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J125车架强度分析及结构改进

QJ125车架强度分析及结构改进

一、QJ125车架的强度分析及结构改进(论文文献综述)

陈玉雯[1](2017)在《基于装配体的压缩机底架振动分析》文中认为压缩机属于通用机械,在提供高压气能的同时也会产生较大的振动与噪声。而压缩机底架作为与振源直接连接的承载部件,其振动大小对压缩机的整体振动有很大的影响。底架振动过大不仅降低自身的可靠性,严重地也会造成底架损坏,因此对压缩机底架的振动特性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根据文献检索,研究者普遍对单独的零部件进行振动分析,而对零部件系统的振动研究很少。因此本文对考虑装配约束的压缩机底架的振动特性展开分析研究。首先采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压缩机底架的几何模型。底架上装载有柴油机、主机、油箱等零部件,其中油箱是由薄板件构成,刚性小,因此将油箱与底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建模,而其他零部件由于刚性大可作为集中质量进行约束。对几何模型进行合理的简化、确定该模型的边界条件及单元类型,最后使用Hypermesh软件划分网格建立装配约束下的压缩机底架的有限元模型。其次对装配约束下的底架进行模态分析,获得底架的模态参数。将装配约束下的底架模态频率与单独底架的自由模态频率及试验数据对比,结果表明了考虑了装配约束的底架模态参数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在模态分析的基础上对底架系统进行频率响应分析。对发动机的激励进行分析计算得到频率响应分析的输入激励,并运用Radioss求解器对装配约束下底架在简谐激励下的响应进行计算。同时利用LMS振动测试设备对压缩机底架进行动态测试,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考虑装配约束下的底架在满载时会产生共振。最后以考虑装配约束的底架模态分析及频率响应分析的计算结果为依据,对底架提出改进意见。对改进前后的压缩机进行振动测试及噪声测试并将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压缩机底架振动速度平均值减少了1.5mm/s,噪声平均值减小6分贝左右。本文针对考虑装配约束下的压缩机底架进行振动特性分析,仿真结果及测试结果验证了考虑装配约束下的底架动态特性更加符合实际,为压缩机及其他机器底架结构的改进和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李峰[2](2015)在《基于有限元法的空压机车架振动特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车架作为移动式空压机上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件,不仅是其他零部件的安装基础承载零部件的重量,而且车架在工作和运输途中还要受到来自发动机和路面不平度的激励作用,一旦车架本身固有频率与外界激振频率相接近或吻合,将激发车架发生共振使其产生较大动载荷,破坏其工作稳定性,造成车架损坏甚至断裂。所以空压机的车架结构既要保证适当的刚度和强度,并且在结构上还应具有良好的振动特性。所以本文借助CAE分析软件采用有限单元法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移动式空压机车架结构的振动特性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本文采用具有强大建模功能的三维制图软件UG建立了移动式空压机车架结构的几何模型,使用Hypermesh软件对其三维模型进行简化处理并采用壳单元对车架进行了网格划分,并采用适当方式对车架联接部分进行模拟,最终建立了车架有限元模型。然后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车架结构约束模态,得到了车架结构固有频率及振型。并描述了各阶模态其振型特点,同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初步了解了车架自身振动特性。另外本文针对发动机简谐激励和路面不平度激励两种工况对车架进行了谐响应振动分析和随机振动响应分析。通过基于发动机简谐激励的谐响应分析得到了车架所有节点位移—频率响应曲线,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判断了车架可能发生共振的频率点,而且采用LMS Test.Lab测试系统对车架进行了振动测试,对谐响应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通过以路面功率谱为输入的随机振动响应计算,得到了车架随频率变化的加速度幅值响应曲线。判断了车架可能发生共振的频率点,并通过路面测试验证了随机振动响应计算的准确性。本文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有限元法和实验测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车架的振动特性有了全面的了解。保证了车架振动特性研究分析结果的准确性,为车架结构的改进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该方法可以作为企业后续车架结构设计和改进的手段之一。

赵宇楠[3](2014)在《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自卸车副车架动态分析》文中提出通常,利用ANSYS经典界面对结构进行静动态分析工作量大、分析流程比较模糊。本文以某矿用自卸车为研究对象,以有限元和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尝试运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副车架结构进行动态分析,其分析流程清晰便于操作、不同模块间可实现数据共享,节约时间。本文依据厂家提供二维图纸,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完成自卸车副车架的建模,经过网格划分得到副车架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自由模态分析得到副车架的固有模态频率和振型;然后添加弹簧悬架系统,依据自卸车的实际情况对副车架添加约束,进行发动机激励下和车轮不平衡激励下的谐响应分析,得到副车架靠近后翻转轴处的幅频特性曲线;最后,对副车架进行起伏路面激励的随机响应位移功率谱分析,得到自卸车以不同车速行驶在E级路面时的应力—频率、位移—频率云图和后翻转轴处响应功率谱密度。