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启迪思维——《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夯实基础,启迪思维——《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加强基础,启发思维——《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王仪[1](2021)在《“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以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响应十八大号召,举国上下开启了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征程。为深入进行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获得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2016年江苏省盐城市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所谓“让学”,即让学生在课堂上亲身体验各种学习过程,确保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的学习活动正常展开。所谓“引思”,即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引领、引发学生思考,确保一定的形式和内容,使学生的大脑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这一次大规模的课堂教学改革,不仅指明了全市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方向,也是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本地区教育发展的具体要求。笔者所在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积极响应市教育局的号召,在全校各个学科全面推行“让学引思”课堂教学改革,至今己几年时间了,总体上看这一次课改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毋庸讳言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课题将紧密结合本人教学工作的实际,着力对“让学引思”理念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展开较深入的探究,为本地区初中物理教学一线的同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的主要方法为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笔者在研读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了解归纳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以人本主义、建构主义、最近发展区和多元智能等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问卷调查及访谈,分别从学生和教师的层面,对本校初中物理课堂“让学引思”教学理念实施的现状,进行较为深入的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笔者发现本校当前初二物理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经探索从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改进的教学策略。首先,“让学引思”理念的推行需要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一线教师作为课改的实施者,应该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其次,针对本校部分学生对物理学习缺乏兴趣的情况,笔者提出了“让学引思”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情感策略。然后针对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让学引思”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即注重课前导学,让学生充分预习、展示;注重合作探究,让学生手脑“动”起来;注重质疑解惑,让学生思维“活”起来;注重迁移拓展,让学生解决问题“能”起来;注重归纳整理,让学生知识结构“全”起来;注重评价反思,让学生学习信心“足”起来等。最后,在探索提出相关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笔者开展了一定的教学实践,将部分教学策略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并通过实践班和对照班教学的对比分析,总结了有关教学策略实践的效果,彰显了本研究具有的价值。

丁继昭[2](2021)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指向》文中指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体现着学科本质特征,要求我们深化学科理解、响应学科大观念要求,通过对学科的深度研究来推进课程与教学,关注学科视角及其培养过程。“物质能量传输”作为自然地理学科的一个视点(焦点),可以为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提供发展路向指引。系统构建并运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把握丰富、庞杂且主线索常常内隐的高中自然地理内容,相当于明确了一个能够使之结构化的大观念。然而,当前对物质能量传输视角之于高中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指向性并未充分关注。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应用”思路,本研究主要聚焦三个核心问题:物质能量传输蕴含了什么样的地理学科视角?如何运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增进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有何指向性要求?致力于达成构建学科视角、分析课程内容和探讨教学指向三大目标。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两方面,系统探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指引。理论研究部分主要包括“寻觅视点”“构建视角”和“确立视角”三方面内容。第一,通过文献研究找寻地理学科中的“物质能量传输”视点,明晰其概念内涵及对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积极意义。第二,具体主要从地理学家普遍较为关注物质能量传输的“流”空间背景,物质能量传输中的具体过程序列,物质能量传输中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的辩证统一关系,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状况和物质能量传输的整体功能表现等方面,沿着“空间背景→过程序列→重要特点→功能表现”的思路逐步递进、延展,建构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基本框架、维度构成和内容要点。第三,根据专家意见修正并确立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框架,主要包括:物质能量传输的“流”本质视角、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视角、物质能量传输的协同关系视角、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视角和物质能量传输的功能表现视角等5个子视角,地理物质流视角、关注物质能量的输入基础和关注物质运动与能量转换的相互表达等12个内容要点。应用研究部分主要包括“应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分析课程内容”和“应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探讨教学指向性要求”两方面。第一,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结合课程组织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进行“总体把握”和“具体分析”,构建课程内容组织框架、分析课程标准和分析具体课程内容等。首先,以“物质能量传输”为大观念,基于该组织中心派生出:从“自然地理环境和外界的物质能量传输过程”到“自然地理环境内部的物质能量传输过程”再到“自然地理环境对物质能量传输过程的综合响应”三个“大单元”,最终落脚于“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传输过程”。从“大观念”到“大单元”是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组织的一条“明线”,和“阐明人地关系”课程内容组织“暗线”一同搭建起了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组织框架,其核心要素为:一个“大观念”、三个“大单元”、一条“暗线”、一条“明线”和一个“落脚点”。其次,针对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明确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所对应的课程内容侧重点。再次,总体分析地理和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在大观念视野下围绕物质能量传输开展跨学科主题活动的基本交集状况。最后,基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之间的科学演进关系及其整合机制,结合知识、能力、思维(视角)和价值观念等课程组织要素,主要从地理知识、地理能力、地理视角和地理价值观等方面,应用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来增进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组织中的“逻辑链”,明晰地理学科能力解构中的“核心项”,捕捉地理学科视角中的“着眼点”,明确地理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第二,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针对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提出指向性要求,引导教学预期、体现学科本质,同时,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既有教学案例,依据“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改进教学设计”思路,阐述教学指向的实践应用。具体来说,第一,物质能量传输的“流”本质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1)把直观看到的事物抽象归纳为相应层次的地理物质能量;(2)引导学生运用学科逻辑建构起基本的物质能量概念体系;(3)引导学生运用动态视角从事物联系中认识物质能量“流”。第二,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过程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1)引导学生认识物质能量基础,明确地理过程思维起点;(2)引导学生认识物质能量作用主体,把握地理过程思维中项;(3)引导学生认识物质能量输出结果,抵达地理过程思维终点。第三,物质能量传输的协同关系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1)及早提示物质运动与能量转换的关系,做好教学铺垫;(2)着重关照物质运动和能量转换双过程,察觉教学盲区。第四,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1)引导学生认识地域差异时充分关注其地理过程本源;(2)引导学生认识地理过程时注重比较其地域差异特点。第五,物质能量传输的功能表现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为:(1)引导学生以组合思维把握要素和地域,认识空间结构;(2)引导学生以整体观念统筹多地理过程,理解整体功能。

