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家族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看民营企业股权结构

从家族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看民营企业股权结构

一、由家族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看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赵东芳[1](2020)在《上市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对其债务融资结构影响分析 ——以浙江龙盛集团为例》文中认为企业慈善捐赠,被视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2016年3月推出《慈善法》以后,更进一步使企业法人等组织认识到慈善捐赠已然成为企业提高社会声誉的重要手段,其在缩小贫富差距、弘扬正义与爱心、促进社会公平与正义、维护良好社会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据《2018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统计,2018年我国民营企业全年捐赠规模为450.32亿元,依然是社会捐赠的主力,占企业捐赠总量的50.55%。同时民营企业中占比较多的家族企业在创造就业机会、贡献GDP和社会影响方面日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市场角色。企业积极进行慈善捐赠为解决债务融资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然而家族企业区别于一般民营企业,拥有自己的治理特色和非经济价值目标,那么家族企业慈善捐赠是否有区别于一般企业的捐赠动机,同时在我国企业债务融资期限结构普遍较短、债务融资布置结构相对单一的背景下,家族企业慈善捐赠是如何影响其债务融资结构的?本文主要探讨上市家族企业慈善捐赠的动机以及对其债务融资结构(主要是指债务期限结构和布置结构)的影响。本文选择浙江龙盛这一家代表性家族企业,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此来探讨慈善捐赠参与度高的家族企业在融资难融资贵的情况下是否能够获得更长的债务融资期限和种类更多的布置方式。本文从家族企业特殊的公司治理模式和非经济价值目为出发点,分别从社会资本积累、家族超额控制权、家族企业代际传承与“绿领巾”行为这四个视角来探讨了慈善捐赠影响企业的债务融资结构的作用机制。本文研究发现,企业慈善捐赠更容易积累家族企业社会资本,如获得政府资源和银行关系等关键资源;可以减少超额控制权下大众对家族企业代理问题和低评级的担忧;可以影响接班人特质和发挥家族精神动力机制;可以有效转移大众对公司环境问题和诉讼问题的关注。以上四个作用途径使得资金供给者降低了对家族企业预期回报的风险评估,减少了企业内部信息拥有者和资金供给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或者利用有限关注转移了不利因素,并通过信号传递给银行、非金融机构、社会大众等资金供给者一个正面积极的家族企业形象,最终使得家族企业通过慈善捐赠丰富了债务布置结构,延长了公司的债务期限结构。最后本文基于案例研究的结果,分别从政府和企业层面提出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完善慈善法治建设,将慈善捐赠与公司战略紧密结合等多条建议,以鼓励家族企业自愿参与慈善捐赠,发挥慈善捐赠缓解债务约束,改善债务融资结构方面的重大意义。

唐菊霞[2](2018)在《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资本结构中介效应的分析》文中认为通过统计发现主板市场一直都是学者们争相研究的热门对象,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的愈加开放,创业板市场企业也愈加得到人们的重视。创业板企业具有规模小,筹资额有限,因此优化进一步资本结构与股权结构对于创业板企业合理安排有限的资金,提升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更加重大的意义。因此,本文通过一系列筛选整理后得到576个创业板市场研究样本,利用实证分析检验资本结构在股权结构与公司财务绩效的中介效应然后得出相关结论。利用研究结论希望能够更合理安排创业板上市企业股东持股比例和资本结构,从而使企业财务绩效得以最大化。本文选取2014年-2016年经过归纳整理筛选后符合条件的192家创业板上市企业作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资本结构、财务绩效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首先,结合本文提出的问题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搜索,对搜索出的文献做出归纳对比后,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接着本文通过wind数据库、CSMAR国泰安数据库收集创业板企业相关数据,借助spss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样本数据进行处理,验证前文假设。根据研究结论,创业板上市企业应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建立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协调发展良好机制。我们可以思考如何利用资本结构的中介作用来达到促进企业财务绩效的目的,每个企业可能需要的融资数量有差异,所以资产负债率到底处于哪一个阶段更合适,只有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衡量,然后完善股权结构,调整资本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公司治理机制,才能为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巩固好地基。

李鑫[3](2014)在《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文中提出会计在向管理当局、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公司利益相关主体提供决策所需信息的同时,在优化配置资源和调控国家经济的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其在社会经济中发挥作用的大小,关系到市场经济能否有序运转、现代企业制度能否有效建立,同时,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也有助于从源头上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自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几次经济危机和从未间断的会计造假丑闻使会计信息质量这一早已引起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议题从未离开人们的视野。会计系统和公司治理之间是系统和环境的关系,公司的会计系统立足并面向于市场,是传递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等经济信息的人造传递系统,会计信息是该系统的最终产物。高效的公司治理能够通过对公司权力的分配和约束,防范并制约管理层在履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纠正管理层侵害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行为,并对产生的后果给予补救,而会计系统在这一系列制度实施的过程中担当着计价和订约的重任,是投资者监督激励代理人的重要工具,作为制度环境,公司治理在相当程度上会对会计系统产生影响,一旦公司治理出现问题,作为其组成部分的会计系统必然受到波及,进而,其生成并披露的会计信息质量便难以保证。股权分置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源于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差异的特殊历史现象,给我国“新型并转轨”的资本市场设置了诸多问题和隐患,更对我国公司治理现状产生了深远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最基本特征是股权高度集中且被人为地分割为两部分,这种特殊的股权二元分置结构导致中小股东的制衡作用难以发挥,董事会成为控股股东的代言人,股票定价机制被扭曲,资本市场功能被弱化。2005年至2009年实施的股改,突破了制度羁绊,改变了中国股市长期存在的流动性二元结构,降低了非流通股份的交易费用,改变了非流通股股东的激励约束机制,大股东的“隧道挖掘行为”得到抑制,转而支持上市公司发展,对完善董事会功能、调动管理层积极性、提高公司业绩、增强资本市场的配置功能,进而解决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等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至2009年末,我国A股市场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改革已完成,资本市场的全流通时代正式到来。股权分置改革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必然会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旨在解决利益矛盾的股改能否形成新的股权制机制?能否改善上市公司治理,进而提高公司会计信息质量呢?现有研究的视角多以大股东的治理、股市的波动性等为主,关于股改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系统性研究并不多见。