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桂林召开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桂林召开

一、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桂林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高兰[1](2020)在《不平凡的一年 不一样的收获——稀土术语国际标准发布会暨2020年度全国稀土标委会年会成功召开》文中研究指明2020年11月26~27日,"稀土术语国际标准发布会暨2020年度全国稀土标委会年会"在河北张家口成功召开,来自稀土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共80余家单位近14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工业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标准处、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相关领导出席会议并做重要讲话。

稀土标准化委员会[2](2019)在《2019年度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顺利召开》文中指出11月14~15日,2019年度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福建省泉州市召开,来自国内60余家稀土企业、科研院所的150余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处长孙旭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标准主管赵晶晶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由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马存真主持。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技术管理司孙旭亮

陈宏毅[3](2018)在《HED族陨石的岩石学成因及其对母体岩浆演化的指示》文中提出Howardite—Eucrite—Diogenite(HED)族陨石是地球上发现数量最多的岩浆岩陨石样品,对研究小行星早期岩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选择9块包括斜方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和角砾岩等不同类型的HED族陨石,分别从其岩石结构构造、矿物(辉石、斜长石、石英、尖晶石、自然铁、陨硫铁和钛铁矿等)的主微量元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氧、铬同位素)等方面进行研究,在HED族陨石的岩石学成因联系、母体岩浆演化、热变质成因和陨石起源等方面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HED族陨石原始岩石类型均为岩浆岩,按照岩浆结晶的先后顺序分别形成了斜方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和玄武岩,这些岩石在岩浆演化中具有同源性和继承性的特点,形成深度由深到浅、温度由高到低,热变质程度由低到高,表层玄武岩热变质可能主要为玄武岩浆多期次喷发覆盖加热所导致。(2)HED族陨石主要由辉石和斜长石组成,不同岩石类型中辉石和斜长石化学成分不同。辉石:斜方辉石岩主要为古铜辉石——紫苏辉石(Fs19.230.6Wo1.435.00);堆晶辉长岩为紫苏辉石(Fs34.137.9Wo1.883.24),部分出熔普通辉石——透辉石(Fs14.016.0Wo41.346.5)片晶;玄武岩为易变辉石(Fs44.165.3Wo5.1122.3)出熔普通辉石(Fs26.147.7Wo26.445.0),部分转变为铁紫苏辉石(Fs57.862.9Wo1.834.96)。斜长石:大部分为钙长石(An90.097.4 Ab2.20</sub>9.73),少量倍长石(An87.789.7 Ab10.011.3)和拉长石(An73.277.9 Ab20.824.4)。(3)HED族陨石中辉石的Mg#是区分岩石类型的重要指标,并能够反演其岩浆演化过程,Mg#大于60为堆晶岩,小于60为玄武岩,从斜方辉石岩→辉长岩→玄武岩,斜方辉石平均Mg#值从72.8→63.5→36.6,单斜辉石Mg#值从71.4→73.9→44.7。(4)HED族陨石全岩成分和组成地球洋壳的玄武岩相比,镁铁含量高,铝含量低,岩浆演化成熟度相当于地球的洋壳玄武岩部分;从斜方辉石岩→堆晶辉长岩→玄武岩,稀土元素总量增高,轻重稀土比值增高,亲石、亲铁和不相容微量元素含量增高;通过辉石中不相容元素和稀土元素实验分析后认为,辉石岩和辉长岩是平衡分异结晶作用的产物,而玄武岩形成过程比较复杂,大部分是由结晶残余岩浆形成,少部分经历了母体部分熔融的不平衡结晶作用。(5)通过氧、铬同位素、稀有气体和冲击变质效应等方面数据对比后认为,GRV13001玄武岩质单矿碎屑角砾岩可能直接起源于一个直径数公里的小行星碎片,该小行星碎片在进入地球轨道之前位于比灶神星更加靠近火星的位置,并且该碎片可能起源于灶神星或者和灶神星具有类似特征的其它V型小行星。

