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应用系统中数据远程传输方法的探讨

数据库应用系统中数据远程传输方法的探讨

一、数据库应用系统中数据远程传输方法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梁剑烽[1](2021)在《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提出我国大中城市居民居住方式主要以高层建筑为主,高层建筑由于人员相对集中,空间小,一旦发生火灾,居民的生命安全、经济财产都将面临严重考验,如何在火灾的前期快速识别与消灭火灾成为目前重点研究的问题。本文针对实际家居环境,研究一种以物联网云平台为基础,结合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与火焰图像识别技术的智慧家居火灾监控系统,旨在实现对火灾数据实时监控的同时提高系统对火灾识别的准确性,并解决系统实时性及可靠性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研究了One NET物联网云平台的功能、资源模型及通信协议,并对系统涉及到相关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为后续系统的开发设计奠定基础。(2)针对单传感器系统容易导致火灾误报、漏报的问题,提出了以STM32为核心处理器,通过对温湿度、火焰、烟雾和摄像头等模块的电气特性、工作原理及电路原理的分析,搭建多传感器硬件采集系统,实现对多火灾因子数据的采集,并结合Esp8266模块和继电器模块,实现与One NET云平台间的无线通信和远程设备的控制。(3)基于STM32固件库设计了各硬件模块的初始化程序、数据采集程序、通信程序和继电器控制程序等;基于EDP协议完成了传感器、预警信息、命令信息等数据封装和解析程序的设计;基于One NET云平台的部署实现了数据的存储、监控、预警等功能,并由UI应用控件,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展示及控制命令的下发。(4)针对系统存在的可靠性问题,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融合算法,解决因传感器故障或者噪声干扰而引起的火情误报、漏报的问题,并对DS证据理论改进融合算法在火灾系统应用中,存在的火灾特征量的选取、多传感器数据归一化、基本概率函数的获取问题做进一步分析研究,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证明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改进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对于提高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及可靠性的有效性。(5)针对系统实时性不足的问题,提出了火焰图像识别技术解决方案,首先利用帧间差分法对疑似火焰区域进行分割,并对图像做数学形态处理去除干扰噪点,提高图像质量,通过实验分析发现,帧间差分法在处理多个运动物体的场景时存在抗干扰性不强的问题,结合火焰特征识别算法对图像做进一步处理,虽然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具有类似特征的光源还是无法区分,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Ada Boost级联分类器的算法,通过机器学习训练的方法,提高火焰识别的准确率与及时性。(6)通过系统测试证明,系统整体功能运行正常,系统的可靠性、实时性及实用性达到预期目标。

展盼婷[2](2021)在《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物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工业领域各大企业更加注重企业自身的有效管理和大量生产数据的高效存储。沥青搅拌站为我国的公路、桥梁领域提供着重要材料。目前,我国搅拌站的发展,一方面,一个企业一般有多个搅拌站遍布全国各地,这些站点大都位于偏僻的郊外,每个站点就像一片信息的孤岛,不能及时分享生产数据而且一旦设备出现故障,故障处理周期长,这就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半自动化的生产和半信息化的管理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的不便,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够拥有“一体化”的平台,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集成化,构建现代化的企业生产模式。另外,搅拌站的生产一直以来都是用量多、生产过程复杂、成品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所以要加强搅拌站生产的质量监督管理。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云平台设计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具体工作围绕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设计上位机数据采集方案完成控制系统与远程系统数据交互的接口。第二,搭建基于MQTT协议的数据通信,完成现场、云平台及远程浏览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第三,基于HT For Web技术的监控,利用HT For Web技术,创建可视化界面,模拟现场生产过程,完成远程界面的可视化实时监控,为远程监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第四,根据沥青搅拌站日常的生产流程以及企业管理需求,设计了 GPS地图、系统管理、数据管理、实时监控、设备管理等五大功能部分,实现了所有站点在地图上集中显示,生产数据以及生产过程远程共享,保证了企业的集成化信息管理。整个系统在Visual Stdio 2017集成环境下,基于.Net平台,结合MVC的设计模式进行前后端分离开发,并将系统部署上“云”。最后根据系统的需求,对整个系统进行了功能和性能两方面的测试,分析测试结果可以得出,系统各部分均可正常运行,整体性能达到预期效果。本系统的开发和应用,对提高搅拌站企业管理水平以及加快传统行业向现代化转型有着重要意义。