对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后可以发现,关于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研究,成果也颇为丰硕,但是由于制度的变迁和各国环境的不同,已有研究的结论并未达成一致,甚至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以所有权性质为出发点,运用多种方法,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之间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差异进行系统研究,对不同所有权性质公司的治理要素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的更是少见,而已往研究中被忽视的地方恰恰是研究的新方向和新起点。首先,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已有研究没有对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适用性给予合理解释,基本上是拿来就用。本文首次综合采用拟合性检验、盈余持续性检验和模型犯第一类错误的频率检验等三种分析方法,提出了拟合性较好、操控性应计利润分离能力较强的情况下,犯第一类错误的频率最少的那个模型即为最优模型的模型优劣判断标准,并据此对应计利润分离模型在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得出修正琼斯模型在我国更适用的结论。其次,现有的涉及所有权性质的研究更侧重所有权性质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从所有权性质角度研究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尚不多见,国外研究主要从不同市场环境角度出发。本文提出了以所有权性质为出发点,研究不同性质公司间会计信息质量存在的系统性差异的研究路径,研究过程中综合采用了独立性T检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和盈余分布法,检验了不同所有权性质上市公司之间操控性应计利润的实际情况,得出了国有上市公司与非国有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在整体上确实存在系统性差异的结论。再次,以股权分置改革为背景,从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公司两个角度,利用分行业并分年度的公司样本,通过多元回归模型的构建,研究不同性质公司其公司治理要素如何影响会计信息质量的研究路径,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从整体角度分析,公司治理要素对公司操控会计信息行为的制约作用有限,加重作用明显;二是从所有权性质角度分析,公司治理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在国有公司和非国有公司之间确实存在差异,无论是哪类指标,在国有公司中的作用更为明显;三是从新生现象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流通股比例显着增加,这对于两类公司操控会计信息的行为均产生了抑制作用,说明股权分置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成功的,政府转型作用初见成效,中介市场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最后,提出了优化公司治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模型构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高对于优化会计信息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实现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合理匹配是强化会计监督,消除财务舞弊和会计信息造假的重要措施。根据高效公司治理应具备的三个标准,从强化出资人产权主体责任、激发规模投资者的监管专业性、加强公司三大机构对会计信息的监督力度、降低管理层操控会计信息的动机、推动资本和经理人市场化进程和促进中介组织和政府部门监管能力建设等6个方面,构建了如何提高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水平,优化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模型,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改善提供有益参考。

何绪光[4](2014)在《制度导向下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资本结构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之一,自资本结构理论开创以来,资本结构一直是财务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自MM理论产生以来,国内外学者围绕着资本结构的特征、资本结构的效应和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做了大量的研究。国外关于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的研究起步较早,相应的研究成果也比较成熟,截止到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相对来说,国内关于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的研究起步较晚,且大多数研究是以国外资本结构理论为基础进行的。随着资本结构的特征与效应研究的日趋成熟,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就目前国内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成果来看,结合我国特殊的制度环境以及民营上市公司独有特点来研究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文献较少。因此,笔者在此借鉴国内外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对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尤其是制度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之所以选择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是基于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民营上市公司又是民营企业发展的优秀代表,研究民营企业资本结构现状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提升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论文首先在综述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MM理论、融资优序理论以及权衡理论等资本结构理论;在国内外文献和资本结构理论的启示和指导下,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做了系统性分析,着重从宏观经济和制度因素、行业因素、微观公司特质因素以及民营上市公司特有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因素;根据以上几章的理论研究,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选择研究样本并确定研究变量,在此基础上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SPSS17.0实证分析了制度因素对民营上市公司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制度的替代变量与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显着正相关,法律制度的替代变量和股票市场的替代变量与民营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呈现不太显着的负相关关系;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与公司规模(期末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显着正相关,与公司盈利能力(净资产收益率)显着正相关,与公司成长能力(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呈负相关关系;本文在最后分别从制度层面(法律制度、税收制度以及股票市场制度)和企业层面提出促进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相关建议。

