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多糖防治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

枸杞多糖防治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

一、枸杞多糖防治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王俐钧[1](2020)在《茵杞调脂饮调控LXRα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茵杞调脂饮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中医药防治NAFLD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理论研究:通过查阅古今文献,总结中西医对本病的研究。综述NAFLD历史渊源、流行病学、治疗方法等方面的进展,探讨了LXRα通路及其相关靶点在NAFLD中的作用,基于“肝郁生浊”理论阐述了NAFLD的病因病机,在此理论指导下以清肝化浊法为治疗原则,论述了茵杞调脂饮的组方依据。临床研究:将73例NAFLD湿热蕴结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脱落3例,最终纳入治疗组35例,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健康宣教及引导改变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茵杞调脂饮煎剂,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宾胶囊。3个月后观察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清ALT、AST、GGT、ALP、TG、TC、HDL-C、LDL-C、FFA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影像图、脂肪衰减参数CAP值与不良反应发生的变化,评估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实验研究:采用高脂饮食诱导建立NAFLD大鼠模型,将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组9只,模型组41只,分别给予普通饲料、高脂饲料,12周后从两组中分别随机选取1只,进行肝组织病理切片染色,明确造模是否成功。造模完成后,正常组剩余大鼠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剩余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水飞蓟宾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各药物组给予不同剂量的中药或西药灌胃。8周治疗后称取大鼠体重并计算肝指数、Lee’s指数,观察肝组织HE染色、油红O染色,检测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TC、TG、FFA、MDA、SOD、GSH、TNFα、IL-6水平,RT-PCR法检测LXRα、SREBP-1c、FAS、DGAT2m RNA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LXRα、SREBP-1c、FAS蛋白表达。结果:临床研究: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ALT、AST、GGT、ALP、TG、TC、HDL-C、LDL-C、FFA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影像图、脂肪衰减CAP值、临床综合疗效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P?0.01),无不良反应。在改善血清ALT、AST、TG、TC、LDL-C、FFA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肝脏彩超影像图、CAP值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在改善血清GGT、ALP及HDL-C水平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对照组总有效率62.8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部分:经12周高脂饮食诱导成功建立NAFLD模型大鼠。在大鼠体重、肝指数、Lee’s指数、血清ALT、AST、TC、TG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上述指标发生显着异常(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大鼠上述指标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与水飞蓟宾组相比,茵杞调脂饮高剂量组上述指标显着改善(P?0.05);中药各剂量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上述指标较低剂量组明显改善(P?0.05,P?0.01),中剂量组体重、Lee’s指数、ALT、AST、TC、TG较低剂量组明显改善(P?0.05),高剂量组上述指标较中剂量组明显改善(P?0.05)。在肝组织TC、TG、FFA、MDA、SOD、GSH、TNFα、IL-6指标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肝组织上述指标发生显着异常(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大鼠上述指标不同程度改善(P?0.05,P?0.01);与水飞蓟宾组相比,茵杞调脂饮高剂量组上述指标均显着改善(P?0.05);中剂量组在降低FFA方面效果显着(P?0.05);中药各剂量组之间比较,高剂量组上述指标较低剂量组明显改善(P?0.05,P?0.01),中剂量组TC、TG、FFA、MDA、SOD、TNFα、IL-6指标低剂量组明显改善(P?0.05),高剂量组TC、FFA、MDA、SOD、GSH、TNFα、IL-6指标较中剂量组明显改善(P?0.05)。在肝组织LXRα、SREBP-1c、FAS、DGAT2m RNA和蛋白表达方面,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上述指标发生显着异常(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药物干预组大鼠上述指标不同程度降低(P?0.05,P?0.01);与水飞蓟宾组相比,茵杞调脂饮高剂量组LXRα、FAS、DGAT2表达显着降低(P?0.05);中药各剂量组之间比较,中、高剂量组上述指标较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P?0.01),高剂量组LXRα、FAS、DGAT2表达较中剂量组显着降低(P?0.05)。结论:1.肝失疏泄、郁浊内生是NAFLD发生的关键因素和中心环节,以清肝化浊法为基本原则契合本病的发病机理,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2.茵杞调脂饮能缓解NAFLD病情,减轻临床症状、体征,恢复肝功能,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肝脏彩超影像图、CAP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3.茵杞调脂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机制可能与调控LXRα通路有关,进而改变下游脂代谢相关靶点SREBP-1c、FAS、DGAT2的表达,减轻肝脏脂质堆积,缓解肝组织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降低血清转氨酶及血脂水平,改善肝组织病理学。中药高剂量组效果最为显着,提示较高浓度的茵杞调脂饮能更好地调节LXRα通路,缓解病变。

