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重度渗出性红斑的疗效分析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重度渗出性红斑的疗效分析

一、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重症渗出性红斑的疗效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羽[1](2021)在《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提出目的:通过比较分析不完全川崎病(In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IKD)与完全川崎病(Complete Kawasaki disease,CKD)在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病变(Coronary artery lesion,CAL)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提高对IKD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探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的危险因素,识别高危患儿,调整治疗方案,降低CAL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09年01月至2019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儿科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1019例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IKD(229例)和CKD(790例)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治疗情况方面的差异。根据治疗效果将KD患儿分为丙种球蛋白敏感型KD组(954例)和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KD组(65例),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组间有显着差异的临床特征,再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KD发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一般资料:在发病年龄上,IKD组小于CKD组(P<0.05);在发病性别上,CKD组男性显着高于女性(P<0.05);在发病季节上,IKD组与CKD组的发病高峰季节均为夏秋季。(2)临床表现:IKD组平均发热时间为9.26±4.04天,CKD组平均发热时间为8.76±3.23天,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KD组球结膜充血、唇及口腔表现、手足症状、多形性皮疹、颈部淋巴结肿大、肛周脱皮的发生率低于CKD组,卡疤发红的发生率高于CKD组(P<0.05)。(3)实验室指标:IKD与CKD患儿入院时的实验室化验指标比较,IKD组PLT、ALB、LDH、CK-MB水平高于CKD组(P<0.05);IKD组HB水平低于CKD组(P<0.05);两组均出现WBC、CRP、ESR明显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治疗情况:IKD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CKD组高(P<0.05);接受治疗时间上,IKD组较CKD组晚(P<0.05);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与丙种球蛋白敏感型KD组比较,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KD组治疗时病程短,WBC、CRP、NEU%、ALT、总胆红素、尿白细胞水平偏高,ALB、血清Na+浓度水平偏低(P<0.05)。(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RP升高(OR=1.007,95%CI:1.002~1.012)、LDH升高(OR=1.005,95%CI:1.002~1.008)及ALB降低(OR=0.938,95%CI:0.880~0.999)是KD发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1)与CKD患儿相比,IKD患儿平均发病年龄偏小,易出现卡疤发红,且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较高。(2)CRP、LDH升高及ALB降低是KD患儿发生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

冯媛,南楠,耿玲玲,李小青[2](2020)在《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30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的临床表现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西安市儿童医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风湿免疫科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患儿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例患儿男18例, 女12例, 男女比例约3∶2。发病年龄(7.57±2.48)岁, 其中最大13岁, 最小2岁。此30例患儿符合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诊断条件。其中可疑致敏药物包括:抗菌药物15例, 占50%;抗癫痫药8例(苯巴比妥4例、卡马西平2例、丙戊酸钠2例), 占26.7%;非甾体抗炎药5例(布洛芬4例、阿司匹林2例), 占16.7%;无明确致敏药物2例, 占6%。30例患儿均有口腔黏膜及眼结膜受累, 并发角膜溃疡1例;外阴及生殖器受累10例。30例均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其中3例因脏器功能明显受损, 病情进展快行血液净化治疗。4例发展为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其中3例加用环孢素治疗。1例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 表现为意识障碍及肢体运动障碍, 行康复治疗2个月后恢复。结论对于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多数患儿合并肝脏功能异常, 最易引起致敏的药物为抗菌药物及抗癫痫药物, 在早期识别后, 尽早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加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 大多数预后良好, 如效果不佳时可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等、生物制剂及血液净化等。