田莉莉[5](2013)在《从公司法的角度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文中研究说明国外,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是其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我国强调生产资料的公有制,重视国有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的发展受到国家政策法规变化的影响,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发展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民营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的数量迅速增长。然而,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民营企业遭遇发展的“瓶颈”。虽然《公司法》的出台以及修订,大量的民营企业建立了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但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治理和现代公司制下的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公司治理主体间缺乏有效的制衡、外部治理机制不健全等公司治理结构问题严重制约着民营企业的发展。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有利于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促进民营企业的长期有效发展。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研究是一个涉及管理学、经济学以及法学的综合课题。目前,学界对民营企业的治理研究主要从管理学、经济学的视角,而法学界则将公司治理的研究对象侧重于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本文将在法学的视野下,以公司法的角度探讨民营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论文共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民营企业公司治理问题。本部分首先界定了本文民营企业的研究范围、组织形式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范畴;其次归纳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公司治理的问题;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运行机制的有效保障,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从公司法的角度探讨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一方面有利于规范民营企业的内部组织机构,促进民营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法律保护。第二部分是我国民营企业治理分析。本部分介绍目前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的两种主要形式即传统的家族式企业治理和现代公司制下的企业治理情况,通过具体分析其成因、治理现状、治理的优劣势,总结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所面临的问题。第三部分是民营企业的治理理论选择。本部分主要阐述在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的完善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对国内外公司治理模式的分析,结合民营企业的实况分析,选择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以及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中所要选择的价值目标和要坚持原则。第四部分是完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措施。本部分主要针对一二部分所总结出的民营企业治理结构所面临的问题,结合第三部分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的理论选择,对民营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出具体的建议措施,其中完善民营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完善民营企业治理的关键。

孙风莲[6](2013)在《基于民营上市公司隐性控制权下的公司价值》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来国内外先后出现一系列由于公司治理存在问题导致的上市公司财务造假被曝光继而破产的事件,由此引发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公司治理的重视和相继而来的研究分析。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是对公司控制权的研究。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是其控制上市公司的重大资产管理决策、重大交易的依据,控制权的大小毫无疑问会通过控股股东委派的董事会成员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和决策来影响上市公司的行为,继而影响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目前为止,许多的研究表明终极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的企业价值存在相关关系,有的认为呈正向关系,有的认为呈反向关系,还有的认为呈“U”型关系。该文通过对控制权和公司价值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给出隐性控制权的定义,即隐性控制权是上市公司的终极控股股东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关联方及其一致行动人等家族成员对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随后在分析终极股东持股比例对上市公司价值的影响,两权分离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和股权制衡度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了隐性控制权对公司价值影响的相关假设,及两权分离和股权制衡对隐性控制权对公司价值的影响的作用机制的相关假设。在实证部分该文选取了股权分置改革后2009-2011年深交所主板和中小板上市的民营上市公司的556个样本,根据前面的理论提出实证研究的几个假设和模型,对选取的样本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及线性回归分析的方式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隐性控制权对公司价值呈正相关关系及两权分离度抑制此影响和股权制衡度促进此影响的结论。此后,该文通过分析这种结论对公司行为的影响方向上,提出了几点针对隐性控制权和公司治理在我国立法方面的建议。

潘湘海[7](2013)在《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治理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课题从公司治理机制的角度,以目前本省排名前三的家族企业--光明建设集团公司为案例,开展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现状的分析和研究,针对目前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探讨如何通过对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层面的梳理与完善,增强以光明建设集团为代表的我国民营家族企业的综合实力,以期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首先通过相关文献对家族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理论以及其最新发展的全面介绍,同时选取我国家族企业中的佼佼者,方太厨具的公司治理机制的成功变革之路为对比案例,为下一步合理分析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治理机制现状,并从中找出适合光明建设集团的变革道路寻求一定的理论和现实依据;其次通过对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治理机制的现状展开描述和特征分析,包括对其经营状况、管理现状、股权结构、运行机制、管理者情况、组织结构及财务模式加以详细描述,得出的初步结论为,目前该企业的各项机制尚可以适应其正常运营和发展,但已无法适应发展目标的要求;再次是结合我国家族企业的共性问题,通过对比的方式,找出光明建设集团的公司治理机制中,对未来发展将产生影响的不足之处,如股权设置不明晰,实际控制人未能一股独大;公司的所有权与经营权过于集中,特别是董事长和总经理集于一身;财务一支笔制度;缺乏有效的内部与外部监督机制;激励机制还很不完善等;最后提出企业在公司治理机制上的变革方向,即首先要解决大股东的观念问题,通过推进家族企业股权、制权与家族文化观念变革,确定家族企业由家族化治理向共同治理的演变方向,建立家族企业所有者与职业经理人互信机制以及企业与社会的互信机制等;并提出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治理模式重塑的建议。

何娅红[8](2012)在《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前,越来越多的家族企业可以通过上市来融资,虽然上市后家族大股东的权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和影响,但是家族企业独特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决定了上市家族企业仍然有很明显的家族特性,具体在治理结构上为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行为仍然被附加上了很强的家族意志。上市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的特性会对大股东董事会经理人的行为产生巨大影响,引发一系列问题,国美控制权之争更是体现了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在治理中的问题。本文以对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现状调查为依据,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独特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存在的问题,并比较分析国际上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模式特征,以此探寻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上市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认为适合我国上市家族企业的股权结构应该是股权适度集中、家族股东相对控股,并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

