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一、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文献综述)

李新[1](2021)在《MAGL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子宫内膜癌是妇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根据子宫内膜癌与雌激素的关系、组织病理学、发病机制等因素将其分为Ⅰ型和Ⅱ型。Ⅰ型病理类型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占子宫内膜癌的大多数。Ⅱ型子宫内膜癌病理类型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均少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对子宫内膜癌研究的不断深入,除了传统的分型,目前根据癌症基因组图谱已经将子宫内膜癌分为POLE突变型、微卫星不稳定型、髙拷贝型和低拷贝型4种分子亚型。FIGO分期为早期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经手术及必要的辅助治疗预后相对较好,然而,对于晚期或复发的患者,近几年其5年生存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随着肿瘤个体化治疗和靶向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子宫内膜癌的药物治疗方法除了激素治疗及常规的铂类、紫杉醇类、环磷酰胺类化疗药物外,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指南中还加入了贝伐珠单抗、依维莫司、西罗莫司等新型靶向药物,所以识别新的分子机制,研究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机制及其调控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找出新的治疗靶点,从而开发新的治疗手段。人类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等的不断改变使得肥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预计,10年后全世界人口中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占比将达到约58%。肥胖是子宫内膜癌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估计40%的新发子宫内膜癌病例与肥胖有关,其中I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病与肥胖最为密切。体内脂肪的异常堆积会以肥胖的形式表现,与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能量代谢失调己逐渐成为各种癌症研究的热点。肿瘤细胞的恶性表型常伴随着代谢途径的重新编程,包括脂代谢的异常改变。近年来,单酰基甘油脂肪酶(Monoacylglycerol Lipase,MAGL)作为一种重要的脂代谢酶在癌症的发生发展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表道MAGL可通过控制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s,FFAs)的释放调节脂质分子信号通路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许多研究表明MAGL在人癌细胞和原发性肿瘤中高表达,抑制其表达减弱了浸润性乳腺癌、卵巢癌和恶性黑色素瘤癌细胞的生长、存活、迁移和侵袭。MAGL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分子量为33 kDa的酶,是丝氨酸水解酶超家族成员之一,在脂代谢中是水解甘油三酯产生FFAs的关键酶。此外,MAGL还是2-花生四烯酰甘油(2-Arachidonoylglycerol,2-AG)的主要水解酶,是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内源性大麻素的失活。而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已被证实在癌症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往的研究表明,MAGL在炎症、疼痛、神经保护、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紊乱和癌症等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MAGL在脂质代谢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有研究报道,MAGL在结直肠癌、胃肠道间质瘤、前列腺癌、神经母细胞瘤、鼻咽癌、肝细胞癌、恶性黑色素瘤、卵巢癌、乳腺癌等多种侵袭性肿瘤中均有功能性的表达。因此,MAGL对子宫内膜癌的影响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目前尚无MAGL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具体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面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旨在探讨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BMI、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等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并统计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通过细胞实验应用高效不可逆的MAGL抑制剂JZL184和siRNA下调MAGL表达,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进一步探讨MAG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就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最后应用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判断抑制MAGL对子宫内膜癌活体肿瘤生长的作用,为MAGL是否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潜在的治疗靶点提供新的理论依据。第一部分 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GL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年龄、临床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BMI、淋巴脉管间隙浸润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统计其与患者生存预后的相关性,从而明确MAGL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本实验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AGL在75例子宫内膜癌、31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28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使用GraphPad Prism 6.01软件分析子宫内膜癌组织中MAGL表达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并整理患者的随访信息进行生存分析;采用qRT-PCR技术检测MAGL在16例患者的新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基因定量表达情况。结果:1.MAGL在正常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均表现为细胞质及细胞膜棕褐色染色,三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51.6%和76.0%,其表达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MAGL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妊娠次数和BMI指数有显着相关性,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年龄和有无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无显着相关性,P>0.05。3.生存曲线的绘制采用Kaplan-Meier法,MAGL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生存率的比较用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显示:与MAGL阴性表达组比较,MAGL阳性组患者的生存率有降低趋势,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GL阳性表达组的患者有预后较差的趋势。4.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16对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MAGL mRNA表达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发现:MAGL在新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免疫组织化学和qRT-PCR研究结果均显示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过表达。2.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表达与BMI、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和妊娠次数有显着正相关性。3.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作为促癌基因发挥作用,有助于我们找出新的治疗靶点。第二部分 抑制MAGL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目的:应用药理学抑制剂和基因干扰技术下调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AGL的表达,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进一步探讨MAGL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并就其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分别使用药物JZL184和siRNA分别从蛋白水平和转录水平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AGL的表达,利用western-blot技术和qRT-PCR技术检测MAGL的抑制效率,通过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迁移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测定抑制MAGL对肿瘤细胞转移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分析敲低MAGL后对肿瘤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索MAGL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我们再次分别用western-blot和qRT-PCR实验评估抑制MAGL后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yclin D1、Bcl-2、Bax及EMT相关因子的变化。结果:1.我们经过摸索不同梯度浓度来探讨MAGL抑制剂JZL184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影响,MTT实验发现1μmol/L JZL184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的增殖影响最为显着。用药物JZL184及siRNA分别从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来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MAGL的表达,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其最终MAGL蛋白水平的变化。通过qRT-PCR检测SiRNA转染48h对MAGL基因水平的影响发现MAGL mRNA水平明显降低,在Ishikawa中表达减少89.3%,在RL95-2中减少86.1%,在AN3CA减少7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JZL184对MAGL蛋白水平有直接抑制作用,其表达在Ishikawa减少70.6%,在RL95-2中减少70.3%,在AN3CA减少74.0%。SiRNA(平均siMAGLs)的间接抑制,使MAGL蛋白水平分别在Ishikawa减少56.7%,在RL95-2减少60.6%,在AN3CA中减少66.1%。且这两种方法对MAGL蛋白水平的抑制无统计学差异。2.MTT法检测发现药物JZL184抑制和siRNA干扰MAGL均抑制了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JZL184所处理细胞的抑制作用比siRNA所处理细胞更不稳定,其抑制作用随时间逐渐减弱。然而,这两种方法对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没有显着差异。3.利用JZL184和siRNA敲低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RL95-2)中MAGL表达后,通过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发现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转移能力受到明显抑制,这一结果提示MAGL参与子宫内膜癌进展转移的过程。4.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敲低MAGL后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无论是JZL184药物抑制还是siRNA干扰MAGL均能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与未处理组相比,转染siMAGL的Ishikawa 细胞 G0/G1 期增加 20.6%,RL95-2 细胞 G0/G1 期增加 41.5%,AN3CA细胞G0/G1期增加30.3%。而在JZL184处理后的细胞,G0/G1期细胞的比例在Ishikawa细胞中增加了 16.2%,在RL95-2细胞中增加了 28.6%,在AN3CA细胞中增加了 11.8%。5.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转染siMAGL1的Ishikawa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所占比例为6.97±0.58%,转染siMAGL2的Ishikawa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10.27±1.19%,较对照组的5.38±0.08%均显着增加。而在JZL184处理后的Ishikawa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7.52±0.84%,较未处理组4.90±0.85%明显增加,差异显着。转染siMAGLl的RL95-2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所占比例为9.17±2.29%,转染siMAGL2的RL95-2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8.71±1.82%,较对照组的5.00±0.11%均显着增加。而在JZL184处理后的RL95-2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所占比例为7.01±0.57%,较未处理组4.97±0.95%增加明显,差异显着。与对照组相比,经过siRNA及JZL184处理的子宫内膜癌细胞早期凋亡和晚期凋亡所占比例均增加,差异显着。