朱昌慧[3](2020)在《PBL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笔者承担一年的初中化学教学工作后,进入高中化学教学部。工作中发现,高一学生对化学学习的适应能力远远不如初三学生:不知道如何思考、不愿意表达想法、学生相互之间交流也少,再加之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导致教学课堂“静悄悄”,教师无法接收到准确的信息反馈而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策略。寻找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或教学模式来改变当前沉闷而低效的教学现状势在必行。并且,国家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都一再强调: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要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要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核心素养理念也要求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发展、学会改变。总之,要求学校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强调主动学习、探索学习和协作学习,通过“创设情境—问题驱动—团队合作—评价反思”的实践过程,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现有研究表明,基于PBL教学模式搭建的“师生—生生”交流平台,能有效推进课堂教学,同时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PBL教学模式可以作为一种选择,解决笔者当前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但是,目前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仍然不够全面,可供参考借鉴的教学案例针对性不强。在阅读、分析大量文献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所执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论文探究了PBL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以乌鲁木齐市某中学2021届高一年级两个整体水平一致的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照班。实验前,深刻理解PBL教学模式的内涵,并以分班考试成绩为前测成绩。实验中,根据教情、学情设计PBL模式教学案例,在实验班进行基于PBL模式的教学实践,而对照班仅仅以常规方法进行教学。实验后期,分别比较两个班的多次化学考试成绩、对实验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访谈实录,以了解学生对PBL教学模式课堂的感受和体会。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PBL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成绩;(2)学生课堂表现、问卷与访谈作答情况显示,PBL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会有很大帮助;(3)PBL教学模式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4)PBL教学模式更适宜于化学事实型内容与化学实验型内容的教学,而对于理论概念型内容的教学,PBL教学模式实施起来难度较大。但是,理论概念型的内容只要精心设计、打磨,仍然可以很好地应用PBL教学模式,并且收效良好。本研究成果力求更好地为教授与接纳知识提供更加科学的方法,并希望能够推广到其他年级的化学教学以及其他学科的实践教学中。

