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6例临床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6例临床分析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吴青峰,刘小文,白小玲[1](2021)在《腹腔镜胆囊切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系统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胆囊切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在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面的分析。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Pubmed、万方等数据库中所有包含腹腔镜胆囊切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及开腹胆囊切除术的随机对照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5篇符合标准的文献,2 496名患者符合纳入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1)手术指标方面:手术时间方面,腹腔镜胆囊切术组手术时间短[MD=-34.96,95%CI(-41.42,-28.50),P<0.00001]、住院时间短[MD=-4.74,95%CI(-4.92,-4.57),P<0.00001]、下床活动时间早[MD=-15.38,95%CI(-16.06,-14.69),P<0.00001]、手术切口长度短[MD=-7.73,95%CI(-8.95,-6.5),P<0.00001]、术中出血量少[MD=-43.76,95%CI(-48.51,-39.01),P<0.00001]。(2)胃肠道功能方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组肛门排气时间早[MD=-33.77,95%CI(-33.84,-33.70),P<0.00001]、排便时间早[MD=-4.08,95%CI(-4.53,-3.63),P<0.00001]、胃肠道恢复时间快[MD=0.50,95%CI(0.14,0.85),P=0.006]。(3)安全性方面:腹腔镜胆囊切术组术后并发症少[MD=0.13,95%CI(0.09,0.19),P<0.00001]、治疗有效率高95%CI(2.92,7.92),P<0.0000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术无论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治疗有效率等方面均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术,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适用腹腔镜胆囊切术,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温钰鹏[2](2021)在《南疆地区胆囊结石外科治疗现状的调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调查南疆3所代表性医院自2013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研究南疆胆囊结石的治疗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结合医护人员胆囊结石知识认知水平,探索是否存在“不合理医疗干预”,并进行现况调查。方法:选择分布在南疆地区3家医疗机构作为研究现场。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1日至2019年3月1日收入院的胆囊结石患者,查看其病历,并收集信息(一般临床资料、就诊信息、病史、辅助检查、诊断和治疗情况等),得到2256例胆囊结石患者数据,并对胆囊结石相关科室医务人员进行胆囊结石诊疗知识认知问卷调查。将以上资料录入Epidata3.1数据库,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比得出不同因素对治疗方式和治疗适宜程度造成的影响,以及是否存在“不合理医疗干预”。结果:1.共2256例调查对象,男性患者757例(33.6%),女性患者1499例(66.5%);平均年龄56.26±14.85岁;汉族1558例(69.1%),少数民族698例(30.9%);农民559例(24.8%),其他职业1697例(75.2%)。2.外科手术治疗共1359例(60.3%),保守治疗者673例(39.7%)。三所医院间治疗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三师医院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率(79.7%)最高,一师医院(67.5%)次之,二师医院(39.6%)最低,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有症状、女性、结石直径≥2cm、病程10年以上以及合并慢性疾病是患者治疗方式构成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1215例(89.4%)、开腹胆囊切除术144例(10.6%)。三师医院LC治疗率高于二师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三师医院LC治疗率高于一师医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4.胆囊结石总的治疗适宜率为92.82%。二师医院比一师医院治疗的不适宜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的症状、并发症、结石直径、胆囊炎、慢性疾病5个因素为是否行适宜治疗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医护人员胆囊结石知识态度行为调查中,一师医院中位数68分,四分位数间距11分;二师医院中位数67分,四分位数间距17分;三师医院中位数64分,四分位数间距29分;三所医院之间医护人员对胆囊结石的认知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南疆地区胆囊结石住院患者主要采用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三师医院对胆囊结石患者的手术治疗构成最高,一师医院次之,二师医院最低。2.南疆地区胆囊结石的治疗选择受性别、症状、结石直径、病程以及慢性疾病因素影响。3.各个医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医疗干预,其中二师医院比一师医院不适宜率高。4.患者的治疗方式是否合理受症状、并发症、结石直径、胆囊炎、慢性疾病因素影响。5.三所医院胆囊结石相关医护人员对胆囊结石的知识认知水平差异不大。