刘梦[3](2021)在《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远程监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成祥玉[4](2021)在《面问智能印刷工厂的设备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文中提出印刷行业作为离散型制造业,迫切需要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方向转型。要实现印刷过程智能化,需要将印刷设备与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深度融合,并运用到印刷工厂的生产及过程控制中,以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设备的故障频率,实现多方位、多维度的数字信息互联互通。印刷企业的车间包含多台精密复杂的异构设备,多类因素直接影响设备状态和印品质量,如运行参数、状态参数及环境参数等。因此,实现印刷企业设备的数据采集和状态监测十分重要。本文具体的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印刷企业对设备状态感知能力相对较差的问题,本文选取印刷机滚筒部件的振动参数、烘箱的温度信息以及收放卷张力数据作为影响印刷设备健康状态的参数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计算每个参数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引入劣化度的概念作为各参数指标归一化的健康程度,基于改进的D-S证据理论完成对各项参数指标融合,在使用最大隶属度原则对设备整体状态评估结果进行决策时进行有效度检验,完善了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印刷设备综合状态评估方法。(2)针对印刷企业四类不同角色人员的权限,基于Labview、Java平台和Mysql数据库,设计开发了 PC端和移动端印刷设备监测系统。PC端采集与监测系统包含数据采集、状态评估、信息可视化、数据分析、故障报警等功能;移动端远程监测系统包含实时设备监测、数据读取、故障记录、能耗分析等功能。系统的各个功能将通过企业决策者、设备管理者、生产技术人员和设备使用者四个界面来展示。(3)针对印刷企业大部分设备来自不同厂商具有差异性、智能化程度不同、通讯协议与数据接口不一致导致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工业以太网通讯技术的数据传输模型。以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PRD220ELS机组式纸张凹版印刷机(YA401330)以及印后设备KS-60T压板机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接触式激光位移传感器和数据采集卡采集印刷机滚筒的振动情况,通过以太网通讯技术利用智能网关采集印刷机和印后设备PLC中的控制参数,通过实验验证了印刷机状态评估方法以及数据传输模型的有效性。

张鑫[5](2021)在《基于红外图像的发电机碳刷温度监测系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电力关乎国计民生,发电机作为火电机组的三大主机之一,其设备可靠性对机组的运行有着重大影响。发电机励磁系统导流过程中,当碳刷中的电流超过80A时,会使得碳刷和其连接的滑环温度异常升高,甚至引起环火。本文针对这一现实问题,围绕发电机碳刷温度测量和红外成像关键技术开展研究,设计并实现了一款基于红外图像的发电机碳刷温度监测系统。首先,分析行标《发电机红外检测方法及评定导则》的相关要求,设计了监测系统的总体方案,完成硬件平台的搭建,实现非接触测量、云远程实时传输红外图像等功能;其次,设计了发电机碳刷温度监测系统的软件系统,包括:发电机碳刷在线分析系统、数据管理系统和移动终端监测系统,实现了温度显示、数据储存和人机交互方面的功能;针对红外图像显示方面的要求,利用双稳随机共振对含有几种典型红外噪声的图像进行去噪处理,通过进一步研究基于PSO参数的双稳随机共振红外图像去噪,复原了在不同强度噪声污染下的碳刷红外图像,并且通过PSNR与传统去噪算法比较,分析随机共振算法的优势,为图像特征提取奠定基础,同时,采用聚焦处理算法,获得清晰度最高的红外图像;最后,使用从电厂采集的实际碳刷温度数据,利用LSTM预测分析碳刷温度发展趋势,并且与BP神经网络和Elman神经网络通过多个指标综合比较分析,LSTM碳刷温度预测的精度最好。通过建立LSTM-BP组合模型,利用红外图像特征信息与碳刷温度信息融合,提取红外图像中碳刷温度面积,采用基于无缺失值的数据填充法进行数据预处理,进一步提升温度预测精度。在实验室和现场分别对系统功能进行了各项调试,结果表明,系统各功能运行正常,红外图像远程传输和碳刷温度状态监测效果良好,可分辨0.1℃甚至更小的温差,精度可达±2℃。系统的研发,解决了目前对发电机碳刷温度监测方法中存在采集数据量少、测温精度低、显示图像不清晰和缺少数据分析等问题。通过较少的投入,保证了发电机运行的安全,并且可以实现多种场景监测,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林瑞[6](2021)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现场监控平台的研究与设计》文中提出

杨欣[7](2021)在《基于同态加密的生物数据安全访问应用研究》文中指出对于云计算的时代的生物基因的总量之大,传统的生物信息学的生物信息基因数据如何分析与存储正在面临很大的的问题。传统的信息基因数据的存储方案不能检索与查询在密文状态下的个人的基因数据。计算机与生物学相结合,通过利用计算机的高效的计算的能力,针对问题构建各种加密模型,对生物数据的存储研究安全的存储方案。为了支持与帮助生物数据科学的研究,改进传统的生物数据的加密方案与检索方案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传统的方案没有在生物数据的存储中引入密文处理的方法,在比较大的规模的数据,若利用传统加密方法加密,对生物数据的检索需要对生物数据的密文进行解密再检索,由此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针对这些问题,因此需要在生物数据的存储中考虑如何对处于密文状态的生物数据的运算,以及如何利用检索规则高效的检索处于密文状态的生物数据片段。为解决上述的问题,本文的研究工作主要为三项。首先是针对生物基因数据重复片段多,取值范围有限,序列片段长的特点,比较各同态加密方案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整数的生物数据文本同态加密方案,通过对生物数据集的同态加密处理建立生物数据密文库。下一步工作则是针对具有同态加密的生物数据,提出了使用正则表达式检索的方法对生物数据的密文进行在密文的检索的方案,并在大量的生物数据实验中确定该方案的复杂度。其次的工作是在前二项工作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生物服务器系统的响应没有考虑到用户的检索请求多存在相似关联程度的问题,本文在提出了具有支持对用户的检索语句进行分析与提供缓存检索功能的研究方案。最后的工作为基于上述的方案进行生物数据安全访问系统的设计,并完成系统开发的工作。该系统能够对用户提交的具体检索语句的关联度进行计算与分析,可以利用缓存将检索的生物数据序列的大小减小到数十至上百的缓存检索的长度。相对于传统的方案需要检索百万甚至千万的生物数据序列的长度,本文提出的方法不但提高检索结果的可靠性,而且缩短检索的计算的时间与压缩空间的需求。对本文提出的方案与实现的系统进行实验,得到的结果发现,与传统的方案进行比较,由于本文对生物数据进行同态加密并增加支持基于模式的密文检索的方案,针对用户的检索请求构建密文缓存系统,既能对生物数据密文进行基于模式的检索的操作,而且还可以减少检索操作的空间的复杂度与时间的复杂度,在可靠性上都超过传统生物数据的存储与检索的方法。本文提出的解决的方案,解决传统的生物数据的存储与检索的方案没有支持对于密文的操作、基于模式的检索、检索语句的关联度分析于缓存检索的方法的缺点,将为基于生物数据的科学的研究给予极大的支持。本文的实现的系统可以完善对密文的操作的支持的功能,对密文操作的结果也更可靠。