张青云[4](2020)在《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17年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化学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标志着以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化学课程改革正式拉开序幕。化学新课程标准中重视情境创设对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情境创设一直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也是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论文在综述国内外有关情境创设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在建构主义理论和情境认知理论等理论的指导下,对情境创设、核心素养等概念进行了界定。选取2019年山东省6节优秀课例,使用基于核心素养理念的教学情境评价标准,从构成特征、功能特征、过程特征进行分析测评,并运用访谈法总结当前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存在的困难,归纳出当前化学课堂中情境创设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根据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模式,包括创设目标、创设原则、创设流程和情境评价。其中情境创设的策略具体包括依据教学目标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高阶思维活动的教学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的教学情境。最后,将所提出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策略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从教学设计的视角阐释了如何在实际教学中运用这些教学策略。本部分分别进行了典型化学概念原理知识《氧化还原反应》的单元教学设计和典型元素化合物《亚铁盐和铁盐》的课时教学设计。每个教学设计都围绕课程标准分析、学生学习需要分析、化学学习内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资源分析、情境创设、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具体展开,以期充分体现基于核心素养的情境创设策略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刘奕[5](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认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李菀[7](2020)在《思维导图在中医药类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文中提出通过分析当前中医药类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将思维导图引入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利用思维导图的灵活性、发散性等特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实现了学生在实验教学的课前预习、课中参与、课后复习,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胡耀娟,李丽,陈昌云[8](2014)在《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及其相关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本文分析总结了现阶段分析化学教学的现状,针对该课程的特点,并结合笔者这两年的教学体会,就如何提高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进行了思考总结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王艳芳,宋少芳,盛锋[9](2010)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文中提出基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实践,指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几个因素: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与教授知识点有联系的当今前沿科学研究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好绪论课,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优化教学内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理论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并用、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等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高晓松,薛富,陈建华[10](2010)在《《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结题报告》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一种新型教学范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将其式定义为"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协助下,学生从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中确定研究课题,以学生个人自主探索或小组合作研究为主要学习方式,以获取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科学态度、掌握科学方法、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最终目标的教学和学习模式。本文系统地分析阐述了"研究性学习"的发展状况和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研究性学习"的涵义、特点、实施方法和评价。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就高等职业学校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进行了理论分析,在总结其办学特点的基础上,阐述了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以高等职业学校《轻工分析》专业的化学类课程的教学为研究内容,进行了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方案设计,提出了"基于研究性学习下的课程综合实训"这一教学新模式及其实施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还就其在高等职业学校《轻工分析》专业2005、2006、2007级新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四门课程开展的"基于研究性学习的课程综合实训"教学、学习模式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阐述了实施过程,进行了实例展示,分析了实施效果,以大量的实验事实为依据,论证了我国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供了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模式范例,为此项改革工作的大面积推广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还对两年来的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进行了反思和展望,为进一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期望。

二、加强基础,启发思维——《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基础,启发思维——《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以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1.1 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1.1.2 学科特点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1.1.3 本校“让学引思”教学理念深入实施的需要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的思路
    1.4 课题研究的意义
    1.5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让学引思
        2.1.2 “让学引思”教学理念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2.2.2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2.2.3 多元智能理论
第3章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3.1.1 学生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3.1.2 教师调查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3.2 教师访谈
        3.2.1 访谈提纲的编制
        3.2.2 教师访谈的实施
        3.2.3 访谈内容的整理与分析
    3.3 我校初中物理教学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4章 “让学引思”理念指导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4.1 “让学引思”理念下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的策略
        4.1.1 教师要注重转变教学方式
        4.1.2 教师要注重相互合作交流
        4.1.3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互动沟通
        4.1.4 教师要注重尊重赞赏学生
    4.2 “让学引思”理念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情感策略
        4.2.1 植根于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2.2 穿插于教学,调动学生学习情绪
        4.2.3 交流于课外,促进师生关系和谐
    4.3 “让学引思”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4.3.1 注重课前导学,让学生充分预习、展示
        4.3.2 注重科学探究,让学生手脑“动”起来
        4.3.3 注重质疑解惑,让学生思维“活”起来
        4.3.4 注重迁移拓展,让学生解决问题“能”起来
        4.3.5 注重归纳整理,让学生知识结构“全”起来
        4.3.6 注重疏导评价,让学生学习信心“足”起来
第5章 基于提高学生参与度的“让学引思”教学实践研究
    5.1 实践方案的设计
        5.1.1 实践对象
        5.1.2 实践内容
        5.1.3 学生学习情况和对策分析
    5.2 实践的过程
        5.2.1 “让学引思”物理课堂案例
        5.2.2 案例教学反思
    5.3 实践的效果分析
        5.3.1 编制问卷实施调查
        5.3.2 实践的效果
    5.4 实践的几点体会
第6章 结束语
    6.1 研究的收获
    6.2 研究的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二物理课堂教学调查问卷(学生卷)
    附录二: “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二物理课堂教学调查问卷(教师卷)
    附录三: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四: 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八年级物理导学案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致谢

