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磨损”的数据备份设计

无“磨损”的数据备份设计

一、一个无“磨损”的数据备份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张涛[1](2021)在《基于中红外光谱的润滑油添加剂种类识别与酸值测定方法研究》文中认为众所周知,机械设备在相对运动的接触表面必然伴随着摩擦磨损,若没有针对性的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那么机器的寿命则会十分的短暂。时代发展下,润滑油工艺技术越发完整,加之添加剂的广泛应用,润滑油成为一类重要的产品。简单来说,润滑油的工作机理就是润滑剂牢固地黏附在设备摩擦副的两个摩擦面上,从而使得两个摩擦面被分隔开,并形成一层油膜,该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强力接合,两个摩擦面因此被分开。这样的工作机理就成功的将设备之间的摩擦转移到润滑油本身的分子之间,从而起到减摩降磨的作用。设备润滑是设备维护的关键一环。无论是油变质或是油减少都会加大设备的磨损。在此背景下,设备润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部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是润滑油的精髓,与基础油配伍后,可改善和提高其物化性能。所以添加剂中富含表征润滑油主要性能的信息,同时它也是保障润滑油的质量关键。为满足不同设备对于润滑油的不同要求,需在基础油中加入不同的添加剂以实现不同的功能。添加剂的种类不仅决定了油品的分类,也决定了油品的性能。如何科学地测试其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另外,在诸多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发现,润滑油的理化性能指标也能表征润滑油的性能及油品的质量状态。如总酸值、总碱值等理化指标,它们与润滑油的化学组成之间呈线性关系。在用设备润滑油的油液监测技术通过定期分析在用润滑油的成分和性能指标变化,可以提前预测油液污染和异常磨损。它不仅能及时掌握润滑油的使用状况,确认润滑油是否符合要求,是否能正常使用,而且能起到中介作用,间接获取机械设备的磨损情况,提前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减少机械故障,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设备润滑油添加剂的定性分析以及理化性能指标的无损且快速的测试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针对上述问题从润滑油性能的快速测试作为抓手分别研究了两部分的内容,大致工作如下:1.关于近类别机械设备润滑油中微小量添加剂多种类识别问题,研究了几种经典分类算法,包括一对多支持向量机(OVR SVMs)、决策树(DT)、梯度提升树(GBDT)和随机森林(RF),嵌入麻雀遗传搜索算法(GA-SSA)优选中红外光谱特征波段技术,建立多类别分类模型的构建方法。2.对于理化指标的快速测试方法研究,考虑到酸值可以表征润滑油的老化质量,且当酸值超过2时,油品将不能继续使用,所以本文以风电机组齿轮油作为实例分析对象,寻找可以快速测定风电机组在用齿轮油的总酸值的无损方法。同样也采用一些经典的回归算法,决策树、支持向量回归机等结合多种特征选择方法,建立风力发电机齿轮油中红外光谱数据与总酸值含量指标之间的回归预测模型,从而实现直接把油品预处理后的中红外光谱数据导入到模型中就可输出对应的酸值预测值。实例测试结果显示:OVR SVMs和GBDT嵌入GA-SSA优选技术后的新模型对微小量添加剂的识别率达到100%,可同步识别八种添加剂含量不同的润滑油。在酸值指标测定的方法研究中,L1稀疏表示结合决策树DT所建模型表现良好,决定系数达到1。以上结果证明了本文所研究方法的可行性。

单蒋楠[2](2021)在《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在线颤振监测平台的开发》文中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传感技术在制造领域的广泛应用,现代生产的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为数据驱动的制造模式提供了必要条件,同时也对传统的制造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近年来,得益于通用计算硬件能力的提升和分布式系统在各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开发出以通用计算机作为计算平台、以开放式数控系统作为控制系统、以分布式架构集群部署数据存储系统成为可能。本文以开放式数控系统Linux CNC为基础,采用Ether CAT现场总线为通信方式,基于数据采集卡的驱动程序开发了集成在Linux CNC中的数据采集模块。通过分布式架构的方式部署了Kafka消息中间件,实现了传感实时数据流上下游的解耦。同时,还搭建了Mongo DB数据库集群用于存储多样化的数据结构,保证了加工数据及加工状态的高可用性和高可靠性。为实现加工状态的在线监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线性能量算子的在线颤振监测算法,通过卡尔曼滤波提取周期性受迫振动信号,通过非线性算子估算相邻两个刀具通过频率谐波内的颤振信号的幅值和频率,根据颤振信号能量与总信号能量之间的比值来捕捉颤振工况。该方法适用于离散时间域,且能以较高的时域分辨率判断颤振状态,拥有比基于快速傅里叶变换的频域方法更小的判断周期。本文将该算法以模块化部署在开放式数控系统中,并通过铣削薄壁件实验验证了数据采集平台和在线颤振监测模块的实时性和有效性。