梁新玉[8](2021)在《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对石油需求量的与日俱增,进一步提高原油的开采效率,已成为当前油田开发和建设的重要工作。河南油田大多属于疏松砂岩油藏,长期受到高含沙、低渗透等地质条件的制约,在采油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供液能力和泵抽汲能力的不匹配会造成油井动液面的变化,直接影响到射流泵采油的效率和能耗,研究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课题通过对河南油田射流泵采油排砂工艺及其设备和油井动液面变化对射流泵采油过程影响的分析与研究,确定了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的需求,并结合射流泵采油控制原理的研究,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策略的油井动液面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使射流泵采油排砂作业始终在合理的油井动液面范围内进行。系统主要由油井动液面监测仪、变频器、智能采油控制器和上位机监控平台等构成。硬件上,智能采油控制器采用STM32F103RET6为主控制芯片,设计了供电电路、外部存储电路、启停控制电路、RS485通讯电路和4G无线网络传输电路等,并对主要硬件设备和上位机监控平台进行了选型。软件上,利用Keil u Vision5集成开发环境进行各功能模块程序的编写,其中包括主程序、数据读取程序、动液面控制程序和启停控制程序等。利用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和My SQL数据库完成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上位软件的开发,能够对油井实时生产数据进行计算、存储和动态显示以及控制指令的下发,最终实现了对射流泵采油过程的智能控制。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在河南油田实际应用效果表明,系统能够稳定可靠的运行,实现了对油井生产数据的实时采集、无线网络传输、计算和存储以及远程监控和油井动液面控制等功能,降低了原油开采的成本。油井动液面的控制对提高射流泵采油排砂的效率和油井的产液量起到了重要作用,满足了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的需求,在对疏松砂岩油藏的开发中具有典型应用价值。

王文涛[9](2021)在《基于动液面的油井智能间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文中提出随着智慧化油田建设与产能提升的逐步推进,低渗透油田受渗透率低、丰度低、单井产能低等特点制约,油井供液能力与抽油机抽汲速度不匹配,导致抽油机出现泵效低、空抽等现象,造成电能浪费。同时,传统抽油机井场数据采集和数据的实时传输功能不足。结合低渗透油田特点和智慧油田发展方向,研究基于动液面的智能间抽采油控制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低渗透油田在开采过程中动液面变化特点,分析采油生产工艺和设备特点,研究了低渗透、超低渗透油井沉没度变化规律及沉没度与间抽周期关系,确定了智能间抽控制系统的需求,提出了智能间抽控制系统方案。硬件上,间抽控制器采用STM32F103主控芯片,设计了井场智能间抽控制柜硬件电路,包括数据读取、启停控制、语音提示、触摸屏实时读写、4G无线通信、电源电路以及各个模块的通信接口。软件上,使用Keil u Vision5开发软件编写了各个功能模块程序,包括RS485通讯程序、4G无线通信、文件数据分包及加密处理程序;采用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My Sql数据库等开发了基于B/S架构的智能间抽监测平台,搭建了灰色系统GM(1,1)控制模型,并通过C++与MATLAB混合编程,以程序调用的方式嵌入智能间抽监测软件平台,实时监测油井运行状态,预测间抽周期,实现低渗透油井的智能间抽控制。智能间抽控制系统的实际应用表明,系统监测油井生产运行状况,预测油井间抽周期,制定合理的油井生产计划,实现了低渗透油井的智能间抽控制,节能效果显着。此外,系统还实现了井场运行数据的无线传输和远程控制,提高了油田生产管理水平。智能间抽控制系统解决了低渗透油井运行中存在空抽现象,满足设计需求,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刘楚清[10](2021)在《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心血管疾病是一种能够对人们身体造成严重危害的疾病,此类疾病患病后在日常生活中难以察觉,又极易突然发病,且致死率较高,病情发作后的最佳救治时间十分有限。若依赖于传统方式,前往医院使用特定的医疗器械进行一段时间的监测后,再对数据进行人工诊断与分析,实时性差且成本较高。当前可穿戴设备能够为人们提供近乎无感的生理数据采集服务,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推动了远距离人体健康监护系统的不断发展,研发能够满足生理参数远程实时监测的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国内外健康数据服务平台领域的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实际需求,研究了针对海量健康数据的存储方案,完成了平台所包含的健康数据管理系统以及移动客户端的开发测试及部署工作。论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1.研究了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设计了健康数据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及其实现架构。本文采用B/S模式搭建健康数据服务管理系统,基于需求分析设计并实现了用户管理、权限控制、活动管理、设备数据、设备地图、设备告警、日志监测等多个系统模块,实现了登录鉴权、数据范围设置、健康数据的可视化、健康状况异常告警等功能,方便对于用户的生理指标进行集中监护,能够及时地对于用户的异常健康状态进行告警和及时处置。2.研究了海量数据存储技术,设计了关系型数据库与时序数据库混合存储方案。