杨清煜[2](2020)在《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文王一支笔对D-半乳糖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文中提出【摘要】目的通过对大鼠进行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actose,D-gal),建立大鼠肝损伤的模型。用文王一支笔的提取物液进行干预,观察肝损伤大鼠肝组织相关蛋白和病理形态的改变,探讨文王一支笔对肝损伤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为中医药治疗肝损伤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60只,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n=10)。对模型组、文王一支笔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大鼠分别进行100 mg/kg D-gal皮下注射构建肝损伤模型。同时,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与50、100、200 mg/kg文王一支笔溶液灌胃干预,阳性对照组给予0.05mg/kg亚硒酸钠灌胃处理。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42d。动物麻醉后灌注取材,采集心脏血检测血清ALT、AST、DBIL;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特异性酪氨酸激酶B受体(Tyrosinekinase receptor B,Trk B)在肝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TUNEL染色检测肝细胞凋亡的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检测Bax、Bcl-2、Caspase-3、BDNF、Trkb蛋白的表达;硫代巴比妥酸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肝组织内MDA含量、SOD活性。结果1大鼠肝损伤一般情况:正常组大鼠举止行为敏捷、灵活,毛发色泽明亮,进食和饮水如常,体重增加。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活动较少,毛发较稀疏,有脱毛表现,进食偏少。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和亚硒酸钠干预后,上述状态均有明显改善,体重也相对增加。2血清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ALT和AST的活性和DBIL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说明D-gal对大鼠肝功能有明显的影响,提示D-gal诱导的肝损伤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阳性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降低(P<0.05),且DBIL的含量也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中剂量组大鼠血清中ALT、AST活性明显降低(P<0.05),且DBIL的含量也呈现显着降低的趋势(P<0.05)。3形态学变化:(1)大鼠肝脏解剖变化:正常组大鼠肝脏红润,表面光滑,富有弹性,并无病变;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泛黄;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大鼠的肝脏有所改善。(2)肝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正常组大鼠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细胞排列整齐,细胞核大而圆,无炎性浸润和病理变化。模型组肝损伤大鼠肝小叶结构不完整,排列紊乱,并出现细胞体积肿胀增大、变性、坏死等现象,可见少许淋巴细胞浸润。药物干预后,文王一支笔各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可不同程度地改善肝脏受损情况。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可见较为清晰的肝小叶结构,细胞排列相对整齐,且细胞体积肿胀增大、变性、坏死等情况有所减轻。(3)肝组织BDNF、Trk B的免疫组化结果:在正常组中,大鼠肝组织中无BDNF、Trk B的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BDNF、Trk B阳性表达颗粒明显增多,呈特异性的黄色或棕黄色。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大鼠肝组织中BDNF、Trk B阳性表达颗粒降低,且呈现淡黄色。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中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BDNF、Trk B的阳性表达颗粒显着降低,且呈现微黄色。(4)TUNEL检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细胞凋亡明显增多(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凋亡细胞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中剂量组细胞凋亡叶显着降低(P<0.05)。4大鼠血清中SOD和MDA水平的影响: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肝组织中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P<0.05),MDA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中剂量组肝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P<0.05),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5 Western Blot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组织中的Bcl-2表达量显着下降,Bax、Caspase-3的表达量显着上升(P<0.05),提示肝损伤大鼠肝细胞凋亡显着。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的Bcl-2表达量均明显上升(P<0.05),BAX和Caspase-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正常组中BDNF、Trk B均无表达;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内BDNF、Trk B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文王一支笔低、中、高剂量组和亚硒酸钠组的BDNF、Trk B的表达含量显着降低(P<0.05)。结论文王一支笔可以通过提高肝组织Bcl-2的表达、抑制Bax和Caspase-3的表达,提高SOD的活性,降低MDA的含量,具有抑制肝细胞凋亡的作用。文王一支笔提取物对肝脏的保护可能与降低肝细胞BDNF和Trk B的表达有关。

周青丽[3](2020)在《去脂软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病率增长迅速,其中有20%的NASH患者会发展为肝硬化。研究表明NLRP3炎症小体(NLRP3 Inflammasome)激活后通过释放炎症因子参与炎症并可诱发NASH。去脂软肝方为云南省荣誉名中医肝病专家苏涟教授经验有效方,前期临床及实验研究表明该方具有降脂及防治NASH的作用,然而去脂软肝方防治NASH的作用机制是否与抑制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有关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从NLRP3炎症小体的角度观察去脂软肝方防治NASH的作用及可能机制,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丰富中医药治疗NASH的科学内涵。【方法】1.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六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去脂软肝方低剂量组、去脂软肝方中剂量组、去脂软肝方高剂量组、辛伐他汀组。复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大鼠模型,在第一天造模的同时给予药物干预,去脂软肝方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为7.11g/kg/d,14.22g/kg/d,28.44g/kg/d,辛伐他汀组给药量为1.8mg/kg/d,正常组与模型组予2ml生理盐水灌胃,分别在第8周末和第14周末取材,以备指标检测。2.观察去脂软肝方对NASH的防治作用。在第8周末及第14周末两个时间点,采用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情况;采用比色法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指标(ALT、AST)的变化情况;采用酶法检测血清中血脂(TC、TG、LDL-C、HDL-C)的变化情况;采用GPO-PAP法检测大鼠肝脂(TC、TG)的变化情况。3.观察去脂软肝方对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在14周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中NLRP3mRNA、ASCmRNA、Caspase-1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NLRP3、Caspase-1蛋白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脏炎性因子IL-1β和IL-18的含量。【结果】1.去脂软肝方可减轻NAFL进展为NASH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学改变。HE染色结果发现,与正常组相比,第8周末时,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排列紊乱,肝索分辨不清,出现大量脂肪空泡或伴有轻度的胞浆疏松化改变,表明NAFL模型复制成功;到14周末时,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质沉积面积增大,脂质空泡增多、明显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及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表明NASH模型成功复制,而去脂软肝方各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脂肪空泡均有所减少,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及炎性细胞浸润均减轻,其中去脂软肝方高剂量组和辛伐他汀组较为显着。油红O结果显示第8周末和第14周末模型组大鼠肝脏均出现大量圆形橙红色脂滴空泡,去脂软肝方各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橙红色脂滴均减少。2.去脂软肝方可降低NAFL进展为NASH模型大鼠肝指数、血脂、肝脂及改善肝功能。第8周末和第14周末,与正常组对比,模型组大鼠肝指数、血脂指标(TC、TG、LDL-C)、肝脂(TC、TG)、肝功能指标(ALT、AST)持续升高,差异显着(P<0.05)。与模型组相比,去脂软肝方中、高剂量组及辛伐他汀组均降低,差异显着(P<0.05),去脂软肝方低剂量组血脂及肝脂TG呈下降趋势,差异不显着(P>0.05),去脂软肝方各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HDL-C均升高,差异显着(P<0.05)。3.去脂软肝方可降低NASH大鼠肝脏NLRP3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的表达水平。在第14周末,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NLRP3mRNA、ASC mRNA、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显着(P<0.05)。与模型组相比,去脂软肝方各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NLRP3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显着(P<0.01),去脂软肝方中、高剂量组ASCmRNA、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显着(P<0.01),去脂软肝方低剂量、辛伐他汀组ASCmRNA、Caspase-1 mRNA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差异不显着(P>0.05)。4.去脂软肝方可降低NASH大鼠肝脏NLRP3、Caspase-1蛋白的表达水平。在第14周末,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胞浆可见NLRP3蛋白、Caspase-1蛋白的阳性表达增多,其IOD/AREA值也明显增高,差异显着(P<0.05)。与模型组相比,去脂软肝方各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肝细胞内NLRP3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其IOD/AREA值也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1);去脂软肝方中、高剂量组肝细胞内Caspase-1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减少,其IOD/AREA值也明显降低,差异显着(P<0.05),去脂软肝方低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Caspase-1蛋白的阳性表达具有下降趋势,差异不显着(P>0.05)。5.去脂软肝方可降低NASH大鼠肝脏IL-1β和IL-18的表达。在第14周末,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IL-1β、IL-18的相对表达量均升高,差异显着(P<0.01)。与模型组相比,去脂软肝方中、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IL-1β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显着(P<0.01),去脂软肝方低剂量IL-1β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差异不显着(P>0.05);去脂软肝方中、高剂量组IL-18相对表达量均降低,差异显着(P<0.01),去脂软肝方低剂量、辛伐他汀组IL-18相对表达量呈下降趋势,差异不显着(P>0.05)。【结论】1.从NAFL进展为NASH的病程中,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表达升高。2.去脂软肝方可降低NASH模型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减轻脂肪变性和炎性病变。

