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

一、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论文文献综述)

王丹旗[1](2021)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的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特征、相关危险因素及与生存的关系,以提高移植成功率,提高患儿治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受allo-HSCT的儿童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AA)19例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ALL)4例次、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10例次,总计33例次。比较不同原发病、移植类型等与并发症的发生、生存的关系,探讨儿童血液病的可能的影响移植成功率的因素,提高儿童血液病的治愈率。结果1.至2020年12月31日随访结束,接受allo-HSCT的儿童共33例次,其中男性16例,女性17例次,年龄2-13岁,中位年龄7岁。其中,AA 19例次,AML 10例次,ALL 4例次。根据疾病类型分为AA组与AL组,其中AA组19例,AL组14例。移植类型方面:无关供者16例次,血缘供者17例次;全相合18例次,不全相合5例次;接受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6例次,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7例次;ABO血型相合24例,ABO血型主侧不合6例次,ABO血型次侧不合3例次。无关供者全相合13例次,无关供者不全相合3例次,血缘供者全相合5例次,单倍体移植12例次。2.截止至2020年12月31日,33例次患儿中位随访时间20个月(1-52个月),移植后平均生存时间21.36个月(1-52个月)。总生存率(OS)为84.8%。疾病复发7例(21.2%),死亡5例(15.2%),其中复发死亡3例(60.0%),均为AL组;移植相关死亡2例(30.0%),AA组、AL组各1例。虽AA组死亡率低于AL组,但两组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89)。AA组OS为94.7%。死亡1例(5.3%),分析发现接受无关供者移植者生存率更佳(P=0.025)。AL组患儿共14例次,移植后全部植入成功、造血重建。OS为71.4%,复发7例(50.0%),均为血液学复发,其中1例移植后首先发生分子生物学复发,后进展为血液学复发。所有复发患儿中,4例(57.1%)发生在移植后100天内,2例(28.6%)发生在移植后100天-1年内,1例(14.3%)发生在移植后1-2年。死亡4例(28.6%)。分析发现接受BM+PBSC移植生存率更高(P=0.010)。3.并发症:所纳入病例中,发生GVHD 10例。在AA组中,5例发生GVHD(26.3%),其中I度2例,II度2例,c GVHD 1例。在AL组中,5例发生GVHD(35.7%),其中I度1例,II度3例,IV度1例。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与GVHD发生相关,男性多于女性。植入功能不良(PGF)2例(6.06%),原发性PGF及继发性PGF各1例(50.0%);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6例(18.2%);此外,移植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SIADH)1例,植入综合征(ES)1例。结论1.Allo-HSCT是治疗儿童血液病的有效方法。在AL中,对高危及复发的患儿,抓住移植时机,选取合适的供者,克服了MRD阳性患儿的复发问题,提高了复发病人的疗效,从而克服了白血病化疗的瓶颈。本研究中AL组OS为71.4%,但移植后后复发的问题需要我们更多的关注,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解决。对于SAA-I型,在积极控制感染的同时,积极寻找供者,若有合适供者,首选HSCT。同时对于SAA-II型,若有条件,也应更积极的进行移植。本研究中AA组OS高达94.7%,仅1例发生原发性PGF,移植可极大地提高SAA的疗效。2.探讨移植过程中的个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尤其是供者的选择,对于移植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研究中,在半相合占绝大多数的条件下,仅发生1例IV度a GVHD,同时6例PRES患者中,5例预后良好,未遗留任何神经系统后遗症,证实HSCT可以是治疗血液病安全的手段,但前提是对于移植后并发症,需及时发现并进行合理有效的处理。由此才可使移植真正成为治疗血液病有效而又安全的手段。