黄平,姜萤,杨国华,张肖克[4](2017)在《巨星陨落 酒界同悲——缅怀白酒巨匠沈怡方先生》文中提出酒业巨匠,一代宗师;桃李天下,华章满园。传承创新,继往开来;科技领先,实践检验。苦心耕耘,终成正果;引领后者,攀登高峰。

邹乐华[5](2014)在《近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文中指出十九世纪中叶以来,多次战争的惨败客观上迫使中国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威力以及自己的落后。由此,中国开始了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也开始了近代化进程。中国的近代化除了需要引进西方的科学以外,引进、消化和应用西方工程技术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工程师学会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学界已经开始关注。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之做进一步探究。本文在中国工程师学会发行的专业刊物、专着、会务报告基础上,结合民国时期相关档案、会员传记及回忆录、重要刊物、文章等文献,立足于当时的历史背景,通过系统考察与之相关的历史事实、专着、文章等,论证中国工程师学会在领导与组织工程师群体、推进工程教育的发展、促进工程学术的交流与研究、推进工程技术的应用与进步等方面的重要贡献,探讨中国工程师学会工作的基本特点和理念,分析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为西方工程科技在中国的本土化、近代工程事业及中国现代化进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章对中国工程师学会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从“工业化”、“工程科技人员的培养”、“政治环境”等方面力图重现中国工程师学会创立时的社会背景;按中华工程师学会时期、中国工程学会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时期三个阶段梳理学会历史沿革;揭示学会由“分”走向“联合”,由小逐步壮大,由关注自身的发展到注重国家经济、国防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再到参与经济建设实践的历史发展趋势。这是研究得以深入的切入点和立足点。第二章首先考察了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三个组织系统,即分会系统、专门工程学会系统及法定委员会系统,这三个系统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有机组织体系。指出学会的组织体系有利于将各地、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工程科技人员联络起来,是学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了学会社会功能的发挥。本章还通过“工程师信条”元素的研究,探析中国工程师学会在培养职业精神与认同感方面的诸多建树。以求在此基础上全面认识中国工程师学会在工程界中的组织与领导地位。第三章讨论中国工程师学会在工程教育方面的开拓性工作。指出中国工程师学会把对国内工程教育状况的考察及全国工程教育会的召开作为推进工程教育的重要起点,并进一步对有关工程的课程、教材的编写做了大量客观分析,提出了一系列精辟见解。论文还考察了学会在大学课程教育标准的起草、工程教科书的编辑、奖学金的设立、学校教育的改进等方面的工作,论证中国工程师学会在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工程教育体制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第四章以中国工程师学会在工程科技交流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为研究对象。文章指出:工程名词的统一,为科技交流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基础,中国工程师学会在这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于此同时,论文还通过考察学会在发行刊物、举行学术年会等方面的重要工作,并特别以中国工程师学会开展的对黄河问题的实验及理论研究为案例,分析了中国工程师学会在创建科技交流体系、推进工程科技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最后本文考察了中国工程师学会在抗战时期的科技交流工作,论证了中国工程师学会是民国时期工程科技交流的组织者与领导者,其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第五章分别从“工程材料试验“、“工业标准化制定与实施”、“实业计划之研究”、“大型实地科技考察”等四个方面考察学会在推进工程技术应用与进步方面所做的重要工作,探讨其工作蕴含的历史意义,凸现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关键作用。结论部分主要是在全文系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中国工程师学会科研工作中所体现“合作精神”、“务实作风”等主要特点,进而客观评价中国工程师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施瑛[6](2014)在《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文中认为华南地区建筑的发展,因远离政治中心而又毗邻港澳的独特地理区位、以及对外交流频繁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既“得风气之先”,也“开风气之先”,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格。华南地区建筑教育的主线是自1932年由林克明先生在广东省立工专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开始,历经勷勤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华南工学院(文革期间曾改名“广东工学院”)建筑工程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的发展,逐渐形成了成熟的、有鲜明华南地域特色的、重建筑技术、重工程实践的建筑专业教育体系,为华南地区乃至全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才。华南的现代建筑教育是中国整体现代建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其研究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以华南理工大学的建筑教育为主线的华南建筑教育发展历程研究的课题,正是基于目前的研究现状基础提出。本课题的研究定位于华南建筑教育从1932年创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的这段早期发展历程,是华南建筑教育的创立与探索、定位与起步的重要时期,为华南建筑教育逐渐走向成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大量史料的收集以及相关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对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产生必然影响的中外建筑教育早期状况,结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整体背景,从教学、科研和工程实践的角度,厘清华南建筑教育早期经历的创立与探索、定位与起步的历史脉络,力求展示准确、客观的历史进程,填补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史整体研究的空白;另一方面通过对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的研究,总结在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龙庆忠等老一辈华南建筑教育家的带领下,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所取得的教育成就,归纳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特点,探寻其发展的内在动因,以期为现在的华南建筑教育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开放、融合、务实、创新是岭南文化的基本特点,也是老一辈华南建筑教育家们共同的内在学术品质。在他们的教学和科研及建筑创作中,这种文化特质得以充分体现。华南建筑教育在早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基于华南亚热带气候特点、强调基础训练、注重理性分析、重视功能和建造技术以及工程实践的教学思想,初步建立起以学为主,学、研、产“三结合”的建筑人才培养模式,为华南建筑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7](2009)在《中国饲料行业大事记》文中指出中国饲料行业大事记记录了中国饲料工业发展的亮点和焦点,我们串起亮点,就寻找到了行业发展的脉络,进而去探讨行业发展规律;我们关注焦点,就寻找到了行业精神和风貌,从而产生不断创新的动力。