李峰[4](2020)在《茵陈苓桂剂对NASH大鼠干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等以外所致的,病变主要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是NAFLD的关键时期,它由非酒精性肝脂肪变发展而来,同时其也可以向肝硬化和肝癌转变。在NASH的早期可无症状,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乏力、右胁胀痛、口苦、肝肿大、便溏或形体丰腴等症状和体征。NAS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可“多重打击”学说,其包括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反应、脂质过氧化、肠道菌群、脂肪因子、遗传多态性和表观遗传学等。针对NASH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常用的药物有胰岛素增敏剂、保肝降酶药、降脂药和调节肠道菌群药物等,并配合合理的饮食及适当增加运动来进行自我调节。中医认为NASH是由于肝体用失调、脾肾亏虚,痰、湿、浊、瘀、热等病理因素蕴结于内所致,在此基础上,导师谢春娥教授认为其治疗当以祛痰燥湿,清热化瘀为主,创立了茵陈苓桂剂,临床上运用此方加减治疗NASH患者往往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前期的临床研究也表明茵陈苓桂剂能够有效治疗NASH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CAP值、改善肝脏影像学变化、改善肝功能、纠正脂质代谢紊乱。为了进一步明确茵陈苓桂剂对NASH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故做本实验研究。目的:探讨茵陈苓桂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7d后,随机分成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50只),正常组予以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予以高脂饲料喂养8周;在造模组中随机取2只大鼠,确定造模成功后,再将造模组剩下的48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8只)、茵陈苓桂剂高剂量组(10只)、茵陈苓桂剂中剂量组(10只)、茵陈苓桂剂低剂量组(10只)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10只);予对应灌胃药物给药4周。测定大鼠的体质量和肝湿重以计算肝指数,测量大鼠空腹血清葡萄糖(glucose,GLU)和胰岛素(insulin,INS)水平,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HOMA-IR),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及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测定大鼠肝组织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测量大鼠血清及肝组织瘦素(leptin,LEP)、脂联素(adiponectin,APN)水平,并取大鼠肝脏组织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的改变并计算肝组织NAS积分。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的体质量、肝指数、HOMA-IR及大鼠血清ALT、AST、T-CHO、TG、FFA、肝组织MDA水平及肝组织NAS积分显着增高(P<0.01或P<0.05);肝组织SOD、GSH-PX水平显着降低(P<0.01);血清及肝组织匀浆LEP水平显着升高(P<0.01),APN水平显着降低(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茵陈苓桂剂高剂量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HOMA-IR、血清ALT、AST、T-CHO、TG、FAA、肝组织MDA水平及肝组织NAS积分显着降低(P<0.01或P<0.05),肝组织SOD、GSH-PX水平显着升高(P<0.01),大鼠血清及肝组织APN水平显着升高(P<0.01);茵陈苓桂剂中剂量组大鼠肝指数、HOMA-IR及血清ALT、AST、T-CHO、TG、肝组织MDA水平及肝组织NAS积分显着降低(P<0.01或P<0.05),肝组织GSH-PX水平显着升高(P<0.01),血清及肝组织APN水平显着升高(P<0.01);茵陈苓桂剂低剂量组大鼠肝指数、HOMA-IR及血清AST、T-CHO水平及肝组织NAS积分显着降低(P<0.01或P<0.05),血清APN及肝组织GSH-PX水平显着升高(P<0.01或P<0.05);多烯磷脂酰胆碱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HOMA-IR及血清ALT、AST、T-CHO、TG、FAA、肝组织MDA水平及肝组织NAS积分显着降低(P<0.01或P<0.05),肝组织SOD、GSH-PX水平显着升高(P<0.01或P<0.05),血清及肝组织APN水平显着升高(P<0.01),血清及肝组织LEP水平显着降低(P<0.01或P<0.05)。结论:1、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能够复制NASH模型。2、茵陈苓桂剂可以减轻NASH大鼠体质量、肝湿重,可以通过减轻肝脏脂肪堆积,抑制肥胖,达到防治NASH的作用。3、茵陈苓桂剂能增加APN的表达,防止体内脂质沉积,降低胰岛素抵抗对机体的损伤。4、茵陈苓桂剂能通过降低MDA水平,提高SOD、GSH-PX含量,来调节SOD、GSH-PX与MDA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改善NASH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对NASH起到防治作用。