由分析结果对副车架的质量进行校核。由自卸车副车架自由模态分析结果可知该自卸车副车架设计合理,没有局部不足。依据实际使用情况,考虑发动机激励、车轮不平衡激励和起伏路面激励的作用对车架进行动态分析,结果表明:①车轮不平衡激励谐响应分析包含弯曲和扭转两种工况,两种工况下最大峰值出现的频率均为6Hz,虽然避开了车架固有频率,但该低阶频率下副车架后翻转轴处Y方向最大位移分别为39.859mm和47.655mm,副车架变形较大。②随机响应分析中,自卸车分别以43km/h(12m/s)和57km/h(16m/s)行驶在E级路面,通过应力—频率、位移—频率云图得到副车架后翻转轴处最大应力和最大位移分别为261.58Mpa、84.284mm和402Mpa、194.750mm.两种车速下,副车架满足应力条件,但后翻转轴处均存在较大变形,这与该型车大多用户反映的故障相吻合,引起副车架后转轴处断裂的主要原因除装卸过程引起的疲劳破损外,车轮不平衡和起伏路面随机激励是主要原因。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直接利用Workbench对副车架进行分析,其分析流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节省大量工作时间;利用功率谱代替时间—历程对副车架进行路面随机响应分析,得到副车架受路面激励作用会产生随机疲劳,造成副车架出现裂纹甚至断裂现象。

张文达[4](2013)在《某电动自行车整车车架静动态特性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电动自行车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骑乘舒适性,操控稳定性和安全性一直以来是影响电动自行车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全减震电动自行车的此类问题,通过建立电动自行车整车车架有限元模型,对其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究,通过一系列分析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科研成果:电动自行车整车车架的部件主要由薄壁管件﹑杆件和板件所组成,实际车架的造型和结构比较复杂,先在UG中建立了车架的三维实体模型之后,导入到Ansys中之后会发现部分构件会散乱开来,因此需要在Ansys中对车架结构进行重新组装。对车架的有限元模型进行了静态分析和强度分析,通过静力分析和强度分析得到了车架结构的变形云图和应力分布云图,经过对变形云图和应力分布云图结果的分析,找到了在静态载荷情况下车架结构变形和应力比较大的部位,尤其是应力集中部位,而车架的薄弱环节往往会出现在这些位置。由于电动自行车在骑行过程中,车轮会不停的经受外部路面给予的激励,进而通过前叉和后叉传递到车架,所以本文在对模型进行静态分析之后,对车架进行了模态分析,通过模态分析得到了车架结构在不同频率下的振型和固有频率。对电动自行车整车车架有限元模型做了模态分析之后,紧接着在对整车车架模态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谐响应分析,得到了车架结构某些重要节点在某一频率时的振动幅值,从而使设计人员能够预测结构的持续动力学特性,验证结构能够克服共振﹑疲劳等所引起的对结构的伤害。

刘美丽[5](2011)在《小型多功能田间管理机主要部件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根据现有小型田间管理机的研究现状、各机型的结构特点以及田间管理作业对农机与农艺的要求,对一种小型多功能田间管理机进行了设计与研究。本文在参考现有机型的基础上,根据管理机所需实现的功能要求提出相应的设计方案;完成了管理机主要部件的设计,其中包括总机传动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机重要承载部件—车架的设计。设计过程中将二维设计和三维造型综合应用于各零部件二维工程图绘制三维模型装配的过程中,利用Pro/E软件中的Mechanism模块对变速箱齿轮传动部分进行运动仿真来检测其设计缺陷。最后,通过样机试制和初步试验,找出管理机设计不合理的部分并进行相应的改进。车架是管理机的主要承载部件,在管理机行驶过程中,不仅要承受发动机、变速箱、药液箱等部件重量的静态载荷作用,还要受到发动机激励、路面不平度激励等动载荷的影响。而且车架的性能对管理机整机的使用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乘坐舒适性等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在车架三维模型的基础上,对车架进行必要的简化,然后用壳单元对车架结构进行离散,完成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先对车架进行满载静止和满载制动两种工况下的静态分析,得出车架结构在这两种工况下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云图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然后对车架进行模态分析,得出车架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并和可能引起车架振动的振源进行比较分析和评价。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方案,使其固有频率远离振源的激振频率,进而避免共振对车架及整机结构的破坏。本文对管理机变速箱体也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分析过程中,通过比较已有的载荷加载方法,拟定一种余弦函数加载方法,得出箱体的应力和位移分布云图,对其进行分析评价后提出一种改进方案。本论文完成了管理机主要部件的设计,对管理机的车架和变速箱体进行了有限元静态分析和模态分析,所得结果可以为以后整机结构和性能方面的改进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余柳平[6](2011)在《三轮摩托车的减振研究》文中认为三轮摩托车的振动是影响摩托车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三轮摩托车振动,已成为各个三轮摩托车厂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主要基于振动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理论,以BY150三轮摩托车为研究对象对三轮摩托车的振动进行分析,解决目前三轮摩托车普遍存在常用车速行驶振动较大,即车架在常用车速范围内发生共振的问题,来提高三轮摩托车的振动舒适性。