张樱[2](2021)在《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单倍体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HID-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至2020年10月接受HID-HSCT的76例SAA患者临床资料。男性50例,女性26例,中位年龄为16岁(3~52岁),SAA-Ⅰ型患者49例,SAA-Ⅱ型患者18例,肝炎相关再生障碍性贫血(HAAA)患者9例。骨髓联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5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PBSCT)61例。预处理方案:环磷酰胺(Cy)+氟达拉滨(Flu)+抗人胸腺细胞球蛋白(ATG)方案预处理患者46例,白消安(Bu)+CY+Flu+ATG方案预处理患者30例。结果3例患者移植后骨髓抑制期死亡;73例患者中性粒细胞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2(9~21)d;除3例早期死亡患者外,8例患者移植后未获得血小板重建,65例患者血小板植入的中位时间为14(9~90)d。原发性植入失败发生率为5.5%,继发性植入失败发生率为5.5%。Ⅱ~Ⅳ°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率38.4%,Ⅲ~Ⅳ°aGVHD发生率16.4%,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为35.8%,广泛型cGVHD发生率为22.4%,中位随访时间为19.5月(1~75月),预期5年总生存率(OS)为(78.6±5.0)%,无失败生存率(FFS)(75.9±5.1)%,移植相关死亡率(TRM)为(20.2%±4.9)%。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大于35岁,移植前铁蛋白大于1500ng/ml,HCT-CI评分大于等于3分,起病中性粒细胞数大于1×109/L,发生Ⅲ~Ⅳ°aGVHD为影响患者的OS的危险因素(P值分别为0.013,0.004,0.02,0.014,0.001)。发生植入失败的患者FFS明显低于其他患者(37.5%对 84.4%,P<0.001)。结论:HID-HSCT是治疗SAA的有效方法,在儿童青少年以及年轻患者中疗效较好,发生重度aGVHD以及严重感染仍是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原因,加强对重度aGVHD以及感染的防治对于提高疗效至关重要。目的 评价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移植后造血重建以及植入失败的发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进行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部11例患者首次移植后均获得植入,中性粒细胞植入中位时间为10d(8~23d),血小板植活时间中位数为11d(移植后8~28d),三例患者出现植入失败,其中2例行二次移植,1例血象恢复达到长期稳定植入,另1例造血重建后再次出现植入失败。中位随访时间为53(5~135)个月,全部11例患者均生存,植入失败率为27.3%(3/11),9例患者长期血象正常。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病程长、移植前骨髓细胞增生较活跃、移植物中CD3+T细胞数量少、移植后未应用免疫抑制剂与植入失败可能相关。结论: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具有良好的长期生存率,植入失败仍是最主要的问题,移植前预处理以及移植后环孢素的应用均有助于长期稳定植入。

王博媛[3](2021)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输血依赖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临床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ransfusion dependent nonsevere aplastic anemia,TD-NSAA)是指在未发展成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常规有一项符合SAA,需依赖输注血制品的NSAA。国际AA指南推荐TD-NSAA进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联合环孢素A(CsA)的免疫抑制治疗。但其起效缓慢,易合并感染且复发率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是有效治疗手段,并且对于缺少HLA相合同胞供者的患者,单倍体移植极大地缓解了造血干细胞供者缺乏的困境。本研究旨在对接受Allo-HSCT治疗的TD-NSA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单倍体移植(Haplo-HSCT)的患者对比分析临床疗效及存活情况,评价其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本次研究收集并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自2016年9月至2020年6月24例TD-NSAA患者资料,采用以改良Bu/Cy+Flu+ATG为主的预处理方案,并以CsA+吗替麦考酚酯(MMF)+短程甲氨蝶呤(MTX)为主的方案预防及治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对其临床治疗、植入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观察患者造血重建情况、植入情况、感染及GVHD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体生存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并检索中国知网、Pub Med等数据库,通过复习相关文献对该疾病的治疗和移植后并发症的处理等进一步作总结分析。结果:造血功能重建结果:植入成功率91.67%。中性粒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1(8~20)天,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2.5(10~22)天。至随访结束:24例患者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患者10例,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22.5(20-99)天,发生慢性GVHD患者12例。发生菌血症患者1例(4.17%),CMV血症12例(50%),EBV血症11例(45.83%),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10例(41.67%)及皮肤软组织感染患者1例(4.17%)。结论: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TD-NSAA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作为TD-NSAA治疗的方案。2.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D-NSAA与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相比,总体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D-NSAA,成人组与儿童组总生存率及移植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4.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TD-NSAA,移植后相关并发症、GVHD的发生率较高。

韦中玲,蒋艺枝,黄来全,严家炜,余正芝,王娜娜,黄辰,王然,黄东平[4](2021)在《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非血缘脐血输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文中指出背景: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仍然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线治疗方法,但是随着患者年龄增长,移植疗效明显下降。目的:探讨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非血缘脐血输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2月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非血缘脐血联合同胞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的4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1)4例患者均为男性,中位年龄为40岁,诊断至移植的中位时间为2.5个月;同胞供者采集骨髓及外周血干细胞,非血缘脐血采用单份,HLA配型≥4/6相合;(2)输注同胞供者干细胞中位总有核细胞为13.67×108/kg,中位CD34+细胞数为2.7×106/kg;输注非血缘脐血干细胞中位总有核细胞为2.1×107/kg,中位CD34+细胞数为1.21×105/kg;(3)移植后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0 d、+20 d;(4)移植后1例患者为同胞供者嵌合,3例患者为双供者混合嵌合;至随访日,3例双供者混合嵌合患者中,1例转为非血缘脐血完全植入,1例转为同胞供者完全植入,1例患者出现供受者混合嵌合,因感染而放弃治疗;(5)1例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均为0%;(6)2年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为75%,无移植物抗宿主病无复发生存率为100%;(7)结果表明,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非血缘脐血输注治疗年龄稍长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疗效肯定,但2种供者干细胞的植入动力学值得进一步研究。