抑制MAGL可以诱导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增加。MAGL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过程,并在这一调控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6.SiRNA(平均siMAGLs)沉默子宫内膜癌细胞系MAGL后,细胞周期蛋白D1和Bcl-2基因水平均有显着下降,其中使Ishikawa细胞中Cyclin D1下降52.2%,RL95-2 细胞下降 65.9%,AN3CA 细胞下降 49.8%。而 Ishikawa 细胞中Bcl-2的转录水平减低了 59.6%,RL95-2细胞减低了 67.4%,AN3CA细胞减低了56.6%。JZL184作用子宫内膜癌细胞后细胞周期蛋白D1在Ishikawa细胞中的蛋白表达降低了 33.2%,RL95-2细胞中降低了 34.4%,AN3CA细胞中降低了49.8%,而Ishikawa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了 35.1%,RL95-2细胞中的表达下降了 3 6.2%,AN3CA细胞中下降了 29.3%。Bcl-2和Bax两个分子表达的比例是衡量细胞凋亡与否的重要因素,本实验分别用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siRNA和JZL184对其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前面我们已经证实,抑制MAGL后子宫内膜癌细胞中Bcl-2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用同样的方法我们检测Bax的表达,siRNA处理组在mRNA水平没有发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但与对照组相比,siRNA处理组bcl-2/bax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实验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系bcl-2和bax的蛋白表达水平,JZL184干预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与前部分实验结果一致,而bax蛋白表达与之前siMAGL组检测mRNA水平结果不同,与对照组相比蛋白水平显着升高。这些结果表明,MAGL能够通过改变Bcl-2和Bax的表达来调节子宫内膜癌细胞的凋亡。7.SiRNA(平均siMAGLs)干扰子宫内膜癌细胞中MAGL表达后,qRT-PCR检测发现EMT过程相关的E-cadherin mRNA水平显着上调,而Vimentin、snail基因表达呈显着下降趋势。JZL184抑制MAGL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发现E-cadherin在Ishikawa、RL95-2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显着上升,而Vimentin、snail表达同基因水平变化一致,出现了显着下降趋势。SiRNA和JZL184对MAGL的抑制作用均可引起EMT相关因子的改变,MAGL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转移可能与EMT相关因子有关。结论:1.MAGL在子宫内膜癌中作为促癌基因发挥作用,抑制其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及转移,并诱导细胞凋亡。2.MAGL可能通过调控CyclinD1和Bcl-2、Bax从而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癌细胞的凋亡。3.MAGL促进子宫内膜癌细胞的转移可能与EMT相关因子有关。4.MAGL为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有可能成为子宫内膜癌治疗新的靶点。第三部分敲低MAGL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目的:我们利用组织和细胞的实验已经证明MAGL在子宫内膜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验证MAGL对在体子宫内膜癌肿瘤生长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移植瘤实验来判断敲低MAGL对子宫内膜癌活体肿瘤生长的作用。方法:ShMAGL慢病毒转染Ishikawa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敲除MAGL的细胞株,并通过观察荧光及western blot实验进行转染效率的验证。将裸鼠随机分为 4 组,分别接种 shCtrl-Ishikawa、shMAGL-Ishikawa、Ishikawa、Ishikawa细胞进行成瘤实验,动态观察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见到肿瘤长出后隔日测量移植瘤体积和裸鼠体重。第15天接种Ishikawa细胞的两组裸鼠分别腹腔注射JZL184(浓度为16mg/kg qod)和等体积的对照溶剂(生理盐水),均共注射10次。第33天颈椎脱臼处死裸鼠,剥离肿瘤实体,拍照、测量体积并记录。结果:Western blot实验显示shMAGL组MAGL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shikawa细胞中MAGL的表达被稳定敲除。ShMAGL敲低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中MAGL后,肿瘤细胞的成瘤性发生变化,裸鼠皮下移植肿瘤体积(448.2±69.1 mm3)较对照组(1199.3±228.0mm3)明显减小,肿瘤增长受到显着抑制。而皮下移植瘤成瘤后我们发现,给予JZL184腹腔注射处理的裸鼠皮下移植瘤(514.6±138.8mm3)生长缓慢,较对照组(1283.5±203.9mm3)有明显的生长趋势差异。裸鼠成瘤体内实验的结果表明,慢病毒转染敲低MAGL及成瘤后应用MAGL抑制剂JZL184均能够抑制裸鼠皮下移植肿瘤的生长。结论:裸鼠成瘤体内实验证明,抑制MAGL后裸鼠皮下移植瘤成瘤性明显下降,肿瘤生长缓慢,肿瘤体积受到显着抑制。敲低MAGL有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作用。

虞乐[2](2021)在《右美托咪定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集中分布在亚洲非洲地区,在世界范围内肝癌的发病率正逐年急剧增加。肝细胞癌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远低于其他恶性肿瘤。虽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肝癌诊疗水平不断提高,手术切除依然是肝癌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大多数患者死于肝癌术后肿瘤的转移与复发。因此探究肝细胞转移与复发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围术期麻醉药物和策略的应用可以直接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和细胞介导的免疫,从而间接干扰肿瘤细胞的转移与复发。全麻药物应用在肿瘤患者远期转归中起到重要作用。探究麻醉与肿瘤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及其分子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右美托咪定是一种高选择性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近年来已作为一种麻醉辅助用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已经有研究发现右美托咪定具有促进肺癌及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能力。而右美托咪定与肝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目前还鲜有报道。SIRT1是高度保守的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其在细胞衰老、新陈代谢和免疫应答过程中起到重要调控作用。而SIRT1在肿瘤中的作用目前尚存在很大的争议。其促进肿瘤和抑制肿瘤的能力具有细胞及器官的特异性。已经有研究表明右美托咪定可以通过SIRT1来维持心肌细胞内稳态,而右美托咪定是否可以通过SIRT1来维持和促进肝癌细胞的功能目前还尚未见报道。凋亡是基因调控的细胞自主的有序的死亡,BCL-2家族在凋亡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有研究报道SIRT1可以通过凋亡信号通路来调控细胞的生长发育。本实验通过研究右美托咪定作用下肝癌Huh-7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变化规律、细胞内SIRT1水平的变化和细胞凋亡水平,探讨SIRT1介导的凋亡抑制在右美托咪定影响肝癌Huh-7细胞增殖及迁移的作用。方法:实验分成细胞和动物两部分。首先取对数生长期的肝癌Huh-7细胞,开展以下研究:1.用不同浓度的右美托咪定处理上述肝癌Huh-7细胞,作用24 h后,应用MTT方法检测肝癌Huh-7的增殖活性;用Transwell的方法检测肝癌Huh-7细胞的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Huh-7内SIRT1、Bax及Bcl-2的表达含量变化。2.将si-SIRT1转染至肝癌Huh-7细胞内,6 h后用q RT-PCR检测转染效率。确认转染效率达70%后,进行下一步操作。加入右美咪定处理24 h。应用MTT方法检测肝癌Huh-7的增殖活性;用Transwell的方法检测肝癌Huh-7细胞的迁移能力;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癌Huh-7内Bax及Bcl-2的表达含量变化。其次,将SPF级BALB/c-nu雄鼠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右美托咪定组。皮下种植肝癌Huh-7细胞,皮下种植细胞4天后,腹腔注射0.5 mg/kg的右美托咪定或者是相应体积的生理盐水。两天注射一次,连续注射7次。种植细胞44天后处死裸鼠,观察裸鼠的体质量和皮下瘤体的质量。结果:1.右美托咪定可以增强肝癌Huh-7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右美托咪定作用于肝癌Huh-7细胞,细胞的活性水平增高(P<0.05),且在右美托咪定浓度为0.1 n M达到效应最大值(P<0.0001),因此选择0.1 n M作为最适有效浓度;0.1 n M右美托咪定作用肝癌Huh-7细胞,肝癌Huh-7细胞迁移增多(P<0.01);0.1 n M右美托咪定作用肝癌Huh-7细胞,细胞内SIRT1表达水平增加(P<0.01);0.1 n M右美托咪定作用肝癌Huh-7细胞,细胞内Bcl-2/Bax水平增高(P<0.01)。2.细胞内SIRT1水平下调可减弱右美托咪定的促增殖及迁移作用敲低肝癌Huh-7细胞内水平后,加入右美托咪定,细胞增殖(P>0.05)、迁移(P>0.05)和Bcl-2/Bax表达水平(P>0.05)无明显变化。3.在体实验中,右美托咪定处理后裸鼠体质量、瘤体体质量及体积无明显变化裸鼠成瘤实验中,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裸鼠的体质量(P>0.05)及皮下瘤体的体质量(P>0.05)无明显变化。结论:右美托咪定促进肝癌Huh-7的增殖及迁移;抑制凋亡是右美托咪定影响肝癌Huh-7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关键因素;细胞内SIRT1表达的上调在右美托咪定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李雪[3](2021)在《PHLDB3、P53、Bax、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高,预后不良,且发生发展机制错综复杂。本研究主要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leckstrin同源样结构域家族B成员3(PHLDB3)、抑癌基因P53、凋亡促进因子Bax、凋亡抑制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相互关系及表达意义,以探究PHLDB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拟为进一步探究PHLDB3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具体调控机制奠定组织学基础、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治疗的靶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8例非小细胞肺癌病例,收集其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蜡块108例,并收集部分癌组织5cm以外的正常肺组织蜡块45例作为对照。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HLDB3、P53、Bax、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邻近正常肺组织(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各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分析各蛋白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1.PHLDB3、P53、Bax、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PHLDB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69.4%,在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为26.7%;P5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1%,在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为0.0%;Bax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8.9%,在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为80.0%;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82.4%,在对照组中的阳性率为26.7%。与对照组相比,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HLDB3表达更高,P53表达更高,Bax表达更低,Bcl-2表达更高(P<0.05)。2.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HLDB3、P53、Bax、Bcl-2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PHLDB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最大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年龄>60岁、男性、肿瘤最大径>3cm、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TNM分期为Ⅲ和Ⅳ期或伴淋巴结转移者,PHLDB3阳性率更高;P5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肿瘤最大径、吸烟史、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肿瘤最大径>3cm、有吸烟史、分化程度为中/低分化或TNM分期为Ⅲ和Ⅳ期者,P53阳性率更高;Bax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分化程度为高分化或未见淋巴结转移者,Bax阳性率更高;Bcl-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TNM分期为Ⅲ和Ⅳ期或伴淋巴结转移者,Bcl-2阳性率更高(P<0.05)。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HLDB3、P53、Bax、Bcl-2蛋白表达之间的相互关系:PHLDB3的表达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258,P=0.007)、与Bax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477,P<0.001)、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650,P<0.001);P53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339,P<0.001);Bax的表达与Bcl-2的表达呈负相关关系(r=-0.509,P<0.001)。