孙翠[3](2020)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形红斑83例回顾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对多形红斑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并分析其临床特征及中西医治疗的特点,为进一步提高多形红斑的中西医诊疗水平积累数据。方法:研究多形红斑的临床资料特征,查阅病历,对2017年2月到2019年1月于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皮肤一科住院治疗的83例多形红斑住院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应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相关结果并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经验。结果:1.基本资料:本研究共收集病例83例,性别构成比男:女=1:1.68;患者平均年龄44.72±17.49岁;平均住院天数为10.98±4.09天,经过统计学检验,2018年总体住院时间较2017年住院时间有所减少;2.临床表现:83例患者病程为110天的为69例(占比83.1%),多属急性病程;对其诱发因素进行统计得出有感染因素者25例(占比30.1%),有药物因素者41例(49.4%),可见多形红斑的发病诱因主要为感染和药物因素;临床表现首发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有靶形损害者61例(占比73.5%),瘙痒为主要不适,出现发热或乏力者34例(41.0%);3:化验检查:化验检查方面变化较多的主要为NEUT升高者34例(41.0%)、LYMPHN降低32例(38.6%)、EON降低25例(占比30.1%)、ESR升高22例(占比26.5%)、CRP升高33例(占比39.8%);STP降低33例(占比39.8%)、SGOT降低22例(占比26.5%)、LDH升高21例(占比25.3%),其余变化占比较少;4.治疗:治疗以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中药汤剂治疗为辅。83例患者中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组23例、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汤剂治疗组49例、单纯中药汤剂治疗组11例,以各组治疗后有效率为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中药汤剂治疗多形红斑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总结得出本院治疗多形红斑所用中药汤剂以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利咽、活血凉血养血的中药为主,与文献中治疗多形红斑所用中药基本一致,但文献中多重用补血补气功效中药,与我院重用清热解毒中药略有不同;从四气、五味分析来看,我院与文献中所用中药原则基本相同,归经分析来看与文献中有一定差别。结论:1.多形红斑是一类急性炎症性皮肤病,典型病损为虹膜样或靶形红斑,诱因多与上呼吸道感染及药物过敏有关。2.我院治疗多形红斑控制病情的快速发展多依靠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同时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是我院治疗多形红斑的一大特色,但目前缺乏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形红斑体现中医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以西医疗效评价标准判定疗效后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形红斑疗效具有良好疗效,不良反应少。3.我院治疗多形红斑所用中药与文献中所用中药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可根据患者病情相互借鉴,互相提高。

刘嘉琪[4](2018)在《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一种由IgA介导的多系统血管炎,儿童多见,其病程虽具自限性,但在重症患儿的急性血管炎症期间,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出现坏死性皮疹、全身性血管神经性水肿、严重腹痛、消化道出血、肠套叠、关节肿胀并活动受限、肾功能衰竭、DIC等危重症状,甚至危及生命。尽管药物治疗可抑制炎症介质的产生,但在重症HSP患儿的“免疫风暴期”形成大量炎症介质的高峰期期间,药物治疗的效果明显不佳,无法阻止疾病恶化。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可迅速消除HSP患儿血液中的炎症介质,调节机体的免疫紊乱,从而迅速缓解重症HSP患儿的病情。本文通过比较血液灌流技术、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用于重症过敏性紫癜患者临床效果的差异,进行重症过敏性紫癜应用血液灌流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从而对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疗效及降低紫癜性肾炎发生率等方面进行评估,以协助制定血液灌流技术用于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及临床应用指南。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12月于南京儿童医院肾脏科确诊为重症过敏性紫癜的64名患儿,随机分三组,分别为常规组、血液灌流组、丙种球蛋白组。常规组采用激素疗法,血液灌流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液灌流,丙种球蛋白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观察指标包括性别、发病年龄、起病时临床症状、血尿及蛋白尿发生率、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关节肿痛症状缓解时间、尿微量白蛋白、肾损伤指标(血肌酐、胱抑素、视黄醇结合蛋白)、炎性指标(CRP)、凝血系统指标(PLT、APTT、FIB)、血免疫球蛋白(IgA)及补体(C4/C8)水平、肾损害情况、紫癜性肾炎发病率以及预后随访资料。结果:血液灌流组患儿治疗后显效有15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100.00%,丙种球蛋白组患儿治疗后显效15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95.83%;常规组患儿治疗后显效7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73.68%;血液灌流组及丙种球蛋白组治疗效果评估均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皮疹消退时间、消化道症状缓解时间及关节肿痛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液灌流组较丙种球蛋白组在皮疹消退上有更显着的疗效(P<0.05)。血液灌流组IgA、CD4/CD8、视黄醇结合蛋白治疗前分别为:(2.98±0.98)、(1.05±0.28)、(116.31±139.89)、(44.57±20.54),治疗后分别为:(1.73±0.64)、(275.76±73.87)、(1.53±0.43)、(24.88±19.15)、(21.81±8.13);丙种球蛋白组 IgA、CD4/CD8、视黄醇结合蛋白治疗前分别为:(1.81±0.54)、(1.23±0.44)、(39.64±16.30),治疗后分别为:(1.54±0.49)、(1.09±0.41)、(26.52±8.78);常规组 IgA、CD4/CD8、视黄醇结合蛋白治疗前分别为:(2.30±0.21)、(0.99±0.28)、(42.69±12.61),治疗后分别为:(2.09±0.14)、(1.09±0.52)、(19.26±26.86)(35.37±11.66);血液灌流组以上各项实验室指标较丙种球蛋白组和常规组改善均更显着(P<0.05)。治疗6个月后随访发现血液灌流组的远期继发性肾损伤的例数(n=0)较常规组(n=5)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液灌流联合药物治疗可快速吸附重症HSP患儿体内的炎症介质,重建免疫平稳,对重症HSP患儿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能有效缓解消化道症状、关节肿痛症状,促进皮疹消退,减轻肾功能继发性损伤,且远期治疗效果良好,对紫癜性肾炎发病具有一定预防作用,待技术成熟、规范形成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可作为抢救重症患儿的有效方法。