邓郁都,张弘,罗森林,刘瑛,万伍卿,文川[5](2020)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再障1例并文献复习》文中提出目的探讨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发生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PRCA)的发病机制和治疗对策。方法报道1例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行同胞HSCT后发生PRCA的病例及成功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岁女性患儿,接受ABO血型主要不合的同胞HSCT后不能脱离红细胞输注,并发PRCA,经调整免疫抑制剂、DLI、应用利妥昔单抗、血浆置换等治疗后,PRCA得到纠正,血常规恢复正常。结论 HSCT后PRCA的发生与ABO血型抗体、非清髓预处理带来的免疫紊乱有关。主要治疗方法有使用单克隆抗体、血浆置换等,对于难治性患者,达雷木单抗、硼替佐米和艾曲波帕可作为新的靶向治疗药物。

闫梦[6](2020)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内皮细胞损伤综合征(SOS/TA-TMA)的临床诊疗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第一部分低剂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PA)为主的方案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研究目的:肝窦阻塞综合征(SOS)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SCT)最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移植后内皮细胞损伤综合征的重要疾病形式。本部分以前瞻性、单臂、开放性临床试验,研究低剂量rh-tPA为主的方案治疗HSCT后SOS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真实世界研究)。方法:2014年12月至2019年6月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共入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6例HSCT后SOS患者,给予设计的低剂量rh-tPA为主的综合方案治疗。方案核心为rh-tPA(阿替普酶,10mg/d)的每日低剂量持续给药,根据治疗反应及评估出血风险,决定使用时间。其余措施包括:钙调蛋白抑制剂(CNI)的停用,液体平衡管理,糖皮质激素,白蛋白及血制品支持,前列腺素E1、熊去氧胆酸等。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完全治疗反应(CR)、总体治疗反应(ORR)、治疗+100d生存率、1年总生存率(OS)、不良事件(含严重出血)等。结果:入组16例患者(男性12例,女性4例),其中重度SOS患者12例(75%),极重度SOS 4例(25%)。HSCT至SOS发病的中位时间为+39.5(17~615)天。接受低剂量rh-tPA为主的试验方案治疗,12例(75%)患者获CR并存活,4例无治疗反应(NR),死亡。与重度SOS相比,极重度患者有更高比例的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0%、100%)和死亡率(8.3%、75%,P<0.05),二者严重出血事件未显示统计学差异(25%、50%,P=0.547)。试验方案治疗≥10d患者较<10d患者,CR率更高(100%、42.9%,P=0.01),严重出血发生率更低(0%、85.7%,P=0.005)。结论:低剂量rh-tPA为主的综合方案治疗HSCT后SOS具有较高的治疗反应,安全性良好。第二部分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围诊断期的预测因素研究目的:探讨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围诊断期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有无诊断预测效用,为建立基于风险评分体系的“冒烟型”TA-TMA诊断模型筛选基础要件。方法:回顾性观察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异基因移植的107例患者,其中53例TA-TMA患者为实验观察组,同期54例重度aGVHD为对照观察组。对两组患者诊断前7天(围诊断期)的临床及实验室参数进行收集、统计,比较两组间的数据差异,对参数进行ROC曲线分析,评估预测准确性。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S)、非复发死亡率(NRM)及累积复发率(CIR)。结果:诊断前7天至诊断当日,TA-TMA组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PLT计数、Hb分别在诊断前5天、3天至诊断时低于对照组(P<0.05)。围诊断期TA-TMA组合并高血压需≥2种降压药物的比例高于对照组(18.9%vs1.9%,P<0.001)。裂红细胞≥2%在 TA-TMA 组更常见(64.2%vs16.7%,P=0.001)。两组患者基线血清肌酐(Scr)水平无明显差异,中位59.4μmol/L、56.2μmol/L(P=0.695),诊断前7天至诊断日Scr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TA-TMA组诊断后发生急性肾损伤(AKI)比例较对照组更高(39.6%vs11.1%,P=0.001)。分别在37例、21例TA-TMA患者和对照组患者检测可溶性膜攻击复合物(Sc5b-9),两组Sc5b-9水平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859)。ROC曲线分析进一步证实LDH、Hb、PLT计数,裂红细胞、高血压,对TA-TMA诊断的预测准确性较高(P<0.05),Scr、Sc5b-9水平预测准确性不足(P>0.05)。两组患者1年OS、NRM及CIR分别为31.8%vs 44.3%、64.5%vs 52.0%、3.77%vs3.96%(P>0.05),TA-TMA 组移植后+200 天 OS更低,NRM 更高,分别为 37.7%vs 59.3%(P=0.021),57.1%vs 34.1%(P=0.021)。COX单因素分析显示,重度aGVHD不是TA-TMA预后危险因素[HR=1.669,95%CI(0.890,3.130),P=0.110]。结论:血清LDH水平升高,Hb、PLT计数下降,裂红细胞阳性,高血压,是早期区分TA-TMA及重度aGVHD的围诊断期动态参数,可较好的早期预测TA-TMA。有望做为基础要件,纳入基于风险评分体系的“冒烟型”TA-TMA诊断模型。