王为[5](2020)在《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联合丹参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研究背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无过量饮酒史,以肝实质细胞出现弥漫性脂肪浸润、堆积为特征的慢性病。益生菌和中药均可调节肠道微生态、降低胆固醇水平。丹参多糖是从中药丹参中提取的一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抗衰老等生物学功能,但其能否增强益生菌对NAFLD的改善作用尚不明确。目的:1.从健康人肠道微生物中筛选出对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清除能力强的益生菌。2.探讨益生菌联合丹参多糖对NAFLD小鼠脂质代谢紊乱和肝脏病理学损伤的保护效果。3.探讨益生菌联合丹参多糖干预对NAFLD小鼠炎症反应、肠道菌群和肠粘膜屏障完整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1.从20名健康人粪便样本中分离菌株,分别检测降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效率,并对具有较好降脂能力的候选菌株进行一系列模拟人消化液环境的实验,进一步筛选,并使用16S rDNA测序技术鉴定。2.将小鼠随机分为正常饮食组(ND)、高脂饮食组(HFD)、益生菌组(LB)和益生菌联合丹参多糖组(LBM),ND组和HFD组灌胃生理盐水,LB组降脂益生菌灌胃,LBM组益生菌联合丹参多糖。3.计算Lee’s指数和肝指数,血生化检测血脂指标。4.HE染色检测肝脏和小肠病理。5.ELISA和qRT-PCR检测血清和肝脏炎性因子含量。6.用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相关因子、TLR4/NF-κB、PI3K/Akt/mTOR等表达水平。7.运用16S rDNA测序技术,分析各组肠道菌群组成、物种丰度差异。8.运用HPLC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的浓度。结果:1.植物乳杆菌和两歧双歧杆菌降TC和TG能力较强,且对模拟的人体消化液环境有耐受能力。2.HFD组Lee’s指数、肝指数、血脂水平、LPS、炎性因子显着增加。LB和LBM干预能显着降低上述指标。3.HFD组肝组织可见明显肿胀、脂肪变性和炎性细胞浸润,LB和LBM干预能改善肝组织病理损伤,且LBM组干预更显着。4.HFD组脂代谢相关因子显着性降低,LB和LBM能够有效逆转其表达改变且LBM组干预更显着。5.HFD组肝脏TLR4/NF-κB表达量显着性升高。LB和LBM组能够显着性改善其升高,且LBM组改善更显着。6.HFD组肝脏PI3K/Akt/mTOR通路激活。LB和LBM组能够显着性减弱PI3K、Akt及mTOR磷酸化水平,抑制通路的激活,且LBM组作用更明显。7.HFD组肠道中拟杆菌门、乳酸菌属和双歧杆菌属丰度降低,而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丰度上升,LB和LBM扭转其表达丰度,且LBM组干预效果更好。8.HFD组粪便中丁酸和乙酸含量显着性降低,LB和LBM干预提高了NAFLD粪便中丁酸和乙酸含量,且LBM组干预效果优于LB组。9.HFD组肠道ZO-1和Occludin mRNA和蛋白表达降低,LB和LBM组表达升高,且LBM组变化最明显。结论: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联合丹参多糖可明显改善NAFLD小鼠肝功能并能降低血脂。这与其能够抑制肝脏TLR4/NF-κB通路激活、抑制PI3K/Akt/mTOR通路活化,调控肠道菌群组成、短链脂肪酸生成和提高肠道粘膜屏障功能有关。

郭怡琼[6](2020)在《不同干预方式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SD大鼠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模型,分别探讨枸杞多糖(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ides,LBP)、有氧运动以及二者联合对大鼠NAFLD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NAFLD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根据体重将54只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和HFD组(给予高脂饲料)。两组分别喂养10周后根据病理切片的结果判断造模是否成功。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HFD组(无干预)、枸杞多糖组(LBP 50 mg/kg)、有氧运动组(33 cm/s 60 min/d),联合组(LBP50 mg/kg+33cm/s 60 min/d)每组10只,干预8周。另设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干预结束后,禁食12 h,测定大鼠空腹血糖及体重;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处死,取血液样本和肝脏组织,计算肝指数,观察大鼠肝脏外观,病理切片观察肝脏脂肪变程度。用相应的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脂(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胰岛素及血浆irisin水平;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脏中p38MAPK、PGC-1α、FNDC5基因与蛋白的表达量。LBP中多糖含量检测用苯酚硫酸法,LBP的单糖组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结果(1)LBP是由摩尔比为0.66:1:0.93:12.55:0.31:0.53的半乳糖醛酸,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组成的杂多糖;(2)与HFD组肝脏病理结果比较,3个干预组大鼠肝脏外观在边缘圆钝度、包膜紧张度、质地、油腻程度、色泽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好转,且体重均降低;病理结果显示脂肪样变程度均减轻;(3)与HFD组比较,3个干预组大鼠血清TC、AST/ALT均降低(P<0.05);有氧运动组和联合干预组大鼠血清TG显着降低(P<0.05),枸杞多糖组HDL水平明显升高(P<0.05),有氧运动组LDL水平降低(P<0.05),肝脏TC和TG均明显降低(P<0.05);(4)与HFD组比较,3个干预组大鼠血清和肝脏SOD水平均明显升高,MDA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5)与HFD组比较,大鼠血浆irisin水平显着升高,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降低(P<0.05);(6)与HFD组比较,3个干预组p38MAPK基因表达量明显降低,有氧运动组和联合组p38MAPK蛋白明显降低,PGC-1α和FNDC5基因和蛋白的表达量均显着升高(P<0.05)。结论枸杞多糖和有氧运动可改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脂代谢紊乱,提高抗氧化能力,降低肝脏脂质沉积程度,减轻体重。可能与通过抑制肝脏p38MAPK的表达,促进肝脏PGC-1α/FNDC5的表达,增加血浆irisin的水平有关。