焦阳[5](2017)在《36例天疱疮临床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天疱疮(pemphigus)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致命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临床上可以在患者的皮肤和(或)粘膜上观察到松弛性水疱或大疱。在未系统性使用激素治疗天疱疮以前,部分天疱疮患者会因水电解质紊乱及严重感染危及生命,而患者大多死于全身衰竭。在应用激素治疗天疱疮以后,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但重症者死亡率仍然较高,其死因通常是长期应用激素引起的诸类并发症,人们开始尝试其他的治疗手段去控制天疱疮的病情,例如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而近年来注射用丙种球蛋白也逐渐成为一种常规的治疗手段。天疱疮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临床表现、皮肤组织病理及免疫病理。现通过对我院36例住院天疱疮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以求总结天疱疮的临床特点,思考如何能更好的控制天疱疮患者的病情,改善其愈后。方法:收集大连市皮肤病医院2011年6月-2016年12月期间诊治的36例天疱疮住院患者,对性别、年龄、首发部位、基础疾病、感染、粘膜受累情况、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免疫病理、住院天数、治疗情况及疗效等列表登记,进行总结并分析。结果:本组资料共36例,男17名,占47.22%,女19名,占52.78%。平均发病年龄58.53±11.40年,平均住院日9.20±1.0954天。轻度患者5例,占13.89%,中度患者26例,占72.2%,重度患者5例,占13.89%。12例(33.33%)患者粘膜受累。15例天疱疮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疾病(41.67%)。13例(36.11%)患者出现感染,其中皮肤感染最常见(9例,25.00%)。治疗方案以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为主要手段,且轻、中、重度患者起始糖皮质激素量和最大糖皮质激素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粘膜受累与粘膜未受累的起始糖皮质激素量和最大糖皮质激素量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也可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对重症、疗效欠佳或激素禁忌者应用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结论:1.天疱疮好发于中老年人。2.天疱疮并发症以感染多见,尤其是皮肤感染及口腔真菌感染。3糖皮质激素是天疱疮的主要治疗手段,病情轻重以及粘膜损害是影响糖皮质激素用量的重要因素。