崔云平[7](2020)在《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24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对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进行的124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并随访患儿的生活状况,分析总结儿童allo-HSCT的临床特点、不同移植方案的优劣、多种因素对预后的影响,为儿童allo-HSCT的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1.病例资料: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的124例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原发病类型、供者类型、预处理方案、肝功能对造血重建、GvHD发生等对长期生存的影响。2.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计量资料,用率(%)描述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计量资料的差异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计数资料的差异性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生存分析。P<0.05定义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造血重建情况:中性粒细胞植入率为96.74%,血小板植入率为95.97%。肿瘤性疾病及非肿瘤性疾病患儿造血重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性疾病患儿植入率为98.18%,MSD、UD及单倍体组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UCB移植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肿瘤性疾病患儿植入率为95.65%,MSD、UD、单倍体及UCB移植的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GvHD发生:在植入成功的119例患儿中,aGvHD发生率为42.02%,其中Ⅲ-Ⅳ度aGvHD发生率为12.61%,cGvHD发生率为34.19%。在肿瘤性疾病患儿中 aGvHD 发生率为 45.45%,cGvHD 发生率为 25.45%,MSD 及 UD-HSCT cGvHD发生率较高且有统计学意义(χ3=8.193,P=0.042)。在非肿瘤性疾病患儿中aGvHD发生率为37.68%,单倍体及UCBT组Ⅲ-Ⅳ度aGvHD发生率较高,且与其他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3,P=0.018);cGvHD发生率为37.68%,在不同供者类型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3.预处理前肝功能异常的影响:119例植入成功的患儿中,有34例出现预处理前肝功能异常。在肿瘤性疾病组中,因预处理前肝功能异常导致的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植入时间延长无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植入P=0.668,血小板植入P=0.708),导致的aGvHD发生率增高(65.22%)有统计学意义(P=0.012)。在非肿瘤性疾病组中,预处理前肝功能异常可致植入时间延长,且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植入平均时间14.00± 1.73天,P<0.001;血小板植入平均时间33.36±8.08 天,P=0.001);aGvHD 发生率升高(72.73%,P=0.013)。4.移植后并发症情况:共发生VOD3例(2.42%),病毒感染8例(6.45%),出血性膀胱炎10例(8.06%),肺部感染16例(12.90%),皮肤黏膜损伤14例(11.29%)。5.不同预处理方案的影响:TBI+VP16+Cy、TBI+Cy、改良BuCy、改良FBC四种预处理方案中,采用TBI+VP16+Cy预处理方案的患儿OS较低,且有统计学意义(χ2=9.407,P=0.03)。6.肿瘤性疾病复发情况:肿瘤性复发率为12.96%,复发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7月(4-20月),分析移植前状态对肿瘤复发的影响,高危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标危组患儿(33.3%vs7.14%,P=0.017)。不同预处理方案及供者类型对肿瘤复发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938)。7.生存情况:55例肿瘤性疾病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1~45月),2年OS为77.03%,2年EFS为73.41%,按标危及高危分组做生存曲线可见标危组 OS 及 EFS 均高于高危组(OS:Log Rank=16.569,P<0.001;EFS:Log Rank=8.906,P=0.003);69例非肿瘤性疾病患儿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1~48月),2 年 OS 为 92.65%,2 年 EFS 为 89.72%。8.危险因素分析:对于肿瘤性疾病组,移植前疾病状态和原发肿瘤复发是影响肿瘤性疾病患儿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相对风险(HR)分别为14.289(95%CI,1.406-145.257)和 14.878(95%CI,2.428-91.186)。对于非肿瘤性疾病组,诊断到移植时间是影响非肿瘤性疾病患儿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P<0.05),相对风险(HR)为 1.405(95%CI,1.143-1.727)。结论:1.肝功能异常可能影响患儿的造血重建,使植入时间延长,同时可能增加aGvHD的发生率。2.预处理前针对VOD、出血性膀胱炎、病毒及真菌感染等开始预防性用药,可降低以上并发症的发生率。3.含TBI的预处理方案可能会对患儿的长期生存产生不良影响。4.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患儿的长期生存未产生明显影响。5.对于肿瘤性疾病患儿,移植前疾病状态及原发肿瘤复发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非肿瘤性疾病患儿,诊断到移植时间是影响其长期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重症骨髓衰竭性疾病患儿一旦诊断就应尽快寻找合适供者,尽早接受allo-HSCT。