亢锦文[8](2008)在《回顾2008年工作情况 布署2009年工作重点——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召开》文中指出2008年10月10~13日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昆明召开。2008年,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国家标准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的领导下,在全体委员的努力和各会员单位的支持下,积极适应稀土工业的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

张智伟[9](2007)在《浅谈高原电网应用12kV C-GIS的选型及技改》文中研究指明分析了12 kV的C-GIS在高海拔地区的推广进程和应用范围,论述了其选择型式和结构,总结了应用的效果,并指出其缺陷,提出了改造的意见。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站[10](2007)在《第九届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海口市召开 总结2006年工作情况 明确2007年工作重点》文中认为2006年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于2006年12月1216日在海口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23个单位的32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亢锦文代表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作了2006年工作总结报

二、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桂林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桂林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不平凡的一年 不一样的收获——稀土术语国际标准发布会暨2020年度全国稀土标委会年会成功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 标准计划的征集与论证
2. 标准制修订
3. 已发布的重要标准
4. 标准复审
5. 标准宣贯与培训
6. 国际标准化
    1.围绕国家重点专项开展稀土标准化工作
    2.加强标准立项前预研工作,确保标准质量,提高标准立项成功率
    3.重视标准复审,确保标准的时效性
    4.重视标准宣贯,强化标准实施应用
    5.持续推进稀土标准国际化工作