李谚语[7](2019)在《保肝汤干预慢性化学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本实验,研究保肝汤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揭示保肝汤的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实验选用雄性SPF级昆明种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护肝片组、保肝汤高剂量组、保肝汤中剂量组、保肝汤低剂量组,每组14只,共84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分别在实验第1、3、10、16、22、25、28d腹腔注射以植物油配置的0.5%CCl4溶液(0.1mL·10g-1)。于造模后第10d开始灌胃,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蒸馏水(0.1mL·10g-1)灌胃,护肝片组(0.5g·kg-1)及保肝汤高剂量组(32g·kg-1)、保肝汤中剂量组(16g·kg-1)、保肝汤低剂量组(8g·kg-1)分别灌服相应药物,每日一次。实验第30d,给药后2h,取材,检测指标。观察肝脏大体情况、肝组织病理变化,生化法检测ALT、AST、MDA、SOD活性,ELISA法检测LPS、CD14蛋白活性,QPCR法检测Raf-1、ERK-1、PPAR-αmRNA表达。采用SPSS16.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结果:1对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药效学指标的影响1.1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肝脏大体情况肉眼观察,可见模型组小鼠肝表面不光滑,可见不均匀结节,边缘钝圆,厚薄不一。1.2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模型组小鼠肝脏中央静脉和肝细胞的形态及结构变形明显,肝细胞的排列层次紊乱,肝细胞肿胀,界限不清晰,细胞核变大,有的部位核仁消失,并见多处灶状坏死,造模成功。1.3对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ALT、AST及AST/ALT的影响1.3.1对小鼠血清ALT的影响: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ALT和正常组小鼠比较明显升高(P<0.05)。保肝汤各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保肝汤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降低显着(P<0.05)。1.3.2对小鼠血清AST的影响:模型组小鼠血清中的AST和正常组小鼠比较明显升高(P<0.05)。保肝汤中剂量组和模型组比较显着降低(P<0.05)。组间比较,保肝汤中剂量组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显着(P<0.05)。1.3.3对小鼠AST/ALT比值的影响:模型组小鼠AST/ALT值比正常组稍升高,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肝汤各剂量组均显着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对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机制指标的影响2.1对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MDA、SOD的影响2.1.1对小鼠血清MDA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MDA值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肝汤中、低剂量组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保肝汤高剂量组显着高于中剂量组(P<0.05),余无明显差异。2.1.2对小鼠血清SOD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SOD值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保肝汤高、中、低剂量组SOD值均显着升高(P<0.05)。保肝汤不同剂量组组间比较,保肝汤中、低剂量组明显高于保肝汤高剂量组(P<0.05);保肝汤中、低剂量组间无显着差异(P>0.05)。2.2保肝汤对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LPS、CD14的影响2.2.1对小鼠肝组织LPS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LPS值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保肝汤中剂量组低于高、低剂量组,差异明显(P<0.05);低剂量组明显高于高、中剂量组(P<0.05)。2.2.2对小鼠肝组织CD14的影响: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CD14值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保肝汤中剂量组低于高、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明显高于高、中剂量组(P<0.05)。2.3保肝汤对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组织Raf-1、ERK-1、PPAR-amRNA的影响2.3.1对小鼠肝组织Raf-1 mRNA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肝组织Raf-1 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保肝汤高剂量组显着低于中、低剂量组(P<0.05);中、低剂量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2.3.2对小鼠肝组织ERK-1 mRNA的影响:模型组小鼠肝组织ERK-1 mRNA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明显降低(P<0.05)。组间比较,保肝汤低剂量组明显高于高、中剂量组(P<0.05)。2.3.3对小鼠肝组织PPAR-αmRNA的影响:模型组小鼠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与正常组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保肝汤高剂量组显着高于中、低剂量组(P<0.05);保肝汤低剂量组显着低于高、中剂量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保肝汤能降低CCl4诱导的慢性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血清转氨酶,抑制肝脏脂质过氧化反应,促进游离脂肪酸氧化,对CCl4诱导的慢性化学性肝损伤有保护作用。2保肝汤的保肝作用与调控Ras/Raf/MEK/ERK信号通路有关。3保肝汤的保肝作用以中、高剂量组作用更为理想。其中,保肝汤中剂量降低血清转氨酶、抑制自由基启动脂质过氧化反应效果最佳;保肝汤高剂量调节Ras/Raf/MEK/ERK信号通路关键因子的表达最为理想。

农汝楠,王竟静,吴燕春,刘舒凌,刘偲翔,周至品[8](2019)在《基于TLR4信号通路的中药抗肝脏疾病作用研究进展》文中认为肝脏疾病是发生在肝脏的所有疾病的总称。近年来中药在治疗肝脏疾病中有一定优势,其实验研究作用显着或临床应用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少,呈现了广阔的前景。Toll样受体4(TLR4)信号通路与肝脏疾病息息相关,其抑制机制是通过TLR4介导的信号通路活化核转录因子-κB(NF-κB),抑制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因子的分泌,抑制肝细胞的炎症损伤,进一步抑制了IL-1β,IL-6,TNF-α等对肝星状细胞(HSC)等细胞的激活,其阻断TRL4通路的方式为①抑制TLR4的表达;②抑制TLR4二聚体化;③阻断胞内信号转导,通过作用于衔接蛋白,作用于激酶IL-1受体相关激酶(IRAKs),作用于去泛素化酶锌指蛋白A20(TLRAFst)。通过这几个方面阻断TRL4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发生,达到抗肝脏疾病的作用。因此,抑制或增强TLR4信号通路或针对TLR4信号通路中某些环节进行干预成为肝病治疗的新策略。目前TLR4信号通路成为中药抗肝脏疾病的靶点之一。本文对近年中药抗TLR4信号通路活化,通过中药单体及有效部位、中药提取物、中药复方等发挥抗肝脏疾病作用的文献进行整理,为下一步中西医治疗肝脏疾病提供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方向。