Bax在P53(+)PHLDB3(+)组及P53(-)PHLDB3(+)组的表达均显着低于其在P53(-)PHLDB3(-)组的表达(P<0.05),而其在P53(+)PHLDB3(+)组的表达与其在P53(-)PHLDB3(+)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在P53(+)PHLDB3(+)组及P53(-)PHLDB3(+)组的表达均显着高于其在P53(-)PHLDB3(-)组的表达(P<0.05),而其在P53(+)PHLDB3(+)组的表达与其在P53(-)PHLDB3(+)组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HLDB3、P53、Bax、Bcl-2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在非小细胞肺癌中,PHLDB3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PHLDB3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短;P53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P53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短;Bcl-2阳性患者的总生存时间较Bcl-2阴性患者的生存时间短(P<0.05)。PHLDB3、P53、Bcl-2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P53(+)PHLDB3(+)组及P53(-)PHLDB3(+)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均显着低于P53(-)PHLDB3(-)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P<0.05),而P53(+)PHLDB3(+)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与P53(-)PHLDB3(+)组患者的总生存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PHLDB3和TNM分期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1.PHLDB3、P53、Bax、Bcl-2可能参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PHLDB3阳性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不良,PHLDB3可能是影响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2.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PHLDB3表达与Bax表达成负相关、而与Bcl-2表达成正相关;P53表达与Bcl-2表达成正相关;PHLDB3、P53可能参与细胞的凋亡过程,从而影响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3.PHLDB3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P53有关,P53的突变可能导致PHLDB3的表达增加,P53可能是PHLDB3的上游调节因子之一。

王炼[4](2020)在《三氧化二砷经甲状腺激素受体β1介导的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诱导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探明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Thyroidhormone,TH)以及肝组织的影响。(2)探明As2O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肝脏TH信号通路的影响。(3)明确As2O3对大鼠BRL-3A和RH-35细胞生长的毒性作用。(4)明确As2O3对BRL-3A和RH-35细胞TH信号通路的影响。(5)探索甲状腺激素受体β1(Thyroidhormonereceptorbeta 1,TRβ1)的表达与As2O3对BRL-3A和RH-35细胞毒性作用的相关性。[方法](1)构建As2O3饮水慢性中毒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整体一般临床表现和体重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TH的变化;肝组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2)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大鼠肝脏TH信号通路的关键调控因子TRβ1、核内途径TRβ1的下游因子(Cyclin D1)、核外途径TRβ1的下游关键因子(PI3K)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核外途径参与因子(Bax、Bcl-2)的蛋白表达变化。(3)培养BRL-3A和RH-35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As2O3对两种细胞的毒性作用。(4)利用MTT法检测As2O3对BRL-3A和RH-35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筛选合适的药物浓度。(5)As2O3 分别作用 BRL-3A 和 RH-35 细胞,通过 RT-q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两种细胞TRβ1、Cyclin D1和PI3K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以及核外途径其它因子的蛋白表达变化。(6)利用激动剂GC-1对TRβ1进行干扰,通过RT-qPCR、Western Blot技术检测BRL-3A和RH-35细胞Cyclin D1和PI3K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As2O3饮水慢性中毒的大鼠整体一般临床表现正常,体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着。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110d,0.4μg/mL组雌鼠血清T4水平显着降低(P<0.05)、T4/T3 极显着降低(P<0.01)。As2O3 作用 194d,0.2μg/mL组雌鼠T3水平显着升高(P<0.05)、T4/T3显着降低(P<0.05),0.2和0.4μg/mL组雄鼠T4水平极显着升高(P<0.01),雄鼠各组血清T4/T3均升高,其中0.1μg/mL组显着升高(P<0.05),0.2和0.4μg/mL组极显着升高(P<0.01)。不同浓度的As2O3饮水引起大鼠不同程度的肝组织损伤。(2)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110d,雌鼠各组肝脏TRβ1蛋白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0.1和0.2μg/mL组Cyclin D1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0.4μg/mL组PI3K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雄鼠0.4μg/mL组TRβ1蛋白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0.2μg/mL组TRβ1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Cyclin D1和PI3K的表达均极显着升高(P<0.01)。As2O3作用194d,各组TRβ1蛋白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Cyclin D1的表达均极显着升高(P<0.01),0.2μg/mL组雌鼠和雄鼠各组PI3K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0.4μg/mL组雌鼠PI3K表达却极显着升高(P<0.01)。mRNA表达结果与蛋白一致。此外,As2O3干扰了大鼠Bcl-2和Bax蛋白表达,并随着作用时间的增长,诱导Bcl-2/Bax蛋白比值升高。其中,各组雌鼠和0.4μg/mL组雄鼠Bcl-2/Bax比值极显着升高(P<0.01)。(3)倒置显微镜观察发现,5μM/L As2O3引起BRL-3A细胞形状变圆、颜色变黑,50μM/L As2O3引起大多数BRL-3A细胞死亡;5μM/LAs2O3引起少数RH-35细胞死亡,50μM/LAs2O3引起几乎全部RH-35细胞死亡。细胞存活率检测发现,与对照组相比,≤25μM/L的As2O3作用BRL-3A不同时间,可以促进细胞存活率;≥50μM/L的As2O3引起BRL-3A细胞存活率显着下降(P<0.01)。≤1.563μM/L的As2O3作用RH-35细胞不同时间,可以促进细胞存活率;≥6.25μM/L的As2O3引起RH-35细胞存活率显着下降(P<0.01)。6.25μM/L的As2O3作用细胞24h,BRL-3A细胞存活率为100%,RH-35细胞的存活率约51%。(4)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BRL-3A细胞12h,各组TRβ1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1.563μM/L 组 Cyclin D1 蛋白表达升高(P<0.05),6.25μM/L 组Cyclin D1 蛋白表达降低(P<0.01)。As2O3作用 24h,1.563μM/L 组 TRβ1 显着升高(P<0.05),6.25μM/L 组 TRβ1 极显着升高(P<0.01),6.25μM/L 组 Cyclin D1的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As2O3作用48h,1.563μM/L组TRβ1显着降低(P<0.05),6.25μM/L组极显着升高(P<0.01),各组Cyclin D1的蛋白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基因表达结果与蛋白表达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RH-35细胞12、24h,各组TRβ1蛋白表达升高,其中,3.125和6.25μM/L组TRβ1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As2O3作用48h,3.125和6.25μM/L组TRβ1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基因结果与蛋白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RH-35 12、24、48h,各组Cyclin D1蛋白表达量均极显着降低(P<0.01)。(5)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BRL-3A细胞12h,1.563和3.125μM/L组PI3K的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6.25μM/L组极显着降低(P<0.01)。As2O3作用24h,各组PI3K的表达均极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BRL-3A细胞12h,P-PI3K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TRα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6.25μM/L组Fasl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1.563μM/L组Bax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Bcl-2的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As2O3 作用 BRL-3A 细胞 24h,3.125μM/L 组 P-PI3K 的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而6.25μM/L组则极显着降低(P<0.01);1.563μM/L组TRα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而6.25μM/L组TRα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Fasl的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3.125和6.25μM/L组Bax的表达均极显着升高(P<0.01);1.563μM/L组Bcl-2的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As2O3作用12、24h,引起BRL-3A细胞Bcl-2/Bax比值极显着降低(P<0.01)。(6)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RH-35细胞12、24h,各组PI3K的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基因表达与蛋白表达结果一致。与对照组相比,As2O3作用RH-35细胞12h,P-PI3K的表达均极显着升高(P<0.01);1.563 和 6.25 μM/L 组 TRα 的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3.125μM/L组极显着升高(P<0.01);1.563μM/L组Fasl的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6.25μM/L组Bax的表达升高(P<0.05),3.125μM/L组Bax的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各组Bcl-2的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As2O3作用24h,各组P-PI3K的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1.563μM/L组TR α的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各组Fasl的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Bax的表达极显着升高(P<0.01);1.563μM/L组Bcl-2的表达显着升高(P<0.05),其余浓度组极显着降低(P<0.01)。As2O3作用12、24h,引起RH-35细胞Bcl-2/Bax 比值极显着降低(P<0.01)。(7)与对照组相比,1.563μM/LAs2O3 作用 12h,BRL-3A 细胞 Cyclin D1、PI3K表达显着基因和蛋白升高(P<0.01),RH-35细胞Cyclin D1、PI3K基因和蛋白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GC-1作用12h,BRL-3A和RH-35细胞Cyclin D1、PI3K基因和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GC-1和As2O3共同作用,BRL-3A细胞Cyclin D1、PI3K表达不再升高,RH-35细胞Cyclin D1、PI3K的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结论](1)As2O3饮水慢性中毒虽未对大鼠整体一般临床表现以及体重造成明显影响,却引起大鼠血清TH水平、T4/T3的比值出现异常,并导致肝组织损伤。(2)As2O3引起大鼠肝脏TRβ1的水平异常,干扰Cyclin D1、PI3K、Bax和Bcl-2的水平,影响TH核内途径的基因组效应和核外途径的非基因组效应,诱导肝损伤。(3)As2O3对BRL-3A和RH-35细胞有双向作用,即低浓度As2O3能一定程度促进两种细胞的存活率;高浓度As2O3则抑制两种细胞的存活率,诱导细胞凋亡,相对于BRL-3A细胞,As2O3对RH-35细胞的促凋亡以及抑制细胞存活率的作用更强。(4)As2O3通过干扰TRβ1的水平,影响TRβ1介导的TH信号通路核内途径和核外途径,发挥其对BRL-3A和RH-35细胞的毒性作用。从临床的观点出发,TRβ1是砷引起肝损伤疾病早期干预的潜在靶点,进一步研究靶向TH/TRβ1信号通路以防治砷引发的肝毒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王一休[5](2020)在《TTYH3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恶行肿瘤,其中肝细胞癌占约90%,死亡率居全世界恶性肿瘤第5位。