高学伟[3](2021)在《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及其在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转型升级进程的深入,要实现未来“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需要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以风电和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替代作用日益突显,而火电机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主导地位。亟需解决火电和可再生能源的协同发展问题,大型火电机组更多需要担负起高效节能、低碳环保、深度调频调峰的任务。实施电能替代供热对于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减少碳排放、促进能源清洁化意义重大。利用电锅炉储热供暖还可以降低电网调节压力,增加供热能力,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的消纳问题。火电机组热力系统和电锅炉储热供暖热力系统都属于典型的非线性、多参数、强耦合的复杂热力系统。本文通过研究流体网络机理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相融合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为热力系统建模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为热力系统安全、环保和经济运行提供理论支撑。论文围绕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及其在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数字孪生理论、热力系统建模理论以及大数据处理等基本理论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数字孪生与仿真技术及信息物理系统的异同;以火力发电厂为例,研究了流体网络机理建模及求解方法;对Hadoop系统的MapReduce与Spark计算进行了对比分析,对实时数据处理Spark Streaming与Storm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搭建了适用于数字孪生及大数据在热力系统建模领域应用的大数据分布式集群平台;在该集群上实现了大数据的存储管理,以及大数据分布式计算,研究了基于大数据平台的数据驱动建模理论,包括支持向量回归建模、极限学习机建模、智能辨识优化算法以及即时学习等基本理论。(2)针对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的研究,提出一套基于改进即时学习策略的自适应数据驱动建模方法。采用“主成分+互信息”的方法获得输入和输出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确定权重因子,然后利用“欧式距离+角度”定义一种加权综合相似度度量函数。在离线状态下,利用改进遗传模拟退火模糊聚类方法进行工况划分;进行工况预测时,采用一种多层次综合相似度度量的相似工况快速识别方法构建相似工况训练集,即根据两级搜索的策略实现了在线快速识别:初级识别是确定预测工况在历史工况库中所属的类别提取预测类工况,次级识别是采取基于综合相似度度量函数的相似工况识别方法,在历史数据库中针对预测类工况的快速识别;局部模型建模方法是在Spark计算框架下,对SparkSVMHPSO算法、Spark ELM算法以及基于SparkHPSO的多参数辨识等数据驱动建模方法进行研究。然后以SCR脱硝系统出口 NOx预测、电锅炉储热供热系统源侧及荷测负荷预测为案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建模方法有效性。为热力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建模及系统工况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撑。(3)针对数据孪生建模的研究,提出一套改进即时学习策略的自适应数据驱动与机理模型多参数辨识协同融合的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在建立热力系统机理模型的基础上,关键的设备模型参数利用多参数多工况拟合的离线智能辨识方法,得到可以模拟实际系统全工况下动态变化趋势的离线智能参数辨识模型;以离线智能参数孪生模型为主,根据相似度阈值进行判断,采用自适应模型参数更新策略,实现数字孪生模型的在线协同;为进一步提升孪生模型预测的精度和鲁棒性,采用移动窗格信息熵的多模型输出在线融合方法,提升关键工况以及动态变化过程的逼近程度。基于这一理论构建的数字孪生模型,能够基于系统运行数据持续进行自我修正,在线跟踪设备运行特性,从而具有自适应、自演进的智能化特点,能够全面反映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性能,为系统工况迭代优化提供可靠的模型输入和结果校验工具。以燃煤电站SCR脱硝系统和电锅炉储热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其热力系统数字孪生模型。(4)最后,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实时跟踪能力,提出一种基于负荷分配和工况寻优的热力系统智能工况动态寻优策略。并以电锅炉储热供热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能耗成本分析和负荷分配策略,利用数字孪生模型系统,对电网负荷、电锅炉系统、储热系统进行预测计算,模拟不同运行方案、不同工况下系统动态运行,得出最优的供热调节和负荷分配方案。以火力发电厂SCR脱硝系统为例,根据建立的自适应、自演进的智能化SCR脱硝系统数字孪生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中。结果表明,利用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自适应预测控制算法比传统的PID控制效果更精确,运行更稳定。证明了所提建模方法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意义和行业示范价值。

汪良媛[4](2020)在《云数据中心的数据密集型异构任务调度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云数据中心中,用户提交的任务往往需要对指定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因此大规模的数据处理问题变得越来越常见。为了提高这类数据密集型任务的运行效率,我们希望最小化任务的执行时间,因此合适的任务调度机制显得十分重要。同时,传统的只调度单一类型任务的调度策略已经不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需要考虑如何同时调度混合任务。由于任务的执行需要依赖指定的输入数据,因此调度任务的决策是受数据驱动的。本文从数据的存储部署和任务执行时是否可以从本地读取数据这两个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种结合数据迁移的异构任务调度机制,通过提高数据读取效率以及数据本地性来降低任务的执行时间,并且可以实现同时调度系统中的批量任务和实时性任务。总的来说本文主要做了如下两部分的工作:(1)针对传统的动态随机存储器在存储数据时具有易失性的缺陷,提出了DRAM和NVM混合的存储架构,利用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NVM的存储优点,提高数据存储的安全性。在DRAM和NVM混合存储架构的基础上,对数据做出分类,并分别定义数据标签,提出了一种基于标签化的数据部署策略。本文通过对数据定义数据标签的方式来将数据部署到混合内存中,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根据数据标签在NVM和内存之间进行数据迁移的操作。这种数据部署方式可以有效提高任务读取数据的效率。(2)根据任务执行时是否可以实现数据本地性,将任务执行的方式分为本地执行和远程执行,由于远程执行需要通过网络传输数据,相比于本地执行,会带来额外的时间开销,因此为了提高任务的执行效率,本文希望尽可能让任务本地执行。然后针对系统中同时存在批量任务和实时性任务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异构任务调度机制,在减少任务执行时间的同时保证实时性任务可以得到及时响应。为了进一步提高数据本地性,本文还考虑在调度任务时进行数据迁移的操作。