(2)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指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深化课程改革需要回归到扎实的学科本体研究
        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关注学科视角及其培养
        三、关注物质能量传输具有地理学科大观念的意蕴
        四、高中地理课程教学需要深究物质能量传输视角
    第二节 研究问题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三、论文结构
        四、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研究综述
        一、关于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的范围
        二、高中自然地理课程的教学研究综述
        三、关于地理教学指向性要求研究综述
    第二节 高中课程与教学对物质能量传输的研究综述
        一、课程理解时对物质能量传输的关注
        二、教学实施中对物质能量传输的关注
第三章 地理大观念视野下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初步构建
    第一节 寻找具有课程与教学意义的物质能量传输视点
        一、从综合自然地理学自上而下梳理学科组织体系
        二、洞察地理学科研究中的物质能量传输内在视点
        三、建构物质能量传输视角之于课程与教学的意义
    第二节 围绕学科视点初步构建地理物质能量传输视角
        一、物质能量传输的“流”本质视角
        二、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视角
        三、物质能量传输的统一关系视角
        四、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视角
        五、物质能量传输的功能表现视角
    第三节 物质能量传输视角框架的初步确立
第四章 基于专家认同度调查的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确立
    第一节 专家意见咨询问卷设计与改进
        一、问卷设计
        二、问卷改进
    第二节 专家意见咨询与调查结果分析
        一、调查过程
        二、结果分析
    第三节 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主要内容
第五章 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高中自然地理课程分析
    第一节 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课程内容总体把握
        一、搭建课程内容“组织框架”
        二、把握课程内容的“侧重点”
        三、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交集
    第二节 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课程内容具体分析
        一、掌握地理学科知识组织“逻辑链”
        二、明晰地理学科能力中的“核心项”
        三、关注地理学科视角中的“着眼点”
        四、明确地理核心价值观的“关键词”
第六章 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指向
    第一节 大观念视野下从学科本体到教学指向性要求的逻辑进路
    第二节 基于物质能量传输视角的高中自然地理教学指向性要求
        一、物质能量传输的“流”本质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及案例分析
        二、物质能量输入-作用-输出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及案例分析
        三、物质能量传输的协同关系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及案例分析
        四、物质能量传输的地域差异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及案例分析
        五、物质能量传输的功能表现视角对教学的指向性要求及案例分析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专家咨询问卷试用版
    附录二:专家咨询问卷正式版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3)PBL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社会背景
        1.1.2 个人工作感悟
        1.1.3 源于PBL教学模式的启示
    1.2 PBL教学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2.1 PBL教学模式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
        1.2.2 PBL教学模式符合中学生心理发展特征
        1.2.3 PBL教学模式符合化学学科的发展需要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2 国内PBL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3.3 PBL模式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4.3 技术路线
        1.4.4 实施步骤
2 PBL教学模式概述与理论基础
    2.1 PBL教学模式的定义
        2.1.1 国外研究者对PBL教学模式的定义
        2.1.2 国内研究者对PBL教学模式的定义
        2.1.3 笔者观点
    2.2 PBL教学模式的特征
    2.3 PBL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2.3.1 问题
        2.3.2 师生角色
        2.3.3 内容
    2.4 PBL教学模式的一般环节
        2.4.1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4.2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2.4.3 问题驱动促进引导
        2.4.4 成果展示互评自评
        2.4.5 总结归纳反思升华
    2.5 PBL教学模式的理论指导
        2.5.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2.5.2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2.5.3 情景教学理论
        2.5.4 布鲁纳认知发现理论
        2.5.5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3 PBL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及实施效果评价
    3.1 教学实践的总体设计与分析
        3.1.1 学校概况
        3.1.2 实践对象的选择
        3.1.3 学习小组的划分
        3.1.4 教材分析
        3.1.5 学情分析
    3.2 PBL教学案例的设计与实施
        3.2.1 教学实例一:物质的量
        3.2.2 教学实例二:氧化还原反应
        3.2.3 教学实例三:铁盐的相互转化
        3.2.4 教学实例四:数字化手持传感器教学实例钠盐的相互转化
    3.3 教学实施效果分析
        3.3.1 学生成绩分析
        3.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3 访谈结果分析
        3.3.4 教师课堂跟踪评价
    3.4 结论
4 PBL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中运用的反思与展望
    4.1 反思
        4.1.1 PBL教学模式在化学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4.1.2 可采取的改善措施
    4.2 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调查问卷
    附录二 前测考试试卷
    附录三 物质的量随堂测验试卷
    附录四 氧化还原反应随堂测验试卷
    附录五 铁盐与亚铁盐相互转化随堂测验试卷
    附录六 碳酸钠与碳酸氢钠随堂测验试卷
致谢