侯潇峰[3](2021)在《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背景胆石症是指于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发生结石所引起的疾病,在我国属于常见病。根据胆结石在胆道系统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胆囊结石、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不同部位的胆结石可以单独存在,也可在同一患者中同时存在。据统计,在我国胆石症患者当中,约近80%的患者其胆结石发生于胆囊内,约近10%-15%的胆囊结石患者合并有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属于胆石症中较复杂类型,容易出现梗阻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等,如不及时处理,病情持续发展,可能出现肝衰竭、肝萎缩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临床建议需采取手术治疗,以尽早清除结石,恢复胆道通畅。目前,主要的手术方式有以下几种:(1)、开腹胆囊切除术+胆总管探查术;(2)、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CBDE);(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而LC+ERCP这一手术方式,根据手术时机不同,又可分为同期LC+ERCP及ERCP术后二期行LC,具体手术方式的采用,需要临床医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目的通过与目前较常见的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二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探讨同期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病区2018年10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并行手术治疗的6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同期行LC联合ERCP治疗的28例患者为观察组,ERCP术后二期行LC治疗的34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收集整理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手术患者的以下指标和数据:(1)术前统计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合并症、体质量指数(BMI)、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量及直径(最大结石直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及术前前白蛋白等;(2)术后统计资料,包括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天数、结石清除率、术后1个月白蛋白、术后1个月前白蛋白等。本研究经南阳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1.观察组和对照组年龄、性别、合并症、BMI、胆总管结石数量及直径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7.0±1.5)d少于对照组(8.8±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2例(7.1%),对照组3例(8.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血清前白蛋白和白蛋白均高于术前(t=-8.667,P<0.001;t=-6.819,P<0.001);对照组术后1个月前白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高于术前(t=-7.937,P<0.001;t=-6.321,P<0.001)。5.2组患者术后第3-4天经鼻胆管造影,显示胆道通畅,无残留结石,结石清除率均为100%。结论1、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是安全、有效、可行的。2、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有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势,是外科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之一。

安凯尔·艾克拜尔[4](2021)在《我院近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比较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疗效、其一般特征、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等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自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并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259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围手术期资料、术后ICU转入率、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研究资料,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59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患者当中,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组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组,比较两组数据入院时白细胞数、住院费用、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天数、术后ICU转入率、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OC组比较,LC组有术中出血量少、抗生素使用天数及术后住院天数短、术后ICU转入率低、住院费用低等优点,故根据患者情况提倡个体化治疗。

李锦粱[5](2020)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现以非常成熟,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若遭遇困难手术致使中转开腹会无形延长手术时间,增加手术成本。通过收集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构建一种可以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列线图,并通过病人临床资料对该列线图进行验证。为外科医生提供指导并提高诊疗效率,降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的中转开腹率。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11-2018.11于我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773例,排除标准包括:(1)术中操作其他部位器官组织;(2)术中送检快速冰冻病理。按照3:1随机分为训练集580例与验证集193例。根据主观方式与客观方式对手术难度进行评估,将术者认为术中没有遇到技术困难的手术定义为标准手术,计算标准手术的平均时间并将其称为标准手术时间,将手术时间≥1.5倍标准手术时间或中转开腹的手术定义为有难度手术。训练集中128例为有难度手术并纳入手术困难组、剩余452例纳入手术简单组。记录两组性别、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是否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BD),实验室及影像学相关检查结果,并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并绘制该模型于训练集与验证集中预测手术难度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基于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使用R语言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列线图,于训练集及验证集中进行内、外部验证,记录两次验证的一致性指数(C-index),绘制校正曲线。结果:年龄偏大、1周内存在腹痛症状、纤维蛋白原升高、胆囊长径及壁厚增加、结石位于胆囊颈部、有上腹部手术史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训练集中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手术难度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8,验证集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建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包含各独立危险因素的对应分数,通过总分评价患者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手术难度。该列线图训练集内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796,验证集外部验证得到C-index为0.809,内部验证与外部验证校正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较好。结论:通过收集我院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患者的临床数据成功建立一种可以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列线图,该列线图可以对手术难度进行良好的预测。对于本列线图评分较高的患者,提前规划手术方案或将患者转至经验丰富的医生可以降低中转开腹率。