唐睿明[9](2012)在《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研究始终是财务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则把目光集聚于中国家族上市公司,分析其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关系。西方经济理论研究基础是发达资本市场,但对我国的转轨经济中的家族企业来讲,必有许多不适之处,怎样吸收借鉴其合理成分为我所用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浮出水面时间不长,其行为特征无法建立在长期观察资料之上,只得借助现有相关理论进行初步研究,从而体现出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独特的研究价值。从已有研究文献来看,我国对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在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样本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一步的加以完善。本文从现代企业理论、产权理论和专一分析家族企业的部分理论三个角度来展开论述。针对部分学者从所有权和控制权角度、文化影响角度或继承权角度对家族企业下的诸多定义。本文提出,所谓家族上市公司就是指公司的终极控制权能够归结到个人或其家族成员,并且这些自然人或家族是公司的实际控制者的企业组织形式。本文计算出了所选样本公司家族股东的终极控制权比例,本研究所需要的数据主要包括公司股权结构数据以及公司绩效数据,这些数据主要来自CSMAR数据库。本文选取了2007年-2009年A股主板的共839家符合本文定义的家族上市公司作为最终样本,虽然家族上市公司情况复杂,但其经济组织的本质特点必然通过一般的数量指标表现出来,而股权结构可以反映出这些本质特点。本文从股权属性,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和股权流通性这四个方面来讨论股权结构,并分析了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股模式。民营企业与证券市场的联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早期受到经营理念、融资思路、上市额度和政策规则等因素的局限,最初只有少数几家家族企业中的幸运儿能够进入我国的证券市场。且家族企业上市有几个特征:间接上市方式是主流;超半数的家族上市公司集中在沿海开放地区;行业分布相对集中;上市后的企业自身发展出现质的变化。本文也分析了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主要动因:(1)我国内地尚未建立起有效的保护小股东权益的机制,加上上市家族企业及其控股的家族性非上市集团的存在,我国家族企业的上市动因至少存在掠夺小股东收益的潜在可能性。(2)我国家族企业已经初步建立起金字塔式的控股方式,而上市公司通常是在金字塔的最下端。(3)我国家族企业“圈钱”的可能性。本文认为,公司绩效包括财务绩效与市场绩效两个组成部分。财务绩效就是指由企业公开的财务报告中通过构造一些财务比率来衡量企业经营成果的方式。而市场绩效则是在财务绩效的基础上又包含了市场对公司的评价。为了克服传统绩效综合评价方法的不足,本文借助于因子分析法来完成对16个财务指标的综合评价,提取了五个公因子来解释含量80%的信息,并且五个公因子的权重由其自身之间的数量关系来确定,具有客观性。发现偿债能力和主营业务相关盈利能力是影响综合评价值的最强因素。这样得到839个样本的综合评价值,将这个得分与配对样本进行比较,从综合因子值的平均数来看,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公司绩效并不低,反而比一般的上市公司绩效要高(虽然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因而,笔者认为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可能具有的特点影响了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并进而影响了公司绩效。我国家族企业上市主要以间接的“买壳上市”形式为主;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动因不仅仅在于获取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本,还可能在于控制家族对中小股东的侵占;应全面认识与对待家族企业上市的利与弊。以股权结构四个方面的指标分别与ROE进行多元回归,检验本文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方面的假设,结论显示:(1)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2)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显着正相关;(3)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外资股比例与公司绩效不相关;(4)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之间不存在倒U型形状;(5)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不相关;(6)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流通性与公司绩效不相关;(7)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的所有权比例和控制权比例与公司绩效显着正相关,但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绩效间并无显着关系存在。最后,本文提出一些政策建议。第一,建立家族上市公司合理的股权结构。本文提倡要改变当前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分布结构,做到适当合理的分散化和一定程度的外部化,改变家族上市公司由家族企业或自然人绝对控股的现状,提倡由绝度控股向相对控股转变。第二,规范和完善家族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本文提倡要以先进的公司治理原则和方法来改造家族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并且实现持续的管理创新。第三,充分发挥证券监管部门、新闻媒体、机构投资者等多方治理作用,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本文特别提出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规范中加强对“终极所有人”的信息的披露要求,提高相关信息的透明度,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第四,扩宽民营上市公司、特别是家族上市公司的上市渠道,从而缓解其融资难题,并从根本上促进其管理和经营能力的提高。

林小雁[10](2010)在《香港与大陆上市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比较》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部份,民营企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公司治理方面。民营企业上市标志着民营企业走上了一个新阶段,有些企业选择在内地上市,有些选择“走出去”进入国际资本市场。本文首先了解国内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再有系统地回顾国内外的文献,从而探讨国内民营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特征、问题和改善对策。然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以在香港及内地新上市的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比较它们在股东机制、董事会制度和管理层激励机制三方面的异同,以及公司治理机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运用统计上的描述性分析和回归检验观察在不同资本市场上市对公司治理及其与公司绩效关系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两地上市的民营企业,其公司治理情况差异不大,而且在不同市场上市,对公司治理机制及其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没有显着的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本文提出了一点建议供民营企业参考。

二、由家族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看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家族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看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论文提纲范文)