针对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具有系统处理实时性要求高、用户规模庞大等特点,本文将海量健康数据存储至时序数据库中,使可穿戴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得到妥善存储,提高了健康数据的实时存储、检索能力,使系统的健康数据实时处理得以实现。3.研究了实时消息推送技术,实现了实时的数据采集和传输。研究了可穿戴设备的数据传输协议,基于跨平台技术进行移动客户端部分的开发,利用蓝牙对设备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实时获取,并通过HTTP传输至服务器端,实现了数据从短距离到远程的中继传输。4.完成了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开发,并对系统进行了测试优化和部署。本文搭建的基于可穿戴设备的健康数据服务平台能够为多个场景下的日常监测及健康保健需求提供技术支撑。经测试,健康数据服务平台具有功能完备、可靠性高、安全性强、时延低、故障率低、平台无关性等优良的性能。

二、数据库应用系统中数据远程传输方法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数据库应用系统中数据远程传输方法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智慧消防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2.1 智慧消防国外发展研究现状
        1.2.2 智慧消防国内发展研究现状
    1.3 智慧消防系统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系统相关技术
    2.1 物联网云平台
        2.1.1 OneNET云平台
        2.1.2 OneNET云平台的相关技术
    2.2 WiFi无线通信
    2.3 TCP/IP协议
    2.4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2.4.1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的原理
        2.4.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算法
    2.5 颜色模型与Cart分类决策树
    2.6 系统整体结构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硬件的设计与开发
    3.1 智能终端控制器
    3.2 Esp8266无线模块
    3.3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
    3.4 火焰传感器模块
    3.5 MQ-2烟雾传感器模块
    3.6 OV2640摄像头模块
    3.7 继电器控制模块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系统各模块程序设计
    4.1 传感器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4.1.1 温湿度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4.1.2 MQ-2烟雾传感器与火焰传感器模块程序设计
        4.1.3 OV2640摄像头模块图像采集程序设计
    4.2 智能终端接入云平台的程序设计
        4.2.1 USART串口初始化程序设计
        4.2.2 Esp8266无线模块初始化
        4.2.3 终端设备EDP接入连接请求
        4.2.4 设备数据打包上传
        4.2.5 EDP协议下发命令的解析
    4.3 One NET云平台的应用设计
        4.3.1 OneNET云平台设备的添加及数据管理
        4.3.2 预警触发器的设计
        4.3.3 UI界面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DS证据理论算法在火灾中的应用
    5.1 DS证据理论
        5.1.1 DS证据理论数据融合算法
        5.1.2 DS证据理论数据改进融合算法
    5.2 证据关联系数的冲突证据融合算法在火灾中的应用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图像的火焰识别
    6.1 动态目标的检测算法
        6.1.1 帧间差分法
        6.1.2 图像数学形态处理
        6.1.3 帧间差分法实验分析
    6.2 火焰特征识别的方法
    6.3 基于Adaboost分类器的火焰识别
        6.3.1 Adaboost基本理论
        6.3.2 Adaboost级联分类器的训练
        6.3.3 Adaboost级联分类器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系统测试
    7.1 OneNET云平台模块与系统硬件模块测试
    7.2 系统可靠性及实时性测试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8.1 总结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2)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云平台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搅拌站设备控制及远程监控系统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介绍和研究
    2.1 ASP.Net MVC设计模式
    2.2 Mini UI前端框架
    2.3 HT for Web技术研究
        2.3.1 数据容器与视图组件
        2.3.2 JSON矢量图
        2.3.3 数据绑定与动画
    2.4 ECharts可视化框架
    2.5 ADO.NET数据库访问技术
    2.6 本章小结
3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1 沥青搅拌站控制系统及生产流程介绍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业务功能需求
        3.2.2 非功能性需求
    3.3 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3.4 系统详细设计
        3.4.1 I/O数据点分析及设计
        3.4.2 数据通信设计
        3.4.3 系统业务功能模块设计
        3.4.4 前后台数据交互设计