张广友[6](2016)在《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可能并发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病情进展甚至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其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伴发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继而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血管系统功能改变,并最终导致心肺功能衰竭。EV71感染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目前重点在于分期管理和对症处理。因此,探寻有效的早期临床和/或实验检查指标来发现潜在的心肺功能衰竭病例,迅速采取正确治疗方案,阻止进展至心肺功能衰竭是降低EV71感染病死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的关键。最近许多研究报道细胞编码的miRNA分子与EV71感染及复制关系密切,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能够确定miR-206分子及其靶基因CCL2影响EV71感染,但是否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目前国内外的报道较少。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EV71感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患儿典型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结合脑脊液中miR-206分子及其靶基因CCL2的表达水平,并评估早期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心肺功能衰竭发生前的危险因素指标。应用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EV71重症感染多有争议,而且副作用较大,目前的发病机理共识无法解释其有效性,在临床研究时我们随机选择部分病人进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并设置对照组,针对两组的疗效和副作用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以期明确糖皮质激素治疗EV71重症感染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以2014年2-12月间在泰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确诊为EV71感染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病例,依据是否发生心肺功能衰竭分为两组:(1)重症EV71脑炎组: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病人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发生心肺功能衰竭表现。(2)轻症EV71脑炎组: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但无心肺功能衰竭。首先分别收集两组患儿相关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包括年龄、性别、体重、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转归等,重点比较两组神经系统症状和辅助检查结果的差异,参考呼吸和循环系统表现,采用单、多因素方差分析探求重症EV71感染进展为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其次,两组病人留取的脑脊液标本,应用RNA分离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技术,分别测定miR-206分子及其靶基因CCL2的mRNA在所取标本中的表达水平,组间采用t检验比较其表达差异,并应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miR-206和CCL2的表达水平相关性,从而判断二者在EV71感染发展至心肺功能衰竭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最后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随机区组设计方案,按是否应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分为激素冲击组和非激素冲击组,分别随机选择40例病人纳入研究,监测患儿治疗前后发热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转归等临床资料,结果进行t检验等统计学分析,根据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资料的差异,以及不同方案治疗的疗效、副作用、对病情判断的影响等相关信息来明确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EV71感染的利弊。结果:1.EV71感染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173例EV71感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患儿纳入本研究。重症EV71脑炎组61(35.3%)例,其中男42例、女19例,年龄(23.70±12.93)个月;轻症组112(64.7%)例,其中男74例、女38例,年龄(34.17±20.24)个月。重症组患儿年龄和体重均小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构成比、发热程度和持续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710、0.066和0.089);重症组神经系统受累持续时间和住院时间均长于轻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73例患儿神经系统症状包括:头痛48例(27.7%),呕吐81例(46.8%),嗜睡60例(34.7%),激惹39例(22.5%),眼球异常运动23例(13.3%),肢体无力38例(22.0%),多汗46例(26.6%),肌阵挛53例(30.6%),颈抵抗45例(26.0%),膝反射活跃50例(28.9%),膝反射减弱19例(11.0%),肌张力增高35例(20.2%),巴氏征阳性49例(28.3%),共济失调33例(19.1%),肢体震颤22例(12.7%),惊厥11例(6.4%)。