(1)上市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对其债务融资结构影响分析 ——以浙江龙盛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思路
    1.3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家族企业的相关研究
        2.1.1 家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
        2.1.2 社会情感财富理论
        2.1.3 中国式家族企业管理
    2.2 慈善捐赠的相关研究
        2.2.1 企业慈善捐赠的内涵及动因
        2.2.2 家族企业慈善捐赠的相关研究
    2.3 公司债务融资结构的相关研究
        2.3.1 公司债务融资结构决定因素
        2.3.2 慈善捐赠与公司债务融资相关研究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信号传递理论
        2.4.3 委托代理理论
第三章 案例介绍
    3.1 浙江龙盛公司概况
        3.1.1 浙江龙盛阮氏家族介绍
        3.1.2 浙江龙盛发展历程介绍
        3.1.3 浙江龙盛阮氏家族权力配置
    3.2 浙江龙盛慈善捐赠现状
    3.3 浙江龙盛债务融资结构概况
        3.3.1 债务融资的布置结构
        3.3.2 债务融资的期限结构
        3.3.3 债务融资的优先结构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社会资本积累视角
        4.1.1 慈善捐赠、政府资源与债务融资结构
        4.1.2 慈善捐赠、银行关系与债务融资结构
    4.2 家族超额控制权视角
        4.2.1 慈善捐赠、代理问题与债务融资结构
        4.2.2 慈善捐赠、信用评级与债务融资结构
    4.3 家族代际传承视角
        4.3.1 慈善捐赠、企业接班人特质与债务融资结构
        4.3.2 慈善捐赠、“精神动力”机制与债务融资结构
    4.4 家族企业“绿领巾”行为视角
        4.4.1 慈善捐赠、环境责任与债务融资结构
        4.4.2 慈善捐赠、未决诉讼与债务融资结构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对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政府方面
        5.2.2 企业方面
    5.3 论文的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2)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资本结构中介效应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资本结构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
        1.3.2 股权结构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
        1.3.3 股权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1.3.4 文献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2.1 创业板介绍及相关概念界定
        2.1.1 创业板介绍
        2.1.2 资本结构
        2.1.3 股权结构
    2.2 理论分析
        2.2.1 两权分离理论
        2.2.2 委托代理理论
        2.2.3 信号传递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假设提出
        2.3.1 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假设
        2.3.2 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的关系假设
        2.3.3 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假设
        2.3.4 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变量设计
    3.2 模型设计
        3.2.1 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检验模型
        3.2.2 股权结构与资本结构关系的检验模型
        3.2.3 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检验模型
        3.2.4 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财务绩效关系的检验模型
    3.3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第4章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相关性分析
    4.3 多重共线性检验
    4.4 回归检验与结果分析
        4.4.1 股权结构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回归检验
        4.4.2 股权结构对资本结构的回归检验
        4.4.3 资本结构对财务绩效的回归检验
        4.4.4 资本结构对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的中介效应检验
第5章 结论
    5.1 研究结论
    5.2 相关建议与启示
    5.3 研究不足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3)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结构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2.1 公司内部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文献回顾
        2.1.1 股权结构、股东特质与会计信息质量
        2.1.2 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
        2.1.3 高管特征及行为与会计信息质量
        2.1.4 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
    2.2 公司外部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文献回顾
        2.2.1 证监会、独立审计与会计信息质量
        2.2.2 新会计准则实施与会计信息质量
        2.2.3 外部制度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
        2.2.4 政治关联与会计信息质量
    2.3 简要评述
第3章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联性分析
    3.1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理论
        3.1.1 公司治理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内涵
        3.1.2 公司治理目标重构
        3.1.3 我国公司治理模式选择和会计准则变迁
    3.2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理论分析
        3.2.1 委托代理关系与不完备契约
        3.2.2 信息不对称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3.2.3 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会计信息需求
    3.3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界定
        3.3.1 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实现公司治理的优化
        3.3.2 高效率的公司治理是高质量会计信息的制度保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会计信息质量替代变量计量模型的效力检验
    4.1 理论分析
    4.2 模型的效力检验
        4.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4.2.2 模型简介
        4.2.3 检验模型效力的方法
        4.2.4 模型检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所有权性质上市公司间会计信息质量整体性差异分析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5.2 研究思路
    5.3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5.4 实证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独立性T检验