首先,论文通过测试三轮摩托车整车在空挡原地状态下和路面行驶状态下关键位置的振动加速度以及发动机和车架橡胶连接的减振效果来量化振动大小,了解原车实际振动情况。试验表明发动机本体有较大振动,而手把、脚踏板处的振动幅值在全转速范围内控制较好,在2500~4000r/min范围内有振动峰值;减振橡胶对发动机的振动衰减,在常用转速范围内效果明显,说明原车的发动机使用橡胶减振块水平放置连接方案有较大的减振吸能效果,在42-67Hz范围内有共振。其次,为了深入了解BY150三轮摩托车振动状态,分析振动的具体形态和振动频率,论文综合应用PrO/E、HyperMesh和ANSYS软件,结合有限元法和实验模态分析技术对车架进行结构自由模态分析,得到了可能引起车架振动的前六阶固有频率和相应振型。考虑到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对车架动态性能的影响,对车架的动态特性作出了初步的评估分析,为车架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对以上所建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刚度分析,以研究该车架的刚度特性,为车架的结构改进提供设计参考,使车架具有合适的刚度。依据车架结构特点和有限元分析结果,对车架做局部结构优化,提出车架结构的改进方案。第四,验证优化后车架结构的模态特性和刚度特性,预测车架经改进后车辆的振动改善效果。最后,对比车架改进前、后的三轮摩托车整车原地空挡状态下和道路行驶状态下的振动情况以及发动机与车架采用不同连接方式的减振效果,检验改进效果,试验对比结果表明车架改进后的整车的振动舒适性得到了改善,并且车架经改进后,因车架前部的结构尺寸有调整,发动机与车架采用弹簧支撑的减振效果优于橡胶支撑。

张汉平,钟穗东,王涛,谭毅平,杨志春[7](2010)在《观光车承载结构分析与测试》文中提出叙述某观光车结构有限元计算,分析车架结构承载在最不利工况下理论值,并对其做静载试验,研究车架结构的静态特性,为车架的优化设计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周伟[8](2009)在《基于光纤智能夹层的汽车车架静动态特性研究》文中认为本文采用由聚酰亚胺薄膜和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构成的光纤智能夹层作为传感基质,对汽车车架在不同工况下所受静动态载荷、应力应变分布情况进行检测,研究车架系统结构的承载机机理、现象以及宏观力学性能与车架健康状况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车架结构主动、在线和实时检测系统。以两种车型的车架为研究对象,利用MSC.Patran/Nastran/Nastran软件对两种车型的车架分别进行了有限元静态强度和模态特性的分析,通过静力分析获得了车架在不同工况下弯曲、扭转应力及变形的分布情况。为了进一步考察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对车架进行了谐响应分析。本文对车架静强度进行了测试研究,将静态测试数据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二者吻合较好,光纤智能夹层在车架静强度研究为车架结构力学性能分析提供有效实验数据。其次,对车架动态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激振器对车架若干关键位置进行激振,得到了振动状态下车架上各关键位置的应力和应变的分布情况,通过试验获得了车架的固有频率,与试验车架的模态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一致性较好。最后在黑豹轻型卡车上,排布了由若干光纤智能夹层组成的传感网络,在一定装载情况下、不同工况及路况下对车架的应力分布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从时域和频域角度分析了卡车受到路面激励的主要频率。通过本文的研究,掌握了车架的静动态特性。同时,本文运用有限元技术,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具有较强的学术和实用意义。

郭师峰[9](2008)在《125cc摩托车整车减振分析》文中指出摩托车的振动是影响摩托车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的关键问题,如何解决摩托车振动,已成为各个摩托车厂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论文以振动理论、有限元分析理论和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降低摩托车的振动为研究目标,分别从摩托车车架、发动机平衡轴、发动机安装角度、前后悬架、座垫参数出发,对某125摩托车进行系统的减振分析研究。本文采用仿真结合实验的方法对某125摩托车进行了全面的减振分析。首先,根据设计图纸在UG4.0的环境下,对车架、发动机、手把、前后悬架、后平叉进行三维实体建模;利用Hypermesh建立车架的有限元模型,结合有限元法和实验模态分析法对车架进行结构模态分析;针对车架挂发动机的结构动态特性分析,提出了简化、有效的建模方法—把发动机简化为具有质量和转动惯量的质量单元,通过RBE2单元与车架刚性连接;分析了发动机对车架动态特性的影响,并对车架挂发动机的模型进行了动态特性改进。将建立好的发动机三维模型,导入到ADAMS,根据各个部件的约束、运动关系建立了发动机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介绍了单缸发动机惯性力的来源以及相关的平衡理论,分析了平衡轴技术在单缸发动机减振中的作用。将装配好的整车三维模型导入到ADAMS中,考虑到实际工作中摩托车车架在受到外界激励时会产生变形,将刚性车架替换为通过Nastran生成的柔性车架;建立人体振动假人模型;建立了摩托车平顺性虚拟试验所需的路面谱文件;最后建立了某125摩托车“人体—座椅”系统刚柔耦合的多体动力学模型。对某125摩托车进行了平顺性仿真试验,并从发动机安装角度着手对手把处进行了振动优化分析;通过正交试验法从悬架、座垫参数方面对摩托车的振动舒适性进行了改进优化分析。