        3.4.5 数据管理模块设计
    3.5 数据库系统设计
        3.5.1 Power Designer介绍
        3.5.2 数据库设计概述
        3.5.3 部分数据表结构设计
    3.6 本章小结
4 云平台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实现
    4.1 云服务器选择
    4.2 Web API服务端开发
    4.3 C#数据采集(上位机)
    4.4 基于MQTT协议通信的实现
        4.4.1 MQTT代理服务器实现
        4.4.2 MQTT客户端实现
    4.5 远程监视界面实现
        4.5.1 基本图元及属性设计
        4.5.2 视图编辑器实现
        4.5.3 监视界面实现
    4.6 远程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4.6.1 GPS地图模块实现
        4.6.2 系统登录/注册模块实现
        4.6.3 系统界面框架实现
        4.6.4 系统管理模块实现
        4.6.5 数据管理模块实现
        4.6.6 故障报警模块实现
    4.7 本章小结
5 系统发布与测试
    5.1 系统发布
    5.2 系统功能测试
        5.2.1 数据通信测试
        5.2.2 远程监控界面测试
        5.2.3 业务功能模块测试
    5.3 系统性能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4)面问智能印刷工厂的设备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机械装备数据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印刷智能化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设备监测系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印刷设备数据采集与监测系统面临的挑战
    1.4 论文研究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2 智能印刷设备关键技术分析与研究
    2.1 印刷设备互联互通需求分析
    2.2 智能印刷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2.2.1 设备互联技术概述
        2.2.2 智能网关与传感器技术研究
    2.3 以太网通讯的数据交换模型设计
    2.4 本章小结
3 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印刷设备状态评估模型研究
    3.1 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概述
    3.2 印刷设备状态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3.2.1 评估指标的选取及其量化
        3.2.2 评估指标的隶属度计算
    3.3 D-S证据理论及其存在问题
        3.3.1 D-S证据理论合成规则
        3.3.2 D-S证据理论存在的问题
    3.4 基于改进D-S证据理论的评估模型建立
        3.4.1 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与计算
        3.4.2 设计建立印刷设备的状态评估模型
    3.5 最大隶属原则的有效性检验
    3.6 本章小结
4 印刷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开发
    4.1 Labview与虚拟仪器概述
    4.2 数据库设计
        4.2.1 数据表设计
        4.2.2 数据库与Labview的通讯
    4.3 监测系统的整体结构
    4.4 基于Labview的PC端智能监测系统开发
        4.4.1 登录界面
        4.4.2 企业决策者界面
        4.4.3 设备管理者界面
        4.4.4 生产技术人员界面
        4.4.5 设备使用者界面
    4.5 本章小结
5 移动端远程监测系统的设计与测试
    5.1 移动端APP开发相关技术概述
    5.2 系统整体架构
    5.3 系统的功能与测试
    5.4 本章小结
6 实验及结果分析
    6.1 实验设备与仪器介绍
        6.1.1 北尔Jet Net4508网关
        6.1.2 NI USB-6211数据采集卡
        6.1.3 SK-85N激光位移传感器
    6.2 实验过程
        6.2.1 印刷机及印后设备控制信息采集
        6.2.2 印刷机状态信息采集
    6.3 系统功能测试
        6.3.1 设备综合状态评估模块
        6.3.2 设备数据应用模块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数据表设计
附录2 机组式纸张凹版印刷机运行状态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5)基于红外图像的发电机碳刷温度监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发电机碳刷测温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2.1 发电机碳刷测温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发电机碳刷测温的发展趋势
        1.2.3 发电机碳刷温度测量标准
    1.3 课题主要工作及研究内容
2 发电机碳刷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2.1 红外热像仪及测温原理
        2.1.1 红外辐射基本理论
        2.1.2 红外热像仪成像技术
        2.1.3 红外热像仪测温原理
    2.2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2.2.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2.2.2 总体方案设计
        2.2.3 温度监测系统硬件方案设计
        2.2.4 温度监测系统软件方案设计
    2.3 硬件平台的搭建
        2.3.1 系统实施方案
        2.3.2 热像仪安装方式及数量
        2.3.3 远程传输配置
    2.4 本章小结
3 发电机碳刷监测系统软件功能
    3.1 发电机碳刷温度在线分析系统
        3.1.1 软件框架设计
        3.1.2 软件运行流程