        5.4.3 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5.4.4 频率直方图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公司治理要素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实证检验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涉及公司内部治理要素的研究假设
        6.1.2 涉及公司外部治理要素的研究假设
    6.2 样本选择与模型构建
        6.2.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择
        6.2.2 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6.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优化模型构建
    7.1 改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7.1.1 强化出资人产权主体责任
        7.1.2 激发规模投资者的监管专业性
        7.1.3 加强公司三大机构监管会计信息的力度
        7.1.4 降低管理层操控会计信息的动机
    7.2 改善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7.2.1 推动资本和经理人市场化进程
        7.2.2 促进中介组织和政府部门监管能力建设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4)制度导向下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创新与不足
        1.3.1 创新之处
        1.3.2 不足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1.3 评述
    2.2 理论基础
        2.2.1 早期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2.2.2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
        2.2.3 新资本结构理论
第3章 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问题及成因
    3.1 概念界定
        3.1.1 民营上市公司
        3.1.2 资本结构
        3.1.3 制度
    3.2 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现状
        3.2.1 民营上市公司的发展
        3.2.2 民营上市公司特点及分类
        3.2.3 民营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3.3 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展现状、问题及成因
        3.3.1 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3.3.2 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
    3.4 影响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制度因素分析
        3.4.1 公司法律制度现状及其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3.4.2 税收制度发展现状及其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3.4.3 资本市场制度发展现状及其对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第4章 制度导向下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的提出
    4.2 研究变量的选取
        4.2.1 被解释变量
        4.2.2 解释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研究样本的选择及数据来源
    4.4 研究模型构建
    4.5 实证检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4.5.1 描述性统计
        4.5.2 相关性分析
        4.5.3 回归分析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决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决策建议
    5.3 研究局限
    5.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5)从公司法的角度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民营企业治理问题
    (一) 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相关范畴的界定
        1. 民营企业研究范围的界定
        2. 公司治理的范畴界定
        3. 民营企业组织形式的演变
    (二) 民营企业治理面临的问题
        1. 股权结构不合理,股权过于集中
        2. 公司组织机构分权制衡机制失衡
        3. 公司经营者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不健全
    (三) 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1. 民营经济的重要性
        2. 公司法人治理的作用
        3. 对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忽视
二、我国民营企业公司治理分析
    (一) 传统家族主导型民营企业的治理模式
        1. 传统家族主导型民营企业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发展
        2. 传统家族式民营企业治理的特征
        3. 传统家族式民营企业治理的状况
    (二) 现代公司制下的民营企业治理模式及治理状况
        1. 现代公司制下民营企业治理模式特点
        2. 现代公司制下民营企业治理现状
        3. 现代公司制治理的优势
    (三) 小结
三、民营企业的治理理论选择
    (一) 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
        1. 国外公司治理模式
        2. 我国公司治理模式
    (二) 我国民营企业治理结构目标的选择
        1. 股东至上理论
        2. 利益者相关理论
        3. 民营企业应该坚持的价值目标
    (三)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坚持的原则
        1.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2. 经济公平的价值观原则
四、完善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措施
    (一) 改善不合理的股权结构
    (二) 完善公司治理主体间的制衡机制
        1. 加强股东(大)会的权力
        2. 完善董事会的机构设置
        3. 加强监事会的职能
    (三) 公司职工参与公司治理
        1. 职工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2. 加强职工参与公司治理
    (四)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
        1.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性
        2. 银行参与公司治理的措施
    (五) 完善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
结语
参与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基于民营上市公司隐性控制权下的公司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目标
    1.3 研究方法及概述
    1.4 文献综述
        1.4.1 对隐性控制权及其机制的研究
        1.4.2 对隐性控制权及公司价值关系的研究
    1.5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控制权、公司价值的相关理论
    2.1 控制权相关理论
        2.1.1 控制权的提出
        2.1.2 控制权的来源
        2.1.3 实际控制权理论
        2.1.4 两权分离理论
    2.2 公司价值相关理论
        2.2.1 公司价值相关理论
        2.2.2 公司价值的评估
第3章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隐性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研究的相关界定
    3.1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隐性控制权的特点
        3.1.1 样本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点
        3.1.2 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隐性控制权特点