张丽[10](2008)在《电动自行车车架有限元建模及结构优化》文中研究指明电动自行车整车及部件的结构动态设计理论的研究与性能的评价是电动自行车行业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采用CAE技术对“轻舟摇梦”款电动自行车车架结构的静动态特性作了详尽分析,并对车架结构强度进行了优化设计。全文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利用ANSYS软件对车架建立有限元模型,建模时根据车架的边界条件和结构特点,采用壳、管和弹簧单元对车架结构离散化,通过耦合方式对车架各部件进行装配组合。2.基于有限元模型对车架结构进行静动态分析,通过静强度分析,得到车架结构应力分布情况,找出了车架结构薄弱环节;通过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给出车架结构关键模态参数以及车架在共振频率下的应力峰值和位移峰值,为车架结构改进以及动态设计提供了依据。3.采用德国HEAD acoustics公司的SQlabII数据采集系统和ME′scope模态分析软件,对车架结构进行模态试验,按“频率相近、振型相似”的原则,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仿真结果相对比,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从而验证了所建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4.针对车架结构强度问题对车架结构进行了优化,通过优化,车架质量减轻了14.3%,车架最大应力由原来的98.8MPa减小到82.7MPa,并且车架应力分布比较均匀。本文的研究工作为电动自行车车架结构改进以及整车结构的动态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电动自行车相关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法和实践经验。

二、QJ125车架的强度分析及结构改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QJ125车架的强度分析及结构改进(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装配体的压缩机底架振动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课题来源及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压缩机概述及振动原理
    2.1 压缩机概述
        2.1.1 压缩机的基本结构
        2.1.2 压缩机的工作原理
    2.2 振动理论概述
        2.2.1 压缩机振源分析
        2.2.2 振动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缩机底架的有限元模型建立
    3.1 有限元方法简介
    3.2 有限元软件介绍
        3.2.1 Hypermesh软件简介
        3.2.2 RADIOSS软件介绍
    3.3 底架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3.1 几何模型的简化
        3.3.2 底架系统有限元建模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压机底架及子结构模态分析
    4.1 模态分析概述及理论
        4.1.1 模态分析概述
        4.1.2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4.2 底架动态特性评价指标
    4.3 装配约束下底架模态分析
        4.3.1 底架的模态分析结果
        4.3.2 结果评价与分析
    4.4 底架自由模态分析
    4.5 子结构的模态分析
        4.5.1 子结构的有限元模型
        4.5.2 梁架结构模态分析结果与评价
    4.6 试验模态测试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底架的频率响应分析
    5.1 频率响应分析概述
        5.1.1 频率响应分析理论基础
        5.1.2 Ridoss谐波响应的分析方法
    5.2 发动机激励的确定
        5.2.1 发动机不平衡性分析
        5.2.2 东风康明斯发动机的不平衡力计算
    5.3 底架的频率响应分析
        5.3.1 频率响应分析模型
        5.3.2 频率响应分析计算及结果评价
        5.3.3 实验测试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压缩机改进方案及改进前后对比分析
    6.1 压缩机底架的改进方案
    6.2 改进前后振动测试结果的对比
    6.3 改进前后噪声测试结果对比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2)基于有限元法的空压机车架振动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空压机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 有限元法介绍
        2.1.1 有限元法简介
        2.1.2 有限元法的发展
    2.2 有限元软件简介
        2.2.1Hypermesh软件简介
        2.2.2ANSYS软件简介
    2.3 车架结构概述
    2.4 车架有限元建模
        2.4.1 车架三维模型的建立及简化
        2.4.2 车架有限元模型单元类型的选择
        2.4.3 车架结构的网格划分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空压机车架模态分析
    3.1 模态分析概述
    3.2 模态分析理论
    3.3 模态分析方法及步骤
        3.3.1ANSYS模态提取方法
        3.3.2 车架模态分析基本步骤
    3.4 车架模态分析计算
        3.4.1 模态计算结果评价原则
        3.4.2 车架模态计算与结果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压机车架谐响应分析