        3.1.3 软件功能
        3.1.4 软件用户界面
    3.2 数据管理系统
        3.2.1 My SQL数据库
        3.2.2 本地数据管理系统
        3.2.3 云端数据管理系统
    3.3 移动终端监测系统
        3.3.1 软件架构设计
        3.3.2 软件运行流程及功能
    3.4 本章小结
4 发电机碳刷红外图像处理算法研究
    4.1 红外图像噪声
    4.2 图像去噪概述
    4.3 双稳随机共振的碳刷红外图像去噪
    4.4 基于PSO参数的双稳随机共振碳刷红外图像去噪
        4.4.1 PSO参数优化算法
        4.4.2 强噪声下的碳刷红外图像自适应随机共振去噪
    4.5 发电机碳刷红外图像的聚焦算法
    4.6 本章小结
5 发电机碳刷温度趋势预测及分析
    5.1 时间序列预测分析
    5.2 基于LSTM的发电机碳刷温度预测
        5.2.1 LSTM介绍
        5.2.2 模型构建
        5.2.3 数据处理
        5.2.4 评价指标
        5.2.5 仿真结果分析
    5.3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
        5.3.1 BP模型预测
        5.3.2 Elman模型预测
    5.4 不同实验对比分析
    5.5 基于LSTM-BP组合模型和红外图像特征的发电机碳刷温度预测
        5.5.1 组合模型构建
        5.5.2 红外图像中的碳刷轮廓提取
        5.5.3 LSTM-BP组合模型模型仿真及及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节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成果

(7)基于同态加密的生物数据安全访问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5 论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生物基因数据的概述
    2.1 生物信息数据特点
    2.2 生物数据库的分类
    2.3 生物信息数据的格式
第三章 生物基因数据的形式化表达
    3.1 问题的分析
    3.2 正则表达式概述
    3.3 正则表达式的匹配原理
        3.3.1 有限自动机
        3.3.2 确定的有限自动机
        3.3.3 非确定的有限自动机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生物基因信息数据的同态加密
    4.1 问题的分析
    4.2 RSA同态加密方案
    4.3 ElGamal同态加密方案
    4.4 Paillier同态加密方案
    4.5 生物信息基因数据同态加密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正则表达式的个人生物信息基因数据密文检索
    5.1 问题的分析
    5.2 基于正则表达式的生物数据的密文检索
    5.3 基于正则表达式的密文检索方案的实现
    5.4 实验与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缓存的生物信息基因数据密文检索
    6.1 问题的分析
    6.2 缓存技术原理
    6.3 抽象语法树
    6.4 正则表达式转抽象语法树
    6.5 基于缓存的个人生物基因数据密文检索
        6.5.1 基于缓存的过滤方案
        6.5.2 基于缓存的生物数据密文检索方案
    6.6 实验与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同态加密的生物信息基因数据的安全访问系统
    7.1 问题的分析
    7.2 系统整体框架与处理流程
    7.3 系统分层模型
    7.4 系统的技术架构
    7.5 系统的开发的环境
    7.6 系统的模块与所用的技术
    7.7 系统的数据的结构
    7.8 生物数据加密层的设计与实现
    7.9 生物数据传输层的设计与实现
    7.10 生物数据存储层的设计与实现
    7.11 生物数据检索层的设计与实现
    7.12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工作总结
    8.2 下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8)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课题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技术路线
    1.5 论文结构
第二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1 射流泵采油工艺简介
        2.1.1 射流泵采油工艺设备构成
        2.1.2 射流泵采油工艺过程
        2.1.3 射流泵采油工艺特点
    2.2 油井动液面变化对采油的影响
    2.3 油井动液面的测量
    2.4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4.1 系统控制需求分析
        2.4.2 系统控制需求
        2.4.3 数据测量需求
        2.4.4 数据传输需求
        2.4.5 系统功能需求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设计
    3.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设计准则
    3.2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原理
    3.3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3.3.1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构成
        3.3.2 智能采油控制柜设计
        3.3.3 智能采油控制器设计
    3.4 智能采油控制器与仪表及上位机间的通信方式
        3.4.1 智能采油控制器与仪表通信方式
        3.4.2 智能采油控制器与上位机通信方式
    3.5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控制策略
        3.5.1 油井动液面模糊控制策略的确立
        3.5.2 模糊控制原理
        3.5.3 油井动液面模糊控制器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4.2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设备选型