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重症组呕吐(62.3%vs38.4%)、嗜睡(50.8%vs25.9%)、激惹(36.1%vs15.2%)、眼球异常运动(26.2%vs6.2%)、肢体无力(44.3%vs9.8%)、肌阵挛(52.5% vs 18.8%)、膝反射减弱(19.7% vs 6.2%)、共济失调(29.5% vs 13.4%)、肢体震颤(23.0% vs 7.1%)的发生率显着高于轻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心动过速、呼吸急促、CRT延长、肝肿大、肺部湿啰音、渗出性胸片发生率显着高于轻症组(P<0.0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室检查中173例患儿检测白细胞计数(11.50±4.45×109/L)、血红蛋白(117.46±11.36g/L)、C反应蛋白(CRP,8.29±8.18mg/L)、血小板计数(220.51±81.24×109/L)、血糖(7.34±2.32mmol/L)、谷丙转氨酶(32.12±22.50U/L)、谷草转氨酶(44.66±29.64U/L)、肌酸激酶同工酶(36.17±20.99U/L)、肌酸激酶(194.79±110.19U/L)、乳酸脱氢酶(305.35±178.11U/L)、钾离子(3.85± 0.33mmol/L)、钠离子(136.27±5.95mmol/L)、氯离子(102.10±6.37mmol/L)。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重症组血糖、白细胞计数显着高于轻症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血红蛋白、CRP、血小板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神经系统症状、实验室检查的单因素分析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13个变量放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共筛选出9项影响因素,即白细胞增多症、高血糖、呕吐、嗜睡、激惹、眼球异常运动、肢体无力、肌阵挛、肢体震颤与EV71感染患儿心肺功能衰竭的发生显着相关。2.miR-206调控CCL2基因表达与EV71感染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的关系为确定miR-206是否抑制EV71感染内源性CCL2,我们使用qRT-PCR方法测定脑脊液内miR-206和CCL2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共74例病人,轻症EV71脑炎组40例,重症组34例。重症组和轻症组之间的miR-206表达分别为3.10 ±1.95VS3.95±2.61,t=9.275,P<0.05,提示miR-206在EV71感染重症病例发生心肺功能衰竭时表达水平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L2的mRNA水平表达在重症组和轻症组之间分别为4.53±3.18VS3.01±2.16,t=8.309,P<0.05,结果表明在EV71感染病情进展至心肺功能衰竭时CCL2表达水平上调。采用Pearson秩相关分析法评估miR-206和CCL2的表达水平相关性,结果表明miR-206和CCL2之间表达水平呈负相关,有显着统计学意义(R=-0.5202,P<0.05)。3.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EV71感染的疗效观察甲泼尼龙激素冲击组和非激素冲击组患儿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分期结果及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入院时生命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入院48h~72h检查结果,激素冲击组和非激素冲击组患儿在收缩压、舒张压、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激素冲击组患儿的心率(144.13± 15.24vs137.43±10.75,t=2.950,P=0.005)、呼吸频率(38.18±8.05vs35.20 ±6.04,t=2.423,P=0.020)、.白细胞计数(14.87±3.72vsl2.75±3.32,t=2.896, P=0.006)、血糖(9.09±3.87vs 7.74±2.28,t=2.067,P=0.045)明显高于非激素冲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有5例患儿遗留后遗症,视为病情好转,其中激素冲击组1例弛缓性麻痹,1例癫痫;非激素冲击组1例弛缓性麻痹,1例吞咽功能障碍,1例认知功能障碍。另有2例激素冲击组患儿抢救无效死亡。激素冲击组和非激素冲击组患儿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结合本组病例临床特点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认为EV71感染患儿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的基本危险因素指标包含:外周血白细胞增多、高血糖、呕吐、嗜睡、激惹、眼球异常运动、肢体无力、肌阵挛、肢体震颤等。2.在EV71重症感染发生心肺功能衰竭时,脑脊液中miR-206表达水平下降,对CCL2 mRNA的抑制作用减弱,导致CCL2表达水平升高,可能影响EV71感染的病情发展,也可作为预测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指标。3.本研究成果显示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EV71重症感染有较大的副作用,且不能缩短病程、改善预后,可能会加重病情或是影响对病情的判断;目前结果不支持大剂量激素冲击治疗EV71感染会产生有益的疗效。总之,我们的研究紧靠临床EV71感染重症及难点,结果在临床有指导意义,在EV71感染时,及早发现以上危险因素指标,及时采取预防性的措施,避免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死亡率及后遗症的发生。