(3)HED族陨石的岩石学成因及其对母体岩浆演化的指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HED族陨石简介
    1.2 选题依据
        1.2.1 选题来源
        1.2.2 研究意义
        1.2.3 研究现状
        1.2.4 主要科学问题和挑战
    1.3 研究内容
    1.4 工作量
    1.5 取得的代表性成果
第2章 样品和分析方法
    2.1 研究样品及其来源
    2.2 分析测试方法
        2.2.1 岩相学分析
        2.2.2 单矿物电子探针元素含量分析
        2.2.3 矿物LA-ICPMS微区元素分析
        2.2.4 全岩微量元素分析
        2.2.5 矿物相态分析
        2.2.6 同位素分析
第3章 灶神星地质概况
    3.1 灶神星的发现历史
    3.2 灶神星的物理性质
    3.3 灶神星内部结构和物质组成
    3.4 灶神星地质特征
        3.4.1 一级构造单元
        3.4.2 地质年代和地层
    3.5 灶神星地貌特征
        3.5.1 陨石撞击坑
        3.5.2 辐射沟槽
        3.5.3 表土和碎块
第4章 陨石的岩相学特征
    4.1 古铜辉石无球粒陨石
        4.1.1 NWA 7831
        4.1.2 Tatahouine
    4.2 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
        4.2.1 NWA 11599
        4.2.2 NWA 11600
        4.2.3 Tirhert
        4.2.4 NWA 11602
        4.2.5 NWA 11603
        4.2.6 GRV 13001
    4.3 古铜钙长无球粒陨石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矿物主量元素成分
    5.1 辉石
        5.1.1 古铜辉石无球粒陨石
        5.1.2 堆晶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
        5.1.3 玄武岩质钙长辉长无球粒陨石
        5.1.4 玄武岩质单矿碎屑角砾岩
        5.1.5 古铜钙长无球粒陨石
    5.2 斜长石
    5.3 石英
    5.4 不透明矿物相
        5.4.1 尖晶石
        5.4.2 钛铁矿
        5.4.3 自然铁
        5.4.4 陨硫铁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矿物微量元素成分
    6.1 稀土元素特征
        6.1.1 斜方辉石
        6.1.2 单斜辉石
        6.1.3 斜长石
        6.1.4 石英
    6.2 其它微量元素特征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全岩成分
    7.1 主量元素
    7.2 稀土元素
        7.2.1 HED族陨石稀土含量与普通球粒陨石和地球不同圈层含量对比
        7.2.2 玄武岩质角砾岩稀土元素特征
    7.3 其它微量元素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陨石类型划分依据和HED三类陨石之间的成因联系
    8.1 陨石类型划分及其依据
        8.1.1 陨石类型划分的主要依据
        8.1.2 典型案例剖析
    8.2 三类陨石的岩石学成因联系
        8.2.1 HED族陨石的岩石学类型
        8.2.2 全岩FeO/MnO比值与辉石的Mg~#:三大岩石在岩浆演化中的继承性
        8.2.3 辉石中MgO含量与亲石元素关系
        8.2.4 辉石的MgO含量与亲铁元素关系
第9章 陨石母体岩浆演化和热变质
    9.1 岩浆演化:分异结晶作用和分离结晶作用并存
        9.1.1 岩相学证据
        9.1.2 稀土元素的证据
        9.1.3 难熔不相容微量元素的证据
    9.2 热变质作用和成因
        9.2.1 不同类型陨石的热变质程度
        9.2.2 热变质过程中辉石的元素成分迁移:激光熔蚀实验的证据
        9.2.3 热变质成因机制分析
第10章 陨石母体起源分析
    10.1 母体起源分析
    10.2 HED陨石和灶神星陨击坑
第11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1 博士论文完成期间参加学术会议一览表
附表2 博士论文完成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一览表
个人简历
致谢

(4)巨星陨落 酒界同悲——缅怀白酒巨匠沈怡方先生(论文提纲范文)

1 投身中国酒业, 组织和参与中国白酒行业活动
    1.1 主持和参加中国白酒协会活动
    1.2 积极参加中国酒业协会活动
    1.3 主导苏鲁豫皖4省峰会
    1.4 发起主导中国白酒东方论坛
    1.5 参加行业科技成果鉴定
    1.6 参加其他相关机构和地方协会等相关行业活动
2 足迹遍天下, 为企业产品质量和企业发展把脉
    2.1 产品质量鉴评
    2.2 参加企业各种活动
3 积极培养人才, 为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4 引导香型风格走向
    4.1 确立“豉香”“特型”“馥郁香”
    4.2 白酒风格
5 倡导创新
    5.1 创新产品
    5.2 推动新产品、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5.2.1 安琪活性干酵母应用
        5.2.2 低度白酒除浊介质的应用
6 传播酒道文化, 提倡健康饮酒
    6.1 酒文化
    6.2 饮酒与健康
    6.3 酒道文化
7 关爱行业媒体
    7.1 为媒体撰稿
    7.2 参加媒体活动
    7.3 参加《酿酒科技》相关座谈会
    7.4 为《酿酒科技》题词
8 祝愿沈老一路走好