陆思远[6](2020)在《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中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经验。方法:通过联合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多家中文数据库,自建库来至2019年11月关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所有文献资料,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最后保留89家单位89篇文献,共578例患者资料。使用Excel记录原始数据,SPSS 2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有258例可明确性别,男:女=1:1.5。有29例可明确具体年龄,平均(43.0±13.5)岁。有213例可明确原发病,67.14%为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有156例可明确术中情况,76.28%的患者术程顺利或难度不大;2.43家单位中,有二级单位15家、三级单位28家,迟发性胆漏发生率分别为0.073%和0.056%。迟发性胆漏总体发生率为0.060%,经年校正发生率与手术总数间存在相关性(rs=-0.794,P=0.000);3.有2.77%的患者可明确诱因,多为饮食相关因素;有65.74%的患者有腹痛症状,其余表现为黄疸0.69%、腹胀11.94%、腰背部疼痛0.17%、经引流管引流出胆汁0.69%、腹腔包裹性积液4.33%;4.胆漏平均诊断时间(7.89±6.21)天。60.1%的患者经B超+腹腔穿刺诊断,其次为ERCP及其联合方式22.5%、手术探查方式14.8%。有7例出现误诊,误诊率1.21%;5.有443例可明确胆漏类型,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43.57%、胆囊管漏19.64%、副肝管漏3.16%、右肝管漏9.93%、肝总管漏13.09%、胆总管漏10.61%;6.有354例可明确胆漏原因,迷走胆管损伤50.28%,肝外主胆道热损伤35.88%,胆囊管残端缺血坏死3.95%,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3.11%,结扎夹脱落、移位2.82%,肝外胆道变异3.95%;7.治疗方式主要为手术类治疗(37.20%)、介入类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14.36%)、联合治疗(41.70%)(即以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内镜治疗间两者或三者联合);76.68%的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90.80%的胆囊管漏以手术类治疗和联合治疗为主;副肝管漏、右肝管漏、肝总管漏及胆总管漏以手术类治疗方式为主,分别为85.71%、63.64%、63.79%及55.32%;8.有418例患者已知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介入类治疗、联合治疗方式中住院时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11.333,P=0.003),中位住院时间分别为12.00天、14.00天及12.60天,介入类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和手术类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分别为P=0.002,P=0.033)。在手术类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开腹与腔镜手术方式中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0.950,P=0.330);联合治疗组中,住院时间在手术联合介入的治疗方式与微创联合内镜的治疗方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3.602,P=0.058)。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分析中,胆囊床毛细胆管漏/迷走胆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93.280,P=0.000),组间两两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均小于0.05),平均秩次分别为97.27、123.56、43.24;胆囊管漏中三类治疗方式间具有统计学意义(H=22.065,P=0.000),住院时间在手术类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调整后P=0.000),平均秩次分别为16.85、38.17;右肝管漏、肝总管漏中治疗方式间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2.359,P=0.125;H=2.932,P=0.231);胆总管漏中手术类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住院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5.461,P=0.019),平均秩次分别为14.68,8.32;9.有95例可明确漏口大小,平均(3.48±1.45)mm。胆漏类型与漏口大小间不具有统计学意义(H=8.017,P=0.091),漏口大小与住院时间不存在相关性。结论:1.LC术后迟发性胆漏多发于慢性或萎缩性胆囊疾病的中年人群;2.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低,总体为0.060%;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率与LC手术总数具有负相关性;3.LC术后迟发性胆漏发生原因以迷走胆管损伤及肝外主胆道热损伤为主,其余原因包括胆道缺血坏死、结扎夹脱落移位、胆囊床毛细胆管损伤、肝外胆道变异;4.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方式以手术类治疗、内镜治疗、微创治疗及以上方式联合治疗为主。