    4.1 谐响应分析基础
        4.1.1 谐响应分析理论
        4.1.2 谐响应分析计算方法
    4.2 车架振源确定
        4.2.2 玉柴YC6A型柴油机不平衡力计算
        4.2.3 发动机激振频率的确定
    4.3 发动机激励下车架谐响应计算及振动测试
        4.3.1 车架谐响应计算
        4.3.2 车架振动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空压机车架随机振动响应分析
    5.1 随机振动概述
        5.1.1 随机振动过程
        5.1.2 统计数字特征
        5.1.3 功率谱密度
    5.2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
        5.2.1 路面不平度描述
        5.2.2 空间频率功率谱密度和时间频率功率谱密度的转换
    5.3 随机振动响应计算方法及路面谱的确定
        5.3.1 随机振动响应计算方法及求解步骤
        5.3.2 车架输入路面谱的确定
    5.4 车架随机振动响应计算与路面测试
        5.4.1 车架随机振动响应计算
        5.4.2 车架路面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总结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附: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自卸车副车架动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车辆有限元分析国外研究概况
        1.2.2 车辆有限元分析国内研究概况
    1.3 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有限元法与ANSYS Workbench简介
    2.1 有限元法
        2.1.1 有限元法的概念
        2.1.2 有限元法的求解过程
    2.2 ANSYS Workbench软件
        2.2.1 ANSYS Workbench软件模块
        2.2.2 ANSYS Workbench软件特点
    2.3 ANSYS Workbench分析流程简介
        2.3.1 分析准备
        2.3.2 前处理
        2.3.3 加载求解
        2.3.4 结果后处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3.1 NZY3312型自卸车结构简介
    3.2 建立副车架有限元模型
        3.2.1 结构简化
        3.2.2 几何模型的建立
        3.2.3 单元类型的选择
        3.2.4 定义材料属性
        3.2.5 网格划分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副车架模态分析
    4.1 模态分析概述
        4.1.1 模态分析理论基础
        4.1.2 模态分析流程
    4.2 NZY3312型矿用自卸车副车架的模态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副车架谐响应分析
    5.1 谐响应分析概述
        5.1.1 谐响应分析方程
        5.1.2 谐响应分析方法
        5.1.3 谐响应分析流程
    5.2 副车架谐响应分析有限元模型
    5.3 谐响应分析
        5.3.1 发动机激励下的谐响应分析
        5.3.2 车轮不平衡激励下的的谐响应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副车架路面随机响应分析
    6.1 路面随机激励
        6.1.1 随机激励分析的概念
        6.1.2 路面激励的确定
    6.2 副车架随机响应分析
        6.2.1 施加边界条件
        6.2.2 约束模态结果
        6.2.3 路面不平度激励下副车架随机分析结果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研究结果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4)某电动自行车整车车架静动态特性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电动自行车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情况
        1.2.2 国内研究情况
    1.3 本文主要内容
2 电动自行车整车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1 有限元法概念基本介绍
    2.2 有限元的理论基础
        2.2.1 有限元法的软件实现
        2.2.2 有限元分析的一般过程
    2.3 电动自行车整车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1 单元选择
        2.3.2 网格划分
    2.4 本章小结
3 电动自行车整车车架有限元静态分析
    3.1 车架静力分析理论基础
    3.2 车架有限元静力计算
    3.3 车架静态特性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电动自行车整车车架动态特性分析
    4.1 车架动态分析理论基础
        4.1.1 纽马克法
        4.1.2 威尔逊-θ法
    4.2 车架有限元模态分析
        4.2.1 Ansys 模态分析理论
        4.2.2 模态分析仿真计算
    4.3 车架有限元动态性能结果分析
    4.4 车架谐响应分析
        4.4.1 谐响应基础理论介绍
        4.4.2 谐响应仿真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全文总结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5)小型多功能田间管理机主要部件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管理机主要部件的设计