李有俊[5](2019)在《石化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石化设备具有大型、复杂、高速和连续运转等特点,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石化企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石化设备维保工作的智能化和信息化,对提高石化设备维保工作效率与质量,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安全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现有石化设备退化可靠性分析算法预警时间延迟,以及当前石化设备管理系统功能不完善等问题,结合青岛石化检修安装工程公司对石化设备维保工作的实际需求,研发了“石化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管理系统”。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梳理和优化了石化设备维保工作的业务流程,构建了组织机构和核心业务流程等业务需求分析模型。分析了石化设备管理系统需求,构建了系统用例模型。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总体设计,给出了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和系统功能模块设计结果。(2)由于支持向量数据描述存在早期故障不敏感、参数选择困难的问题,导致其在进行退化可靠性评估时会产生预警时间延迟,本文提出了一种鲸鱼优化算法与支持向量描述(WOA-SVDD)相结合的的设备退化可靠性分析算法。该算法采用能够深度挖掘数据特征信息的栈式自编码网络SAE进行特征向量降维,同时用引入Morlet小波函数作为SVDD算法的核函数,使用WOA算法对SVDD算法进行参数优化,然后对获得结果进行处理得到设备可靠性度量指标,最后设立自适应阈值进行设备异常预警。实验结果表明:对于转动设备的轴承外圈故障,本文提出的WOA-SVDD算法能够更早的对设备异常状态进行预警,比基于SVDD算法的方法提前约6小时。(3)采用面向对象、统一建模语言和Java Web开发等方法和技术,研发了“石化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管理系统”。系统具有巡检管理、定期维护管理、维修管理及设备维护统计等功能。本文所研发的“石化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管理系统”已经在青岛石化检修安装工程公司上线运行,运行结果表明系统符合石化设备维保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能够更早对石化设备状态异常进行预警,对降低石化设备故障率,具有重要意义。

查怀宇[6](2019)在《基于GPRS技术的射频卡控制器终端设计》文中提出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对国家稳定和经济贡献都至关重要。而中国作为一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如何在保证农业产量的同时,节约水资源,保证水资源合理调度使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我国某些水资源匮乏的地区,农业灌溉用水收费普遍采用手动开关泵、人工抄表、按量收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存在效率低、管理差、水资源浪费严重等众多缺点。为了更高效地进行水资源调度,并且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GPRS技术的射频卡控制器。这种射频卡控制器具有很高的精确性、广泛的实用性和适用性。本文设计的射频卡控制器以低功耗芯片STM8L152R8T6为核心,根据现实生活中农业灌溉的需求情况,所设计的射频卡控制器能识别用户卡、设置卡、管理卡等众多射频卡,不同卡有不同的功能。用户卡作为用户购水量信息的载体,保存着剩余量、收费模式等信息,是实现射频卡控制器功能的基础。不同地区的需求和现场情况不同,设置卡可以设置设备运行的相关参数,使设备具有更高的适应性。管理卡的作用是当用户卡丢失或者出问题时,将控制柜里面的用户信息取出,以便之后进行补卡。同时,我们制定了KD02通信协议,射频卡控制器与服务器通过SIM800C模组在该协议基础上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上传以及接收,当有异常情况时,可以报警并远程控制设备的运行状态,保证了控制器安全平稳的运行。为了保证掉电情况下数据不丢失,使用铁电存储器FM24W256来存储设备相关参数和用户用水记录。此外,考虑到有些地区没有水表的情况,本文设计的射频卡控制器还可以通过电计量折算成用水量的方式达到用水收费的目的。为了更加精确的采集用水量信息,我们对数据采集模块进行了滤波处理,维护了用户的权益。我们还设计了上位机软件,管理者可以通过软件demo查询终端设备的运行情况,实现了设备的远程监控。本文设计的射频卡控制器准确度高、稳定性好、适应性强、运营成本低,通过性能测试,运行良好,能在相对恶劣的环境下稳定工作,投入了生产,对后续相关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姜越[7](2019)在《基于重删固态盘的事务处理技术研究》文中指出在固态盘(Solid State Drive,SSD)的内部采用数据重删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写入固态盘的数据和擦除次数,进而减少对闪存的磨损。闪存的异地更新特性使它具有支持事务操作的天然优势。通过在SSD中提供事务处理功能,能够有效降低文件系统管理事务产生的开销。在重删SSD中实现事务机制,能兼得两者的优势从而提供高性能的事务处理支持。由于重删引入了大量额外的元数据,从而使得事务管理更为复杂。由于数据与元数据的不一致会导致事务执行失败,具有事务接口的重删SSD必须能够保证这些数据与元数据的一致性。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删SSD的事务性闪存转换层方案(Transactional FTL for Deduplication-based SSDs,Tx-Dedup),它能够在重删SSD中实现事务处理,同时保证重删SSD中数据与元数据的一致性。Tx-Dedup修改并扩展了SSD的现有接口,为上层应用提供了事务接口,采用一种事务表结构(Transaction Table,Tx-Table)记录事务的每个写操作的元数据信息以及事务的状态;延迟了地址映射和指纹等元数据信息的更新,禁止未提交事务的写入操作修改指纹索引表和地址映射表,保证事务的原子性;通过重新设计重删数据的读写流程,保证不同事务之间的隔离性。此外,为了验证Tx-Dedup的功能,对文件系统(ext4)与块设备驱动进行了修改,使得它们能够利用Tx-Dedup的事务处理功能,减少事务管理的开销。在OpenSSD硬件平台上进行了Tx-Dedup的功能验证和性能测试:(1)对于不同大小的事务,与ext4文件系统顺序日志模式下和完全日志模式下的重删SSD方案相比,Tx-Dedup能够将IOPS分别提升5%24.1%和38.5%68.5%;(2)对于不同类型的事务,Tx-Dedup相比顺序日志模式下的重删SSD,能够将读写响应时间分别最多降低22%和37%,相比完全日志模式下的重删SSD在每种测试负载下均实现了更低的延迟。