(4)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1.2 发展核心素养的需要
        1.1.3 化学课堂教学的素养取向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情境创设的研究
        1.2.2 关于核心素养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建构主义理论
        2.1.2 情境认知理论
    2.2 概念界定
        2.2.1 情境创设
        2.2.2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第3章 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的现状分析
    3.1 高中化学一师一优课中情境创设的课例分析
        3.1.1 研究工具
        3.1.2 研究样本
        3.1.3 教学情境分析与统计
        3.1.4 教学情境的特征分析结果
    3.2 当前教师在情境创设中存在的困难
    3.3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现状总结
        3.3.1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取得的成效
        3.3.2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问题
第4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模式
    4.1 创设目标
    4.2 创设原则
    4.3 创设流程
        4.3.1 教学分析
        4.3.2 情境创设
    4.4 情境创设的评价
第5章 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案例
    5.1 氧化还原反应
        5.1.1 化学教学分析
        5.1.2 情境创设
        5.1.3 教学过程设计
        5.1.4 情境评价
        5.1.5 教学反思
    5.2 亚铁盐和铁盐
        5.2.1 化学教学分析
        5.2.2 情境创设
        5.2.3 教学过程设计
        5.2.4 情境评价
        5.2.5 教学反思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作者简历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7)思维导图在中医药类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传统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2 思维导图的特点和应用
3 思维导图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3.1 课前引导预习
    3.2 课堂教学完善
    3.3 课后拓展总结
4 应用思维导图的教学体会
5 结语

(8)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 分析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2 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和建议
    2.1 贴近生活,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2 巧妙设疑, 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2.3 理实一体, 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 融入科研,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 结语

(9)《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上好绪论课,明确学习目的
3 优化教学内容,联系实际
4 理论讲授法与启发式教学并用
5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6 结 语

四、加强基础,启发思维——《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工作中的几点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让学引思”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研究 ——以盐城市滨海县第一初级中学为例[D]. 王仪. 扬州大学, 2021(09)
  • [2]物质能量传输视角对高中自然地理课程与教学的指向[D]. 丁继昭.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3]PBL模式在高一化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 朱昌慧. 西南大学, 2020(05)
  • [4]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教学情境创设研究[D]. 张青云. 鲁东大学, 2020(01)
  • [5]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思维导图在中医药类院校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与探索[J]. 李菀. 山东化工, 2020(04)
  • [8]分析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和建议[J]. 胡耀娟,李丽,陈昌云.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 [9]《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 王艳芳,宋少芳,盛锋. 广州化工, 2010(12)
  • [10]《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结题报告[A]. 高晓松,薛富,陈建华. 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 2010

标签:;  ;  ;  ;  ;  

夯实基础,启迪思维——《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工作的几点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