贾伟路[7](2020)在《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本课题通过对比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LSC)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组以及经保守治疗好转后Ⅱ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T-LC)组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术后随访,探讨在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选择LSC术式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普外科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发病时间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患者68例,包括行LSC、LC、CT-LC患者。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最终LSC组28例,LC组24例,CT-LC组16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感染指标、肝功能、胆囊壁厚度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LSC组、LC组、CT-LC组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术后首次排气(d)时间分别为[123.5±10.48、150.4±8.91、98.75±9.71,(P<0.05)],[52.14±8.35、109.54±12.35、47.44±8.21,(P<0.05)],[3.64±1.31、4.54±1.32、2.31±1.40,(P<0.05)],LSC组和CT-LC组均优于LC组。LSC组和CT-LC组中转开腹率为2例(7.1%)、1例(6.2%)均少于LC组5例(17.8%),P=0.015。三组术后腹腔引流量(ml)、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d)为[53.71±10.13、70.17±5.79、30.69±6.99,(P<0.05)],[5.50±1.53、5.75±1.57、2.44±1.41,(P<0.05)],CT-LC组优于LSC组和LC组。住院天数(d)、住院总费用(元)为[5.29±1.58、6.75±1.07、11.13±1.54,(P<0.05)],[16378±1427、18404±1234、25836±752,(P<0.05)],LSC组均优于LC组和CT-LC组。LC组4例(6.7%)中转开腹、2例(8.3%)发生腹腔感染,LSC组和CT-LC组无此情况。LSC组、LC组及CT-LC组发生胆瘘病例分别为4例(14.2%)、5例(20.8%)、1例(6.25%),P=0.514。LC组、LSC组各出现1例(3.5%、4.1%)术后肠梗阻,P=1.000。三组都未出现穿刺孔口感染。LSC组、LC组及CT-LC组分别出现3例(10.7%)、5例(20.8%)、2例(12.5%)术后体温大于38.5℃。LC组因中转开腹转ICU病房2例。分别在术后3个月及6个月对患者随访,其中16人失访,3个月随访LSC组、LC组、CT-LC组上腹部疼痛不适分别为2例(9.0%),1例(6.2%),1例(7.1%),P=1.000;恶心呕吐1例(4.5%),1例1(6.2%),1例(7.1%),P=1.000;LSC组、LC组腹泻1例(4.5%),1例(6.2%),P=1.000;LC组胆总管结石残留1例(6.2%),P=0.577,均无其他病例。6个月随访LSC组、LC组上腹部疼痛不适1例(4.5%),1例(6.2%),P=1.000;LC组腹泻1例(6.2%),P=0.577;CT-LC组均无其他病例。结论:在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中存在胆囊三角解剖困难的病例中,LSC与LC和经保守治疗好转后Ⅱ期行LC组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开腹率低、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而且达到了满意的临床疗效,是安全可行的替代方案,值得推广应用。

李娅玲[8](2020)在《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因胆囊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因胆囊良性病变行胆囊切除术治疗,且符合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7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即中药治疗组)、对照组(即西药治疗组),每组各37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原发疾病、手术方式、病情轻重、病程等基线水平均具有可比性。两组均予以饮食指导、情志疏导、生活方式调节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中药煎剂口服,主方为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联合蒙脱石散(思密达)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以及粪便脂肪球计数情况,并制定相关量表对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中医证候评分。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腹泻复发情况。结果:1.因各种原因,观察组与对照组均各自剔除2例,脱落3例,两组最终有效病例各为32例。2.临床疗效方面,观察组有效率96.88%,对照组有效率90.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96.88%,对照组7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积分方面,组间比较,两组在大便性状、大便频率、腹胀、胁肋胀痛、腹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情志、情志与腹泻关系、嗳气、食欲、精神、体力、舌脉方面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排便不尽感、排便急迫感、睡眠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两组分别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在各项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嗳气(P>0.05)外,其余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4.病情分级方面,治疗后,病情轻度的观察组有31例,对照组19例,病情中度的观察组1例,对照组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体重指数方面,胆囊切除术后,两组BMI值较术前均有所下降,治疗后BMI均上升,观察组上升幅度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BMI仍低于术前水平。6.在大便脂肪球计数方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大便脂肪球计数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前后大便脂肪球计数差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复发率方面,随访期间,观察组复发3人,对照组复发10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均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在改善肝郁脾虚型PCD患者的中医证候方面优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西药金双歧、思密达均能改善PCD患者BMI值,安全性均较好,两者均能有效降低大便脂肪球计数,但前者疗效优于后者,且前者复发率更低。本研究存在诸多局限与不足,需要进行多中心、大样本、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予以验证。