    2.1 管理机总体方案的确定
        2.1.1 管理机整机设计依据
        2.1.2 管理机总体方案的确定
        2.1.3 管理机的特点
    2.2 传动系统的设计
        2.2.1 整机传动系统的拟定
        2.2.2 动力要求与选型
        2.2.3 动力总传动比分配
        2.2.4 整机传动系统的设计计算
    2.3 车架的设计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理机变速箱的三维设计及运动仿真
    3.1 Pro/Mechanism 模块简介
    3.2 装配过程简述
    3.3 变速箱齿轮传动的运动仿真
        3.3.1 零件建模并装配
        3.3.2 Pro/Mechanism 环境下的运动仿真
    3.4 样机试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机车架的有限元分析
    4.1 有限元法及有限元软件简介
        4.1.1 有限元法简介
        4.1.2 ANSYS 软件简介
    4.2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车架结构的简化
        4.2.2 车架结构有限元网格划分
        4.2.3 车架的材料特性
    4.3 车架静力分析
        4.3.1 静力分析的基本理论
        4.3.2 边界约束条件的确定
        4.3.3 车架载荷工况的确定及其受力分析
        4.3.4 车架的静力计算及分析
    4.4 车架的模态分析
        4.4.1 模态分析的基本理论
        4.4.2 模态提取方法
        4.4.3 车架的模态计算
        4.4.4 车架的有限元模态计算
        4.4.5 车架模态计算结果分析
    4.5 车架改进方案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管理机变速箱体的有限元分析
    5.1 箱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2 箱体的静力分析
        5.2.1 边界条件及载荷的确定
        5.2.2 计算结果分析
    5.3 箱体的模态分析
    5.4 箱体改进方案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三轮摩托车的减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车辆的振动与控制
    2.1 车辆振动的研究概况
    2.2 车辆振动控制方法综述
    2.3 车辆振动的研究方法
        2.3.1 有限元法
        2.3.2 实验模态分析技术
        2.3.3 振动测试技术
        2.3.4 振动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2.4 软件Pro/E、ANSYS及HyperMesh的简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BY150三轮摩托车的振动测试
    3.1 试验振动测试系统
    3.2 空挡原地状态下的实验
    3.3 道路行驶状态下的实验
    3.4 发动机与车架采用减振橡胶块连接的减振效果测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BY150三轮摩托车原车车架的动态特性分析
    4.1 车架几何模型的建立
    4.2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1 车架有限元模型基本单元的选择
        4.2.2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结构离散
    4.3 摩托车车架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4.3.1 自由约束条件的选择
        4.3.2 频段范围的选择
        4.3.3 计算结果与分析
    4.4 摩托车车架的实验模态分析
        4.4.1 频响函数的激励信号以及激励方法的选择
        4.4.2 试验测试系统及其布置
        4.4.3 测点的布置
        4.4.4 测试及数据后处理
    4.5 BY150摩托车车架有限元模态与实验模态的对比验证
    4.6 路面激励和发动机激励对BY150车架动态性能的影响
        4.6.1 路面激励的影响
        4.6.2 发动机激励的影响
    4.7 车架的刚度计算与分析
    4.8 BY150摩托车车架的具体改进措施
    4.9 本章小结
第5章 BY150三轮摩托车改型车振动情况对比分析
    5.1 有限元仿真的振动情况对比
        5.1.1 模态分析对比
        5.1.2 刚度对比分析
    5.2 整车振动舒适性的对比分析
        5.2.1 空挡原地状态下原车和改型车的振动测试
        5.2.2 道路行驶状态下原车和改型车的振动测试
    5.3 本章小结及建议
第6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7)观光车承载结构分析与测试(论文提纲范文)

1 设计参数
2 理论分析
    2.1 恒载作用的应力和挠度
    2.2 活载作用的应力和挠度
3 承载试验
    3.1 车架加载[3]
    3.2 测试数据
4 结果分析

(8)基于光纤智能夹层的汽车车架静动态特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光纤智能结构思想与设计方法
        1.2.1 光纤智能结构的集成化
        1.2.2 光纤智能夹层及其研究
    1.3 汽车车架研究现状
        1.3.1 国外汽车车架研究现状
        1.3.2 国内汽车车架研究现状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工作
        1.4.1 课题的研究意义、目的
        1.4.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有限元分析理论及车架有限元模型