本课题通过细胞生物学和动物实验进行探索与验证TTYH3在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转移中的作用。分析TTYH3在临床肝癌标本中的表达和相关临床指标的联系,希望能够为肝细胞癌复发及转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预测指标及治疗靶点。研究方法: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TTYH3在肝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TTYH3在肝癌中与多种临床指标的相关性情况。收集临床肝癌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PCR实验,验证TTYH3基因在肝癌和癌旁中的表达。对肝癌细胞系HCCLM3细胞进行质粒转染达到过表达和对Hep3B细胞进行siRNA转染,干扰TTYH3的表达;然后通过进行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探究TTYH3对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对HCCLM3细胞和Hep3B细胞进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探究TTYH3对肝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由慢病毒构建稳定表达TTYH3的HCCLM3细胞株,通过尾静脉注射肝癌稳转株,进行体内实验,构建肝癌转移动物模型,观察裸鼠肺部转移灶数量,以及对转移灶组织进行HE染色,验证TTYH3在动物体内对肝癌细胞转移的影响。最后,通过免疫印迹实验,探究TTYH3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实验结果:(1)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TTYH3的表达情况,发现TTYH3在多种恶行肿瘤中高表达,在肝细胞癌中,相对于癌旁组织,TTYH3在肝癌中表达上调。此外,TTYH3随着肝细胞癌患者病理分级上升,表达也随之增加,随着肝癌分期越差,TTYH3表达也随着增加。TTYH3在有淋巴转移的患者标本中表达增加,并且TTYH3的表达与肝癌发生TP53突变事件具有相关性。同时发现,TTYH3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与β-caten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2)应用免疫组化发现,临床标本中肝癌组织中的TTYH3表达要高于癌旁组织;实时定量PCR实验发现,同肝癌周围组织相比,肝癌组织中TTYH3的mRNA水平显着上调(P<0.001)。(3)通过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发现TTYH3与肝癌细胞的增殖活力相关,且在HCCLM3中高表达TTYH3时,CKK8结果要高于对照组(P<0.01),且克隆形成能力高于对照组。在Hep3B中干扰TTYH3的表达,CCK8结果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克隆形成能力减弱。(4)通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发现,在HCCLM3中高表达TTYH3时,肝癌细胞具有更高的转移和侵袭能力(P<0.01),在Hep3B中干扰TTYH3的表达,肝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变弱(P<0.01)。(5)通过体内实验,上调TTYH3基因的表达后,裸鼠肺部转移灶增多(P<0.05),肝癌的转移情况显着。(6)通过蛋白印迹实验,TTYH3能够通过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影响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同时可以影响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表达从而调节增殖情况。结论:TTYH3在肝癌组织中表达上调,能够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促进肝癌细胞的转移和侵袭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裸鼠体内肝癌细胞的转移能力。

许畅[6](2020)在《异牡荆素对SK-Hep-1源性肝癌干样细胞特性和miR-34a-5p表达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阐明蔓荆子总黄酮有效成分异牡荆素(isovitexin,ISOV)经调控mi R-34a-5p表达相对选择性促进肝癌干样细胞(liver cancer stem-like cells,LCSLCs)凋亡、抑制SK-Hep-1源性LCSLCs的干性。方法:首先,球形成培养法从体外培养SK-Hep-1细胞系获得球细胞(SK-Hep-1 cell line-derived sphere cell,SK-SC)用作SK-Hep-1源性LCSLCs模型。分别利用球形成率测定、琼脂集落形成试验、流式细胞术和RT-q PCR比较分析SK-Hep-1和SK-SC球形成率、琼脂集落形成率、干细胞相关标志物CD44+细胞百分率以及ALDH1、ABCG2和NANOG表达(干性)。分别利用ELISA、流式细胞术和蛋白质印迹比较SK-Hep-1和SK-SC组蛋白/DNA碎片、Sub-G1细胞百分率(细胞凋亡)和Bcl-2、Bax和Mcl-1蛋白表达。RT-q PCR检测L-02细胞、SK-Hep-1细胞和SK-SC mi R-34a-5p mi RNA表达水平。其次,不同浓度的ISOV(1.0、3.0、10.0μM)处理SK-SC 24 h,分析SK-SC干性、细胞凋亡、Bax、Bcl-2、Mcl-1蛋白和mi R-34a-5p表达。其三,分别利用mi R-34a-5p模拟物转染SK-SC或抑制物转染SK-Hep-1细胞操纵mi R-34a-5p表达水平,测定mi R-34a-5p对SK-SC干性、细胞凋亡和Bax、Bcl-2和Mcl-1蛋白表达的作用。最后,mi R-34a-5p模拟物联合ISOV处理SK-SC或抑制物联合ISOV处理SK-Hep-1细胞,检测mi R-34a-5p表达、SK-SC干性、细胞凋亡和Bax、Bcl-2和Mcl-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SK-Hep-1细胞相比,SK-SC表现出更强干性和凋亡耐受性,并降低mi R-34a-5p表达。ISOV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SK-SC球形成和琼脂集落形成率,减少CD44+细胞百分率以及降低ABCG2、ALDH1和NANOG m RNA水平,同时,上调mi R-34a-5p水平。此外,ISOV上调SK-SC促凋亡蛋白Bax表达、下调抑制凋亡蛋白Bcl-2和Mcl-1表达、促进细胞凋亡。过表达mi R-34a-5p抑制SK-SC干性、调节凋亡相关蛋白表达以促进细胞凋亡。敲低mi R-34a-5p促成SK-Hep-1细胞干性和凋亡耐受。特别重要的是,mi R-34a-5p模拟物增强,而mi R-34a-5p抑制物拮抗ISOV抑制干性和刺激凋亡作用。结论:1.ISOV具有上调mi R-34a-5p表达、相对选择性增加LCSLCs细胞凋亡,减少SK-SC细胞数量,抑制LCSLCs干性作用。2.ISOV至少部分通过上调mi R-34a-5p表达、调控凋亡调节相关蛋白表达、相对选择性增加LCSLCs细胞凋亡,抑制LCSLCs干性。

朱静[7](2020)在《养阴化瘀解毒方对常氧和低氧条件下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恶性增殖和逃避细胞死亡是肿瘤形成的标志。本课题基于结肠癌在中医学中的阴虚、热毒、血瘀等病因病机特点,探讨养阴化瘀解毒方(Yangyin Huayu Jiedu Decoction,YYHYJDD)含药血清对常低氧环境下的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影响的作用机制,为结肠癌的治疗和科研实践提供思路。方法1.常氧条件下养阴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1)采用MTS比色法,检测YYHYJDD含药血清在常氧条件下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2)AOEB染色法观察含药血清对HCT116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影响;(3)Annexin V-FITC/PI双染后流式细胞术法检测含药血清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的影响;(4)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淋巴细胞瘤-2(Bcl-2)、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前体蛋白的表达情况。2.不同氧浓度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1)建立(1%O2、5%O2、20%O2)氧浓度模型,MTS法检测不同氧浓度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筛选出结肠癌细胞增殖最强的和最慢的氧气浓度;(2)将筛选的氧浓度进行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HCT116细胞增殖周期、凋亡情况;(3)荧光定量PCR检测结肠癌HCT116细胞在不同氧浓度下HIF-1αm RNA基因的表达情况;(4)蛋白检测结肠癌HCT116细胞在两种氧浓度下HIF-1α蛋白表达情况。3.低氧条件下YYHYJDD含药血清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1)采用MTS比色法,检测YYHYJDD含药血清在低氧条件下对结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2)AOEB染色观察含药血清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凋亡形态学变化;(3)Annexin V-FITC/PI双染后流式法细胞术后检测含药血清对HCT116细胞凋亡情况;(4)Western Blot检测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及下游Bcl-2、Bax、Caspase-3前体相关靶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1.常氧条件下养阴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对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检测结果:(1)与空白血清对照组相比,养阴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细胞的活性抑制从48 h开始出现明显趋势,抑制率在72 h最强(P<0.05,P<0.01);(2)干预48h AOEB染色HCT116细胞呈现不同时期的凋亡形态;(3)流式细胞术显示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组干预HCT116细胞晚期凋亡明显,总凋亡率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着(P<0.01);(4)Western Blot结果YYHYJDD含药血清在高剂量浓度组下调Bcl-2、Caspase-3前体蛋白表达,中高剂量浓度组Bax的表达上调,Bcl-2/Bax比值下调(P<0.05,P<0.01)。2.1%O2、5%O2、20%O2的三种不同的氧气条件检测结果:(1)HCT116细胞24 h至96 h结肠癌细胞出现增长趋势,与1%O2和20%O2条件相比,5%O2下HCT116细胞增殖速度最快(P<0.05,P<0.01),与1%O2和5%O2相比,20%O2条件下HCT116细胞增殖速度相对较慢(P<0.05,P<0.01);(2)流式周期和凋亡实验:5%O2的结肠癌细胞在S期和G2/M期比值大于20%O2条件下的结肠癌细胞(P<0.05,P<0.01);(3)Western Blot结果,与20%O2相比,5%O2条件下HIF-1α蛋白水平上调(P<0.01)。3.低氧条件下养阴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对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检测结果:(1)与低氧空白对照组相比,YYHYJDD含药血清干预HCT116细胞在48 h、72 h抑制率最显着(P<0.05,P<0.01);(2)AOEB染色含药血清干预结肠癌细胞凋亡随含药血清的浓度增加而增大(P<0.05,P<0.01);(3)流式结果YYHYJDD含药血清能促进HCT116细胞发生凋亡(P<0.05,P<0.01);(4)Western Blot结果该方含药血清在低中高三个剂量浓度组能上调Bax的表达(P<0.01),可以在中剂量浓度组下调Bcl-2的表达(P<0.05),高剂量浓度组有下调Caspase-3前体蛋白的趋势,在中高剂量浓度组能够下调HIF-1α表达(P<0.05)。结论1.常氧条件下养阴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能够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活性,可能通过下调Bcl-2/Bax比值、Caspase-3前体蛋白的表达,发挥促凋亡的作用。2.5%O2氧浓度结肠癌细胞增殖速度最快、可能的机制是使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停留在S、G2/M期,并在分子水平上调HIF-1α蛋白的表达。3.养阴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也可在低氧条件下有一定的时效性、抑制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并使细胞凋亡形态和凋亡率发生改变,发挥促凋亡的作用,可能与下调HIF-1a的表达及其下游相关的的信号分子Bcl-2/Bax的比值、Caspase-3前体蛋白的表达有关。

王晓岩[8](2020)在《蒙古白丽蘑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对采自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蒙古白丽蘑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包括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测定,并且对蒙古白丽蘑不同成分(总多糖、总蛋白、小分子类化合物、总甾醇类化合物及两种甾醇类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内、体外肿瘤抑制实验,探讨其作用机理,对效果最好的组分进行高通量血液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并探讨蒙古白丽蘑的总多糖、甾醇类化合物及水提液进行降血糖实验研究。通过凯氏定氮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索氏抽提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及灼烧法等方法对蒙古白丽蘑营养成分进行分析,如蛋白质、氨基酸、多糖、灰分及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蒙古白丽蘑总蛋白质含量为总蛋白含量为43.56%,总多糖含量为35.58%,总灰分含量为9.2%,粗纤维含量为1.09%;氨基酸含量与金针菇、杏鲍菇及滑子蘑等9种常见食用菌相对比,人体所需必需氨基酸含量在蒙古白丽蘑中的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几种;蒙古白丽蘑重金属含量低,符合国家+++标准,为一级食用产品,食用安全。应用GC-MS及LS-MS等方法,对蒙古白丽蘑子实体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分析。GC-MS分析结果表明,共检测到31种匹配度高于85%化学成分,所有检测出的化合物均以极性较小的易挥发性脂肪族化合物为主;经LS-MS分析,得到化合物共50种,其中检测出酚类化合物9种、脂肪酸类化合物12种、核苷酸类化合物3种、醌类化合物8种、糖类成分6种及甾体类成分4种几个化合物类群,另外还有其他类化合物8种。应用正向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方法对蒙古白丽蘑甾醇类化合物进行分离提取,其几种甾体类化合物为麦角甾醇过氧化物、麦角甾醇、(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麦角甾-4,6,8(14),22(23)-四烯-3-酮等9种化合物。