魏元凤[8](2020)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简称重型再障,目前的一线治疗方案为强化免疫抑制治疗(IST)和同胞全合移植(MSD-HSCT)治疗,国内外文献报道同胞全合移植(MSD-HSCT)和IST的总体有效率和总体生存率相当。近年来,无关供者移植及单倍体移植发展迅速,有研究显示无关供者移植及单倍体移植作为SAA一线治疗方案时疗效与MSD-HSCT相似,优于IST。但无关供者移植及单倍体移植是否可以作为缺少同胞全相合供者的SAA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目前未达成共识。目的:探讨强化免疫抑制治疗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15日在我院行IST和allo-HSCT的19例SA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IST组7例,中位年龄30(19-67)岁,7例患者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输注结束后的第一天均输注非血缘脐血;allo-HSCT组12例,中位年龄38.5(4-49)岁,其中同胞全合移植7例,单倍体移植4例,无关供者移植1例。4例单倍体移植患者及同胞全合移植中2例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均联合非血缘脐血输注。结果:(1)allo-HSCT组:所有患者移植后均获得造血重建,粒系>0.5×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0.5(9-18)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5.5(8-39)d,网织红>30×109/L的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7(11-35)d;IST组:2例早期死亡,5例治疗有效。治疗有效的患者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恢复到和移植植入相同水平的中位时间41(9-80)d、157(61-400)d。两组造血功能恢复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lo-HSCT组和IST组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83.3%、57.1%(P>0.05),12个月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50%,28.6%(P>0.05)。(3)至随访终点,1例患者失访,可随访的18例患者中位随访21(2.1-91.2)个月,总体生存率(OS)达66.7%;allo-HSCT组OS为63.6%(其中MSD-HSCT组为100%,haplo-HSCT组为0%),IST组OS为71.4%,allo-HSCT组和IST组、MSD-HSCT组和IST组之间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D-HSCT是治愈SAA的首选方法,年龄大于40岁的患者在同胞相合移植中加入第三方脐血,植入快,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低,可获得长期生存。短期内如果能找到人白细胞抗原(HLA)高度相合的无关供者,那么无关供者移植也可以作为SAA的一线治疗方案。缺少HLA全合供者时,应选择IST治疗,疗效优于单倍体移植。

陈根定[9](2019)在《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为9例年轻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了同胞HLA结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及临床并发症情况,移植后观察近期情况,采用40d、180d以及360d短片段重复序列进行动态监测。结果:所有患者需接受供者外围MNC细胞数以及CD34+细胞,ANC平均增加到0.5×109/L用时为14.5d,PLT平均增加到20×109/L用时为23.5d。所有患者中有2例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1例发生Ⅰ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3例局限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MV血症出现5例,更昔洛韦治疗出现效果,1例曲霉菌性肺炎和2例念珠菌肠炎,抗真菌治疗后治愈,2例出血性膀胱炎,2例口腔溃疡。结论: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造血功能恢复快,移植效率高,并发症少,为了在其他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进一步的临床验证是必要的。