(5)近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论文选题的背景与研究价值之分析
    二、史料概况
    三、学术史回顾及分析
        1、中国工程师学会整体的相关研究。
        2、中国工程师学会具体工作的研究
        3、其他研究
    四、论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
第一章 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发展历程
    1.1 中国工程师学会产生的历史背景
        1.1.1 中国工业化
        1.1.2 工程人才的培养与积聚
        1.1.3 社会思潮与政治环境
    1.2 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发展历程
        1.2.1 中华工程师学会时期(1912-1930)
        1.2.2 中国工程学会时期(1918-1930)
        1.2.3 中国工程师学会阶段(1932-1949)
    1.3 小结
第二章 推进工程师共同体的形成
    2.1 中国工程师学会的组织形式
        2.1.1 发展分会:联络各地工程科技人员
        2.1.2 联合各专门工程学会:整合各专业工程人才
        2.1.3 设立法定委员会:按实际问题联合人才
    2.2 工程师群体职业精神的形成
        2.2.1 制定工程师信条
        2.2.2 创设工程师节
        2.2.3 维护工程师群体的利益
第三章 推动工程教育的发展
    3.1 促进工程教育问题之研究
        3.1.1 举行工程教育研究会
        3.1.2 工程教育问题的探究
    3.2 改进工程教育的其他举措
        3.2.1 参与工程课程标准的起草
        3.2.2 倡导举办工程学校
        3.2.3 创设工程教育奖励
第四章 促进工程学术的研究与交流
    4.1 工程名词的统一:工程学术研究与交流基础
        4.1.1 专门的工程名词编译机构之成立
        4.1.2、工程名词统一准则之拟定
        4.1.3 工程名词编译与审定工作之开展
        4.1.4 中国工程师学会工程名词统一工作之意义
    4.2《工程》?《工程周刊》:工程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重要平台
        4.2.1《工程》
        4.2.2《工程周刊》
        4.2.3 个案:“黄河问题”之讨论
    4.3 年会:工程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重要渠道
        4.3.1 中国工程师学会年会之概况
        4.3.2 年会特点之分析
        4.3.3 各界之评价
    4.4 个案:抗战时期中国工程师学会学会的科技交流工作
        4.4.1 中国工程师学会科技交流之开展
        4.4.2 科技交流工作之贡献
        4.4.3 取得成就的原因之浅析
第五章 推进工程技术的应用与进步
    5.1 工程材料之试验
        5.1.1 工程材料试验机构之成立
        5.1.2 具体工作之开展
        5.1.3 材料试验工作的历史意义
    5.2 工业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5.2.1 中国工程师学会的宣传工作
        5.2.2 协助与编制工业标准
        5.2.3 协助推进工程标准的实施
        5.2.4 中国工程标准协进会的工作
    5.3 《实业计划》之研究
        5.3.1 具体工作之开展
        5.3.2、历史意义
    5.4 大型科技考察:以广西考察为中心
        5.4.1 广西考察团的成立
        5.4.2 考察之经过
        5.4.3 考察情形及结论
第六章 结论
    6.1 中国工程师学会工作的重要特点
        6.1.1 合作精神
        6.1.2 务实作风
        6.1.3 远见卓识
        6.1.4 高度的责任感
    6.2 中国工程师学会在近代化进程中的贡献
附录
    中华工程师学会章程
    中国工程学会总章
    中国工程师学会章程
参考文献要目
    一、中国工程师学会出版物、章程、报告
    二、档案
    三、与论文研究相关的着作
    四、与论文研究相关的学术文章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6)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
        1.2.1 建筑教育本体研究
        1.2.2 建筑教育发展历程
    1.3 研究范围
        1.3.1 本课题研究的空间范围---华南地区
        1.3.2 研究的客体对象范围---华南理工大学
        1.3.3 研究的时间范围---(1932 年-1966 年)
    1.4 华南建筑教育研究现状
        1.4.1 相关着作及研究生学位论文研究
        1.4.2 期刊文章研究
        1.4.3 其他研究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6 研究技术路线与架构
    1.7 研究的关键性问题
    1.8 研究价值
    1.9 研究成果
    1.10 研究创新之处
        1.10.1 研究对象的创新
        1.10.2 研究方法的创新
        1.10.3 研究成果的创新
    1.11 文章结构
    1.12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外早期现代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概要
    2.1 学院派
        2.1.1 布杂学院(巴黎美术学院)
        2.1.2 宾夕法尼亚建筑学系
        2.1.3 苏联的学院派建筑教育
    2.2 现代主义设计教育
        2.2.1 德意志制造联盟 (Deutscher Werkbund)
        2.2.2 包豪斯