本研究对蒙古白丽蘑化学物质基础特点有了整体性了解,为其活性研究提供基础。由于蒙古白丽蘑的不合理的人为采集及环境条件的恶化,使蒙古白丽蘑栖息地收到破坏,该物种濒临灭绝。应用深层发酵方式量产其发酵菌丝体,尝试在应用上替代蒙古白丽蘑子实体为有助于保护该资源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前期基础上,对其高密度发酵罐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培养基配方为黄豆粉16.55g/L,玉米浆粉33g/L,蔗糖在初始条件下为33g/L,随着发酵时间的推移,逐渐增至9%;发酵条件为10L发酵罐条件优化下,在25℃条件下,初始p H调整为为6.5,发酵罐机械转子转速150 rpm,初始接种量12.5%,为发酵罐最佳培养条件,以此条件在50L及100L发酵罐进行放大培养,最终结果:50L发酵罐在216h时,生物量达到最大,17.84g/L;100L发酵罐在192h时生物量达到19.64g/L。随着发酵罐体的放大,可以明显的缩减发酵周期,为蒙古白丽蘑液体发酵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其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化学成分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发酵菌丝体分析得到的化合物共31个,分别为酚类成分、糖类成分、醌类成分、核苷酸、脂肪酸、甾醇类及其他成分,其中大部分化合物与子实体共有。蒙古白丽蘑不同组分抗肿瘤研究方面,通过脏器指数及抑瘤率计算、ELISA酶联免疫法、H&E病理切片、TUNEL、免疫组化荧光分析法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对蒙古白丽蘑总蛋白(TPLM)、总多糖(LMP)、甲酸(ELM)提取的小分子类化合物、总甾醇类(SLM)化合物及麦角甾-4,6,8(14),22(23)-四烯-3-酮、(22E,24R)-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进行体内抗肿瘤实验,同时对两种单体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以上蒙古白丽蘑组分对H22荷瘤小鼠肿瘤抑制情况均有明显的抑制表现活性,其中以蒙古白丽蘑总甾醇化合物(SLM)及总多糖(LMP)活性最佳。并对SLM进行高通量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及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SLM治疗后的H22荷瘤小鼠,与模型组相比,经肿瘤微环境影响机体代谢发生紊乱所产生强烈扰动的化合物在色氨酸代谢途径、5-羟色胺能突触途径、蛋白质消化吸收途径、亚油酸代谢途径、氨基酸的生物合成途径与花生四烯酸代谢途径等几个代谢通路中发生明显的回调状态,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的表现。肠道微生物变化作用,SLM给药组中,普雷沃菌属及相关菌属为优势菌属(Prevotella),隶属该属多种细菌被证实具有促进脂质代谢、治疗代谢综合征、癌症等多种疾病。除此之外,考拉杆菌属(Phascolarctobacterium)、拟杆菌科(Bacteroidaceae)与拟杆菌属(Bacteroides)在SLM组中也大量富集,对维持人体健康具有多种重要作用,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蒙古白丽蘑降血糖作用研究,对蒙古白丽蘑总多糖(LMP)、水提液(WLM)及肿瘤抑制实验最好组总甾醇组(SLM)应用测量空腹血糖、ELISA法、糖耐量检测法、Western Blot法进行降血糖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蒙古白丽蘑总多糖(LMP)及水提液(WLM)均具有良好的降血糖作用,治疗4周可以显着改善葡萄糖和脂质代谢以及胰岛素抵抗作用。而SLM组降血糖作用并不明显。这些结果表明蒙古白丽蘑具有降血糖作用的活性物质基础是总多糖(LMP)与水提液(WLM),可以用作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成分研发利用。

郭婕[9](2020)在《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的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和意义:宫颈癌具有发病率高、致死率高以及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的特点,严重威胁女性的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的防治作为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在诸多治疗宫颈癌的疗法中,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是一种在肿瘤治疗方面有着广阔前景的新型疗法,该疗法是一种联合光、光敏剂和组织中氧分子,通过光动力学反应选择性破坏病变组织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无创或微创治疗技术,具有对病变部位造成创伤和毒副作用小、定位精准、治疗时间短、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优点。对于大多数组织而言,PDT作用深度均可满足治疗需求;而宫颈部位表浅,易暴露,局部给药和光照治疗均十分方便,从而使得PDT在治疗宫颈病变方面更具优势。此外,PDT在保留器官完整的前提下,还可行多次重复治疗,清除残余病变组织,对于彻底根治病变直径大于3cm和累及宫颈腺腔深度超过2.5cm的病变,更加突显治疗优势。同时,经PDT治疗后,女性的生育功能未受破坏,能满足年轻患者对保留生育能力的需求。PDT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使用理想的光敏剂。临床中已使用的前几代光敏剂由于其成分复杂,易受生物代谢影响,光敏损伤作用的程度不易控制,且多次使用会出现毒副作用和耐受性,因而限制了 PDT治疗作用的发挥。目前,新一代光敏剂正在研发之中,不少中药单体(如姜黄素、黄芩苷等)具有较好的光敏性。本团队前期开展了中药单体姜黄素介导PDT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证实了姜黄素介导PDT治疗宫颈癌具有一定的疗效。而黄芩苷具有明显的抗病毒、抗炎、抗肿瘤以及治疗相关妇科疾病等功效,因此我们猜想黄芩苷介导PDT治疗宫颈癌会有优于姜黄素的疗效,黄芩苷有望成为一种高效、低毒且具有多重抗肿瘤作用的新型光敏剂。因此,本实验拟采用黄芩苷介导PDT治疗宫颈癌,观察该疗法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抑瘤机制是否与促进癌细胞凋亡有关。本研究分为两个部分,实验一:建立宫颈癌体外移植瘤模型,给予相应治疗,通过各组肿瘤体积的变化及抑瘤率的对比,观察黄芩苷介导PDT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同时初步筛选出黄芩苷的最佳作用浓度;通过HE染色,进一步从组织病理学改变观察该疗法的疗效。实验二:进一步探讨黄芩苷介导PDT治疗宫颈癌体外移植瘤的作用机制。通过建立体外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和Cyt-C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探讨黄芩苷介导PDT治疗宫颈癌体外移植瘤的相关凋亡机制是否与Bcl-2/Bax/Cyt-C凋亡途径有关。方法:1.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对宫颈癌体外移植瘤的疗效观察将Hela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制作宫颈癌体外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均匀分为模型组、高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中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低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姜黄素-PDT治疗组和PDT治疗组,每组12只。PDT治疗组:予肿瘤周围注射100μL生理盐水,6小时后瘤周注射硼砂缓冲液0.01mol/L 100μL,行PDT治疗,照射剂量80J/cm2(435nm波长,0.60A,0.54W,距离肿瘤表面3-5cm,照射2min28s)。;高、中、低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分别以80μg/mL、60μg/mL、40μg/mL不同浓度的黄芩苷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其他同PDT治疗组;姜黄素-PDT治疗组:以50μmol/L的姜黄素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其他同PDT治疗组;模型组:以自然光照代替PDT治疗,其他同PDT治疗组。治疗1天后,各组随机取6只裸鼠取材制作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学改变。其余6只裸鼠分别于治疗第1、3、7、14天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体积抑制率,明确黄芩苷介导PDT治疗宫颈癌体外移植瘤疗效。2.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研究将Hela细胞接种于BALB/c裸鼠背部皮下,制作宫颈癌体外移植瘤模型。造模成功后,将荷瘤小鼠随机均匀分为模型组、黄芩苷-PDT治疗组、PDT治疗组、姜黄素-PDT治疗组,每组12只。PDT治疗组:予肿瘤周围注射100μL生理盐水,6小时后瘤周注射硼砂缓冲液0.01mol/L 100μL,行PDT治疗,照射剂量80J/cm2(435nm波长,0.60A,0.54W,距离肿瘤表面3-5cm,照射2min28s);黄芩苷-PDT治疗组:以实验一筛选出的最优浓度的黄芩苷溶液(80μg/mL)代替生理盐水,其他同PDT治疗组;姜黄素-PDT治疗组:以50μmol/L的姜黄素溶液代替生理盐水,其他同PDT治疗组;模型组:以自然光照代替PDT治疗,其他同PDT治疗组。治疗1天后取材,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中Bcl-2、Bax和Cyt-C蛋白的分布及表达情况;探讨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体外移植瘤的相关凋亡机制是否与Bcl-2/Bax/Cyt-C凋亡途径有关。结果:1.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对宫颈癌体外移植瘤具有治疗作用,其中以高浓度黄芩苷(80μg/mL)疗效最佳,效果优于姜黄素介导光动力治疗组。1.1肿瘤体积变化结果模型组肿瘤体积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各治疗组肿瘤生长受到不同程度抑制,体积在治疗后1-3d保持不变或略减小,3d后体积逐渐增大;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第14天后,高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和姜黄素-PDT治疗组肿瘤体积均有极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治疗组肿瘤体积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PDT治疗组相比,治疗第14天后,高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肿瘤体积显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治疗组肿瘤体积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1.2肿瘤体积抑制率变化结果给予治疗后1-3天,高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和姜黄素-PDT治疗组抑瘤率升高,且高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抑瘤效果显着,明显优于姜黄素-PDT治疗组,其余各治疗组抑瘤率均呈下降趋势;而治疗后7-14天,各组抑瘤率均呈下降趋势,但高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抑瘤率高于其余各组。1.3组织病理学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可见:模型组肿瘤细胞成分相对单一,呈团巢状排列,细胞大小不等,边界不清,呈圆形或卵圆形,核浆比增大,染色质粗糙,核分裂像常见,偶见坏死。与模型组相比,其余各治疗组可见坏死灶,灶内细胞核固缩,胞浆嗜酸性变,坏死灶周围肿瘤组织细胞排列较稀疏,体积缩小,核分裂象较模型组减少,其中以高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最为明显,姜黄素-PDT治疗组比较明显。此外,高浓度黄芩苷-PDT治疗组治疗区域肿瘤组织坏死面积大于其余治疗组;而姜黄素-PDT治疗组肿瘤组织内可见出血现象。2.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体外移植瘤的相关凋亡机制与Bcl-2/Bax/Cyt-C凋亡途径有关。2.1免疫组化结果:Bcl-2、Bax和Cyt-C蛋白表达均分布于细胞胞质内,呈棕黄色。2.1.1 Bcl-2:治疗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姜黄素-PDT治疗组及PDT治疗组Bcl-2表达均极显着降低(P<0.01);与姜黄素-PDT治疗组相比,黄岑苷-PDT治疗组Bcl-2表达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1.2 Bax:治疗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与姜黄素-PDT治疗组Bax表达极显着增加(P<0.01),PDT治疗组Bax表达显着增加(P<0.05);与姜黄素-PDT治疗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Bax表达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1.3 Cyt-C:治疗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姜黄素-PDT治疗组及PDT治疗组Cyt-C表达均极显着增加(P<0.01);与姜黄素-PDT治疗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Cyt-C表达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2 Western blot 结果:2.2.1 Bcl-2:治疗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与姜黄素-PDT治疗组Bcl-2表达极显着降低(P<0.01),PDT治疗组Bcl-2表达显着降低(P<0.05);与姜黄素-PDT治疗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Bcl-2表达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2.2 Bax:治疗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与姜黄素-PDT治疗组Bax表达极显着增加(P<0.01),PDT治疗组Bax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姜黄素-PDT治疗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Bax表达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2.2.3 Cyt-C:治疗1天后,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姜黄素-PDT治疗组以及PDT治疗组的Cyt-C表达均极显着升高(P<0.01);与姜黄素-PDT治疗组相比,黄芩苷-PDT治疗组Cyt-C表达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对宫颈癌细胞可以发挥抑制作用,以高浓度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为最佳,且其整体疗效优于姜黄素介导光动力疗法;2.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体外移植瘤发挥抑瘤作用可能与Bcl-2/Bax/Cyt-C相关凋亡通路有关。