洪睿敏[10](2019)在《各系免疫细胞嵌合状态监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意义》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后各系免疫细胞嵌合状态变化在判断移植物稳定植入、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原发病复发、移植物排斥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与嵌合状态的关系。方法:纳入我科2016.06-2018.12行allo-HSCT的患者68例,于移植后+14d,+28d,此后每月定期采集所有患者外周血或骨髓行嵌合状态监测,直至移植后1年。其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19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9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6例,慢性髓系白血病(CML)3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MPAL)3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2例,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综合征)1例,多发性骨髓瘤(MM)2例,重型地中海贫血2例。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CD3+T淋巴细胞、CD19+B淋巴细胞、CD56+CD16+NK细胞,并采用聚合酶式链反应扩增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动态监测各系免疫细胞嵌合状态和全血细胞嵌合状态。并随访统计各患者的造血重建时间,aGVHD的发生和临床分度、原发病复发时间以及CMV/EBV感染情况,对所得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定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对四组不同嵌合状态类型患者的生存情况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对完全嵌合(Full donor chimerism,FDC)及混合嵌合(Mixed chimerism,MC)组aGVHD发生、病毒感染情况行累积发生曲线分析、对影响T细胞早期嵌合率的因素行Logistic模型分析等统计学方法。结果:1.清髓性预处理(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MST)组 57 例,患者粒细胞植入的时间为15.41±4.38d(10-30d),巨核系植入的时间为23.60±6.78d(8-40d);减低强度/非清髓性预处理(Reduced intensity conditioning/Nonmyeloablative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RIC/NST)组 1 1 例,其粒细胞植入的时间为15.51±2.26(11-20d),巨核系植入的时间为23.43±7.31(11-40d)。两组造血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粒细胞=0.632,P巨核系=0.823)。2.各系嵌合与移植物植入的关系:在移植后+14d,各系细胞的嵌合率分别为NK 细胞 98.79±2.71%(84.06-99.99%)、T 细胞 96.54±3.72%(78.42-99.88%)、B细胞 98.77±3.01%(79.51-100%)、全血细胞 98.45±3.33%(81.28-100%),T 细胞嵌合率低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比比NK<0.001,PT比比B<0.001,PT比全血=0.002)。移植后+28d,各系细胞嵌合率分别为NK细胞98.97±2.11%(85.67-100%)、T 细胞 96.51±6.25%(70.51-100%)、B 细胞 98.88±3.29%(75.56-100%)、全血细胞98.98±2.74%(80.54-100%),T细胞嵌合率仍低于其它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比NK=0.005,PT比B=0.011,PT比全血=0.004)。移植后+60d,各系细胞的嵌合率分别为:NK 细胞 98.32±5.06%(69.88-100%)、T 细胞 97.82±4.53%(69.55-99.97%)、B 细胞 98.09±5.82%(64.33-99.98%)、全血细胞 97.94±5.02%(73.12-100%),T细胞嵌合率仍低于NK、B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比NK<0.001,PT比B=0.009)。移植后+28d,67例患者各系免疫细胞达全完供者细胞嵌合(Full donor chimerism,FDC)的比例分别为 NK 细胞 94.92%(56/59)、T 细胞 81.67%(49/60)、B细胞93.22%(55/59)、全血细胞95.52%(64/67)。T细胞系达完全嵌合比例低于其余各系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3.各系嵌合与aGVHD的关系:移植后+14d,aGVHD组和无aGVHD组T细胞的嵌合率分别为 95.68±5.54%(78.42-99.80%)、97.12±1.50%(94.81-99.73%),P=0.142;+28d,两组 T 细胞嵌合率分别为 96.49±5.25%(82.70-100%)、96.00±7.43%(70.51-99.98%),P=0.77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0d,aGVHD组T细胞嵌合率高于无aGVHD组(98.96±1.85%比95.98±7.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14d,T细胞FDC组发生轻度aGVHD的比例为22.22%(12/54),MC组轻度aGVHD 发生率为 40%(2/5);FDC 组重度 aGVHD 的发生率为 16.67%(9/54),MC组重度aGVHD的发生率为20%(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0)。同时比较+28d、+60d T细胞FDC组与MC组aGVHD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28d=0.088,P60d=0.245)。此外,+14d、+28d 及+60d T 细胞 FDC 组与MC组aGVHD累积发生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14d=0.423,P28d=0.501,P60d=0.148)。