李冉,任立红[7](2015)在《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诊治进展》文中指出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是一种与儿童免疫功能有关的,以皮肤黏膜多样化损害为特征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发病机制复杂,可以造成机体多系统和多器官的损伤,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对渗出性多形性红斑认识的逐步深入,国内外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都有很大提高,渗出性多形性红斑患者的预后得到了显着改善。现就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病理学、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概述。

张书兰,赵德育,王全,刘峰[8](2014)在《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32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EEM)临床特点及发病诱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轻型12例(EM组)与重型20例(SJS组)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患者的发病年龄、性别、诱因、体温的情况、黏膜受累的情况、并发症、辅助检查、治疗、病程及预后等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EM组患者中,患儿的病程短,皮肤黏膜损伤的程度轻,无明显的并发症,诱发因素感染居多。在SJS组患儿病程较长,皮肤黏膜损伤的程度重且范围广,合并内脏损害的几率较高,诱发因素以药物居多。SJS组治疗方面早期、大剂量、短疗程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有利于减少内脏器官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结论儿科医师对EEM应争取及早诊断,立即停用诱发的药物,早期、大剂量、短疗程激素与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可减少内脏器官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张雪平[9](2013)在《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免疫性疾病治疗进展》文中研究指明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为免疫球蛋白G(IgG)制品,为一种具有调理中和作用的广谱抗病毒、抗菌的特异性抗体,静注后可迅速提高血液中IgG水平。近年来,随着对IVIG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和临床观察,其用途不断扩展,现已广泛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疗效肯定,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本文就其在儿科免疫性

黎小芹[10](2012)在《1例重症渗出性红斑并发肺纤维化患儿的护理》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症渗出性红斑(erythema multiforma exudativum,EME)称斯-琼综合征(Stevens-Johnson,S syndrome,SJS),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以皮肤、黏膜多样化为其特征[1]。常见于儿童,发病率为每年2/1 000 000[2],病死率为5%~15%[3]。

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重症渗出性红斑的疗效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重症渗出性红斑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第1章 绪论
第2章 综述 川崎病的诊治进展
    2.1 流行病学
    2.2 发病机制
    2.3 临床表现
    2.4 辅助检查
    2.5 诊断
    2.6 治疗
        2.6.1 急性期治疗
        2.6.2 辅助治疗
第3章 材料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诊断标准
        3.2.2 纳入标准
        3.2.3 收集资料
        3.2.4 分组
        3.2.5 统计学方法
第4章 结果
    4.1 IKD与 CKD组间比较
        4.1.1 一般情况
        4.1.2 临床表现
        4.1.3 实验室指标
        4.1.4 冠状动脉病变发生情况及治疗效果
    4.2 IVIG无反应型 KD与 IVIG敏感型 KD组间比较
        4.2.1 一般情况
        4.2.2 实验室指标
        4.2.3 IVIG无反应型KD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第5章 讨论
    5.1 IKD与 CKD组间比较
        5.1.1 IKD与 CKD的发病率及年龄、性别方面的分析
        5.1.2 IKD与 CKD的临床表现方面的分析
        5.1.3 IKD与 CKD的实验室指标方面的分析
        5.1.4 IKD与 CKD的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及治疗情况方面的分析
    5.2 IVIG无反应型KD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形红斑83例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符号说明
前言
    研究现状、成果
    研究目的、方法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形红斑患者83例回顾性分析
    1.1 对象和方法
        1.1.1 病例来源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1.4 疗效判定标准
        1.1.5 采集及评估内容
        1.1.6 统计分析
    1.2 结果
        1.2.1 总体描述
    1.3 讨论
        1.3.1 一般资料回顾
        1.3.2 临床资料回顾
        1.3.3 治疗
        1.3.4 出院时情况评价
    1.4 小结
    1.5 存在不足与展望
二、重症多形红斑6例回顾性分析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表现
        2.2.1 皮肤表现
        2.2.2 自觉症状
        2.2.3 其他症状
    2.3 化验检查
    2.4 治疗方法
        2.4.1 祛除诱因
        2.4.2 糖皮质激素
        2.4.3 丙种球蛋白
        2.4.4 中药汤剂
        2.4.5 其他治疗
    2.5 转归
    2.6 讨论
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治疗多形红斑中药处方用药规律
    3.1 资料与方法
        3.1.1 中药处方检索
        3.1.2 检索中医药治疗多形红斑的文章
        3.1.3 分析软件
        3.1.4 中药名称规范
        3.1.5 中药处方的录入与核对
        3.1.6 数据分析
    3.2 结果
        3.2.1 用药频次
        3.2.2 基于关联规则的治疗多形红斑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3.2.3 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核心组合分析
        3.2.4 使用统计报表功能进行性味归经分析
    3.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多形红斑中西医现代诊疗情况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词
附录
致谢