毛海燕[10](2020)在《BLVRA在结直肠癌增殖、迁移中的作用及汉黄芩素干预机制》文中研究表明结直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乃至全球其发病率居于第三,死亡率居于第二,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结直肠癌在早期的一些轻微症状,易被诊断为其他消化道疾病而忽视,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情已广泛转移而失去手术机会。尽管随着诊断方法和手段的提高,早期发现的病例增多,但是总生存期仍不是很理想,随着研究的进展,晚期患者尽管采用放化疗、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但疗效也未尽人意,因此,寻找行之有效的分子靶点指导临床个体化精准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胆绿素还原酶A(Biliverdin reductase A,BLVRA)是一种进化上高度保守的可溶性NADH依赖酶,广泛分布于动植物细胞浆内,是胆绿素代谢的限速酶,能够促进胆绿素向胆红素转化,也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够维持细胞内氧化还原反应的动态平衡,其调节细胞的生长,参与细胞信号转导,能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BLVR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呈高表达水平,但其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生物学作用尚不明确。汉黄芩素是从黄芩及半枝莲等中药中提取的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肿瘤活性,包括阻滞细胞周期、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减少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等方面,同时还可以对化疗药物有增敏作用,且其抗肿瘤作用与多个信号通路有关,而汉黄芩素能否通过调控BLVRA发挥抗肿瘤作用尚未见相关报道。为了探讨BLVRA在结直肠癌中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行为,以及汉黄芩素能否通过抑制BLVRA达到治疗结直肠癌的作用。本文通过检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BLVRA表达水平发现其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体外实验发现敲低BLVRA的表达,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凋亡率增加、迁移和侵袭能力降低、减少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而过表达BLVRA的结肠癌细胞生物学活性恰恰相反,提示BLVRA与结肠癌细胞的恶化相关,且BLVRA的相关作用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生的。汉黄芩素能够通过抑制BLVRA的表达,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CRC细胞的凋亡,抑制EMT进程。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BLVRA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目的: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BLVR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生存期的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7年扬州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110例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活检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ELISA、qRT-PCR及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BLVRA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分析BLVRA的不同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部位、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采用Kapla n-Meier法绘制BLVRA不同表达水平的PFS及OS生存曲线,采用对数秩检验比较不同BLVRA表达的累积无进展生存情况及累积总生存差异,分别以性别、年龄、发病部位、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BLVRA表达为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BLVRA的表达高于健康体检者,其在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均有表达,但肿瘤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且BLVRA高表达的患者PFS及OS更短(P<0.001)。BLVR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0.001),与患者年龄(P=0.881)、性别(P=0.143)及发病部位(P=0.387)无关。COX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BLVRA表达水平均与患者预后相关(P<0.001),而年龄(P=0.594)、性别(P=0.903)及发病部位(P=0.649)与患者预后无关。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患者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BLVRA表达水平均与患者预后相关(P<0.001),而年龄(P=0.220)、性别(P=0.057)及发病部位(P=0.202)与患者预后无关。结论: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及肿瘤组织中的BLVR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及癌旁组织;BLVRA高表达的患者PFS及OS明显缩短,提示预后不良;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和远处转移及BLVRA表达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因素。第二部分BLVRA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目的:构建BLVRA敲低及过表达载体,体外实验探讨其对结肠癌HT-29及SW620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迁移和侵袭及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癌细胞F株HHT-29、SW620 SW480、HCT116、LOVO及正常肠上皮细胞FHC中BLVR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构建BLVRA敲低及过表达载体和各自的阴性对照载体,进行细胞转染,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BLVRA mRNA及蛋白水平,证实BLVRA敲低及过表达细胞株成功建立;采用 MTT、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免疫荧光、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凋亡因子蛋白水平、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五株结肠癌细胞株中HT-29细胞的BLVR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最高(P<0.01),SW620细胞的BLVRA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最低(P<0.05),选择HT-29及SW620细胞进行后续实验;细胞转染后q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T-29细胞中BLVRA mRNA及蛋白表达降低(P<0.001),SW620细胞中 BLVRA mRNA 及蛋白表达升高(P<0.001);敲低 BLVRA后MTT结果显示HT-29细胞增殖能力降低,且随着时间延长,作用明显(P<0.001),流式细胞术提示细胞凋亡率增加(P<0.001),Western blot提示抗凋亡因子Bcl-2及survivin的蛋白水平降低(P<0.05),促凋亡因子BAX及Caspase-7的蛋白水平增加(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明显下降(P<0.001),免疫荧光及West6rnblot均显示E-Cadhern表达升高,Vimentin表达下降(P<0.05);过表达BLVRA后MTT结果显示SW620细胞增殖能力提高,且随着时间延长增殖明显(P<0.001),流式细胞术提示细胞凋亡率降低(P<0.001),Western blot提示抗凋亡因子Bcl-2及survivin的蛋白水平升高(P<0.05),而促凋亡因子BAX及Caspase-7的蛋白水平降低(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细胞迁移和侵袭数目明显增加(P<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E-Cadherin表达下降,Vimentin表达上升,Weste blot显示出一致的结果(P<0.05)。结论:结肠癌细胞株中BLVR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肠上皮细胞;siRNA-BLVRA能够抑制HT-29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细胞凋亡、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通过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来进一步弱化CR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而BLVRA过表达在SW620细胞中则起着相反的生物学作用。第三部分BLVRA影响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初步机制探讨目的:探讨BLVRA是否通过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生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结肠癌细胞中Wnt/β-catenin通路及其靶蛋白的表达变化;加予该通路抑制剂(IWR-1)及激动剂(CHIR98014)干预后Western blot检测Wnt/β-catenin通路及其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BLRA敲低后Wnt 5a及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0.01),p-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上升(P<0.01),靶蛋白cyclin D1、C-myc、p-GSK-3β、COX-2表达下降(P<0.05),p-PTEN表达水平增加(P<0.05),激动剂干预后起着相反的作用(P<0.05);BLVRA过表达后上调Wnt 5a、β-catenin(P<0.01)及靶蛋白cyclin D1、C-myc、p-GSK-3β、COX-2的表达(P<0.05),降低p-β-catenin(P<0.01)及靶蛋白p-PTEN(P<0.05)的表达,抑制剂干预后则起着相反的作用(P<0.05)。结论:siRNA-BLVRA能够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激动剂干预后再次激活Wnt/β-catenin通路;BLVRA过表达则能激活Wnt/β-catenin通路,抑制剂干预后再次抑制Wnt/β-catenin通路,提示BLVRA是通过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发生作用的。第四部分汉黄芩素调控BLVRA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目的:探讨汉黄芩素对结肠癌HT-29及SW620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及EMT进程的影响,并探讨其是否通过调控BLVRA发生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T-29和SW620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汉黄芩素(0,20,40,80,160μg/mL),并设立 5-FU(12.5μg/mL)为阳性对照组,采用 MTT 法检测汉黄芩素及5-FU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汉黄芩素及5-FU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汉黄芩素及5-FU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及EMT相关蛋白 E-Cadherin、Vimentin 及 snail 的变化。结果:汉黄芩素抑制结肠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且呈现时间及浓度依赖性(P<0.01);汉黄芩素能够提高结肠癌细胞凋亡率,抑制抗凋亡因子Bcl-2蛋白的表达,增加促凋亡因子BAX蛋白的表达水平,且随着汉黄芩素浓度的增加作用明显(P<0.01);汉黄芩素能够抑制结肠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且呈现浓度依赖性(P<0.01);Weste blot结果显示汉黄芩素能够增加E-Cadherin的表达,降低Vimentin及snail蛋白的表达水平,且呈现浓度依赖性(P<0.05);汉黄芩素素能降低两种CRC细胞中BLVRA的蛋白表达水平,并且与浓度相关(P<0.05)。结论:汉黄芩素能够抑制结肠癌HT-29和SW620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诱导细胞凋亡,抑制上皮-间充质转化(EMT)进程,且呈浓度依赖性,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BLVRA的表达产生的。

二、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MAGL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MAGL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一部分相关图表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抑制MAGL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初步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二部分相关图表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敲低MAGL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第三部分相关图表
    参考文献
创新性与不足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英文论文一
英文论文二

(2)右美托咪定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写一览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结果
4.讨论
5.结论