刘灵杰[9](2018)在《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研制》文中提出目的: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是从广西民间挖掘并在中医临床上应用了多年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经验方,该方由葛根、红参、当归等五味药材组成。本课题是在临床汤剂及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经过处方分析、剂型筛选,将复方清肝汤剂改成无糖颗粒剂,并应用现代制剂研究技术,对其制备工艺、质量标准、初步稳定性及抗肝损伤药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开发成有效、稳定、方便的新制剂。方法:(1)提取与纯化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与星点设计-效应面试验法,以葛根素含量及干膏率作为评价指标,对提取工艺中提取时间、加水倍数与纯化工艺中相对密度、醇沉浓度以及醇沉时间等因素进行筛选,以确定最佳提取与纯化工艺参数。(2)成型工艺研究:采用单因素试验法与星点设计-效应面试验法,以制粒情况、溶化性、含水量、流动性、粒度以及吸湿性为评价指标,对辅料种类、用量以及干燥温度等进行筛选,以确定最佳成型工艺条件。(3)制剂质量标准研究:根据《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制剂通则”的颗粒剂项下的要求,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葛根、红参、当归、槐花、枸杞等药材成分进行定性鉴别;对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以及溶出度等进行检查;采用HPLC法对处方中葛根素、人参皂苷等主要有效成分进行含量测定,并规定其含量限度,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可行、可靠的方法。(4)制剂稳定性研究: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的规定,对复方清肝无糖颗粒进行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制剂稳定性。(5)制剂药效学初步研究:采用酒精诱导小鼠肝损伤的模型,考察复方清肝无糖颗粒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1)确定了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提取与纯化工艺。其最佳提取与纯化工艺为:按处方称取药材,加入11倍量水,浸泡2小时,煎煮2次,每次煎煮100分钟,合并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0(25℃),加乙醇至含醇量(体积分数)为72%,醇沉(4℃)36小时,滤过,回收乙醇,备用。(2)确定了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成型工艺。其最佳成型工艺为:按照第一部分中“2.3”项下确定的最佳提取与纯化工艺条件制备浸膏,将所得浸膏(含红参细粉)与3倍量稀释剂(糊精:乳糖=0.8:1)混合均匀,喷洒75%乙醇溶液制软材,过14目筛制粒,65℃干燥约1小时,过14目筛整粒,分装,即得。(3)建立制剂质量标准(草案)。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药材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所得色谱图斑点清晰;对颗粒的性状、粒度、水分、溶化性、装量差异以及溶出度等进行检查,结果符合相关规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葛根素、人参皂苷等成分进行定量分析,方法可靠,稳定可行。(4)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稳定性良好。在六个月试验期间,复方清肝无糖颗粒在性状、鉴别、检查以及含量等方面均无明显变化,符合相关规定。(5)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低、中、高剂量均能明显降低小鼠的ALT、AST、GT、MDA值,其中高、中剂量较为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肝脏病理学方面,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的肝脏病理损伤均有所减轻。结论:(1)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提取纯化工艺和成型工艺安全可靠,重复性良好。(2)制剂的质量标准(草案)可行,质量可控,并且定性、定量分析分离度好、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各项检查符合相关规定。(3)制剂的初步稳定性良好,为制剂的实际生产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4)复方清肝无糖颗粒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路宽,杨华升[10](2016)在《枸杞及其提取物在肝病中应用的临床进展》文中提出枸杞是临床上常见的中药,且作为药食同源的植物,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多肽等成分,在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研究表明枸杞具有抗衰老、抗氧化、抗肿瘤、降脂、降压、降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同时枸杞也被广泛应用在各种肝病的治疗中。枸杞性平味甘,具有补益肝肾之功效,通过近几年相关文献研究发现,枸杞作为治疗肝病的常用药物,在临床治疗肝病中具有保肝等作用,并且在防治并发症等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枸杞治疗肝病在临床具有广阔的前景,可进行进一步研究,为中医防治肝病及其并发症提供更好临床思路。

二、枸杞多糖防治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枸杞多糖防治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茵杞调脂饮调控LXRα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1.1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流行病学和危险因素
        1.2 LXRα通路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现状
    2.肝郁生浊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1 历史渊源
        2.2 肝郁生浊概论
        2.3 从肝郁生浊理论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2.4 治疗方法及遣方用药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终止标准
        1.6 剔除标准
        1.7 脱落标准
        1.8 不良事件
        1.9 质量控制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案
        2.2 观察指标
        2.3 疗效评定
        2.4 统计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3.2 疗效比较
        3.3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4 讨论
        4.1 清肝化浊法论治NAFLD的理论基础
        4.2 茵杞调脂饮的用药特色
        4.3 试验指标的选择
        4.4 茵杞调脂饮治疗NAFLD的疗效评价
    5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茵杞调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生化指标及肝脏病理学的影响
        1.实验材料
        1.1 动物与饲料
        1.2 实验仪器
        1.3 实验药物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及分组
        2.2 给药方法
        2.3 标本采集
        2.4 指标检测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大鼠体重、肝指数、Lee’s指数的变化
        3.3 大鼠血清ALT、AST、TG、TC水平的变化
        3.4 肝组织形态学观察
        4 讨论
        4.1 造模方法的选择及探讨
        4.2 水飞蓟宾作为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4.3 疗效探讨
        5 结论
    实验二 茵杞调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氧化应激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与饲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药物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及分组
        2.2 标本采集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茵杞调脂饮对肝组织TC、TG、FFA水平的影响
        3.2 茵杞调脂饮对肝组织MDA、SOD、GSH水平的影响
        3.3 茵杞调脂饮对大鼠肝组织TNFα、IL-6 水平的影响
        4 讨论
        4.1 肝脂代谢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4.2 氧化应激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4.3 炎性因子与非酒精性脂肪肝
        5 结论
    实验三 茵杞调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LXRα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与饲料
        1.2 仪器与设备
        1.3 药物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造模及分组
        2.2 标本采集
        2.3 指标检测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茵杞调脂饮对大鼠肝组织LXRα、SREBP-1c基因表达的影响
        3.2 茵杞调脂饮对大鼠肝组织FAS、DGAT2 基因表达的影响
        3.3 茵杞调脂饮对大鼠肝组织LXRα、SREBP-1c、FAS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4.1 LXRα通路与肝脂代谢
        4.2 LXRα通路与氧化应激
        4.3 LXRα通路与炎性因子
        4.4 茵杞调脂饮对LXRα通路的作用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中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临床登记表
    附录三 扩增曲线和溶解曲线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2)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文王一支笔对D-半乳糖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肝损伤的认识
    2 西医对肝损伤的认识
    3 BDNF-Trk B信号通路与肝损伤
第二章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中医药治疗化学性肝损伤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3)去脂软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实验一 去脂软肝方对NASH的防治作用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动物饲料
        1.4 实验试剂
        1.5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的复制及评价标准
        2.3 药物制备方法及给药途径
        2.4 一般情况观察
        2.5 标本采集
        2.6 指标检测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观察
        3.2 去脂软肝方对NAFL进展为NASH模型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影响
        3.3 去脂软肝方对NAFL进展为NASH模型大鼠肝指数的影响
        3.4 去脂软肝方对NAFL进展为NASH模型大鼠肝功能指标(ALT、AST)的影响
        3.5 去脂软肝方对NAFL进展为NASH模型大鼠血脂(TC、TG、LDL-C、HDL-C)的影响
        3.6 去脂软肝方对NAFL进展为NASH模型大鼠肝脂(TC、TG)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实验二 去脂软肝方对NASH大鼠NLRP3 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物
        1.3 动物饲料
        1.4 实验试剂
        1.5 实验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动物分组
        2.2 动物模型的复制及评价标准
        2.3 药物制备方法及给药途径
        2.4 标本采集
        2.5 指标检测
        2.6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去脂软肝方对NASH大鼠肝脏NLRP3 mRNA表达的影响
        3.2 去脂软肝方对NASH大鼠肝脏ASC mRNA表达的影响
        3.3 去脂软肝方对NASH大鼠肝脏Caspase-1 mRNA表达的影响
        3.4 去脂软肝方对NASH大鼠肝脏NLRP3 蛋白表达的影响
        3.5 去脂软肝方对NASH大鼠肝脏Caspase-1 蛋白表达的影响
        3.6 去脂软肝方对NASH大鼠肝脏IL-1β表达的影响
        3.7 去脂软肝方对NASH大鼠肝脏IL-18 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硕士在读期间参与课题情况
致谢