    2.1 车架结构分析的设计方法
        2.1.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2.1.2 有限单元法的解题步骤
    2.2 车架静动态分析基础理论
        2.2.1 静力分析基本理论
        2.2.1.1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
        2.2.1.2 弹性力学静态有限元法基本分析过程
        2.2.2 动力学分析基本理论
        2.2.2.1 模态分析理论
        2.2.2.2 谐响应分析理论
    2.3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2.3.1 建模方法的选择
        2.3.2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及简化处理
        2.3.2.1 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
        2.3.2.2 车架的装配
        2.3.2.3 三维实体模型的简化处理
        2.3.3 单元及材料属性的定义
        2.3.4 有限元网格的划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车架静力学分析
    3.1 车架静力分析模型的建立
        3.1.1 悬架的模拟
        3.1.2 悬架弹簧单元
        3.1.3 悬架刚性梁单元
        3.1.4 载荷的处理
    3.2 车架静力分析工况及约束处理
        3.2.1 弯曲工况
        3.2.2 扭转工况
        3.2.3 车架静力分析模型
    3.3 车架静力分析结果及强度校核
        3.3.1 车架静力分析结果
        3.3.2 车架强度校核
    3.4 车架静态力学系统研究
        3.4.1 车架健康监测系统
        3.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车架振动分析
    4.1 车架振动
        4.1.1 振动分类
        4.1.2 振动控制的目标
    4.2 车架模态试验
        4.2.1 模态分析法
        4.2.2 激振方式的选取
        4.2.3 支承方式及测点布置
        4.2.4 测试系统及实验结果
    4.3 车架有限元分析
        4.3.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网格划分
        4.3.2 确定边界条件
        4.3.3 有限元模态分析
        4.3.4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验证及结果分析
        4.3.4.1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验证
        4.3.4.2 计算结果分析
        4.3.5 有限元频响结果与分析
    4.4 实验研究与结果
        4.4.1 车架监测系统
        4.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路面试验分析研究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条件、设备及试验卡车的主要技术参数
        5.2.1 试验条件、试验设备及测试系统
        5.2.2 测点分布
    5.3 试验路面及工况
    5.4 瞬态冲击试验
        5.4.1 试验结果与分析
        5.4.2 时域分析
        5.4.2.1 左轮翻越
        5.4.2.2 双轮翻越
        5.4.2.3 实车路面行驶试验
        5.4.3 频域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9)125cc摩托车整车减振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有限元方法
        1.3.2 实验模态分析技术
        1.3.3 虚拟样机技术
        1.3.4 车辆的乘坐舒适性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工作
2 摩托车车体的动态特性分析和改进
    2.1 引言
    2.2 模态分析理论
        2.2.1 传递函数的表示
        2.2.2 模态分析的两种实现途径
    2.3 计算模态分析
        2.3.1 模态分析的软件介绍
        2.3.2 摩托车车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2.3.3 车架自由模态分析
        2.3.4 车架挂发动机自由模态分析
    2.4 车体实验模态分析
        2.4.1 测试系统
        2.4.2 模态参数的识别
        2.4.3 车架实验模态分析
        2.4.4 车架挂发动机实验模态分析
    2.5 车体结构模态分析对比
    2.6 摩托车车体动态特性分析与改进
        2.6.1 路面激励对车体动态特性的影响
        2.6.2 发动机激励对车体动特性的影响
        2.6.3 车架的改进
        2.6.4 改进前后车体的模态对比
    2.7 小结
3 基于发动机平衡轴的摩托车减振分析
    3.1 引言
    3.2 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 的介绍
        3.2.1 模块划分和建模步骤
        3.2.2 支持ADAMS 的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
    3.3 单缸内燃机的曲柄连杆机构运动和惯性力分析
        3.3.1 曲柄连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
        3.3.2 曲柄连杆机构惯性力分析
    3.4 单缸内燃机惯性力平衡分析