    3.2 对民营上市公司隐性控制权与公司价值研究的相关界定
        3.2.1 民营上市公司的界定
        3.2.2 隐性控制权的界定
        3.2.3 公司价值的界定
第4章 隐性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相关理论假设和实证分析
    4.1 隐性控制权与公司价值关系的相关理论假设
    4.2 隐性控制权对公司价值影响的回归分析的变量选取与模型设计
        4.2.1 样本量选取
        4.2.2 变量说明
        4.2.3 模型设计
    4.3 实证分析
        4.3.1 描述性统计
        4.3.2 相关性检验
        4.3.3 回归分析
        4.3.4 结论
    4.4 稳健性检验
        4.4.1 对模型1的稳健性检验
        4.4.2 对模型2的稳健性检验
        4.4.3 对模型3的稳健性检验
    4.5 本研究的局限性
第5章 对提高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价值的建议
    5.1 外部环境方面
        5.1.1 加快推进股权分置改革
        5.1.2 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
        5.1.3 鼓励民营企业直接上市
        5.1.4 规范信息披露
    5.2 内部环境方面
        5.2.1 明晰独立董事的责、权、利
        5.2.2 建立科学、完善的独立董事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后记

(7)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治理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1.1 全球经济走势对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
        1.1.2 我国经济环境对我国建筑类企业经营产生的影响
        1.1.3 选题的意义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2.1 研究的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献综述
        1.3.1 基本概念及主流理论
        1.3.2 公司治理模式及其要素
        1.3.3 公司治理模式理论的最新发展
第2章 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机制分析
    2.1 家族企业地位和优势
        2.1.1 世界范围内家族企业的经济地位
        2.1.2 我国家族企业主要优势
    2.2 我国家族企业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
        2.2.1 我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2.2.2 我国家族企业存在的问题
    2.3 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方向
    2.4 方太公司治理机制的借鉴
        2.4.1 方太的公司治理机制和管理模式之变革
        2.4.2 方太的激励机制
        2.4.3 方太的启示
第3章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治理现状及特征
    3.1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经营及管理现状
        3.1.1 光明建设集团基本情况介绍
    3.2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股权结构和运行机制
    3.3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管理情况介绍
        3.3.1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法定代表人情况
        3.3.2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经营组织结构
        3.3.3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财务运营方式
    3.4 光明建设集团现阶段公司治理的特征
第4章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与重构
    4.1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4.2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治理方式的变革方向
    4.3 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治理模式的重塑
第5章 结论和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施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8)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2 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的理论与实践
    2.1 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内涵
        2.1.1 股权结构的内涵
        2.1.2 公司治理结构的的内涵
    2.2 股权结构与治理结构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控制权理论
3 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整体状况
    3.1 上市家族企业的界定依据
        3.1.1 企业产权配置学说
        3.1.2 临界控制权学说
        3.1.3 上市家族企业的界定
    3.2 我国上市家族企业发展历程
    3.3 上市家族企业的整体状况
        3.3.1 上市家族企业分布状况
        3.3.2 上市家族企业总体业绩表现状况
        3.3.3 上市家族企业家族成员关系状况
        3.3.4 职业经理人参与上市家族企业经营管理状况
        3.3.5 家族控股比例状况
        3.3.6 上市家族企业中职业经理人经营绩效状况
4 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
    4.1 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存在的问题
    4.2 上市家族企业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导致的治理结构问题
        4.2.1 大股东的外部性行为
        4.2.2 董事会决策行为
        4.2.3 经理人行为问题
5 合理调整我国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优化治理结构
    5.1 我国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调整
        5.1.1 我国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调整方向
        5.1.2 我国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调整可采取的具体做法
    5.2 国际上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模式比较
        5.2.1 英美模式治理结构
        5.2.2 德日模式治理结构
        5.2.3 发达国家家族企业治理结构演变过程启示
    5.3 基于我国实际环境的上市家族企业治理结构调整分析
        5.3.1 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成长的现实环境分析
        5.3.2 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治理结构优化模式分析
6. 案例实证分析---从国美电器股权之争看上市家族企业的治理
    6.1 研究国美股权之争的必要性和意义
    6.2 国美控制权争夺事件始末回顾
    6.3 从国美事件看我国上市家族企业所处现状
        6.3.1 国美处于“交错结构阶段”
        6.3.2 国美控制权之争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6.4 从国美事件我国剖析上市家族企业治理问题
        6.4.1 缺乏有效的权利制衡
        6.4.2 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6.4.3 家族大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委托- 代理问题
        6.4.4 盲目引进机构投资者
    6.5 从国美事件看完善我国家族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的具体对策
        6.5.1 强化公司监督职能
        6.5.2 健全公司激励机制
        6.5.3 建立家族控制权的保护机制
7 总结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研究动机与研究目的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动机