(4)茵陈苓桂剂对NASH大鼠干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NASH的西医研究进展
        1 发病机制
        1.1 胰岛素抵抗与NASH的关系
        1.2 氧化应激与NASH的关系
        1.3 肠道菌群与NASH的关系
        1.4 脂联素及瘦素与NASH的关系
        2 西医的治疗现状
        2.1 胰岛素增敏剂的应用
        2.2 保肝药物的应用
        2.3 降脂药物的应用
        2.4 调节肠道菌群药物的应用
        2.5 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NASH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病因病机认识
        1.1 病因
        1.2 病机
        2 中医中药治疗
        2.1 辨证分型论治
        2.2 经验方治疗
        2.3 单味药及其有效成分治疗
        2.4 其它治疗方法
        3 思考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前言
    第一章 NASH大鼠模型的建造及茵陈苓桂剂对NASH大鼠的肝功、脂肪代谢和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二章 茵陈苓桂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第三章 茵陈苓桂剂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
        4 小结
    讨论
        1 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认识
        2 茵陈苓桂剂对NASH治疗的理论基础及组方意义
        3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5)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联合丹参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益生菌在体外的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联合丹参多糖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治疗效果及相关基因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联合丹参多糖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炎性反应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联合丹参多糖治疗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小鼠肠道菌群及其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与仪器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本章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主要词汇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博士研究生期间成果
致谢

(6)不同干预方式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植物多糖对肝损伤等慢性疾病的作用进展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个人简介
开题、中期及学位论文答辩委员组成

(7)保肝汤干预慢性化学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8)基于TLR4信号通路的中药抗肝脏疾病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TLR4通路概况与肝脏疾病关系
2 中药调控TLR4通路抗肝脏疾病
3 中药抗酒精性肝病
    3.1 中药单体对抗酒精性肝病
        3.1.1 黄芩苷
        3.1.2 桔梗素D
    3.2 中药复方对酒精性肝病
4 中药抗非酒精性肝病
    4.1 中药单体及有效部位抗非酒精性肝病
        4.1.1 绿原酸
        4.1.2 胡桃素
        4.1.3 豹皮樟总黄酮
        4.1.4 白藜芦醇
    4.2 中药提取物对抗非酒精性肝病
        4.2.1 蓝靛果浆果提取物
        4.2.2 银杏叶提取物
        4.2.3 白芍总苷
    4.3 中药复方抗非酒精性肝病
        4.3.1 复方楂金颗粒剂
        4.3.2 加味泽泻汤
        4.3.3 逍遥丸
        4.3.4逍遥散
        4.3.5 解毒化瘀颗粒
        4.3.6 疏肝健脾方
        4.3.7 三黄茵赤汤
        4.3.8 温肾方
5 中药抗肝损伤作用
    5.1 单味中药及中药单体或有效成分抗肝损伤
        5.1.1 沙棘多糖
        5.1.2 刺五加
        5.1.3 紫花苜蓿提取物
        5.1.4 虎杖苷
        5.1.5 牛黄酸
        5.1.6 姜黄素
        5.1.7 人参皂苷R1
        5.1.8 桑色素
        5.1.9 薯预皂苷
        5.1.1 0 白藜芦醇
        5.1.1 1 槐定碱
    5.2 中药复方抗肝损伤
        5.2.1 加味茵陈蒿汤
        5.2.2 糖肝康
        5.2.3 海珠益肝加味方
        5.2.4 灵芪蠲肝液
6 中药抗肝纤维化作用
    6.1 中药单体抗肝纤维化
        6.1.1 槐果碱
        6.1.2 葛根素
        6.1.3 青蒿琥酯
        6.1.4 穿心莲内酯
        6.1.5 苦参碱
        6.1.6 绿原酸
        6.1.7 甜菜碱
        6.1.8 槲皮素
        6.1.9 薯蓣皂苷
        6.1.1 0 鼠尾草酸
        6.1.1 1 白桦酯酸
        6.1.1 2 百里香醌
        6.1.1 3 柴胡皂苷d, 黄芩苷
    6.2 中药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
        6.2.1 枸杞多糖
        6.2.2 荔枝核总黄酮
    6.3 单味中药抗肝纤维化
        6.3.1 三叶香茶菜
        6.3.2 老鼠簕
        6.3.3 蓝莓
        6.3.4 川芎
    6.4 中药复方抗肝纤维化
        6.4.1 益脾养肝方
        6.4.2 八宝丹
7 中药对病毒性肝炎和肝癌作用
    7.1 中药单体抗肝癌
    7.2 中药复方对肝癌作用
        7.2.1 消癌解毒方
        7.2.2 甘露消毒丹
8 小结