6.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麻醉对恶性肿瘤影响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3)PHLDB3、P53、Bax、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PHLD与肿瘤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三氧化二砷经甲状腺激素受体β1介导的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诱导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1 引言
    1.1 砷的肝脏健康风险
        1.1.1 砷与肝脏毒性
        1.1.2 砷与肝脏肿瘤
    1.2 砷干扰内分泌的机制
        1.2.1 砷对甲状腺轴的影响
        1.2.2 砷对性腺轴的影响
    1.3 肝脏与甲状腺激素
    1.4 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1.4.1 TH信号通路的基因组效应
        1.4.2 TH信号通路的非基因组效应
    1.5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2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血清TH水平的影响
    2.1 材料
        2.1.1 试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2 方法
        2.2.1 As_2O_3标准储备液制备
        2.2.2 动物模型构建
        2.2.3 动物血清采取
        2.2.4 血清中TH的含量检测
        2.2.5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大鼠肝脏病理学观察
    2.3 结果
        2.3.1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整体一般临床表现的影响
        2.3.2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2.3.3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血清TH水平的影响
        2.3.4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大鼠肝脏病理学观察
    2.4 讨论
    2.5 小结
3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肝脏TH信号通路的影响
    3.1 材料
        3.1.1 试验动物
        3.1.2 主要试剂
        3.1.3 主要仪器
    3.2 方法
        3.2.1 As_2O_3标准储备液制备
        3.2.2 动物模型构建
        3.2.3 动物组织采取
        3.2.4 总蛋白提取
        3.2.5 Western Blot分析
        3.2.6 荧光定量PCR引物设计
        3.2.7 总RNA的提取与cDNA合成
        3.2.8 目的基因的相对定量
    3.3 结果
        3.3.1 RNA完整性检测结果
        3.3.2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肝脏TH核内途径关键因子TRβ_1、Cyclin D1蛋白水平的影响
        3.3.3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肝脏TH核内途径关键因子TRβ_1、Cyclin D1基因水平的影响
        3.3.4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肝脏TH核外途径关键因子PI3K、Bax、Bcl-2蛋白水平的影响
        3.3.5 As_2O_3饮水慢性中毒对大鼠肝脏TH核外途径关键因子PI3K基因水平的影响
    3.4 讨论
    3.5 小结
4 As_2O_3对大鼠BRL-3A和RH-35细胞生长的影响
    4.1 材料
        4.1.1 细胞株
        4.1.2 主要试剂
        4.1.3 主要仪器
    4.2 方法
        4.2.1 As_2O_3的制备
        4.2.2 细胞的培养
        4.2.3 As_2O_3对BRL-3A和RH-35细胞形态的影响
        4.2.4 As_2O_3对BRL-3A和RH-35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
        4.3.1 As_2O_3对BRL-3A和RH-35细胞形态的影响
        4.3.2 As_2O_3对BRL-3A和RH-35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4.4 讨论
    4.5 小结
5 As_2O_3对大鼠BRL-3A和RH-35细胞TH信号通路的影响
    5.1 材料
        5.1.1 细胞株
        5.1.2 主要试剂
        5.1.3 主要仪器
    5.2 方法
        5.2.1 As_2O_3的制备
        5.2.2 细胞的培养
        5.2.3 TH信号通路调控因子蛋白的检测
        5.2.4 TH信号通路调控因子基因的检测
        5.2.5 TRβ_1激动剂影响BRL-3A和RH-35细胞Cyclin D1、PI3K蛋白和基因表达的检测
    5.3 结果
        5.3.1 RNA完整度检测
        5.3.2 As_2O_3对BRL-3A细胞TH信号通路的影响
        5.3.3 As_2O_3对RH-35细胞TH信号通路的影响
        5.3.4 TRβ_1激动剂对BRL-3A和RH-35细胞Cyclin D1、PI3K蛋白表达的影响
        5.3.5 TRβ_1激动剂对BRL-3A和RH-35细胞Cyclin D1、PI3K基因表达的影响
    5.4 讨论
    5.5 小结
6 结论与创新
    6.1 结论
    6.2 创新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5)TTYH3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1 实验材料
        1.1 组织、细胞和动物
        1.2 主要实验仪器
        1.3 主要实验试剂及实验耗材
        1.4 相关数据查询、分析网站
    2 实验方法和步骤
        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 临床肝癌组织样本采集
        2.3 免疫组织化学实验
        2.4 Trizol法进行组织总RNA提取
        2.5 实时定量PCR实验
        2.6 细胞培养
        2.7 肝癌细胞进行Lipo2000质粒转染
        2.8 肝癌细胞进行siRNA转染
        2.9 慢病毒构建稳转株
        2.10 肝癌细胞活性检测
        2.11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
        2.12 细胞划痕实验
        2.13 Transwell实验
        2.14 蛋白印迹实验
        2.15 裸鼠体内荷瘤实验
        2.16 统计学方法
实验结果
    1 TCGA数据库分析TTYH3 在肝癌中的表达
    2 临床标本验证TTYH3的表达
    3 TTYH3与肝癌细胞增殖表型的关系
    4 TTYH3与肝癌细胞迁移侵袭表型的关系
    5 动物转移模型的构建
    6 TTYH3 调节Wnt/β-catenin信号通路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
致谢

(6)异牡荆素对SK-Hep-1源性肝癌干样细胞特性和miR-34a-5p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试剂
        2.1.2.1 细胞系
        2.1.2.2 受试物
        2.1.2.3 主要引物序列
        2.1.2.4 主要试剂
        2.1.2.5 肝癌球形成细胞培养基(SK-SC-M)的配制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培养与扩增
        2.2.2 肿瘤球细胞培养
        2.2.3 软琼脂集落形成试验
        2.2.4 流式细胞术分析
        2.2.5 组蛋白/DNA碎片ELISA检测
        2.2.6 实时定量PCR检测(RT-q PCR)
        2.2.6.1 m RNA RT-q PCR
        2.2.6.2 miRNA RT-q PCR
        2.2.7 蛋白质印迹分析
        2.2.8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ISOV抑制SK-SC干性作用研究
        3.1.1 SK-Hep-1 源性SK-SC的制备与鉴别
        3.1.1.1 SK-Hep-1 细胞与SK-SC干性特征的比较
        3.1.1.2 SK-Hep-1 细胞与SK-SC凋亡抗性的比较
        3.1.1.3 SK-Hep-1 细胞与SK-SC凋亡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比较
        3.1.1.4 miR-34a-5p表达水平的比较
        3.1.2 ISOV对 SK-SC干性的影响
        3.1.2.1 ISOV对 SK-SC干性的影响
        3.1.2.2 ISOV对 SK-SC细胞凋亡的影响
        3.1.2.3 ISOV对 SK-SC凋亡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3.1.2.4 ISOV对 SK-SC miR-34a-5p表达的影响
    3.2 miR-34a-5p抑制SK-SC干性的作用研究
        3.2.1 miR-34a-5p mimic对 SK-SC干性的影响
        3.2.1.1 miR-34a-5p mimic转染对SK-SC干性的影响
        3.2.1.2 miR-34a-5p mimic转染对SK-SC细胞凋亡的影响
        3.2.1.3 miR-34a-5pmimic转染对SK-SC凋亡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3.2.1.4 miR-34a-5p mimic转染对SK-SC miR-34a-5p表达的影响
        3.2.2 miR-34a-5p inhibitor对SK-Hep-1 细胞干性的影响
        3.2.2.1 miR-34a-5p inhibitor转染对SK-Hep-1 细胞干性的影响
        3.2.2.2 miR-34a-5p inhibitor转染对SK-Hep-1 细胞凋亡的影响
        3.2.2.3 miR-34a-5p inhibitor转染对SK-Hep-1 细胞凋亡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3.2.2.4 miR-34a-5p inhibitor转染下调miR-34a-5p表达
    3.3 ISOV联合miR-34a-5p mimic或inhibitor转染对SK-SC或SK-Hep-1 细胞干性的影响
        3.3.1 ISOV联合miR-34a-5p mimic转染对SK-SC干性的影响
        3.3.2 ISOV联合miR-34a-5p mimic转染对SK-SC细胞凋亡的影响
        3.3.3 ISOV联合miR-34a-5p mimic转染对SK-SC凋亡相关调节蛋白的影响
        3.3.4 ISOV联合miR-34a-5p mimic转染对SK-SC miR-34a-5p表达
        3.3.5 ISOV联合miR-34a-5p inhibitor转染对SK-Hep-1 细胞干性的影响
        3.3.6 ISOV联合miR-34a-5p inhibitor转染对SK-Hep-1 细胞凋亡的影响
        3.3.7 ISOV联合miR-34a-5p inhibitor转染对SK-Hep-1 细胞凋亡相关调节蛋白表达的影响
        3.3.8 ISOV联合miR-34a-5p inhibitor转染对SK-Hep-1 细胞miR-34a-5p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1:英文缩略词索引
附录 2: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7)养阴化瘀解毒方对常氧和低氧条件下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结肠癌的中医病机分析及复方治疗探索
第一部分 养阴化瘀解毒方对人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细胞株
        1.2 动物
        1.3 伦理审查
        1.4 实验试剂
        1.5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培养基的配置
        2.2 细胞培养
        2.3 养阴化瘀解毒方含药血清制备
        2.4 结肠癌细胞分组及给药
        2.5 MTS法检测YYHYJDD含药血清对HCT116 细胞增殖的作用
        2.6 AOEB染色观察YYHYJDD含药血清对HCT116 细胞凋亡形态的影响
        2.7 流式凋亡检测YYHYJDD含药血清对HCT116 细胞凋亡的影响
        2.8 Western Blot检测Bcl-2、Bax、Caspase-3 前体相关蛋白表达情况
        2.9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YYHYJDD含药血清对HCT116 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
        3.2 YYHYJDD含药血清干预结肠癌HCT116 细胞AOEB凋亡染色结果
        3.3 YYHYJDD含药血清干预HCT116 细胞流式凋亡统计结果
        3.4 YYHYJDD含药血清干预结肠癌HCT116 细胞Bax、Bcl-2和Caspase-3前体相蛋白的表达情况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第二部分 模拟肿瘤低氧微环境筛选结肠癌细胞增殖最快的氧浓度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细胞株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不同的氧浓度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增殖的影响
        2.3 PI染色法检测筛选的两种氧浓度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
        2.4 Annexin V-FITC/PI染色法检测两种氧浓度对HCT116 细胞凋亡的影响
        2.5 q PCR检测两种氧浓度对结肠癌HCT116 细胞HIF-1αm RNA的表达情况
        2.7 Western Blot检测两种氧浓度对结肠癌HCT116 细胞HIF-1α的表达情况
        2.8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HCT116细胞增殖活性最强氧浓度的筛选结果
        3.2 20%O_2和5%O_2氧浓度对结肠癌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
        3.3 5%O_2和20%O_2条件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3.4 5%O_2和20%O_2 条件对结肠癌HCT116 细胞HIF-1αm RNA表达的影响
        3.5 5%O_2和20%O_2 条件对HCT116 细胞HIF-1α蛋白表达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第三部分 养阴化瘀解毒方对低氧条件下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和仪器
        1.1 细胞株
        1.2 实验试剂
        1.3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实验分组
        2.3 YYHYJDD含药血清对低氧条件下结肠癌HCT116 细胞MTS增殖检测
        2.4 YYHYJDD含药血清对低氧条件下结肠癌HCT116 细胞AOEB凋亡形态学染色
        2.5 YYHYJDD含药血清对低氧条件下结肠癌HCT116 细胞流式凋亡检测