4.各系嵌合与复发的关系:稳定型供者细胞嵌合(Stable full donor chimerism,SFDC)组 55/68 例(80.88%),复发率(Relapse rate,RR)3/55(5.45%),1 年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29/42(69.05%);增高型混合嵌合(Increased mixed chimerism,IMC)组4/68例(5.88%),RR:2/4(50%),1年OS:2/4(50%);减低型混合嵌合(Decrease mixed chimerism,DMC)组 8/68 例(11.76%),无 1例复发,1 年 OS:4/4(100%);未形成完全供者嵌合(Non-full donor chimerism,NFDC)组1/68例(1.47%),该患者因原发病复发死亡。IMC、NFDC组原发病复发率明显高于SFDC、DMC组,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3例分子生物学或形态学复发患者,复发前及复发时各系免疫细胞嵌合状态均有不同程度下降;3例髓外复发患者在复发时各系细胞均未出现嵌合率下降。此外,比较四组不同嵌合类型患者的1年OS情况,经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74)。5.各系嵌合与病毒感染的关系:移植后+28d,CMV感染组T细胞嵌合率高于CMV 未感染组,分别为 97.64±4.32%(70.51-100%)、93.00±9.58%(77.63-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同理在移植后+14d、+60d,分别比较CMV感染组与CMV未感染组T细胞嵌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4d=0.362,P60d=0.118)。移植后+28d,EBV感染组T细胞嵌合率高于EBV未感染组,分别为99.24±1.03%(92.93-100%)、94.62±7.64%(70.51-99.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而移植后+14d、+60d,EBV感染组与EBV未感染组T细胞嵌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4d=0.241,P60d=0.961)。同时,移植后+28d T细胞FDC组与MC组比较,FDC组CMV及EBV的累积感染率均高于M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CMV=0.020,PEBV=0.047)。6.aGVHD与病毒感染的关系:移植后aGVHD组,CMV感染率89.66%(26/29),无 aGVHD 组,CMV 感染率 64.10%(25/39),aGVHD 组 CMV 感染率高于无aGV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aGVHD组与无aGVHD组,EBV感染率分别为44.83%(13/29)、35.90%(14/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7);Ⅰ-Ⅱ度 aGVHD 组与Ⅲ-Ⅳ 度 aGVHD 组,CMV 感染率分别为 93.75%(15/16)、84.62%(11/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3);Ⅰ-Ⅱ度 aGVHD 组与 Ⅲ-Ⅳ度 aGVHD组,EBV感染率分别为56.25%(9/16)、30.77%(4/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4)。7.预处理方案与各系嵌合的关系:移植后+28d,MST组患者各系免疫细胞的嵌合率分别为 NK 细胞:98.91±2.30%(85.67-99.99%)、T 细胞:96.48±6.46%(77.63-100%)、B 细胞:98.78±3.64%(76.56-100%);RIC/NST 组患者各系免疫细胞嵌合率分别为 NK 细胞:97.13±6.59%(78.54-99.81%)、T 细胞:95.83±6.83%(81.68-99.88%)、B 细胞:97.41±6.29%(79.57-99.87%)。移植后+28d,MST 组与RIC/NST组各系免疫细胞嵌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K=0.137,PT=0.775,PB=0.350)。同理比较+60d,MST组与RIC/NST组各系免疫细胞嵌合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NK=0.484,PT=0.410,PB=0.502)。两组在移植后+28d各系免疫细胞达FDC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NK=0.313,PT=1.000,PB=0.433),+60d时各系免疫细胞达FDC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NK=0.522,PT=1.000,PB=0.515)。8.T细胞嵌合的多因素分析:分析供者性别、供者年龄、预处理方案、HLA相合类型、移植物来源、疾病类型、移植物中CD34+细胞计数、单个核细胞计数等因素对移植后+14d、+28d和+60d T细胞达FDC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供者性别(P14d=0.998,P28d=0.963,P60d=0.956),供者年龄(P14d=0.672,P28d=0.543,P60d=0.216),预处理方案(P14d=0.999,P28d=0.714,P60d=0.416),HLA 相合类型(P14d=0.580,P28d=0.220,P60d=0.392),移植物来源(P14d=0.280,P28d=0.719,P60d=0.401),疾病类型(P14d=0.934,P28d=0.659,P60d=0.351),移植物中 CD34+细胞计数(P14d=0.153,P28d=0.362,P60d=0.455),移植物中单个核细胞计数(P14d=1.000,P28d=1.000,P60d=1.000)与移植后早期T细胞嵌合状态无明显相关。结论:1.各系嵌合与移植物植入的关系:移植后早期T细胞嵌合率低于NK、B细胞,因此T细胞达FDC对移植物的稳定植入有预示作用。同时MST和RIC/NST预处理方案均可实现稳定的移植物植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各系嵌合与aGVHD的关系:移植后60d T细胞的高嵌合状态与aGVHD的发生具有一定关联性。3.各系嵌合与复发的关系:供者细胞嵌合率下降与移植后原发病复发具有相关性。嵌合状态监测对预测髓内复发更具价值,而在髓外复发中敏感性不足。移植后嵌合状态的动态监测联合骨髓形态学、MRD及特征性分子生物学检测,为预测疾病复发提供了有力依据,指导临床治疗。4.各系嵌合与病毒感染的关系:移植后早期T细胞高嵌合状态与CMV、EBV感染有关。移植后CMV感染会促进T细胞FDC状态的形成,从而增加GVHD发生率。因此,CMV感染也可作为诱发aGVHD的一项危险因素。