王立[8](2019)在《基于QT的地铁司机模拟驾驶显示单元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尤以地铁最为显着。随着各地大兴地铁建设,人们对地铁的热情日渐高涨,司机驾驶显示单元(Driver Display Unit,简称DDU)作为司机与地铁TCMS系统交互的桥梁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DDU的国产化率并不高,模拟地铁司机驾驶的软件也相对滞后,本文以此为背景,充分整合实验室硬件设备,开发了地铁司机模拟驾驶显示单元,用于仿真地铁牵引、制动和运行过程。本文首先对实验室现有设备进行了整合,引入了嵌入式微处理器,基于STM32F407微处理器开发了模拟驾驶操控系统,它是DDU软件设计的基础,该系统具有牵引控制、制动控制、门控制、数据采集和发送等功能,能够充分利用试验平台设备模拟地铁司机操纵列车的牵引、制动和运行过程。依此为基点,本文重点开发了基于Qt软件的地铁司机模拟驾驶显示单元,完成了主驾驶界面设计,能实时显示当前列车的运行时速、站点信息、距离信息、门控制信息、系统连接信息、车次信息、运行状况信息等,还提供司机与列车交互接口;完成了串口通信系统设计,使DDU能够与模拟驾驶操控系统无缝融合;还完成了乘客信息系统、消息日志系统的设计。最后本文开发了地铁运行数据远程监视系统,能实时远程获取列车运行数据,方便工作人员监视列车运行状况,同时该系统也可用于远程数据备份和运行数据分析。

孙龙根[9](2019)在《拆迁安置管理系统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开发》文中提出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以及移动互联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应用已经成为了公众日常办公的重要渠道。在当今时代,为了促进城镇化发展,政府会对农村住房、棚户区等进行大规模拆迁改造,拆迁安置工作日益加重,安置谈判工作的难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传统的拆迁安置管理系统完全依托于PC端,已经不能再满足当下的需求。在这个大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意识到了移动应用在拆迁安置管理工作上的重要性。因此,本文根据某市拆迁安置管理办公室所提出的拆迁安置管理系统项目的建设目标和需求,设计并实现了拆迁安置管理系统。该管理系统的建设结合了拆迁办的日常实际工作,实现了拆迁安置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移动化。拆迁安置管理系统的建设,是在对某市拆迁办的日常工作和业务办理流程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基础之上进行的。通过需求分析,将拆迁安置管理系统分为APP选房系统和后台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APP选房系统面向拆迁办安置小组,提供房源信息浏览、房屋选择以及房屋预定等功能,包括房源管理、拆迁户管理、协议管理和通知公告等。后台管理系统面向拆迁办工作人员,系统对用户角色的权限进行严格的把控,主要实现对系统基础数据的管理、以及在选房操作后的协议签订,主要功能包括房源库管理、征收项目管理、征收安置管理、统计分析和系统设置等。本文完成了系统的需求分析、逻辑架构、功能架构以及对数据库的设计,并根据系统的设计方案,基于HTML5+、MUI框架、MVC模式架构、JQuery Mobile技术、Java以及SQL Server数据库,完成了系统功能模块的编码工作。最后,本文对系统中所用到的身份认证机制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和改进。针对传统的基于Token登录认证机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改进,提高了安全级别,并对本文用到的人脸识别算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改进。