        2.6 Western blot检测YYHYJDD对结肠癌HCT116 细胞HIF-1 及下游Bcl-2、Bax、Caspase-3 前体相关靶蛋白的表达情况
        2.7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YYHYJDD含药血清对低氧条件下结肠癌HCT116 细胞MTS增殖的影响
        3.2 YYYYJDD含药血清干预结肠癌细胞后AOEB染色结果
        3.3 YYHYJDD含药血清对HCT116 细胞流式凋亡检测结果
        3.4 YYHYJDD含药血清对HCT116 细胞HIF-1α、Bcl-2、Bax、Caspase-3前体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4 分析与讨论
    5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HIF-1与细胞增殖及抗肿瘤药物的相关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8)蒙古白丽蘑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蒙古白丽蘑药理活性的研究
    1.2 蒙古白丽蘑化学成分研究
    1.3 蒙古白丽蘑生物学性质
    1.4 蒙古白丽蘑发酵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本文研究主要技术路线
第二章 蒙古白丽蘑子实体与发酵菌丝体化学成分分析
    2.1 蒙古白丽蘑子实体营养成分分析并与其他9种食用菌营养成分对比研究
    2.2 蒙古白丽蘑子实体化学成分分析
    2.3 蒙古白丽蘑菌丝体高密度深层发酵条件优化
    2.4 发酵菌丝体生物学鉴定
    2.5 蒙古白丽蘑发酵菌丝体与子实体营养成分及化学成分对比分析
    2.6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蒙古白丽蘑子实体不同组分抗肿瘤活性相关机理研究
    3.1 蒙古白丽蘑总多糖抗肿瘤及相关机制研究
    3.2 蒙古白丽蘑总蛋白抗肿瘤及相关机制研究
    3.3 蒙古白丽蘑化学提取物抗肿瘤及相关机制研究
    3.4 实验结果
    3.5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蒙古白丽蘑甾醇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及相关机理研究
    4.1 实验材料和仪器
    4.2 蒙古白丽蘑总甾醇抗肿瘤及相关机制研究
    4.3 蒙古白丽蘑ET与ED两种单体化合物抗肿瘤及相关机制研究
    4.4 结果与分析
    4.5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蒙古白丽蘑治疗肿瘤高通量非靶向代谢组学的研究
    5.1 蒙古白丽蘑总甾醇化合物SLM高通量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5.2 实验结果分析
    5.3 小结与讨论
第六章 蒙古白丽蘑治疗肿瘤高通量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的研究
    6.1 实验部分
    6.2 实验结果分析
    6.3 小结与讨论
第七章 蒙古白丽蘑降血糖作用研究
    7.1 蒙古白丽蘑总多糖降血糖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7.2 蒙古白丽蘑水提液(WLM)降血糖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7.3 蒙古白丽蘑总甾醇化合物(SLM)降血糖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7.4 实验结果
    7.5 小结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略缩语表
附录 A 蒙古白丽蘑宏观形态
附录 B 市场常见蘑菇
附录 C 蒙古白丽蘑子实体GC-MS离子流图
附录 D(1) 蒙古白丽蘑子实体LC-MS离子流图
附录 D(2) 蒙古白丽蘑菌丝体LC-MS离子流图
附录 E H22荷瘤小鼠
附录 F H22荷瘤小鼠脏腑器官及肿瘤
附录 G(1) 糖尿病模型鼠
附录 G(2) 糖尿病模型鼠
附录 H 深层发酵用菌种及生物反应器类型
作者简介
致谢

(9)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的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综述一 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1 宫颈癌防治研究
        1.1 中医学对宫颈癌的认识
        1.2 西医学对宫颈癌的认识
        1.3 宫颈癌主要防治方法
        1.4 宫颈癌防治现状分析
    2 光动力疗法研究
        2.1 光动力疗法概述
        2.2 光动力疗法的原理及特点
        2.3 光动力疗法的发展历程
        2.4 光动力疗法的应用现状
    3 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的研究
        3.1 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的可行性分析
        3.2 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的基础研究
        3.3 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黄苓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 黄芩苷概述
    2 黄芩苷主要药理作用研究
        2.1 抗菌、抗病毒作用及其机制
        2.2 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
        2.3 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2.4 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
    3 黄芩苷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3.1 黄芩苷的抗肿瘤作用
        3.2 黄芩苷的调经作用
        3.3 黄芩苷的光敏作用
    4 小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实验一 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对宫颈癌体外移植瘤的疗效观察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的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10)BLVRA在结直肠癌增殖、迁移中的作用及汉黄芩素干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s
符号说明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一部分 胆绿素还原酶A (BLVRA)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病例资料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仪器
        1.4 实验方法
    2.数据统计与分析
    3.研究结果
        3.1 BLVRA在结直肠癌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3.2 qRT-PCR检测BLVRA mRNA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3 免疫组化检测BLVRA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3.4 BLVRA表达情况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3.5 BLVR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PFS的关系
        3.6 BLVRA的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OS的关系
        3.7 结直肠癌患者各预后因素的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胆绿素还原酶A (BLVRA)对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细胞株
        1.2 实验所需试剂
        1.3 主要实验耗材与仪器设备
        1.4 实验所需试剂的配制
    2.实验方法
        2.1 细菌培养
        2.2 BLVRA过表达质粒构建
        2.3 干扰质粒构建
        2.4 细胞株及细胞培养
        2.5 RT-PCR检测结肠癌细胞中BLVRA mRNA表达
        2.6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细胞株中BLVRA的蛋白表达水平
        2.7 细胞转染
        2.8 MTT细胞增殖实验
        2.9 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
        2.10 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
        2.11 Transwell细胞侵袭实验
        2.12 免疫荧光检测上皮间质转化(EMT)指标
        2.13 Western Blot检测凋亡因子及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
        2.14 统计学方法
    3.实验结果
        3.1 五株结肠癌细胞株HT-29、SW620、SW480、HCT116、LOVO及正常肠上皮细胞FHC中BLVRA mRNA及蛋白测定
        3.2 qRT-PCR及Western blot测定BLVRA敲低和过表达效率
        3.3 MTT实验检测BLVRA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4 流式细胞仪检测BLVRA对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3.5 Western blot检测BLVRA对结肠癌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
        3.6 Transwell检测BLVRA对结肠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3.7 免疫荧光检测BLVRA对结肠癌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指标的影响
        3.8 Western blot检测BLVRA对结肠癌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的影响
    4.讨论
    5.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BLVRA影响结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初步机制探讨
    1.实验材料和方法
        1.1 实验细胞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设备
        1.4 主要实验试剂的配制
        1.5 实验方法
        1.6 统计学方法
    2.实验结果
        2.1 Western blot检测siRNA-BLVRA对HT-29细胞Wnt/β-catenin通路及其靶蛋白的影响
        2.2 Western blot检测过表达BLVRA对SW620细胞Wnt/β-catenin通路及其靶蛋白的影响
        2.3 Western blot检测Wnt通路激动剂CHIR98014干预后对Wnt/β-catenin通路蛋白的影响
        2.4 Western blot检测Wnt通路拮抗剂IWR-1干预后对Wnt/βcatenin通路蛋白的影响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汉黄芩素调控BLVRA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及诱导凋亡的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细胞株
        1.2 主要实验试剂
        1.3 主要实验耗材及仪器设备
        1.4 主要实验试剂配制
    2 实验方法
        2.1 细胞培养
        2.2 MTT检测细胞增殖能力
        2.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
        2.4 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
        2.5 Western blot检测BLVRA蛋白及EMT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水平
        2.6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MTT检测汉黄芩素对结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3.2 流式细胞术检测汉黄芩素对结肠癌HT29和SW620细胞的凋亡作用
        3.3 Western blot检测汉黄芩素对结肠癌HT29和SW620细胞凋亡因子Bcl-2及BAX蛋白的影响
        3.4 Transwell检测汉黄芩素对结肠癌HT29和SW620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3.5 Western blot检测汉黄芩素对结肠癌HT29和SW620细胞EMT相关蛋白的影响
        3.6 Western blot检测汉黄芩素对BLVRA蛋白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参考文献
全文小结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四、肝细胞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的表达及意义(论文参考文献)

  • [1]MAGL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初步研究[D]. 李新. 山东大学, 2021(11)
  • [2]右美托咪定对肝癌细胞增殖及迁移影响的研究[D]. 虞乐.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3]PHLDB3、P53、Bax、Bcl-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D]. 李雪.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4]三氧化二砷经甲状腺激素受体β1介导的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诱导肝毒性的作用机制研究[D]. 王炼.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0(06)
  • [5]TTYH3在肝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D]. 王一休. 青岛大学, 2020(01)
  • [6]异牡荆素对SK-Hep-1源性肝癌干样细胞特性和miR-34a-5p表达的影响[D]. 许畅.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7]养阴化瘀解毒方对常氧和低氧条件下结肠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D]. 朱静. 江西中医药大学, 2020(05)
  • [8]蒙古白丽蘑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D]. 王晓岩. 吉林农业大学, 2020(03)
  • [9]黄芩苷介导光动力疗法治疗宫颈癌的基础研究[D]. 郭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10]BLVRA在结直肠癌增殖、迁移中的作用及汉黄芩素干预机制[D]. 毛海燕. 扬州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