兰益[9](2020)在《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胃肠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将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为研究载体,运用体针结合头部长留针的针刺方式进行干预,与盐酸格拉司琼对比,观察术后恶心呕吐情况,检测干预前、后患者胃肠激素水平差异,评价针刺防治术后恶心呕吐的疗效,探究针刺对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以期为针灸防治术后恶心呕吐提供新的治疗思路及方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4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2例),药物组(42例),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过程中处理措施相同,手术后基础治疗相同。术后30min时,针刺组予以针刺干预(体针留针30分钟后取下,头针留针6小时后取下),药物组予以盐酸格拉司琼静脉注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8小时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并抽取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静脉血,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饥饿素、胃动素水平的改变。所有采集的数据运用SPSS 25.0软件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分析结果:针刺组与药物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体重、BMI、手术持续时间、术后生命体征各项指标上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组间基线基本均衡一致,具有可比性。2、恶心呕吐疗效评定(1)针刺组与药物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2-24h内,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在术后0-2h及术后24-48h内两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术后6-24h内针刺组恶心呕吐评分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明显低于药物组;在术后0-6h、24-48h内针刺组恶心呕吐评分与药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胃肠激素检测结果分别对针刺组及药物组术前、术后30min、术后24h三个时间点胃肠激素水平进行组内两两比较:(1)针刺组中,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术后30min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与同组术后30min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药物组中,血清胃肠激素水平术后30min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与同组术后30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h与同组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总的来说,针刺与盐酸格拉司琼在术后恶心呕吐总发生率上防治作用相当,但在术后2-24h内针刺防治恶心呕吐疗效优于盐酸格拉司琼。(2)体针结合头部长留针的针刺方式可以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严重程度,治疗效果与盐酸格拉司琼相当,且针刺的持续作用时间更长。(3)体针结合头部长留针的针刺方式可以改善术后胃肠激素水平,加速术后胃肠激素水平的恢复,促进胃肠功能的快速康复。

王红兰[10](2018)在《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文中认为目的通过对学校教职工健康体检,了解教职工健康状况,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方法采集2017年教职工体检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找出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种,分析原因,为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甲状腺结节为体检诊断第一位;幽门螺杆菌阳性为体检阳性体征第一位。结论职工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应加强健康教育,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腹腔镜胆囊切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系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入选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文献提取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meta分析结果
        2.2.1 手术指标
        2.2.1.1 手术时间(min)
        2.2.1.2 住院时间(day)
        2.2.1.3 下床活动时间(h)
        2.2.1.4 肛门排气时间(h)
        2.2.1.5 排便时间(h)
        2.2.1.6 胃肠道恢复时间(h)
        2.2.1.7 手术切口长度方面(cm)
        2.2.1.8 术中出血量(mL)
        2.2.1.9 术后并发症(例)
        2.2.2.10 治疗有效率(例)
3 讨 论