陈珑[10](2018)在《基于云平台的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管理系统》文中研究表明随着造船工业的快速发展,船舶吨位越来越大,管理内容越来越复杂,对船舶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机舱监测报警管理的自动化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机舱监测报警管理系统作为主要的船舶自动化系统也不断地向着综合、智能化以及网络化方向发展。我国是造船大国,但目前所建造的船舶中,大部分机舱监测报警管理系统0都是由全球顶尖的船舶自动化设备生产商设计生产的。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较少,且技术上以及可靠性方面与国外产品相比有较大差距。因此研究并开发我国自主品牌的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管理系统具有更重要的意义。船舶的数据采集系统由测量装置、通讯装置和上位机组成,系统可以独立采集各种信号并具有A/D转换、数据存储和与上位机通讯等功能。每个数据采集系统是一个独立子系统,所有监测数据经总线通讯输入上位计算机进行处理。各子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将每一艘船舶监测的数据上传至岸上服务器及云平台,统一进行数据管理,构建基于云平台的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管理系统。本次论文将智能控制、节能环保、绿色能源管理、物联网、智能故障诊断等理念融入智能机舱自动化系统,开发基于云平台的机舱自动化报警分析系统,通过云平台实现对船舶机舱设备故障诊断和虚拟动态监测,并采用智能优化算法,实现基于多维数据驱动的智能故障诊断0及设备能耗管理,提升船舶节能降耗及故障预测水平。基于物联网理念,设计具有自主通讯功能的可扩展式数据采集装置,实现报警信息定点推送,自主开发具有自组网功能的值班延伸报警装置,提升船舶信息化水平。依据船舶电站供电特点以及船舶设备数据采集特点,设计一种具有断电监测功能的不间断冗余供电装置,提升船舶的安全水平。本系统不仅能够在设备发生故障时产生报警,还能够提前预警,发生故障时能够诊断出故障原因和维修策略。

二、一个无“磨损”的数据备份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一个无“磨损”的数据备份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中红外光谱的润滑油添加剂种类识别与酸值测定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主要贡献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润滑油基础知识
    2.2 中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2.3 光谱数据预处理方法
第3章 经典分类算法种类识别模型
    3.1 设备润滑油中红外光谱数据获取
    3.2 构建润滑油添加剂种类识别模型
        3.2.1 min-max标准归一化
        3.2.2 PCA主成分分析
        3.2.3 经典分类算法的润滑油添加剂种类识别模型设计
        3.2.4 嵌入GA优选光谱特征波段的新模型构建
        3.2.5 SSA二次筛选GA所选特征谱区内的特征波长
    3.3 各分类识别模型实例测试
        3.3.1 原始光谱数据预处理
        3.3.2 测试结果
        3.3.3 测试结果综合对比与分析
    3.4 结论
第4章 风电机组在用齿轮油酸值测定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方法
        4.1.2 建模及评价方法
    4.2 实例建模分析
        4.2.1 光谱数据预处理
        4.2.2 特征选择
        4.2.3 齿轮油酸值测定模型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数据预处理结果
        4.3.2 特征选择结果
    4.4 测试结果
    4.5 综合分析
第5章 基于润滑油理化指标数据库的设计
    5.1 润滑油管理系统数据库的建立
    5.2 润滑油管理系统窗体的建立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在线颤振监测平台的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1.1 课题的来源
        1.1.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数据指导下的加工
        1.2.2 颤振监测算法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数据采集及存储平台总体实现
    2.1 数据采集驱动开发
    2.2 基于Kafka的消息队列
        2.2.1 Kafka生产者配置
    2.3 基于MongoDB的数据库
    2.4 集群部署方案的设计
        2.4.1 Kafka的集群部署
        2.4.2 MongoDB数据库的集群部署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铣削颤振在线监测模块开发
    3.1 铣削颤振数学模型的建立
    3.2 在线颤振监测算法的仿真
        3.2.1 周期信号的重建
        3.2.2 带宽滤波器的选型
        3.2.3 颤振信号的重建
        3.2.4 能量占比作为颤振指标
    3.3 算法有效性以及复杂度分析
    3.4 在线颤振监测模块的开发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在线颤振监测平台实验验证
    4.1 实验平台搭建方案
    4.2 在线颤振监测系统参数确定
    4.3 实验平台实时性验证测试
        4.3.1 数据采集平台实时性测试
        4.3.2 颤振在线监测模块实时性分析
    4.4 实验过程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及其在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及缩写表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能源电力发展背景与现状
        1.1.2 智能控制优化研究现状
    1.2 热力系统建模仿真及大数据技术研究现状
        1.2.1 热力系统建模研究现状
        1.2.2 电力大数据及其发展现状
        1.2.3 热力系统仿真技术发展背景
    1.3 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关键技术
        1.3.1 数字孪生的应用发展现状
        1.3.2 数字孪生研究的关键技术
        1.3.3 数字孪生发展面临的挑战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
第2章 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孪生与热力系统建模理论
    2.1 数字孪生的基本理论
        2.1.1 数字孪生的定义与内涵
        2.1.2 数字孪生与仿真技术之间的关系
        2.1.3 数字孪生与信息物理系统之间的关系
    2.2 热力系统建模理论与方法
        2.2.1 流体网络机理建模理论与方法
        2.2.2 数据驱动建模理论与方法
    2.3 大数据的基本理论
        2.3.1 大数据平台框架及相关技术
        2.3.2 大数据存储管理与预处理方法
        2.3.3 大数据分布式集群平台构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改进即时学习策略的自适应数据驱动建模方法研究
    3.1 基于改进即时学习策略的自适应数据驱动建模方法
        3.1.1 建模思路
        3.1.2 基于改进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模糊聚类工况划分
        3.1.3 基于多层次综合相似度度量的相似工况识别
        3.1.4 基于Spark平台的数据驱动局部模型建模
    3.2 SCR脱硝系统数据驱动建模应用案例
        3.2.1 建模对象及背景介绍
        3.2.2 数据预处理和相似工况选取
        3.2.3 局部建模过程及结果分析
    3.3 电锅炉供热系统荷侧和源侧负荷预测建模应用案例
        3.3.1 建模对象及背景介绍
        3.3.2 荷侧供热负荷预测模型
        3.3.3 源侧电负荷预测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热力系统数字孪生建模理论及应用
    4.1 热力系统数字孪生建模思路
        4.1.1 数字孪生建模方法的提出
        4.1.2 数字孪生模型的构建方法及流程
    4.2 数字孪生机理模型的构建
        4.2.1 管路模型
        4.2.2 调节阀模型
        4.2.3 离心水泵模型
        4.2.4 换热器模型
    4.3 数字孪生模型的协同与融合理论
        4.3.1 数字孪生模型离线智能参数辨识
        4.3.2 数字孪生模型参数在线自适应协同
        4.3.3 基于移动窗格信息熵的多模型输出在线融合
    4.4 数字孪生建模实例分析
        4.4.1 脱硝系统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
        4.4.2 供热系统数字孪生模型的建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热力系统数字孪生模型的节能控制优化
    5.1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智能工况动态寻优
        5.1.1 热力系统智能工况动态寻优策略
        5.1.2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供热储热系统智能工况动态寻优
    5.2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自适应预测控制优化
        5.2.1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的预测控制算法
        5.2.2 基于数字孪生模型预测控制的喷氨量优化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
    6.2 论文主要创新点
    6.3 后续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致谢
作者简介

