量
        7.1 财政赤字严重风险的先兆
        7.1.1 充分就业赤字突破合理界限
        7.1.2 债务-收入比率上升
        7.1.3 货币供给超过经济需要
        7.1.4 国债发行困难
        7.1.5 非政府投资需求下降
        7.1.6 资本外流的增长
        7.2 财政赤字风险的预警
        7.2.1 财政赤字与债务可持续性的规范分析
        7.2.2 国际上财政赤字风险的预警指标
        7.2.3 各国平均财政赤字率与我国财政赤字率的警戒线
        7.2.4 国家资产负债表的建立与财政赤字风险的评价
        7.3 中国财政赤字风险的识别和衡量
        7.3.1 衡量我国财政赤字风险的基本指标值
        7.3.2 对我国目前财政赤字风险的乐观估计
        7.3.3 我国现阶段债务风险的悲观估计
        7.3.4 我国财政赤字风险的评估
        7.4 我国充分就业赤字与结构性赤字的衡量
        7.4.1 计算充分就业赤字的总体思路
        7.4.2 通过周期调整间接计算法
        7.4.3 直接估计方法
        7.4.4 中国近期的充分就业赤字与结构性赤字的测算
    第八章 财政赤字风险的控制
        8.1 财政赤字风险控制的一般原理
        8.1.1 财政赤字风险需从控制风险来源着手
        8.1.2 事前控制
        8.1.3 事中控制
        8.1.4 事后控制
        8.1.5 针对赤字结构准确把握赤字风险控制
        8.2 我国财政赤字风险的外部环境控制
        8.2.1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避免经济的过大波动
        8.2.2 大力推进国有经济的体制改革,消除财政的体制性负担
        8.2.3 加强对个人收入分配的调节
        8.2.4 培育财政伦理
        8.3 我国财政领域对财政赤字风险的控制
        8.3.1 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堵塞导致财政赤字的体制漏洞
        8.3.2 完善分税制的财政体制
        8.3.3 完善税制,加强税收管理
        8.3.4 加强国债风险的控制
        8.3.5 健全财政支出管理
        8.3.6 建立和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8.3.7 选择适当的财政政策
        8.4 我国或有债务风险的控制
        8.4.1 或有负债风险控制的一般分析
        8.4.2 明确或有负债对中央财政预期最高和最低借款需求影响
        8.4.3 编制财政风险预算
        8.4.4 中国对或有债务引起的赤字风险的控制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国债贴息推进企业技改(论文参考文献)

  • [1]最高人民法院改判张文中案:遗憾与贡献[J]. 车浩. 刑事法判解, 2020(01)
  • [2]张文中案全景扫描 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再审涉产权第一案[J]. 张颖,牛亚梅,李云虹. 法律与生活, 2019(01)
  • [3]张文中案:事实澄清与法理展开——诈骗罪部分[J]. 赵秉志,左坚卫. 法律适用(司法案例), 2018(12)
  • [4]1998年以来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配合使用的模式[J]. 王元京.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0(02)
  • [5]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治理[D]. 方凤玲. 西北工业大学, 2005(03)
  • [6]中国国债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 徐晓慧. 吉林大学, 2004(04)
  • [7]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徐荣凯省长秦光荣副省长在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会上讲话的通知[J].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云南政报, 2003(10)
  • [8]1400亿国债投向[J]. 盖丁,晨星,宏飞,晓伟. 财经界, 2003(03)
  • [9]财政赤字风险研究[D]. 段海英. 四川大学, 2002(02)
  • [10]880项技改投资促产业升级——访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J]. 秦凤华. 中国投资, 2002(03)

标签:;  ;  ;  ;  ;  

国债贴息促进企业技术改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