(9)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2.1.1 葛根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2.1.2 干膏率的测定方法
        2.1.3 药材浸泡时间的考察
        2.1.4 单因素试验法考察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提取工艺的因素与水平
        2.1.5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试验优选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
        2.1.6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最佳提取工艺的确定
        2.2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纯化工艺的研究
        2.2.1 样品溶液的制备
        2.2.2 相对密度的测定
        2.2.3 单因素试验法考察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纯化工艺的因素与水平
        2.2.4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试验优选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最佳纯化工艺
        2.2.5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最佳纯化工艺的确定
        2.3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提取与纯化工艺的确定
    3 小结与讨论
        3.1 评价指标的确定
        3.2 葛根素含量测定方法的确定
        3.3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试验结果的分析
第二部分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成型工艺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浸膏的制备
        2.2 评价指标的测定
        2.2.1 粒度的测定
        2.2.2 溶化性的测定
        2.2.3 吸湿性的测定
        2.2.4 流动性的测定
        2.2.5 水分的测定
        2.3 单因素试验法考察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成型工艺的因素与水平
        2.3.1 稀释剂的考察
        2.3.2 干燥温度的考察
        2.3.3 润湿剂的考察
        2.4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试验优选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最佳成型工艺
        2.4.1 试验设计
        2.4.2 模拟拟合
        2.4.3 方差分析
        2.4.4 效应面优化和预测
        2.4.5 验证试验
        2.5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最佳成型工艺的确定
        2.6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最佳制备工艺的确定
        2.7 中试试验
        2.7.1 粒度的检查
        2.7.2 水分的检查
        2.7.3 流动性的检查
        2.7.4 溶化性的检查
        2.7.5 颗粒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3 小结与讨论
        3.1 辅料的选择
        3.1.1 稀释剂的选择
        3.1.2 润湿剂的选择
        3.1.3 矫味剂的选择
        3.2 评价指标的选择
第三部分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3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质量标准(草案)起草说明
        3.1 名称
        3.2 制法
        3.3 性状
        3.4 鉴别
        3.4.1 葛根薄层鉴别
        3.4.2 红参薄层鉴别
        3.4.3 当归薄层鉴别
        3.4.4 枸杞薄层鉴别
        3.4.5 槐花薄层鉴别
        3.5 检查
        3.5.1 粒度
        3.5.2 水分
        3.5.3 溶化性
        3.5.4 装量差异
        3.5.5 溶出度
        3.6 葛根素的含量测定
        3.6.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3.6.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3.6.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6.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3.6.5 阴性干扰性试验
        3.6.6 方法学考察
        3.6.7 样品含量的测定
        3.7 人参皂苷的含量测定
        3.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应性
        3.7.2 对照品储备溶液的制备
        3.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7.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3.7.5 阴性干扰性试验
        3.7.6 方法学考察
        3.7.7 样品含量的测定
        3.8 功能与主治
        3.9 用法与用量
        3.10 贮存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部分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初步稳定性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稳定性项目检测方法
        2.1.1 性状
        2.1.2 鉴别
        2.1.3 粒度
        2.1.4 水分
        2.1.5 溶化性
        2.1.6 含量
        2.2 影响因素试验
        2.2.1 高温试验
        2.2.2 高湿试验
        2.2.3 强光照设试验
        2.3 加速试验
        2.4 长期试验
    3 小结与讨论
第五部分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1.1 仪器
        1.2 试药
        1.3 动物
    2 实验方法与结果
        2.1 动物分组
        2.2 给药与造模
        2.3 动物指标的采集
        2.4 统计分析
        2.5 结果
        2.5.1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指数的影响
        2.5.2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酶活力的影响
        2.5.3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TBIL、TG含量的影响
        2.5.4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组织中MDA、GSH含量的影响
        2.5.5 复方清肝无糖颗粒对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脏组织结构的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或索引
综述 中药防治酒精性肝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10)枸杞及其提取物在肝病中应用的临床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枸杞的降脂保肝作用
2枸杞的降酶保肝作用
3枸杞的抗肿瘤保肝作用
4枸杞的协助抗病毒保肝作用
5枸杞的其他保肝作用
6结论及展望

四、枸杞多糖防治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茵杞调脂饮调控LXRα通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机制研究[D]. 王俐钧.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2]基于BDNF-TrkB通路探讨文王一支笔对D-半乳糖致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D]. 杨清煜. 湖北民族大学, 2020(02)
  • [3]去脂软肝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NLRP3炎症小体及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D]. 周青丽. 云南中医药大学, 2020(01)
  • [4]茵陈苓桂剂对NASH大鼠干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D]. 李峰.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5]植物乳杆菌、两歧双歧杆菌联合丹参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防治作用及机制研究[D]. 王为.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6]不同干预方式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干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D]. 郭怡琼. 宁夏医科大学, 2020(08)
  • [7]保肝汤干预慢性化学性肝损伤的实验研究[D]. 李谚语.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基于TLR4信号通路的中药抗肝脏疾病作用研究进展[J]. 农汝楠,王竟静,吴燕春,刘舒凌,刘偲翔,周至品.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9(16)
  • [9]复方清肝无糖颗粒的研制[D]. 刘灵杰.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8(02)
  • [10]枸杞及其提取物在肝病中应用的临床进展[J]. 路宽,杨华升. 环球中医药, 2016(04)

标签:;  ;  ;  ;  ;  

枸杞多糖防治大鼠酒精性肝病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