(4)云数据中心的数据密集型异构任务调度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表
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本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研究工作
    2.1 分布式系统概述
        2.1.1 分布式存储
        2.1.2 分布式计算
    2.2 存储器的相关研究工作
        2.2.1 DRAM和 NVM
        2.2.2 混合存储结构的研究现状
    2.3 任务调度的相关研究工作
        2.3.1 YARN
        2.3.2 调度机制的研究现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混合存储架构下基于标签化的数据部署策略
    3.1 标签化模型
        3.1.1 数据部署问题描述
        3.1.2 数据标签的分类与定义
        3.1.3 基于标签化的数据部署策略
    3.2 基于标签化的数据部署算法
    3.3 实验与性能评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结合数据迁移的异构任务调度机制
    4.1 背景及问题描述
        4.1.1 数据密集型的异构任务
        4.1.2 任务运行方式
    4.2 异构任务调度策略
        4.2.1 批量任务调度算法
        4.2.2 实时性任务调度算法
        4.2.3 混合异构任务调度算法
    4.3 结合数据迁移的异构任务调度策略
        4.3.1 数据迁移算法
        4.3.2 结合数据迁移的异构任务调度算法
    4.4 实验与性能评估
        4.4.1 数据本地性有效性验证
        4.4.2 异构任务调度机制有效性验证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束语
    5.1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贡献
    5.2 本文的不足和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5)石化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相关技术综述
    2.1 特征提取与降维相关理论技术综述
    2.2 设备退化可靠性相关理论技术综述
    2.3 本章总结
3 需求分析与总体设计
    3.1 需求分析
    3.2 系统架构设计
    3.3 数据库设计
    3.4 本章总结
4 石化设备退化可靠性评估算法研究
    4.1 算法设计思想
    4.2 基于WOA的SVDD参数优化
    4.3 可靠性及预警值计算方法
    4.4 实验及结果分析
    4.5 本章总结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1 系统类设计
    5.2 维保对象与资源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3 维保计划与调度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4 维保作业子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5.5 本章总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基于GPRS技术的射频卡控制器终端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 水表集抄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RFID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RFID和GPRS技术理论与研究
    2.1 RFID技术理论与相关研究
        2.1.1 RFED系统的构成及原理
        2.1.2 本设计选用的电子标签和阅读器
    2.2 GPRS技术理论与相关研究
        2.2.1 GPRS技术特点
        2.2.2 GPRS网络结构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射频卡控制器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3.1 系统需求分析
    3.2 系统结构
    3.3 系统的功能结构图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硬件设计方案
    4.1 控制模块
    4.2 IC卡模块
        4.2.1 主机接口
        4.2.2 阻抗匹配电路
        4.2.3 EMC滤波电路
        4.2.4 接收电路
        4.2.5 PCB天线
    4.3 通信模块
        4.3.1 SIM800C外围电路
        4.3.2 SIM卡接口电路
        4.3.3 通信模块供电电路
    4.4 存储模块
    4.5 数据采集模块
        4.5.1 水量数据采集
        4.5.2 电量数据采集
    4.6 外部时钟
    4.7 电源模块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软件设计
    5.1 系统主程序
    5.2 射频卡处理
    5.3 数据远传
        5.3.1 通信链路的建立
        5.3.2 数据远传协议
    5.4 数据存储与读取
    5.5 读表和计算
    5.6 定点上传与报警
    5.7 上位机软件
    5.8 软件抗干扰设计及滤波处理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射频卡控制器试验测试
    6.1 可靠性测试
    6.2 远程协议测试
    6.3 M1卡操作测试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基于重删固态盘的事务处理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2 重删固态盘与事务处理技术研究
    2.1 SSD存储原理
    2.2 重删SSD的元数据管理问题
    2.3 ext4 的事务处理机制JBD
    2.4 SSD中事务处理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基于重删SSD的事务处理方案设计
    3.1 总体框架设计
    3.2 Tx-Dedup的元数据记录
    3.3 支持事务特性的数据重删模块设计
    3.4 Tx-Dedup的事务处理模块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重删SSD的事务处理方案实现
    4.1 基于OpenSSD的事务接口实现
    4.2 支持事务特性的数据重删模块实现
    4.3 Tx-Dedup的事务处理模块实现
    4.4 本章小结
5 面向Tx-Dedup的文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事务标志Ti的传递
    5.2 事务提交命令的封装与实现
    5.3 事务中止命令的封装与实现
    5.4 本章小结
6 实验测试与分析
    6.1 开发和测试环境与平台
    6.2 测试负载与测试方案介绍
    6.3 Tx-Dedup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专利