        1.1.3 研究目的
    1.2 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
        1.2.1 对家族上市公司概念的分析
        1.2.2 股权结构概念的概述
        1.2.3 公司绩效概念的概述
        1.2.4 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关系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样本筛选
    1.5 论文结构
2 与本文相关的基础理论概述
    2.1 与家族企业有关的理论
        2.1.1 现代企业理论
        2.1.2 家族企业的经济解释
    2.2 与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的理论
        2.2.1 经济因素决定论
        2.2.2 政治因素决定论
        2.2.3 产业效应理论
        2.2.4 生命周期决定论
3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文献回顾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3.1 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
        3.1.1 国外学者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1.2 国内学者对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2 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3.2.1 国外学者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2.2 国内学者对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3 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
        3.3.1 国外学者对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3.2 国内学者对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的研究
    3.4 股权流通性与公司绩效
    3.5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文献评述
4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问题研究
    4.1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历程与特点
        4.1.1 家族企业上市的历程
        4.1.2 家族企业上市的主要特征
    4.2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动因分析
        4.2.1 国外家族企业上市动因分析
        4.2.2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动因分析
    4.3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利弊分析
        4.3.1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有利之处
        4.3.2 我国家族企业上市的弊端方面
5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析
    5.1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比较研究
        5.1.1 股权结构的含义与计量
        5.1.2 研究样本与变量定义
        5.1.3 研究结果与讨论
    5.2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股模式分析
        5.2.1 家族控股的一般模式
        5.2.2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控股模式
    5.3 本章小结
6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比较研究
    6.1 研究设计
        6.1.1 研究样本
        6.1.2 研究方法
    6.2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比较研究:基于一般的指标体系
        6.2.1 建立一个指标体系
        6.2.2 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描述性统计
        6.2.3 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比较
    6.3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比较研究:基于因子分析法
        6.3.1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公司绩效评价方法简介
        6.3.2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绩效的因子分析过程及比较
    6.4 本章小结
7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分析
    7.1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理论分析
        7.1.1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
        7.1.2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与公司绩效
        7.1.3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与公司绩效
        7.1.4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股权流通性与公司绩效
        7.1.5 我国家族上市公司的两权分离度与公司绩效
    7.2 研究设计
        7.2.1 研究样本
        7.2.2 变量定义
        7.2.3 模型的构建
    7.3 数据分析结果
    7.4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一些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10)香港与大陆上市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研究背景
    1.1 引言
    1.2 内地民营企业上市历程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2.1 国内外研究综述
    2.2 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特征、存在问题及改善对策
3 实证研究
    3.1 研究设计
    3.2 描述性分析和比较
    3.3 回归检验
4 研究结论与启示
    4.1 研究结论
    4.2 建议
    4.3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由家族上市公司的“一股独大”看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 [1]上市家族企业慈善捐赠对其债务融资结构影响分析 ——以浙江龙盛集团为例[D]. 赵东芳.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2]创业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研究 ——基于资本结构中介效应的分析[D]. 唐菊霞. 西南民族大学, 2018(06)
  • [3]中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研究 ——基于公司治理的视角[D]. 李鑫. 山东大学, 2014(10)
  • [4]制度导向下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D]. 何绪光. 新疆财经大学, 2014(03)
  • [5]从公司法的角度探讨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改革与完善[D]. 田莉莉. 浙江师范大学, 2013(04)
  • [6]基于民营上市公司隐性控制权下的公司价值[D]. 孙风莲. 天津财经大学, 2013(07)
  • [7]光明建设集团公司治理机制研究[D]. 潘湘海. 武汉工程大学, 2013(03)
  • [8]中国上市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研究[D]. 何娅红. 新疆大学, 2012(03)
  • [9]我国家族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研究[D]. 唐睿明. 东北财经大学, 2012(06)
  • [10]香港与大陆上市民营企业公司治理的比较[D]. 林小雁. 暨南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从家族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看民营企业股权结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