(5)36例天疱疮临床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一) 前言
(二) 资料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2 入选标准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处理
(三) 结果
    1 一般情况
    2 天疱疮的临床特点
    3 组织病理、实验免疫荧光、实验室检查
    4 疗效分析
(四) 讨论
(五) 结论
(六) 参考文献
综述
    1 糖皮质激素治疗
    2 免疫抑制剂
    3 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IVIG)
    4 生物制剂
    5 其他疗法
    参考文献
致谢

(6)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第一部分:EV71感染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结果分析 3.
    讨论 第二部分:miR-206调控CCL2基因表达与EV71感染发生心肺功能衰竭的关系 1.
    一般资料和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EV71感染的疗效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附录、附图表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

(8)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3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9)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免疫性疾病治疗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在免疫缺陷病治疗应用
2 在川崎病治疗应用
3 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应用
4 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治疗应用
5 在抗磷脂综合征的治疗应用
6 在皮肌炎及多发性肌炎治疗应用
7 在难治性皮肤病治疗治疗应用
8 在渗出性多型性红斑治疗应用
9 在支气管哮喘治疗治疗应用
1 0 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应用
1 1 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治疗应用
1 2 在儿童格林巴利综合征治疗应用

(10)1例重症渗出性红斑并发肺纤维化患儿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病例介绍
2 护理
    2.1 预防和控制感染
        2.1.1 保护性隔离
        2.1.2 控制感染
    2.2 皮肤及黏膜的护理
        2.2.1 创面的护理
        2.2.2 口腔的护理
        2.2.3 眼部的护理
    2.3 肺纤维化治疗和护理
        2.3.1 合理用药, 控制肺纤维化
        2.3.2 控制或避免氧疗
        2.3.3 选择舒适的体位
    2.4 发热护理
    2.5 心理护理
3 结果
4 小结

四、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加激素治疗重症渗出性红斑的疗效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不完全川崎病临床特征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型川崎病危险因素分析[D]. 张羽. 吉林大学, 2021(01)
  • [2]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重症)30例临床分析[J]. 冯媛,南楠,耿玲玲,李小青. 中国基层医药, 2020(22)
  • [3]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形红斑83例回顾性分析[D]. 孙翠. 天津医科大学, 2020(06)
  • [4]血液灌流治疗重症过敏性紫癜的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D]. 刘嘉琪. 南京医科大学, 2018(01)
  • [5]36例天疱疮临床回顾性分析[D]. 焦阳. 大连医科大学, 2017(08)
  • [6]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心肺功能衰竭的临床研究[D]. 张广友. 山东大学, 2016(03)
  • [7]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的诊治进展[J]. 李冉,任立红.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5(10)
  • [8]儿童渗出性多形性红斑32例临床分析[J]. 张书兰,赵德育,王全,刘峰. 安徽医药, 2014(03)
  • [9]静注丙种球蛋白(IVIG)在儿科免疫性疾病治疗进展[J]. 张雪平. 内蒙古中医药, 2013(20)
  • [10]1例重症渗出性红斑并发肺纤维化患儿的护理[J]. 黎小芹. 全科护理, 2012(30)

标签:;  ;  ;  ;  ;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重度渗出性红斑的疗效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