    4.3 智能采油控制器硬件设计
        4.3.1 智能采油控制器硬件组成
        4.3.2 主控芯片及其外围电路设计
        4.3.3 供电电路设计
        4.3.4 触摸屏接口电路设计
        4.3.5 外部存储电路设计
        4.3.6 启停控制电路设计
        4.3.7 RS485 通讯电路设计
        4.3.8 4G无线通信电路设计
    4.4 上位机监控平台硬件选型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5.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功能
        5.1.1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功能组成
        5.1.2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功能概述
    5.2 软件开发环境
        5.2.1 Keil uVision5 集成开发环境
        5.2.2 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
        5.2.3 MySQL开发环境
    5.3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软件架构
    5.4 智能采油控制器程序设计
        5.4.1 主程序设计
        5.4.2 数据读取子程序设计
        5.4.3 4G无线网络通信子程序设计
        5.4.4 动液面控制子程序设计
        5.4.5 触摸屏读写子程序设计
        5.4.6 启停控制子程序设计
    5.5 上位机软件设计
        5.5.1 与下位机通信子程序设计
        5.5.2 动液面模糊控制算法子程序设计
        5.5.3 数据存储与管理子程序设计
        5.5.4 网页查询与显示子程序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应用与效果分析
    6.1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测试
        6.1.1 系统硬件测试
        6.1.2 系统软件测试
    6.2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6.2.1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现场安装与调试
        6.2.2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运行效果展示
        6.2.3 智能采油控制系统应用效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9)基于动液面的油井智能间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1.1 课题研究的目的
        1.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状现状
    1.3 课题来源
    1.4 论文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1.6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1 井场采油工艺
        2.1.1 采油工艺简介
        2.1.2 有杆泵采油系统构成及工作原理
    2.2 低渗透油井动液面对采油的影响
        2.2.1 低渗透油井动液面变化特点
        2.2.2 动液面变化对采油的影响
    2.3 动液面检测方法与原理
        2.3.1 动液面检测方法
        2.3.2 动液面检测原理
    2.4 低渗透油井沉没度变化规律
        2.4.1 油井沉没度变化规律
        2.4.2 开井沉没度变化
        2.4.3 关井沉没度变化
        2.4.4 最佳间抽周期确定原理
    2.5 低渗透油井间抽现状分析
    2.6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需求分析
        2.6.1 测量数据需求
        2.6.2 数据传输需求
        2.6.3 系统功能需求
        2.6.4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指标要求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设计
    3.1 系统设计准则
    3.2 智能间抽控制原理
    3.3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3.4 智能间抽控制柜方案设计
    3.5 智能控制器方案设计
        3.5.1 智能控制器构成设计
        3.5.2 控制器与设备间的通讯方式
    3.6 智能间抽控制模型的建立与仿真
        3.6.1 灰色系统概论
        3.6.2 灰色预测模型概述
        3.6.3 灰色模型的数学原理
        3.6.4 GM(1,1)模型的建立
        3.6.5 开井和关井阶段仿真
        3.6.6 实例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1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硬件组成
    4.2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硬件设计
        4.2.1 智能间抽控制器硬件组成
        4.2.2 主控制器硬件设计
        4.2.3 触摸屏连接电路设计
        4.2.4 启停控制电路设计
        4.2.5 RS485 通讯电路设计
        4.2.6 语音电路设计
        4.2.7 RTC实时时钟电路
        4.2.8 4G无线传输电路设计
        4.2.9 供电电路设计
    4.3 上位机硬件选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软件开发
    5.1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软件功能
        5.1.1 系统软件功能组成
        5.1.2 软件功能概述
    5.2 软件开发环境
        5.2.1 Keil uVision5 开发环境