    2.3 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
    2.4 TEAM X-反思国际现代主义建筑
    2.5 日本早期的现代建筑教育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早期现代建筑教育发展历程概要
    3.1 《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3.2 《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3.3 农工商部高等实业学堂开设建筑课程
    3.4 中华民国教育部大学令
    3.5 苏州工业专门学校建筑科
    3.6 国立中央大学建筑工程系
    3.7 东北大学建筑系
    3.8 勷勤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
    3.9 私立沪江大学商学院建筑系
    3.10 国立重庆大学建筑工程系
    3.11 私立之江大学建筑系
    3.12 圣约翰大学建筑系
    3.13 香港早期现代建筑教育的发展
    3.14 解放后的中国建筑院校早期“老八校”
        3.14.1 清华大学建筑系
        3.14.2 同济大学建筑学系
        3.14.3 南京工学院建筑系
        3.14.4 天津大学建筑系
        3.14.5 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
        3.14.6 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3.14.7 西安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
        3.14.8 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
    3.1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华南建筑教育创立与探索时期
    4.1 广东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建筑工程学系(1932-1933)
        4.1.1 背景与历史沿革
        4.1.2 教学体系
        4.1.2.1 教学思想
        4.1.2.2 教学计划
        4.1.2.3 师资情况
        4.1.2.4 学生情况
        4.1.3 学术及科学研究
        4.1.3.1 开启华南现代主义建筑的学术研究
        4.1.3.2 广东全省教育展览会
    4.2 勷勤大学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1933-1938)
        4.2.1 背景与历史沿革
        4.2.2 教学体系
        4.2.2.1 教学思想
        4.2.2.2 教学计划
        4.2.2.3 教材建设
        4.2.2.4 教学方法
        4.2.2.5 教学条件
        4.2.2.6 师资情况
        4.2.2.7 学生情况
        4.2.3 学术科学研究
        4.2.3.1 科研论文与着作
        4.2.3.2 教授演讲
        4.2.3.3 对外交流
        4.2.4 建筑工程实践
        4.2.4.1 国立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校园建筑设计
        4.2.4.2 勷勤大学石榴岗校区规划与建筑设计
        4.2.4.3 其他建筑实践
    4.3 国立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抗战时期(1938-1945)
        4.3.1 背景与历史沿革
        4.3.2 教学体系
        4.3.2.1 教学思想
        4.3.2.2 教学计划与教材建设
        4.3.2.3 教学方法
        4.3.2.4 师资情况
        4.3.2.5 学生情况
        4.3.3 学术及科学研究
        4.3.3.1 举办展览
        4.3.3.2 中英文论文竞赛
        4.3.4 建筑工程实践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华南建筑教育定位与起步时期
    5.1 国立中山大学(中山大学)建筑工程学系广州复课(1945-1952)
        5.1.1 背景与历史沿革
        5.1.2 教学体系
        5.1.2.1 教学思想
        5.1.2.2 教学计划
        5.1.2.3 教材建设
        5.1.2.4 教学方法
        5.1.2.5 教学设施建设
        5.1.2.6 师资情况
        5.1.2.7 学生情况
        5.1.3 学术科学研究
        5.1.3.1 论文着作
        5.1.3.2 举办、参与展览
        5.1.3.3 访问交流
        5.1.4 建筑工程实践
        5.1.4.1 华南土特产展览交流大会
        5.1.4.2 中山大学图书馆(华南工学院图书馆)
    5.2 华南工学院建筑工程学系(建筑学系)(1952-1966)
        5.2.1 背景与历史沿革
        5.2.2 教学体系
        5.2.2.1 教学思想
        5.2.2.2 教学计划
        5.2.2.3 教材建设
        5.2.2.4 教学方法
        5.2.2.5 师资情况
        5.2.2.6 学生情况
        5.2.3 学术科学研究
        5.2.3.1 科研机构
        5.2.3.2 展览会
        5.2.3.3 调查测绘
        5.2.3.4 民居调查与研究
        5.2.3.5 举办校内座谈会与学术讨论会
        5.2.3.6 科学报告会
        5.2.3.7 学术论文与着作
        5.2.3.8 设计竞赛
        5.2.3.9 对外学术互访和交流
        5.2.4 建筑工程实践
        5.2.4.1 生产实践的机构