(8)基于QT的地铁司机模拟驾驶显示单元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模拟驾驶DDU的总体设计和软硬件基础
    2.1 模拟驾驶DDU与 TCMS系统的关系
    2.2 模拟驾驶DDU的设计方案
    2.3 模拟驾驶系统的软件基础Qt
        2.3.1 Qt的信号与槽
        2.3.2 Qt Designer
        2.3.3 Qt Assistant
    2.4 模拟驾驶系统硬件平台总体结构
    2.5 模拟驾驶系统硬件介绍
        2.5.1 牵引部分硬件介绍
        2.5.2 制动部分硬件介绍
        2.5.3 司机控制器
    2.6 硬件平台惯性等效模型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STM32 的模拟驾驶操控系统设计
    3.1 操控系统总体设计
        3.1.1 操控系统概述
        3.1.2 ARM微处理器
    3.2 司机控制器模块设计
        3.2.1 司机控制器信号采集概述
        3.2.2 司机控制器信号采集电路
        3.2.3 司机控制器模块软件设计
    3.3 牵引控制系统设计
        3.3.1 牵引控制系统概述
        3.3.2 牵引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4 制动控制系统设计
        3.4.1 制动控制系统概述
        3.4.2 制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
    3.5 速度采集模块设计
    3.6 客舱温湿度模块设计
    3.7 门控制模块设计
    3.8 DMA串口数据处理
    3.9 UCOSIII嵌入式系统多任务管理
    3.10 系统总体效果
    3.11 本章小结
第4章 模拟驾驶司机显示单元设计
    4.1 DDU功能需求分析
    4.2 DDU司机显示单元布局
    4.3 DDU司机显示单元设计
        4.3.1 速度显示模块设计
        4.3.2 目标信息模块设计
        4.3.3 站点信息模块设计
        4.3.4 停站信息模块设计
        4.3.5 人机交互模块设计
        4.3.6 提示信息模块设计
        4.3.7 系统调试模块设计
        4.3.8 客舱信息模块设计
        4.3.9 消息日志模块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铁运行数据远程监视系统设计
    5.1 系统总体设计
        5.1.1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5.1.2 系统数据流
        5.1.3 系统架构
    5.2 数据处理系统设计
    5.3 数据管理服务系统设计
        5.3.1 首页设计
        5.3.2 安全设置
        5.3.3 运行数据监视
        5.3.4 运行数据查询
        5.3.5 用户管理
    5.4 本章小结
结论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9)拆迁安置管理系统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系统开发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
    2.1 服务器端技术
        2.1.1 SSH简介
        2.1.2 RabbitMQ介绍
        2.1.3 OpenCV开源视觉库介绍
    2.2 客户端技术
        2.2.1 MUI框架简介
        2.2.2 HTML5 PLUS Runtime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系统概述
    3.2 系统总体需求分析
    3.3 功能性需求
        3.3.1 APP选房系统
        3.3.2 后台管理系统
    3.4 非功能性需求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系统设计
    4.1 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4.2 系统网络拓扑架构
    4.3 系统逻辑架构设计
    4.4 系统功能架构设计
    4.5 系统数据库设计
    4.6 数据交互接口设计
    4.7 系统关键功能详细设计
        4.7.1 房屋选择和预订
        4.7.2 协议管理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
    5.1 数据交互关键接口实现
    5.2 数据库连接配置
    5.3 系统关键功能实现
        5.3.1 房屋选择和预订
        5.3.2 协议管理
    5.4 系统运行界面
        5.4.1 APP选房系统
        5.4.2 后台管理系统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身份认证机制的研究
    6.1 登录认证机制的研究
        6.1.1 几种常用的认证机制
        6.1.2 基于Token的登录认证流程
        6.1.3 基于Token登录认证的缺点
        6.1.4 基于Token登录认证的改进
    6.2 身份认证机制的研究
        6.2.1 基于OCR的身份证识别
        6.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6.2.3 基于Open CV的人脸识别