(2)南疆地区胆囊结石外科治疗现状的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简表
前言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质量控制
    1.4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胆囊结石患者的一般资料
    2.2 胆囊结石患者治疗方式概况
    2.3 治疗构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其他
    2.4 胆囊结石医疗干预适宜率分析
    2.5 医护人员知识态度行为认知情况
3.讨论
    3.1 胆囊结石治疗概况
    3.2 影响胆囊结石治疗构成的因素
    3.3 南疆胆囊结石治疗中的不合理医疗干预分析
    3.4 医护人员胆囊结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4.结论
参考文献
胆囊结石的临床治疗现状
    1 非手术治疗
    2 经皮经肝介入治疗
    3 手术治疗
    4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致谢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3)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诊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4)我院近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围手术期处理
        2.1 术前准备
        2.2 手术方法
        2.3 术后一般处理
    3 本研究的观察指标
    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住院费用分布
    3 入院检查指标对比
    4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对比
    5 两组患者抗生素使用天数与术后住院天数对比
    6 两组数据发病症状与病理结果对比
    7 两组数据合并症的比较
    8 两组数据麻醉等级对比
    9 术后ICU转入率
讨论
    1 入院时生物指标分析
    2 术中出血量及抗生素使用天数比较
    3 术后住院天数分析
    4 OC组与LC组基础病、术后ICU转入率对比
    5 住院费用分布分析
结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相关因素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手术难度评估及分组
    3 临床资料采集
    4 分析方法
结果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单因素分析结果
    2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困难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手术难度的ROC曲线分析结果
    4 列线图构建及验证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6)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资料收集与方法
    2.3 研究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一般情况及原发病
    3.2 发生率
    3.3 诱因及临床表现
    3.4 胆漏类型
    3.5 胆漏原因
    3.6 诊断时间
    3.7 术中情况
    3.8 诊断方式及误诊
    3.9 治疗方式与预后
        3.9.1 治疗方式分类
        3.9.2 迟发性胆漏类型与治疗方式
        3.9.3 不同治疗方式与预后
        3.9.3.1 主要治疗方式间与预后
        3.9.3.2 不同胆漏类型在不同治疗方式下的预后
        3.9.4 漏口大小与预后
    3.10 并发症
第4章 讨论
    4.1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
        4.1.1 年龄特点
        4.1.2 性别特点
        4.1.3 临床表现
        4.1.4 发生率
    4.2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原因
    4.3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诊断
    4.4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治疗
    4.5 LC术后迟发性胆漏的预防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7)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急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与脱落标准及处理
    1.6 中止试验标准
2.研究方法
    2.1 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2.4 疗效评价标准
    2.5 统计分析
3.研究结果
    3.1 两组剔除、脱落及终止情况比较
    3.2 基线指标比较
    3.3 临床疗效比较
    3.4 安全性指标比较
讨论
    1 研究结果分析
    2 胆囊的生理病理
        2.1 胆囊的生理
        2.2 胆囊的病理
    3 胆囊切除的现状
        3.1 胆囊切除的指征
        3.2 胆囊切除的手术方式
        3.3 胆囊切除后的并发症
    4 PCD诊疗现状
    5 对照组药物的选择
    6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立方依据
        6.1 导师治疗PCD(肝郁脾虚型)的经验总结
        6.2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的方义解析
        6.3 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与治疗PCD有关的药理研究
    7 不足与展望
        7.1 不足
        7.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2 中医证候积分量化表
    附录3 Bristol粪便评分表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胃肠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对象
    1.1 受试者来源
    1.2 研究对象的选择
2 研究材料与药物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用药物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设计
    3.2 观察指标
    3.3 伦理
    3.4 不良事件处理
    3.5 数据分析
    3.6 技术路线
4 研究结果
    4.1 基线分析
    4.2 两组LC患者治疗结果
讨论
    1 中医对PONV的认识
        1.1 中医学理论对PONV的认识
        1.2 中医对PONV的治疗
    2 西医对PONV的研究
        2.1 PONV发生率高,影响其严重程度的原因较多
        2.2 现代常用西医止吐药物
    3 胃肠激素
        3.1 兴奋型胃肠激素
        3.2 抑制型胃肠激素
        3.3 小结
    4 本研究方案的设计
        4.1 阳性药物的选择
        4.2 针刺组方案的设定
    5 本研究结果分析
        5.1 基线分析
        5.2 恶心呕吐疗效分析
        5.3 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分析
结论
问题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件
    附件1:文献综述 针刺治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研究现状与评述
        参考文献
    附件2: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10)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体检对象
    1.2 方法
    1.3 诊断标准
2 结果
3 讨论

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腹腔镜胆囊切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系统分析[J]. 吴青峰,刘小文,白小玲. 医药论坛杂志, 2021(11)
  • [2]南疆地区胆囊结石外科治疗现状的调查研究[D]. 温钰鹏. 石河子大学, 2021(02)
  • [3]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D]. 侯潇峰.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4]我院近期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分析[D]. 安凯尔·艾克拜尔.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9)
  • [5]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预测列线图的构建与验证[D]. 李锦粱. 青岛大学, 2020
  • [6]我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迟发性胆漏的临床特点及诊疗[D]. 陆思远. 吉林大学, 2020(08)
  • [7]腹腔镜胆囊次全切除术治疗发病3-7天的急性化脓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观察[D]. 贾伟路. 贵州医科大学, 2020(04)
  • [8]香砂六君子汤合四逆散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肝郁脾虚型腹泻的临床观察[D]. 李娅玲.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1)
  • [9]针刺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及胃肠激素水平影响的研究[D]. 兰益.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10]我校教职员工健康体检情况分析[J]. 王红兰. 基层医学论坛, 2018(35)

标签:;  ;  ;  ;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1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