二、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论文提纲范文)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常见并发症诊断及分类
    3 移植前处理
    4 GVHD预防
    5 其他支持治疗
    6 相关定义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疗效分析
    3 并发症分析
        3.1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3.2 植入功能不良(PGF)
        3.3 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
        3.4 其他并发症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导致的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
    综述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缩略词表(附录)
致谢

(2)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部分 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分析
    中文摘要1
    ABSTRACT1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文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文献综述 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一 缩略词表
附录二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题录
致谢和憧憬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输血依赖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写
前言
病例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后置环磷酰胺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非血缘脐血输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Introduction
1 对象和方法Subjects and methods
    1.1 设计
    1.2 时间及地点
    1.3 对象
        1.3.1 纳入标准
        1.3.2 排除标准
        1.3.3 剔除标准
        1.3.4 病例资料
    1.4 方法
        1.4.1 干细胞动员、采集和输注
        1.4.2 预处理方案
        1.4.3 移植物抗宿主病预防方案
        1.4.4 支持治疗
        1.4.5 干细胞植入评估
        1.4.6 随访和生存分析
    1.5 主要观察指标
2 结果Results
    2.1 参与者数量分析
    2.2 试验流程图
    2.3 非血缘脐血配型情况
    2.4回输的干细胞计数
    2.5 干细胞植入情况
    2.6 短串联重复序列(STR)监测嵌合状态
    2.7 染色体监测
    2.8 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
    2.9 随访与生存分析
    2.1 0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Discussion

(5)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再障1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治疗方法
结果
讨论

(6)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内皮细胞损伤综合征(SOS/TA-TMA)的临床诊疗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低剂量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h-tPA)为主的方案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窦阻塞综合征(SOS)的临床研究
    前言
    病例与方法
        1. 研究对象及入排标准
        2. 造血干细胞移植
        3. 造血重建标准
        4. SOS诊断、严重程度分级及治疗反应评价
        5. 观察指标
        6. 随访
        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
        2. 治疗反应及预后
        3. 生存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围诊断期的预测因素研究
    前言
    病例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造血干细胞移植
        3.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诊断、分级及治疗方案
        4. TA-TMA诊断
        5. 实验设计
        6. 随访及定义
        7. 统计分析
    结果
        1. 患者一般资料
        2. 围诊断期的动态实验室参数比较
        3. 相关参数的诊断性试验评价
        4. 生存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中英文缩略词汇表
致谢

(7)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2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引言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对象和方法
        1.1 时间及地点
        1.2 对象
        1.3 方法
        1.4 疗效标准
        1.5 随访
        1.6 主要观察指标
        1.7 统计学分析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9)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移植过程
        1.2.1 供者外周干细胞、收集和回输:
        1.2.2 预处理方案:
        1.2.3 移植中常见并发症的防范:
    1.3 观察移植后疗效与并发症
2 结果
    2.1 造血重建
    2.2 移植后并发症及患者存活情况
3 讨论

(10)各系免疫细胞嵌合状态监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前言
一.病例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二. 结果
    1. 供受者嵌合状态与造血干细胞植入
    2. 供受者嵌合状态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3. 供受者嵌合状态与原发病复发
    4. 供受者嵌合状态与移植后CMV、EBV感染
    5. 移植后CMV、EBV感染与aGVHD
    6. 预处理方案与供受者嵌合状态
    7. 移植后早期T细胞嵌合状态的多因素分析
三. 讨论
四.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免疫细胞分选嵌合监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意义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四、非清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论文参考文献)

  • [1]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儿童血液病疗效及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王丹旗. 青岛大学, 2021(02)
  • [2]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同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研究[D]. 张樱.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3]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输血依赖性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4例临床观察[D]. 王博媛.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4]同胞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非血缘脐血输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J]. 韦中玲,蒋艺枝,黄来全,严家炜,余正芝,王娜娜,黄辰,王然,黄东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13)
  • [5]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纯红再障1例并文献复习[J]. 邓郁都,张弘,罗森林,刘瑛,万伍卿,文川.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20(03)
  • [6]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内皮细胞损伤综合征(SOS/TA-TMA)的临床诊疗技术研究[D]. 闫梦. 苏州大学, 2020(02)
  • [7]儿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124例临床分析[D]. 崔云平. 郑州大学, 2020(02)
  • [8]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一线治疗的临床研究[D]. 魏元凤. 皖南医学院, 2020(01)
  • [9]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行非清髓性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疗效分析[J]. 陈根定.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21)
  • [10]各系免疫细胞嵌合状态监测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意义[D]. 洪睿敏. 浙江大学, 2019(04)

标签:;  ;  ;  ;  

非清髓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度再生障碍性贫血4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