    3.5 曲柄连杆机构的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5.1 曲柄连杆机构几何模型的建立
        3.5.2 动力学仿真分析
    3.6 平衡轴的减振分析
        3.6.1 带平衡轴的发动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6.2 平衡轴减振分析
    3.7 小结
4 刚柔耦合的摩托车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1 引言
    4.2 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
    4.3 摩托车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3.1 摩托车多体动力学模型的假设和简化
        4.3.2 摩托车柔性车架的生成
        4.3.3 “人体—座椅”二自由度假人模型的建立
        4.3.4 轮胎模型的建立
        4.3.5 悬架,座垫,轮胎参数
        4.3.6 发动机激励的确定
        4.3.7 路面激励的建立
    4.4 摩托车整车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4.5 小结
5 摩托车振动舒适性分析与优化
    5.1 引言
    5.2 摩托车振动舒适性的评价方法
    5.3 摩托车的振动舒适性分析
        5.3.1 试验条件的确定
        5.3.2 振动舒适性分析
    5.4 基于优化发动机安装角度的摩托车振动舒适性改进
        5.4.1 发动机安装角度优化分析
        5.4.2 优化前后对比
    5.5 基于悬架和座垫参数的摩托车振动舒适性优化分析
        5.5.1 正交试验技术
        5.5.2 试验方案的确定
        5.5.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后续工作展望及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10)电动自行车车架有限元建模及结构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车架结构静动态特性分析现状
        1.2.2 国内外车架结构优化设计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电动自行车车架有限元建模及强度分析
    2.1 有限元法的基本思想
    2.2 车架结构有限元模型
        2.2.1 研究对象结构特点与存在问题
        2.2.2 车架实体模型
        2.2.3 基本单元的选择
        2.2.4 网格划分与单元连接
    2.3 车架结构的强度分析
        2.3.1 静力学分析的理论基础
        2.3.2 建立车架静力学分析模型
        2.3.3 车架结构静强度计算
    2.4 小结
第三章 车架结构模态分析与实验验证
    3.1 车架结构模态分析的一般过程
    3.2 车架有限元模态计算
        3.2.1 边界条件的确定
        3.2.2 计算频率范围的选择
        3.2.3 车架有限元模态分析结果
    3.3 车架试验模态分析
        3.3.1 试验模态分析原理
        3.3.2 测试方法与试验过程
    3.4 试验模态与理论模态结果对比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电动自行车车架动力学分析
    4.1 动力学响应理论基础
    4.2 路面激励和结构阻尼对车架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4.2.1 路面激励对车架结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4.2.2 结构阻尼对车架结构动力学响应的影响
    4.3 车架谐响应分析
        4.3.1 谐响应分析概述
        4.3.2 车架谐响应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电动自行车车架结构强度优化
    5.1 结构优化设计概述
    5.2 ANSYS 车架结构优化设计过程
    5.3 优化结果与参数修正
    5.4 车架结构强度优化结果分析
        5.4.1 优化后车架强度分析
        5.4.2 优化后车架模态分析
    5.5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四、QJ125车架的强度分析及结构改进(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装配体的压缩机底架振动分析[D]. 陈玉雯. 广西科技大学, 2017(03)
  • [2]基于有限元法的空压机车架振动特性研究[D]. 李峰. 广西科技大学, 2015(07)
  • [3]基于ANSYS Workbench的自卸车副车架动态分析[D]. 赵宇楠. 内蒙古工业大学, 2014(04)
  • [4]某电动自行车整车车架静动态特性仿真研究[D]. 张文达. 中北大学, 2013(10)
  • [5]小型多功能田间管理机主要部件的设计与有限元分析[D]. 刘美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04)
  • [6]三轮摩托车的减振研究[D]. 余柳平. 武汉理工大学, 2011(09)
  • [7]观光车承载结构分析与测试[J]. 张汉平,钟穗东,王涛,谭毅平,杨志春.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0(10)
  • [8]基于光纤智能夹层的汽车车架静动态特性研究[D]. 周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9(S1)
  • [9]125cc摩托车整车减振分析[D]. 郭师峰. 重庆大学, 2008(06)
  • [10]电动自行车车架有限元建模及结构优化[D]. 张丽. 天津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QJ125车架强度分析及结构改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