        6.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云平台的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管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发展
        1.2.1 船舶机舱监测报警技术国内外现状
        1.2.2 云平台技术发展现状
        1、该领域相关技术进展
        2、相关重点企业在全球云计算平台发展下的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混合C/S和B/S系统
    2.1 C/S和B/S组合软件体系
    2.2 云平台概述
    2.3 服务器系统
    2.4 数据库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总体设计
    3.1 系统设计原则
    3.2 系统的特点和用户的需求
        3.2.1 系统的特点
        3.2.2 用户需求
    3.3 总体架构
第四章 基于云平台的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管理软件设计
    4.1 软件特点
    4.2 软件功能
    4.3 软件界面设计
    4.4 标准工业采集通讯接口
    4.5 多任务并行处理方式
    4.6 模块化设计
    4.7 智能故障诊断模块
        4.7.1 故障诊断概述
        4.7.2 故障诊断过程
        4.7.3 故障诊断方法
        4.7.4 时域参数提取
        4.7.5 模糊贴进度建模
        4.7.6 算例分析
    4.8 能耗管理模块
    4.9 值班延伸报警模块
    4.10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云平台的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管理硬件设计
    5.1 硬件设计特点
    5.2 海事宽带卫星网络
    5.3 船舶局域网结构
        5.3.1 船舶有线局域网
        5.3.2 船舶无线局域网以及无线路由器布局
    5.4 数据采集装置
        5.4.1 设备硬点采集装置
        5.4.2 串口总线采集装置
        5.4.3 CAN总线采集装置
        5.4.4 以太网通讯采集装置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性能指标
    6.1 安全性
        6.1.1 绝缘电阻设计
        6.1.2 电源设计
        6.1.3 三防设计
        6.1.4 结构设计
    6.2 可靠性
        6.2.1 简化设计
        6.2.2 采用成熟的技术和工艺
        6.2.3 合理选择、正确使用元器件、零部件和原材料
        6.2.4 遵循降额设计准则
        6.2.5 容错设计
        6.2.6 电路容错设计
        6.2.7 防瞬态过应力设计
    6.3 维修性
        6.3.1 可达性设计
        6.3.2 标准化与模块化设计
        6.3.3 互换性设计
    6.4 环境适应性
        6.4.1 热设计
        6.4.2 防湿热设计
        6.4.3 防霉菌、防盐雾设计
        6.4.4 抗振动冲击设计
    6.5 电磁兼容性设计
        6.5.1 屏蔽
        6.5.2 滤波
        6.5.3 接地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工作总结
    7.2 有待进一步开展的工作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一个无“磨损”的数据备份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中红外光谱的润滑油添加剂种类识别与酸值测定方法研究[D]. 张涛.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基于开放式数控系统的数据采集及在线颤振监测平台的开发[D]. 单蒋楠.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1
  • [3]数字孪生建模方法及其在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中的应用研究[D]. 高学伟.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4]云数据中心的数据密集型异构任务调度机制研究[D]. 汪良媛.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0(07)
  • [5]石化设备可靠性分析与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李有俊.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 [6]基于GPRS技术的射频卡控制器终端设计[D]. 查怀宇. 山东大学, 2019(09)
  • [7]基于重删固态盘的事务处理技术研究[D]. 姜越.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8]基于QT的地铁司机模拟驾驶显示单元的设计与实现[D]. 王立.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4)
  • [9]拆迁安置管理系统移动应用的设计与开发[D]. 孙龙根. 江苏科技大学, 2019(03)
  • [10]基于云平台的船舶机舱监测报警管理系统[D]. 陈珑. 东南大学, 2018(05)

标签:;  ;  ;  ;  

无“磨损”的数据备份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