        5.2.2 Qt Creator集成开发环境
        5.2.3 MySql开发环境
    5.3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软件架构
    5.4 智能间抽控制器程序设计
        5.4.1 主程序设计
        5.4.2 触摸屏读写子程序设计
        5.4.3 语音提示子程序设计
        5.4.4 动液面数据读取子程序设计
        5.4.5 启停控制子程序设计
        5.4.6 4G网络数据传输子程序设计
    5.5 上位机软件设计
        5.5.1 无线实时通讯子程序设计
        5.5.2 数据存储与管理子程序设计
        5.5.3 网页显示界面子程序设计
        5.5.4 灰色系统GM(1,1)模型算法子程序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智能间抽控制系统应用与效果分析
    6.1 系统测试
        6.1.1 系统硬件测试
        6.1.2 系统软件测试
    6.2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6.2.1 现场安装与调试
        6.2.2 运行效果展示
        6.2.3 应用效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10)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健康数据服务平台概述
    2.1 系统需求分析
    2.2 系统功能模型设计
        2.2.1 系统基本功能
        2.2.2 信息管理功能
        2.2.3 设备数据详情功能
    2.3 技术设计分析
        2.3.1 系统构建技术
        2.3.2 数据存储技术
        2.3.3 实时消息传输技术
        2.3.4 跨平台技术
    2.4 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健康数据服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3.1 健康数据服务平台整体设计
    3.2 管理系统的方案设计
    3.3 数据模型设计
        3.3.1 系统基本功能数据模型设计
        3.3.2 核心业务功能数据模型设计
        3.3.3 时序数据库设计
    3.4 系统基本功能设计与实现
        3.4.1 系统权限功能设计与实现
        3.4.2 系统其他基本功能设计与实现
    3.5 信息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3.5.1 集体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3.5.2 活动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3.6 健康数据管理功能设计与实现
        3.6.1 设备数据功能设计与实现
        3.6.2 设备告警功能设计与实现
        3.6.3 设备地图功能设计与实现
        3.6.4 设备日志功能设计与实现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移动客户端设计与实现
    4.1 移动客户端整体结构
    4.2 可穿戴设备概述
        4.2.1 可穿戴设备使用方法
        4.2.2 数据传输协议
    4.3 核心功能的设计与实现
        4.3.1 设备绑定功能设计与实现
        4.3.2 设备测量功能设计与实现
        4.3.3 健康数据近距离传输设计与实现
        4.3.4 健康数据远程通信传输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部署与测试
    5.1 系统部署
    5.2 测试结果与分析
        5.2.1 测试方案
        5.2.2 管理系统功能测试
        5.2.3 移动客户端功能测试
        5.2.4 系统性能评估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后期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内成果目录
附录

四、数据库应用系统中数据远程传输方法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物联网云平台的家居火灾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梁剑烽. 广西大学, 2021(12)
  • [2]基于云平台的沥青搅拌站远程监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展盼婷.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3]基于物联网的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的远程监控[D]. 刘梦. 华北理工大学, 2021
  • [4]面问智能印刷工厂的设备监测系统研究与开发[D]. 成祥玉. 西安理工大学, 2021
  • [5]基于红外图像的发电机碳刷温度监测系统研究[D]. 张鑫. 西安理工大学, 2021(01)
  • [6]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业现场监控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 林瑞. 长江大学, 2021
  • [7]基于同态加密的生物数据安全访问应用研究[D]. 杨欣.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 [8]基于动液面的同心射流泵智能采油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D]. 梁新玉.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9]基于动液面的油井智能间抽控制系统与应用研究[D]. 王文涛.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9)
  • [10]可穿戴设备健康数据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 刘楚清. 北京邮电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数据库应用系统中数据远程传输方法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