        5.2.4.2 人民公社规划与建筑设计
        5.2.4.3 典型工程实践
    5.3 本章小结
结论
    一、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的成就和特色
        (一) “以人为本,求真务实”的华南建筑教育理念
        (二) 教学成就与特色
        (1)创立华南地区第一个大学级别的现代建筑教育体系
        (2)建立起以“全面型”建筑人才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标准
        (3)建立了注重基础训练、重视建造技术、知识结构完备的课程体系
        (4)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大批的建筑专业人才
        (5)为华南建筑教育的后续发展积蓄了重要的人才基础
        (三) 学术研究成就与特色
        (1)开启了华南建筑教育对现代主义建筑的学术研究
        (2)树立了注重调查,理性分析的学术研究传统
        (3)确立了基于华南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建筑学术研究方向
        (4)取得了基于华南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建筑降温措施研究的丰硕成果
        (四) 建筑实践成就与特色
        (1)坚持功能实用、合理经济的现代主义建筑实践
        (2)广泛运用适应华南地区亚热带气候特点的建筑降温措施
        (五) 建立起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文化特质
        (一)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呈现的开放多样性
        (1)师资的开放性
        (2)对外交流的开放性
        (3)学科建设的多样性、全面性
        (二)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包容并蓄性
        (1)教学思想的包容性
        (2)教学内容的兼容性
        (三)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的务实性
        (1)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务实性
        (2)对社会发展变化的敏锐性
        (四) 华南建筑教育的锐意创新性
        (1)“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
        (2)基于地域特色的学术科研创新性研究
    三、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教育历史沿革
    附录.2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大事记
    附录.3 林克明、夏昌世、陈伯齐、龙庆忠、谭天宋生平
    附录.4 调研访谈录
        附 4.1 金振声访谈
        附 4.2 陆元鼎、魏彦钧访谈
        附 4.2.1 第一次访谈
        附 4.2.2 第二次访谈
        附 4.3 何镜堂访谈
        附 4.4 蔡德道访谈
        附 4.5 邓其生访谈
    附录.5 华南建筑教育发展历程之历届系主任、院长
    附录.6 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之历届毕业生名单
    附录.7 教师担任历界中国建筑学会及各专业委员会名单(1993 年以前)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7)中国饲料行业大事记(论文提纲范文)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四、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桂林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平凡的一年 不一样的收获——稀土术语国际标准发布会暨2020年度全国稀土标委会年会成功召开[J]. 高兰. 稀土信息, 2020(12)
  • [2]2019年度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顺利召开[J]. 稀土标准化委员会. 稀土信息, 2019(12)
  • [3]HED族陨石的岩石学成因及其对母体岩浆演化的指示[D]. 陈宏毅. 桂林理工大学, 2018(05)
  • [4]巨星陨落 酒界同悲——缅怀白酒巨匠沈怡方先生[J]. 黄平,姜萤,杨国华,张肖克. 酿酒科技, 2017(03)
  • [5]近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工程师学会研究[D]. 邹乐华. 上海交通大学, 2014(04)
  • [6]华南建筑教育早期发展历程研究(1932-1966)[D]. 施瑛. 华南理工大学, 2014(01)
  • [7]中国饲料行业大事记[J]. 中国饲料工业协会. 中国饲料, 2009(18)
  • [8]回顾2008年工作情况 布署2009年工作重点——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召开[J]. 亢锦文. 稀土信息, 2008(12)
  • [9]浅谈高原电网应用12kV C-GIS的选型及技改[J]. 张智伟. 电工材料, 2007(04)
  • [10]第九届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海口市召开 总结2006年工作情况 明确2007年工作重点[J].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站. 稀土信息, 2007(02)

标签:;  ;  ;  ;  ;  

全国稀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会在桂林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